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毛概2018年版第四章教案

(完整word版)毛概2018年版第四章教案

一、基本线索

中心内容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中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主要阐述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围绕着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的理论探索;同时以苏联经验为借鉴,结合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制定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正确的方针政策.

二、主要内容

(一)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以苏为鉴,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开始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在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的时候,毛泽东又率领全党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向全党提出了进行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伟大任务。

2、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历程

毛泽东率领全党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1956年和1957年,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及中共八大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都对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具有重大意义。但是,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党和毛泽东在指导思想上出现了正确与错误两个发展趋向(1)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期取得的积极成果

一是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提出了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阐述了如何正确处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在经济、政治、外交和社会生活等十个方面关系的问题.

二是1956年9月,中国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在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总结了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验,制定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着重提出了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问题。

三是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问题》的重要讲话,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学说和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学说;并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提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

(2)1957年以后,党和毛泽东在指导思想上出现了两个发展趋向

一个是正确和比较正确的发展趋向,主要是指在探索中形成的一系列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积累的一些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经验。这些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不仅在当时指引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且对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个是错误的发展趋向,主要是指在探索过程中形成的一些错误的理论观点、政策思想和实践经验。例如,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经济建设中急于求成、违背经济规律的做法以及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等。这些错误的东西,既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脱离了中国的实际.因此,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3、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工作

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大会通过的《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

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社会主义社会依然充满着矛盾;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基本矛盾;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其他社会形态的基本矛盾有根本性的区别。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得到解决,即通过社会主义自身的调整和改革,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就是社会主义社会自身的改革。

2、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

毛泽东在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社会矛盾的学说。

(1)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指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它们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必须采取专政的办法来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只能用民主的方法来解决。

(2)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概括起来主要有:在经济上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在政治上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文化上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等等.

(3)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毛泽东在论述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的重要思想。他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阶级斗争基本结束但还没有完全结束,但是人们内部矛盾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目的:在于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巩固我们的新制度,

建设我们的新国家。这一思想不仅在当时有着非常紧迫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仍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1)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毛泽东作了有益的探索。特别是1959年底-—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认为社会主义可以分成两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我国还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此后,毛泽东还多次指出,我们要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没有100年时间是不行的。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上述成果,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发展,而且也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来源。

(2)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1954年,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使用“现代化”来规定我们的奋斗目标.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目标,即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1964年12月,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从第三个五年计划(1965年)开始,用15年时间,即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20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四)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党在国家和社会中的地位、党的中心工作、党所处的内外环境、党的成分和活动方式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等就预见了党执政后可能出现的变化,认为党执政后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骄傲自满和官僚主义.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提出了执政条件下的党的建设问题,特别是加强思想建设和作风

建设。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执政党建设的探索中逐步形成的思想有:①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②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

③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应该接受党内和党外的监督;④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⑤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五)社会主义建设方针政策

1、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党的八大上确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在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上,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正式提出了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的讲话中,把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提到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论述。1962年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主张,确定了“以工业为主导,以农业为基础”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

在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上,我们党提出的方针政策主要有:

社会主义经济实行“三个主体,三个补充”;发展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商品生产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价值规律是客观存在的经济法则;在管理体制上,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的企业管理模式。

2、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方针政策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扩大民主,加强法制建设;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适合

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的方针;在民族问题上,民族平等的民族区域制度成为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制度.

3、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指导思想。在思想文化领域,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则;在繁荣科学文化事业上,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为发展科学与教育事业,在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后,党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任务,强调社会主义时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充分地提高技术,发展科学;科学是关系国防、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决定性因素,为此,特别强调要建设一支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同时,提出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4、社会主义国防和外交方面的方针政策

随着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党和国家确立了建设现代化国防,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与国防工业,加强人民军队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形成了正确处理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的基本方针.在对外方面,为了给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有利的国境环境和条件,毛泽东、周恩来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等五项原则;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中国面临来自公开的和潜在的威胁和压力,毛泽东在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同时,强调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并于1974年正式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重要思想,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周恩来提出了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国共两党的第三次合作。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将中共中央对台工作的思想概括为“一纲四目”。

总之,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制定的这些方针政策,促进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也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渊源。

三、重点提示

1、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期取

得的积极成果(参见主要内容)

2、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的基本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1)中国工业化道路提出的背景(原因)及内涵

