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桐城西山森林公园景观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2
安徽徽州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研究杜传奇(安徽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安徽合肥230093)摘要本文基于安徽徽州森林公园建设与旅游现状,从规划原则、总体布局与发展战略、景观规划与森林资源保护等方面进行规划设计,在严格保护自然景观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布局,坚持可持续发展,优化森林景观,提升森林公园的旅游竞争力,目的是将徽州国家森林公园建设成为集生态观光、科普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型森林公园,为国家森林公园的规划、经营和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家森林公园;景观资源;规划设计;生态建设中图分类号TV98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3)14-0066-05安徽徽州国家森林公园拥有丰富的景观资源,是人文景观和生态环境的良好载体。
加快徽州国家森林公园的建设与发展,对于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拓展公共生态休闲空间,增进人民群众生态福祉具有重要意义[1]。
由于徽州国家森林公园成立时间较早,区划不够精细,导致部分森林风景资源质量不高的区域和如今的城市规划区被划入公园范围内,不利于公园的管理和发展[2]。
为了进一步提升森林公园资源质量和景观品质,同时兼顾黄山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建设发展需求,需对徽州国家森林公园进行合理规划。
1徽州国家森林公园概况1.1自然条件徽州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安徽省南部黄山脚下,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境内,处在杭州、千岛湖至黄山、九华山的黄金旅游线上,距屯溪黄山机场30km、距千岛湖深渡码头27km。
公园总面积5326.65hm2。
地形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升高,最高峰清凉峰海拔1787.4m,系天目山脉最高峰,也是华东地区最高峰之一。
独特的地质构造形成了凸峰、山谷、岩穴、洼地等多种类型的地貌景观,使得森林公园山体空间自然多变,类型丰富。
徽州国家森林公园河流属新安江水系,周边主要有新安江及其一级支流练江,新安江发源于休宁县和黟县,平均宽160m,年平均流量236m3/s。
公园境内有江塘、小岩、立新、朱塘等水库及坑塘共30余处,水域总面积约89.5hm2。
太湖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文本编制单位: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时间:2003年9月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布局与景点规划第三章旅游规划第四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第五章保护培育规划第六章典型景观规划第七章游览设施规划第八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第九章植被规划第十章基础工程规划第十一章经济发展引导规划第十二章分期发展规划第十三章实施措施第二部分说明第一章规划背景一、太湖风景名胜区的特点、组成二、西山景区在太湖风景名胜区中的地位三、以往规划编制情况及实施回顾四、本次规划编制背景五、本次规划总体思路第二章景区基本概况一、自然及资源条件二、历史沿革三、社会经济第三章景观资源概况与评价一、景观资源概况二、景观资源评价第四章规划指导思想与性质一、规划依据二、规划参考三、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四、规划范围和外围保护地带范围五、规划期限六、性质第五章规划布局与景点规划一、总体布局二、景点规划第六章旅游规划一、景区旅游业发展背景分析二、景区旅游发展现状三、旅游市场开拓四、游览路线组织五、旅游环境容量第七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一、土地资源分析二、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三、土地利用原则四、土地利用分配五、景区用地平衡表第八章专项规划一、保护培育规划二、典型景观规划三、游览设施规划四、居民社会调控规划五、植被规划六、基础工程规划七、经济发展引导规划八、分期发展规划第九章实施措施第三部分图件1、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区域位置图2、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景源评价与现状分析图3、西山景区总体规划――规划设计总图4、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景观功能分析图5、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图6、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