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州气象现代化指标体系
- 格式:pdf
- 大小:30.38 KB
- 文档页数:2
农业生产气象服务指标体系农业生产气象效劳指标体系一、某某作物〔一〕玉米主要发育期适宜的农业气象条件不利的农业气象条件播种和出苗期1.5~10cm地温稳定通过7~8℃即可播种;2.播种时土壤相对湿度60%~80%;3.苗期如能经过短期的干旱锻炼,可使根群兴旺,向土壤下层伸展,可防早期徒长和增强后期的抗旱能力。
1.气温低于8~10℃,对发芽不利;2. 土壤相对湿度40%时,常因缺水而不能发芽;在100%时,因缺氧而延迟发芽;3.苗期如土壤水分过多,地上局部易受低温危害;4.在半干旱地区,高温对玉米幼苗可有为害。
孕穗-抽穗期 1.在玉米旺盛生长的6月份平均气温要求24~25℃;2. 土壤相对湿度70%左右。
1.如温度降到20℃时,将延长抽穗日期;2.在生长盛期内,昼夜温度变化过大,对玉米生长不利;3.土壤相对湿度40%,将延迟抽穗,并使雌雄穗出现的间隔日期延长不能充分授粉,大局部雌穗,不能形成或不能抽丝,形成空杆;4.如雨量过多,植株光合作用减退,土壤空气缺乏,雌穗发育不良,也会发生空杆。
开花授粉期 1.温度在25~27℃;2.天气晴朗,有微风;3.空气相对湿度为70%。
1.高温干旱,花丝易枯萎,花粉的生命也易丧失;2.阴雨和低温会阻碍花药的开裂。
灌浆和成熟期 1.温度在20~25℃,晴朗温暖;2.土壤水分充足。
1.温度超过25℃或低于16℃,会影响淀粉酶的活动,结实不能饱满;2.早霜为害,使产量锐减,品质降低,成熟困难。
〔二〕、水稻主要发育期适宜的农业气象条件不利的农业气象条件播种和出苗期 1.塑料薄膜保温育苗: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到达5~6℃ (床内温度达10~12℃),抓住“冷尾暖头” 天气,抢晴播种;2 播种—出苗期:床内温度要>10℃(日平均气温>5℃),最适床温为25~30℃(日平均气温>12℃)。
1.播种当天,如遇到阴天,>4级大风时,对播种不利;2.床面水分到达田间持水量时播种,易烂种,出现“白芽鞘病”;3.播种—出苗期:当床内最高气温>40℃(晴天日最高气温>15℃) 和最低温度<5℃ (日最低气温0℃左右)不利出苗,以致受害。
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标准化建设初探姜月清1 崔晓军2* 张艳红1 黄 潇2(1.国家气象中心;2.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摘 要:近年来,气象部门充分挖掘气候生态优质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和机制探索,气象标准在其中发挥了规范引领和基础支撑作用。
本文梳理分析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气象服务保障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依据标准内容属性和应用方向将标准分为气候生态资源评价、旅游康养宜居气象保障、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风能太阳能开发利用气象保障4类,并归纳分析相关标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标准化 DOI编码:10.3969/j.issn.1674-5698.2024.01.013Study on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Value of Climate Ecological ProductsJIANG Yue-qing 1 CUI Xiao-jun 2* ZHANG Yan-hong 1 HUANG Xiao 2(1. National Meteorological Centre; 2.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Training Centrey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s have fully used the advantages of high-quality climate ecological resources and actively explored the path and mechanism for realizing the value of climate ecological products, in which meteorological standards have played a leading and supporting ro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ational standards, sectoral standards, local standards and association standards related to climate ecological products providing meteorological services. According to the content attributes and application direction of the standards, the standards are divided into four categories: climate ecological resource evaluation, travel and living environment meteorological guarantee, agricultural product climate quality evaluation, and wind energy and solar energy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meteorological guarante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application of relevant standards a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and 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Keywords: climate ecological products, value realization, standardization基金项目: 本文受中国气象局软科学项目“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标准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23ZZXM13)资助。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0―201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气象局•【公布日期】2009.12.30•【文号】气发[2009]463号•【施行日期】2009.12.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综合规定正文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0-2015年)的通知(气发〔2009〕46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内设机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0-2015年)》已经中国气象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0-2015年)》是对《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指导意见》(气发〔2009〕175号)的进一步细化,明确了“科学调整站网布局、提升观测自动化水平、增强观测能力、确保观测系统稳定运行、发挥观测系统效益”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
