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印贸易数据
- 格式:docx
- 大小:42.71 KB
- 文档页数:6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09年秋季)2009-10-30 19:30 文章来源:综合司文章类型:原创内容分类:调研综合司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内容提要报告回顾了2009年前三季度中国外贸运行情况。
由于世界经济大幅下滑,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中国外贸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
总体上看,随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各项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中国外贸发展出现积极变化。
报告认为,随着稳外需各项政策措施效应进一步显现,加上2008年四季度进出口已经开始下滑,基数相对较低,2009年后几个月进出口降幅有望进一步收窄甚至出现小幅回升。
综合各种因素,预计2009年全年中国进出口降幅将收窄到20%以内。
报告分析,由于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世界经济复苏将是艰难曲折的,国际市场需求短期内难以明显恢复,中国外贸发展仍面临很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
但保持中国外贸发展仍然具备许多有利条件。
综合分析,2010年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环境总体向好,但要充分估计形势的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把各方面的困难和风险考虑得更充分一些,把应对各种挑战的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在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的同时,大力推动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健康稳定发展。
目录内容提要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一、2009年前三季度对外贸易运行情况二、2009年全年对外贸易形势预测三、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展望附件附件一:世界经济贸易形势附件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附件三:国际商品市场走势附件四:中国服务贸易状况统计资料表1:2000-2009年1-9月中国进出口总体情况表2:2000-2009年1-9月中国出口商品结构表3:2000-2009年1-9月中国进口商品结构表4:2000-2009年1-9月中国出口分贸易方式表5:2000-2009年1-9月中国出口分企业性质表6:2000-2009年1-9月中国出口分国别(地区)表7:2000-2009年1-9月中国进口分国别(地区)表8:2002-2009年1-9月中国出口分省(区、市)表9:2002-2009年1-9月中国进口分省(区、市)一、2009年前三季度对外贸易运行情况2009年以来,世界经济大幅下滑,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中国外贸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
中印两国贸易的发展、特征和问题46052中国与印度分别是世界第一和第二大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而且,中印两国山水相连,互为邻邦。
近些年来,两国经济都有着令人瞩目的发展速度,被同时列入“金砖四国”。
中印两国的双边贸易与经济发展对两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影响。
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两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印两国的双边贸易有着极大的发展,但发展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中印两国贸易的发展趋势图表1中印两国贸易数据11本表中数据来源于印度政府商务部。
表中货币单位为“百万美元”。
通过以上表、图中数据可以看出,近五年来,中印两国双边贸易有着极其迅速的发展。
次贷危机过后,印度对中国出口和中国对印度出口分别有了60%以上和40%以上的增长。
而且,通过图中增长趋势可以看出,不出意外的话,中印双边贸易依旧会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中印双边贸易增长如此迅速,可以归结于以下几个原因:一、两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GDP 的迅速提高。
根据引力模型,两国之间的贸易量与两国的经济规模成正比,与两国距离成反比,因此,在两国距离一定的前提下,中印两国近年来极高的经济发展速度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发展。