交通组织规划图7、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保护培育规划图8、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游览设施规划图9、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居民社会调控规划图10、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植被规划图11、西山景区总体规划――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图12、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供电电信工程规划图13、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分期发展规划图正文第一章总则第1条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以《太湖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批复》为依据,是对太湖风景名胜区规划大纲的深化,是西山景区范围内各项建设活动的指导性文件。
安徽省林业局关于宋执胜等168位同志具备林业高级
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安徽省林业局
•【公布日期】2020.03.17
•【字号】林人函〔2020〕70号
•【施行日期】2020.03.17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人力资源市场
正文
安徽省林业局关于宋执胜等168位同志具备林业高级工程师
专业技术资格的通知
各有关市、县(市、区)林业局,局直有关单位:
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同意宋执胜等168位同志具备林业工程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函》(皖人社函〔2020〕104号)批复,宋执胜等168位同志(名单附后)具备林业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时间从2019年12月14日高评会评审通过之日算起。
特此通知。
附件:取得林业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名单
安徽省林业局
2020年3月17日附件
取得林业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名单。
市西山公园规划设计优化方案(二)引言:市西山公园是我市最大的城市公园之一,为了提升公园的功能性和吸引力,进行了规划设计优化方案(二)。
本文将在概述中介绍优化方案的目标和重要性,然后在正文中分别从景观设计、设施建设、交通规划、生态保护和活动策划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优化方案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
最后,通过总结得出该方案对市西山公园的发展和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概述:市西山公园规划设计优化方案(二)目标在于提升公园的整体品质和吸引力,以满足市民对休闲娱乐、文化活动和生态保护的需求。
优化方案的重要性在于提供更好的公园体验,增加公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为市民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和娱乐选择。
正文:1. 景观设计- 优化公园景观,包括增加多样化的植物和花卉,营造更为丰富的色彩和视觉效果。
- 设计具有特色的景观节点,如观景平台、湖畔步道等,提升游客的观赏体验。
- 增设景观雕塑和艺术装置,为公园增添艺术氛围和文化内涵。
2. 设施建设- 完善公园的设施建设,包括餐饮区域、娱乐设施和休息区域,提升游客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 建设多功能广场和户外运动场地,满足市民休闲运动的需求。
- 增加儿童游乐设施和教育区域,为家庭和学校提供更多选择。
3. 交通规划- 优化公园的交通组织,提供多元化的交通方式,如步行、自行车道和观光小火车等。
- 建设停车场和导航系统,解决停车问题和提高游客导向性。
- 设立公共交通站点和接驳线路,方便市民和游客的出行。
4. 生态保护- 加强对公园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保护和恢复植物物种多样性。
- 建设湿地保护区域和人工湿地,改善水质和增加生态景观的多样性。
- 推行环保措施,如垃圾分类、植物保护和能源利用等,提高公园的可持续性。
5. 活动策划- 设计多样化的公园活动,如文化展览、音乐演出和运动比赛等,丰富游客的参与体验。
- 加强公园与社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共同举办活动,提升公园的社交功能。
- 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策划专题活动,如亲子活动、老年健身和科普教育等。