请各省(区、市)气象局依据本规划,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实施计划,并报中国气象局备案。
二○○九年十二月三十日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0-2015年)中国气象局2009年12月目录一、发展目标二、主要任务(一)国家气候观测网1.地面气候观测2.高空气候观测3.大气成分观测4.海洋基本气候变量观测5.陆地基本气候变量观测(二)国家天气观测网1.地面气象观测2.海洋气象观测3.高空气象观测4.天气雷达观测5.气象卫星观测6.移动气象观测(三)区域气象观测网(四)专业气象观测网1.农业气象观测2.交通气象观测3.人工影响天气观测4.风能观测5.太阳能观测6.电力气象观测7.环境气象观测8.城市气象观测9.空间天气观测(五)技术装备保障1.建立健全技术装备保障体系2.运行监控3.维护维修4.装备供应5.计量检定6.气象专用技术装备管理(六)观测数据质量与观测产品1.主要内容2.实施进度(七)技术研发及平台建设1.技术研发2.国家气候观象台3.基础平台建设和设备考核试验三、保障措施(一)加强行业管理和社会管理(二)完善体制机制(三)提高队伍素质(四)统筹各类资金投入(五)加强交流与合作附录附表1:气候观测要求(GCOS指标)(a)基本气候变量(b)地面和高空基本气候变量观测精度要求附表2:天气观测要求(WMO指标)(a)地面气象观测(b)高空气象观测(c)辐射观测附图1:优化后国家基准气候站分布图(草案)附图2:国家级地面观测站布局图(草案)附图3:全国雷电观测网布局图(草案)附图4:新一代天气雷达布局图(216部)附图5:调整后的农业气象观测站分布图附图6:风能资源观测网布局图(草案)附图7:太阳能资源观测网布局图(草案)附图8:空间天气观测布局图(草案)本规划依据《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指导意见》(气发〔2009〕175号)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气象工作日益增长的需求,统筹国家、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行业对气象工作的投入,按照综合、协调、可持续发展思路,提出了2010-2015年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目标,明确了科学调整站网布局、提升观测自动化水平、增强观测能力、确保稳定运行、发挥观测系统效益等方面的发展任务、实施进度和保障措施。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空气、水环境、土壤环境质量巩固提升三个行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2.24•【字号】吉政办发〔2021〕10号•【施行日期】2021.02.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空气、水环境、土壤环境质量巩固提升三个行动方案的通知吉政办发〔2021〕10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长春新区、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驻吉中直有关部门、单位:《吉林省空气质量巩固提升行动方案》《吉林省水环境质量巩固提升行动方案》《吉林省土壤环境质量巩固提升行动方案》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2月24日吉林省空气质量巩固提升行动方案为深入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巩固我省“十三五”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成果,落实“十四五”大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目标任务,解决大气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改善大气生态环境质量,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目标到2021年底,全省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力争达到90%以上;细颗粒物(PM25)浓度控制在32微克/立方米以下;臭氧(O3)浓度上升的趋势得到遏制;重污染天气比率控制在1%左右。
二、重点任务(一)深入推进秸秆禁烧和氨排放控制。
1.全面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持续提高“五化”利用能力,重点推进保护性耕作技术,全省实施面积力争达到2800万亩;以“秸秆变肉”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饲料化利用,实现利用量850万吨;稳步推进秸秆生物质发电、秸秆成型燃料加工和燃煤供热锅炉生物质改造,实现利用量863万吨;积极推进秸秆新型建材、制浆造纸等原料化利用,实现利用量65万吨;有序推进秸秆基料化利用,扩大食用菌基料化生产规模,发展秸秆基质育苗产业,扩大绿色种植面积,实现利用量31万吨。
浅析气象服务对新型农业现代化的支撑保障作用摘要:气象服务是与国电经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
本文针对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进行研究评估,肯定当前气象服务工作的价值,并针对河南省公众和农业气象服务现状,为政府向气象部门投入、用户使用气象服务产品和气象部门提高管理效能、合理配置内部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气象服务;农业;服务中图分类号:s162 文献标识码:a走新型农业现代化之路,是现代气象服务的重点内容之一。
河南省把方城县赵河镇确定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改革试验区。
以为确保试验区实现预期目标,南阳市气象局在试验区建设新型农业现代化气象服务保障体系,利用气象局科技支撑、服务保障,为当地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粮食高产、农民增收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支撑保障作用。
经调查研究,其具体做法主要如下:1 成立了试验区气象信息服务站和建设了农业气象试验田气象局在在试验田里设立了专项标准,安装了大田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多功能无线远程监控系统、“星陆双基”农田小气侯监测系统、人工增雨消雹高炮1门、多要素自动气象站1套、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1套、作物病虫害观测站1套、雷电监测仪1台、太阳能辐射自动观测站1组、太阳能灌溉系统等设备若干配备便携式土壤养分速测仪、二氧化碳分析仪等观测设备,建成了能提供精细化数字农情、农用天气预报、气象灾害预警、测土配方地理信息等内容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同时成立了试验区气象信息服务站对农业气象试验田进行动态观测,定期进行全县主要作物大田调查,掌握作物生长状况和发育进程,结合气候变化因素,制作发布农业气象服务信息。
初步形成了集“气象、农科、数字、信息”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现在化综合气象服务保障体系。
