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育人为导向的大学城绿化景观规划研究——以杭州下沙高教园区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278.49 KB
- 文档页数:3
箭沿视角Frontier Perspective杭州高校科普资源利用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以下沙大学城为例局建R R(中国计量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摘要高校作为知识的高地和科研力量的集聚中心,存在着大量优质科普资源,如何对高校科普资源进行合理利用,提高国民的科普素质,是推动科普事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通过对杭州下沙大学城高校的科普资源的实地调查,分析 了下沙大学城高校科普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如何提高杭州高校科普资源利用率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科普资源问题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9.11.002R 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m otion Strategy ofScience Popularization Resources in Hangzhou Universities------Take Xiasha University Town as an exampleGAO Jianli(School o f Art and Communication,China Jiliang 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310018)Abstract As the highland of knowledge and the gathering center of scientific research forces,there are a lot of high-quality popular science resourc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How to make rational use of the resource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opular science of the people is an important topic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opular science.Based on the field survey of popular science resources of universities in Xiasha University Tow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 he utilization of p opular science resources in Universities in Xiasha University Town,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p opular science resources in Universities in Hangzhou.Keywords colleges;science popularization resources;problem;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1下沙大学城科普资源调查下沙大学城位于杭州市东部,是浙江省最大规模的高教园 区。
RESEARCHES IN DESIGN杭州下沙高教园区规划设计顾哲华晨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杭州,310027)收稿日期:2004-12-13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普及化转变,大部分高校面临教育规模扩大带来的原校园空间发展需求不足的矛盾,城市政府结合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布局,充分利用高校择地建设的机遇,引导高校集中布置,形成规模化的大学高教园区,拉动城市空间的拓展。
据初步统计,2001年全国已建、在建和规划中的大学城达50多个。
浙江省于1999年率全国之先建设高教园区,目前已建杭州滨江、下沙、小和山、紫金港以及宁波、温州六大高教园区,园区总面积4万亩,总建筑面积1138万m2。
杭州下沙高教园区作为规模较大、现大部按规划建成投入使用的园区,其设计理念在新开发大学高教园区较具代表性,因而对它的设计目标和现实使用情况进行探讨,希望对新开发建设的大学高教园区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供同仁参考。
一、项目概况杭州下沙高教园区位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北部,钱塘江西北岸。
该高教园区可依托已开发的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同时也有利于产学研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因而其建设成为杭州走进“钱塘江时代”的战略部署之一。
下沙高教园区总占地10.12km2,地势平坦,东西长约5200m。
杭州绕城公路以南北走向将高教园区划成东西两区,西区用地3.7km2,东区用地6.42km2。
高教园区规划布置大学院校12~15所,学生规模13~15万人。
下沙高教园区于2000年5月完成全国设计招标,由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所中标,并进入规划设计后续阶段。
