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桑梓镇中心学校九级语文下册《周公诫子》练习语文创新
- 格式:doc
- 大小:105.51 KB
- 文档页数:2
《周公诫子》【基础达标】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周公诫子(jiè)又相天子(xiàng)一饭三吐哺(tǔ)(bǔ)德行宽裕(xíng)守之以恭者(gōng)禄位尊盛(lù)守以畏者(wēi)聪明睿者(ruì)桀、纣是也(jié)(zhòu)可不慎欤(yú)2.解释加点词①子无以鲁国骄士(怠慢,轻视)②又相天子(辅佐)③守之以恭者,荣(保持)(肃静,谦逊有礼)(荣华显贵)④守以卑者,贵(低下)(地位显要)⑤犹恐失天下之士(的)(人才)⑥聪明睿智(聪慧,明智)⑦守之以愚者,哲(愚拙,不巧伪)(明智,聪明)⑧由此德也(奉行,遵从)⑨可不慎欤(谨慎,慎重)3.《周公诫子》选自《韩诗外传》,作者韩婴,西汉(朝代)古今诗学“韩诗学”的开创者。
4.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C)A.周公诫之曰成王之叔父也守之以浅者B.成王封伯禽于鲁吾于天下亦不轻矣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C.不谦而失天下十日而问假诸人而后见D.守之以恭者子无以鲁国骄士守以俭者E.其德全矣亡其身者其业有不精5. 有通假字的一项( C )A.夫此六者B. 亡其身者C.守以畏者D. 可不慎欤6.在文言句式上和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 )A.成王封伯禽于鲁。
B.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
C.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D.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7.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①德行宽裕古:宽大,宽容今:宽绰富裕②聪明睿智古:明察事理今:指智力发达,记忆力和理解能力强。
8.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 A )A.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B.成王∕封伯禽∕于鲁。
C.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
D.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9.这是一篇议论文。
周公戒子的观点是:子无以鲁国骄士,接着,周公从三个方面来论证观点:①周公辅政“握发吐哺”的切身体会(正面阐说),②圣言相劝(正面阐说),③桀纣失天下(反面阐说),最后用“可不慎欤”作结,与前面的论证呼应。
学案一、字音字形1.识记生难字哺.(bǔ) 睿.(ruì) 桀.(jié) 纣.(zhòu ) 欤.(yú) 2.读准多音字(1)相.天子xiàn ɡ 其他读音:xiān ɡ 组词:相信 (2)守以畏.者wēi 其他读音:wèi 组词:畏惧 3.找出通假字守以畏者 畏通威 意思:威严。
二、重要词语1.重点词理解(1)诫:告诫,警告劝诫。
(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2)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号。
(3)相:辅佐。
(4)德行:道德品行。
(5)宽裕:宽大,宽容。
(6)守:保持。
(7)恭:肃敬,谦逊有礼。
(8)荣:荣华显贵。
(9)俭:行为约束而有节制,不放纵。
(10)尊盛:位高势盛。
(11)睿智:聪慧,明智。
(12)哲:明智,聪明。
(13)由:奉行,遵从。
2.一词多义辨析(1)以⎩⎪⎨⎪⎧子无以.鲁国骄士(因为)土地广大,守以.俭者(用) (2)子⎩⎪⎨⎪⎧子.无以鲁国骄士(你)吾,文王之子.(儿子) (3)于⎩⎪⎨⎪⎧ 成王封伯禽于.鲁(到)吾于.天下亦不轻矣(对于) 3.词类活用解释(1)一饭三吐哺活用词语:饭 解释:名词用作动词,吃饭。
(2)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活用词语:亡 解释:使动用法,使……灭亡。
4.古今异义区分(1)聪明..睿智 古义:明察事理。
今义:听觉、视觉敏捷,指智力发达,记忆力和理解能力强。
(2)德行宽裕..古义:宽大,宽容。
今义:宽绰富裕。
三、知识储备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天下大治。
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在周文王时,他就很孝顺、仁爱,辅佐武王伐纣,封于鲁。
周公没有到封国去而是留在王朝,辅佐武王,为周安定社会,建立制度。
武王崩,又佐成王摄政。
周公摄政七年后,成王已经长大成人,于是周公归政于成王,自己回到大臣的位子。
周公辅佐武王、成王,为周王朝的建立和巩固作出了重大贡献。
2018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7周公诫子分层练语文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 27周公诫子分层练语文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 27周公诫子分层练语文版的全部内容。
27。
周公诫子1。
下列句子中书写和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B )A.碌位尊盛,守以卑者,贵。
B.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C。
博闻强.(qiǎng)记,守之以浅者,智。
D.又相.(xiāng)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守以卑者,贵.贵:地位显要。
B.守之以恭.者恭:肃敬,谦逊有礼.C。
由.此德也ﻩ由:由于.D。
聪明睿智..睿智:聪慧,明智。
3.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A.成王封伯禽于.鲁吾于.天下亦不轻矣B。
守之以.浅者守之以.恭者C。
人众兵强.ﻩ博闻强.记D.聪明睿智.ﻩ守之以浅者,智.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2)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参考答案(1)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2)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5。
下列对课文内容等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B )A。
从全文看,周公是要告诫儿子伯禽:贵为君王者,更应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乃至精神内敛,重才不露,大智若愚。
B.首句“成王封伯禽于鲁”,交代周公诫子的目的,突显诫子之必要性、重要性。
C.“不谦……桀、纣是也”是从反面阐说,说明了“谦德”的重要性。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7课周公诫子同步练习题新版语文版1.给加点的字注音。
