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脏评估

心脏评估

心脏评估
心脏评估

非心脏手术风险评估

(2013-06-03 21:30:20)

转载▼

一、临床多因素分析法来评估

(一)年龄因素:

新生儿麻醉危险性比成人高七倍,儿童比成人高三倍

70岁以上比年轻人高10倍。

>80岁均属高危麻醉。

(二)1996年ACC/AHA提出非心脏手术的危险因素为:

高度危险因素:

1)不稳定冠脉综合征:

近期心梗(围术期再梗率20~30%);

不稳定心绞痛(围术期心梗率28%);若发生再次心梗死亡率可高达30%。

2)失代偿的充血性心衰或心功失代偿,EF<35%。

3)明显的心律失常:长间隙的窦性停搏,二度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

有症状的室性心率失常;室上速;房颤房扑伴过快的室性心率。

对高危因素病人,除急症外,均需先行内科治疗,待心功能及全身情况改善后再行择期手术。

中度危险因素:

1)稳定性心绞痛

2)陈旧性心梗史,或只有病理性Q波

3)心衰已代偿

4)需胰岛素控制的糖尿病

低度危险因素:

1)75岁以下的老人。

2)心电图异常:左室肥厚;左束支传导阻滞;ST-T异常。

非窦性节律(房颤),但心功能良好(EF>50%).

3)肺功能中度低下。

4)脑血管意外史。

5)尚未控制好的高血压。

对中、低危因素老人,非急症手术,术前进行积极的内科治疗可大大减少围术期并发症,

二、代谢当量(Metabolic Equivalent,MET)评估(体能状态)

通过病人活动情况,对低氧的耐受能力,来衡量病人的心功能。

1~4MET:仅能自己穿衣吃饭入厕,平地慢走(3~4 Km/h)或稍活动,甚至休息时即发生心绞痛――属于高危病人。

4~7MET:能上三层楼,平地走6Km/h――可耐受中等手术。

? 7MET:能短距离跑步,短时间玩网球或打篮球――可胜任大手术。

三、呼吸功能与麻醉危险性评估

1)可耐受胸腹大手术的呼吸参数:(是预计值50%的三大,一小):一大….最大通气量(MVV) >预计值的50%

二大…..一秒率时间肺活量(FEV1) >预计值的50%

三大…..肺活量(VC) >预计值的50%

一小….残气量/ 肺总量(残气率) < 50%

血气…..PaO2 >70mmHg ,PaCO2 <50mmHg .

2)不宜行择期手术的参数:(需先内科治疗,改善呼吸功能)

最大通气量/ 预测值 < 50%

?肺活量(VC) <2L。

?残气量/肺总量(残气率) >60%。

? FEV1.o% <50%

? PaO 2 <70mmHg, PaCo2 >60mmHg。

此类病人最好选局麻,需全麻者术后做好治疗的准备。

四、纽约心脏病协会四级分类法与手术耐受性评估

五、Goldman心脏风险指数评分

项目内容记分

病史心肌梗死<6个月

年龄>70岁10 5

体检第三心音奔马律、颈静脉怒张等心衰表现

主动脉瓣狭窄11 3

心电图非窦性节律,术前有房性早搏

持续室性早搏>5次/min 7 7

一般内科情况差PaO2<60mmHg, PaCO2>50mmHg, K+<3.0mmol/L,

BUN>18mmol/L, Cr>260mmol/L, SGOT升高,慢性肝病及非

心脏原因卧床

3

胸腹腔或主动脉手术 3 急诊手术 4 总计53 手术时间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病人更危险。

Goldman计分共分5级,

1级:0~5分,死亡率为0.2%

2级:6~12分,死亡率为2%,

3级:13~25分,死亡率为2%,

4级:26分,死亡率为>56%,3级和4级的手术危险性较大,

5级:大于26分,5级病人只宜施行急救手术。

心功能分级与Goldman心脏风险指数

心功能分级Goldman评分

Ⅰ 0~5

Ⅱ 6~12

Ⅲ 13~25

Ⅳ≥26

六、围术期心血管风险的临床预测指标

高危

(围术期心脏事件发生率10%~15%,其中心源性死不稳定型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性(7天)或近期(1月)心肌梗死,不稳定型或严重心绞痛

失代偿性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

亡>5%) 重度房室传导阻滞,伴有心脏病症状的室性心律失常,心室率不能控制的室上性心律失常 严重的瓣膜病

中危

(围术期心脏事件发生率

3%~10%,其中心源性死亡<5%) 轻中度心绞痛(加拿大分级1~2) 心肌梗死病史或Q 波异常

代偿性心力衰竭或有心衰病史

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 慢性肾功能不全

低危

(围术期心脏事件发生率<3%,其中心源性死亡<1%)

高龄

ECG 示左室肥大、左束枝传导阻滞、ST- T 异常 非窦性心律(房颤)

心脏功能减低(如轻度负重不能上一层楼梯) 脑血管意外史 未控制的高血压

七、手术风险分级(Surgical Risks )

风险分级

手术种类

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高风险手术

急症大手术

主动脉及大血管手术 外周血管手术

超过3小时的长时间手术

有大量液体或(和)血液丢失的手术

>5%

中度风险手术

头颈部手术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腹腔或胸腔手术

矫形外科手术,大关节置换术 前列腺手术

< 5% 低风险手术

内窥镜手术 表浅手术 白内障手术 乳腺手术 前列腺活检 电休克治疗

< 1%

八、决定可以手术的8个步骤

九、2002年ACC/AHA围术期心血管危险性估计

高危(心源性死亡>5%)

(1)、不稳定型冠状动脉综合征(Unstable coronary syndromes):急性(7天)或近期(1月)心肌梗死,不稳定型或严重心绞痛。

(2)、明显心律失常(Significant arrhythmias):重度房室传导阻滞及心脏病伴症状明显的室性心律失常。心室率不能控制的室上性心律失常。

(3)、严重瓣膜疾病(Severe valvular disease)

(4)、失代偿心力衰竭(Decompensated CHF)

中危(心源性死亡<5%)

(1)、轻度心绞痛(Mild angina pectoris)(加拿大CCS分级1~2级)。

(2)、心肌梗死病史(Prior MI)或Q波异常。

(3)、代偿性心力衰竭(Compensated CHF)或有心衰病史。

(4)、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胰岛素依赖型)。

(5)、肾功能不全(Renal functional insufficiency)。

低危(心源性死亡<1%)

