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服务贸易的比较与启示熊金发
- 格式:pdf
- 大小:110.53 KB
- 文档页数:2
国内外服务贸易出口的本土市场效应对比分析国内外服务贸易出口的本土市场效应对比分析李潇飞王俊哲摘要:本文通过对20XX-20XX年中美印三国的服务业贸易进出口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我国与印度服务也出口的本土市场效应。
实证研究表明:(1)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整体没有本地市场影响;(2)将服务业细分,我国在保险服务、电讯服务、计算机服务上存在显著的本地市场效应;(3)印度服务贸易出口整体上并不存在本土市场效应;(4)印度在计算机服务产业存在本土市场效应。
关键词:本土市场效应;服务贸易出口;中印服务业对比;服务业行业细分一、引言改革开放至今,我国进出口贸易出现了质的飞跃,在服务业贸易的水平也逐渐跻身于世界前列。
克鲁格曼提出,在一个存在报酬递增和贸易成本的世界中,拥有相对较大国内市场需求的国家将成为净出口国并具有本地市场效应。
【1】廉价劳动力被大多数学者作为中国经济及外贸快速发展的解释,伴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上升,国民收入提高以及劳动人民思想的觉悟,这种廉价劳动力优势将逐渐减少,而被周边国家(菲律宾、印度)所替代。
然而,国内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可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在劳动力成本增加的同时也使贸易逐步发展。
因此,我国服务业贸易是否存在本地市场效应这个问题的答案对我国经济贸易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应用引力模型,分析对比中印两国对美国服务业出口的数据,将服务行业的各行业分支数据进行分析,找出两国服务业贸易出口的特点,并通过对数据的对比,验证中国和印度分别对美国的服务业贸易是否存在本土市场效应。
二、模型与数据(一)变量解释以及数据来源如表-1,解释变量为双边服务贸易额,关键解释变量为本地市场规模,用GDP 来表示,由于服务业占GDP比重较大,因此本地市场的规模取决于整体经济对服务的需求。
我们认为,当β1>β2时,认为本土市场效应存在,否则不存在。
【2】(二)模型设定(三)分类解释考虑到涉及不同国家,我们采取OECD数据库对于服务贸易行业的分类:1.交通运输 2.国际旅行 3.电讯服务 4.保险服务 5.建筑服务 6.金融服务 7.计算机信息服务 8.专利税与许可证费用 9.商业服务 10.政府服务。
中印服务贸易竞争力及服务出口影响因素研究马佳妮1,王诗2(1.山东工商学院经济学院,山东烟台264000;2.河北大学经济学院,河北保定071000)摘要:文章首先对中印两国服务贸易的总量和结构进行了比较,然后基于TC 指数,分析了中印两国服务贸易分部门的国际竞争优势,结果显示中国服务贸易在建筑方面存在比较优势,印度在电信计算机、软件方面较中国更具竞争力,其次选取1985~2018年的数据就影响两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影响中印两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因素大致相同,但各个因素对两国的影响程度及作用存在差异。
关键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3X (2021)06-0035-03收稿日期:2020-09-23作者简介:马佳妮(1999-),女,成都人,本科学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王诗(1996-),女,河北邢台人,本科学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一、中印服务贸易发展现状比较(一)中印服务贸易总量比较尽管我国服务贸易较印度发展起步晚,但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总体呈快速上升状态,1989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首次跨过了百亿美元大关,且在1982~2018年间每年以16.1%的平均增长速度递增。
截至2018年底,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量达到7918.8亿美元,其规模居世界第二,比上年同期增长13.8%,高于世界上其他主要经济体,但同时我国服务贸易的逆差也在不断增大,主要问题在于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实力欠缺及进出口结构的不平衡。
以2018年为例,其中出口总额只达到了2668.4亿美元,占进出口总额的33.7%,远低于进口总额的66.3%。
而相比于中国,印度的服务贸易发展较早且较迅速。
印度在2018年底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量为2051.08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为1765.83亿美元,占进出口总额的86.1%,远高于进口额的占比;且在1982~2018年间,其进出口总额的年平均增速为12.8%,在2008年之前印度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年平均增速一直快于中国,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年平均增速才开始慢慢反超印度,释放充分的活力,后来居上。
…………………………………………………………最新精品资料推荐……………………………………………………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姓名:王雪勤学号: 2011312200213班级:经济学(金融与贸易)1101班年级:2011级专业:经济学(金融与贸易方向)学院:经济学院指导教师:向新完成时间:2015年 04 月03日作者声明本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由本人独立撰写完成的,没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道德、学术规范和其他侵权行为。
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因本毕业论文(设计)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
