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混凝土干燥收缩

混凝土干燥收缩

混凝土干燥收缩
混凝土干燥收缩

浅析混凝土的干燥收缩

摘要:干燥收缩是水泥混凝土中常见的一种变形,而干缩变形又是引起水泥混凝土材料开裂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研究混凝土的干燥收缩机理,对减小混凝土结构的收缩和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混凝土;干燥收缩;机理

中图分类号:tu528.1 文献标识码:a

drying shrinkage of concrete

li-jing

abstract:drying shrinkage of cement concrete is a common deformation. shrinkage of concrete and other cement-based materials often are at the origin of crack formation.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the shrinkage mechanism in order to be able to minimize shrinkage. it also has the important meaning to extend service life of reinfored concrete structures.

keyword: concrete; drying shrinkage; mechanism

1. 引言

干燥收缩简称干缩,是指混凝土停止养护后,在不饱和的空气中失去内部毛细孔和凝胶孔中的吸附水而发生的不可逆收缩。

近年来随着高强混凝土(hsc)的广泛应用,因干燥收缩而引起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更为普遍。根据国内外高强混凝土配合比研究和应

收缩试验

8收缩试验 非接触法 本方法主要适用于测定早龄期混凝土的自由收缩变形, 也可用于无约束状态下混凝土自收缩变形的测定。 本方法应采用尺寸为100mmX100mmX515mm的棱柱 体试件。每组应为3个试件。 试验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非接触法混凝土收缩变形测定仪(图应设计成整 机一体化装置,并应具备自动采集和处理数据、能设定采样时间 间隔等功能。整个测试装置(含试件、传感器等)应固定于具有避 振功能的固定式实验台面上。 图非接触法混凝土收缩变形测定仪原理示意图(mm) I一试模;2一固定架;3一传感器探头;4一反射靶 2应有可靠方式将反射靶固定于试模上,使反射靶在试件成型浇筑振动过程中不会移位偏斜,且在成型完成后应能保证反射靶与试模之间的摩擦力尽可能小。试模应采用具有足够刚度的钢模,且本身的收缩变形应小。试模的长度应能保证混凝土试件的测量标距不小于400mm。 3传感器的测试量程不应小于试件测量标距长度的%或量程不应小于 1mm,测试精度不应低于。且应采用可靠方式将传感器测头固定,并应能使测头在测量整个过程中与试模相对位置保持固定不变。试验过程中应能保证反射靶能够随着混凝土收缩而同步移动。 非接触法收缩试验步骤应符合以下规定:

1试验应在温度为(20士2)°C 、相对湿度为(60士5)%的恒温恒湿条件下进行。非接触法收缩试验应带模进行测试。 2试模准备后,应在试模内涂刷润滑油,然后应在试模内铺设两层塑料薄膜或者放置一片聚四氟乙烯(PTFE )片,且应在薄膜或者聚四氟乙烯片与试模接触的面上均匀涂抹一层润滑油。应将反射靶固定在试模两端。 3将混凝土拌合物浇筑人试模后,应振动成型并抹平,然后应立即带模移人恒温恒湿室。成型试件的同时,应测定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混凝土初凝试验和早龄期收缩试验的环境应相同。当混凝土初凝时,应开始测读试件左右两侧的初始读数,此后应至少每隔lh 或按设定的时间间隔测定试件两侧的变形读数。 4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试件在变形测定仪上放置的位置、方向均应始终保持固定不变。 5需要测定混凝土自收缩值的试件,应在浇筑振捣后立即 采用塑料薄膜作密封处理。 非接触法收缩试验结果的计算和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收缩率应按照下式计算: 220110)()(L L L L L t t st -+-=ε……………………………式中:εst ——测试期为t(h)的混凝土收缩率,t 从初始读数时算起; L 10——左侧非接触法位移传感器初始读数(mm); L 1t ——左侧非接触法位移传感器测试期为t(h)的读数(mm); L 20——右侧非接触法位移传感器初始读数(mm);

