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法采油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1.13 MB
- 文档页数:66
提⾼采收率国内外三次采油技术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学⽣姓名:冯超学号:S0902230专业名称:油⽓⽥开发⼯程所在学院:⽯油⼯程学院东北⽯油⼤学研究⽣院2010年6⽉国内外三次采油技术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摘要:通过最近阶段的理论学习与各⽅⾯资料的查找分析,本⽂从个⼈观点对三次采油进⾏综述性分析探讨。
以继承和发展为主线,从三次采油技术的外延层⾯上构建了技术预见过程中的三次采油技术体系,它包括化学驱、热⼒驱、⽓驱、微⽣物驱、物理驱、其它等六⼤类技术,并对其进⾏了机理及特点⽅⾯的粗略总结与分析。
通过对国内外三次采油技术的前期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研究,分析了不同国家采取的不同三次采油⽅法,以及相同国家在不同时期、不同油价情况下采取不同三次采油⽅法的项⽬数、产量变化及其变化原因。
结合⼤庆油⽥具体油藏情况及原油性质,分析了发展三次采油的主要发展⽅向。
关键词:三次采油;采油技术;EOR;⼤庆油⽥;技术预见前⾔随着世界对⽯油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油作为有限的不可再⽣能源,再发现较⼤储油油⽥的机遇减少,已开发油⽥正在⽼化,未开采的油⽥多为稠油、超稠油等难采储量,这就迫使⼈们把注意⼒投向提⾼⽼油⽥采收率技术。
三次采油(EOR)技术是⼀项利⽤物理、化学和⽣物等新技术提⾼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油⽥开发技术。
在过去数⼗年内,美国、加拿⼤和委内瑞拉等⽯油⼤国都把如何提⾼原油采收率作为研究⼯作的重点⽬标。
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我国对油⽓需求量也不断增加。
因此,运⽤三次采油技术来提⾼原油采收率,是减缓我国多数油⽥产量递减速度、保持原油稳产的战略需要。
1三次采油的基本概念、类型及驱油机理1.1三次采油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在油⽥开发过程中,通常称利⽤油藏天然能量开采的采油⽅式为⼀次采油。
⽽在⼀次采油后,通过注⽔或⾮混相注⽓提⾼油层压⼒并驱替油层中原油的驱油⽅式称为⼆次采油。
三次采油是指油⽥在利⽤天然能量进⾏开采和传统的⽤⼈⼯增补能量(注⽔、注⽓)之后,利⽤物理的、化学的、⽣物的新技术进⾏尾矿采油的开发⽅式。
油层物理知识点梳理总结⼀.定义1. 临界点:单组分物质体系的临界点是该体系两相共存的最⾼压⼒和最⾼温度。
2. 泡点:是指温度(或压⼒)⼀定时,开始从液相中分离出第⼀批⽓泡时的压⼒(或温度)。
3. 露点:是指温度(或压⼒)⼀定时,开始从⽓相中凝结出第⼀批液滴时的压⼒(或温度)。
4. 接触分离(闪蒸分离):指使油⽓烃类体系从油藏状态变到某⼀特定温度、压⼒,引起油⽓分离并迅速达到平衡的过程。
特点:分出⽓较多,得到的油偏少,系统的组成不变。
5. 多级分离::在脱⽓过程中分⼏次降低压⼒,最后达到指定压⼒的脱⽓⽅法。
多级分离的系统组成是不断发⽣变化的。
6. 微分分离:在微分脱⽓过程中,随着⽓体的分离,不断地将⽓体放掉(使⽓体与液体脱离接触)。
特点:脱⽓是在系统组成不断变化的条件下进⾏的。
7. 地层油的溶解汽油⽐:把地层油在地⾯条件进⾏(⼀次)脱⽓,分离出的⽓体在标准条件(20度0.101MPa )下的体积与地⾯脱⽓原油体积的⽐值。
定义2:1m3的地⾯脱⽓油,在油藏条件下所溶解的⽓体的标准体积。
8. 地层油相对密度:地层温度压⼒条件下的元有的相对密度(=地层条件下油密度/4度的⽔密度)。
“原油相对密度”--表⽰地⾯油相对密度。
9. 地层油的体积系数:原油在地下的体积与其在地⾯脱⽓后的体积之⽐。
10. 地层油的两相体积系数:油藏压⼒低于泡点压⼒时,在给定压⼒下地层油和其释放出⽓体的总体积与它在地⾯脱⽓后的体积之⽐11. 地层油的等温压缩系数:在温度⼀定的条件下,单位体积地层油随压⼒变化的体积变化率(P>Pb ) 12. 地层⽔的矿化度:表⽰地层⽔中⽆机盐量的多少,mg/L13. 地层⽔的体积系数:在地层温度、压⼒下地层⽔的体积与其在地⾯条件下的体积之⽐。
14. 地层⽔的压缩系数:在地层温度下,单位体积地层⽔的体积随压⼒变化的变化率 15. 地层⽔的粘度:反应在流动过程中⽔内部的摩擦阻⼒。
16. 渗透性:岩⽯中流体可以在孔隙中流动的性质。
《提高采收率文献综述》姓名张恒昌学号20123264油气田开发的任务就是尽可能经济、合理地提高地下油气的采出程度, 即提高石油采收率。
纵观原油生产的全过程, 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提高采收率的过程。
在原油生产的第一阶段(一次采油 ), 原油是利用天然能量来开采的, 其最终采收率一般只能达到15% 左右。
当天然能量衰竭时, 通过注水向油层提供补充能量, 即开始了开采的第二阶段 (二次采油 )。
它的采收率远比能量衰竭法高, 最终采收率通常为 30%~ 40% 。
当该油田的水油比接近作业的经济极限时, 即产出油的价值与水处理及其注入费用相差太小, 而使纯收益减少时, 则进入了三次采油的阶段, 这个阶段被称为“提高原油采收率” (或“强化开采”“Enhanced OilRecov ery”, 即 EO R)。
由于一次采油和二次采油方法采出的原油总量一般小于原始地质储量的 40%, 地下还有至少60%的储量等待开采, 因而提高采收率方法的研制, 目前备受国内外重视[1,2]。
从长远来看,只要这个世界需要石油,人们必将越来越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到提高采收率上。
实际上,与勘探新油田不同,提高采收率问题自油田发现到开采结束,自始至终地贯穿于整个开发全过程。
可以说,提高采收率是油田开采永恒的主题。