诫.子( ) 相.天子( ) 吐哺.( ) 宽裕.( )禄.位( ) 睿.智( ) 桀.( ) 欤.(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成王封.伯禽于鲁(2)又相.天子(3)守.之以恭者(4)守之以畏.者(5)由.此德也3.下列句中的“之”与“成王之叔父也”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守之.以愚者 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C.莲,花之.君子者也 D.执策而临之.4.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子/无以鲁国/骄士。
B.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C.吾闻,德/行宽裕。
D.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5.翻译句子。
(1)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
(2)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3)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4)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
(5)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一)读《周公诫子》,做题。
6.请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子勿以.鲁国骄士(2)守之以愚者,哲.(3)夫.此六者(4)桀、纣是.也7.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成王封伯禽于鲁。
(2)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8.文中哪句话属于反面论证?9.你从本文学到了什么做人的道理?(二)【甲】周公诫子【乙】诫子书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非淡泊③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④。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漫⑤则不能励精⑥,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⑦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⑧,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注释】①行:操行。
②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③淡泊:清静寡欲,没有奢望。
④致远:达到远大的目标。
⑤淫漫:荒淫,怠惰。
⑥励精:振奋精神。
⑦意:意志。
⑧接世:合于世用,为社会所用。
1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博闻强记....(2)非学无以广.才(3)悲守穷庐.(4)可不慎.欤11.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初三下册语文《周公诫子》练习题及答案
要想让自己在考试时取得好成绩,除了上课要认真听讲外还需要课后多做练习,接下来查字典语文网为大家推荐了周公诫子练习题及答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阅读: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善;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1.解释下列词语。
封:相:畏:博闻强记:2.翻译下列句子。
(1)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2)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3. 周公提出的六种“俭德”。
用六个字,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
4. 文中哪句话属于反面论证?5.你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
第 1 页共 1 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7课周公诫子同步练习题(新版)语文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7课周公诫子同步练习题(新版)语文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7课周公诫子同步练习题(新版)语文版的全部内容。
第27课周公诫子1.给加点的字注音.诫.子( ) 相.天子()吐哺.( )宽裕.( )禄.位( )睿.智( ) 桀.( ) 欤.(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成王封.伯禽于鲁(2)又相.天子(3)守.之以恭者(4)守之以畏.者(5)由.此德也3.下列句中的“之”与“成王之叔父也”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守之.以愚者 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C.莲,花之.君子者也 D.执策而临之.4.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子/无以鲁国/骄士。
B.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C.吾闻,德/行宽裕。
D.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5.翻译句子。
(1)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
(2)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3)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4)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
(5)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一)读《周公诫子》,做题。
6.请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子勿以.鲁国骄士(2)守之以愚者,哲.(3)夫.此六者(4)桀、纣是.也7.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成王封伯禽于鲁。
(2)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8.文中哪句话属于反面论证?9.你从本文学到了什么做人的道理?(二)【甲】周公诫子【乙】诫子书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非淡泊③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④。
