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1.25 MB
- 文档页数:8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第三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初中知识点回顾:1、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 (1)比较相同的时间,运动物体通过的距离(2)比较相同的路程,运动的物体所用的时间综合(1)(2)两点可以得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最佳方法:比较速度2、速度: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可见速度是定量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说明:定量:可以用数值来表示的量)3、速度的计算公式:t s v = vs t = s=vt 4、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的主单位: “ 米 ∕秒 ” 单位符号: “ m∕s ” ,读作“ 米每秒 ”常用单位:“ 千米∕时 ” 单位符号: “ km∕h ” ,读作“ 千米每时 ”换算关系:1米 ∕秒 = 3.6千米∕时 1千米∕时=0.28或185米 ∕秒 可见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的单位和时间的单位合成的。
说明:速度的计算公式也可以用来计算变速运动,只不过,路程用某段的总距离,时间是指在这段路程中所花的总时间,包括中途停止的时间。
新课:一、坐标与坐标变化量1.A 点坐标x 1 :表示汽车在t 1时刻的位置,B 点坐标x 2 :表示汽车在t 2时刻的位置。
2.坐标的变化量△ x = x 末 – x 初 (表示汽车的位移)⑴ △ x 的大小表示位移的大小,⑵△ x 的正、负表示位移的方向。
3.时间的变化量:△ t = t 2 – t 1思考与讨论:1.上图中汽车(质点)在向哪个方向运动?2.如果上述汽车沿x 轴向另外一个方向运动,位移Δx 是正值还是负值?二、速度初中物理中我们是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讨论交流:这一定义能否准确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呢?请举例说明。
要点提炼速度:1.定义: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用v表示。
2.物理意义: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也就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定义式:。
说明:这里的定义方法是比值定义法.比值定义法是高中常见的一种定义物理量的方法,被定义的物理量不是由其它两个量决定,即不能说v 与Δx成正比,与Δt 成反比.初中曾学习过ρ=mV、R=UI也是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4.单位:国际单位:m/s(或m·s-1)。
第2节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考点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办法1、物理学中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是( )A.比较时间的长短B.比较路程的大小C.相同时间比路程D.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快【答案】C【解析】解答:由速度公式v=s/t可知,比较物体快慢有两种办法:路程相同比较时间长短;时间相同比较路程大小:比较时间的长短,因路程大小不确定,所以无法判定,选项A不符合题意;比较路程大小,因时间长短不确定,所以无法判定,选项B不符合题意;时间相同时,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快,选项C正确,符合题意;物体运动的路程长,不一定速度就快,还要考虑时间的长短,选项D错误,不合题意;故选C。
2、“骑车的速度比步行的速度快”,这句话表示( )A.骑车的人通过的路程比步行的人通过的路程长B.通过的路程相等时,骑车的人所用的时间比步行的人多C.在相同的时间内,骑车的人通过的路程比步行的人通过的路程长D.以上说法都不对【答案】C【解析】解答:骑车的速度比步行的速度快,是指相同时间内,骑车人比步行人通过的路程大,选项A错误、选项C正确;骑车的速度比步行的速度快,通过相等路程,骑车人所用时间少,选项B错误;故选C。
3.如图所示,在学校运动会百米比赛中,通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运动员跑的快慢.方法A是相同路程比时间;方法B是______________.速度公式v=st的定义方法与日常方法________(选填“A”或“B”)是相同的.【答案】相同时间比路程 B【解析】生活中,人们通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方法A :相同路程比时间;方法B :相同时间比路程;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速度.物理学用速度描述运动快慢,公式为v =s t,这种方法与日常方法“相同时间比路程”是相同的. 考点二速度及其计算公式4.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 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 .两物体在0~10s 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 甲<v 乙B .两物体在15~20s 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 甲<v 乙C .两物体在15s 末相遇,且0~15s 内通过的路程相等D .两物体在20s 末相遇,且0~20s 内通过的路程相等【答案】C【解析】解答:由图像看出两物体在0~10s 内的图像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物体通过的路程大于乙物体通过的路程,所以v 甲>v 乙,选项A 错误;甲物体在15~20s 内的图像是一条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所以甲物体处于静止状态,选项B 错误;由图像看出两物体在15s 末相遇,且0~15s 内通过的路程相等,都是100m ,选项C 正确; 由图像看出两物体在15s 末相遇,不是在20s 末相遇,0~20s 内通过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选项D 错误;故选C 。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观察运动的时间:可以通过计时器或者秒表来测量物体运动的时间,然后比较不同物体运动所花费的时间来判断快慢。
2. 观察运动的速度:可以通过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来判断快慢。
常见的方法有使用速度计来测量物体的实际速度,或者使用计时器来测量物体在一定距离内所花费的时间,然后计算速度。
3. 对比运动的距离:可以通过对比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距离来判断快慢。
比较不同物体在相同时间内所运动的距离,距离较大的物体运动速度则较快。
4. 观察运动的频率:可以通过观察物体运动的频率来判断快慢。
频率越高的物体运动速度一般越快。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非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的物体,比较快慢的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快速振动、旋转等,对比物体运动的快慢可能需要使用其他的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第一部分:知识点一、基本概念:1、速度①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A、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B、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
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v=S/t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
v=S/t,变形可得:s=vt,t=S/v。
