国外著名音乐教育法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5
世界著名三大音乐教学法一、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其特色是体态律动教学。
它要求学生把身体作为乐器,把听到的音乐再现出来。
体态律动不同于舞蹈,它是以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体验音乐节奏的速度、力度、时值变化,体态律动的动作一般分为原地动作和空间动作两类。
原地动作包括;拍手、指挥、摇摆、弯腰、说话、歌唱等;空间动作包括;走、跑、爬、蹦、跳、滑等。
这些动作可以和身体的高、中、低位置结合,也可以用身体的头、身、臂、手、脚等各个部位,与歌声的动作、体感、表演等相互配合,以表示不同的节奏、旋律、和声、复调、曲式等。
它以游戏为课程方式,发现个别学生松懈、涣散时,会立即变换,永远处于新鲜状态。
二、柯达伊音乐教育其特色是以歌唱教学为主,从简单的单声部旋律到轮唱、合唱等歌唱形式,都是以清唱的方式来实施教学,而且不依赖任何乐器的伴奏。
声音是听觉的艺术,它没有视觉的形象,柯达伊教学法中有一套非常实用的手势,可以让孩子通过视觉形象来感受音高的概念。
这组手势其实是英国人约翰·柯尔文首创的,柯达伊把它借鉴到自己的音乐教育体系中来,并发扬光不但能在「唱」当中学会呼吸、歌唱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各种音乐的知识和常识也能通过「唱」的方式来学习。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奥尔夫倡导元素性的音乐思想,他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必须动脑、动手、动脚,全身心地感受和表现音乐。
于是他发明了一套“元素性”的奥尔夫乐器,是一组很容易掌握的打击乐器。
同时,他还充分运用人体各部位可能发出的声音参与演奏,并冠以“人体乐器”的美称。
学生在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音乐性的“动”,必然沉浸在一种游戏般的欢快之中,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接受到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
奥尔夫音乐的最大特点是关注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开发,在这样的学习中,孩子不会把学音乐当成一种负担或功利,而会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世界中来,用他们肢体、语言、乐器自由地演绎,以独特的方式抒发内心世界。
柯达伊教学法——国外音乐教学法
述评之一
柯达伊教学法是一种国外音乐教学法,它由美国作曲家、教育家和钢琴家吉姆·柯达伊(Jim Kodaly)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
柯达伊教学法以十分有效的方式,将音乐结构元素,如旋律、和声、节奏和形式,结合在一起。
它重视音乐听觉和动作训练,注重对孩子们的发展,采用“让学生在尽可能真实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的原则。
柯达伊教学法重视“心灵与身体”的结合,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认识音乐。
用游戏的方式来开发学生的音乐技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融入,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柯达伊教学法还强调在学习音乐时,要通过不断地试错和反复练习,掌握基本的音乐技巧,而不是仅仅记忆知识。
此外,柯达伊教学法还特别重视“聆听”和“乐感”,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总的来说,柯达伊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国外音乐教学法,它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音乐,以及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和乐感,深受世界各地学校和音乐教师的欢迎。
国外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的借鉴及应用学前教育是幼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对于学前儿童的音乐教育更是至关重要。
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国外的音乐教学法也逐渐进入中国,对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国外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的借鉴以及应用。
一、国外音乐教学法概述国外音乐教学法以其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广泛应用于学前教育中。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科达伊音乐教育法、多尔克音乐教育法等都是非常著名的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注重培养儿童的音乐感知力和表现力,适合学前儿童的音乐教育。
通过打击乐器的演奏、合唱和舞蹈等形式,培养儿童的音乐综合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科达伊音乐教育法注重发展儿童的听觉、发声和音乐表现能力,通过唤醒儿童的听觉感知、音乐表达和欣赏能力,激发儿童的音乐天赋。
多尔克音乐教育法注重培养儿童的音乐听觉和表现能力,通过听音乐、演奏乐器和歌唱等形式,提升儿童的音乐素养和表现力。
