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地区土地被征用农民生存现状及政府相关政策研究——以厦门、漳州为例
- 格式:doc
- 大小:1013.50 KB
- 文档页数:26
厦门征地补偿标准厦门市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征地补偿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厦门市政府制定了征地补偿标准,以确保征地补偿工作的公平、合理和有序进行。
首先,针对农民因征地而失去的耕地,厦门市政府实行了一次性补偿和安置补偿相结合的政策。
对于一次性补偿,按照土地市场价格和土地等级进行合理评估,确保农民能够获得合理的补偿。
同时,对于因征地而失去生产资料和生活场所的农民,政府将提供相应的安置补偿,确保其基本生活和生产秩序不受影响。
其次,针对征地补偿款的发放和使用,厦门市政府严格规定了相关程序和标准。
征地补偿款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发放,不得私分挪用。
同时,政府还建立了专门的监督机制,对征地补偿款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补偿款的合理使用和农民权益的得到保障。
再次,针对征地补偿标准的调整和完善,厦门市政府将根据市场变化和农民需求,不断完善和调整征地补偿标准。
政府将定期组织专家学者对征地补偿标准进行评估和调研,根据评估结果和实际情况,适时进行标准的调整和完善,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和农民的利益。
最后,针对征地补偿工作的宣传和培训,厦门市政府将加大对农民的政策宣传和法律教育力度,提高农民对征地补偿政策的了解和认同。
同时,政府还将加强对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法律意识和服务水平,确保征地补偿工作的公平、公正和高效进行。
综上所述,厦门征地补偿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有效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城市建设和农村发展的良性互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力保障。
希望通过政府的不懈努力和农民的理解支持,征地补偿工作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实现城乡共同发展的目标。
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各县(市、区)征地补偿标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漳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2.27•【字号】漳政综[2012]209号•【施行日期】2013.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各县(市、区)征地补偿标准的通知(漳政综〔2012〕20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漳州、常山、古雷开发区管委会,漳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为切实维护我市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给予被征地农民合理补偿,根据省政府《关于调整征地补偿标准的通知》(闽政〔2012〕57号)精神,市国土资源局牵头修订了各县(市、区)征地补偿标准,其中统一年产值标准最高为1824元/亩,最低为1300元/亩;区片综合地价最高为91000元/亩,最低为32500元/亩,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批转给你们,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请遵照执行。
附件:漳州市各县(市、区)征地补偿标准表漳州市人民政府2012年12月27日附件漳州市各县(市、区)征地补偿标准表备注:芗城区、龙文区、南靖县区片综合地价标准包含青苗补偿费。
填表说明:1、C是指全县(市、区)的总面积,E是指统一年产值标准覆盖地区的面积,N是指区片综合地价所覆盖地区的面积,C=E+N。
2、制定统一年产值标准的县(市、区)填写表中统一年产值标准栏,制定区片综合地价的县(市、区)填写表中区片综合地价栏,同时制定两种标准的县(市、区)填写两栏。
3、H=F×G4、O等于县(市、区)内各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面积(各片区面积)加权平均值。
5、最高(低)区域(片)是指本县(市、区)范围内的征地补偿标准最高(低)的区域(片)。
厦门市土地房屋征收工作形势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厦门市土地房屋征收工作形势的研究,分析了其政策、现状、面临的挑战、解决思路以及案例分析。
在政策方面,厦门市的土地房屋征收政策得到了明确的规定与支持。
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与挑战,如公平性、合法性等问题。
本文提出了一些解决思路,包括加强监督、优化程序等建议。
通过案例分析,对厦门市土地房屋征收工作进行了实际应用与验证,为后续工作提供了参考。
厦门市的土地房屋征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展望未来,可以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强管理,提升整体水平。
本文给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对厦门市土地房屋征收工作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厦门市、土地、房屋征收、工作形势、研究、政策分析、现状、挑战、解决思路、案例分析、总结评价、展望未来、政策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厦门市是一座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城市,土地房屋征收工作一直是一项重要的政府工作。
随着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不断推进,土地房屋征收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厦门市土地房屋征收工作形势进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当前的政策和现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对土地房屋征收政策的分析,可以揭示现行政策的优势和不足,为政府部门改进政策提供思路和建议;通过对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可以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厦门市土地房屋征收工作形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对厦门市土地房屋征收工作形势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政策实施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解决思路。
