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同步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61.00 KB
- 文档页数:8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1.2.1探索生命的器具同步测试(解析版)5.观察前,操作显微镜下降镜筒时,眼睛一定要看着()A. 目镜B. 物镜C. 反光镜D. 镜座6.在“观察叶片的结构”的实验中,错误的实验操作是()A. 用镊子取叶片B. 用两片刀片切C. 将刀片垂直于主叶脉切 D. 将刀片平行于主叶脉切7.观察的视野中既有气泡又有细胞,用镊子尖轻轻压动盖玻片,气泡出现的变化是A. 会变形、会移动 B. 会变形、不移动 C. 不变形、不移动 D. 不变形、会移动8.显微镜中起放大作用的结构是()A. 目镜和物镜 B. 反光镜和目镜 C. 反光镜和物镜 D. 遮光镜和反光镜9.下图表示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在观察中,若要在同一台显微镜上看到最明亮的视野,镜头组合应该选()A. ③和①B. ①和④C. ②和③D. ②和④10.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下列的操作正确的是()A. 制作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B. 对光时,显微镜视野太暗,可以把凹面镜换成平面镜C. 下降显微镜的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 D. 物象在视野的左上方,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11.要将显微镜视野中左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标本移向()A. 左上方B. 右上方C. 左下方D. 右下方二、填空题12.显微镜的发明大大开拓了人类的视野,人们看到了原先肉眼看不到的世界.(1)如图是从载物台反面看到的遮光器,①②③④⑤表示从小到大的光圈,在光线较弱时对光,应选择的光圈是________(填编号);(2)要观察“上”字装片,正确完成了对光、胶片两个步骤后,用低倍镜寻找物象时,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象,接下来应该进行的一步操作是(填编号).A. 前后转动细准焦螺旋,继续寻找物象B. 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继续寻找物象C. 眼睛看着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降至最低D. 左眼看着目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继续寻找物象.13.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可分为五个部骤,分别是:①取镜安放,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收放.14.小玲同学正在练习使用显微镜,请帮她回答以下问题:(1)她使用的显微镜目镜是5×,物镜是8×,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________ ×。
福州市2020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1.2.1探索生命的器具同步测试题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被观察的材料必须是()A.薄而透明B.新鲜的C.干燥的D.完整的2 . 如果将如图所示显微镜下的视野“甲”变为视野“乙”,下列操作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操作的第一步便是转动转换器,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B.在更换物镜之前,要先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C.更换物镜之后,视野光线变亮,所以应该换用小光圈D.如果更换物镜之后,物像模糊,可调节反光镜和粗准焦螺旋3 . 在用显微镜观察花粉粒的实验中,如果用的物镜放大倍数为40倍,所用目镜放大倍数为10倍,那么所观察到的花粉粒被放大的倍数为(),该放大倍数指的是花粉()的放大倍数。
A.400,体积B.400,长或宽C.400,面积D.40,长或宽4 . 用显微镜观察生物体的结构时,所观察的生物材料往往要做成薄而透明的玻片标本,玻片标本主要三种,即装片、切片、涂片,洋葱内表皮的玻片标本属于()A.切片B.装片C.涂片D.都不是5 . 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注视目镜内B.为了看到更多的细胞,将镜头组合由10×40 变为10×10C.对光时用大的光圈D.感觉光线较弱,换用反光镜的凹面6 . 制作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A.装好物镜后,先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B.为了使物像更清晰,可以调节粗准焦螺旋C.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要看物镜,使镜筒缓缓下降D.观察时,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越多,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越多7 . 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目镜上有“10×”字样,物镜上标有“10×”字样.观察到的物体的实际放大倍数是()A.10倍B.45倍C.100倍D.1000倍8 .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目镜B.显微镜视野较暗,应选用大光圈,并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C.制作临喇装片时,盖盖玻片的方法是使它的一边先接触液滴,然后缓缓放平D.制作口腔上皮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加清水的目的是保持细胞正常形态9 . 植物茎的结构从内到外的顺序依次是()A.木质部-形成层-髓-韧皮部-树皮B.髓-形成层-木质部-韧皮部-树皮C.髓-韧皮部-木质部-形成层-树皮D.髓-木质部-形成层-韧皮部-树皮10 . 如图为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