(1)、高龄(Advanced age)(> 70岁)。

(2)、ECG示左室肥大、左束支传导阻滞、ST-T异常。

(3)、非窦性心律(Non-sinus rhythm)(房颤)。

(4)、心脏功能差(low functional capacity)。

(5)、脑血管意外史(H/o CVA)。

(6)、不能控制的高血压(Uncontrolled HTN)。

十、增加围术期心脏并发症的临床危险因素分级

第三步患者进行的是低风险手术吗?如果是低风险手术(内窥镜治疗、皮肤治疗、白内障手术、乳腺手术、无需卧床的手术等)可按计划手术(IB)。即使是高危患者,其与低风险手术相关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总数不到1%。

第四步患者功能状态好否?有无症状?功能状态可用代谢当量(METs)来判断。一名40岁、体重70公斤的男性在休息状态下基础性氧耗量是3.5ml/Kg.min,即为1MET。

优秀(>10),良好(7~10),中等(4~7),差(<4)。

如果患者METs>=4,且无症状,可按计划手术(IB)。

第五步如果患者功能状态差,有症状或不清楚。可根据是否存在临床危险因素决定需否进一步评估。无临床危险因素,可按计划手术(IB)。

如果有1~2个临床危险因素或有3个以上危险因素需进行中等度危险手术(围手术期死亡率1%~5%)。用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后按计划手术是合理的(IIaB)。或考虑非侵入性检查(IIbB)。

十四、非大血管手术的修正的心脏危险指数(RCRI)

以下每个危险因素为1分:

高危手术(腹腔内、胸腔内和腹股沟上的血管手术)

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塞病史或目前存在心绞痛、需使用硝酸酯类药物、运动试验阳性、ECG有Q波、或既往PTCA/CABG史且伴有活动性胸痛)

慢性心力衰竭病史

脑血管病史

需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

术前肌酐>2.0mg/dl

根据危险评分确定心脏并发症发生率:

十五、大血管手术的心脏风险评价

如果病人有下列高危临床预测因素,则应推迟手术,充分治疗心脏病并控制危险因素。

高危临床预测因素包括:

不稳定的冠脉综合征(近期心肌梗塞、不稳定心绞痛)

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症状性或未控制的心律失常(例如症状性室性心律失常、未控制心室率的SVT、高度AVB)严重的瓣膜病

可参考AHA/ACC指南,该指南的简化版:如果病人至少具备两个危险因素,则术前应进行无创试验:

中危临床预测因素:

轻微心绞痛、既往心肌梗塞、代偿性或既往心力衰竭、

糖尿病

肾功能不全

活动耐力差:定义为不能平地走1-2个街区或难以从事一般的家务劳动,例如刷碗等。不能爬一层楼梯或爬小山坡

高危手术:急诊手术、血管手术、延长手术时间、或预计需大量输液或预计有大量失血可能的手术

心脏评估

非心脏手术风险评估 (2013-06-03 21:30:20) ▼ 一、临床多因素分析法来评估 (一)年龄因素: 新生儿麻醉危险性比成人高七倍,儿童比成人高三倍 70岁以上比年轻人高10倍。 >80岁均属高危麻醉。 (二)1996年ACC/AHA提出非心脏手术的危险因素为: 高度危险因素: 1)不稳定冠脉综合征: 近期心梗(围术期再梗率20~30%); 不稳定心绞痛(围术期心梗率28%);若发生再次心梗死亡率可高达30%。 2)失代偿的充血性心衰或心功失代偿,EF<35%。 3)明显的心律失常:长间隙的窦性停搏,二度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 有症状的室性心率失常;室上速;房颤房扑伴过快的室性心率。 对高危因素病人,除急症外,均需先行科治疗,待心功能及全身情况改善后再行择期手术。 中度危险因素: 1)稳定性心绞痛 2)旧性心梗史,或只有病理性Q波 3)心衰已代偿 4)需胰岛素控制的糖尿病 低度危险因素: 1)75岁以下的老人。 2)心电图异常:左室肥厚;左束支传导阻滞;ST-T异常。 非窦性节律(房颤),但心功能良好(EF>50%). 3)肺功能中度低下。 4)脑血管意外史。 5)尚未控制好的高血压。 对中、低危因素老人,非急症手术,术前进行积极的科治疗可大大减少围术期并发症, 二、代当量(Metabolic Equivalent,MET)评估(体能状态) 通过病人活动情况,对低氧的耐受能力,来衡量病人的心功能。

1~4MET:仅能自己穿衣吃饭入厕,平地慢走(3~4 Km/h)或稍活动, 甚至休息时即发生心绞痛――属于高危病人。 4~7MET:能上三层楼,平地走6Km/h――可耐受中等手术。 ?7MET:能短距离跑步,短时间玩网球或打篮球――可胜任大手术。 三、呼吸功能与麻醉危险性评估 1)可耐受胸腹大手术的呼吸参数:(是预计值50%的三大,一小): 一大….最大通气量(MVV) >预计值的50% 二大…..一秒率时间肺活量(FEV1) >预计值的50% 三大…..肺活量 (VC) >预计值的50% 一小….残气量/ 肺总量(残气率)< 50% 血气…..PaO2>70mmHg , PaCO2 <50mmHg . 2)不宜行择期手术的参数:(需先科治疗,改善呼吸功能) 最大通气量/ 预测值< 50% ?肺活量 (VC) <2L。 ?残气量/肺总量(残气率)>60%。 ?FEV1.o% <50% ?PaO 2 <70mmHg,PaCo2 >60mmHg。 此类病人最好选局麻,需全麻者术后做好治疗的准备。 四、纽约心脏病协会四级分类法与手术耐受性评估