毛泽东在总结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期间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在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缺点错误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他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一些缺点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因此,他反复强调:学习外国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学习马克思主义也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

毛泽东指出,“中国工业化道路”,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强调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依据中国的国情进行工业化建设,要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走适合中国情况的自己的工业化发展道路. (2)毛泽东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的论述

毛泽东高度重视工业化的问题.他认为,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是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和标志.早在民主革命时期他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和《论联合政府》等文章中,就已经基本形成了关于中国工业化的思想。

建国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的里程中,付出了艰辛的努力,1956年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可以视为探索的集中体现。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首先阐述了如何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他强调我们不能照搬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的模式,而要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的情况出发,通过更多地发展农业和轻工业的办法促进重工业的发展,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

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把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提到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论述.他说:“这里所讲的工业化道路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的问题”.由此可见,毛泽东把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视为实现中国工业化的核心问题。

(3)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在中国走出一条自己的工业化道路,还应该处理好其他一些关系,主要包括: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4)工业化道路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历史关联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走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是中央几代领导人始终关注的问题,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六大又对此做出了重大决策,因而也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年毛泽东提出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不仅为我国的工业化建设乃至整个社会主义建设确定了正确的根本指导思想,而且也为我们今天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创造了必要的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执政党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当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

(1)执政党建设问题的提出

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深刻预见了革命胜利后共产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党内可能出现的新问题,第一次提出了执政条件下的党的建设的问题。

(2)执政党建设的主要内容

①坚持“两个务必”加强执政党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毛泽东指出,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会生长。因此,他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著名的论断,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②反对官僚主义,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执政党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所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特别强调反对官僚主义的重要性。官僚主义是剥削阶级长期统治的遗留物,是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坏作风.为了反对官僚主义,必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坚持实事求实;必须以真正平等的态度对待群众.

③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必须接受党内和党外的监督.执政党需要实现党的内部监督,也需要来自人民群众和党外人士的监督。对此,邓小平在中共八大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党要领导好,就要不断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就要接受监督.他说,所谓监督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党的监督。二是群众监督。三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监督。

④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问题,实质上就是党的干部队伍建设问题.中国共产党执政后,毛泽东从防止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出发,于1964年向全党提出了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任务。认为这是老一辈革命家所开创的革命事业是不是后继有人的问题,是将来党和国家的领导能不能继续掌握在无产阶级革命家手中的问题,是我们子孙后代能不能沿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道路前进的问题.

⑤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既包括党内的思想教育,也包括党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保证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而顺利的实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条基本经验。

(3)执政党建设的内容对当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启示

4、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内容及其现实意义(参见教材的内容)

四、思考题

1如何正确认识毛泽东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贡献及历史局限性?

2.结合实际阐述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内容及对于实现民族复兴之梦的现实指导意义?

2018易班毛概第四章参考答案

1、[5分]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 的强国。 ? A. 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 ? B. 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教育 ? C. 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教育 ? D. 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科学技术 正确答案:A 2、[5分]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以下哪一项不是由毛泽东提出的思想。() ? A. 注意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多种经营的思想 ? B. “两参一改三结合”的思想 ? C. “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 D. 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 正确答案:A 3、[5分]实现()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 条件。 ? A. 农业化 ? B. 国有化 ? C. 工业化 ? D. 集体化 正确答案:C

4、[5分]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的报告是()。 ? A. 《新民主主义论》 ? B. 《论十大关系》 ? C.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 D.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正确答案:B 5、[5分]毛泽东提出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以下不正确的是()。 ? A. 以农轻重为序 ? B. 以就业为导向 ? C. 以农业为基础 ? D. 以工业为主导 正确答案:B 6、[5分]在《论十大关系》报告中,确定了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 A.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 B.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 C.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 D.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正确答案:A 7、[5分]毛泽东强调,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 量,把全党的注意力转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毛概第四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四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1、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是怎样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 总的来看: (1)着眼于调动经济、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领域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 《论十大关系》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了贯彻这一方针,报告从十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一系列重大关系,着眼于调动经济、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领域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 (2)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可能地克服消极因素,并且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是一对矛盾,这一矛盾呈现出既统一又斗争的关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可能地克服消极因素,并且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是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现实需要。 具体来说: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毛泽东多次强调:“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毛泽东将“有利于巩固共产党的领导,而不是摆脱或者削弱这种领导”,作为判断人们的言论和行动是非的六条标准中最重要的一条。毛泽东还明确提出了“党领导一切”的思想,指出:“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