混凝土桥梁徐变计算的有限元分析

收稿日期:2008208204 作者简介:赵品(1981)),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大型结构健康诊断与控制 zh aop81@https://www.doczj.com/doc/633170062.html, 混凝土桥梁徐变计算的有限元分析 赵 品, 王新敏 (石家庄铁道学院土木工程分院,河北石家庄050043) 摘 要:基于按龄期调整的有效模量法结合有限单元逐步分析法,对ANSYS 程序进行了计算混凝土桥梁徐变的二次开发。详细介绍了按龄期调整的有效模量法的具体计算步骤,并将计算结果与理论值进行比较,结果吻合的很好,且符合有砟轨道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设计要求;验证了程序的正确性同时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徐变对混凝土桥梁的影响不容忽视,必须予以重视。关键词:混凝土;桥梁;徐变 中图分类号:U441;U44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953(2008)0620036204 一般混凝土的徐变变形大于其弹性变形,在不变的长期荷载下,混凝土结构的徐变变形值可达到瞬时变形值的1~6倍[1] 。对于静定结构,徐变会导致很大的变形,从而引起结构内部裂缝的形成和扩展,甚至使结构遭受破坏;对于超静定结构,徐变不但会引起变形,还会产生徐变次内力;在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中,随时间变化的徐变,由于受到内部钢筋的约束会导致内力的重分配并引起预应力损失;分阶段施工的混凝土结构由于徐变的不同而导致内力的变化;连续梁、刚架、斜拉桥、拱桥等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结构体系转换时,前期继承下来的应力状态所产生的应力增量受到后期结构的约束,而导致支座反力和结构内力变化:总之,徐变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对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在不同荷载工况下的徐变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徐变计算所用的系数公式 按5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 计规范6[2]中关于徐变系数的规定,其表达式如下:U (t,S )=B a (S )+0.4B d (t -S )+U f [B f (t)-B f (S )] (1) 为了便于计算机分析计算,对徐变系数进行拟合,得: U (t,S )=B a (S )+ E 4 i=1 C i (S )[1-e - q i (t-S ) ]+0.4B d (0) (2) 式中,B a (S )=0.8[1- 11.276(S 4.2+0.85S )3/2 ];C 1(S )=0.4A;C 2(S )=0.4B;C 3(S )=C #U f # e -q 3(S -3);C 4(S )=D #U f #e -q 4(S -3);B d (0)=0.27;A =0.43;B =0.30;q 1=0.0036;q 2=0.046。具体参数取值见表1。 表1 徐变系数计算中的参数取值理论厚度h /mm C D q 3q 4@10-3 U f 2<500.500.390.033 1.5 2.01000.470.420.0335 1.3 1.702000.410.480.034 1.1 1.554000.330.540.0350.85 1.406000.290.600.0380.65 1.33>1600 0.20 0.69 0.05 0.53 1.12 理论厚度h =K 2A h L ,K =1.5,A h 为构件截面面 积,L 为构件与大气接触的周边长度及箱梁内的长度。 2 逐步计算的方法[3] 2.1 结构单元和计算时间的划分 (1)时段划分。将计算时间从施工开始到竣工 后徐变完成,划分为若干阶段。对于一次现浇的简支梁桥而言,通常划分为浇筑混凝土、初张拉、终张拉、施加二期恒载四个阶段,根据每个施工状态,将计算时间划分成几个时间小段,也就是按施工工况进行划分。把施工阶段、加载时刻,作为各阶段与时间间隔的分界点,由初瞬时t =t 1起,以后各计算时刻依次为t 2,,t i ,,t n +1,相应时段则为:v t 1=t 2-t 1,,,v t i =t i+1-t i ,,,v t n =t n +1-t n 。 研究Research and De sign 与设计