心功能评估

心功能评估 康复医学科在临床心脏专科的检查、诊断和心功能检查(如右心功能测定,左心功能测定、肺臂循环时间测定等)基础上,侧重心功能容量的测定,主要方法为运动试验。 (一)运动试验 运动试验在心血管疾病康复方面,已被广泛使用。许多学者认为试验不仅安全,而且提供了心脏功能容量(cardiac functional capacity)的客观指标。 运支试验在心血管疾病康复中的用途,见表2-4-1。 表2-4-1 运动试验在心脏病康复中的应用 调整住院过程中的体力活动 出院前评价 运动处方,预告危险 用于心导管检查、药物治疗或体育疗法的筛选 确定所需运动程序(监测、不监测、医务人员在场、不在场) 随访检查内容的一部分 一般主张急性心肌梗塞、冠脉搭桥术后等住院过程中,以及出院前评价,应用低水平运动试验;复工以及制定运动处方等心脏功能容量测定时,可以采用运动量较大的次极限量运动试验,但试验终点,不应以心率标准而以试验中出现的症状,如心绞痛、呼吸困难或运动引起血压下降≥1.3Pa(10mmHg),连续3个以上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为终点,此即De B’usk所主张的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其终点标准见表2-4-2。 表2-4-2 极限量、次数限量运动试验终点 1.出现胸痛、疲乏、呼吸困难、心悸、头晕等症状 2.有冷汗、苍白、步态不稳、低血压等体征 3.有室性心律失常,有意义的ST段偏移,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等心电图改变 4.收缩压达30kPa(225mmHg),舒张压较休息时升高2.6kPa(20mmHg)以上 5.血压不升或下降1.3kPa(10mmHg)以上 6.被检人不愿继续进行试验 低水平运动试验: 在心血管疾病康复活动早期,如AMI或心脏手术后康复,康复活动都很有限,一般都无需参考心脏功能的最高限界,不必冒次极限量运动的风险。美国至今仍有人主张在康复活动早期例如出院前后做低水平运动试验,只有在复工时才做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他们认为低水平运动试验,同样可以得到有用的资料,借以指导康复活动。具体方法如下:(1)平板试验方法应用必进的Bruce运动试验方案,颇为适合(表2-4-3)。 (2)踏车试验方法开始时按3个METs,给予功量150KPM(公斤米),增至4个METs 时,可给300KPM,转速60次/分,前后两次共4分钟,中间可休息2分钟。表2-4-4可供试验时参考。 表2-4-3 改进的Bruce运动试验方案

心脏血管系统评估

1--10 分钟内容: 这张碟片从简单地回顾健康史的收集开始,接着呈现颈部血管解剖结构,颈静脉压和颈动脉搏动检查,心脏解剖,心脏的视、听、触诊方法,心音的听诊,心杂音的性质和等级,最后以描述检查结果而结束。 你会看到一个检查者对一个健康人进行评估。 健康史的收集,主要有三个主要目的:建立信任和支持性的关系;收集资料;提供资料。在对新病人的健康史的收集,你应该收集全面的健康史;对于寻求照护的有具体主诉的病人,你就应该进行一般的更侧重局部的重点健康史收集。 在任何案例中,你会首先回顾主诉,接着是一般相关症状。与颈部血管和心脏有关的一般症状主要有:胸痛,心悸,呼吸短促、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在检查之前,你要做好准备,使之有成效。有成效的检查要求你知道每个检查结果的意义。心脏检查相关的有:血压,动脉脉搏,静脉脉搏,颈静脉压,体格检查,病人的健康史。解剖回顾——颈部血管结构 首先回顾颈部三大重要血管:颈动脉、颈内静脉、颈外静脉 颈部结构:颈动脉、颈内静脉、颈外静脉、胸锁乳突肌 颈动脉在胸锁乳突肌更深部;颈内静脉在胸锁乳突肌下方以适应颈动脉,一般不容易看到;颈外静脉以一个角度从胸锁乳突肌外底缘延续到颈动脉,很容易看到。 颈静脉压(JVP)的评估 颈静脉在颈静脉搏动明显处的最高振荡点处测量其高度;反应右心房压(中心静脉压) 颈静脉压的压:测量很重要,也是体格检查中经常要检查的一个内容。往往作为心血管系统评估的第一步。颈静脉压测量最初感觉很难,但是随时间的推移,你会发现颈静脉压可以提供关于血管状态和心脏功能非常有用的信息。 JVP的测量最好根据颈内静脉的位置。 将检查床的床头抬高30度,病人取仰卧位,头至于枕头上让胸锁乳突肌放松,检查患者 检查颈部双侧,然后让病人将头慢慢左偏,因为检查者一般站在病人右侧。 集中注意力在右侧,先找到颈外静脉,然后找到颈内静脉的搏动。如果有需要,抬高或降低床头,协助你在颈部的低部看到颈内静脉的搏动振荡点。 检查颈静脉压:区别颈内静脉和颈动脉 颈内静脉搏动:柔软,快速,波浪起伏;每一个心脏搏动周期内其有3个波峰,2个波谷;颈动脉搏动:有力的一次向外的搏动; 颈内静脉搏动:几乎不能触诊 颈动脉搏动:几乎都能触诊 颈内静脉搏:在锁骨的胸侧缘的静脉处施加微弱压力,其消失 颈动脉搏动:在静脉上施加压力不会消失 颈内静脉搏:位置随体位变化;在低容量性的病人,随着病人直立其位置越低 颈动脉搏动:不随体位变化 颈内静脉搏:随着吸气位置下降 颈动脉搏动:不受吸气影响 找到搏动点,测量JVP的技术如下:

心功能分级

心功能各种分级方法 1.NYHA分级 Ⅰ级:患者有心脏病,但日常活动量不受限制。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 或心绞痛。 Ⅱ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下可出 现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 Ⅲ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小于平时一般体力活动即可引起过度疲劳、心悸、 气喘或心绞痛。 Ⅳ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2.WHO心功能分级 Ⅰ级:患者体力活动不受限,日常体力活动不会导致气短、乏力、胸痛或黑曚。 Ⅱ级:患者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不适,但日常活动会出现气短、乏力、胸痛或近乎 晕厥。 Ⅲ级: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无不适,但低于日常活动会出现气短、乏力、胸痛或 近乎晕厥。 Ⅳ级:患者不能进行任何体力活动,有右心衰竭征象,休息时可出现气短和(或﹚乏力,任 何体力活动都可加重症状。 3.六分钟步行试验 要求患者尽可能快的行走,测定六分钟步行的距离。如<150m,为重度心功能不全;150~425m,为中度心功能不全;426~550m,为轻度心功能不全。1928年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对心功能分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1994,AHA对NYHA1928年心功能分级的补充: 根据ECG,运动负荷试验,X-ray,心超,放射学显像等客观检查结果进行第二类分级。 A级:无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 B级:有轻度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 C级:有中度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 D级:有重度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 2002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及美国心脏学会(AHA)心衰分级新指南 A级:病人为心衰高危患者,但未发展到心脏结构改变也无症状; B级:指已发展到心脏结构改变,但尚未引起症状。 C级:指过去或现在有心衰症状并伴有心脏结构损害;