2 构建完整有效的气象为农服务体系2.1深入调研,开展了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依据本地特色经济产业,多次召开农村种粮大户座谈会、蔬菜大棚企业座谈会,了解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并且配备农业气象移动观测设备,针对气象科技示范园和专业合作社等的需要进行气象业务观测,及时提供基础数据。
地方气象标准体系构成浅析——以吉林省为例
冯喜媛;涂钢;杨磊;邵祺多
【期刊名称】《标准科学》
【年(卷),期】2024()2
【摘要】气象标准体系是气象标准化工作的规划和指引,标准构成分析可直观了解气象标准化工作现状。
本文以吉林省气象标准体系为例,对照《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要求,浅析地方气象标准体系的具体构成特点,明确气象服务保障是目前气象标准化工作的突出领域,数值天气预报、资源开发利用、专业气象服务、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重大突发事件保障等是目前气象标准化工作的重点方向,提出各业务领域全面加强标准化培训工作以及标准化管理工作需求和建议,以期为各地方气象标准体系建设及标准化工作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总页数】6页(P53-58)
【作者】冯喜媛;涂钢;杨磊;邵祺多
【作者单位】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吉林省标准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地方区域性图书馆联盟服务体系的形式与构成——以湖北省区域图书馆合作服务体系为例
2.完善气象地方标准体系有关问题探讨
3.吉林省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
作体系浅析——以长春大学就业工作体系为例4.民用无人机作业气象标准制订及气象保障体系构建浅析5.吉林省地方生态环境标准体系研究及发展思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气象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气象局•【公布日期】2011.06.22•【文号】•【施行日期】2011.06.2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正文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气象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河北、吉林、江西、湖南、广东、重庆、青海等省(市)气象局:现将《气象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六月二十二日气象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方案为了贯彻落实全国依法行政工作会议和全国气象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的总体要求,本着先试先行,逐步完善,稳步推进的原则,结合气象行政执法工作的具体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试点工作的必要性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是从严治政,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的根本要求。
执法能力是依法行政的重要保障,是维护法律法规威严的重要手段。
全国气象依法行政工作会议提出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省局监督、市局为主、县局配合,机构健全、制度完善、管理规范”的气象行政执法体系。
当前,气象事业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不断壮大公共气象服务和强化社会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需求,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切实转变职能,加强气象行政执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已成为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
多年来,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围绕《气象法》的贯彻实施,气象行政执法工作明显加强,气象行政执法机构和执法队伍逐步建立,气象行政执法行为逐步规范,依法查处违法案件的能力和执法水平不断提高,为依法发展气象事业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气象行政执法工作还面临着许多不适应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有些执法机构的编制、人员、经费等没有完全落实,气象部门的许多社会管理职能无法落到实处,“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依然比较突出;由于受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的制约,目前行政执法的趋利性比较突出,与部门利益关系紧密的法律制度执行力度大;在行政执法过程中监督管理和执法职能没有完全分开,尚未形成规范有效的执法监督体系;执法人员素质不高,违反法定程序现象时有发生,执法责任制不够落实等;不同程度地存在执法机构重权轻责、权责脱节以及有的执法人员执法不作为、滥用职权、自由裁量畸轻畸重等问题。
吉林省气象条例【法规类别】气象综合规定【发文字号】吉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3号【发布部门】吉林省人大(含常委会)【发布日期】2004.11.26【实施日期】2005.01.01【时效性】已被修改【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修改依据】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和废止《吉林省森林管理条例》等9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吉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3号)《吉林省气象条例》经吉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004年11月2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
二00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吉林省气象条例(2004年11月26日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发展气象事业,规范气象工作,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气候资源,促进气象事业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气象探测、气象预报、气象灾害防御、气候资源利用、气象科学研究、气象信息的发布和传播以及其他气象活动,均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气象工作。