二、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实行出口导向战略,以出口退税等政策引导,发挥劳动力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制造业,成为“世界工厂”,导致制造业对印出口量大且增速高。
三、中国于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使得两国都在贸易政策上获利,消除了部分壁垒,拓宽了合作领域。
四、05年以来中印两国在政治上开展交流,减少分歧,达成共识,增进友好与合作,促进了两国经贸的合作与发展。
此外,中印两国的贸易发展还有极大潜力,因为两国劳动力丰富、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迅速、交通距离较近。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种良好的增长趋势还会继续。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图中数据可以看出,中印双边贸易的不平衡极为严重,且这一趋势依然在加剧。
从世界范围来看,到2011年,中国对印度的出口已超过美国成为印度总进口的第一位,印度对中国的出口占印度总出口的第三位,而印度对中国的出口只占中国总进口的第十位。
2010年中国与一些国家双边贸易情况智利据智利海关统计,2010年智利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为247.3亿美元,增长48.7%,其中智利对中国出口164.6亿美元,增长42.6%;自中国进口82.7亿美元,增长62.3%。
智利贸易顺差81.8亿美元,增长27%。
2010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智利第一大贸易伙伴,同时是智利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
贱金属及制品、矿产品和纤维素浆;纸张是智利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2010年出口额分别为106.6亿美元、43.2亿美元和6.8亿美元,其中前两类商品增长52%和49%,后一类商品下降20.1%,占智利对中国出口总额的64.8%、26.3%和4.1%。
对中国出口的皮革、箱包表现不俗,增长135.6%。
智利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贱金属及制品,2010年合计进口54.6亿美元,占智利自中国进口总额的66%。
2010年智利自中国进口的各类商品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
在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贱金属及制品、鞋靴、伞等产品上,中国仍具有优势,分别占智利同类产品进口市场的25.5%、66.1%、30.4%和71.2%。
日本据日本海关统计,2010年日本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为3030.6亿美元,增长30.6%。
其中,日本对中国出口1496.9亿美元,增长36.6%;自中国进口1533.7亿美元,增长25.2%。
日本与中国的贸易逆差36.8亿美元,下降71.6%。
中国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地。
日本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是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和运输设备,出口额分别为657.3亿美元、172亿美元和153.7亿美元,增长46.1%、19.1%和51.2%,占日本对中国出口总额的43.9%、11.5%和10.3%。
在所有出口商品中,贵金属及其制品的出口增幅最大,为93.7%。
日本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家具玩具,进口额分别为648.6亿美元、254.6亿美元和88.3亿美元,增长40.6%、3.8%和0.2% ,占日本自中国进口总额的42.3%、16.6%和5.8%。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0年秋季)2010-11-01 10:24 文章来源:综合司文章类型:原创内容分类:新闻综合司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内容提要报告总结了2010年前三季度中国外贸运行的主要特点。
总体看,在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2010年以来中国外贸呈现恢复性较快增长态势,拓市场成效明显,调结构稳步推进,促平衡进展顺利,进出口规模均已超过2008年同期水平。
报告预计,2010年四季度中国外贸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同比增速将继续回落。
全年进出口约为2.8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左右。