老年人健康评估

实验一老年人健康评估 实验目的 1.掌握老年人健康评估的内容、方法和技巧。 2.能够为社区内老年人健康健康档案。 3.培养学生尊老、敬老、爱老、助老莪良好职业道德。 实验内容 1、访问你所在社区中的老年人护理中心、老年护理院,评价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表1老年人健康评估表),评价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卫生服务提供的基本情况及住房、卫生服务措施等内容。了解老年人对所在社区的感受和想法,并回答如果你是老年人你会选择留在这里吗?选择或不选择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需要改变? 2、运用护理程序对社区老年人进行正确的健康评估,尤其应注意心理、营养、用药、安全等方面的评估,提出准确的护理诊断,与老年人共同制定护理照顾计划,以确保护理措施的落实,并及时进行评估,以了解护理效果。 3、为社区内老年人建立案,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健康教育,使他们掌握常用的自我护理技能和方法。 4、通过老年人的健康评估,发现护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各种途径和方式的健康教育,建立家庭病床、日间护理中心等,为社区健康老年人及居家的慢性病病人提供及时、优质的护理,以延缓疾病的发展,提高生活质量;注意并及时发现老年人患病的早期征象和危险信号,教会老年人使用急救药品和器械,以便得到及时治疗和护理;协助政府部门制定良好的养老政策和措施,为老年人服务。 实验结果 完成以下表格 表1 老年人健康评估表 评估日期:护士资料提供人/关系:健康档案/家庭护理病历号: 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宗教:电话号码:(一)一般情况 1.婚姻状况(1)独身(2)已婚(3)再婚(4)丧偶(5)其他 2.居住类型(1)独自(2)同配偶一起(3)和子女一起(4)配偶、子女一起(5)其他(注明) 3.住房类型(1)楼房(楼层)(2)电梯:①有②无(3)平房(4)其他 4.居住环境(1)采光及通风:①好②一般③差 (2)人均面积:㎡ (3)宠物:①猫狗②鸟③其他 5.室内温度(1)冬季取暖设备:①暖气②空调③煤炉④其他

心血管病危险评估方法

心血管病危险评估方法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20世纪末以来,国际上各种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均强调了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整体危险评估和危险分层治疗策略的重要性。 目前全球有多个心血管疾病危险初筛工具,包括Framingham危险评估模型、欧洲SCORE危险评估模型、WH0/ISH风险预测图、中国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危险评估模型等。Framinghtim危险评估模型应用最广泛,但该模型高估了我国人群的心血管风险。国家“十五”攻关“冠心病、卒中综合危险度评估及干预方案的研究”课题组建立了国人缺血性心血管发病危险的评估方法和简易评估工具(表1),危险因索包括年龄、性别、血压、总胆固醇水平、超重与肥胖、糖尿病和吸烟。该量表适用于35~59岁人群,预测该人群未来lO年心肌梗死、卒中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年龄≥60岁人群为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使用该量表常低估其未来10年心血管疾病危险。 上述危险评分工具计算的是个体未来10年发生心血管事件绝对风险,由于年龄是预测心血管事件最重要的因素,对于年轻个体来说,尽管未来10年心血管事件绝对风险低,但相对于同龄人,可能患病风险增加了数倍,因此2008年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组织相关临床和流行病学专家共同制定了“心血管疾病相对危险评估量表”(图1),强调与同龄健康个体比较,未来10年心血管疾病相对危险增加的倍数。健康个体未来10年冠心病平均危险见表1,相对危险量表使用方法见图1。 根据不同危险分层决定控制目标和干预力度,不但有益于降低高危患者患心血管疾病风险,同时避免了低危患者的医疗风险和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2002年AHA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建议:40岁以上个体应至少每5年进行一次危险评估。 建议: ·危险因素评估:40岁以上个体应至少每5年进行1次危险评估。有2个以上危险因素[年龄(男>45 岁,女>55岁)、早发冠心病家族史、高胆固醇或低HDI.-c血症、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的个体,应每年进行1次危险评估。 ·危险评估推荐使用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综合危险评估模型,所有40岁以上个体应该了解其发生心血管疾病的绝对风险。对绝对风险低的个体推荐使用“心血管疾病相对危险评估量表”,了解其心血管疾病的相对危险程度。

健康评估

当前的中国正在进入一个“大健康”时代,中国政府提出了建设健康中国的目标——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国家随后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把“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确定为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落实预防为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实现全民健康。 在追求大健康的时代,“健康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而“健康评估”在“健康管理”中一个重要环节。“健康评估”起源于临床护理,是对疾病或功能损害程度的判断,如今健康评估也逐渐延伸到临床以外,开始评估各方面的健康状况,通过健康评估,能为健康管理提供明确的依据。

根据评估的内容分类 一、健康状态评估 针对一般人群整体健康、全部或部分功能、心理、体质等方面进行的状态评估。常见的有整体健康指数、生活方式评分、心理评估、中医体质辨识等。 二、慢病风险评估 针对一般人群在未来患某种慢性病的可能性进行的风险评估。常开展评估慢性病有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癌症等。 三、临床医学评估 临床上用于诊断、鉴别诊断或治疗过程中的广泛应用的公式、指数、评分表等。常见的有AI、LCI、OSTA、ICVD等。 四、临床护理评估 临床护理工作中对住院患者疾病或功能损害程度的判断。常见的有营养风险评估、基本生活活动能力评估、疼痛评估、意识障碍评估等。 五、其他简易评估

