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21曹刿论战(已核)(李乐宇)
- 格式:doc
- 大小:76.50 KB
- 文档页数:6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句。
2、分析人物形彖。
3、了解战胜原因。
学习重点:积累文言词句。
学情分析:学牛已有学习文言文的基础,能自行读通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曹刿论战》。
(板书)(展示幻灯片)首先让我们齐读学习目标。
二、展示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句。
2、分析人物形象。
3、了解战胜原因。
三、读顺文读懂意1. 读顺文师:我们知道,学习文言文很关键的一步就是要读顺文。
(屏幕展示读顺文)文章要想读得顺畅,首先要读准字咅。
(屏幕展示读准咅)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来检测大家对字音的掌握情况。
屏幕展示:读准音曹刿(gui)又何间(jian)焉肉食者鄙(bi)弗(fl)敢加也小信未孚(fil)下视其辙(zhc)望其旗靡(mi)夫(fii)战请把字音批注在课本上,接下来让我们每字齐读三遍。
师:读好文言文,除了读准字音,还要把握好停顿。
请同学们结合屏幕上的提示来自由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注意: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生:....师:现在让我们齐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2. 读懂意。
师:学习文言文,不仅要读顺文,更要读懂意。
同学们在课前预习吋,已经疏通了文意,现在进行小组学习,合作交流疑难问题。
学生活动。
师: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请大家提出来。
生:师:现在我们来检测人家对文言词句的掌握情况。
首先我们来看重点词语屏幕展示:1 •重点实词⑴ 肉食者鄙鄙:目光短浅⑵又何间焉?间:参与⑶牺牲玉启 ⑷忠之属也 ⑸小大之狱 ⑹公将鼓之 2. 特殊句式① 何以战?凭借什么来作战?(宾语前置倒装句,翻译吋要按现代汉语的语序来冋答)②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士气振作,第二次击鼓,士气衰落,第三次击鼓,士气衰竭。
(省略句,翻译时要注意加上省略的成分)③ 忠之属也。
这是忠于职守的一类事情。
(判断句,翻译时,要在主语和谓语间加“是”)④ 夫战,勇气也。
21 曹刿论战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能力目标1.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德育目标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理清行文思路。
背诵课文。
2.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前面我们刚刚学习丁先秦诸子散文,领略了诸子散文特有的艺术魅力。
今天,我们学习先秦历史散文著作《左传》中的选段《曹刿论战》,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二、资料助读1.《左传》《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史记》和《汉书·艺文志》都认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清代有的学者认为系刘歆改编。
近人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根据各诸侯国史编成。
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
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左传》分年记事,没有篇名。
晋杜预把它按年代顺序分附在《春秋》后面,认为它是用史实来阐述《春秋》经义的。
《春秋》记事非常简单,近乎大事年表,例如这篇课文所记之事在《春秋》中就只有一句话:“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左传》节文的标题,都是后人加的。
2.长勺之战背景简介本篇选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
这一战事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前684),是齐桓公即位后向鲁国发动的第二次战争。
前此两年,齐桓公(公子小白)与其庶兄公子纠曾进行过激烈的争夺君位的斗争。
当时篡君夺位的公孙无知(齐襄公堂弟)已被杀,齐国一时无君,因此避难于鲁国的公子纠和避难于莒国的公子小白都争相赶回齐国。
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考点精讲内容提要1.电子课文2.考点精讲3.重点解析一、电子课文20 曹刿论战①《左传》预习◎我国古代有很多以弱胜强的战例,长勺之战就是其中之一。
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战例?◎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好停顿,结合注释了解课文大意。
十年②春,齐师③伐我④。
公⑤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⑥谋之,又何间⑦焉?”刿曰:“肉食者鄙⑧,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⑨?”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⑩,必以分人⑪。
”对⑫曰:“小惠未遍⑬,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⑭,弗敢加⑮也,必以信⑯。
”对曰:“小信未孚⑰,神弗福⑱也。
”公曰:“小大之狱⑲,虽不能察⑳,必以情㉑。
”对曰:“忠之————————————①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
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
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两国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又称“长勺之战”。
曹刿(guì),春秋时鲁国人。
②〔十年〕鲁庄公十年(前 684)。
③〔师〕军队。
④〔我〕《左传》是按照鲁国纪年顺序编写的,所以称鲁国为“我”。
⑤〔公〕指鲁庄公,鲁国君主。
前 693—前 662 年在位。
⑥〔肉食者〕吃肉的人。
这里指当权者。
⑦〔间(jiàn)〕参与。
⑧〔鄙〕浅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⑨〔何以战〕即“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凭、靠。
⑩〔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
安,指安身。
专,独自享有。
⑪〔必以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⑫〔对〕回答。
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⑬〔遍〕遍及,普遍。
⑭〔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玉帛,祭祀用的玉和丝织品。
⑮〔加〕虚夸,夸大。
曹刿论战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战前必须作好政治准备。
2、要善于把握有利时机。
3、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并联系实际进行思想教育,培养青少年机智沉着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古今义不同的实词及“夫”的用法和判断句式。
2.记叙战争的方法及剪裁上详略恰当的特点。
3.背诵全文主。
三、教学课时:两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屮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其屮有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
像三国时曹操击败袁绍的官渡之战,孙刘联军大败曹操的赤壁之战,东晋谢安、谢石、谢玄等人使北方前秦苻坚统率的百万大军感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瀝水之战,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而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Z间的长勺之战尤其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称赞。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长勺之战是“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
”今天我们学习《曹刿论战》这篇课文就是谈论长勺Z战的。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理解在长勺之战中,弱小的鲁国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齐国,曹刿的战略思想是什么,它对我们有哪些启发。
二解题①《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情况的编年体史书。
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孔子写的鲁国历史《春秋》所编。
②课文谈论的是古代战争故事。
这次战争发生的时间是春秋初期,交战双方是强大的齐国和弱小的鲁国。
交战地点是鲁国的长勺,所以史称长勺之战。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给下面的字注音:刿(gui)又何间焉(jian)鄙(bi)弗敢专也(fd)小惠未编(bian)玉帛(bo)小信未孚(fd)公与之乘(chQng)辙(zh。
)轼(shi)旗靡(mi)2.引导学生对照注释疏通,提出问题。
理清课文大意,复述课文内容。
*重点词句1.加点词的古今义:(1)肉食者鄙(2)又何间焉(3)牺牲玉帛(4)大小Z狱2.判断句式:有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译为“……是什么”和“……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