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参考书目和复习题
- 格式:docx
- 大小:24.64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参考书目【原创实用版】目录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参考书目的意义和价值二、推荐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参考书目列表三、如何利用这些参考书目深入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正文【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参考书目的意义和价值】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对于理解我国的历史发展、社会变革以及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参考书目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的好坏。
一本好的参考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全面、深入地了解历史,还能引导我们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审视历史,发现历史背后的规律。
【二、推荐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参考书目列表】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参考书目: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本书是由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先生编写的,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过程。
2.《中国现代史》:这本书由李新主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全面反映了我国现代史的发展历程。
3.《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这本书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详尽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
4.《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这本书由彭明朗主编,对近现代史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5.《中国近现代史大事记》:这本书以编年体的形式,记录了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
【三、如何利用这些参考书目深入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了解历史事件,更要深入理解历史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这就需要我们利用好这些参考书目,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这些书籍,全面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过程,理解我国是如何从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这些书籍,了解历史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这本书,深入了解近现代史上的一些重要问题,如土地改革、抗日战争等。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这些书籍,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中国现代史》这本书,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从而更好地理解我国的发展道路。
661中国近代史考研参考书目
中国近代史是考研历史学专业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选择合适的参考书目对备考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国近代史考研参考书目,供您参考: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版)作者,吕思勉。
这本书是中国近代史的经典教材,系统地介绍了1840年以来的中国近现代史,内容详实,适合考研学生系统学习。
2.《中国近代史》作者,王汝梅。
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1840年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内容全面,语言通俗易懂,适合考研学生入门阶段的学习。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者,陈荣。
这本书是中国近现代史的经典教材,内容详实,条理清晰,适合考研学生系统学习。
4.《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者,王汝梅。
这本书是中国近现代史的经典教材,内容全面,适合考研学生系统学习。
5.《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者,杨奎松。
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1840年以来的中国近现代史,内容详实,适合考研学生系统学习。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中国近代史考研参考书目,选择适合自己学习风格和需求的教材进行系统学习对备考是非常有帮助的。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近代史主要参考书一、《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
二、《毛泽东选集》(1-4卷),主要学习其中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第一卷〉、《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二卷)、《改造我们的学习》〈第三卷〉等文。
三、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人民出版社。
四、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上、下),人民出版社。
五、刘大年:《中国近代史诸问题》,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六、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单行本见《陈旭麓文集》第一卷。
七、苑书义等:《中国近代史新编》(上、中、下),人民出版社。
八、丁名楠:《帝国主义侵华史》(1、2、3卷),人民出版社。
九、李时岳:《中国近代史主要线索及其标志之我见》,《历史研究》1984年第2期。
十一、章开沅:《民族运动与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历史研究》1984年第3期。
十一、《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讨论集》,三联书店。
十二、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上、下),中华书局1980年版。
十三、牟安世:《鸦片战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十四、茅海建:《天朝的崩溃一一鸦片战争再研究》,三联书店,1995年版十五、姚薇元:《鸦片战争史实考》,人民出版社1984年。
十六、杨国桢:《林则徐传》,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十七、马士著、张汇文等译:《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1卷,三联书店1957年。
十八、陈胜磷:《林则徐与鸦片战争论稿》,中山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十九、《鸦片战争史论文专集》(正编、续编)。
二十、中国史学会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上海人民出版社。
二十一、王庆成:《太平天国的历史和思想》,中华书局,1985年。
二十二、茅家琦等著:《太平天国兴亡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二十三、罗尔纲:《太平天国史稿》(上、中、下),中华书局版。
二十四、《太平天国论文选》,三联书店,1981年版。
二十五、李泽厚:《太平天国思想散论》,《历史研究》1978年第7期。
中国现代史参考书目资料、回忆录(1)彭明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集》(全6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2)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选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全8册),人民出版社1979-1980年版。