导一切的。党要领导工业、农业、商业、文化教育、军队和政府。”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党的建设问题。他指出:“中国的改革和建设靠我们来领导。如果我们把作风整顿好了,我们在工作中间就会更加主动,我们的本事就会更大,工作就会做得更好。”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党的八大提出,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加强对于国家工作的监督,特别是加强党对于国家机关的领导和监督,加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务委员会对中央一级政府机关的监督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地方各级政府机关的监督,加强各级政府机关的由上而下的监督和由下而上的监督,加强人民群众和机关中的下级工作人员对于国家机关的监督;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毛泽东还提出,“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个阶段可能比前一个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他强调,在我们这样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艰难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完成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艰巨任务,建成社会主义不要讲得过早了。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在中国,50年不行,会要100年,或者更多的时间。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不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逐步克服盲目性,认识客观规律,才能实现认识上的飞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找出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制定适合中国情况的方针和政策。 总之,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极为重要的方针,对于最大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2、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矛盾如果存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分别是什么 (1)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存在矛盾。 (2)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3)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

(完整word版)毛概2018年版第四章教案

一、基本线索 中心内容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中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主要阐述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围绕着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的理论探索;同时以苏联经验为借鉴,结合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制定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正确的方针政策. 二、主要内容 (一)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以苏为鉴,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开始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在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的时候,毛泽东又率领全党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向全党提出了进行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伟大任务。 2、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历程 毛泽东率领全党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1956年和1957年,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及中共八大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都对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具有重大意义。但是,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党和毛泽东在指导思想上出现了正确与错误两个发展趋向(1)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期取得的积极成果 一是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提出了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阐述了如何正确处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在经济、政治、外交和社会生活等十个方面关系的问题.

毛概第四章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也就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这是我国过渡时期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是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性质的社会。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又有资本主义的因素。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转变的理论观点: 1882年,马克思答复“各国是否都应该经过资本主义阶段”的问题时说:“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 “卡夫丁峡谷”一词的含义,理论界主要有两种认识。一种认为“卡夫丁峡谷”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过程。所谓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就是可以超越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整个阶段,由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直接进入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阶段。另一种认为“卡夫丁峡谷”意指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前资本主义国家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可以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不仅实现生产方式的变更,同时也实现社会制度的更新。 1、历史背景:P65 〔新中国建立之初,人民大众同地主阶级、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的矛盾仍然是当 ①政治上,新民主主义的政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通过共产党〕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它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民主人②经济上: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社会。五种经济成份包括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具有社会主义成份的合作社经济、具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 主要的经济成分三种:社会主义经济〔国营经济,国家的经济命脉,领导地位〕;个体经济〔比例上占绝对优势〕;资本主义经济。 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应的三个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就集中地表现为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③文化方面,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由于社会主义的因素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处于领导地位并起着决定作用,因此,它属于社会主义的体系,并必然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1)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矛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各族人民与地主阶级、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的矛盾,主要任务是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

《毛概》课本知识点梳理(2018年版)

前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奋斗目标: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们同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起,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1.毛泽东思想的历史条件 正是经过长期实践的反复比较,党和人民选择了毛泽东作为自己的领袖,选择了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的过程 1945年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近代中国国情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在诸多的社会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要和中国名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名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2.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①名族独立②人民解放 领导革命的是无产阶级,指导革命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第二步是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任务,这是性质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两个革命过程。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从总体上说,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它们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中国无产阶级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领导基础: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它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即“两个转变”同时并举的思想。

毛概第四章(习题与答案)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单选题: 1.我国农业合作化采取的原则是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 2.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社会主义性质 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形式是国家资本主义 4.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5.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封建剥削制度 6.土地革命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7.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1952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出了加快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过渡时期 总路线 9.我国建国初期属于新民主主义社会 10.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在我国,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1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实现工业化是主体,两翼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2.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封建剥削制度 13.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方针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14.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改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 1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采取的方式和平赎买 16.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17.新中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是没收官僚资本 18.我国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二步骤是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19.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观 点 多选题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有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国家资本主 义经济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是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积极引导、逐步过渡 和平改造 3.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有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4."三大改造指的是 "个体农业的改造个体手工业的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 社会主义改造 6.新民主主义时期,我国的主要阶级力量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 阶级 7.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即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 8.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将帝国主义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企业收归国有的主要形式有管 制征用代管转让 9.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四马分肥”是企业利润的分配方式,主要内容有国 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 10.在对民族资本主义改造的第一个阶段,国家对私营商业采取了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加 工订货委托加工 11.1951年底至1952年5月,在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进行三反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反贪 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毛概习题第四章