1. 重视启发儿童的音乐潜能国外音乐教学法注重启发儿童的音乐潜能,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激发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在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也应该注重启发儿童的音乐潜能,引导他们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培养他们的音乐综合能力。
2. 强调音乐的综合性教学3. 培养儿童的音乐素养通过听音乐、观赏音乐视频、参加音乐会等形式,培养儿童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提高儿童的音乐表现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提升儿童的音乐综合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力、表现力和欣赏力。
四、结语学前教育音乐教学是培养儿童的音乐素养和表现力的重要途径,国外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应用价值。
通过借鉴国外音乐教学法的理念和方法,可以丰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儿童的音乐综合能力和表现力,为他们的音乐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希望未来在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能够更多地借鉴和应用国外音乐教学法,为儿童的音乐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
国外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的借鉴及应用一、引言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培养孩子情感、智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
国外许多国家在音乐教育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成功的教学方法,这些经验和方法对我国学前教育音乐教学有很强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国外音乐教学法的分析和借鉴,探讨其在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二、国外音乐教学法的概况1. Orff音乐教学法Orff音乐教学法起源于德国,是由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Carl Orff)创立的。
这种教学法强调儿童的发声、身体和共鸣乐器的结合,以及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通过合唱、表演、创作等形式,激发儿童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使其在音乐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2. Kodály音乐教学法Kodály音乐教学法源自匈牙利,以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Zoltán Kodály)命名。
这种教学法注重唱歌和视唱练耳,通过用简单易懂的音乐语言和音名来帮助儿童认识音乐。
它强调儿童在欣赏音乐、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应感受音乐的美和乐趣。
3. Dalcroze音乐教学法Dalcroze音乐教学法是由瑞士音乐教育家埃米尔·杜尔克鲁兹(ÉmileJaques-Dalcroze)创立的。
这种教学法通过身体训练和音乐运动,培养儿童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它提倡通过动态体验来理解音乐,从而提高儿童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1. 注重整体性发展2. 重视儿童参与国外音乐教学法强调儿童的主体性,注重儿童的主动参与。
在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应该鼓励儿童参与唱歌、舞蹈、合唱等活动,激发其对音乐的热爱和表达欲望,使其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3. 强调循序渐进的教学国外音乐教学法强调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注重音乐教学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在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应该按照儿童的年龄和发展水平,科学地设计音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分类教学,逐步引导儿童认识音乐,培养其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国外著名音乐教育法简介1、达尔克罗兹教学法达尔克罗兹(EmileJaques Dalcroze,1865-1950年),瑞士日内瓦音乐学院教授。
其教学法主要内容是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和即兴音乐活动。
基本原则是要培养学生感知音乐和反应音乐的能力,发展其内在音乐感觉,以及身体各部分进行迅速交流的能力、大量地储存听觉和动觉意向的能力。
达尔克罗兹认为:“人类的情感是音乐的来源,而情感通常是由人的身体动作表现出来的,在人的身体中包括发展感受和分析音乐与情感的各种能力。
因此,音乐学习的起点不是钢琴、长笛等乐器,而是人的体态活动。
”2、奥尔夫教学法卡尔-奥尔夫(Carl Orff,1895-1982年)是德国当代杰出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其教学法主要内容是节奏、旋律练习,基本形体动作教学。