基于聚落适宜性分析的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古村落空间布局王军围;唐晓岚【期刊名称】《浙江农林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32)006【摘要】聚落研究是人地关系研究的重要领域,迅速兴起的森林旅游业对经济发达地区森林公园范围内的古村落保护构成严重的威胁.以江苏省苏州市西山森林公园Landsat 7遥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为主要数据源,选择海拔、坡度、坡向、距河流距离、土地覆盖类型、距道路距离等作为西山森林公园内聚落适宜性评价的影响因子,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叠加分析模块,结合景观格局理论,对研究区进行聚落适宜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以东村古村为例,对现状聚落斑块布局加以分析,提出尝试性建议.结果表明:①聚落最适宜区域面积较小,只有263.34 hm2,占比3.13%,最不适宜区域面积最大,达3 973.68 hm2,占比47.17%.②从景观格局角度,最适宜区域的平均形状指标(AWMSI),斑块平均大小(MPS),斑块面积方差(PPSD)指标值都是最小.相反,在最不适宜区域这些指标值都是最大.(③研究区域现状聚落斑块大多布局合理,应加以保留完善,而对于分布不适宜的聚落斑块,在保护的基础上对其采取合理有序的调整优化措施.④东村保存较完好的第1类、第2类风貌建筑和破损严重的第3类风貌建筑大多位于聚落最适宜和较适宜区域,以违章建筑、临时建筑为主的第4类风貌建筑则占用了聚落较适宜区域.【总页数】8页(P919-926)【作者】王军围;唐晓岚【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江苏南京210037;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13;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江苏南京21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88.9;K909【相关文献】1.基于聚落适宜性分析的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古村落空间布局 [J], 王军围;唐晓岚;2.基于GIS的徐州市乡村聚落空间适宜性分析 [J], 单勇兵;马晓冬;宣勇3.森林公园中古村落的保护与利用——以山东峨庄古村落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J], 孙丽;郑伟4.古村落森林公园的规划——以峨庄古村落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J], 孙丽;马兰;郑伟5.基于适宜性分析的山西省明代内长城沿线传统聚落遗产廊道构建方法 [J], 李文璇;曹象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太湖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文本编制单位: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时间:2003年9月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布局与景点规划第三章旅游规划第四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第五章保护培育规划第六章典型景观规划第七章游览设施规划第八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第九章植被规划第十章基础工程规划第十一章经济发展引导规划第十二章分期发展规划第十三章实施措施第二部分说明第一章规划背景一、太湖风景名胜区的特点、组成二、西山景区在太湖风景名胜区中的地位三、以往规划编制情况及实施回顾四、本次规划编制背景五、本次规划总体思路第二章景区基本概况一、自然及资源条件二、历史沿革三、社会经济第三章景观资源概况与评价一、景观资源概况二、景观资源评价第四章规划指导思想与性质一、规划依据二、规划参考三、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四、规划范围和外围保护地带范围五、规划期限六、性质第五章规划布局与景点规划一、总体布局二、景点规划第六章旅游规划一、景区旅游业发展背景分析二、景区旅游发展现状三、旅游市场开拓四、游览路线组织五、旅游环境容量第七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一、土地资源分析二、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三、土地利用原则四、土地利用分配五、景区用地平衡表第八章专项规划一、保护培育规划二、典型景观规划三、游览设施规划四、居民社会调控规划五、植被规划六、基础工程规划七、经济发展引导规划八、分期发展规划第九章实施措施第三部分图件1、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区域位置图2、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景源评价与现状分析图3、西山景区总体规划――规划设计总图4、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景观功能分析图5、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图6、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交通组织规划图7、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保护培育规划图8、