毕业论文(设计)成果归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所有。
特此声明。
作者专业:经济学(注册经济师方向)作者学号:2011312200213作者签名:年月日(手填时间)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王雪勤The Present Development of China’s ServiceTrade andthe Relative StrategiesWang, Xueqin2015年4月3日目录引言 (1)一、服务贸易概述 (2)1、服务贸易的定义 (2)2、服务贸易的类型 (2)二、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3)1、服务贸易总量增大,逆差扩大……………………………………………2、总体竞争力仍然偏低,但仍呈现出缓慢的提升趋势………………………3、服务贸易结构性失衡突出……………………………………………三、制约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1、服务贸易开放程度比较低………………………………………………2、服务贸易管理体制不完善…………………………………………………3、国际服务贸易壁垒隐蔽而盛行……………………………………………4、服务贸易专业人才匮乏…………………………………………………………四、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前景与对策分析…………………………1、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潜力以及比较优势…………………………………2、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分析…………………………………………4.2.1 改善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环境,提高整体竞争力………………………………4.2.2 构建开放的服务贸易发展战略……………………………………………………4.2.3 完善服务贸易的管理体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4.2.4 加强服务贸易立法,健全服务贸易法律法规……………………………………4.2.5 积极应对贸易壁垒………………………………………………………………4.2.6 加快服务贸易人才培养,加强企业自主创新……………………………………五、结论……………………………………………参考文献……………………………………………………摘要随着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服务贸易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商贸 2012年3月213中印服务贸易协同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河北大学经济学院 李敏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科学部 高淑娴摘 要:伴随着新一轮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转移,加快服务业发展正成为各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
后金融危机时代,发达国家的新贸易保护日益增加。
中国和印度作为新兴经济体中的代表性国家,双边开展服务贸易成为必然趋势,本文分析了中印协同发展服务贸易的必要性,并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分析了两国协同发展服务贸易的可行性,中印服务贸易的协同发展必将成为未来新兴经济体合作新的增长点。
关键词:中印 服务贸易 可行性分析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3(c)-213-021 中印协同发展服务贸易的必要性分析1.1 中印协同发展服务贸易是新贸易保护下的必然选择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仍在进一步发展中,对世界经济和各国的对外贸易的不利影响仍在继续。
首先,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缓慢,国内失业率居高不下,发达国家通过一系列政策来刺激经济转嫁国内危机,如美国的“印钞政策”,这必然会加剧全球性的流动性过剩,会使得包括中印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国内通货膨胀明显,国内货币被迫升值,不利于对外贸易中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出口。
中国央行自2010以来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控制持续增长的通货膨胀。
2010年4月20日,印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6%,自2010年3月以来,其连续9次加息,同样也是迫于高位运行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压力。
其次,受金融危机后续影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迟缓,加上欧元区债务危机的影响,加剧了新贸易保护主义,尤其是服务贸易壁垒日益增加。
由于服务贸易壁垒具有更强的隐蔽性和灵活性,则正成为发达国家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武器,导致各发展中国家很难防范和监管。
比如美国在产品移动壁垒方法上有大量的法令要求政府所有或政府融资的货物必须由美国船舶承运,存在国际航运上的歧视性待遇。
国际贸易论文:中印国际服务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又通过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以及贸易互补性指数来分析中印服务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整体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我国仅在“量”的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从“质”的角度来讲却远不如印度。
