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形态的演变与货币制度
- 格式:pptx
- 大小:1.37 MB
- 文档页数:33
货币制度发展历史中的几种形态及其基本内容第一段:货币的起源和发展本段主要介绍货币的起源以及货币制度的发展过程。
可以提及原始社会中的物物交换、货币的出现和演变等内容。
第二段:货币形态的演变本段主要介绍货币的起源以及货币制度的发展过程。
可以提及原始社会中的物物交换、货币的出现和演变等内容。
第二段:货币形态的演变货币的形态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演变。
主要的几种形态包括金属货币、纸币和电子货币。
货币的形态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演变。
主要的几种形态包括金属货币、纸币和电子货币。
金属货币是最早出现的货币形态之一。
它起源于古代贸易时期,人们将金属制品作为交换媒介。
金属货币的特点是稀有、可持久和易识别。
随着时间的推移,金属货币在不同文明古国中发展成为主要的交易工具,并通过铸造技术得到进一步改进。
纸币是货币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形态。
最早的纸币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
纸币的出现解决了金属货币的不便之处,如重量大、携带不便等。
纸币被广泛采用后,逐渐演变成为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成为现代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电子化时代的到来,电子货币开始崭露头角。
电子货币是指以电子形式存在的、可用于支付和交易的货币。
它不依赖于实物媒介,通过电子设备和网络进行传输和结算。
电子货币的兴起为交易带来了便利性和效率,并在现代金融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总之,货币形态的演变经历了从金属货币到纸币,再到电子货币的过程。
每一种形态都有其特点和发展历程,反映了人类社会的经济进步和技术创新。
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可涵盖以下方面:货币的发行与管理机构、货币政策、货币供给与需求等。
货币的发行与管理机构是指负责发行和管理国家货币的机构,它们可以是___或其他货币当局。
不同国家的货币发行与管理机构可能存在差异,例如有些国家的货币发行权由政府或财政部门掌握,而有些国家则由___独立负责。
货币政策是国家通过调控货币供给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货币政策可以包括货币发行规模、货币汇率、利率水平等方面的调整。
我国货币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
1. 货币萌芽阶段(先秦时期)
在远古时期,人类社会采用了以物易物的直接交换方式。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特殊的等价物作为一般等价物,如贝壳、玉石等,这标志着货币的萌芽。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铜铁器被广泛用作货币。
2. 铜钱时代(秦汉至隋唐)
公元前前3世纪,秦统一六国后铸造了圆形孔钱,标志着我国货币正式步入铜钱时代。
汉代重铸五铢钱,成为长期通行的主要货币。
隋唐时期,出现了开元通宝、永徽重宝等名钱。
3. 纸钞货币时期(宋元明清)
北宋时期,由于铜钱贬值,政府开始发行交子和会子,为纸钞货币的雏形。
元代正式发行纸钞交子。
明清两代均沿袭纸钞制度,并出现了一些地方钞。
4. 近代货币时期(1840年至1949年)
鸦片战争后,洋钱(主要是银元)流入中国大量使用。
1935年发行了法币,但由于战乱无法统一管理。
1948年发行人民币,为新中国货币制度奠定基础。
5. 新中国人民币时代(1949年至今)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华北根据地发行第一套人民币。
1955年发行第二套人民币。
1962年发行第三套人民币。
1987年发
行第四套人民币。
2005年发行第五套人民币。
我国货币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实物货币到铜钱,再到纸钞货币,最后发展到统一的人民币制度,见证了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进步。
中国古代货币制度和货币形态的演变
春秋时期,中国最先拥有的货币形态是流通硬币,最初的流通硬币主
要由青铜和铁制成。
史书记载称,春秋时期的硬币“大家小量,各有所制”。
这意味着硬币在形式上有单独的特征,而不是由中央集权制定的统
一标准。
除了硬币,还有一种叫做钱币的货币,一直流传到汉朝。
这种货
币使用的是毛织物,由当地官方统一发放,通常用于购买贵重物品。
汉朝时,人们也开始使用一种金币,它是由一个叫做“金元宝”的金块铸造的,用来支付比较昂贵的交易。
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随之而来的是货币的进一步演变。
汉朝时,人们更多地使用流通硬币,硬币的形状也发生了变化,有了圆形的硬币和
方形的硬币,除此之外,还是出现了一种称为“研磨硬币”的新型货币。
此后,随着铸币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汉朝硬币变得更加准确,有了更加精
美的装饰图案,并有各地统一使用的标准。