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游览设施规划图9、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居民社会调控规划图10、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植被规划图11、西山景区总体规划――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图12、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供电电信工程规划图13、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分期发展规划图正文第一章总则第1条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以《太湖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批复》为依据,是对太湖风景名胜区规划大纲的深化,是西山景区范围内各项建设活动的指导性文件。
森林公园规划设计
森林公园规划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环境保护:根据森林公园所在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合理保护和利用自然
资源,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可以设立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观察区等,保护珍稀濒危物种。
2. 游憩设施规划:根据公园的规模和定位,规划适宜的游憩设施,如步行道、
自行车道、观景台、歇息亭等,提供方便舒适的遨游环境。
3. 教育宣传功能:设立自然教育中心、展览馆等,开展自然科学教育活动,提
高公众对自然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4. 安全设施规划:设置消防设备、安全警示标识、紧急救援设施等,确保游客
的安全。
5. 管理服务设施规划:规划行政办公区、停车场、餐饮服务区、卫生设施等,
提供便利的管理和服务功能。
6. 景观设计:根据公园的整体风貌和特色,设计独特的景观元素,如水景、石景、植物景观等,增加公园的美观性和吸引力。
7. 可持续发展规划:考虑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如节能减排、水资源循环利用等,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8. 社区参预规划:充分考虑周边居民的需求和意见,鼓励社区参预公园的规划
和管理,增加公园的社区互动性。
综上所述,森林公园规划设计需要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保护、游憩设施、教育宣传、安全设施、管理服务、景观设计、可持续发展和社区参预等多个方面,以打造一个漂亮、舒适、安全、可持续发展的森林公园。
市西山公园规划设计优化方案(一)引言概述:
市西山公园是我市的一片城市绿地,它的规划设计是为了适应日益增长的市民休闲活动需求。
随着城市发展的进一步推进,需要对市西山公园的规划设计进行优化,以更好地满足市民对自然环境和户外休闲活动的需求。
本文将针对市西山公园进行规划设计优化方案的探讨。
正文:
1. 改善景观设计
- 优化植被布局,增加种类多样性,以丰富公园景观。
- 引入自然水体,如人工湖泊和溪流,增加水景元素,并设置合适的游憩设施。
2. 完善交通设施
- 扩建入口道路,提高交通通行能力,方便市民进出公园。
- 增设停车场和自行车停车亭,方便市民停放车辆和骑行。
3. 增加功能区域
- 设立亲子活动区,提供儿童游乐设施、亲子展示和户外教育活动等,满足家庭休闲需求。
- 建设健身区,设置各类健身器材和运动场地,为市民提供锻炼的场所。
4. 改进管理措施
- 加强对公园的维护管理,保持公园环境整洁、安全。
- 增加巡逻人员和安全设施,提高公园的安全性。
5. 加强环保意识
- 设置环保教育宣传区,向市民宣传环保知识,引导市民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 增加垃圾分类投放容器,鼓励市民垃圾分类投放,提高公园的环保意识。
总结:
通过对市西山公园规划设计的优化方案进行详细阐述,可以看出,改善景观设计、完善交通设施、增加功能区域、改进管理措施和加强环保意识是市西山公园发展的重要方向。
这些方案的实施将进一步提高市西山公园的吸引力和服务水平,为市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环保的休闲场所。
太湖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详细规划(2017-2030)公示编制单位: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时间:2017年为加强西山景区宝贵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恢复,进一步明确地块控制指标、生态保育、风景游赏、典型景观、设施配套、基础设施等控制引导措施,编制《太湖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详细规划(2017-2030)》,并于2017年4月14日通过专家评审论证。
一、规划重点内容1、资源的保护与发掘梳理和发掘景区重要的景观资源,明确景源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方式,并提出具体的实施措施,有效指导景源的保护和利用。