(3)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全18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1992年版。
(4)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下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
(5)《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
(6)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中、下册),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
(7)万仁元、方庆秋主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机密作战日记》(上、中、下),中国档案出版社1995年版。
(8)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日本帝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上、中、下),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9)本书编辑部编:《日军侵华暴行实录》(全4册),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
(10)张宪文主编:《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全8册),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1)孟广涵主编:《国民参政会纪实》(上、中、下卷),重庆出版社1985年版。
(12)中共重庆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及红岩革命纪念馆编:《重庆谈判纪实》,重庆出版社1983年版。
(13)孟广涵主编:《政治协商会议纪实》(上、下卷),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
(14)刘志琴主编:《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全3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5)(美)埃德加·斯诺著:《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中国》),三联书店1979年版。
(16)李维汉著《回忆与研究》(上、下卷),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版。
专著、论文集(1)曾业英主编:《五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2)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1卷),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
(3)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上、中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大全(完美版)(最全的纲要复习资料,涵盖本科目所有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复习提纲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中国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2、乾隆朝后期,清王朝由盛转衰。
3、中国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中国的封建社会的特点包括(1)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2)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社会结构上是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4、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达衰的主要表现。
答:(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官僚机构膨胀,官吏贪污腐败严重,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2)经济上,史无前例的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造成人均土地占有量逐年下降,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日益增多,流民不断增多。
赋税征收、苛捐杂税、徭役摊派逐年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3)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度,大兴文字狱,读书人动辄以只言片语获罪,整个社会万马齐喑,一片死寂。
(4)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八旗军无所事事,不劳而获,绿营军纪茫然,不堪一击;(5)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的演变1、1842年,中英间签署《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上海为通商口岸。
2、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劫焚毁了有“万园之园”美誉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3、1894年11月,日军制造的连续4天大屠杀,造成30万中国居民死亡的旅顺大屠杀惨案。
4、1900年,俄国军队侵入中国东北,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5、1860年,《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是天津。
6、1860年,《北京条约》开放的陆路商埠是伊犁和喀什噶尔。
7、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中国近代史纲要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全国高等院校本科生的()A.公选课B. 必选课C.任选课D.必修课正确答案:D2.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A.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B.1911年以来中国的历史C.1919年以来中国的历史D.1949年以来中国的历史正确答案:A3.在中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等地区已经出现早期文明社会要素的时间是()A.约在四五千年以前B.约在五六千年以前C.约在六七千年以前D.约在七八千年以前正确答案:B4.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君主立宪制度C.民主共和制度D.酋长制度正确答案:A5.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A.平等制度B.封建宗法等级制度C.城市制度D.乡村制度正确答案:B6.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的核心是()A.法家思想B.道家思想C.儒家思想D.杂家思想正确答案:C7.标志着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事实是()A.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1775年的美国资产阶级革命C.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D.1861年的俄国资产阶级革命正确答案:A8.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A.虎门销烟B.鸦片战争C.洋务运动D.中华民国建立正确答案:B9.英国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北京条约》B.《南京条约》C.《黄埔条约》D.《望厦条约》正确答案:B10.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A.封建社会B.半封建社会C.半殖民地社会D.殖民地社会正确答案:A1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A.半殖民地社会B.半封建社会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不完全的殖民地社会正确答案:C12.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自己的()A.封建社会B.半封建社会C.半殖民地D.殖民地正确答案:D13.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A.资产阶级B.地主阶级C.工人阶级D.农民阶级正确答案:C14. 