核心理念是:一切从儿童出发;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
3、柯达伊教学法佐尔丹-柯达伊(Zoltan Kodaly,1882-1967年)匈牙利著名作曲家、民族音乐家、音乐教育家。
其教学法主要内容是首调唱名法、柯尔文手势、节奏唱名、节奏和唱名的简记法。
柯达依教学法的目标和任务是:1、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掌握民族的音乐母语;2、唤起儿童对歌唱的兴趣;3、培养和指导学生的音乐爱好。
4、发展学生的音乐能力;5、培养以民间歌曲为基础的音乐的读写能力。
4、美国综合音乐感教学法发起于美国西北大学,其核心是: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应当相互联系并综合成为一个整体。
通过音乐诸要素和音乐实践活动的综合,以及演奏、演唱、分析、创作等方式,使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水平和程度上都能建立起音乐概念之间的联系,并促进他们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发展。
音乐学习是各个方面应当相互联系并综合成为一个整体。
5、前苏联卡巴列夫斯基和他的教学大纲卡巴列夫斯基(Dmitry Kabalovsky)前苏联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他十分推崇前苏联音乐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
国外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中的音乐教育思想对比国外三大音乐教育体系分别是美国的奥尔夫音乐教育、英国的科达尔音乐教育和苏兹基音乐教育。
这三种音乐教育体系在音乐教育思想上都有各自的特点和特色,本文将对它们进行对比分析。
首先来看奥尔夫音乐教育,奥尔夫音乐教育是由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提出的一种音乐教育方法,它强调通过歌唱、舞蹈和打击乐器的方式来培养儿童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节奏感。
奥尔夫音乐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力,倡导通过集体音乐活动来培养儿童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奥尔夫音乐教育主张儿童应该通过身体的参与来感知音乐,通过体验音乐的美和魅力来激发对音乐的热爱。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听、唱、说、做、表现”,即希望通过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来培养儿童的音乐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接下来是科达尔音乐教育,科达尔音乐教育源于英国,它是一种传统的音乐教育方法,强调在音乐教育中注重技术和理论的学习。
科达尔音乐教育主张在音乐教育中注重乐理知识的教授和技艺的训练,倡导通过学习和理解音乐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
科达尔音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娴熟和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主张学生在音乐教育中要注重练习和技术的完善。
科达尔音乐教育的核心思想是“音乐是一门艺术和科学”,即希望通过对音乐技术和理论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和素养。
这三种音乐教育体系在音乐教育思想上各有侧重,但都强调音乐教育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注重通过身体的参与来感知音乐,注重培养儿童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力;科达尔音乐教育注重在音乐教育中注重技术和理论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和理论知识;苏兹基音乐教育注重在音乐教育中注重家庭的教育作用,注重培养儿童的音乐天赋和表演能力。
这三种音乐教育体系在音乐教育思想上的不同,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对音乐教育的不同理解和认识,都对音乐教育的发展和完善有着积极的意义。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方法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又称奥尔夫综合音乐教育法,是20世纪初德国音乐家卡尔·奥尔夫(Carl Orff)所创立的一种音乐教育方法。
这一方法通过综合运用音乐、舞蹈和语言等艺术形式,培养儿童的音乐能力、感知能力和创造力。
其核心理念是以儿童为中心,通过参与式的音乐活动,激发他们的音乐潜能和自我表达能力。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包括三个方面:音乐、教育和心理学。
音乐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通过节奏、旋律和和声等音乐要素来培养儿童的音乐情感和审美能力。
教育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通过音乐活动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心理学则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重要依据,它关注儿童的认知、情感和社交等方面的发展。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教学方法1. 增强乐感和节奏感奥尔夫音乐教育强调孩子从小培养乐感和节奏感,通过游戏性的方式帮助孩子感受音乐的欢乐和律动。