毛概习题第四章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开始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过渡时期的结束 2.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 A独立的社会形态 B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 C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形态 D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形态 3.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多种经济成分,其中掌握了国家主要经济命脉的是() 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个体经济 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4.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多种经济成分,其中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的是() 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个体经济 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5.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B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C工农阶级与地主资本家的矛盾 D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矛盾 6.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的含义是指()A实现私营企业的国有化 B实现农业的集体化 C实现手工业的合作化 D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 7.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物质基础是() A相对强大的国营经济的建立 B土改的完成和农业互助合作组织的建立 C以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对工商业的调整 D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和援助 8.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重要依据是() A相对强大的国营经济的建立 B土改的完成和农业互助合作组织的建立 C以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对工商业的调整

D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和援助 9.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重要因素是() A相对强大的国营经济的建立 B土改的完成和农业互助合作组织的建立 C以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对工商业的调整 D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和援助 10.党在过渡时期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准备条件是()A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B在全国农村进行全面的土地改革运动,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C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发展道路 D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11.党在过渡时期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群众基础是() A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B在全国农村进行全面的土地改革运动,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C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发展道路 D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12.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建立() A互助组 B初级农业合作社 C高级农业合作社 D人民公社 13. 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二个阶段主要是建立()

思修第四章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教案 第四章第一节《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背景、内容及意义,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能力目标:通过材料展示,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合作学习,发现问题,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背景、过程、特点等的教学,教会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新时期面临新形势情况下提出的科学命题,通过学习其科学内涵,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教学难点: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背景及含义 【教学方法、教具】 以教材、教参、多媒体为教具,以启发法、讲授法、提问法等为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歌曲欣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歌 学生讨论:1、同学们能记住与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吗?2、在社会生活在,我应该怎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视频分享 [百家讲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核心价值观的含义是一个社会中居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也是一个社会必须长期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 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最根本观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从最深层次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本质属性这一根本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的价值理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简而言之就是指社会主义社会的政府和人民共同为之努力奋斗的价值取向,也就是共同理想。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1、核心价值观是一定社会形态社会性质的集中体现,在一个社会的思想观念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体现着社会制度、社会运行的基本原则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 2、十八大提出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鲜明确立了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理念,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高度的价值自信与价值自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1、两者是紧密联系、互为依存、相辅相成的。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追求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的重大问题,揭示了当代中国在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等方面的价值目标,从国家层面标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刻度。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价值追求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的重大问题,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相契合,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毛概的教案-超完整

毛概的教案-超完整 一、教案背景 学科:毛概 学习目标:1.了解毛概的学习内容和研究的背景;2.熟悉毛概的核心概念;3.学会分 析解决政治经济社会问题。 二、教学内容 一、概述 1.毛概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独立国家后首先发表的一部著作,以一部经典学术著作形式,重新回顾了中国及世界历史,反思了中国社会的整体发展、社会制度的变化、国际局势的 影响等问题,展开了严谨而深刻的思考。 2.毛概的学习,实质上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和研究,是学习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理论基础,是学习党的经济社会理论的根本内容,也是学习国家政策文件以及学习今 天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与趋势变化的重要课程。 二、毛概主要内容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毛概以实践主义为理论归宿,一再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实践出发,分 析实践前提下的各种矛盾,思考实践的关系及其发展的趋势,用以揭示社会事物的发展规律,形成自己的独特认识观。 2.人类历史是在不断变化的社会关系中发展的 与其他思想家认为,历史发展规律本身就存在于自然规律中这一观念相对立,毛泽东 认为人类历史是不断变化的社会关系中发展,而且变化速度是越来越快的。 3.社会分为基本阶级和中间阶级 毛概提出,社会发展的内部分化形式存在两种,一种是由基本阶级和中间阶级组成的,也就是说,社会是由基本阶级和中间阶级之间的对立驱动的,真正的政治变革只有在这种 对立的条件下才能发生。 4.历史的发展正向着共同富裕的方向发展