2、匀速直线运动①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因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应该是一个定值,与路程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无关,所以这时不能将v=s/t理解为v与 s成正比,与t成反比。
②物体速度改变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可以用v=s/t来计算,s是物体通过的某一段路程,t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求出的v就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③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二、重、难点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难点:速度的有关计算。
三、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技巧把速度公式v=s/t变形得出s=vt、t=s/v可求路程和时间。
在利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解题时,需要注意下列问题:1)要写出依据的公式;2)应该统一单位;3)将已知条件代入公式时,既要代数值,又要代单位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速度公式:v= s/t速度单位:米/秒(m/s,m·s-1)千米/时(km/h)s=vt计算:v=s/tt=s/v匀速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机械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四、知识拓展用图像来表示物体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路程,就得到了路程—时间图像.(如图a)(2)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速度,就得到了速度—时间图像.(如图b)图a 图b第二部分:相关中考题及解析1.(2012•上海)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秒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米,则()A、甲的s﹣t图一定为图线aB、甲的s﹣t图可能为图线bC、乙的s﹣t图一定为图线cD、乙的s﹣t图可能为图线a解析: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第二节 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答案:(1)路程 (2)快 (3)时间 (4)快 (5)路程 (6)运动快慢 (7)单位时间 (8)v =s t (9)m/s (10)速度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探究实验1:定性比较小车A 、B 运动的快慢。
【实验仪器】小车A 、B ,长木板【实验过程】把小车A 、B 放在长木板上的同一位置,让它们同时开始运动,观察A 、B 两个小车谁跑在前边。
【实验记录】A 、B 两小车同时、同地、同向出发,同时刻时(起始点除外)A 车在前边。
【实验结论】上述实验定性比较了物体运动的快慢,表明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的物体在前边的物体运动得快。
正如百米赛跑时,观众认为跑在最前边的运动员最快。
点技巧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①两小车出发的时间必须相同;②保持两小车做直线运动。
探究实验2:定量比较小车A 、B 运动的快慢。
定量地描述需要利用控制变量法,设定某一个量不变,再根据物理量的大小,较准确地确定某一个物理量的变化,然后进行比较而得出结论。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用仪器准确地测量出所需要物理量。
【设计实验】(1)让小车A 、B 分别在长木板上运动,用秒表计时,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物体A 、B 运动的快慢。
(2)让小车A 、B 分别在长木板上运动相同的路程,用秒表测量出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比较小车A 、B 运动的快慢。
【实验器材】小车A 、B ,长木板,秒表、刻度尺。
【实验过程】(1)让小车A 、B 分别在长木板上运动,用秒表计时,在相同的时间内t 内A 、B 通过的路程分别为s A 和s B ,用刻度尺测量出它们通过的路程,并记录在下列表格内。
(2)让小车A 、B 分别在长木板上运动相同的路程s ,用秒表分别测量出A 、B 两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 A 和t B ,并记录在下表内。
(3)计算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小车 时间/s 路程/m 路程/时间(m/s )A t =20 s A =1.6 0.08B t =20 s B =1.2 0.06A t A =15 s =1.5 0.1B t B =20 s =1.5 0.075【分析论证】通过实验(1)数据分析:在相同的时间内A 小车比B 小车通过的路程长,路程与时间的比值A 比B 大,说明A 小车比B 小车运动得快;通过实验(2)数据分析:通过相同的路程,A 小车用的时间比B 小车用的时间短,路程与时间的比值A 比B 大,说明A 小车比B 小车运动得快。
1.3运动的快慢要点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相同时间比路程 ● 相同路程比时间 ● 速度● 物理意义:描述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慢,速度越小。
● 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
● 公式:时间路程速度=,v =● 单位:● 国际单位:米/秒(m/s ● 常用单位:千米/小时(● 换算:1m/s=3.6km/h● 单位的含义:1m/s 表示:物体每1s 的时间里,运动的路程为1m 。
注意:(1)速度与路程、时间无关。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因为速度保持不变,因而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要点二、匀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 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做快慢改变的运动。
●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做速度不变的运动。
(最简单、最理想) 特点:(1)运动方向(速度方向) 不变。
(2)运动快慢(速度大小) 不变。
——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要点三、平均速度公式:总总t S v=——s v t=作用:粗略的描述运动的快慢,不能反映出物体的运动细节。
(1)匀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 = 瞬时速度。
(2)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 不一定等于 瞬时速度。
注意:(1)平均速度的公式:总总t S v=(求平均速度时,必须指明是哪段路程或哪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2)在特殊情况下:当t 1=t 2时,221v v v +=;当s 1=s 2时,21212v v v v v +=,不等于221v v v += 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而是在某段运动时的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要点四、用图象描述物体的运动1、s-t 图象:用横坐标表示时间t ,纵坐标表示路程s ,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s-t 图象。
如图(1)所示,是匀速直线运动的s-t 图象。
2、v-t 图象:用横坐标表示时间t ,用纵坐标表示速度v ,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v-t 图象。
如图(2)所示,是匀速直线运动的v-t 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