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第I课时)1.在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看到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的一组是()A.目镜10X物镜20XB.目镜5X物镜10XC.目镜10X物镜40XD.目镜16X物镜20X2.下列关于显微镜的使用,正确的是()A.用洁净的纱布擦拭目镜和物镜B.对光成功的标志是要看到明亮的圆形光圈C.绘生物图时,对图中较暗的部分用横线条涂黑D.物象在视野的左下方,若将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3.在显微镜对光时,当环境光线较暗,应选用()A.大光圈、凹面镜B.大光圈、平面镜C.小光圈、凹面镜D.小光圈、平面镜4.小花想把显微镜视野中的一个气泡从视野右下方移出去,应将玻片朝哪方移动()A.左上方B.左下方C.右上方D.右下方5.在显微镜对光过程中,能反射光线的结构是()A.目镜B.反光镜C.转换器D.光圈6.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被观察的材料一定要)(A.清洁干净B.染色C.薄而透明D.形状规则7.请结合显微镜操作要领,回答下列问题:(1)现有甲、乙两台显微镜(甲:目镜10X,物镜40X;乙:目镜5X,物镜10X),若要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应选择镜头组合是 ______ 的显微镜。
(2)小枫在显微镜视野找到一个细胞(如图),如要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物台上的装片往_____ 方向移动。
(填“ J f 一厂')(3)若观察到的物像较模糊,但视野亮度正常,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可略微转动显微镜的结构是_____ o(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是:植物细胞结构有_______ 和______ o(5)细胞中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结构是______ 。
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第2课时)1.下列是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操作顺序正确的是()①擦拭玻片②取材③滴清水④放置材料⑤染色⑥盖上盖玻片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②④⑥⑤C.①③②④⑤⑥D.①②④③⑥⑤2.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看到了以下几幅图象,这几幅图出现的先后①顺序是(A.①④-②-③B.④-③-①-②C.③-④-②①D.②-①③-④3.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形态是(4.小芳在初中生物实验操作考试中抽到实验三,如图1表示她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步骤,请据图回答。
第二章探索生命2.1 探索生命的器具一、判断1.用显微镜观察时,视野中有一污点,移动装片和转动目镜镜头,污点都无变化,则污点可能在物镜上。
()【答案】正确【解析】显微镜的污点一般位于目镜、物镜和装片上,当移动装片和转动目镜镜头,污点都无变化,说明污点位于物镜上。
2.为了看清楚所要观察的物体,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越好。
()【答案】错误【解析】为了看清楚所要观察的物体,如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可能更模糊了,可能要观察的结构不在视野中,并非放大倍数越大越好;要根据需要进行调整,选用合适的放大倍数,才能更好地看清观察的物体。
3.用显微镜观察材料时,如果发现镜头上有污物,可以用餐巾纸擦拭镜头,除去污物。
()【答案】错误【解析】目镜、物镜是高精密的光学部分,若需擦拭要用专门的擦镜纸,擦镜纸质软又不易掉毛,用擦镜纸擦拭镜头既可以清洁镜头,又可以避免损伤镜头和防止有少量的纤维留在镜头上.而餐巾纸纤维粗糙容易划伤镜头,且容易掉落一些毛、屑影响观察。
4.若视野中的物象位于左上方,应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才能将物像移动到视野的中央。
()【答案】错误【解析】偏哪移哪,当物象位于左上方,应当向左上方移动。
5.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时,高倍镜和低倍镜下视野中只有细胞大小发生变化。
()【答案】错误【解析】高倍镜下,所观察到的细胞体积大,数量少,视野变暗,而在低倍镜下所观察到的细胞体积小,数量多,视野亮。
二、单选1.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时,目镜上有“5×”字样。
物镜上标有“45×”字样。
观察到的物体的实际放大倍数是()A.5倍B.45倍C.50倍D.225倍【答案】D【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2.把刻有“p”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时,视野中所看到的应当是()A.pB.bC.dD.q【答案】C【解析】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放大正立的实像。
3.若显微镜有如图所示的四种镜头,则该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A.50倍B.100倍C.200倍D.400倍【答案】D【解析】目镜的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而物镜的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因此甲、乙是目镜,丙、丁是物镜,想要放大倍数最大应选择乙和丙。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1单元第2章第1节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同步练习(新版)北师大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生物上册第1单元第2章第1节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同步练习(新版)北师大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生物上册第1单元第2章第1节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同步练习(新版)北师大版的全部内容。