毛概进一步提出,历史发展是一个不断进化,以及有意识地向着“一个更高层次的社会”阶段发展的过程,历史发展不仅可以被有意识地改造,而且趋于发展本身也会产生可 以被察觉的倾向性,即历史发展正向着共同富裕的方向发展。 三、毛概实践 通过毛概学习,学生要培养能够分析解决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的能力,要学会正确分析 问题,并能够从毛概的视角出发思考具体的问题。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并从中体会毛概的重要性和实践性。 四、教学方法 1.讲授课:讲授课是让学生了解毛概的学习内容和研究的背景,熟悉毛概的核心概念,从而了解毛概的内涵。 2.小组讨论:利用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把毛概的理论概念发挥到实际当中,培养 学生学习毛概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毛概的理论。 四、设计: 1. 课前准备: (1)老师准备课堂教案、从毛概中摘取的文本或视频。 (2)老师能够运用毛概中的理论,让学生有所反思和收获; (3)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了解毛概的理论并能够读懂毛概中的文字。 2. 课堂活动 (1)上课时,先由老师介绍今天所学习的毛概,并展示毛概的文字,让学生理解毛 概的核心概念; (2)让学生小组合作,分析毛概中某一章节的核心问题; (3)老师从学生的讨论中,加以作答和总结,深入了解毛概的思想。 五、达成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毛概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充分理解其核心概念,更加深刻 地把握毛泽东思想的核心思想,运用毛概的理论去分析、解决自身或他人面临的社会经济 政治问题,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

第四章课程教案-毛概

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 2018-2019 学年第二学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系统概论》教课设计 所属院系:___基础教育学院___ 开设院系:___经济贸易学院___ 讲课专业:电商,国贸,金融,投资 任课教师:_____ 王永利 ____ 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制

第 4 次课讲课概略 讲课章节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究的理论成就 经过本章学习是学生认识社会主义道路探究的过程, 正确理解社会矛 教课目的 盾的变化,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思想内容。 重 点 难 点 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初步探究中获得的正反双方面教训。 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究中所形成得理论成就对稳固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意义。 讲课 ●多媒体教室○公司 ●讲解课 ○实训课 学时 2 地址 课 型 ○机房○实训室○现场 ○习题课 教 学 过 程(教课步骤) 时间分派 教课方法 教课目的 培育学生总 第一步:课题导入 10min 启迪式 结问题的能 力 使学生认识 第二步:播放视频资料 5min 课件视频内 我国的社会 容 主义道路探 索。 第三步:讲解理论内容 一、初步探究的重要理论成就。 65min 讲解、议论二、初步探究的意义和经验总结。 第四步:小结 议论、剖析归 社会主义初步探究理论成就的重要意义。 10min 纳 掌握社会主义道路探究的理论成就 培育学生总结归纳的能 力 作 业:社会主义初步探究阶段的理论成就和社会矛盾的认识? 教课反省: 教课设计(教课内容)

一、基本线索 中心内容是毛泽东思想科学系统中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主要论述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在20 世纪 50 年月至 70 年月,环绕着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的理论探究;同时以苏联经验为借鉴,联合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拟订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正确的目标政策。 二、主要内容 (一)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究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以苏为鉴,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建设本质相联合的开始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本质相联合,是一个长久的历史进度。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本质相联合,找到了一条合适中国国情的乡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获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功。在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的时候,毛泽东又带领全党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究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向全党提出了进行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本质第二次联合的伟大任务。 2、探究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历程 毛泽东带领全党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究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历了困难波折的历程。 1956 年和 1957 年,毛泽东发布的《论十大关系》、《对于正确办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及中共八大提出的很多重要思想,都对探究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拥有重要意义。可是,从 1957 年下半年开始,党和毛泽东在指导思想上出现了正确与错误两个发展趋势 (1)探究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早期获得的踊跃成就 一是 1956 年 4 月,毛泽东发布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发言,提出了要“把国内外全部踊跃要素调换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目标;论述了怎样正确办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在经济、政治、外交和社会生活等十个方面关系的问题。 二是 1956 年 9 月,中国八大正确剖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达成后国内局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在此后一个期间的中心任务;总结了履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验,拟订了既反守旧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均衡中稳步行进的经济建设目标;侧重提出了增强执政党建设的问题。