中国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A.19世纪40至50年代B.19世纪50至60年代C.19世纪60至70年代D.19世纪70至80年代正确答案:A15.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C.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正确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1.鸦片战争前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主要指()A.中国的历史文化从未间断一直延续至今B.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丰富多彩灿烂辉煌C.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D.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高峰迭起美不胜收正确答案:ABCD2.五六千年以前,在中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等地区已经出现早期文明社会要素,主要有()A.城市B. 墓葬C.农业D.家畜饲养正确答案:ABCD3.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领域主要是()A.天文学B. 数学C.农学D.医药学正确答案:ABCD4.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的杰出科技成果四大发明是()A.造纸术B. 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正确答案:ABCD5.在古代中国的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伟大壮举和动人佳话,包括()A.汉代张骞班超通西域B.唐代玄奘西行印度取经C.鉴真东渡日本传经D.明代郑和下西洋正确答案:ABCD6.中国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产生了许多杰出的()A.政治家B.军事家C. 思想家D.教育家正确答案:ABCD7.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出现过一些“盛世”,主要是()A.汉代的“文景之治”B.唐代的“贞观之治”C.唐代的“开元之治”D.清代的“康雍乾盛世”正确答案:ABCD8.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需要两大前提,即()A.少数人积累大量的货币财富B.劳动者丧失生产资料变成自由出卖劳动力的无产者C.思想上的启蒙运动D.世界市场的广泛开拓正确答案:AB9.英国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原因是()A.英国资本主义扩张发展的客观要求B.英国政府蓄谋已久的武装侵略政策C.中国人民禁烟斗争D.中国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正确答案:ABD10.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西方列强攫取中国大量侵略特权的条约有()A.《南京条约》B.《虎门条约》C.《望厦条约》D.《黄埔条约》正确答案:ABCD1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主要有()A.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B.封建势力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基础和支柱C.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仍然占主导地位D.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已产生,但发展缓慢,力量软弱正确答案:ABCD12.鸦片战争后中国新产生的阶级有()A.工人阶级B.资产阶级C.农民阶级D.地主阶级正确答案:AB13.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来源主要是()A.城乡破产失业的农民B.城乡破产失业的手工业者C.城市贫民D.中小地主正确答案:ABC14.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B.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正确答案:AC15.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是()A.实现共产主义B.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C.建设社会主义D.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正确答案:BD三、判断正误题1.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的所有地区,在所有时期都是半殖民地。
近代史书单【原创实用版】目录一、近代史书单简介二、近代史书单推荐书目1.中国近代史2.世界近代史三、近代史书单的阅读建议正文一、近代史书单简介近代史通常是指从 19 世纪初至 20 世纪中叶这一历史时期,这一时期世界各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社会文化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了解近代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历史规律,吸取历史经验教训,为现实和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
为此,我们特推出一份近代史书单,以帮助大家系统地学习近代史知识。
二、近代史书单推荐书目1.中国近代史(1)《中国近代史》:作者钱穆,本书是一部关于中国近代史的经典之作,系统地讲述了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胜利这一时期的历史,对于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中国近代史纲要》:作者徐中约,本书是一部简要介绍中国近代史的教材,系统地阐述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适合初学者阅读。
2.世界近代史(1)《世界近代史》: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本书是一部关于世界近代史的经典之作,全面地讲述了从 16 世纪初至 20 世纪中叶的世界历史,对于理解世界近代史的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世界近代史纲要》:作者李忠,本书是一部简要介绍世界近代史的教材,系统地阐述了世界近代史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适合初学者阅读。
三、近代史书单的阅读建议阅读近代史书单,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通读:先通读全书,了解近代史的基本脉络和发展趋势,对整个近代史有一个宏观的认识。
2.细读: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或章节进行细读,深入了解相关历史事件、人物和思想,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3.比较:对比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差异,从而更好地认识中国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
4.思考:在阅读过程中,要学会思考历史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
5.应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提高自己的历史运用能力。
以下是一些中国近现代史的参考书目: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重说中国近代史》
3.《史学九章》
4.《叫魂》
5.《怀柔远人:马嘎尔尼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
6.《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
7.《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
8.《中国史研究入门》
9.《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
10.《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
11.《清史史料学》
12.《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
13.《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
14.《晚晴七十年》
15.《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
16.《百年嬗蜕:近代中国的士与社会》
以上书目涵盖了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可以作为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参考书籍。
同时,也要注意选择权威、可靠的版本和作者,以确保获取准确、客观的历史信息。