8 收缩试验

8 收缩试验 8 . 1 非接触法 8.1.1本方法主要适用于测定早龄期混凝土的自由收缩变形, 也可用于无约束状态下混凝土自收缩变形的测定。 8.1.2本方法应采用尺寸为100mmX100mmX515mm的棱柱 体试件。每组应为3个试件。 8.1.3试验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非接触法混凝土收缩变形测定仪(图8.1.3)应设计成整 机一体化装置,并应具备自动采集和处理数据、能设定采样时间 间隔等功能。整个测试装置(含试件、传感器等)应固定于具有避振功能的固定式实验台面上。 图8.1.3非接触法混凝土收缩变形测定仪原理示意图(mm) I一试模;2一固定架;3一传感器探头;4一反射靶 2应有可靠方式将反射靶固定于试模上,使反射靶在试件成型浇筑振动过程中不会移位偏斜,且在成型完成后应能保证反射靶与试模之间的摩擦力尽可能小。试模应采用具有足够刚度的钢模,且本身的收缩变形应小。试模的长度应能保证混凝土试件的测量标距不小于400mm。3传感器的测试量程不应小于试件测量标距长度的0.5%或量程不应小于1mm,测试精度不应低于0. 002mm。且应采用可靠方式将传感器测头固定,并应能使测头在测量整个过程中与试模相对位置保持固定不

变。试验过程中应能保证反射靶能够随着混凝土收缩而同步移动。 8.1.4非接触法收缩试验步骤应符合以下规定: 1 试验应在温度为(20士2)°C 、相对湿度为(60士5)%的恒温恒湿条件下进行。非接触法收缩试验应带模进行测试。 2 试模准备后,应在试模内涂刷润滑油,然后应在试模内铺设两层塑料薄膜或者放置一片聚四氟乙烯(PTFE )片,且应在薄膜或者聚四氟乙烯片与试模接触的面上均匀涂抹一层润滑油。应将反射靶固定在试模两端。 3 将混凝土拌合物浇筑人试模后,应振动成型并抹平,然后应立即带模移人恒温恒湿室。成型试件的同时,应测定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混凝土初凝试验和早龄期收缩试验的环境应相同。当混凝土初凝时,应开始测读试件左右两侧的初始读数,此后应至少每隔lh 或按设定的时间间隔测定试件两侧的变形读数。 4 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试件在变形测定仪上放置的位置、方向均应始终保持固定不变。 5 需要测定混凝土自收缩值的试件,应在浇筑振捣后立即 采用塑料薄膜作密封处理。 8 . 1 . 5 非接触法收缩试验结果的计算和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收缩率应按照下式计算: 0220110)()(L L L L L t t st -+-=ε……………………………(8. 1. 5) 式中:εst ——测试期为t (h)的混凝土收缩率,t 从初始读数时算起; L 10——左侧非接触法位移传感器初始读数(mm) ;

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分析

混凝土的收缩徐变 Q:这两个概念其实应该分开理解,但是由于平时总是放在一起念。所以有时候容易混淆二者差别。 徐变概念:在长期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的变形随时间而不断增大的的现象。 产生徐变的原因还没有定论,通常情况下可那么理解: 1.混凝土内部的水泥凝胶体在外荷载作用下产生粘性流动,把压力传递给集料,使集料的变形逐渐增大,而导致混凝土的变形。(应力较小是占主要作用) 2.混凝土内部的微裂缝在荷载长期作用下逐渐放大,形成宏裂缝。而导致混凝土变形。(应力较大时占主要作用) 影响混凝土徐变的主要因素: 1.长期作用应力的大小。 2.受荷时混凝土的龄期(硬化强度)。受荷时混凝土龄期越短,混凝土中尚未完全结硬的水泥胶体越多导致徐变越大。因此混凝土过早的受荷(即过早的拆除底板)对混凝土是不利的。 影响徐变其他因素: 1.混凝土组成。水灰比越大,水泥用量越多,徐变越大。 2.外部环境。养护温度越高,湿度越大,水泥水化作用越充分,徐变越小。 3.构件的体积与表面积。与水分的逸发有关。 收缩概念:混凝土在空气中结硬时,体积会缩小。 收缩比膨胀要大得多,所以一般只考虑收缩。 产生收缩的原因:1.水泥凝胶体本身体积减小(干缩) 2.混凝土失水(湿缩) 影响收缩主要因素:混凝土内部组成跟外部环境。 收缩应力机理:混凝土收缩导致体积有减小的趋势,但是结构约束会限制这个趋势。因此当自由收缩受到限制的时候,混凝土会产生拉应力。 在钢混结构中,收缩会使钢筋产生压应力,混凝土产生拉应力。如果结构截面配筋过多,有可能会导致收缩裂缝。 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收缩会导致预应力失效。 得出结论: 1.徐变于桥梁结构使用阶段的外部荷载作用情况密切相关。外荷载产生的应力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徐变的大小。由于桥梁在运行阶段所受到的应力一般大于0.5fc。所以结构徐变与应力呈非线形变化,因此徐变的问题属于非线形问题。 2.外荷载对徐变影响占主导作用,因此可近似理解为没有外荷载即不考虑徐变影响。而显然这种假设是不可能成立的。任何一个结构如果没有承受外荷载的能力即没有使用价值。 3.收缩可认为是混凝土即使是不受外荷载作用下,也能对结构产生很大影响的不利因子。因