《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共13小题,满分65分,每小题5分)1.(5分)具有“微生物学之父"之称的科学家是()A.列文•虎克B.达尔文 C.巴斯德 D.林奈2.(5分)被称为“遗传学之父"的是( )A.孟德尔 B.达尔文 C.袁隆平 D.谈家桢3.(5分)19世纪,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提出著名的自然选择学说的生物学家是( ) A.达尔文 B.孟德尔 C.胡克D.巴斯德4.(5分)首先提出“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科学家是()A.罗伯特.虎克B.施莱登 C.施旺达 D.林奈5.(5分)最早创立并应用双名法对生物进行分类的科学家是()A.达尔文 B.米勒C.林奈D.沃森•克里克6.(5分)首次提出生物学这个科学名词的是()A.拉马克 B.林奈C.达尔文 D.哈维7.(5分)学习生物学的目的是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下列做法不能达到目的是( ) A.用光学显微镜的高倍镜观察禽流感病毒B.用鸭梨的枝条嫁接给杜梨,让新植株结出鸭梨C.用凹透镜做眼镜的镜片,矫正近视眼D.用接种卡介苗的方法预防肺结核8.(5分)1665年,英国人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他使用的观察工具是( )A.自制的显微镜B.放大镜 C.电子显微镜D.高倍望远镜9.(5分)在不增加耕地面积的情况下,大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无疑是解决粮食问题的最好办法,而下列哪位科学家在这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A.施登B.虎克C.达尔文 D.袁隆平10.(5分)血液循环的发现是首次使用了研究方法()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分类法11.(5分)最早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A.荷兰的一个眼镜商 B.罗伯特虎克C.列文虎克D.施莱登和施旺12.(5分)ABO血型的发现者是()A.列文虎克B.普利斯特利C.兰德斯坦纳D.达尔文13.(5分)美国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进行了实验,此实验的结果表明:()A.原始地球上的有机物来自陨石B.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大气C.原始地球能形成原始生命D.原始地球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满分35分)14.(12分)请将下列科学家与其相应的研究成果用线连接起来.15.(8分)16.(4分)为了避免生物命名的混乱,便于研究、交流和开发利用,瑞典科学家______于1753年创立了_____16.(8分)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发明了______并发现细菌;19世纪,“微生物之父”______(填人名),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______产生的,他所发明的______消毒法至今仍广泛应用于保存牛奶.17.(8分)在生物学发展史上,许多科学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同学们要记住并学习他们从事科学研究的优秀品质.你能说出下面几位的名字或做出的贡献吗?被誉为现代遗传学的之父的是______.他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被称为“微生物之父”的是______,他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______法;被世界同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______,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18。
探索生命的器具1.(2019 江西)关于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环境光线较暗时,使用反光镜凹面对光②镜筒下降时,眼睛要从侧面注视目镜③可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④视野中带黑边的圆圈,为口腔上皮细胞A. ①③B. ②③C. ②④D. ③④2.(2019 湖南邵阳)在一台光学显微镜的镜头盒里有六个镜头(如图所示),若要使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大,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A. c和dB. a和dC. c和fD. a和e3.(2019 湖南常德)如果不动显微镜的其它部分,只是转动转换器,将物镜由l0x转换成45x,这时显微镜的视野将会()A. 变亮B. 变暗C. 无变化D. 无法判断【答案】B4.(2019 湖北恩施)显微镜是学习生物学需要用到的放大仪器。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 若在视野中看到草履虫逆时针游动,则玻片上草履虫实际游动方向为顺时针B. 低倍物镜调换成高倍物镜,应转动转换器,并微调粗准焦螺旋C. 制作叶切片、人血涂片用于临时观察,都进行了染色步骤,观察效果更好D. 显微镜镜筒下降过程中,实验者应两眼睁开,从侧面注视物镜镜头,以防压破玻片5.使用显微镜对光时,下列哪些结构应在一条直线上()A.目镜物镜通光孔反光镜B.目镜镜筒物镜通光孔C.目镜镜筒物镜反光镜D.目镜物镜转换器反光镜6.使用显微镜时,“观察”操作步骤正确的是()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左眼向目镜内看,右眼睁开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往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A. B. C. D.7.在观察玻片标本时,发现所看到的目标在视野的右上方,如果想将目标移至视野的中央,玻片标本应移向()A.右上方B.右下方C.左上方D.左下方8.