其他非专业途径,有一定娱乐性,用于各种健康或疾病相关的概率分析的简易评估。常见的有各类健康网站或杂志上为了满足用户需求使用的评估。 健康评估根据方法分类 一、问卷量表 针对一般人群整体健康、全部或部分功能、心理、体质等方面进行的状态评估。常见的有整体健康指数、生活方式评分、心理评估、中医体质辨识等。 二、指数公式 主要是医学界广泛使用的简单公式,一般通过2~5个数值按照公式计算出一个结果,然后直接对应到分段的风险程度。 三、模型算法 多种危险因素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最终汇总计算出绝对风险值,同时提供相对风险值和平均风险值进行对照的复杂评估方法。多用于慢性病患病风险评估。模型算法根据考虑因素的多少又可分为三种。 1.单因素加权法:将单一危险因素与某种疾病的关系以相对危险度来表示其强度,得出的加权分数即为患病危险度。该方法简单实用,不需要大数据分析,是早期健康管理常用的评价方法,目前美国卡特中心及美国糖尿病协会仍有采用。 2.多因素模型法:建立在多因素数理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统计学

心脏评估

心脏评估 分数:0.0 错误的试题数:27 试题1 单项选择题 (3.0分 得分:0.0 难度:水平题) 正常成人心尖搏动位于: 正确答案 学生答案 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0.5~1.0cm 第4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0.5~1.0cm 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2.0~2.5cm 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外侧0.5~1.0cm 第6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0.5~1.0cm 试题2 单项选择题 (3.0分 得分:0.0 难度:水平题) 心尖搏动移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学生答案 肥胖体型者,心尖搏动可上移至第4肋间 瘦长体型者,心尖搏动可下移至第6肋间 左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可向左下移动 右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右移位 一侧胸膜粘连、增厚,心尖搏动向患侧移位 试题3 单项选择题 (3.0分 得分:0.0 难度:水平题) 心尖搏动向左移位见于: 正确答案 学生答案 右心室增大 左心室增大 右心房增大 双侧心室增大 心包积液 试题4 单项选择题 (3.0分 得分:0.0 难度:水平题) 左心室肥大时,心尖搏动移动的位置是: 正确答案 学生答案 向剑突下 向左下 向左 向右 向右下 试题5 单项选择题 (4.0分 得分:0.0 难度:水平题) 能够确定心脏有器质性病变的体征是 :

正确答案 学生答案 脉搏短绌 过早搏动 心脏触及震颤 心尖部二级收缩期杂音 肺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 试题6 单项选择题 (3.0分 得分:0.0 难度:水平题) 在心尖区触及舒张期震颤可见于: 正确答案 学生答案 主动脉瓣狭窄 肺动脉瓣狭窄 二尖瓣狭窄 动脉导管未闭 二尖瓣关闭不全 试题7 单项选择题 (4.0分 得分:0.0 难度:水平题) 有关心包摩擦感的描述,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学生答案 为心脏收缩时脏层与壁层心包相互摩擦而产生 随渗液的增多,脏层与壁层心包分离时摩擦感消失 多在心前区或胸骨左缘第3、4肋间触及 以收缩期、前倾体位更为明显 以呼气末更为清楚 试题8 单项选择题 (5.0分 得分:0.0 难度:水平题) 心脏叩诊心脏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心腰加深,见于: 正确答案 学生答案 二尖瓣狭窄 高血压性心脏病 三尖瓣狭窄 心肌病 克山病 试题9 单项选择题 (3.0分 得分:0.0 难度:难度题) 梨形心见于: 正确答案 学生答案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主动脉瓣狭窄

心衰活动指导

心衰病人活动指导 1、疾病相关知识: 心力衰竭:时由于心脏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损害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症。 左心衰竭:以肺淤血和心排血量降低表现为主。症状: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和咯血;疲劳,乏力,头晕,心悸;少尿及肾损害症状。 右心衰竭:以体静脉淤血表现为主。消化道症状如腹胀、恶心、呕吐,劳力性呼吸困难。 2、心功能分级 心功能I级:病人患有心脏病,但日常活动不引起疲劳、心悸、呼吸困难、心绞痛等症状。 心功能II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症状。日常活动出现心力衰竭症状(疲劳,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休息后很快缓解。 心功能III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无症状,低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出现心力衰竭症状,休息较长时间症状方可缓解。 心功能IV级: 休息状态下出现心衰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此外,6min步行试验是一项简单易行、安全方便的用以评定慢性心衰病人运动耐力的方法。要求病人在平直走廊里尽可能快地行走,测定6min步行距离小于150米,表明为重度心衰;150---425米为中度心衰;426---550米为轻度心衰。本实验用以评价心脏的储备功能,还用来评价心衰治疗效果。 3、心理指导: 指导患者自我调节控制情绪:根据患者病程长!心情焦虑抑郁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知识水平,指导其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听音乐!看书等,将不良情绪转移"让患者了解情绪与疾病的关系,不良情绪可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使心肌耗氧量增加,积极乐观的情绪能提高应激能力,从而减少疾病发作"慢性心衰患者常年卧床,,对生活信心不足,同时又惧怕死亡"因此,家属应多关心体贴,生活上给予必要的帮助,使病人保持良好的情绪"病人自己也应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自寻烦恼"各种活动要量力而行,既不逞强,也不过分依赖别人"对自己的疾病不能忽视,也不要过分关注,因为过分紧张往往更易诱发急性心衰" 4 活动指导: 过去一直认为体力活动可能会加速左室功能的恶化,因此建议心衰病人避免体力活动,而尽量卧床休息以求最大程度的减轻症状,今年来有关研究表明,运动锻炼可以减轻神经激素系统的激活和减慢心室重塑的进程,对减缓心衰病人进程有利,是一种能改善病人临床状态的辅助治疗手段。 1)指导患者限制活动的原则: I度心衰不必限制日常活动; II度心衰应避免剧烈的工作和弯腰活动,避免全天工作;III度者安静休息"鼓励患者行走,每周3~5次,每次持续20~30,以刚出现疲劳、呼吸困难或胸闷不适为限度;急性期和重症心衰时应卧床休息,待心功能好转后应下床做一些散步、气功、太极拳等活动,但要掌握活动量,当出现脉搏大于110次/,或比休息时加快20次/,有心慌!气急!心绞痛发作或异搏感时,应停止活动并休息 2)注意事项: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心悸、头晕、疲劳、心绞痛、低血压、下肢浮肿等情况时,应停止运动。在症状控制前患者应避免运动。运动时间