预应力混凝土收缩徐变损失

关于预应力混凝土收缩徐变损失的分析与讨论 在工程实践过程中,由于混凝土的抗拉性能很差,便使得钢筋混凝土存在着两个无法解决的问题: 一是在使用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受拉,受弯等构件通常是带裂缝工作的; 二是从保证结构耐久性出发,必须限制裂缝宽度.为了要满足变形和裂缝控制的要求,则需增大构件的截面尺寸和用钢量,这将导致自重过大,使钢筋混凝土结构用于大跨度或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成为不可能或很不经济 .于是我们便经常在工程实践中预应预应力这一工程工艺:在结构构件承受外荷载之前,对受拉混凝土施加预压应力。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构件的刚度,推裂缝出现的时间,增加构件的耐久性,而且对于机械结构来说,是结构内部预先产生压应力,还可以提高构造本身刚性,减少振动和弹性变形在结构构件承受外荷载之中对结构所造成的破坏。 但是由于受施工状况、材料性能和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预应力结构中预应力钢筋的预拉应力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将会逐渐减少。于是我们在实际应用预应力这一施工工艺时,我们便不可避免的面临着结构预应力损失这一问题。 一般说来,由于施工工艺的不同,预应力损失的原因也不同。 对于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预应力会发生的损失有:温差损失,弹性压缩损失,钢筋松弛损失以及混凝土收缩徐变损失。 对于后张法构件,会发生的预应力损失有:摩阻损失,锚具损失,预应力钢筋分批张拉损失,钢筋松弛损失和混凝土徐变损失。 在此,我们小组将着重对预应力混凝土的收缩,以及后天的徐变作用下产生的预应力损失进行讨论。 陈磊 050688 混凝土的变形收缩 混凝土在凝结硬化过程和凝结硬化以后,均将产生一定量的体积变形。主要包

预应力混凝土收缩徐变损失

关于预应力混凝土收缩徐变损失的分析与讨论 在工程实践过程中,由于混凝土的抗拉性能很差,便使得钢筋混凝土存在着两 个无法解决的问题: 一是在使用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受拉,受弯等构件通常是带裂缝工作的; 二是从保证结构耐久性出发,必须限制裂缝宽度.为了要满足变形和裂缝控制的 要求,则需增大构件的截面尺寸和用钢量,这将导致自重过大,使钢筋混凝土结构用于 大跨度或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成为不可能或很不经济 .于是我们便经常在工程实践中预应预应力这一工程工艺:在结构构件承受外荷载 之前,对受拉混凝土施加预压应力。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构件的刚度,推裂缝出现的时 间,增加构件的耐久性,而且对于机械结构来说,是结构内部预先产生压应力,还 可以提高构造本身刚性,减少振动和弹性变形在结构构件承受外荷载之中对结构所 造成的破坏。 但是由于受施工状况、材料性能和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预应力结构中预应 力钢筋的预拉应力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将会逐渐减少。于是我们在实际应用预 应力这一施工工艺时, 我们便不可避免的面临着结构预应力损失这一问题。 一般说来,由于施工工艺的不同,预应力损失的原因也不同。 对于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预应力会发生的损失有:温差损失,弹性压缩损失, 钢筋松弛损失以及混凝土收缩徐变损失。 对于后张法构件,会发生的预应力损失有:摩阻损失,锚具损失,预应力钢筋分批 张拉损失,钢筋松弛损失和混凝土徐变损失。 预应力 总损失 在此,我们小组将着重对预应力混凝土的收缩,以及后天的徐变作用下产生的预应 力损失进行讨论。 陈磊 050688 混凝土的变形收缩 混凝土在凝结硬化过程和凝结硬化以后,均将产生一定量的体积变形。主要包 弹性压缩 摩擦阻力 锚具变形 混凝土收缩 混凝土徐变