在载玻片上写下数字“69”,用显微镜观察时,会看到放大的图形形状是()A.69B.96C.66D.999.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1.2.1探索生命的器具同步测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分别滴加的液体依次是()A.清水、清水B.生理盐水、清水C.清水、生理盐水D.碘液、生理盐水2 . 用显微镜观察某标本时看到标本在镜头右下角,欲将物象移到视野正中央,标本的移动方向是()A.左下方B.右上方C.左上方D.右下方3 . 载玻片上写有一字母“p”,如果载玻片正放并用显微镜观察的话,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应是()A.p B.b C.d D.q4 . 将显微镜的目镜从4倍换到10倍,视野中所看到的细胞数目及细胞大小怎样变化()A.减少、变小B.减少、变大C.增多、变小D.增多、变大5 . 观察细胞需要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如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镜是A.150倍B.400倍C.40倍D.300倍6 . 在显微镜的使用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A.取放显微镜时,应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B.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要从侧面看着物镜C.当发现目镜上有污物时,用纱布擦拭D.玻片标本安放在载物台上后,要用压片夹压住玻片标本的两端7 . 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通过调整目镜、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如下四个图.试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A.B.C.D.8 . 下列有关生物实验活动的操作步骤与其相应的目的,不正确的是实验活动操作步骤操作目的A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在剖面上滴加碘液区分胚和胚乳B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把叶片放入酒精中水浴加热使叶片脱色C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用清水漱口清除口腔中食物碎屑D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洁净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防止装片产生气泡A.A B.B C.C D.D9 . 在使用显微镜对光时,如果光线过弱,可选用()A.平面镜、小孔B.凹面镜、大孔C.平面镜、大孔D.凹面镜、小孔10 . 如图是植物根尖模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④具有保护作用,主要由导管细胞构成B.③处的细胞没有细胞壁C.②处的细胞具有较强的分裂能力D.①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11 . 观察前,操作显微镜下降镜筒时,眼睛一定要看着()A.目镜B.物镜C.反光镜D.镜座二、填空题12 . 一台显微镜的_________与 _________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这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精品]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同步练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同步练习新苏教育版一、单选题1.用显微镜观察时,使用的材料应为()a.薄而透明b.厚实的c.干燥的d.完整的答案:a分析:[答]:这个问题考察了制作临时时尚电影的要求。
光学显微镜的原理是用光穿过被观察的物体。
放大后,人体可以看到微观结构。
因此,用于观察的材料必须薄而透明。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临时装片材料的制作要求。
2、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可以简化为()a、擦→ 滴下→ 撕裂→ 展开→ 掩蔽→ 染料B.滴水→ 撕裂→ 展开→ 擦→ 掩蔽→ 染料C.擦拭→ 滴下→ 展开→ 撕裂→ 掩蔽→ 染料D.擦拭→ 滴下→ 撕裂→ 展开→ 染料→ 封面回答:a解析:【解答】:本题考查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
第一步是用吸水纸拭擦载玻片和盖玻片;第二步是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或生理盐水;第三是从实验材料上撕取一小块材料;第四步是将撕取下来的材料放入水滴中展平;第五步的盖上盖玻片;第六步是进行染色。
因此选择的是a。
【分析】: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掌握胶片的制作和加载过程。
3、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目镜上标的是10×,物镜标的是40×,请问观察到的物体实际放大倍数为()永定元年,周文瑜等人输给了庄口,庄口被王林赢了。
林成盛攻占了中南部的县城,派烈、李小琴等将领攻打禹章,并攻打了周棣。
这支军队被击败并被杀。
投奔王林王林败诉,回到法庭。
天甲二年,他被授予同治三七常食和永阳太守。
乾安成了宫殿的司马。
光大一年级,他被授予壮族军事将领和《吕陵内史》。
太监初期,吴仪将军和石兴平将军被调去领导长沙的内史。
1/10a.300倍b.150倍c.40倍d.400倍答案:d分析:[答]:这个问题检查显微镜实际放大率的计算。
显微镜放大率=目镜放大率×物镜放大率。
10×40=400次。
因此,应该选择D。
中学七年级生物(上册)《探索生命的器具》同步练习(苏教版)一、填空题1.填写图中各序号所代表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名称。
2.在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时,看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