第一章辨析题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指中国社会一半世殖民地状态,一半是封建状态。
2、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和封建制度的根基都受到冲击。
3、近代中国,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的是间接统治。
4、19世纪40-6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给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造成了某些客观的条件和可能。
5、近代中国历史上,林则徐首先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6、近代资本帝国主义不能灭亡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地域广大和侵略者之间的矛盾。
7、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武器装备的落后。
8、晚清政府向帝国主义国家的借款与今天的利用外资没有本质区别。
9、近代中国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独立发展的一对矛盾。
10、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和现代化应同时进行。
1.西方殖民主义势力来到东方,是为了使东方国家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2.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的所有地区,在所有时期都是半殖民地。
3.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4.帝国主义列强并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这缘于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
5.经济技术落后的中国不可能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五)问答题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答案参见教材P11,2,3)2、如何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涵义?(P11-12)3、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及相互关系是什么?(P15-16)4、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相互关系是什么?(P16)5、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P27-31)2.简述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及其特点。
3.简述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特点。
4.简述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
6.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7.帝国主义列强并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原因何在?(六)论述题1、论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中国近代史参考书目通史理论著作1.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2.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编:《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学术专著1.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1840-1900年),1955年人民出版社第九版。
2.李侃等:《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新版。
3.李剑农:《戊戌以后三十年中国政治史》,中华书局1962年、1980年版。
《中国近百年政治史》上、下新版。
4.蒋廷黻:《中国近代史》,长沙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新出各版。
5.肖一山:《清代通史》第一、二、三、四、五卷,中华书局1987年新版。
6.(美国)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一、二、三卷,生活、新知、读书三联书店1957-1960年出版。
马士、宓亨利《远东国际关系史》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年版。
7.(美国)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起陆续出版。
8.(前苏联)齐赫文斯基主编:《中国近代史》上、下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4年版。
9.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4年)上、下册,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0.汪敬虞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年)第一、二、三册,人民出版社11.郑友揆:《中国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1840-1949年),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12.冯尔康:《清代史料学》沈阳出版社2004年历史资料1.中国史学会主编:《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捻军》、《回民起义》、《洋务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辛亥革命》、《北洋军阀》共十二种(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及丛刊续编),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由神州国光出版社、上海出版社等陆续出版。
2.龚书铎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上、下册,中华书局1985年修订版。
中国近代史参考书目和复习题
参考书目
一、教材
李侃、李时岳主编《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
二、参考书
1、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人民出版社,1999年
2、中国社会科学院、李新主编《中华民国史》,中华书局,1981--
3、(美)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4、(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
三、文献资料
1、中国史学会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包括:《鸦片战争》6册,《太平天国》8册,《捻军》6册,《回民起义》4册,《鸦片战争》6册,《洋务运动》7册,《中法战争》7册,《中日战争》7册,《戊戌变法》4册,《辛亥革命》8册。
2、中国革命博物馆编《中国近代史参考图录》全三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年
四、论文(更新中)
复习题
第一章鸦片战争
一、名词解释
1.闭关政策
2.虎门销烟
3.定海三总兵
4.三元里抗英
5.《广州和约》
6.《穿鼻草约》
7.《南京条约》
8.《望厦条约》
9.《黄埔条约》10.《上海租地章程》11.协定关税12.片面最惠国待遇13. 领事裁判权14. 经世派15. 买办16.道光帝17.林则徐18.邓廷桢19.关天培20.魏源21.龚自珍22.黄爵滋23.许乃济24.姚莹25.徐继畬26.李善兰27.琦善.
二、问答题
1.简述清政府闭关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简析鸦片泛滥给中国社会的影响。
3.简述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内部“严禁派”与“弛禁派”的主要观点。
4.简析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主要原因和历史教训。
5.简述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6.试评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第二章太平天国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名词解释
1.亚罗号事件
2.马神甫事件
3.《天津条约》
4.《北京条约》
5.《瑷珲条约》
6.《勘分西北界约记》
7.圣库制度
8.金田起义
9.《天朝田亩制度》10.《资
政新编》11.北伐和西征12.天京事变13. 永安建制14.厘金15.湘军16.捻军17.上海小刀会18.诸匠营、百工衙19.顾命八大臣20.辛酉政变(北京政变或祺祥政变)21.洪秀全22.冯云山23.杨秀清24.石达开25.洪仁玕26.