混凝土的徐变与收缩-读书报告2

混凝土的徐变和收缩——钢筋混凝土非线性分析读书报告之一

混凝土的徐变和收缩 摘要:混凝土梁在受力以后,各截面应力、应变值都在不断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非线性的,尤其是混凝土收缩和徐变会持续几年,甚至是几十年,这对结构的影响是较大的。本文对混凝土的徐变和收缩做了简要的分析和总结。 1 混凝土的徐变 在荷载的持续作用下,混凝土的变形随时间不断增长的现象称为徐变。徐变将有利于结构构件产生内(应)力重分布,减小大体积混凝土内的温度应力,减少收缩裂缝等,但会使构件挠度增大,引起预应力损失,在高应力长期作用下,甚至会导致构件破坏。 1.1 下图显示了混凝土在不变轴向压应力作用下的徐变变形。 1.2 几个概念 徐变度:单位应力作用下的徐变变形。 影响徐变值的因素:水泥品种,骨料性质,水灰比,灰浆率,外加剂,掺合料以及加荷时混凝土龄期,应力水平,持荷时间,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构件的形状和尺寸。 线性徐变:徐变和施加初应力基本上成正比。 徐变系数φ:徐变变形εcr 与弹性变形εel 之比,即 el cr εε?/= (1.1) 1.3 施加应力水平对徐变的影响: 混凝土应力作用当时(混凝土龄期τ天) 瞬时弹性应变εel 荷载延续(t ) 徐变应变εcr (t ,τ)增长 即时弹性恢复变形ε′el <εel 卸载 弹性后效(迟后弹性变形)ε′′el 永久变形(流动变形)ε′cr 变形 时间 图1.1 混凝土在不变轴向压应力下的典型徐变曲线

1.4 徐变计算理论 关于徐变的计算,有这些理论:有效模量法,老化理论(徐变率法),弹性徐变理 论(叠加法),弹性老化理论(流动率法),继续流动理论等。其中,最常应用的是弹性徐变理论。 (1) CEB-FIPMOSI 模式规范(1990) 龄期为τ的混凝土中有应力σc (τ),则在t 时刻的徐变可按下式求得 ()()()τ?τστε,,t E t c c cr = (1.2) 式中 φ(t ,τ)——徐变系数; E c ——28天时的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2) 日本混凝土设计规范 当混凝土徐变应变与弹性应变成比例(即混凝土应力小于抗压强度的40%)时, 可用下式计算 c cp cc E /σ?ε'?=' (1.3) 式中 ε?cc ——受压混凝土的徐变应变; φ——徐变系数 σ?cp ——作用的压应力 E c ——弹性模量,取混凝土龄期28天的值 1.5 高强混凝土的徐变性能 在荷载长期作用下,混凝土抗压强度要低于短期加载下的强度。美国Cornell 大学的试验表明,强度较低的混凝土(C25及以下)在超过75 %f′c (圆柱体抗压强度)应力的长期作用下,60天内就会出现破坏。而高强混凝土在高达85%f′c 应力的长期作用下有可能经久不坏。 下图为普通强度混凝土高强混凝土在不同应力水平的长期荷载作用下,其初始应变及徐变的发展情况。 0 1 2 4 5 3 6 0 0.2 0.4 0.6 0.8 1.0 σ/f c ? ε10 -3 图1.2 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强度和变形 (a ) 0 1 2 4 5 3 6 0 0.2 0.4 0.6 0.8 1.0 σ/f c ? ε10-3 (b )