当用手推动装片时,视野中的污点也随着移动,这时污点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上;如果视野中的污点不随着移动,则污点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上;若此时转动目镜,污点不动,则污点一般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上。
3.取送显微镜时,要一手握____________________,一手握____________________。
碰到玻片标本。
4.在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____________________,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二、选择题1.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必须是( )A.新鲜的B.完整的C.薄而透明的D.干燥的2.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时,目镜上有“5×”字样。
物镜上标有“45×”字样。
观察到的物体的实际放大倍数是( )A.5倍B.45倍C.50倍D.225倍3.把刻有“p”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时,视野中所看到的应当是( ) A.q B.pC.d D.b4.现有一台显微镜,有两个目镜(放大倍数分别是5X、8X),两个物镜(放大倍数分别是10X、45X),那么这台显微镜最大放大倍数是A.50倍B. 360倍C. 450倍D. 80倍5.下图为临时装片制作过程示意图,制作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 ①②④③C. ①④②③D.①③④②6.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发现视野较暗。
经检查,使用的是平面反光镜。
若要使视野变亮,下列处理方法中,可行的是()A.换用高倍镜B.关闭光源 C.缩小光圈D.改用凹面反光镜。
探索生命的器具同步训练一、单选题1、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所用的材料应该是( )A.薄而透明B.厚实的C.干燥的D.完整的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考查临时装片制作的要求。
光学显微镜原理是利用光线透过所要观察的物体,经过放大后时人体能看到起微细结构,因此观察所用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临时装片材料的制作要求。
2、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可以简化为( )A.擦→滴→撕→展→盖→染B.滴→撕→展→擦→盖→染C.擦→滴→展→撕→盖→染D.擦→滴→撕→展→染→盖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考查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
第一步是用吸水纸拭擦载玻片和盖玻片;第二步是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或生理盐水;第三是从实验材料上撕取一小块材料;第四步是将撕取下来的材料放入水滴中展平;第五步的盖上盖玻片;第六步是进行染色。
因此选择的是A。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制作装片的过程。
3、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目镜上标的是10×,物镜标的是40×,请问观察到的物体实际放大倍数为( )A.300倍B.150倍C.40倍D.400倍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考查显微镜实际放大倍数的计算。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10×40=400倍。
因此应该选择D。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显微镜实际放大倍数的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4、小明在载玻片上用细圆珠笔写了个字母“b”,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那么它看到的图形应该是( )A.bB.pC.qD.b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成像特点。
在显微镜视野中所看到的物像是倒立的,物像和实际物体是左右相反,上下颠倒。
【分析】:在解答这一类题目是,可以将试卷选择180°后,所看的是图片变的显微镜中的物像。
5、在制作临时装片时,一般步骤应该是( )①盖上盖玻片②撕取实验材料③擦拭玻片④在载玻片中央滴清水⑤染色⑥将实验材料置于水滴中展开A.①②③④⑤⑥B.③④②⑥①⑤C.③④②⑥⑤①D.④②①③⑤⑥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考查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所用的材料应该是( )A.薄而透明B.厚实的C.干燥的D.完整的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考查临时装片制作的要求。
光学显微镜原理是利用光线透过所要观察的物体,经过放大后时人体能看到起微细结构,因此观察所用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临时装片材料的制作要求。
2、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可以简化为( )A.擦→滴→撕→展→盖→染B.滴→撕→展→擦→盖→染C.擦→滴→展→撕→盖→染D.擦→滴→撕→展→染→盖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考查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
第一步是用吸水纸拭擦载玻片和盖玻片;第二步是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或生理盐水;第三是从实验材料上撕取一小块材料;第四步是将撕取下来的材料放入水滴中展平;第五步的盖上盖玻片;第六步是进行染色。
因此选择的是A。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制作装片的过程。