1. 国内外提高采收率发展情况(1)国外发展情况①美国美国的提高采收率研究于二十世纪初起步,但初期发展较慢。
直至1973年,由于阿拉伯石油禁运,美国将提高原油采收率作为其能源政策的一部分,并对提高采收率项目给予特殊的优惠政策,使提高采收率的研究和应用得到迅速发展。
1986年,提高采收率研究与应用达到高峰,全年共实施512个项目。
1986年后,随着油价急剧下跌,提高采收率项目持续减少;而EOR产量在1992年调查时居最高,达760907桶/天,以后略有下降,近几年又稍有回升。
根据美国《油气杂志》每两年一次的提高原油采收率调查结果,美国2006年热采产油量占EOR产量的46.46%,注气(轻烃、二氧化碳和氮气)约占53.53%。
石油勘探中的油藏开发技术油藏开发技术在石油勘探和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油藏开发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油田的产能,实现石油资源的高效开采。
本文将就石油勘探中的油藏开发技术进行探讨,分析其原理、方法和应用案例。
一、油藏开发技术的概述油藏开发技术是指根据油藏性质、地质条件和使用环境等因素,进行有效的工程设计和工艺操作,以实现石油资源开采的最佳效益。
油藏开发技术包括油藏描述、油藏评价、油藏模拟、油藏改造、注水技术、提高采收率技术等多个方面。
二、油藏描述与评价技术油藏描述与评价技术是在油藏勘探阶段对油藏进行详细描述和评估,了解其储量、产能、渗透性等参数,为后续的开发工作提供依据。
油藏描述技术包括地震勘探、测井、岩心分析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获取地下构造、岩性和流体性质等信息。
油藏评价技术通过对勘探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储量估算、油藏类型和开发方案等内容。
三、油藏模拟技术油藏模拟技术是指基于地质和物理模型,模拟油田的流动特性和产能。
通过模拟,可以预测油藏的动态变化、确定最佳的生产策略和指导油藏开发工作。
油藏模拟技术主要使用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计算手段,模拟油藏内的多相流动和输送,预测油藏的产能和剩余油藏分布。
四、油藏改造技术油藏改造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工程措施,改变油藏的物理、化学性质,提高油藏的产能和采收率。
常见的油藏改造技术包括注水、聚合物驱油、微生物改造等。
其中,注水技术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在油藏中注入水来增加压力,推动原油向井口运移。
聚合物驱油技术则是通过添加聚合物使原油与水分离,降低原油的黏度,促进原油的流动。
五、提高采收率技术提高采收率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和工艺,尽可能地提高油田的采收率。
这些技术主要包括增强油藏物理法、化学法以及热采法等。
增强油藏物理法包括注水、提高采油效率、人工提升压裂等方法。
化学法则是利用化学药剂改变原油和岩石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原油在岩石中的亲和性,从而增加采收率。
油藏工程技术油藏工程技术是石油工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涉及油藏的勘探、开辟和生产等方面。
油藏工程技术的目标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开辟和利用油藏资源,以满足能源需求。
一、油藏勘探1. 地质勘探:通过地质勘探方法,如地震勘探、电磁勘探等,获取地下油藏的地质信息,包括油藏的分布、规模、构造等。
2. 地球物理勘探: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如重力勘探、磁力勘探等,探测油藏的物理性质,如密度、磁性等,从而判断油藏的存在和性质。
3. 钻井勘探:通过钻井技术,获取地下油藏的岩心样品,并进行地质分析,以确定油藏的类型和性质。
二、油藏开辟1. 钻井工程:根据油藏特点和勘探结果,选择合适的钻井方案和钻井设备,进行钻井作业,以建立起与地下油藏的通道。
2. 采油工程:通过采油技术,如常规采油、增产技术等,提高油井的产能,增加油田的开采效率。
3. 油藏数值摹拟:利用计算机摹拟技术,建立油藏数值模型,摹拟油藏的动态变化,优化开辟方案,提高油田开采效果。
三、油藏生产1. 油藏压力维持:通过注水、注气等方法,维持油藏的压力,以保持油井的产能。
2. 油藏改造:通过水驱、聚合物驱等技术手段,改变油藏的物理性质,提高油井的采收率。
3. 油藏管理:通过合理的生产管理措施,如合理的生产调度、设备维护等,保证油田的稳定生产。
四、油藏评价1. 油藏储量评估:通过地质、地球物理和工程数据,对油藏储量进行评估,为油田的开辟和生产提供依据。
2. 油藏开辟效果评价:通过对油田开辟过程中的生产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油藏开辟效果,为优化开辟方案提供参考。
以上是关于油藏工程技术的一些基本内容和标准格式的介绍。
油藏工程技术是石油工程领域中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油藏资源的高效开辟和利用,为社会的能源需求提供保障。
浅析油田氮气开采技术的运用摘要:以变压吸附制氮车或膜制氮车为氮源;因氮气具备惰性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干燥、难燃烧、无爆炸性、无腐蚀、无毒、压缩系数大(0.291是二氧化碳的3倍),且其热传导性极差以及造价低等特点,因而广泛高效的运用于石油开采。
运用方法常有: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氮气排水诱喷、氮气助排、氮气采油技术的方法、氮气气举采油、氮气泡沫调剖、氮气隔热、氮气泡沫驱、氮气压水锥及氮气排液等工艺技术;这些技术的运用极大的提高了石油的采收率。