其他有关部门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接受同级气象主管机构对其气象工作的指导、监督和行业管理。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气象工作的领导和对气象事业的支持,根据国家气象现代化统一规划和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建设主要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的地方气象事业项目。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逐步增加对地方气象事业的投入,地方气象事业所需基本建设投资和事业经费,应当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
第五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做好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等综合服务工作,不断提高气象监测、预警和服务能力,适应气象事业现代化发展需要。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在气象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是政府部门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结合吉林省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现状,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几点优化处理建议,以降低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
1、吉林省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现状2018年,吉林省共报送气象服务信息2379期,发布各类气象灾害和衍生、次生灾害预警2800余条,启动应急响应7次。
针对松原地震、长岭龙卷风,气象部门上下联动,实施了全过程、逐小时连续监测和跟踪服务。
汛期4个台风影响吉林省,6次引发大范围暴雨天气,历史罕见。
吉林省气象局有效发挥了气象预报预警“消息树”和“发令枪”作用,特别是提前72小时较准确预报台风“苏力”、“西马仑”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
吉林省委省政府据此提前安排紧急转移人口27734人,成功避免了人员伤亡等极端后果。
2018年吉林省积极应对春夏旱情,全力开展人工增雨防雹作业。
采取东北区域飞机联合作业和多手段立体作业等措施,全年实施飞机增雨作业67架次、地面增雨作业617次,共增加降水约30亿立方米,有效缓解和解除了旱情。
开展地面防雹作业1160次,减少雹灾损失近2亿元。
实施了中朝边境森林扑火双机增雨作业。
区域人影中心组织开展了东北地区春旱、大兴安岭扑火、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和第七届“世界军运会”、上海“进博会”等区域飞机协同联合作业,取得良好效果。
2、吉林省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存在的问题(1)气象监测网点不足,不能满足防灾减灾需求在气象灾害应急体系建设和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的过程中同完善的监测网络密不可分。
近些年来,在决策气象服务和公众气象服务发展方面,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工作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相较于灾害应急气象服务的快速、准确、高效、及时方面的需求间还有一些差距存在。
当前,吉林省境内基本都是根据行政区划对监测网点进行布局,每个乡镇都安装有一个区域自动站。
因地形地貌和局地气候条件的共同作用,使得气象灾害的多发地段和敏感地段的跟踪监测有一定难度,再加上区域自动站只能实现对降水量、温度、风向风速的观测,很难为政府部门科学的防灾减灾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海西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海西州“十四五”地方气象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12.30•【字号】西政办〔2021〕125号•【施行日期】2021.12.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综合规定正文海西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海西州“十四五”地方气象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市、县人民政府,大柴旦行委,州政府各部门:《海西州“十四五”地方气象事业发展规划》已经州政府第6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1年12月30日海西州“十四五”地方气象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海西州气象局二〇二一年十二月海西州“十四五”地方气象事业发展规划前言气象事业关系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基础性公益事业。
当前,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将保持中高速增长并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升,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气象服务需求领域更广,建设高水平的气象现代化动力强劲。
海西是我省气象灾害种类较多、发生频繁、影响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气象灾害日益敏感,对防灾减灾和气象保障服务工作要求更高,迫切需要气象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公共安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十三五”时期以来,全州气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跟科技发展新步伐,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坚持气象现代化这条主线,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深化改革,全力推进海西气象事业现代化建设,基本完成了海西“十三五”气象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为新形势下保障海西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长治久安夯实了基础。
“十四五”时期是海西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五年,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五年,作为青海向西向南开放的“桥头堡”和全省对外开放的战略支点,是全省“两核一轴一高地”区域发展新布局的核心增长极,担负着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门户枢纽等重大使命,是海西气象全面落实“四州战略”“五个海西”建设的重大机遇期,也是全面建设海西现代化国际陆港城市、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攻坚时期和全面推进高水平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