5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二)从货币的本质看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自从货币产生以来,货币形态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但货币的本质并没有变,相反,随着货币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演进,货币的本质表现得更完全、更充分了。
马克思在对价值形态发展的历史长河的研究中揭示了货币的本质,把货币定义为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并能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
1. 货币是商品货币是商品,它与商品世界的其他商品一样,都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正因为货币和其他一切商品具有共同的特性,即都是用于交换的人类劳动产品,它才能在生产、交换的长期过程中被逐渐分离出来,成为不同于一般商品的特殊商品,即货币。
金银能够充当货币,是因为金银本身是商品,既有使用价值如用于装饰、制作器皿等,又有价值因为它也凝结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 货币是特殊商品货币商品不同于其他商品的特殊性,就在于它具有一般等价物的特性,发挥着一般等价物的作用,这是货币最重要的本质特征。
货币商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货币能够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
所有商品的价值只有通过与货币的比较之后,相互之间才可以比较;第二,货币可以和一切商品进行交换。
普通商品的意义在于通过交换满足人们生产或生活方面的特殊需要,而货币的交换能力是超越使用价值特殊性限制的,是具有直接交换性质的,因为谁占有了货币,谁就等于占有了价值和财富。
3.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人类社会价值形态的历史长河经历了由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到扩大的价值形式,再到一般价值形式。
在一般价值形态阶段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但它们不是货币,因为它们只是在局部范围内临时性地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货币则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在一个国家或民族市场范围内长期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
4. 货币是生产关系的反映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是商品经济社会中生产关系的体现,即反映产品由不同所有者所生产、所占有,并通过等价交换实现人与人之间社会联系的生产关系。
1-7 中国古代货币制度和货币形态的演变货币,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商品生产阶段的产物。
中国古代货币,是世界上起源最早的货币之一。
它源远流长,三四千年的发展过程连绵不断,形成了具有东方色彩的中国货币体系,在世界古代货币史上独树一帜。
中国早期货币形式的演变、货币理论的研究、货币制度的发展以及货币制造技术工艺的进步,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古代世界上国际经济交往,特别是亚洲各国货币的发展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一丛艳丽之花。
中国的古代货币制度,与其他国家不同,不存在什么本位制度,也没有主币辅币之分,往往金、银、铜、谷、帛以及后来的纸币都同时不同程度地行使货币的职能,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所侧重而已。
各个朝代的货币制度也很不一致,即使一个朝代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也有种种变化和区别,叙述起来不胜繁举。
现仅按货币的不同形式种类,分述如下。
一、商品交换和货币的起源在原始氏族社会,人们过着群居简陋的生活。
那时生产力还很低下,人们成年累月地辛勤劳动,所获得的物品也只能勉强维持生命,所以当时没有商品交换,也不存在货币。
随着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在维持自身生活需要之外,有了剩余产品,于是产生了交换的需要。
开始时,氏族与氏族之间进行剩余产品的交换,后来扩大到部落之间互通有无,交换的物品主要是各自的公共财物。
随着私有财产的出现,个人之间的交换也愈来愈多了,而且逐渐占居了优势。
古书曾记载:“,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1)“以所有易所无,以所工易所拙”。
(2)据说这是四、以前神农、唐尧时的情形,是以物易物的直接交换。
生产日益发展,物品愈来愈丰富,交换也就愈频繁。
人们为了交换方便,就先把手中的商品换来一般易于为别人接受的或需要的商品,然后再用这种商品换取自己需要的东西。
这样,在众多的商品中就逐渐分离出一种可以同其他一切商品都能交换的商品。
这种商品在政治经济学上叫做“一般等价物”,由于它的媒介作用,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成为最早的货币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