关键词:氮气物理化学性质运用石油采收率一、氮气技术运用的背景与发展趋势当今,世界石油格局不断发生变化,自然压力下易开采的石油之后,油井中剩余石油(稠油)的开采面临新的技术难题。
传统的蒸汽吞吐是提高石油采收率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但由于蒸汽本身的性质,使得石油采收率的升值受到限制;寻求一种经济高效的新开采工艺势在必行。
二、氮气的一般性质及产源氮气具有惰性气体的性质,干燥、难燃烧、无爆炸性、无腐蚀、无毒、压缩系数大(0.291是二氧化碳的3倍),且其热传导性极差以及造价低的特点等,为氮气蒸汽混注提供了极大的安全保障;同时氮气的无腐蚀、无毒性避免了装备的损害及现场工作人员生命威胁;常以变压吸附制氮车或膜制氮车为氮源,可随时随地广泛提供充足的氮气。
三、氮气技术的运用方法及原理1.氮气辅助蒸汽吞吐与氮气压水锥联合法传统蒸汽吞吐石油开采是现今油井开采油层残油、剩油及稠油等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由于蒸汽性质单一,在注入油层后,蒸汽扫油及助排的效果随底油含量锐减;当底下油层稠油底水油藏经过多轮次蒸汽吞吐所形成的加热范围为受热降黏后的原油提供了流动空间,从而容易造成底水的快速锥进。
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分析,采用氮气蒸汽混注,运用氮气压水锥原理,同时把注氮气压水锥过程简化为气驱油和驱水两个过程,利用物质平衡法,对多轮次蒸汽吞吐后稠油低水油藏的氮气压水锥工艺进行了研究。
得到了蒸汽吞吐加热范围内注氮气过程中油气界面、油水界面;注入氮气的启动油量以及原油富集带体积的计算方法。
当前稠油开采技术的研究与展望当前,随着全球对能源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石油等化石能源仍然是世界主要能源之一。
传统的轻质原油资源日益枯竭,而稠油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具有储量丰富、分布广泛的特点,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稠油是指黏度较高、密度较大的原油,由于其黏度大、流动性差,开采难度大,成本高,环境风险大等特点,长期以来一直受到油田工作者的困扰。
稠油开采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至关重要,这不仅能够有效开发和利用稠油资源,还能够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本文将从稠油开采技术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展望未来进行探讨。
一、稠油开采技术的现状1. 传统热采技术传统的稠油开采主要采用的是热采技术,即通过注汽、蒸汽驱等方式提高油藏温度,降低原油粘度,从而改善流动性,便于开采。
热采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效果明显等优点,但是存在能源消耗大、环境影响大等问题。
2. 化学驱技术化学驱技术是指通过在稠油中添加化学剂,改变原油的性质,从而提高原油的流动性,便于开采。
常用的化学驱剂有碱性剂、表面活性剂等。
化学驱技术对环境的影响较小,但是成本较高,且对注入水质量要求较高。
3. 物理采技术物理采技术是指通过物理手段对稠油进行开采,如高压气体驱、超声波驱动等。
物理采技术操作简单,对环境影响小,但是需要设备投资大。
以上就是目前稠油开采技术的主要方法,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完全解决稠油开采中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1. 能源消耗大传统的热采技术需要大量的燃料,对能源资源的消耗较大,严重影响了环境可持续发展。
2. 成本高目前稠油开采技术成本较高,导致稠油开采的经济效益不尽如人意。
3. 环境影响目前的稠油开采技术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如地表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给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4. 技术不成熟虽然目前已经有了多种稠油开采技术,但是这些技术仍然存在许多不成熟的地方,如可靠性、安全性等问题亟待解决。
稠油开采技术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不同的稠油开采技术各自的局限性,传统技术在应对新的稠油开采难题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物理法采油新技术发展综述摘要:物理法采油技术是一种油层处理新技术,具有许多优势,如对油层无伤害、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等。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迅速发展的物理法采油新技术的作用机理和适应性,并对该项技术在油田应用状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物理法采油;油层处理;采收率;电磁场;高压水射流为了提高油田原油的采收率,各种提高采收率技术逐渐发展起来。
化学驱会产生不可逆转的负作用,造成油层伤害使得无法继续采用其他采油方法,同时从保护和利用资源的角度也要求对油层进行无污染处理。
而物理采油技术具有对油层无伤害、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等优势,因此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l 声波采油技术声波采油技术是用小频率和性质的声波激励油层,根据声波采油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使的声波频率的不同,可以分为低频声波采油技术、电脉冲声波采油技术和超声波采油技术。