经下沙高教筹委会研究决定,高教园区实行分区分期开发,一期项目西区规划建设6个院校和一个教师生活区,该区的规划设ABSTRACT/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of typical higher edu-cation park of university shows that there exists certain gapbetween the original design purpose of Òhuman centered or student foremostÓ and the actual implementation in terms of scale o f design, f unctional districts, l ayout of utilities and t rans-portation system. Based on this investigation, the authors present s ome suggestions.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 park, Conception of design,Comment on service quality, O n-the-spot investigation摘要/通过对代表性的大学高教园区的设计理念和建设使用的实态调查,发现园区在设计尺度、功能分区、设施布局、道路交通等方面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的设计目标仍有一定差距,并在调查基础上提出若干建议和对策。
生态文明视域下美丽校园绿化建设路径研究——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为例作者:陈婧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5年第12期陈婧(浙江大学后勤管理处,浙江杭州310013)摘要:响应党的号召,推进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作为高校,首要任务就是努力建设美丽校园。
文章以美丽校园建设最根本和基础的校园绿化建设出发,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为例,探索美丽校园绿化建设的重要性,紫金港校区绿化建设的特点以及今后该努力的发展方向,提出切实有效并利于推广的绿化建设的有效路径,实现对高校美丽校园建设的助推作用。
关键词:生态文明;美丽校园;绿化建设;有效路径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不单纯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发出的伟大新号召,同时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个有效举措。
对高校而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努力从创建美丽校园开始,而建设美丽校园最根本和基础的就是校园绿化建设,其不仅包括直观的外在环境,更为重要的是其中所展现的文化内涵。
为此如何进行校园绿化建设,实现对高校美丽校园建设的助推作用意义重大[1]。
1 美丽校园绿化建设的重要性1.1 美丽的校园外在环境是学校发展的名片美丽校园是高校依靠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校园环境进行创造和加工。
当前,拥有美丽环境、获得生存和不断发展的高校,就是彻底抛弃了在自然面前以胜利者自居、把自然界当作对立面看待的错误观念,树立人与自然休戚与共的环境理念,把高校看作自然界的一部分,认真保护环境,与环境和谐相处的高校。
实践证明,高校环境美丽,受大众关注的指数也高,名气也大。
“武汉大学,珞伽山麓,东湖之滨,山水相宜,古今合谐,传承中华园林之精妙;厦门大学,滨海风光,秀色可餐,建筑散落于云雾之中,若蓬莱仙境;最妙海塘堤岸,红花绿影,仿佛珍珠翡翠,镶嵌于鹭岛之西;北大之美,在夫燕园一景;燕园之美,存诸未名一湖;畅春园等,则多不复存焉;理科楼群,更是风光难再。
浅谈水生植物及在下沙高教园区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刘剑
【期刊名称】《福建林业科技》
【年(卷),期】2008(35)3
【摘要】阐述了下沙高教园区部分高校校园景观水系的概况及水生植物在其园林水系中的应用情况,总结了目前下沙高教园区各高校环境建设中水生植物应用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对策.
【总页数】4页(P237-239,243)
【作者】刘剑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浙江,杭州,3100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31.9
【相关文献】
1.浅谈水生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J], 吕秀霞;汤妍;李善芬
2.水生植物在滨水景观中的应用研究——以济南市明水泉域水生植物配置为例 [J], 刘艳红;张显;许宪刚
3.浅谈水生植物在我国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J], 吕艺超
4.杭州下沙高教园区校园彩叶植物种类调查及应用分析 [J], 刘剑;朱翔宇
5.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评《水体净化与景观水生植物工程应用》 [J], 李晓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浙江理工大学下沙校区校园园林植物调查与分析
徐玉琳;秦安华;李东泽
【期刊名称】《浙江林业科技》
【年(卷),期】2022(42)6
【摘要】为了解浙江理工大学下沙校区的校园植物绿化情况,运用实地调研与案例分析,对浙江理工大学的校园植物种类与科属组成、珍贵树种、植物生活型及生长状况等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结果表明,校园现有植物117种,隶属于51科86属,其中珍贵树种共7种,隶属于7科7属;校园植物生活型整体上以落叶乔木、常绿乔木与常绿灌木居多,落叶灌木、草本植物次之,攀援植物稀少;案例调查发现校园植物不仅尚未建立文化主题,生长还略显凌乱,缺乏养护管理;主要建群树种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的生长趋势优于银杏Taxodium distichum。
依据绿化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增强文化主题建设、丰富校园植物种类多样性与养护管理等建议。
【总页数】8页(P73-80)
【作者】徐玉琳;秦安华;李东泽
【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88
【相关文献】
1.安康学院西校区校园园林植物调查研究
2.当代中国大规模大学校园自行车交通问题的调查及初步分析——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东区为例
3.大学校园户外空间使
用状况调查研究——以昆明理工大学呈贡校区“梨园”为例4.高职院校校园园林植物的、种类以及应用调查——以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北校区为例5.校园园林植物配置分析——以西华师范大学华凤校区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浙江高教园区规划和建设