浅析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原因

浅析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原因 摘要:本文浅析了混凝土收缩和徐变的发生原因,从材料、环境、生产过程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解释。 关键词:混凝土收缩徐变 一、徐变,是物体在荷载作用下,随时间增长而增加的变形,与荷载的大小关系不大。一般提到的徐变都是指混凝土的徐变。 影响混凝土收缩和徐变的因素很多。概括地讲,主要因素有材料特性、构件性质、环境条件和荷载条件等。 1、混凝土是由胶凝材料、骨料、水、添加辅料组成。骨料又分为粗骨料和细骨料。骨料材质决定骨料的吸水率。再是骨料相对于硬化后水泥的硬度比。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失水量决定了水泥浆体积变化的程度。一看来说,高吸水率、低强度骨料比地吸水率、高强度顾恋拌合的混凝土收缩与徐变大。 2、由于各类水泥搀和材料不同,其需水量、凝结时间、早期强度、强度上升速率都有所不同。膨胀水泥混凝上的收缩较小,高强、早强水泥的后期徐变较大。水泥成分对混凝土的自生收缩的影响要比对干燥收缩的影响大。水泥品种对混凝土徐变的影响,在于其对混凝土加载时的强度的影响。当加载龄期、应力和其它条件相同时,导致混凝土强度发展较快的水泥将导致较低的徐变。 3、水灰比,就是混凝土的含水率,对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有密切的关系。含水量对水泥胶体及混凝土的干燥收缩有较大的影响。单位水泥用水量愈大则收缩也愈大。另一方面,当含水量不变时,单位体积的水泥用量愈大则收缩愈大。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混凝土的徐变随水灰比的增加而增大。这是因为低水灰比的混凝土的相对初始强度的发展速度小于高水灰比的混凝土。 4、混凝土环境温度、湿度对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湿度愈大,吸附水的蒸发量愈小,水泥的水化程度愈高,水泥凝胶体的密度也愈高,收缩和徐变也愈小。相对湿度对加载早期的徐变影响更大。 5、构件体表比决定了介质湿度和温度影响混凝土内部水分溢出的程度,随构件体表比的增大,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较小。 6、荷载加载时混凝土的龄期也存在重要原因。加载龄期愈小,水泥的水化愈不充分,混凝土的强度愈低,混凝土的徐变也愈大。 二、混凝土收缩是指在混凝土凝结初期或硬化过程中出现的体积缩小现象。一般分为塑性收缩(又称沉缩),化学收缩(又称自身收缩),干燥收缩及碳化收缩,较大的收缩会引起混凝土开裂。

混凝土工程试验指标

混凝土工程 7.1 一般规定 7.1.1 混凝土工程正式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完成原材料的选定、复核工作,并应充分考虑试验周期和可能出现的原材料变化,尽早开展混凝土配合比的选定工作。 7.1.2 重要混凝土结构施工前应进行混凝土试浇筑,以便对混凝土配合比、施工工艺、施工机具的适应性进行检验,对有代表性的混凝土结构内部混凝土温升过程进行测定,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7.2 混凝土原材料的选用 7.2.1 水泥 1 水泥应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在有充分实践经验证明可行的情况下,大体积混凝土也可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水泥的混合材宜为粉煤灰或矿渣。有耐硫酸盐侵蚀要求的混凝土也可选用中级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或高级抗硫酸盐硅酸水泥。 2 水泥的技术要求除应满足国家标准GB175的有关规定外,还应满足表7.2.1的规定。 表7.2.1 水泥的技术要求 注:①当骨料具有碱—硅酸反应活性时,水泥的碱含量不应超过0.60%。 ②C40及以上混凝土用水泥的碱含量不宜超过0.60%。 7.2.2 矿物掺和料 1 矿物掺和料应选用品质稳定的产品,其品种宜为粉煤灰、磨细粉煤灰、磨细矿渣粉或

硅灰。 2 粉煤灰的技术要求应满足表7.2.2-1的规定。 表7.2.2-1 粉煤灰的技术要求 1磨细矿渣粉的技术要求应满足表7.2.2-2的规定。 表7.2.2-2 磨细矿渣粉的技术要求

4 硅灰的技术要求应满足表7.2.2-3的规定。 表7.2.2-3 硅灰的技术要求 1 细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均匀坚固、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洁净天然河砂,也可选用采用专门磨机组生产的人工砂。不宜使用山砂。在不具备可靠冲洗条件的情况下,不得使用海砂。 2 细骨料的颗粒级配(累计筛余百分率)应满足表7.2.3-1的规定。 表7.2.3-1 细骨料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