初中语文同步测控优化训练27 周公诫子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注音。
哺()睿()桀()纣()解析:注音要准确,声母、韵母、声调要读准。
答案:bǔ rui jié zhòu2.填空。
《周公诫子》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朝古今诗学“__________”的开创者。
解析:此题是对文学常识的考查,文中涉及的文学常识要记牢。
答案:《韩诗外传》韩婴西汉韩诗学3.查工具书,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无以鲁国骄.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犹恐.失天下之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饭三吐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词语须根据语言环境结合前后的内容来作解释。
参考答案:(1)怠慢,轻视。
(2)担心。
(3)口中含嚼的食物。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翻译下列句子。
(1)又相天子,吾于天亦不轻矣。
(2)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
解析:翻译句子要抓住重点的词语,把握文言句式,翻译须准确完整。
(1)相:辅助;于:在;轻:轻贱。
(2)守以俭者,此句为倒装句。
参考答案:(1)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不能算轻贱。
(2)用节俭来保有广大的土地,必定会有安定。
2.请写出文中的六种谦德是什么?解析:深入理解课文,从文中找出答案。
参考答案:荣、安、贵、胜、哲、智。
3.周公为什么要诫子?解析:此题在于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参考答案:周公为了让儿子到鲁国不怠慢人才。
4.你认为周公是个什么样的人?解析:熟读课文,深入透彻理解课文,抓住人物的语言来把握人物,意思对即可。
参考答案:对晚辈谆谆教导,懂得如何守业,能够礼贤下士,是个大智若愚的人。
志鸿教育乐园活学活用《刑法》课上,教授向学生提问:“什么是诈骗罪?”一个学生回答:“如果考试时,你不让我及格,则犯诈骗罪。
周公诫子一、字音字形1.识记生难字哺.(bǔ) 睿.(ruì) 桀.(jié) 纣.(zhòu) 欤.(yú) 2.读准多音字(1)相.天子xiànɡ 其他读音:xiānɡ 组词:相信 (2)守以畏.者wēi 其他读音:wèi 组词:畏惧 3.找出通假字守以畏者 畏通威 意思:威严。
二、重要词语1.重点词理解(1)诫:告诫,警告劝诫。
(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2)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号。
(3)相:辅佐。
(4)德行:道德品行。
(5)宽裕:宽大,宽容。
(6)守:保持。
(7)恭:肃敬,谦逊有礼。
(8)荣:荣华显贵。
(9)俭:行为约束而有节制,不放纵。
(10)尊盛:位高势盛。
(11)睿智:聪慧,明智。
(12)哲:明智,聪明。
(13)由:奉行,遵从。
2.一词多义辨析(1)以⎩⎪⎨⎪⎧ 子无以.鲁国骄士(因为)土地广大,守以.俭者(用) (2)子⎩⎪⎨⎪⎧ 子.无以鲁国骄士(你)吾,文王之子.(儿子)(3)于⎩⎪⎨⎪⎧ 成王封伯禽于.鲁(到)吾于.天下亦不轻矣(对于)3.词类活用解释(1)一饭三吐哺活用词语:饭 解释:名词用作动词,吃饭。
(2)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活用词语:亡 解释:使动用法,使……灭亡。
4.古今异义区分(1)聪明..睿智 古义:明察事理。
今义:听觉、视觉敏捷,指智力发达,记忆力和理解能力强。
(2)德行宽裕..古义:宽大,宽容。
今义:宽绰富裕。
三、知识储备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天下大治。
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在周文王时,他就很孝顺、仁爱,辅佐武王伐纣,封于鲁。
周公没有到封国去而是留在王朝,辅佐武王,为周安定社会,建立制度。
武王崩,又佐成王摄政。
周公摄政七年后,成王已经长大成人,于是周公归政于成王,自己回到大臣的位子。
周公辅佐武王、成王,为周王朝的建立和巩固作出了重大贡献。
2019-2020年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27 周公诫子语文版习题精选第六十九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句中的“之”与“成王之叔父也”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守之以愚者B、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C、尝试凿之D、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语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守之以/愚者,哲B、成王/封伯禽/于鲁C、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D、夫/此六者,皆/谦德也【答案】:【解析】:第3题【填空题】解释下面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①周公诫子______②守之以恭者______③又相天子______④德行宽裕______⑤一饭三吐哺______⑥土地广大,守以俭者______⑦守以畏者______⑧禄位尊盛______⑨守以卑者,贵______⑩由此德也______【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填空。
《周公诫子》选自《______》,作者______ ,______(朝代)今文诗学“______”的开创者。
出自本文的成语有______、______等。
【答案】:【解析】:第5题【翻译】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答案】:【解析】:第6题【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赵威后问齐使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① ,书未发^② ,威后问使者曰:“岁^③亦无恙^④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
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选自刘向《战国策·齐策》)【注】①赵威后:赵恵王妻。
②发:拆封。
③岁:年成,收成。
④无恙:平安无事。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
①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______②舍本而问末者耶______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周公诫子》