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孩子在课堂上跟着鼓点和节奏做手部动作,激发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
2. 运用打击乐器打击乐器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通过教孩子打击乐器,可以让他们学会掌控力度、节奏和音量等基本技巧,培养他们的协调能力和集体合作意识。
3. 创造性表达奥尔夫音乐教育倡导儿童的创造性表达,通过编排小剧场、创作歌曲和舞蹈等活动,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表达能力。
4. 运用童谣和儿歌童谣和儿歌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中被广泛使用。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旋律简单、歌词朗朗上口的童谣和儿歌,引导孩子用歌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同时培养他们的音乐记忆能力。
5. 整合其他艺术形式奥尔夫音乐教育强调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综合应用。
比如,教师可以结合舞蹈、绘画和剧场等活动与音乐相结合,让孩子们在综合艺术创作中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和潜能。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实施步骤1.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奥尔夫音乐教育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让学生参与音乐游戏和互动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四大著名的音乐教育法在教育中音乐教学法是一种特别有效的教学法,能够极大地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使得学习的效率更高,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具有非凡意义。
下面是四种不同的音乐教学法是四名闻名音乐教育家提出的。
四大闻名的音乐教育法一、达克罗士教学法:内容概述:“达克罗士音乐教学法”为世界四大音乐教学法之一,其特色为老师以钢琴即兴方式教学,同学则以身体律动来体验对音乐的感受。
达克罗士教学法是瑞士集音乐家、教育家、作曲家、指挥家、舞蹈家及诗人于一身的艾弥尔.杰克-达克罗士(Emile Jaques - Dalcroze, 1865-1950)于1905年在日内瓦音乐院试验胜利而公诸于世旳教学法。
其教学方式有:1.律动教学 2.听音训练 3.即兴创作。
1.律动教学:这是藉着身替肢体最自然的律动,表达对音乐节奏的反应。
这种教学模式常用在我们稚嫩园、国小低年级的韵律、唱游。
它常常以肢体的动作:如走步、跑步、弯腰动作来代表拍子;或藉着拍手、脚踏来辨别不同的音符;或藉着嬉戏的规律节奏来激发同学对节奏的反应力量这种以肢体的节奏感,导引学习音乐基本力量的潜能发挥可说是最符合认知、思索的一种音乐教学。
2.听音训练:达克罗士认为以首调唱名来训练歌曲教唱,对于音乐观赏的听音或记忆较有助益于力量的发挥,尤其音程间的认知,简洁歌曲的仿唱,肯定要协作身体的律动以达到「内在听觉感受力量」的音乐熏陶3. 即兴创作:这是藉着任何乐器的弹奏,同学可以自由发挥创意性的舞蹈动作来揣测音乐的动机及意境。
另一方面达克罗士也鼓舞对旋律与和声方面的创作与尝试,他认为节奏、韵律的协作是不能疏忽的。
达克罗氏教学法教学特性:1. 重视以儿童之体律动的节奏协作音乐教学。
2. 舞蹈与律动为音乐教学的主要活动。
3. 教材应取之于自然界中的节奏素材,是儿童音乐学习最自然的感受。
4. 特别重视儿童对「视觉」、「听觉」感受力量的培育。
5. 即兴的舞蹈表演动作可促进儿童的表达力量。
奥尔夫教学法基本内容奥尔夫教学法是由德国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创立的一种教学方法,也称为奥尔夫音乐教育法。
该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合作精神和体验感,通过音乐、舞蹈、故事、手工制作等多种艺术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奥尔夫教学法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内容的选择:奥尔夫教学法注重将艺术元素融入到不同学科的教学中,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科内容相关的音乐、舞蹈、游戏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参与其中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教学活动的设计:奥尔夫教学法强调学生参与、互动和合作的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有趣的活动,例如歌唱、节奏训练、音乐创作、合唱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共同完成教学目标。
3. 教材和教具的运用:奥尔夫教学法鼓励使用富有创造性和互动性的教材和教具。
教师可以运用齐奥尔吉表、音乐乐谱、手工制作材料等工具,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探索和实践,以提高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
4. 学生表演和展示:奥尔夫教学法注重学生的表演和展示,鼓励他们通过音乐、舞蹈和手工制作等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通过表演和展示,学生可以增强自信心和创造力,并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成果。