报告分析,2011年中国外贸发展具备不少有利条件,但外部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相互交织,国内要素成本呈继续上升态势,企业经营压力增大,对外贸易形势不容乐观。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2011年中国外贸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可能有所回落。
报告指出,要妥善处理保持好外贸稳定增长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系。
既要看到外贸发展面临国内外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落实好稳出口、扩进口的各项政策措施,保持外贸平稳发展;又要充分认识外贸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优化外贸结构,培育国际合作和多边新优势。
同时,要进一步完善进口促进政策,推进贸易便利化,增加先进技术、关键零部件和国内短缺物资进口,努力改善贸易平衡状况。
目录内容提要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一、2010年前三季度对外贸易运行情况二、2010年全年对外贸易形势预测三、2011年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展望附件附件一:世界经济贸易形势附件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附件三:国际商品市场走势附件四:中国服务贸易状况统计资料表1:2001-2010年1-9月中国进出口总体情况表2:2001-2010年1-9月中国出口商品结构表3:2001-2010年1-9月中国进口商品结构表4:2001-2010年1-9月中国出口分贸易方式表5:2001-2010年1-9月中国出口分企业性质表6:2001-2010年1-9月中国出口分国别(地区)表7:2001-2010年1-9月中国进口分国别(地区)表8:2003-2010年1-9月中国出口分省(区、市)表9:2003-2010年1-9月中国进口分省(区、市)今年以来,世界经济继续缓慢复苏,国内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稳出口、扩进口政策效应继续显现,企业整体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2010年印尼经济形势综述及2011年经济发展展望一、2010年全年印尼经济形势综述2010年以来,印尼经济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据印尼中央统计局今年2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年印尼国内生产总值为6422.9万亿盾,经济增长率达到6.1%(其中第四季度增长率为6.9%),增加就业334万人,人均GDP达2700万盾(合3004.9美元),同比增长13%。
据统计,为GDP贡献最大的是电信和交通运输业,其增长率为13.5%,农业、畜牧业和渔业增长2.9%,加工制造业增长 4.5%,建筑业增长7%,电力和饮用水增长5.3%,金融业增长5.7%,其它服务业增长6%。
2010年全年印尼经济增长情况见下表:2010年全年印尼经济增长统计表(单位:%)数据来源:印尼统计局2010年印尼宏观经济发展稳健。
印尼盾表现强势,12月底印尼盾兑美元的平均汇率从年初的9411:1激增至8991:1,升值达5%。
同时,印尼股市在亚太地区表现最为抢眼。
2010年最后一个交易日,股市综指收盘3703点,与2009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的2534点相比,上涨了46%,2010年一年里,每个交易日的平均交易是105,878次,同比增加了21.64%。
外汇储备再创历史新高,达到962亿美元。
印尼央行依然将参考基准利率维持在6.5%。
但是,2010年印尼通货膨胀问题严峻,全年通胀率6.96%,大大超出中央政府5.3%的预计目标。
在商品进出口方面,全年进出口总额为2933.4亿美元,其中出口1577.3亿美元,同比增长35.4%。
日本、中国、美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为其非油气产品前五大出口市场,其中对中国非油气出口140.7亿美元,占印尼全部非油气出口的10.9%。
全年进口额为1356.1亿美元,同比增长40.1%。
印尼实现贸易顺差221.2亿美元。
中国、日本、新加坡、美国和泰国为非油气产品前五大进口来源国,其中自中国进口196.9亿美元,占印尼全部非油气进口的18.2%。
战略☆中国和印度在美国市场的贸易关系:互补还是替代郝洁(上海政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上海201701)摘要:美国是中印两国最大的贸易市场,近期美国频频对中国举起大棒,但印度与美国间政治互动默契,印度是否有可能 取代中国在美国的贸易地位?本文通过对中印在美国市场发展态势、商品相似度、商品价值分布以及对产品竞争互补性比较分 析,发现印度虽然在美国市场的市场份额增速和产品竞争力提升上略高于中国,但中印在美国市场上产品相似度低、互补性高,中国在美国市场的贸易额是印度的十几倍,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印度难以取代中国。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印在偏低附加值产品 上的竞争容易产生冲突,因此亟须加速我国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