3、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目镜上标的是10×,物镜标的是40×,请问观察到的物体实际放大倍数为( )A.300倍B.150倍C.40倍D.400倍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考查显微镜实际放大倍数的计算。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10×40=400倍。
因此应该选择D。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显微镜实际放大倍数的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4、小明在载玻片上用细圆珠笔写了个字母“b”,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那么它看到的图形应该是( )A.bB.pC.qD.b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成像特点。
在显微镜视野中所看到的物像是倒立的,物像和实际物体是左右相反,上下颠倒。
【分析】:在解答这一类题目是,可以将试卷选择180°后,所看的是图片变的显微镜中的物像。
5、在制作临时装片时,一般步骤应该是( )①盖上盖玻片②撕取实验材料③擦拭玻片④在载玻片中央滴清水⑤染色⑥将实验材料置于水滴中展开A.①②③④⑤⑥B.③④②⑥①⑤C.③④②⑥⑤①D.④②①③⑤⑥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考查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
第一步是用吸水纸拭擦载玻片和盖玻片;第二步是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或生理盐水;第三是从实验材料上撕取一小块材料;第四步是将撕取下来的材料放入水滴中展平;第五步的盖上盖玻片;第六步是进行染色。
因此选择的是B。
【分析】:解答这一类题目可以按顺序记住6个字:擦→滴→撕→展→盖→染6、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装片,先用低倍镜观察,再换用高倍镜,若不调整准焦螺旋,此时视野的清晰度和亮度变化是( )A.模糊、变暗B.模糊、变亮C.清晰、变亮D.清晰、变暗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
先用低倍镜再转换高倍镜的时,焦点产生微小变化,需要使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焦,不然视野会模糊;同时,因为放大倍数的增加,进入视野的光线变少,所以会导致变暗。
因此本题应该选A。
【分析】:解答本题的方法在于掌握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7、用吸管吸滴番茄果肉汁液,制成的标本是( )A.切片B.装片C.涂片D.磨片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考查玻片标本的种类。
从生物体材料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称为切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而成的称为涂片;用撕下或挑取的少量生物材料制成的称为装片。
因此,本题应该选择C。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玻片标本的分类。
8、关于显微镜的操作方法中,正确的是( )A.观察物象时一般用右眼,左眼闭合B.光线较暗时用大光圈,并用凹面镜对光C.先用高倍镜寻找物象,再用低倍镜观察D.为将物象从右上方移到视野的中央,装片应向左下方移动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
在观察物像时,一般是使用左眼观察,右眼睁开或闭合;光线较暗使使用大光圈并用凹面镜对光,可以增加进入视野的光线,提高亮度;在观察时候,应该使用低倍镜,再使用高倍镜;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上下颠倒,左右相反”,观察到物像在右上方,而实际上物体是在左下方,因此应该外右下方移动装片才能将物像移到中央。
因此本题选B。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成像特点。
9、显微镜上遮光器的作用是( )A.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B.调节光线的强弱C.遮住全部光线不使其反射到镜筒内D.使光线更加的均匀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主要考察遮光器的作用。
A项,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是反光镜的功能;遮光器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但不能阻挡所以光线,因此B项正确,C错误;遮光器能调节光圈的大小,控制进入视野的光线的多少,不能使光线均匀,D项错误。
因此选择B。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遮光器的作用:调节光线的强弱。
10、下列四台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在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时,视野中细胞放大倍数最大的显微镜是( )A.5×、10×B.15×、40×C.10×、10×D.5×、35×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考查显微镜的实际放大倍数。
实际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
因此,本题应该选B。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在于熟记显微镜放大倍数的公式。
11、显微镜属于何种探究器具( )A.观察器具B.计量器具C.加热器具D.解剖器具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考查探究器具的分类。
显微镜可用于放大物体,方便观察,因此属于观察器具。
尺子量筒属于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体积,称为计量工具。
酒精灯属于加热器具。
具有解剖功能的,如解剖剪、解剖针属于解剖器具。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弄清各种实验器材的功能。
