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内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PPT
- 格式:ppt
- 大小:191.00 KB
- 文档页数:16
肾内科常见病护理常规
慢性肾脏疾病护理
慢性肾脏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护理措施如下:
1. 定期监测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包括血尿素氮、肌酐等。
2. 控制血压,避免高血压对肾脏的损害。
3. 控制饮食,限制高盐、高脂肪和高磷含量的食物摄入。
4. 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适当限制水分摄入。
5. 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消炎药等。
6. 接受适当的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血压药物等。
急性肾衰竭护理
急性肾衰竭是一种严重的肾脏疾病,护理措施如下:
1. 监测患者的尿量和尿液性质,及时发现任何异常。
2. 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液体,但要注意避免过度负荷。
3. 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如利尿剂、碱性药物等。
4. 观察和监测患者的电解质水平,及时纠正异常。
5. 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必要时调整其他药物的剂量。
6. 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带来的压力。
肾结石护理
肾结石是肾脏常见的疾病之一,护理措施如下:
1. 饮食控制,避免摄入高含钙、高盐和高嘌呤的食物。
2. 增加水分摄入,促进尿液产生,有助于结石的排出。
3. 适当运动,有助于促进结石的排出。
4. 如有需要,使用药物进行结石的溶解或排出。
5. 定期随访,预防复发,及时处理并关注患者的症状变化。
以上是肾内科常见病护理常规的基本内容。
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护理,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佳的护
理效果。
为了确保正确性,请在引用本文内容前查证相关资料。
糖尿病肾病护理常规【疾病概述】糖尿病肾病是糖尿并常见的并发症,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变表现之一。
临床表现为渐进性的肾功能损害,可有蛋白尿,高血压,水肿等症状,晚期出现严重肾衰竭,是糖尿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一般护理】(一)按内科泌尿系统疾病常规护理。
(二)病区环境要保持温湿度适宜,严防受凉,注意劳逸结合,预防感染。
(三)饮食护理予低盐、低糖、低胆固醇、优质蛋白、高热量,含维生素及纤维素多的食物,进食要定时定量,戒烟酒。
(四)心理护理关心体贴患者,多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指导其正确对待疾病,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专科护理】(一) 皮肤水肿的护理保持床铺、皮肤清洁干燥,定时更换体位,预防压疮发生;对水肿轻者限制活动,重者卧床休息,适当抬高水肿的肢体,床上活动肢体,加快静脉回流以减轻水肿;会阴部水肿的患者,尽量用软垫支起兽摩擦部位;按医嘱予利尿治疗,观察尿量变化,记录24h出入量,尿尿少于100OmI时应限制水的摄入,水的摄入量应控制在前一日尿量加500ml为宜;每日监测体重、观察水肿消退情况、用药不良反应,防止体位性低血压、低血钾等的发生。
(二)足部护理保持温暖、干燥,经常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每晚用温水(40。
C)泡脚20min,注意趾缝消洁泡后用软毛巾轻轻擦干,及时发现缺血现象。
指导患者讲究个人卫生,勤剪指甲,穿宽松柔软的内衣、袜子,鞋的松紧要适宜,鞋口不要太紧。
防止皮肤损伤及感染发生。
(三)饮食护理根据血糖、糖尿、体重、活动情况,计算每日摄入总热量,按医生制订的3餐食谱进食。
糖尿病患者尿蛋白排泄量正常者,饮食蛋白摄入量一般在0.8~1.2g/(kg.d);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患者,蛋白质摄入量不必限制太严格,TS在0.8~1.0g∕(kg.d);对早期临床糖尿病肾病的患者蛋白质摄入量应为0∙6~0.8g/(kg.d);对出现肾功能不全(肌酊清除率<30ml∕min)的患者,蛋白质摄入量应为0.6g∕(kg.d)o血液透析者,蛋白质以1.0~1.2g∕(kg.d)为宜。
肾内科疾病护理常规一、肾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1、病室应安静、舒适,整齐清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病室内温度宜22~24℃,湿度50~60%。
2、疾病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