总体来说,与印度相比,虽然我国的服务贸易规模基数较为庞大,但近年来印度服务贸易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整体处于快速上升期,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
从行业结构来看,目前我国的服务贸易出口仍以传统服务为主,具有高附加值的新兴服务发展较为缓慢,巨额的贸易逆差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全面发展。
相反,印度新兴服务贸易所占的比重均高于我国,表明印度知识技术密集型的行业所占比重比我国大,其服务贸易的出口结构要优于我国。
第二,未来中印两国在服务贸易上的关系是竞争与互补并存,并且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两国间服务贸易的关系互补性将要大于竞争性。
首先,从中印服务贸易竞争性的分析中发现,印度服务贸易的整体竞争力不仅高于我国,甚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其次,从中印两国服务贸易互补性的分析中可以得出,我国的服务贸易进口与印度出口能形成良好的互补关系,我国在传统的服务贸易行业有较强的竞争力,但印度竞争力较强的却是知识技术密集型的部门,这也更加说明我国与印度存在较大的贸易合作潜力与发展空间。
第1 章绪论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 研究背景随着世界经济结构地不断调整,服务贸易已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竞争的核心,一国的服务贸易发展程度也成为衡量一国综合国力以及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与传统的货物贸易相比,服务贸易具有附加值高却资源消耗低的特点,发展服务贸易有助于提高本国的就业水平,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进而推动一国的经济増长。
如今,现代信息科技技术的迅猛发展更是加快了世界各国之间的沟通速度,降低了服务的成本,进一步增强了服务的可贸易性,推动了世界各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2017 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额进一步扩大到5.3 万亿美元,同比增长7.4%左右,占世界总出口的比重也提高到23.16%。
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谢兰璋【摘要】将传统的商品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理论加以延伸,可以扩展到国际服务贸易领域.本文以比较优势理论来说明服务贸易的产生与发展,分析比较优势理论对服务贸易的指导性和适用性,最后得到发展我国服务贸易的几点有益启示.【期刊名称】《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10)001【总页数】4页(P58-61)【关键词】服务贸易;比较优势;适用性;启示【作者】谢兰璋【作者单位】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湖北武汉43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7传统的国际贸易纯理论是建立在商品(货物、有形)贸易基础上的,严格地说,服务贸易并末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建立相对完整的服务贸易理论体系,存在两种选择:其一,是依据国际服务贸易的实践和特点,借鉴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发展出相对独立的服务贸易理论;其二,是将传统的商品贸易理论加以延伸,扩展到服务贸易领域,用相应的逻辑和概念来阐述服务贸易,从而实现商品贸易理论和服务贸易理论的对接。
从国际服务贸易理论的实际发展来看,理论界更多地倾向于第二种选择。
这不仅是因为第一种选择存在着实际的困难,更重要的是,人们做第一种选择,试图建立相对独立的服务贸易纯理论的时候,无法与传统的商品贸易理论彻底决裂,其结果是不由自主地又回到第二种选择。
本文以传统的商品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理论来说明服务贸易的产生与发展,分析比较优势理论对服务贸易的指导性和适用性,最后得出对我国发展服务贸易的一些启示。
1 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分析1.1 比较优势理论介绍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贸易理论(后人称为“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
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案例一:印度服务业吸引外资——经验及对中国有何启示?印度在服务业吸引外资方面最为突出的做法是,通过建立出口加工区(EPZs)来吸引各种离岸服务业,或建立针对服务业的科技园区,因为印度软件业十分发达。
在印度,各种针对IT服务业的专业化科技园区(dedicated technology parks for IT services)是由各省设立的,被用来吸引各种离岸服务业企业。
第一批软件科技园是1990年在Bangalore、Pune和Bhubaneshwar三地成立的,1991年又设立了另外四家。
在有些情况下,私人部门也可以直接从事科技园区的开发。
比如,一家新加坡财团和Tata公司就在Bangalore设立了一个IT园区;Infosys,ICICI金融服务和Hughes软件公司在Karnataka设立了软件园;Quark基础设施公司与Punjab国家电子开发与生产公司合作在Punjab 设立了一个科技园等等。
根据印度信息与技术部2004年的统计,2003年,有39家这样的园区,注册单位达7000家左右。
在2002-2003年,这些园区的软件出口占印度软件总出口的80%。
这些园区除了提供现代化的计算机与通讯技术外,还推出了一系列激励措施。
比如,实施”一个窗口结关”(single window clearance)机制;允许外国股权比例达100%;提供5年的免税期;进口免税;允许将软件开发活动进行分包等。
请结合服务产品和服务贸易的基本特征,谈谈印度在服务业吸引外资方面为什么会采取这些措施?这些做法对中国服务业吸引外资有何启示?案例二:我们都知道,学校教育收费往往与学生的身份注册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基于学生在学校实际能够获得的人力资本(即学生到底获得了多少知识和技能)进行收费。