关键词:产品附加值;竞争性;互补性中国和印度是两个重要的新兴发展体。
这几年印度经济发展尤其迅速,2013年至2016年印度GDP增长率分别为6.38%、7.5%、8.0%、7.1%,其中2014年至2016年间超越中国成 为增速最快的主要经济体,被誉为“最耀眼的金砖国家”。
与 此同时,一向以服务业出口为主的印度近年来的货物贸易也 增长迅速,货物贸易额由1992年452亿美元升至2016年的 6170亿美元,在2013年一度达到8027亿美元。
随着中国和印 度经济发展,两国在贸易领域的贸易摩擦越来越大,印度已成 为对中国贸易调査最多的国家。
综观两国贸易市场分布,美 国都是两国最大的出口市场。
根据商务部数据统计显示2016 年印度出口美国约416.41亿美元,占印度出口总值的15.8%, 中国出口美国约5207.7亿美元,占中国出口总值的14%。
虽 然印度出口美国货物贸易额远远小于中国,但其增速迅速。
除此之外,近年来印度与美国间的政治互动默契,印度被认为 是美国在亚太地区天然战略合作伙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对比的是,美国频频对中美贸易举起大棒。
在这种背景之 下,中国与美国市场间的货物贸易会否遭到印度的挑战和替 代?本文在此以中印在美国市场的货物贸易为研究对象,探 讨中印之间在美国市场的替代程度和竞争性。
2008年~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情况分析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0级陈唐* 2011/11/182008年~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情况分析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中国同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
特别是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加入WTO后,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产生着更重要的影响。
对外贸易作为拉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三驾马车之首,其贸易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中国经济的总体发展情况。
现就2008年~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情况进行简单分析。
一.2008年~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总体情况:备注:①每组从左自右分别为2008、2009、2010年数据②中间组为进口情况,单位为亿美元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我国对外贸易长期处于巨额出超地位,且对外贸易数额巨大。
这不仅有利于扩大我国商品的有效需求,而且有利于刺激国内投资,进而拉动经济正增长二.2008年~2010年出口商品结构金额单位:亿美元200820092010总值14306.9312016.1215777.80初级产品778.48630.99817.17食品及活动物327.64326.03411.53饮料及烟类15.3016.4119.06非食用原料113.4681.56116.02矿物燃料等原料316.35203.83267.00动植物油、脂及醋5.74 3.163.56工业制成品13506.9811385.6414962.16化学品及相关产品793.09620.48875.87轻纺、橡胶及其制品2617.431847.752491.51机械及运输设备6733.255904.277803.30杂项制品3346.062996.703776.80未分类的其他商品17.1516.4514.68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中初级产品主要是:食品及活动物、矿物燃料等原料以及非食用原料;工业制成品主要是:机械及运输设备、杂项制品以及轻纺、橡胶及其制品。
2010年印中双边贸易概况2010年印中双边贸易概况2011-07-20 19:38据印度商业信息及统计署与印度商务部的统计,2010年印度货物贸易进出口5519.1亿美元,比上年(下同)增长30.5%。
其中,出口2231.8亿美元,增长35.1%;进口3287.3亿美元,增长27.6%;逆差1055.6亿美元,增长14.2%。
阿联酋、美国和中国是印度的前三大出口市场。
2010年印度对上述三国的出口分别为294.6亿美元、236.3亿美元和174.2亿美元,增长42.5%、29.9%和71.5%,占印度出口总额的13.2%、10.6%和7.8%。
中国、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是印度的前三大进口来源地。
印度自三国的进口分别为381.6亿美元、259.3亿美元和200.6亿美元,增长32.3%、68.2%和37.4%,占印度进口总额的11.6%、7.9%和6.1%。
印度前五大逆差来源地依次是中国、瑞士、沙特阿拉伯、澳大利亚和伊朗,分别占印度逆差总额的13.1%、11.6%、9.9%、6.3%和5.3%;顺差主要来自美国、荷兰和阿联酋,分别为68.7亿美元、46.3亿美元和35.2亿美元,其中自美国和荷兰顺差分别增长340.4%和1.9%,自阿联酋顺差减少32.9%。