通过对厦门市土地房屋征收工作进行全面梳理和研究,旨在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实际可行的政策建议,为促进城市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发展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本研究还将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深入挖掘厦门市土地房屋征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亮点,为今后相关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闽南人最近现状分析报告近年来,闽南地区的经济与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地人民的生活现状,我们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和分析。
以下是对闽南人最近的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的报告。
一、经济发展闽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日益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旅游、电子信息、制造业成为该地区的支柱产业。
福州、厦门等城市的经济实力快速提升,成为国内外投资的热门目的地。
这种经济转型不仅带来丰富的就业机会,也为居民提供更多的物质和社会保障。
然而,与此同时,也面临环境污染、土地资源有限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可持续发展的力度。
二、教育与科技教育一直被视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闽南地区在这方面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大量优秀的中小学和高等教育机构涌现出来,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
同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也为科技人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然而,教育资源不均衡和人才流失是仍然存在的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提高教育投入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来解决。
三、社会问题闽南地区作为一个多元化社会,存在一些社会问题需要解决。
高昂的房价和生活压力使得居民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
与此同时,就业歧视、劳动权益保护不力等问题也给部分劳动者带来了困扰。
另外,城乡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紧张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力度,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社会保障。
四、旅游与文化闽南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泉州、厦门、漳州等地的文化遗址和美丽的海滩成为游客流连忘返的景点。
旅游业的兴起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还推动了文化产业的繁荣。
然而,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也面临着文化保护和环境保护的问题,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让旅游业与环境保护相互促进。
五、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闽南地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在不断变化和演进。
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使得居民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不断提升。
同时,尊重传统文化、重视家庭关系的价值观念也仍然存在。
然而,社会的变革也给传统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冲击,需要适应新的时代需求和变化。
厦门征地补偿标准厦门市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征地补偿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保障征地补偿工作的公平、合理和规范进行,厦门市政府制定了相应的征地补偿标准,以确保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1. 征地补偿范围。
厦门市的征地补偿范围主要包括农田、宅基地、集体土地、林地等。
在征地补偿中,应当综合考虑土地的类型、地理位置、土地利用权期限、土地的肥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征地补偿的标准。
2. 征地补偿标准。
厦门市政府根据土地的不同用途和等级,制定了相应的征地补偿标准。
对于耕地、林地等不同类型的土地,征地补偿标准也有所不同。
在确定征地补偿标准时,应当充分考虑土地的市场价格、土地的潜力价值、土地的开发利用价值等因素,确保征地补偿标准的公平和合理。
3. 补偿方式。
在征地补偿中,可以采取货币补偿、土地置换、产权置换等多种方式进行。
对于被征地农民,可以根据其自愿意愿和实际需求,采取不同的补偿方式进行。
在补偿方式上,应当充分尊重被征地农民的意愿,确保补偿方式的合理和便利。
4. 补偿标准的调整。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土地的价值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征地补偿标准也需要根据土地市场价格、土地利用需求等因素进行及时调整。
在进行补偿标准调整时,应当充分征求被征地农民的意见,确保调整后的补偿标准能够真正反映土地的实际价值。
5. 监督和检查。
为了确保征地补偿工作的公平、公正和合理进行,厦门市政府建立了相应的监督和检查机制。
对于征地补偿工作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将依法进行严厉打击,确保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总之,厦门市政府制定的征地补偿标准,旨在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确保征地补偿工作的公平、公正和合理进行。
希望全社会能够共同关注征地补偿工作,共同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共同推动城市建设和农村发展取得更大的成就。