5. 教师角色的转变:奥尔夫教学法要求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的兴趣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育,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总之,奥尔夫教学法以其独特的艺术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积极、有趣和参与度高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开发多种智能,培养创造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四大著名的音乐教育法音乐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培养儿童的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世界范围内,有许多著名的音乐教育法被广泛应用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四大著名的音乐教育法,包括“奥尔夫音乐教育法”、“科达伊音乐教育法”、“达尔契科尔音乐教育法”和“苏兹基音乐教育法”。
1.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奥尔夫音乐教育法由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Carl Orff)创立,被广泛应用于学校和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中。
该教育法的核心理念是通过体验性的歌唱、舞蹈和乐器演奏来培养儿童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创造力。
在奥尔夫音乐教育法中,教师会引导学生通过合唱、打击乐器和即兴表演等互动活动来探索音乐世界。
这种方式旨在提升学生的音乐动感、节奏感和听觉感知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2. 科达伊音乐教育法科达伊音乐教育法由匈牙利音乐家祖克曼·科达伊(Zoltán Kodály)提出,是以歌唱教学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法。
科达伊音乐教育法的目标是通过培养儿童对音乐的直观感知和主动参与,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
在科达伊音乐教育法中,教师会以简单易学的民间歌曲为教学材料,通过唱、说、听、读、写等多种方式帮助儿童掌握音乐语言。
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儿童培养良好的音乐听力和音乐记忆,而且能够提升他们的集体合作和表演能力。
3. 达尔契科尔音乐教育法达尔契科尔音乐教育法是由俄罗斯音乐家弗拉基米尔·达尔契科尔(Vladimir Dalcroze)发展而来的音乐教育法。
该教育法强调通过身体的表达和动态的音乐表演来传达音乐的理解和感知。
在达尔契科尔音乐教育法中,教师会通过舞蹈、体操和即兴创作等活动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情感。
这种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又有助于提升他们的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
4. 苏兹基音乐教育法苏兹基音乐教育法由日本小提琴家铃木鎮一(Shinichi Suzuki)提出,主要应用于儿童音乐教育中。
国外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的借鉴及应用学前教育阶段是儿童个性和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音乐教育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国外的音乐教学法以其科学、富有创意的特点,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借鉴和启示。
本文将介绍几种国外音乐教学法,并探讨它们在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奥尔夫音乐教育法是由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Carl Orff)创立的一种整体性的音乐教育方法。
该方法以儿童为中心,注重儿童的创造性和全面发展。
它通过鼓励儿童的表演和创作,培养儿童的音乐感知和表现力。
1. 开展集体合作活动:奥尔夫教育法鼓励孩子们一起合作创作音乐作品,通过集体活动来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可以组织幼儿进行集体游戏、合唱和舞蹈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2. 强调身体表现:奥尔夫教育法注重儿童的身体表现力,通过身体动作来表达音乐的节奏和情感。
在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可以让幼儿通过手拍、脚踏等身体动作来感受节奏,并通过肢体表达来展示音乐的情感。
3. 注重儿童的创造力:奥尔夫教育法强调儿童的创造性,鼓励他们进行音乐创作和即兴演唱。
在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可以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创作活动,如编写歌词、创作简单的旋律等,培养他们的音乐创造力。
二、科达利音乐教育法科达利音乐教育法是由匈牙利音乐教育家孔达勒(Zoltán Kodály)提出的音乐教育方法。
该方法注重音乐语言的培养,通过大量的唱歌训练和音乐游戏,培养儿童的音乐听力和音乐感知能力。