佚名
【期刊名称】《高教与经济》
【年(卷),期】2000(000)004
【摘要】滨江园区只是杭州三个高新园区之一。
"求学在杭州",有着悠久历史的杭州正在努力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学城"——占地总面积2.2万亩的下沙、小和山、滨江三个高教园区将形成25个校区,在校生规模达到18.4万人。
最终建成后,杭州10年内大学生规模将从现在的10万人增加到30万人左右。
位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下沙高教园区占地1.5万亩,共规划15个校区,总投资77亿元,总建筑面【总页数】1页(P16-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9.2
【相关文献】
1.浙江省五大高教园区建设的调查与研究 [J], 何心展;俞建伟
2."数字高教园区"信息化建设与规划 [J], 黄忠辉
3.浙江特色的信用建设规划——《浙江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解读[J],
4.浙江省五大高教园区建设的调查与研究 [J], 何心展;俞建伟;
5.浙江省五大高教园区建设的调查与研究 [J], 何心展; 俞建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学校园景观绿化利用调查 ——以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为例发布时间:2021-01-12T11:22:35.097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5期作者:杨祺[导读] 摘要:今天的每所大学都拥有自己独特的自然景观,而这些独特景观的主要一个组成功能部分之一就是大学校园的自然绿化。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云南昆明 650106摘要:今天的每所大学都拥有自己独特的自然景观,而这些独特景观的主要一个组成功能部分之一就是大学校园的自然绿化。
每一处建筑景观都希望能充分突出整个学校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
一个好的建筑景观校园绿化规划设计方案可以有效分割整个校园内部空间。
呈现植物细节动态变化,创造有趣的自然植物生态景观生活环境。
一个优秀的中国大学校园建筑景观设计应该采用包括大学建筑、雕塑、植物、水景等多种景观设计形式。
如果这些生态景观文化构成物的形式本质上也就是校园文化的,并以此为校园文化表现载体,从文化美学、历史、人文、教育三个不同方面综合投射校园文化,大学校园生态景观文化建设必然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以自然生态景观原则、可持续发展景观原则和以人为本原理为核心原则,突出体现学校文化特色,为广大师生校友提供良好的文化学习、工作、生活活动场所,为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进步提供坚实的文化物质基础。
关键词:校园景观绿化;特点;利用;问题与建议以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为例,学校主要景观节点向东南方向分布,以植被、草坪、水体为主,次要景观节点分布在学校西北方向,由人工山体和水体组成,在大门延伸的道路周围。
学校的中心部分主要是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楼。
相比之下,景观绿地却不那么丰富。
与杨林校区相比,商学院海原校区占地面积较大。
学校规模较小,可利用的土地资源也不如杨林校区丰富。
海原校区的绿化景观设计相对紧凑。
它不像杨林校区那样分布广泛,但它充分利用了一切。
植物被用来包围学校。
一上来,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种上了花草,让原本很小的校园被绿色景观包围,建筑与绿色植被完美结合。
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布局调研摘要:杭州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市的三大副城之一,是杭州市乃至浙江省发展现代制造业、外向型经济和高教科研的重要基地,一直以来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工业兴区、科教强区、环境立区”三大战略,在总体布局上,以这3大战略为核心进行规划布局,在开发区中形成了以科技工业园区,高教园区为主体的具有下沙特色的总体布局。
关键词: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布局;高教园区;工业园区;优化一.引言杭州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9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开发区,距市中心仅18公里,是杭州市的三大副城之一,面积104.7平方公里,目前建成区34平方公里,辖区人口30万。
开发区工业总产值2005年为726亿元,2006年1100亿元,是杭州市乃至浙江省发展现代制造业、外向型经济和高教科研的重要基地。
按照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会议要求,“三为主、二致力、一促进”(以提高吸引外资质量为主,以发展现代制造业为主,以优化出口结构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致力于发展高附加值服务业,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向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区发展),以及建设“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新世纪大学城、花园式生态型城市副中心”的目标,着力实施由“建区”向“造城”的战略转型,坚持工业化和城市化“两手抓”、“两轮驱动”的工作方针,坚持“工业兴区、科教强区、环境立区”三大战略,全力建设创新型开发区,精心打造两张“金名片”(下沙创造、文化下沙),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有力地推动了开发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开发区中2006年11月底,共吸引30个国家和地区的440家外商投资企业落户,引进内资工业企业300家,其中全球500强企业,已有30家在开发区投资设立项目48个。