2024年气象现代化工作情况总结范本____年是气象现代化工作的关键年份,也是我国气象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节点。
在这一年,我国气象现代化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不仅在技术手段、数据资源、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突破,也在国际气象合作、灾害防控、气候变化应对等领域展现了强大实力。
下面是对____年气象现代化工作情况的总结。
一、技术手段方面:1.高空观测技术取得突破。
在____年,我国气象部门继续加大对高空观测技术的研发力度,成功研制出一批先进的高空观测设备,包括卫星遥感技术、探空球、探空火箭等,大大提升了对高空气象条件的探测能力和预测精度。
2.数值预报模型得到优化。
通过引入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和算法优化方法,我国气象部门对数值预报模型进行了全面升级,模型精度进一步提高。
同时,加强了对数值预报模型的应用研究,提高了其在灾害防控、气候变化等方面的预测能力。
3.人工智能在气象预报中的应用逐渐成熟。
人工智能技术在气象预报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信息处理效率,还提高了预报的准确性。
____年,我国气象部门进一步加强了对人工智能技术在气象预报中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果。
二、数据资源方面:1.气象观测网络进一步完善。
____年,我国气象观测网络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包括新建和改造了大量的气象观测站点,提升了观测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和观测数据的质量。
同时,加强了对地面、海洋、空中观测数据的整合和利用,提高了观测网络的覆盖范围和数据时空分辨率。
2.气象数据共享机制进一步建立。
____年,我国气象部门进一步加强了与相关部门的数据共享合作,建立了跨部门、全国范围的气象数据共享机制,实现了气象数据的全面共享和开放获取。
这为各行各业的气象应用提供了更为丰富和精确的数据支持。
三、服务能力方面:1.社会气象服务更加精细化。
____年,我国气象部门通过引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进一步提升了社会气象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不仅可以提供更加准确和精细化的气象预报和预警服务,还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推送定制化的气象产品和服务。
中国气象局关于批准发布《气象教育培训质量评估学员评价》等7项气象行业标准的通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国气象局
•【公布日期】2024.09.02
•【文号】气发〔2024〕99号
•【施行日期】2024.12.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尚未生效
•【主题分类】气象综合规定
正文
中国气象局通告
气发〔2024〕99号
关于批准发布《气象教育培训质量评估学员评价》等7项气
象行业标准的通告
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战场环境保障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北大荒农垦集团,龙江森工集团,伊春森工集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内设机构:
《气象教育培训质量评估学员评价》等7项气象行业标准已经中国气象局批准,现予以公布(见附件)。
附件:《气象教育培训质量评估学员评价》等7项气象行业标准目录
中国气象局
2024年9月2日附件。
吉林省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综合系统作者:樊继友来源:《科技视界》 2015年第31期樊继友(吉林市博信测绘有限公司,吉林吉林 132013)【摘要】CORS可以提供高精度、高效率和高覆盖率的 GNSS 空间定位服务和综合应用服务,为“数字区域”提供一个统一、连续、高精度的空间信息基础框架,可以服务于测绘、水利、气象、地震、国土资源、交通、林业、农业、园林、城市规划、公安、消防等众多部门,是一个公益性基础设施。
本文对城市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及吉林省连续运行卫星定位参考站综合服务系统等内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GNSS;CORS;JLCORS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空间位置信息和时间的准确性要求越来越高。
用传统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来表示空间信息,已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随着GNSS定位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数据的采集方法。
“空间数据基础设施”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必备的基础设施。
城市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tation(CORS)是“空间数据基础设施”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获取各类空间的位置、时间信息及其相关的动态变化。
1 城市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连续运行参考站网(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tations ,以下简称CORS)是目前国际上主要的地理信息采集的基础设施。
CORS是由一组网络化、均匀分布且连续运行的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参考站网组成。
通过建设若干永久性连续运行的GPS基准站,提供国际通用各式的基准站站点坐标和GPS测量数据,以满足各类不同行业用户对精度定位,快速和实时定位、导航的要求,及时地满足城市规划、国土测绘、地籍管理、城乡建设、环境监测、防灾减灾、交通监控,矿山测量等多种现代化信息化管理的社会要求。
2 CORS系统的技术特点CORS系统集成了GNSS(GPS、GLONASS、Galileo等)定位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空间信息加工等高新技术为一体,形成了一个不间断地面信息源采集系统,成为坐标框架建设和维持和主要技术手段和基础设施。
2024年气象现代化工作情况总结____年,气象现代化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相关部门和机构在政府的支持下,加大了对气象科学的研究与应用力度,改善和完善了气象观测设备和技术手段,提升了气象预报预警能力,推动了气象服务产业的发展,为国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气象观测设备的改进和完善在____年,国家加大了对气象观测设备的研发和升级投入,引进了一批先进的气象观测设备,并进行了广泛的安装和使用。