【配套K12】毛概的教案,超完整

毛概的教案,超完整 课时分配表 章次内容课时备注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6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2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44社会主义改造理论25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2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47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2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4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21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12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213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2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2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2 1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教学,使学生总体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基本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理论成果的时代背景、历史根据、实践基础、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准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进程;关于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的科学内涵;关于三大理论成果;关于科学发展观【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互动法;多媒体【教学时数】 6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使学生能够从思想发展史的角度,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本身是一个浅到深的认识过程,一个少数人认识到形成全党共识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进程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命题,它既是毛泽东作为党的核心领袖人物认识水平的反映,又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思想结晶,是一种合乎历史必然性的理论思考的结果。 1.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教材中讲了三方面道理: 一是说,这是解决中国问题的现实需要。中国国情的特殊性,要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必须实现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不仅因为它是科学,而且主要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它同中国人民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

(完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完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教案)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命运的伟大意义。 2、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工农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明确中国共产党能够根据形势的变化,制定正确的革命纲领,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中国革命指明正确的方向和道路。 二、教学内容 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1)北洋军阀的统治 (2)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3)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1)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3)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 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2)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三、基本概念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国共合作大革命 四、基本线索 1、从北洋军阀的统治了解新文化运动作为思想解放潮流发生的必然。

2、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3、国共合作使中国革命出现了新局面。 五、教学重点 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历史意义 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过程 六、教学难点 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特点 2、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七、教学热点 1、正确认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作用。 2、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北伐战争的意义。 八、教学方式 1、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师生互动为辅。 2、适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九、教学方法 1、充分尊重教材,增补相关资料。 2、注重历史史实,史实引出史论。 3、理论联系实际,历史结合现实。 十、教学资源 1、教材 2、多媒体教学课件 3、教学参考资料 十一、教学时间 3课时 十二、教学流程 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2、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毛概课教案

毛概课教案 概论课教案主讲教师:张程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教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认识马克思主义的过程。 抽象的马克思主义与具体的、民族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表现和成败。为什么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2、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方面: 1、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 2、在实践基础上丰富和发展理论。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三个方面: 1、与中国实践的结合 2、与中国历史的结合 3、与中国文化的结合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1、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毛泽东思想的创立邓小平理论的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各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一个统一的体系。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指导了中国实践提供了民族的精神支柱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时代背景与实践基础 1 概论课教案主讲教师:张程 2、三个阶段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3、军队建设理论 4、党的建设理论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指南 3、党和人民的精神财富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第三节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时代发展的要求 时代在发展,要求马克思主义也要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回应了这种要求。 2、建设历史经验的总结 我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总结。苏联模式

(完整word版)第四章 体育教学主体

第四章体育教学主体 第一节体育学习的主导——体育教师 导入:请学生回答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关系? 学生回答: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一、体育教师主导性的含义 教师:教师的主导性是对应学生主体性的概念.主导性表明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地位和主要责任。主导性包括对学生的领导、诱导和指导等综合的作用与责任.二、体育教师主导性的内容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主导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贯彻体育教学指导思想 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这些教学指导思想既体现在体育的教材中,更体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而体育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教学指导思想,这种贯彻体现在体育教学过程的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因此说,体育教师是贯彻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主导者. (二)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材加工 由于体育的素材非常多,而且许多素材是体育的正规竞技项目,体育教师是体育素材和学生之间的桥梁,担负着选择体育素材并将素材加工成为教材的重要任务。教师要从社会要求、学科要求和学生的需要三者之间寻找到结合点,精选符合社会要求、符合学科特点和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教学内容,教给学生实实在在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因此说,体育教师是选择和加工体育教学内容的主导者. (三)选用与学生学习需要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每个体育教材都要求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也有着与他们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否正确地选择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体育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情境的变化,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创

