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理第五课节拍节奏 PPT
- 格式:ppt
- 大小:453.00 KB
- 文档页数:17
【乐理系列】第五课:节拍与节奏前两节课我们详细解读了简谱和五线谱的记写方式,这节课我们将介绍音乐中的两个重要概念——节拍与节奏。
节拍乐曲的每个小节都由几个等长的部分构成,每个等长的部分就叫拍。
其中,有重音的单位拍叫强拍,无重音的单位拍叫弱拍。
强弱拍有规律的交替叫节拍,也叫拍子。
标明拍子的记号叫拍号,拍号在乐谱中用分数来表示,一般标记在乐谱开头或需要变拍子的位置。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拍号:拍号一般从下往上读,例如上图中第一个拍号读作“四二拍”,“4”表示单位拍音符的时值(以四分音符为单位拍),“2”表示每小节单位拍数量(每小节有两拍)。
•拍子的种类单拍子:每小节有两个或三个单位拍的拍子。
特点是每小节只有一个强拍。
以下是单拍子及其强弱规律的图示(实心圆圈表示强拍,空心圆圈表示弱拍):复拍子:由同类单拍子复合而成的拍子。
特点是每小节不止一个强拍,由几个单拍子合成就有几个强拍,一般第一个强拍称为强拍,后面的强拍变为次强拍,力度上比强拍稍弱。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复拍子及其组合关系:四拍子(二拍子+二拍子)六拍子(三拍子+三拍子)九拍子(三拍子+三拍子+三拍子)十二拍子(三拍子+三拍子+三拍子+三拍子)混合拍子:由不同类的单拍子混合组成的拍子。
特点是强弱规律有不同的组合类型。
以下是几种混合拍子及其不同的组合关系。
五拍子的组合有:二拍子+三拍子三拍子+二拍子七拍子的组合有:二拍子+二拍子+三拍子三拍子+二拍子+二拍子二拍子+三拍子+二拍子十一拍子的组合有:二拍子+二拍子+二拍子+二拍子+三拍子三拍子+二拍子+二拍子+二拍子+二拍子一拍子:每小节只有一个单位拍。
特点是只有强拍,没有弱拍。
常见于变拍子中,多用于戏曲音乐。
变拍子:乐曲中,不同拍子的交替出现叫变拍子。
变拍子拍号可以在乐谱开头并列标明(又称复拍号),也可以在变换拍子处分别标出。
自由拍子:强弱拍无规律,节奏、速度较自由的拍子(也叫散板或散拍子)。
自由拍子拍号用“サ”(散字的简化)标记,或者在乐谱拍号处标记“散”、“速度自由”、“节奏自由”等术语。
乐理节奏节拍说课课件乐理节奏节拍说课课件1一、说大纲依据《音乐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的要求,学生必需了解和把握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节奏的特点及音型等基础学问,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对节奏的体验与感受,让每个学生都能了解节奏对表现音乐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和评价能力。
二、说教材本课选自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科书初一班级下册,主要教学内容是:1、了解宽疏、密集的节奏在音乐表现中的特点和作用,增加学生内在的音乐感受。
2、将学生对疏密节奏的感受深化到形体表演及实践创作等活动之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现能力。
在教学中,我制作了音画结合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观赏,充分了解宽疏、密集的节奏在音乐表现中的特点和作用,并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与文学、美术、舞蹈等其他艺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同时,通过学生的创作表演,来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节奏有疏密之分并感受其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2、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音乐中所消失节奏的内在审美感受,鼓励学生发挥其主体性作用,进行创作性尝试。
三、说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
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听”“唱”“奏”“念”“演”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节奏与音乐情绪的内在联系,并通过集体合作、讨论创作等学习方法,使学生自主地得出结论来完成教学目标。
四、说教法为了能帮忙学生在对比中查找共性,使他们更好地把握节奏与音乐情绪的内在联系,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体验法音乐审美必需要求体验到音乐的意境,因此我有目的地安排学生观赏了热情、喜庆的《好日子》;美丽、抒情的《雪绒花》、《同一首歌》;轻松开心、不紧不松的《校园早晨》及刚柔相济的《中国功夫》,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不同节奏给自己所带来的不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