这些设备采用了新的技术和材料,能够更准确地观测和记录天气现象,提供更可靠的观测数据。
与此同时,国家还加强了对气象观测设备的维修和维护,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了气象观测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二、气象预报和预警能力的提升为了提高气象预报和预警能力,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了对气象预报和预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升了预报模式和算法的准确性和精度。
其次,国家改善了气象观测网络,增加了观测站点的数量和覆盖范围,提高了观测数据的密度和精度,为气象预报提供了更全面和准确的数据支持。
此外,国家还加强了气象预报和预警的信息传播和发布,提高了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方便公众和相关部门做出相应的防御和应对措施。
三、气象服务产业的发展在____年,随着气象预报和预警能力的提升,气象服务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国家鼓励民间资本和企业投资气象服务产业,促进了气象服务的市场化和专业化发展。
与此同时,国家还加强了对气象服务企业和机构的监管和培训,提高了气象服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升了气象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这些举措不仅促进了气象服务的创新和改进,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四、气象现代化工作的国际合作和交流____年,国家加大了与国际气象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和交流力度,共同推进气象现代化工作。
国家积极参与国际气象科学研究计划和项目,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成果,学习了国际先进的气象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支撑气象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气象局•【公布日期】2024.01.15•【文号】气发〔2024〕11号•【施行日期】2024.01.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其他规定正文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支撑气象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气发〔2024〕11号各省(区、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内设机构:为加快构建支撑保障气象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气象标准化对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的基础性、引领性、保障性作用,中国气象局组织制定了《支撑气象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已经局长办公会审议同意,现予以印发。
中国气象局2024年1月15日支撑气象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建设指导意见为全面贯彻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和《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加快构建支撑保障气象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进一步强化气象标准实施应用和制度属性,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气象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加强重点领域重大方向优质标准供给,强化标准实施应用,充分发挥气象标准化对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的基础性、引领性、保障性作用。
(二)基本原则坚持系统观念。
服务气象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坚持内外协同、齐抓共管、统筹协调,加强气象标准体系建设的总体布局和系统谋划,实现业务、服务和管理领域标准之间关联衔接,形成覆盖全面、协调配套、功能互补的标准体系。
坚持需求导向。
聚焦气象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战略定位,对标“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战略任务,动态调整优化标准体系,突出重点优先发展方向,明确关键急需标准。
人工增雨指挥系统构建与研究刘伯华;马晓龙;曹建新;王丽荣【摘要】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effective precipitation, to reduce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such as drought and haze, protec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ecurity, based on GIS technology developed the artificial rainfall operation decision command system for the main pur-pose of improving the air water resource developing capacity. Relying on the new-generation Doppler weather radar, Micaps data and database of automatic stations, the following functions have realized, such as early warning and commanding of artificial rainfall operation,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commanding, operating, evaluation of artificial rainfall and regular management, and built a well-functioning business managing system. The system was programmed with Mi-crosoft C# language.%为增加有效降水,降低干旱和雾霾等环境污染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安全,研制了以提高开发空中水资源能力为主要目的、基于GIS技术的人工增雨作业决策指挥系统,依托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 Micaps数据资料和自动站数据库,应用Microsoft C#语言开发了增雨作业预警和指挥功能、指挥信息和作业信息收集互传功能、增雨效果评估功能、常规业务管理功能,构建了功能较为完善的业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