1. 大量的唱歌训练:科达利教育法强调儿童通过唱歌来培养音乐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大量的唱歌训练,通过唱歌来培养他们的音乐听力和音乐语感。
2. 音乐游戏的应用:科达利教育法注重通过音乐游戏来培养儿童的音乐感知能力。
在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趣味的音乐游戏,如听音乐猜动物、听音乐做动作等,通过游戏来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和音乐感知能力。
国外著名音乐教育法简介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
达尔克罗兹(EmileJaques Dalcroze,1865-1950年),瑞士日内瓦音乐学院教授。
其教学法主要内容是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和即兴音乐活动。
基本原则是要培养学生感知音乐和反应音乐的能力,发展其内在音乐感觉,以及身体各部分进行迅速交流的能力、大量地
储存听觉和动觉意向的能力。
达尔克罗兹认为:“人类的情感是音乐的来源,而情感通常是由人的身体动作表现出来的,在人的身体中包括发展感受和分析音乐与情感的各种能力。
因此,音乐学习的起点不是钢琴、长笛等乐器,
而是人的体态活动。
”
——奥尔夫教学法
卡尔-奥尔夫(Carl Orff,1895-1982年)是德国当代杰出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其教学法主要内容是节奏、旋律练习,基本形体动作教学。
核心理念是:一切从儿童出发;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
音乐。
——柯达伊教学法
佐尔丹-柯达伊(Zoltan Kodaly,1882-1967年)匈牙利著名作曲家、民族音乐家、音乐教育家。
其教学法主要内容是首调唱名法、柯尔文手势、节奏唱名、节奏和唱名的简记法。
柯达依教学法的目标和任务是:1、意识地培养学生掌握民族的音乐母语;2、唤起儿童对歌唱的兴趣;3、培养和指导学生的音乐爱好。
4、发展学生的音乐能力;5、培养以民间歌曲为基础的音乐的
读写能力。
——美国综合音乐感教学法
发起于美国西北大学,其核心是: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应当相互联系并综合成为一个整体。
通过音乐诸要素和音乐实践活动的综合,以及演奏、演唱、分析、创作等方式,使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水平和程度上都能建立起音乐概念之间的联系,并促进他们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发展。
音乐学习是各个方面应当相互联系并综合成为一个整体。
——前苏联卡巴列夫斯基和他的教学大纲
卡巴列夫斯基(Dmitry Kabalovsky)前苏联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他十分推崇前苏联音乐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
”他认为,对于音乐,道德内
容是它的灵魂。
教师要时刻牢
记,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远远超出了艺术的范围,它是造就学生精神境界的非常必要的、力的手段。
其教学大纲包括分组教学、总结、保持学习的连续性等等方法。
——铃木的才能教育思想
铃木始终强调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
他说:“教音乐不是我的主要目的,我想造就出良好的公民。
如果让一个儿童从降生之日起就听美好的音乐并自己学着演奏,就可以培养他的敏感,遵守纪律和忍耐性格,使他获得一颗美好的心。
”他还强调音乐潜移默化的作用及早期教育的特殊意义。
“所的孩子都能够培养到巴赫和莫扎特的音乐感的高度,从人格到各方面,整个人都融入到音乐之中,儿童在不知不觉之中,培养起很高的人格。
除了音乐之外,再也没能够从出生时就开始进行教育的领域了。
”再,“掌握某个领域最高能力的人,同样可以在其他领域达到相同的高度”。
各种能力之间是关联的,一种能力的形成,会对其他能力产生积极的迁移正效应。
他多次呼吁要“尊重孩子”,珍视生命这一大自然所赋予的美好的力量,注意培养直觉或灵感的能力,以生命为中心去观察事物、领悟艺术。
——伊迪丝-科尔曼的儿童创造性音乐教育实验
如果音乐不能使我们更喜欢欣赏音乐或更好地表达我们内心地感受,不能使我们更和善、公正地与人相处,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调整生活,那么,过错并不在音乐材料本身,而在于方法。
科尔曼认为,儿童天生带热爱和探索音乐的倾向,只是这种倾向由于后天非自然的强化和训练,大多无法存活。
因此,她设计了一套以制作乐器、即兴表演、唱歌、跳舞和音乐创作为内容,以儿童自我创造活动为方法的音乐课程方案,让儿童返回原始的自然音乐环境中去,从最原始的音乐活动起步来体验音乐发展的历程。
制作乐器是利用各种材料,让儿童动手、动脑制作包括不少古老的东方乐器在内的乐器,当然只是些乐器雏形,关键在设计之巧妙。
孩子在边做边学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发明、不断实践,手脑并用,身心结合;同时,乐器制作不仅与音乐能力、声学原理、手工艺关,而且涉及不同民族乐器发展史以及世界地理和自然资源。
他们在各个不同领域涉猎得越多,所受到的教育就越全面,理解力就越深,生活适应力也越强。
科尔曼的儿童创造性音乐教学实验是以自然主义教育、进步主义教育和现代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强调音乐教学是一种使儿童获得和发展其个体经验的过
程,在教学内容、方法的选择、材料的应用上,都以帮助儿童获得情感的、审美的、知识的、技能的建设性经验为目的,培养儿童创造力、独立思考能力、欣赏能力、学习能力等等。
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而不是以牺牲儿童的学习兴趣、探索精神乃至个性、尊严等等
去实现某个确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