设各种教学情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因此说,体育教师是选择和运用体育教学方法的主导者。 (四)进行体育学习的评价 体育教师必须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进行评价来不断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并给予他们应有的教学反馈。体育教师要通过对学习的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通过组织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来推动体育学习的深入和发展。因此说,体育教师是进行体育学习评价的主导者。 (五)创造适合学生学习的体育教学环境 创造适合学生学习的体育教学环境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比,体育教学有更加特殊的教学环境,这个环境应该是美观舒适的、有激励性的和安全的。教师必须能够组织和创设各种良好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并将已有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发生迁移形成新技能。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是体育教师的重要工作。因此说,体育教师是创造优良体育教学环境的主导者。 (六)“导航”学生的体育学习方式 学生在完成了必要的知识学习以后,还要将各种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与认识能力相连接的“知识板块”,并能灵活地、有创造性地运用到体育生活实践中去,而这种能力的形成是以探究性和自主性的学习方式为基础的,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导航”学生的体育学习方式,使他们能够灵活地、自主地、有创造性地进行体育学习。因此说,体育教师是学生良好学习方式的主导者。 三、发挥体育教师主导性的条件 教师主导性发挥的构成有三个要素。一是“目标"、二是“导向哪里”,三是“被导的主体”。有了“目标”才知道“导向哪里”,有了才知道“沿着什么去导”,有了“明确的被导的主体”才知道怎么去指导”。

【毛概课程题库】第4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1.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后,毛泽东适时提出了( C ) A.反对本本主义的任务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 C.实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任务 D.大规模调查研究的任务 2.在中共八大上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行“ 三个主体、三个补充”设想的是( A.毛泽东 B. 刘少奇 C. 陈云 D. 邓子恢 3.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D ) A.不要四面出击 B.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C. 积极引导,稳步前进 D.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4.毛泽东提出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即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 第二次结合” 没有取得成功,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D )。 A.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 B.照搬苏联模式 C.以革命的方法搞建设 D.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5.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最主要的贡献表现在( B )。 A. 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 B. 正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 C.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D. 提出了正确处理“ 十 大关系 6. 毛泽东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是为 了 ( C ) 。 A. 开展整风运动,克服官僚主义 B. 维护社会的团结稳定 C.团结一切力量建设社会 D. 巩固发展三大改造的成果 7.在1956 年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周恩来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的表达是( C A.小资产阶级 B. 民族资产阶级 C. 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己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D. 大资产阶级 8.20世纪50 年代,我国提出了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战略目标,其中四个现代化是指( D )。 B.工业、农业、商业和科学技术 D. 工业、农业、国防和交通业 9.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思想是,在总体上 A. 工业、农业、商业和交通业

毛概第四章习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20分) 1A 2C 3D 4B 5B 6C 7B 8D 9B 10B 11C 12C 13C 14C 15A 16A 17B 18B 19B 20B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 A、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B、中国的民族问题; C、中国关于“一国两制“问题 D、中国的“三农”问题 2、毛泽东明确号召“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是在()。 A.遵义会议上; B.瓦窑堡会议上;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 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上 3、1978年,邓小平支持和领导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是针对()。 A、“以阶段斗争为纲” B、苏联模式; C、农村家庭联产承包 D、“两个凡是” 4、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 A、人民大众的参与 B、无产阶级的领导 C、反对帝国主义 D、反封建主义 5、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 A、土地革命、党的建设、武装斗争 B、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C、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统一战线 D、工农运动、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6、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思想是()。 A、“中间地带”的思想 B、“三种力量”的思想 C、“三个世界”的思想 D、“两个霸权”的思想 7、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什么是解放思想、怎样坚持解放思想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什么是改革开放,怎样实施改革开放 D、什么是实事求是,怎样坚持实事求是 8、邓小平认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 A、强大的人民政权 B、强大的人民军队 C、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D、自己的发展 9、.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格局所呈现的特点是()。 A、分步骤、多层次、逐步推进 B、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C、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 D.、沿海、周边、内地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任务是()。 A、发展商品经济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完善生产关系 D、完善上层建筑 11、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A、社会总资产中占量的优势 B、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C、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D、国有产值在总产值中占绝对比重 12、市场机制中的核心机制是()。 A、供求机制 B、激励机制 C、价格机制 D、竞争机制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 A、民族精神 B、共同理想 C、马克思主义 D、社会主义荣辱观 14、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是()。 A、四项基本原则B、等价交换原则C、集体主义原则D、爱国主义原则 15、现阶段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是()。 A、反对和遏制“台独” B、推进两岸“三通” C、促进两岸政治谈判 D、加强经济上的交流合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