当四肢水肿严重时,应抬高肢体20~30°,待症状消失、尿常规检查基本正常后可逐步增加活动量。
3、饮食护理:根据病情可给予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低磷、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4、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病人血压的变化;定期测量体重,观察水肿的部位、特点、程度,详细记录24h尿量,必要时记录24h出入量。
观察并记录尿液的颜色、性状、尿量及排尿时有无尿频、尿急、尿痛等情况。
5、正确指导病人留置各类标本和检查。
如:尿常规、尿细胞学、尿筛选、尿培养、肾脏和膀胱B超、肾盂造影等。
6、用药护理: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时,应特别交代病人及家属不可擅自加量、减量甚至停药。
长期使用利尿剂可出现电解质紊乱。
大剂量冲击疗法时,病人的免疫力及机体的防御能力受到很大抑制,应对病人实行保护性隔离,防止继发感染。
7、做好基础护理,满足病人基本需要。
严重水肿者应避免肌内注射,静脉穿刺拔针后按压穿刺部位时间稍长,并注意严格无菌操作。
保持口腔清洁,每天可用温盐水漱口2~3次。
8、心理护理:关心病人,指导其避免疾病、病程、经济、压力等各方面原因导致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消除不良心理。
9、健康教育:病人出院后应避免过度劳累,饮食要规律,少食腌渍食物,做好个人卫生。
定期到医院复查,不适随诊。
二、急性肾小球肾炎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询问患者起病有无上呼吸道感染(如扁桃体炎)、猩红热、皮肤感染等链球茵感染史。
2、评估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如肉眼血尿、蛋白尿、晨起眼睑水肿、下肢凹陷性水肿、一过性轻度或中度高血压。
3、了解患者免疫学检查结果。
4、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和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
【护理措施】1、休息: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直至水肿消退、尿量增多、肉眼血尿或明显镜下血尿消失,血压恢复正常,可起床逐步增加活动。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护理常规观察要点1.尿异常:几乎均有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可伴轻中度蛋白尿,并有颗粒管型和管型等。
2.水肿:常为起病的第一个症状,轻者晨起眼睑水肿或伴有下肢凹陷性水肿为典型表现,少数严重者可有全身水肿。
3.高血压:初期水钠潴留时出现轻、中度高血压,利尿后可恢复正常。
少数出现严重高血压、急性左心衰竭、甚至高血压脑病。
4.肾功能: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水钠潴留而尿量减少,(常在400—700ml/d之间,少数<400ml/d)。
常于1-2周恢复正常,极少数可表现为血肌酐、尿素氮升高等急性肾衰竭。
5.全身表现:常有腰酸、腰痛、头晕、头痛、鼻出血、乏力、纳差,原发感染存在者伴有发热。
6.免疫学检查异常:起病初期血清C3及总补体下降,8周内渐恢复正常。
部分病人起病早期循环免疫复合物及血清球蛋白可呈阳性。
7.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观察:急性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急性肾功能衰竭。
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加强生活护理,保持舒适的病室环境。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体重,每周测体重2次,重度水肿时每天测体重一次。
2.观察24小时尿量,必要时记录24小时出入量。
3.饮食:病人有水肿、高血压时,应予低盐饮食(<2g/d)。
肾功能正常时,给予正常量的蛋白质摄入1g/kg.d出现氮质血症时,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仅给高质量蛋白质,如牛奶、鸡蛋等含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质,以防止血中BUN等含氮代谢产物的潴留。
明显少尿时限制液体摄入量。
4.症状护理:起病1-2周内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待水肿消退、尿量增多、肉眼血尿消失、血压恢复正常后方可起床逐步增加活动。
密切观察水肿的部位、程度、范围、特点,观察水肿的消长,尤其是有无出现电解质紊乱、胸腹水、左心衰竭、高血压脑病等。
卧床期间要指导和协助家属做好各项生活护理,如进食、大小便、清洁卫生等各种日常生活活动。
5.药物护理:密切观察病人的尿量和血压变化,以判断病人的疗效,根据病情随时调整药物的剂量、方法、途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