矿产品、贵金属及制品和纺织品及原料是印度出口的前三大类商品。
2010年三类产品出口分别为460.7亿美元、346.2亿美元和272亿美元,增长48.2%、35.4%和24.9%,占印度出口总额的20.6%、15.5%和12.2%。
其中矿物燃料出口380.9亿美元,增长17.1%。
矿产品、贵金属及制品和机电产品是印度进口的前三大类商品。
2010年三类产品进口额分别为1160.4亿美元、582.3亿美元和477.6亿美元,分别增长31.2%、62.6%和5.5%,占印度进口总额的35.3%、17.7%和14.5%。
其他主要进口商品中,运输设备和植物产品进口下降,减幅分别为26.1%和1.3%。
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回顾与展望2011-03-10 | 编辑:enablesite | 【大中小】2010年由于国内外发展环境明显好转,中国对外贸易呈现前高后低的回升势头,复苏得如此之快竟然完全超出了预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亮点。
根据海关统计2010年1—12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9772.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4.7%,贸易顺差1831亿美元,比2009年同期下降6%,出口15779.3亿美元,同比增长31.3% ,进口13948.3亿美元,增长38.7%。
在国家积极有的效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的支持下,2010年我国对外贸易实现大幅恢复性增长并创历史新高;贸易增长方式加快转型,我国贸易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2010年我国外贸发展呈现以下特点:一、在国家刺激经济的宏观政策的推动下,随着国际市场需求回升,我国产品出口实现大幅恢复性增长金融危机以来,为了抓住危机给我国经济发展带了的机遇和挑战,国家采取了积极有效的宏观调控措施,加大了对外贸宏观支持力度,推动外贸易企业在复杂国际环境下的转型,加快我国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为我国外贸在经济危机后的快速复苏创造了坚实的基础。
2009年11月份起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国际市场开始需求旺盛,而此时经过在经济危机中的调整和转型,我国的企业产品的整体竞争力已经大大提高。
国际商品市场卖方抢订单现象转变为买方抢货,我国出口产品供不应求,出口订单蜂拥而至,外贸产品生产商应接不暇,有的企业订单量增长10%-20%,有的因生产能力不够而无法满足定单,还有的订单已经排到了2011年的4月份。
浙江、上海、江苏、广东、山东、辽宁、福建、北京、天津和河北等出口大省市2010年上半年出口就超过了危机前的水平。
到2010年8、9月份国际市场的“圣诞订单”纷至沓来使得出口继续大幅回升。
2010年我国外贸的发展情况反映出,经过危机的锤炼我国企业竞争力提高,活力增强,大大提高了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中印双边贸易关系及贸易发展现状分析综述1.1中印双边贸易关系发展进程中印之间的历史关系复杂。
1962年,毛泽东决定开启对印的自卫反击战,之后中印关系冷淡。
1976年,中印双方相互派遣大使,两国关系开始有所恢复。
虽然中印之间的领土问题至今仍然没有得到完美解决,但是从1987年以后,中印每次谈判都能够缓和边境之间的紧张关系。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确立了对外发展、促进经济的策略,印度作为接壤中国的人口大国,自然有丰富的市场。
1990年,中印开始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贸易,中印双方签署《恢复贸易备忘录》,并在当年成功实现了26.5亿美元的双边贸易额。
2003年,中印双方贸易总额首次超过100亿美元,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当中。
2004年,中印贸易达到了136亿美元,展现了极好的合作前景,在这一基础上,2005年,中印双方签署了《中印五年贸易合作规划》,希望以点带面,通过中印实现全亚洲的经济合作。
在有计划、有统筹的合作之后,中印贸易在2006年实现了248亿美元总额,实现了超高的增长率。
2008年,中印双方全年贸易总额实现了518亿美元,十年间贸易总额超过接近10倍。
2008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印双方贸易也受到波及,2008-2009年中印贸易出现了短暂的下滑。
2013年开始,中印双边贸易开始实现了大规模增长,一直到2018年,中印双边贸易实现了955.4亿美元,同比增长13.2%,其中我国对印出口767.1亿美元,同比增长12.7%。
2013-2018年,中印双边贸易额整体有增长趋势。
2017年,中印贸易不受洞朗对峙等一系列事件的影响,贸易额大增21.4%达到845.4亿美元,增速更是创下自2013年以来的新高。
尽管2018年中印贸易额增速有所回落,但依然保持了6.8%的增速,贸易额首次突破900亿美元大关,且在2018年,中国是印度第一大进口国,印度是中国第七大出口国,中印彼此是不可或缺的贸易伙伴。
2010中印尼经贸合作实现多项突破
佚名
【期刊名称】《华人世界》
【年(卷),期】2011(000)002