其他类似例子还有医疗服务、法律服务等。
对于医疗服务,医疗服务提供者(医院和医生等)本质上是提供健康维护服务的,但具体结果部分地取决于病人的特征,医疗服务提供者不是基于成功的结果(即真实产出)收费,而是将费用收取与中间提供的服务相挂钩(有时病没治好,医院照样收钱)。
第9卷第4期2012年4月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Apr.2012Vol.9No.4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服务贸易在各国经济贸易活动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越来越成为衡量一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与我国相比,印度经济各方面的发展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但是,印度的服务贸易的飞速发展却是一个不得不引起我们注意的方面。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服务业占GDP 的比重从1992年的40.7%增长到2009年的58%,国民经济已经显示出从“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的趋势。
但是,在同一时期我国服务业占GDP 的比重却一直在40%左右徘徊,我国的服务业没有显示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国民经济仍是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型经济”,以至于服务业对GDP 的拉动效应大大低于印度的同期水平。
因此,研究中印服务贸易,分析比较中印服务贸易的异同之处,从而找到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方向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一、中印两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整体比较中印两国服务贸易在进入21世纪后都有了快速的增长。
2009年中国服务贸易占世界总服务贸易出口的3.9%,印度占2.6%,分别居于第5位和第11位。
中国服务贸易进口占世界总服务贸易进口的5.1%,印度占2.6%,分别排在第4位和第12位。
总量上靠前的排名也说明中印两国均成为了全球服务贸易中的新生力量。
表1:2009年中印服务贸易指标比较(单位:亿美元)数据来源:WTO ,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
2009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为1286亿美元,印度服务贸易出口额为897亿美元,只占中国的69.75%。
可见,印度的服务贸易在出口总量上还是落后中国的。
在增速方面,1999~2009年10年间,印度的服务贸易出口额从89亿美元升至897亿美元,增长了10.07倍,年均增速为26%;相比之下,中国10年来的增长要稍显缓慢些,出口年均增长率为17.4%。
2009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口额分别为1582亿美元,印度为772亿美元,只占中国的48.83%。
可见,印度的服务贸易进口在总量上也是落后中国的。
在增速方面,1999~2009年10年间,印度的服务贸易进口额从123亿美元升至772亿美元,增长了6.28倍,年均增速为20.2%;相比之下,中国10年来的增长要稍显缓慢些,进口年均增长率为16.6%。
从服务贸易所占比例的具体的数据上得知,尽管我国服务贸易的绝对数量大于印度,但在相对指标上,我国并不占优势。
以服务贸易进口的比例来说,2009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在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仅占11.91%和9.09%,低于世界的17.8%和19.09%的指标。
而印度的指标为26.28%和38.17%,大大超出了世界平均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服务贸易出口额基本上一直小于进口额,印度的服务出口额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就一直领先于进口,对拉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中印两国服务贸易竞争力行业比较近年来,全球服务贸易整体上呈现出运输、旅游比重下降,保险和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通信服务以及其他服务比重上升的趋势。
1990年至2007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中运输和旅游两项合计由77%下降为58%,印度由55%下降为30%,这与全球服务贸易结构的整体变化趋势相吻合。
在保险和金融服务方面,中国和印度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在服务贸易出口中所占份额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与全球变化趋势背道而驰,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相比之下,我国下降最为明显。
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通信服务、和其他服务出口,中印两国均有大幅提高,印度最为明显。
除印度的计算机、信息行业外,两国均没有具有高比较优势的行业。
两国竞争力基本相当的行业是其他商业服务(都具有低比较优势)、旅游业(都具有低比较优势)、金融服务(都具有低比较劣势)及专利和特许服务(都具有高比较劣势),在其他行业两国各有长短。
图1:中印服务贸易出口行业比较中印服务贸易的比较与启示熊金发1,覃思2(1.襄樊学院财务处,湖北襄阳441053;2.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摘要:近年来,印度的服务贸易取得了十分引人瞩目的成绩,对同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文通过对中印服务贸易整体和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并深入分析影响中印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优势31··从图1中可以看出,我国的服务贸易结构还未完成由劳动、资源密集型出口向知识、技术密集型出口的转变,尽管正朝这个方向努力,但转变还在继续,服务贸易出口仍以劳动、资源密集型为主,印度则较快地摆脱这种依赖,因此服务贸易的结构优于中国。