2、功能的优化与提升优化景源的保护和利用,针对不同类型景源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方式提出具体实施措施,同时完善景区的保育、科普、休闲、游赏等各类功能。
3、特色的整合与彰显以景区定位为依据,分析景区自身特色和风貌特征,凸显各景观片区、景群功能定位的差异化和互补性,突出景观片区的特色性,引导景区健康复合发展。
4、交通的梳理与完善研究景区内部交通流线和游线组织,注重道路交通系统的完善,理顺景区内外交通联系,建立便捷富于特色的,和游赏活动紧密联系的交通体系。
5、游赏的充实与细化结合景群自身特点进一步优化景区风景游赏体系,依托景观资源发掘特色各异的游赏线路,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
6、用地的优化与控制对景区内各类风景游赏用地和建设用地分类控制,提出合理的空间布局结构和用地规模,制定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和控制指标体系。
二、景区界线、核心景区界线、保护地带界线划定范围陆域包括西山岛(金庭镇镇区范围除外)及横山群岛(横山岛、大阴山、小阴山、绍山)、平头山、尧家山、小庭山、大沙山、小大山、大山岛等周边诸岛(四至经纬度:北纬31°02′51″~31°11′49″,东经120°10′12″~120°22′57″)。
景区总面积:231.76平方公里。
景区陆域面积:83.64平方公里。
景区水域面积:148.12平方公里。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作者:李培欣来源:《现代园艺·综合版》2017年第09期摘要:通过解读西山森林公园景区中应用“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借景理法所体现出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一中国传统造园意境,指出中国现代园林规划设计应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造园艺术表现手法,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结合现代造园技术实现自然与人造景观的融合。
关键词:西山;森林公园;传统造园艺术;应用园林是一种文化载体,既有物质形态的感性色彩,又有潜在的精神意义。
意境的营造,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主要特色之一。
受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哲学思想影响的中国古典园林具有“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特点,强调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传统园林表现手法与意境营造的巧妙之处在于认识宇宙因果关系。
计成在其专著《园冶》中提出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对中国传统造园艺术意境的精辟总结。
“天开”、“人作”景观的和谐共生,体现着他对造园技艺最高境界的追求。
如果“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造园之果,那么计成在《园冶·兴造论》中提出的“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正是实现“天人合一”意境的造园之因。
昆明西山森林公园景区是儒释道三家思想的荟萃之地,承载着宗教与旅游双重功能,在多元文化渗透下形成了丰富的寺庙园林景观,在昆明寺观园林中具有代表性,对其造园艺术表现手法的调查研究对现代园林规划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1因借之巧计成所倡导的“因借”法则沿袭了传统“顺应”自然和“利用”自然2层含义。
“因”,有凭借,根据之意。
“借”,指借景。
计成提出的5种借景方法: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涵盖了空间与时间2个层面的借景,也同时强调了“构园无格,借景有因”这一因借不可分的主张。
本文将“因借”要素分为自然、人文2类,结合西山景区的应用实例展开阐述。
1.1因借自然所谓“天下名山僧占多”,寺观园林往往选择在自然环境优越的山林野地、河滨湖畔,以期人神相通。
解读西山十三个庭院的三十一个细节万科西山庭院,散落在西山脚下的那13个院子,庭院构想与西山地脉天然和谐,每个院子50-60户人家的舒适尺度,最触动的,是那深藏内心的西山人居情怀。
西山庭院用建筑语言,表达对西山的尊重与传承。
从西山周边具有影响力的沉稳建筑中提取精髓,表达西山庭院厚重、简、朴的人文气质。
具有价值感和历史感的房子应该是厚重的。
建筑要素的具体运用中,力求沉稳,不事张扬;强调光影效果和体积感。
反映在建筑细节上,外墙形体强调大的体块关系和转折变化;凸窗的应用体现内在的功能并结合体量关系;把握开窗的尺寸和变化,方正单一的窗会显得过于现代;加大外窗安装时的内凹尺寸使墙体感觉更厚重,体量感更突出,使建筑看起来更扎实、更有价值;细部材质的选用和加工上体现真材实料感。
简是形成价值感和文化感的一种重要手段。
平面布局和建筑形体的清晰明了,建筑局部和细节的干净简洁,庭院和公共景观的朴素天成。
就像清华大学老图书馆门前的那种感觉:一片草、几棵树、沉稳的铺地和小路,简洁才能传递需要的那种气质。
朴主要指色彩的运用以及材料种类的有限性。
体现在色彩的运用和材料的选择上。
追求材料质感的变化和色彩的统一。
西山庭院的外墙材料选用了面砖、涂料、钢、玻璃、铝合金、木、石材等富有质感的饰面材料,但建筑色彩纯净和谐。
外立面使用青灰、砖红两种饰砖,虽是面砖,但表面颜色和肌理类似于传统红砖和青砖,色泽含蓄,品质高档,与厚实的楼体天然混成;铝合金和装饰钢构件的颜色以灰色为基调,不仅与整体协调,也和周边具有影响力的建筑的材料和感觉相呼应。