现已基本形成了电子通信、生物医药、机械制造、食品饮料等四大支柱产业,是浙江省较具有代表性的制造业基地。
开发区内建有浙江省最大规模的下沙高教园区,集聚了14所以理工类、综合类为主的高等院校,在校师生达到18万名,为开发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才、技术、教育、文化资源。
基于下沙高教园区校园与杭州城市的文化互动发展研究
罗来庚
【期刊名称】《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年(卷),期】2022(20)2
【摘要】现代城市和现代高校互动共生、休戚相关,同样现代城市文化与现代高校文化互动共生、交融渗透。
建立高教园区是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模式、新途径,在与城市文化互动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新问题。
文章选取下沙高教园区为样本,对下沙高教园区校园文化和杭州城市文化互动发展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对高教园区校园文化与城市文化互动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总页数】4页(P125-128)
【作者】罗来庚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0
【相关文献】
1.杭州高校校园文化与城市文化互动发展研究——以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为例
2.杭州下沙高教园区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
3.基于循环经济的校园二手市场模式研究--以杭州下沙高教园区为例
4.基于大学生移动—活动行为的大学园区发展问题研究——以杭州下沙高教园区为例
5.基于SERVQUAL模型的高校校园零售商店服务质量评价实证研究——以杭州下沙高教园区14所大学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杭州下沙园林植物适应性调查作者:龚仲幸荣先林来源:《现代园艺》2012年第24期摘要:通过对下沙绿地中的乔木、灌木、藤本3类树种进行调研,总计有56种乔木、74种灌木、10种藤本,对种植3年以上的树种进行了生长性分析,得出生长势较好的乔木35种,灌木44种,藤本9种,以期对下沙园林绿化树种的种植提供理论的依据。
关键词:种质资源;下沙;调查杭州下沙是一座位于钱塘江边的新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最低温度可达零下5~6℃,夏季最高温度可达38~39℃。
开发区充分利用钱塘江周边环境及生态湿地资源,精心打造了沿江景观大道、生态公园、高教园区景观带等生态工程。
由于下沙特殊的土壤环境,使得在园林植物选择与使用上有了很大的限制。
本文通过对下沙高教东区、西区各3个高校,下沙东公园、西公园、沿江大道等的植物生长现状进行分析,拟为杭州下沙的植物种质资源的利用提供有利的条件。
对在下沙种植3年以上的园林木本植物进行了调查,初步调查取得样本近140余种,并通过测量土壤pH值、全盐量的检测,根据植物的综合生长状况进行判断,根据筛选出符合下沙土壤、气候条件下的最佳植物品种。
1 材料与方法1.1 调研地点概况按区块进行植物品种的采样调查,主要调研了下沙高教东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下沙东公园、沿江大道等,调查得到140个树种,要求调查所有品种。
下沙高教东区公园位于下沙的东侧,占地7万m2,主要以银杏、沙朴、桂花为骨干树种,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是北边的高校之一,占地10万m2,主要以香樟、银杏、榉树等为骨干树种,沿江大道位于下沙西区,全长12.2km,树种丰富,主要骨干树种为香樟、水杉、银杏等。
本次调研获得了3份数据,按乔木、灌木、藤本进行分类。
1.2 土壤调查土壤测量采用随机抽样的办法,测试pH值与全盐量。
3个调查点的土壤测试分析(见表1),从测试结果看,3个区域的差别不是太大,所以对于下沙区域的整体分析不受影响。
2 植物生长情况评判标准3 调查结果及分析3.1 乔木树种调查结果从调查情况分析,大部分乔木树种生长良好,个别品种如蚊母树、红果冬青、杜英、乐昌含笑等调查中发现,调查区域的虫害中均严重。
杭州高教西公园设计理念杭州高教西公园是一座位于杭州市滨江区的城市公园,总面积约为200亩,是该城区重要的生态绿地和休闲活动场所。
设计理念是将自然环境与人文历史相结合,打造一个兼具观赏性、功能性和教育性的绿色空间。
首先,公园的设计以自然环境为基础。
杭州高教西公园位于山水相间的滨江区,设计师充分利用了周边的自然资源,为公园提供了壮丽的山景和水景。
公园内有千年古道、瀑布、溪流等元素,营造出一种亲近自然、纳凉避暑的氛围。
通过保留原有地形地貌和植被,公园呈现出生态自然的特色。
同时,为了提高景观的可持续性,公园还采用了节水、节能、减排等环保设计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其次,公园的设计注重人文历史的融入。
杭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
设计师在公园内设置了一些与当地历史文化相关的景点,如古建筑、碑刻、雕塑等,使公园与周边的社会、历史相融合。
通过这些景观元素,人们在公园中可以领略到杭州独特的文化魅力,增强了公园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此外,公园的设计也注重功能性。
公园内设有多种休闲娱乐设施,如健身步道、花坛、儿童游乐区等,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
同时,公园还设有休息区、休闲广场等场所,提供了一个放松心情、交流互动的场所。
设计师还考虑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其中设置有公共厕所、饮水设施等基础设施,方便游客使用。
最后,公园的设计强调教育性。
公园内设有一些教育展示区,如植物园、动物园等,为人们提供了学习自然科学的机会。
这些展示区域设置了一些信息板、实物模型等,向游客传递自然知识和环保理念,增强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此外,公园还定期举办一些环保主题的讲座、活动,通过教育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总之,杭州高教西公园的设计理念注重自然环境、人文历史、功能性和教育性的结合。
通过这样的设计,公园呈现出了独特的景观魅力和文化内涵,成为滨江区的一颗绿色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