【摘要】2010年,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经贸关系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自由贸易协定落实好于预期,经贸合作实现多项突破。
【总页数】1页(P97-9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52.7
【相关文献】
1.杭氧:在石化装备领域实现多项突破 [J], 邵永标;
2.宝钢特材镍基耐蚀合金油井管实现多项突破 [J],
3.实现零突破徐工清障车进军印尼市场 [J],
4.世界首套GSP干煤粉气化装置实现多项技术突破 [J],
5.山西交科高速公路勘察设计实现多项突破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0年1-6月印度货物贸易
及中印双边贸易概况
一、2010年1-6月印度货物贸易概况
据印度商业信息及统计署与印度商务部的统计,2010年1-6月印度货物贸易进出口2661.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41%。
其中,出口1044.1亿美元,增长36.9%;进口1617.1亿美元,增长43.8%;逆差573亿美元,增长58.1%。
分国别(地区)看,阿联酋、美国和中国是印度的前三大出口市场。
1-6月,印度对三国的出口分别为149.7亿美元、117.4亿美元和70.6亿美元,分别增长59.9%、38.7%和52.1%,占印度出口总额的14.3%、11.3%和6.8%。
中国、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是印度的前三大进口来源地。
1-6月,印度自上述三国的进口分别为175.5亿美元、136.4亿美元和101.2亿美元,分别增长29.1%、106.4%和63.8%,占印度进口总额的10.9%、8.4%和6.3%。
印度前五大逆差来源地依次是中国、瑞士、沙特阿拉伯、澳大利亚和伊朗,分别占印逆差总额的12.7 %、9.7%、9.6%、7.4%和6.1%;顺差主要来自美国、荷兰和中国香港地区,顺差额分别为37.5亿美元、19.1亿美元和16亿美元,分别增长257.6%、2.1%和602.1%。
分商品看,矿产品、贵金属及制品和纺织品及原料是印度的主要出口商品,1-6月,三类产品出口分别为232.5亿美元、179亿美元和130.4亿美元,增长95.3%、50.9%和25.1%,占印度出口总额的22.3%、17.1%和12.5%。
除机电产品和光学、钟表、医疗设备出口分别下降5.3%和1.8%之外,其他各类主要商品出口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矿产品、贵金属及制品和机电产品是印度进口的前三大类商品。
1-6月,矿产品和贵金属及制品进口分别为604.1亿美元和287.9亿美元,增长68.5%和94.4%,占印度进口总额的37.4%和17.8%;机电产品进口221.4亿美元,减少0.4%,占印度进口总额的13.7%。
其他主要进口商品中,运输设备进口继续下降,进口额为41.2亿美元,减少23.5%。
二、2010年1-6月中印双边贸易概况
据印度商业信息及统计署与印度商务部的统计,2010年1-6月中印双边贸易额为246.1亿美元,增长35%。
其中,印度对中国出口70.6亿美元,增长52.1%;自中国进口175.5亿美元,增长29.1%;印方逆差105亿美元,增长17.3%。
中国继续保持印尼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次于阿联酋,同时还是其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三大出口市场。
矿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贱金属及制品是印度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
1-6月三类产品对中国出口分别为44.4亿美元、7.3亿美元和5.1亿美元,增长84.3%、248.4%和22.2%,占印度对中国出口总额的62.9%、10.3%和7.3%。
印度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和贱金属及制品,1-6月机电产品自中国进口72.8亿美元,减少1.7%,占印度自中国进口总额的41.5%;化工产品和贱金属及制品自中国进口26.4亿美元和20.9亿美元,分别增长34.3%和132.7%,占印度自中国进口总额的15.1%和11.9%。
中国在机电产品、化工产品、贱金属及其制品、纺织品及原料、运输设备、塑料、橡胶、光学、钟表、医疗设备、陶瓷;玻璃和家具、玩具、杂项制品等产品的出口上具有优势,1-6月上述各类产品分别列印度自中国进口大类商品(HS类)的前五位和第七至第十
位,占印度进口市场的32.9%、20.5%、20.9%、41.8%、16.5%、10.7%、13.4%、47.3%和48.5%,在这些产品上,德国、美国、韩国、法国等国是中国的主要竞争对手。
表3 印度自主要贸易伙伴进口额
(2010年1-6月) 金额单位:百万美元
表6 印度贸易差额主要来源
表12 印度五大类进口商品的国别/地区构成(2010年1-6月) 金额单位:百万美元
HS25-27:矿产品
HS71:贵金属及制品
HS84-85:机电产品
HS28-38:化工产品
HS72-83:贱金属及制品
表13 印度对中国出口主要商品构成(章)
金额单位:百万
美元
表14印度自中国进口主要商品构成(章)
(2010年1-6月) 金额单位:百万美元
上一个标题:表13 印度对中国出口主要商品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