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研究的概况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临床医学进展, 2015, 5(3), 177-182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5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633687050.html,/journal/acm https://www.doczj.com/doc/633687050.html,/10.12677/acm.2015.53028 Survey of the Risk Assess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Xueping Li, Yanhong Xie, Zhaoxia Xu*, Yiqin Wang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Email: *1403759578@https://www.doczj.com/doc/633687050.html, Received: Aug. 8th, 2015; accepted: Aug. 28th, 2015; published: Sept. 9th, 2015 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doczj.com/doc/633687050.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become the biggest burden of disease worldwide because of its high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By collecting a large number of related literatures and comparing the present commonly use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assessment tools such as Framingham risk assessment, the United States cholesterol program adult treatment group report (NCEP ATP III), Systematic Coronary Risk Evaluation in Europe, the British QRISK cardiovascular risk algorithm, Reynolds Risk Score and so on, we find that CVD risk assessment models are continuously im-proved with more risk factor being found and also there are different degrees of limitations. As the effective and comprehensive risk assessment of CVD, which takes conventional risk factors and ge-netic factors into consideration, is not available in China, we thus put forward the new research thinking that combine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method, information from TCM Four diagnostic methods, with CVD risk assessment to study the risk assessment of disease in our country. Keyword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 Risk Assessment, Information from TCM Four Diagnostic Methods 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研究的概况 李雪平,谢艳虹,许朝霞*,王忆勤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上海 Email: *1403759578@https://www.doczj.com/doc/633687050.html, *通讯作者。

右心功能不全

右心功能不全诊疗进展 右心衰竭可由心血管系统结构或功能的异常而导致右心室充盈或射血功能受损而引起,它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症。尽管著名的医学家解剖学家威廉·哈维早在1616年就已对右心室的生理功能进行过描述,之后的医学家们一直着眼于左心系统的机制与功能研究。到上世纪中叶以前,右心系统仍一直处于被忽略的状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右心室系统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预后中发挥重要的作用。2006年,美国将右心衰竭列为今后心血管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认为右心衰竭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左心衰,且为左心衰竭独立的预后因素。目前关于对右室功能的评估、如何及早发现右室功能障碍、右室功能维持正常的机制、右室衰竭的分子细胞学基础、右室结构和功能异常的进展以及如何干预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右室功能的研究目前仍然甚少。尚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循证医学证据和具体针对右心功能不全的指南。本文将右心室的解剖,病因,病理生理学,诊断与评估,治疗方面的观点做一论述。 一.从解剖学心室肌带的概念看右心室 随着在心肌解剖结构方面近些年研究的进展,人们发现了心室肌带的存在,心室带赋予心肌解剖结构一个全新的观念,使人们对于左右室功能的理解更加透彻。心肌带从肺动脉根部呈螺旋形环绕一直绕至主动脉根部,形成两个螺旋分别称心底环和心尖环。Torrent-Guasp曾将不同种类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的心脏用水煮沸后进行解剖研究,结果发现展开的VMB呈单一的长条形带状结构,而还原成立体结构,就构成两个肌肉环,即心底环和心尖环。心底环是一个水平方向的圆环,包绕左右心室外层;心底环末端移行为斜行的双螺旋结构构成心尖环,包括心尖环降部和升部。心尖环降部和升部肌纤维交叉呈“8”字形或“X”形结构。其在室间隔水平交叉的正常角度为90°左右3(如图) 心室肌层由内、外螺旋肌及环形肌构成。螺旋肌为纵走纤维,呈螺旋状从心室基底部纤维环绕至心尖,而后转入深层内外螺旋肌互相垂直,故收缩时心腔沿

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的术前评估总结

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的术前评估 一、术前心脏评估目的 1.了解心脏疾病的类型、严重程度、对体能的影响等。 2.预估围手术期发生心脏事件的风险。 3.术前制订降低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方案。 4.制订麻醉管理策略。 二、评估方法 1.熟悉病人的病史,症状和体征以及心血管的特殊检查。 2.结合病人的心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外科手术的风险程度及病人的体能状况综合评估,同时还需要考虑病人是否伴有其它内科疾病。 三、冠心病人的术前评估 1.已知冠心病病人行非心脏手术,术前应了解 (1)哪些心肌组织处于缺血的危险之中; (2)在何种应激程度时能诱发心肌缺血; (3)病人的心功能状况; (4)病人是否处在其最佳功能状态。 2.易患因素 (1)男性; (2)老年病人; (3)吸烟史; (4)高血压病; (5)糖尿病和高脂血症;

(6)血管病变; (7)肥胖。 3.常用的心脏特异性检查 (1)无创检查 a)十二导联心电图; b)动态心电图; c)运动心电图; d)超声心动图+多巴酚丁胺应激试验; e)放射性核素扫描+多巴酚丁胺应激试验; f)冠脉CT。 (2)创伤性检查:黄金标准,冠脉造影。 4.区分病人的心脏情况是否稳定 (1)不稳定的心脏病变(高危心脏病变) a)不稳定冠脉综合征; b)失代偿性心衰; c)严重的心率失常; d)严重的心脏瓣膜病变。 (2)稳定的心脏病变(中危或低危的心脏病变)5.识别外科手术的风险大小 (1)高危外科手术 a)大血管手术; b)周围动脉手术;

c)高龄病人,急诊大手术,时间长,液体转移量大。 (2)中危外科手术 a)胸腔和腹腔内手术; b)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c)头颈部手术; d)矫形外科手术; e)前列腺手术。 (3)低危手术 a)浅表手术; b)内镜手术; c)白内障手术; d)乳房手术等。 6.了解病人的体能状况(见附录1) 7.增加围术期风险的其它内科因素 a)肺部疾病,特别是COPD病史; b)肾功能损伤; c)糖尿病; d)血液系统疾病,如贫血等。 8.综合评估流程见下图

健康讲座-心血管疾病的定期健康评估

健康讲座-心血管疾病的定期健康评估 一、心血管疾病的定义 ?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衰、心律失常、动静脉栓 塞等。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其病因主要是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即动脉血管内壁有脂肪、胆固醇等沉积,并伴随着纤维组织的形 成与钙化等病变。 二、定期体检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意义 (1)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心血管疾病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中国人健康的“第一杀手”。 (2)哪些人易患心血管疾病 ?1、锻炼少、压力大、喜烟酒、生活不规律的人群 ?2、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女性腰围超过85厘米; ?3、家中直系亲属中有心血管疾病早发家族史(男性55岁以前、女 性65岁以前得病) ?WHO 2002年的世界卫生保健报告中提出了六个主要心血管危险因 素:高血压、血脂紊乱、肥胖、水果和蔬菜摄入不足、缺乏运动和吸 烟)

