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软弱围岩短隧道施工技术要点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387.46 KB
- 文档页数:2
软弱围岩中的隧道施工技术探讨摘要: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分析了软弱围岩隧道的施工技术,阐述了软弱地质围岩地段隧道的施工方法、技术要领,为类似情况下的隧道施工标准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软岩隧道支护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the actual case the weak rock tunne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expounds the geological location of surrounding rock is weak tunnel construction method, technology essentials, for similar tunnel construction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tandard.keywords: soft rock tunnel support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前言隧道和地下工程施工,遇到软弱围岩,通常是施工组织者和技术人员感到持久压力和伤脑筋的一件事。
软弱围岩隧道通常被列为重难点控制工程,对工期、安全、质量、投资均产生重大影响。
如何根据工程实际拿出最佳方案,是攻克软岩隧道施工的关键和前提,本文根据工程实例总结归纳,提出不同软岩特点不同地形条件针对性的施工方法,以供同行参考。
2 软岩隧道地质工程特点2.1 地质特点软岩,主要是指第四系全新、中更新、更新统的坡残积土部分。
范围包括江河湖岸和池塘冲积、淤积层,人工杂填土、水田、溶洞充填物、新老黄土、风积砂等。
普遍具有内磨擦角小,粘聚力弱及流滑、蠕变、膨胀、湿陷等不稳定的特点。
一般南方地区软土含水量偏大,扰动易液化呈液态流动,北方地区软土含水量较小,失水后易呈固态流动,扰动易崩坍。
北方地区软土浸水饱和,极易流失并很快失去承载力。
2.2 工程特性某隧道施工区位于陕北黄土高原沟谷区,冲沟发育,植被稀疏,地形起伏较大。
软弱围岩隧道安全施工要点引言软弱围岩是指在地下工程施工中遇到的,强度低、稳定性差的岩体。
软弱围岩隧道的施工对于保障工程的安全和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软弱围岩隧道安全施工的要点,旨在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施工质量。
施工前准备1.地质勘察:准确了解软弱围岩的地质特征和力学性质,提供科学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
2.施工方案: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包括支护措施、爆破方案等,确保施工过程安全可控。
施工过程安全控制1.预支护:在施工前进行预支护措施,包括锚杆、喷射混凝土等,提高软弱围岩的支护能力。
2.开挖控制:采用适当的开挖方法,避免过度压实和挖掘过深,避免引起围岩塌方和地面沉陷。
3.通风排水:保持隧道内的空气流通和干燥,排除地下水,避免因积水和潮湿导致的围岩松软和不稳定。
4.安全监测:随时监测围岩的变形和裂缝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5.安全设施:建立完善的安全设施,包括警示标志、安全防护网、紧急避险通道等,确保施工现场人员的安全。
支护与加固措施1.锚杆支护:在软弱围岩中设置合理的锚杆支护体系,提高围岩的稳定性。
2.喷射混凝土:采用喷射混凝土增加围岩的强度和稳定性。
3.钢拱架支护:设置钢拱架等钢结构支护,增加围岩的承载能力。
4.土壤固化:采用灌浆、冻结等方法对软弱围岩进行固化处理,提高围岩的强度和稳定性。
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1.事故预防: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施工技能;充分了解预警信号,及时采取安全措施。
2.应急预案: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灾害事故的识别、报警、疏散等步骤,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结论软弱围岩隧道的施工对于工程的安全和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介绍了软弱围岩隧道安全施工的要点,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过程的安全控制、支护与加固措施以及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
只有加强安全意识,科学规范施工,才能保证软弱围岩隧道的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
注意:以上文档仅供参考,具体操作须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变更。
顺层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关键技术摘要:顺层偏压、软弱围岩严重影响着隧道的施工进度、施工安全及营运安全,并且极容易产生病害。
在施工时,应以施工安全和进度为前提,选择合适的开挖、支护方法。
综合考虑隧道水文地质条件、断面尺寸、施工机械、工期的可行性。
同时还应考虑围岩变化时施工方法的适用性。
施工以大断面少分块的方法,以减少对围岩的扰动。
本文以郑万高铁干溪沟隧道为例,对顺层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稍作探讨。
关键词:三台阶法;软弱围岩;控制爆破;减振1.项目背景郑万高铁被誉为目前在建铁路标准最高、风险最大、地质最复杂的高速铁路,其中干溪沟隧道为Ⅱ级风险隧道。
干溪沟隧道既是全线重难点工程,也是全线控制性工程,主要难点为全隧共计5处浅埋、上跨沪蓉高速公路凤凰梁隧道施工、顺层及顺层偏压[1]、岩堆、滑坡等,安全风险极高。