三、影响中印两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印度和中国在基本要素方面有用比较多的共同点。
首先印度与中国同属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神秘的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国土资源及多民族、多宗教等特征,构成了印度独特的旅游资源,这一资源若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同样会成为印度服务贸易的潜在优势项目。
其次印度具有在总量上与中国相仿的廉价劳动力,目前已有10亿人口,适龄就业人数与中国相当。
但是由于印度崇尚“精英教育”,其人力资源呈现出极端的两级分化态势,相伴340万名精英的是4亿文盲,这无疑制约了印度人力资源潜力的充分释放。
这是印度和中国在发展服务业中具有的比较优势,对服务贸易的的出口具有正向作用。
两国不同的在于,对服务贸易的需求不同,中国的国内市场需求潜力大于印度:首先从人口规模来看,虽同为人口大国,中国人口多于印度;其次从收入水平来看,中国高于印度;再次从消费结构来看,中国的恩格尔系数己降至40%左右,印度仍在50%以上,说明印度的消费结构仍以实物消费为主,服务需求滞后。
(一)政策差异印度政府在产业政策上采取的是“三、二、一”的产业发展思路,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服务业的发展上,也就是先发展了第三产业,再发展第一、第二产业。
而中国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采取的是沿着从农业到制造业,再到服务业的发展道路循序渐进的,印度则部分地采取后一种经济增长的道路。
印度在第三产业上的大作为是其服务贸易增速大于中国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人才差异首先印度较中国具有语言优势。
印度的官方语言为英语,对其接受两方国家的服务外包业有着不同于中国的优势。
其次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
自20世纪90年代的市场改革开始,印度政府加强了对高等教育业的发展,在教育和研发方面投入的经费占GDP的比重一直高于中国,政府兴办大批高等院校,一流的高等教育使印度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科技人才资源库,据世界经济论坛统计:2005年,印度工程师名列全球第三,数量九倍于中国。
印度的人才资源和研发环境发挥出巨大的吸引力,IBM、英特尔、微软、惠普等近200家大型跨国公司纷纷在印度设立研发中心,印度也因此有“世界科技实验室”的美誉。
在这一因素的影响下,印度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服务贸易出口额在GDP中占有重要位置。
(三)市场化程度差异我国服务业市场化程度严重不足,产权不清与垄断经营限制了竞争力的提升。
市场在服务业的资源配置中还没有发挥基础性作用。
首先,服务业投资基本上还是以国有投资为主,民间投资较少,服务业投资在所有制结构上的转变仍显滞后。
其次,我国政府垄断经营现象严重,市场准入限制较多。
我国现代服业的行业垄断,突出表现在金融业、电信业、医疗保健业、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方面,这些行业至今仍保持着十分严格的市场准入限制。
对现代服务业的行业垄断和所有制垄断必然导致服务成本高、质量低、价格高、效率低,也造成了我国服务业现在市场化程度低和对外开放程度低的局面,严重影响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四、启示(一)必须重视教育投入印度的“精英教育”和英语优势,为印度的发展培育了一大批高素质专业人才。
在服务业中,印度人承担了类似纳税申报、会计报表分析、投资分析,甚至医学CAT扫描的影像分析等服务业务,我国在高层次技术和知识型密集服务业上与印度相比很大差距,人力资本是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必须加大教育投入。
(二)优化产业结构目前我国服务贸易的内部结构以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为主,这是基于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基础上的现实选择。
要想使我国服务贸易有更好的发展,必须优化服务贸易内部结构,跟上世界服务市场的步伐,在发挥自身原本优势外,分阶段、有重点的发展高层次的技术、人力、资本密集型服务行业,在优化服务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中实现服务贸易的现代化。
(三)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印度政府制定了软件发展的长期战略,在全国建立17个软件技术园区,对进入这些高科技园区的内外公司实行优惠政策,如免除进出口软件的双重赋税,放宽中小企业引进计算机技术的限制,允许外商控股75%~100%,BPO公司进口的资本货物免关税,全部产品用于出口的软件商可免除所得税等。
中国政府应逐渐减少对部分服务业的干预,对具有战略意义和处于幼稚期的服务业实施适当的保护,为服务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其次,进一步加大服务业吸引外资的力度,在与外国同行竞争与合作中迅速提升服务水平。
(四)推进服务贸易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在重视工业化的同时也应高度重视服务业的发展,积极培育生产性服务市场,依靠技术进步促进消费性服务业向生产性服务行业转化。
通过使企业内部现存的大量内在化服务不断外在化,来增加生产性服务需求,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1]殷凤.世界服务贸易发展趋势与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研究[J].经济学动态,2009,(3).[2]张斌.印度服务业市场开放的现状与趋势[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7,(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