?在心血管疾病所致死亡中,65%归因于上述三个危险因素的综合作 用。全球83%~89%冠心病和70%~76%的脑卒中归因于以上提到的6个 危险因素。 ?中年以上的男性、早年发生心血管病的家族史、个体类型、曾患高血 压 、高脂血症 、肥胖症、糖尿病 、吸烟、饮酒、口服避孕药、更 年期后的妇女等人群。这些人应当尽早参加心血管疾病的评估,了解 自身潜在的健康危机。 (3)定期体检的必要性 ?健康的心需要时常维护,专家指出:“定期心脏体检患病风险减少一 半” ?尽管现在很多单位都给员工每年体检,但对于心脏病的高危人群来 说,常规体检是远远不够的。 ?建议四十岁以上的人群最好每年都要做一次心血管专科体检,了解血 压、血脂、血糖及心电图、心脏功能方面的情况,将引起心血管疾病 的危险因素及时控制,将患心脏病的风险降低一半,中风的几率也会 大大减少。 三、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体检项目 ?(1)一般项目:体重指数、血压、血糖、血脂、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 图、胸片正侧位

心功能的评价指标

心脏功能的临床估计方法有以下几种 l 体力活动试验:根据病人在日常活动后的表现,估计心脏功能心脏功能分级及其意义

简易的方法判断病人的心肺储备能力: 屏气试验:深吸一口气后屏住呼吸,看最长能憋多长时间,一般憋气30秒以上视为良好。 爬楼梯试验:以平素速度和步伐,至少轻松登上三层楼而无心慌、气短等症状为正常;如果喘得厉害、面色发红、走几步就歇,说明心肺功能未达标,不适合马上手术。 6分钟步行试验: 在平坦的地面划出一段长达 30.5 米 ( 100 英尺 )的直线距离,两端各置一椅作为标志。患者在其间往返走动,步履缓急由患者根据自己的体能决定。在旁监测的人员每 2 分钟报时一次,并记录患者可能发生的气促、胸痛等不适。如患者体力难支可暂时休息或中止试验。 6 分钟后试验结束,监护人员统计患者步行距离进行结果评估。 美国较早进行这项试验的专家将患者步行的距离划为 4 个等级: 1 级少于 300 米, 2 级为 300 ~374.9 米, 3 级为 375 ~ 449.5 米, 4 级超过 450 米。级别越低心肺功能越差。达到 3 级与 4 级者,可说心肺功能接近或已达到正常。 术前有效的咳嗽排痰方法: 处理方法:术前:训练咳嗽排痰——患者坐位或半卧位,两肩放松、上身前倾,深吸气后,用胸腹的力作最大咳嗽,以咳嗽时声音从胸部震动、或在房间可听到有力的咳嗽回响为有效咳嗽动作; 术后:回病房清醒后即鼓励患者主动咳嗽,有痰时随时咳出,没有痰时每2-3小时咳嗽排痰一次,每次5分钟左右。

心功能级别EF LVEDP 休息时CI Ⅰ级>55% ≤12mmHg>2.5L/(min.m2) Ⅱ级50-40% ≤12mmHg(运动时>12mmHg)2.5L/(min.m2)± Ⅲ级30%±>12mmHg 2.0L/(min.m2)± Ⅳ级20%±>12mmHg 1.5L/(min.m2)± 1心律失常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相关因素心律失常种类繁多,通常可分为激动起源失常、激动传导失常、激动起源与传导失常3大类,心律失常是否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改变的严重程度受到很多因

右心功能如何进行超声评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33687050.html, 右心功能如何进行超声评估 作者:黄强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03期 右心室功能的评估对于心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三维超声心动图是最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对右心功能评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该评估方法主要是通过连续截取不同角度的心脏切面二维图像后,进行三维图像的重建,获得立体的右心室影像,通过影像可以更为全面、立体的进行右心室的评估。 一、右心室的结构与功能 人的心脏包括左心室与右心室,右心室在功能上从属于左心室,起到一个辅助的泵血功能,同时吗,右心室还直接连接肺循环系统。右心室位于人体胸骨的后方,形态不是很规整,横切面类似于半月牙形状,肌肉壁比较薄,顺应性比较好,耐受于容量负荷但是对于突增的容量负荷耐受力较差,假如当压力负荷超过了右心室的耐受能力范围,就会导致与右心室连接的肺循环系统的动脉产生高压,导致右心室的扩大容易产生右心室衰竭甚至死亡。因此,右心室的功能改善对于多循环系统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二、右心室功能障碍的主要病因 右心室发生功能障碍的病因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右心室心肌收缩性下降,右心室负荷过重等。 (一)右心室心肌收缩性下降 1.右心室心肌梗死:右心室心急梗死在临床上很少单独出现,常见为合并左心室的下壁梗死,患者会发生比较明显的低血压症状,同时,右心室如果有心肌损伤坏死以及缺血等症状,都有可能导致右心室的功能降低,进而形成右心衰竭。 2.右心室心肌疾病:右心室心肌疾病主要包括心肌病和心肌炎两大类疾病,心肌病又分为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当限制型心肌病开始影响右心室时,右心室的舒张功能开始下降,进而引发右心衰竭。当心肌炎开始影响右心室時,也可以引发右心衰竭。 (二)右心室负荷过重 右心室负荷过重又分为右心室前负荷过重和右心室后负荷过重。右心室前负荷过重是指当三尖瓣关闭不全,肺动脉瓣关闭不全等右心瓣膜病、房间隔缺损和肺静脉异位引流等情形。 肺动脉高压是引起右心室负荷过重的最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右心室流出道梗阻和肺动脉狭窄等原因也会导致右心室后负荷过重。