干溪沟隧道位于重庆市奉节县白帝镇和朱衣镇辖区内,起讫里程为DK705+425~DK717+308,全长11883m,其中Ⅴ级围岩1353m、Ⅳ级围岩8210m、Ⅲ级围岩2320m,最大埋深约515m。
为满足施工工期、防灾救援、施工通风及排水等需要,设1#横洞、2#横洞、3#横洞和洞口段共四个工区组织施工。
隧址区不良地质为顺层及顺层偏压、岩堆、岩溶、滑坡等,特殊岩土为人工填土。
针对该隧道的具体情况,现场采用三台阶加临时仰拱开挖技术、控制爆破技术、大直径直线掏槽减振技术等技术组织施工。
技术特点:综合多种因素,在本隧道Ⅴ级围岩软质岩、顺层偏压、一般断层级破碎带、接触带、浅埋及上跨沪蓉高速段等地段选择了三台阶+临时仰拱[2]法+控爆开挖,该方法主要具备以下优点:①施工利用空间大,便于机械操作,可以多个作业面同时施工;②可以统筹安排施工,工效较高;③当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可以及时转换施工工序,调整施工方法,避免窝工;④软弱围岩下利用上台阶预留核心土法开挖施工,利于减小对围岩的扰动,保证开挖作业面稳定;⑤在围岩变形较大或突变时,保证安全和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可尽快缩短施工时间,为初期支护工序在时间和空间上创造了条件。
谈软弱围岩铁路隧道开挖安全施工技术随着隧道工程的不断发展,软弱围岩铁路隧道的开挖施工技术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然而,软弱围岩的存在也给隧道开挖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比如塌方、冒顶等问题。
因此,针对这些问题,软弱围岩铁路隧道开挖安全施工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软弱围岩指的是在开挖隧道时,对于硬度不足、致密度不高的地质体进行开挖施工,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受到影响的情况。
软弱围岩的存在给隧道开挖带来危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塌方风险:软弱围岩通常是用边坡斜率过陡、采用开挖过浅的方法,也就是说,多为易塌、易发生坍塌意外的岩层,对隧道开挖带来了安全隐患。
2. 冒顶风险:软弱围岩的稳定性差,在隧道开挖中,容易发生突泥、突涌现象,严重影响隧道的开挖进度和施工效率。
3. 地面沉降风险:隧道开挖过程中,由于软弱围岩自身的强度不足,破坏了围岩的连续性,会导致上方地面沉降。
面对上述软弱围岩铁路隧道开挖的安全隐患,开挖施工技术也需要做出调整。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介绍此类隧道施工的安全技术:1. 正确选择开挖方法和支护体系对于软弱围岩的开挖过程,需要合理地选择切削方法和支护体系。
针对该类隧道施工,一般采用拆分法、分段法、埋穴法等方法,以及衬砌、锚杆、钢支撑、注浆等支护体系,可以有效减少隧道安全风险。
2. 加强围岩预处理工作软弱围岩隧道的预处理工作非常重要。
目前,广泛采用的预处理方法有注浆加固、压实、冻结、松动注浆等等。
这些预处理工作可以在开挖前就将软弱围岩的强度提高,减少塌方、冒顶的风险,同时对后续的隧道施工工序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3. 加强监测在软弱围岩的铁路隧道开挖中,监测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在隧道开工前建立周全的监测系统,监测施工过程中的围岩稳定性、地表沉降、竖向变形等现象,及时进行控制和处理,确保施工安全。
4. 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对于从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施工规程和安全标准,做好着装和保护措施,同时进行相关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对于隧道施工安全的意识和素质。
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探析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铁路路网建设也获得了较大的进步,建设的相关标准也不断完善,隧道建设的整体情况和其专业能力也有了较大的进步。
但是,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当中,事故频繁发生,人员伤亡等情况经常出现,软弱围岩隧道建设当中很多安全问题都有待解决,只有处理好安全隐患问题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在隧道施工中非常容易遇到软弱围岩的地质情况,此种情况,不仅施工难度系数增强,还会给现场的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带来较强的施工压力。
软弱围岩是隧道施工技术中的难点所在,在整个隧道施工当中增强软弱围岩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是对整个隧道施工的工程有着巨大的影响效果,所以,在隧道施工技术当中一定要增强软弱围岩建设的质量和提高其施工技术,更需要加强对软弱围岩施工技术的研究。
关键词: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措施一、软弱围岩特点及危害1.地质特征在和普通岩石比较当中,软弱围岩的稳固性偏低,其强度较低更是受到外力作用的影响,具有内摩擦角小、流化以及膨胀等特点。
尤其是对于北方地区的软弱围岩来讲,其含水量偏低,一旦失水便会呈现固态,受到外力扰动后将会发生崩塌;相比南方软弱围岩含水量较高,受到外力扰动后呈液态。
就以往施工经验来看,当软弱围岩受到外力扰动后,很容易出现断层、裂隙等问题,其自身稳定性会急剧降低。
大部分软弱围岩的形成都是由于当地的地质情况较特殊,如含水量较大的地质条件和地应力不良的情况下,比较容易造成塌方以及涌水问题。
2.变形特征在针对软弱围岩施工时,需要经历弹性变形、塑性与弹性变形共存、蠕变为主且存在塑性变形等几个阶段,导致围岩结构出现损伤甚至断裂。
软弱围岩变形量大,对隧道进行开挖后,其塑性变形更为严重,变形速度加快,且整个变形时间较长,蠕变特性非常明显。
另外,软弱围岩扰动范围较大,周围塑性区扩大,尤其是对于部分工程未进行支护处理,短时间内扰动范围会持续扩大,导致锚杆长度无法回到弹性区,喷锚支护效果无法体现,难以维持隧道结构稳定性与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