1.1低频声波采油技术低频声波采油技术利用低频声波或次声波,产生声波的频率在50Hz以下。
低频声波能在较人范围内引起地层的振动,形成一定的裂缝,疏通地层连通孔道,改善孔隙中流体分布状态及渗流性能,从而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低频脉冲声波技术在前苏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庆、新疆油田曾引进该技术进行了现场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1.2电脉冲声波采油技术该技术设备包括变频/升压/整流装置,储存电能的高压电容器及放电电极三部分。
将电容器储存的能量瞬间释放,击穿放电间隙之间的介质,使液体气化成温度高达数万度的等离子体通路,并高速扩张形成液压冲击波。
在周期性冲击波作用下,井壁会产生新的微裂缝,增加毛细管中液体的流速,脱去液体中的气体,将污染堵塞物从孔隙通道中清除出来;同时爆炸时产生的温度场能使原油粘度降低。
俄罗斯的彼尔姆、鞑靼、乌兹别克等油田使用过这项技术。
我国新疆石油局从俄罗斯、乌克兰引进了两套电脉冲仪,率先在克拉玛依油田进行放电作业,油井增油、水井增注效果明显。
1.3超声波采油技术超声波采油技术的作用机理是当大功率的超声波进入油层中时,毛细管半径变大,毛细管力以半径的立方缩小,这就打破了原来毛细管力和重力的平衡关系,束缚在毛细管中的残余油,就会在重力与超声波的振动作用下流入井中,并且油层形成裂缝,地层渗透率增加。
国内外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进展与展望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石油作为主要的能源来源之一,其开采和利用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然而,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传统的开采方法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因此,提高油田采收率成为了当前石油工业面临的重要挑战。
本文旨在概述国内外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最新进展,分析现有技术的优缺点,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技术差异和发展趋势,为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文首先介绍了提高油田采收率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阐述了国内外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现状。
然后,从物理法、化学法、微生物法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国内外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情况。
在此基础上,对各种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指出了各种技术的适用条件和限制因素。
本文展望了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研究方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将不断得到优化和改进,为实现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国内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进展近年来,随着国内油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提高采收率技术已成为行业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在这一背景下,国内油田在提高采收率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注水技术是国内油田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优化注水方案、提高注水质量和注水效率,国内油田成功实现了油藏的有效驱动和采收率的提升。
同时,针对注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注水井堵塞、注水压力不足等,国内油田也积极探索了相应的解决方案,确保了注水技术的顺利实施。
化学驱油技术在国内油田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向油藏中注入化学剂,改变油水界面性质和油藏流体的流动性,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
目前,国内油田已经成功应用了多种化学驱油技术,如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碱驱等,并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
气驱技术也是国内油田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向油藏中注入气体(如氮气、二氧化碳等),形成气液混相或气水交替驱动,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