心血管疾病的评估模型

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评估模型 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最后转归,有其自身的疾病发展规律,临床上摸索出各种疾病的风险评估模型,转化为各种评分工具来预测疾病的发生、危重程度和预后转归的概率可能性评估,为临床医生、预防和康复医生等提供诊疗依据,已成为重要的临床工具,例如房颤CHA2DS2-VASC评分来预测脑中风发生风险,指导临床医生使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的标准。评分工具是综合临床,血液学检测、影像学检测等多种技术手段的基础上做出综合判断,是临床重要的疾病检测手段之一。 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2014 年中国心血管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死亡率仍居疾病死亡构成的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城市CVD死亡率为261.99/10万,其中心脏病死亡率为136.21/10万。2000年中国35~74岁人群慢性心力衰竭患病率为0.9%;男性0.7%,女性1.0%。近30年来,心衰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显著上升,引起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已从风湿性瓣膜性心脏病转为冠心病。中国心力衰竭注册登记研究的初步结果:目前心力衰竭患者平均年龄为(66±15)岁,呈上升趋势,54.5%为男性,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Ⅲ~Ⅳ级占84.7%。心力衰竭的主要合并症构成发生明显变化,瓣膜病所占比例逐年下降,高血压(54.6%)、冠心病(49.4%)及慢性肾脏病(29.7%)成为主要合并症。感染仍是心力衰竭发作的首要诱因,占45.9%,其次为劳累或应激反应(26.0%)以及心肌缺血(23.1%)。心力衰竭是CVD疾患的最后发展阶段,随着中国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病、冠心病患者长期生存率明显增加,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所占比重会更高。心血管疾病已经是现代社会面临的严峻问题,检测技术的发展为疾病的诊疗提供了重要保障,但面对广大的人群仅靠单一技术难以筛选目标人群,风险评估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 风险评估模型是基于前瞻性人群研究,根据危险因素与发病的关系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简易的风险评估工具,虽有局限性但为临床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临床上常用的风险预测评估模型主要包括下面几种。 CVD包括冠心病事件(Coronary heart disease)和脑卒中(stroke)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在人群中普遍存在,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吸烟等;健康风险评估是一种有效的鉴别高危人群的方法;风险评估本身也是一种健康管理的激励机制;对危险因素的干预能有效的降低健康风险,从而延缓疾病发生。 一、健康管理和健康风险评估 健康管理是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其宗旨是调动个人、集体和社会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健康风险评估是健康管理过程中关键的专业技术部分,并且只有通过健康管理才能实现,是慢性病预防的第一步,也称为危险预测模型。它是通过所收集的大量

健康评估

姓名分数 1.下列各项属于症状的是() D A.肝大 B. 阑尾点压痛 C. 心脏杂音 D. 心悸 2. 属于诱问,在问诊中,不宜使用的是() D A. 您哪儿疼痛 B. 您感觉哪不舒服 C. 您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病的 D. 您上腹痛时向右肩放射吗 3. .血液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时,呕出的血液呈() A A.咖啡色 B.粉红色 C.红色 D.暗红色 4. 出血停止后,若每日排便一次,粪便颜色将在()天后转黄 C A. 1 5. 属于医学术语,在问诊中不宜使用的是(B) A 心慌 B心悸 C 肚子胀 D喘不上气 6. 属于病史主体部分的项目是(C) A 一般资料 B 主诉 C现病史 D既往史 7. 关于主诉的描述,错误的是( D) A 病人感觉最明显的症状 B病人感觉最明显的体征 C病人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 D对病人痛苦感受的诊断性用语 8. 小儿高热于体温上升期易发生( C ) A昏迷 B 体重下降 C惊厥 D脱水 9. 以口腔温度为准,低热是指体温在( A ) A B D 41以上 10. 心绞痛可放射至(A ) A 左肩和左前臂内侧 B 右肩 C 左腰背部 D右腰背部 11. 受到刺激后立即出现定位明确的尖锐刺痛,1-2秒之后出现定位不明确的烧灼样痛,为( A )的特点 A 皮肤痛 B 假性痛 C 内脏痛 D 神经痛 12. 范围局限、程度轻微,其疼痛程度为( B ) A 微痛 B 轻度疼痛 C 中度疼痛 D 剧烈疼痛 13. 心源性水肿见于( C ) A左心房衰竭 B左心室衰竭 C 右心室衰竭 D 全心衰竭 14. 粘液性水肿见于( D)

A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B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C甲状腺功能亢进 D甲状腺功能减退 15. 可引起水肿的药物有( B ) A 阿司匹林 B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C 呋塞米 D氢氯噻嗪 16.心源性水肿与肾源性水肿鉴别的要点为( A) A水肿的初始部位 B 水肿的严重程度 C水肿的性质 D水肿与体位的关系 17. 观察水肿最有价值的指标是( D ) A 指压后组织平复速度 B全身组织水肿范围 C 24h尿量的变化 D 体重增减 18.等渗性脱水见于( D) A 昏迷病人补液不足B高热大量出汗 C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大面积烧伤 19. 体重下降达2%~4%,主要表现为疲乏、口渴、皮肤黏膜干燥、体位性低血压、尿量减少,其脱水程度为(A ) A 轻度 B中度 C 重度 D极重度 20.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主要见于(B ) A右心衰竭 B急性左心衰竭 C全心衰竭 E肺气肿 21.吸气性呼吸困难产生的主要原因为(A ) A 喉、器官、大气管狭窄或阻塞,气流进入肺部不畅 B 广泛肺部病变,呼吸面积减少 C 细支气管痉挛、狭窄、气流呼出不畅 D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 22. 左心衰竭呼吸困难产生的主要原因为( A ) A 肺淤血 B 体循环淤血 C 气道阻塞 D呼吸中枢受抑制 23.引起咳嗽与咳痰最常见的病因是( A ) A呼吸系统疾病 B心血管疾病 C血液系统疾病 D消化系统疾病 24. 突然发生的咳嗽多见于( A ) A 呼吸道异物 B慢性支气管炎 C支气管扩张 D肺结核 25. 长期慢性咳嗽多见于(D ) A 吸入刺激性气体 B呼吸道异物 C气管或支气管分叉受肿瘤压迫 D慢性支气管炎 26. 脓痰伴恶臭提示( B ) A肺炎球菌感染 B厌氧菌感染 C结核菌感染 D 化脓性细菌感染 27.咳嗽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见于( C) A 肺气肿 B 肺结核 C左心功能不全 D右心功能不全 28. 与长期频繁咳嗽所致能量消耗增加有关的现存性护理诊断为( B ) A清理呼吸道无效 B营养不良:低于机体需要量 C睡眠型态紊乱 D潜在并发症:自发性气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