12、在载玻片上面画一个“↗”符号,用低倍镜观察时,在视野内所见的图像是( )A、↘B、↖C、↙D、→答案:C解析:【解答】:考查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显微镜的成像特点。
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因此,本题应该选C。
【分析】:在解答此类题目时,可将试卷旋转180°,所看到的图像便是显微镜下所能看到的结构。
13、在显微镜中与调节光线强弱有关的结构是( )A.通光孔B.目镜C.粗准焦螺旋D.反光镜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
显微镜的反光镜有两面,一面是平面镜,另一面是凹光镜。
在光线强时使用平面镜,在光线弱时,使用凹面镜。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反光镜的使用。
14、下列使用探究器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热试管时应徒手拿着试管B.不要用手触摸刀口,刀口不要向着他人C.用电子天平称量时应该把称量纸放上,去皮后再放上药物D.实验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清理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考查探究器具的使用方式。
在加热试管时候,应该用试管夹夹子靠近管口一侧试管,防止手被烫伤。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探究器具的具体使用方式和注意对象。
15、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时,若是在光线很强的条件下,为了控制进光量,应选用的光圈和反光镜依次是( )A、较大的光圈、平面镜B、较大的光圈、凹面镜C、较小的光圈、平面镜D、较小的光圈、凹面镜答案:C解析:【解答】:在光线很强的条件下,为了控制进光量,应选用的较小的光圈和平面镜。
因为小光圈能使进入视野的光线更少;通过平面镜反射的光线题凹面镜更少。
所以本题应该选C。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弄清光圈与平面镜的功能及使用方式。
16、在操作显微镜时,要使镜筒升降的幅度最大,应该调节( )A.光圈B.粗准焦螺旋C.细准焦螺旋D.物镜答案:B解析:【解答】:在操作显微镜时,能使镜筒上升与下降的是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分为两种,一种是细准焦螺旋;另一种是粗准焦螺旋。
粗准焦螺旋上升的幅度是最大的。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粗准焦螺旋的功能:能使镜筒大幅度的上升和下降。
17、如果盖盖玻片的方法不恰当,很容易出现气泡,影响观察效果。
下列四种盖盖玻片的方法中,最不容易出现气泡的是(图中半扁圆形结构代表水滴,箭头代表盖盖玻片的方向)( )A.B.C.D.答案:B解析:【解答】:在盖上盖玻片的时候,应注意要使盖玻片的一侧接触水滴的一边,然后轻轻地盖上,便不易产生水泡。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盖盖玻片的方式方法。
18、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能在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最少和视野最亮的镜头组合是( )①目镜15×物镜10× ②目镜10× 物镜10× ③目镜15× 物镜25× ④目镜10×物镜25×A.①②B.④①C.③②D.③④答案:C解析:【解答】:在观察显微镜的过程中,细胞最少,说明放大倍数最大。
根据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
所以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少的应该是③。
进入视野的光线越多,视野越亮。
在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的时候,进入视野的光线就越多。
所以要使视野中最亮的镜头组合应该是②。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视野细胞数目、明暗度与显微镜实际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
19、下列显微镜的结构中,可调节光线强弱的是( )A.遮光器和载物台B.遮光器和反光镜C.反光镜和通光孔D.反光镜和载物台答案:B解析:【解答】:遮光器上有光圈,通过控制光圈的大小能调节光线的强弱。
小光圈穿过的光线弱;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强。
反光镜有两面,一面是平面镜,另一面的凹面镜。
平面镜反射的光线弱;凹面镜放射的光线强。
因此本题选择B。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显微镜上两个调节光线强度的结构:遮光器和反光镜。
20、在使用显微镜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观察完毕会用抹布拭擦物镜镜面B.用左眼观察,右眼绘图机C.先使用低倍镜,后使用高倍镜D.光线太暗可调大光圈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在观察完毕后,应该使用擦镜纸拭擦目镜与物镜的镜面,不能使用抹布。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显微镜的目镜与物镜的拭擦工具应该是擦镜纸。
二、填空题21、放大镜是一种功能的仪器。
答案:观察解析:【解答】:本题主要考查实验仪器的分类。
放大镜能够通过放大物体,便于观察,属于观察仪器。
尺子量筒属于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体积,称为计量工具。
酒精灯属于加热器具。
具有解剖功能的,如解剖剪、解剖针属于解剖器具。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弄清各种实验器材的功能。
22、英国物理学家研制出了早期最出色的光学显微镜,能放大100多倍,并用这台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胞”。
答案:罗伯特·胡克解析:【解答】:1663年,罗伯特·胡克利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他们看上去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并把他们命名为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