那些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和即将发生的故事……总有一些人,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他们的名字也许平凡,他们的故事也许平淡无奇,但真实的生活让他们鲜活生动,让我们尊敬并被深深打动。
总有一种爱,能让我们感动。
无论这份爱来自父亲,来自母亲,来自儿女,来自朋友还是来自爱人,是爱,触动我们最柔软的内心。
总有一个梦想,在支撑着我们的行动,成为我们前行的动力。
1.项目背景瑞安市为东瓯古邑。
三国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始建县治,迄今为止已有1750多年的悠久历史。
建县之始,县名罗阳,相继改名安阳县、安固县、瑞安县;解放后建立瑞安县人民政府。
1987年4月撤县设市,称瑞安市。
瑞安市市区有多处山体公园,在老城区较多,其中历史文化积淀最为深厚的当属西山公园(又名紫霞山、鳌山),位于老城区西部,紧临历史文化街区——飞云西路,鸟瞰飞云江和老城全貌,观景绝佳。
公园中现有四贤祠、晚年宫、革命英雄纪念碑、文昌阁、广播电台遗址、观潮阁、庄济庙等景点。
随着城市的发展,瑞安市的公园绿地已经不能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需求,特别是老城区,拆迁难度大,居住建筑集中密布,征用土地困难造成绿地建设和需求之间的瓶颈。
因此,对原有公园的接待能力和功能需求提出更高的要求,以缓解老城区的公园绿地紧缺的现象,成为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
而西山公园所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居高临下、临江面城的优越区位条件,以及其周边旧城区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深入,使西山公园的改造也具有了一定的必要性。
2005年,本院接受瑞安市市政园林局委托,进行西山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
2.现状概况及分析2.1现状概况2.1.1历史沿革西山公园又名紫霞山、鳌山。
位于瑞安市区旧城西部,濒临飞云江,主峰海拔高度为46米。
相传南朝梁著名道士马湘曾居此,留有炼丹台、观潮阁、鳌山阁及山麓二十八井等遗址。
伫立山巅,放眼四周,全城景物、江南原野、云江飞姿及尽收眼底。
1960年,县政府号召大规模种植桉树,绿化西山,三四年后林木苍郁,蔚为壮观。
但“文化大革命”初,林木遭部分居民砍伐,并占用山地造屋。
1970年以来,城西退协老人集资修、拓建西山“四贤祠”,种植冬青、玉兰、梧桐等花木,辟长宽各约15米之公园。
1979年9月,城关园林管理处(后并入市园林风景旅游管理处)成立,对西山加强管理,并得到城西老人协会的支持和协助。
西山东南面山巅有西山烈士陵园、文昌阁。
游桐城西山公园的作文
桐城西山公园位于桐城市的南部,是一座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
它由西山、白梅山、双泉山、白鹤山四个小山包组成。
主峰海拔714.9米,山体面积约4.5平方公里。
在半山腰的山腰间,有一个“飞来石”。
传说当年大禹治水时,曾在这里炼丹,故名“丹山”。
山脚有一口“西井”,是古时桐城市的水井之一,井口上的石板被人们磨得光滑发亮,犹如一面镜子。
据有关史料记载,西山上有座“白梅寺”。
传说白梅寺曾是一座道观。
道观前有两棵大槐树,一棵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另一棵却只有几个老枝了。
人们都说,那是两棵“阴阳树”。
每到夏季,那茂密的枝叶就会遮天蔽日,给人带来丝丝凉意;秋季来临时,就会挂满累累硕果。
白梅寺也不例外,每逢秋季,寺里的僧人便会在寺内打扫卫生、种植花木。
寺院的后面还有一个“放生池”。
“放生池”是一个两米多宽、四十多米长的人工湖。
这里放养着几百条金鱼,有的红的像火;有的黄得似金;有的黑得似银……它们在水里游来游去,好不自在。
—— 1 —1 —。
安徽桐城西山森林公园景观设计
刘桂芳
【期刊名称】《山西建筑》
【年(卷),期】2018(044)020
【摘要】安徽桐城西山森林公园是一个展示城市新风貌的市级综合性公园,其设计通过对桐城文化、儒家义理及黄梅戏区的传承与再现,在现有绿化状况及设施的基础上,以生态、人文为建设目标,构建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生态型城市公园.
【总页数】2页(P193-194)
【作者】刘桂芳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湖南株洲 412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6
【相关文献】
1.推荐地:西山森林公园让出西湖游西山! [J], 娄益元
2.山体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研究初探与建议——以雷山森林公园为例 [J], 巩艺
3.融人城市的国家森林公园景观设计探讨——以平潭海岛国家森林公园景观改造为例 [J], 王伟菡
4.北京城市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研究——以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J], 梁佳宁;刘洋;马亚云;高佳瑜
5.昆明西山森林公园的声景观设计研究 [J], 公雪君;刘欣;吴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