陈玉成27.李秀成28.叶名琛
二、问答题
1.比较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异同。
2.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的情况。
3.简述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基本过程。
4.简析太平天国北伐失败的原因。
5.简析天京变乱的原因及其影响。
6.简评《天朝田亩制度》。
7.简述太平天国的各项政策。
8.简评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
9.比较太平天国运动与古代中国传统农民起义的异同。
10.试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或辛酉政变)后清政府对外政策的变化。
第三章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一、名词解释
1.洋务运动
2.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3.总税务司
4.江南制造总局
5.福州船政局
6.轮船招商局
7.上海机器织布局
8.同文馆
9.中体西用10. 曾国藩11.
12.赫德
二、问答题
1.简述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目的和主要内容。
2.简述洋务派筹办海军的过程、主要军用企业及其特点。
3.简述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原因、主要代表和特点。
4.试评洋务运动和中国近代化(或资本主义)的关系。
5.简评“中体西用”思想。
第四章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
一、名词解释
1.海防塞防之争
2.镇南关大捷
3.北洋水师
4.丰岛海战
5.平壤战役
6.黄海战
役7.马尾海战8.黑旗军9.台湾人民反对割台斗争10.租界11.清流派12.《中法会议简明条款》13.《马关条约》14.《征讨清国策》15.《中英烟台条款》
16.“三国干涉还辽”17.刘永福18.冯子材19.左宗棠20.左宝贵21.邓世昌
22.叶志超
二、问答题
1.简析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2.简析《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的严重危害(如何理解《马关条约》大大
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
3.比较中国和日本的战前准备、军力情况、战略战术和战后影响。
第五章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一、名词解释
1.公车上书
2.《新学伪经考》
3.《孔子改制考》
4.《天演论》
5.《仁学》
6.
强学会7.时务报8.国闻报9.中外纪闻10.《应诏统筹全局折》11.百日维新
12.戊戌政变13.戊戌六君子14.严复15.康有为16.梁启超17.谭嗣同18.“扶
清灭洋”19.冠县梨园屯教案20.红灯照21.八国联军22.廊坊阻击战23.江东六十四屯惨案24.都统衙门25.东南互保26.门户开放政策27.《辛丑条约》
28.张之洞29.李鸿章30.载漪31.袁昶32.许景澄
二、问答题
1.简述康有为的变法维新思想。
2.简述“百日维新”期间新政法令的主要内容。
3.简析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
4.简评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
5.简述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历史功绩和经验教训。
6.比较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第六章辛亥革命
一、名词解释
1.新政
2.五大臣出洋考察
3.巡警部
4.《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
5.
《奏定学堂章程》(《重订学堂章程》或《癸卯学制》)6.预备立宪公会7.国会请愿运动8.皇族内阁9.《钦定宪法大纲》10.兴中会11.同盟会12.保路运动13.《上李鸿章书》14.《民报》15.《苏报》案16.《革命军》17.华兴会18.光复会19.科学补习所20.日知会21.萍浏醴起义22. 黄花岗起义23.
武昌起义24.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5. 南京临时政府26. 政闻社27.咨议局28. 立宪派29.孙中山30.黄兴31.章太炎32.邹容33.陈天华34.秋瑾35.
徐锡麟
二、问答题
1.列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展的条件。
2.试析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及其影响。
3.简述清末推行新政的目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4.简述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期间的西学东渐情况。
5.简评革命派和保皇派论战的主要内容。
6.简析“预备立宪”的实质(为何说它是一场政治骗局)。
7.简评中国同盟会的纲领(三民主义)。
8.简述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的经过、意义和内外政策。
第七章北洋军阀的统治和近代中国历史的新趋向
一、名词解释
1.进步党
2.“二十一条”
3. 西原借款
4.筹安会
5.洪宪帝制
6.府院之争
7.
张勋复辟8. 白朗起义9.中华革命党10.二次革命11.护国运动12.北洋军阀
13.统一党14.护法运动15.《新青年》16.新文化运动17.京师同文馆18.广
学会19.宋教仁20.袁世凯21.段祺瑞22.徐寿23.华蘅芳24.傅兰雅
二、问答题
1.袁世凯如何窃取辛亥革命的成果?
2.简述民国初年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和主要派系。
3.评述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挽救革命所做的主要工作(二次革命、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
4.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5.简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6.简评早期新文化运动(背景、内容和历史意义)。
7.简述1840—1919年间中国近代史上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8.简述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列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