【基础达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周公诫子(jiè)又相天子(xiàng)一饭三吐哺(tǔ)(bǔ)
德行宽裕(xíng)守之以恭者(gōng)禄位尊盛(lù)
守以畏者(wēi)聪明睿者(ruì)
桀、纣是也(jié)(zhîu)可不慎欤(yú)
2.解释加点词
①子无以鲁国骄士(怠慢,轻视)
②又相天子(辅佐)
③守之以恭者,荣(保持)(肃静,谦逊有礼)(荣华显贵)
④守以卑者,贵(低下)(地位显要)
⑤犹恐失天下之士(的)(人才)
⑥聪明睿智(聪慧,明智)
⑦守之以愚者,哲(愚拙,不巧伪)(明智,聪明)
⑧由此德也(奉行,遵从)
⑨可不慎欤(谨慎,慎重)
3.《周公诫子》选自《韩诗外传》,作者韩婴,西汉(朝代)古今诗学“韩诗学”的开创者。
4.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C)
A.周公诫之曰成王之叔父也守之以浅者
B.成王封伯禽于鲁吾于天下亦不轻矣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
C.不谦而失天下十日而问假诸人而后见
D.守之以恭者子无以鲁国骄士守以俭者
E.其德全矣亡其身者其业有不精
5. 有通假字的一项( C )
A.夫此六者
B. 亡其身者
C.守以畏者
D. 可不慎欤
6.在文言句式上和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 )
A.成王封伯禽于鲁。
B.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
C.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D.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7.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①德行宽裕
古:宽大,宽容
今:宽绰富裕
②聪明睿智
古:明察事理
今:指智力发达,记忆力和理解能力强。
8.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 A )
A.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B.成王∕封伯禽∕于鲁。
C.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
D.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9.这是一篇议论文。
周公戒子的观点是:子无以鲁国骄士,接着,周公从三个方面来论证观点:①周公辅政“握发吐哺”的切身体会(正面阐说),②圣言相劝(正面阐说),③桀纣失天下(反面阐说),最后用“可不慎欤”作结,与前面的论证呼应。
10.周公借用圣人之言从六个方面来告诫儿子,可以概括为:恭、俭、卑、畏、愚、浅。
如
果用一个字概括,即为:谦。
11.翻译句子
1)子无以鲁国骄士。
译文: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人才。
2)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译文:这样,我还常常一次沐浴,要三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
吃一顿饭,要三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唯恐因怠慢而失去天下的人才。
3)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
译文:不谦虚谨慎而失去天下,导致自身灭亡的——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
你能不慎重吗?
12.“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参考: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
论述了谦虚谨慎的重要,强调“不谦”的严重后果。
13.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从全文看,周公是要告诫儿子伯禽:贵为君王者,更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乃至精神内敛,重才不露,大智若愚。
B.首句“成王封伯禽于鲁”,交代周公诫子的目的,突显戒子之必要性、重要性。
C.“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是从反面阐说,说明“谦德”的重要性。
D.末尾句以反问呼应首句,加强肯定语气,起到了总结问题的作用,突出了中心句。
14. 曹操有诗云:“周公吐哺,天下归公。
”后世还有成语“握发吐哺”。
请结合本文中“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说说“握发吐哺”的意思。
参考:形容求贤殷切,勤于政事。
【知识链接】
1.在下文标号的横线处续写句子。
要求:续写的句子要符合文意,与上下文衔接自然,文意贯通;①②处的句式要与前面的句式相同;③句要从正反两方面对整段文字作总结。
历史是一面镜子。
假若当初商纣王能广开言路,察纳雅言,何至于落得个身败名裂、葬身火海的下场呢?
①假若当初项羽能从谏如流,接纳忠言(礼贤下士,知人善用),何至于落得个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乌江的结局呢?
参考:
假若当初隋炀帝能励精图治,听从忠告,何至于落得个众叛亲离、身死扬州的下场呢?
假如当初杨广能体恤民情、远离美色,何至于落得个众叛亲离、叛臣逼缢的下场呢?
假若朱由检能明辨忠奸、勤政亲民,何至于落得个走投无路、孤吊煤山的下场呢?
假若当初唐玄宗能接受劝谏,远离美色,何至于落得个逃亡四川、被困幽宫的下场呢?
假若吴三桂能死守山海关,为国捐躯,何至于落得个怒发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千古笑柄呢?
假若当初蔡桓公能虚心听取扁鵲的意见,及时医病,何至于落得个病入膏肓、一命呜呼的结局呢?
然而,反过来说,如果当初齐威王不采纳邹忌的讽谏,又怎么能取得“战胜于朝廷”的结果?②如果当初唐太宗不采纳魏征的劝告,怎么能创造“贞观之治”的局面呢?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③善纳人言者,昌;不纳人言者,亡。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A.在美妙的旋律中,大屏幕上一一闪现出世博会159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电灯、磁悬浮列车、航天器……这一刻,“一切源于世博会”的理念得以彰显。
B.走进语言现场,应该开口说,主动发言、敏捷应对;应该用心听,在倾听中迅速捕捉有效信息、在倾听中准确把握声音内容。
C.文章要做到观点鲜明,必须对所论及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弄清楚问题涉及哪些因素?关键在哪里?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出现这个问题的?
D.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无数风流人物。
陈涉仰天质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竿而起;诸葛亮“未出茅庐而天下三分”,成为智慧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