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征用补偿问题研究——基于福建省619户调查数据陆斌摘要:土地征用是影响被征地农民生存与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建立合理有效的土地征用与土地征用补偿安置之间有效链接的制度安排,将是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关键环节。
通过运用《福建省统计年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以及福建省619户被征地农户的调查数据,对福建省被征地农民的现状及土地征用补偿安置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为完善土地征用补偿安置模式及保障被征地农民的权益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土地征用;安置补偿;被征地农民;补偿标准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9138-(2019)05-0063-67 收稿日期:2019-03-19作者简介:陆斌,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2016年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AS160780。
随着城市化发展速度的提升,一方面极大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与繁荣,但另一方面土地的非农化配置致使失地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与保障的土地资源。
为了进一步了解被征地农户土地征用的补偿安置问题,对福建省宁德市、南平市以及漳州市被征地农户进行调研。
调研采用调查问卷为主,共发放调查问卷665份,其中有效问卷619份,问卷有效率为93%。
1 福建省土地征用及补偿安置状况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福建省城镇化发展的速度明显提升。
2018年福建省国内生产总达全省生产总值3.58万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120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90元,三次产业的比重为6.7∶48.1∶45.2,城镇化率达65.8%,高出国家城镇化率4.02%。
依据《福建省统计年鉴》以及《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数据计算显示:1990-1999年间福建省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由1990年的16.7%上升到1999年的20.3%,提升了3.6%;期间平均城镇化率17.5%,年平均增长速度为0.36%,大大低于全国同期平均值29.7%。
厦门市土地房屋征收工作形势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厦门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就。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紧缺和城市建设规划的需要,土地房屋征收工作成为当前厦门市面临的重要议题。
通过对厦门市土地房屋征收工作的深入研究,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改进工作的参考依据,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为城市建设规划提供参考建议,推动土地房屋征收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和进展。
本研究对于解决厦门市土地房屋征收工作中的难题和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厦门市土地房屋征收工作的情况,探讨当前政策和实施情况的优势和不足,找出影响其进行的因素,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厦门市土地房屋征收工作的现状,为政府部门提供科学依据,为相关部门制定合理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促进该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和对策,为厦门市土地房屋征收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推动城市规划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和进步。
【2000字】1.3 研究意义厦门市土地房屋征收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城市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发展和民生。
对于政府部门来说,深入研究厦门市土地房屋征收工作的形势,可以更好地指导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
对于相关从业人员来说,了解厦门市土地房屋征收工作的政策和现状,可以更好地规范自己的工作行为,提高工作效率。
对于广大市民来说,关注厦门市土地房屋征收工作的发展趋势,对于保障自己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全面了解厦门市土地房屋征收工作的形势,为政府部门、从业人员和市民提供参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厦门市土地房屋征收政策及实施情况分析厦门市土地房屋征收政策是指政府对土地和房屋进行强制性收回或使用权归属变更的行为,并对被征收的土地和房屋进行相应的补偿和安置。
漳州新的征地补偿标准是怎么规定的漳州位于我国福建,根据福建省近年来的城市规划建设来看,漳州也属于福建省政府重点规划的一个地区。
在漳州市当地政府开始拆迁工作之前,想必漳州市范围内的各位公民也非常关心漳州新的征地补偿标准是怎么规定的?小编特在以下文章当中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资料。
漳州位于我国福建,根据福建省近年来的城市规划建设来看,漳州也属于福建省政府重点规划的一个地区。
在漳州市当地政府开始拆迁工作之前,想必漳州市范围内的各位公民也非常关心漳州新的征地补偿标准是怎么规定的?小编特在以下文章当中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资料。
▲一、漳州新的征地补偿标准是怎么规定的?1、漳州征地补偿标准旱田平均每亩补偿1.3万元。
水田平均每亩补偿2万元。
菜田平均每亩补偿3万元。
2、征收基本农田补偿标准旱田平均每亩补偿1.76万元。
水田平均每亩补偿2.64万元。
菜田平均每亩补偿4.4万元。
3 、征收林地及其他农用地平均每亩补偿0.64万元。
4 、征收工矿建设用地、村民住宅、道路等集体建设用地平均每亩补偿0.72万元。
5、征收空闲地、荒山、荒地、荒滩、荒沟和未利用地平均每亩补偿0.16万元。
▲二、房屋地上物补偿标准1 、房屋补偿标准楼房(二层以上)每平方米补偿650元。
捣(预)制砖砼结构房屋每平方米补偿550元。
砖瓦房每平方米补偿400元。
平(草)房每平方米补偿300元。
2、其他地上(下)附着物补偿标准仓房每平方米补偿120元。
室外水泥地坪每平方米补偿25元。
沼气池每个补偿400元。
厕所每平方米补偿50—100元。
猪鸡舍每平方米补偿50—100元。
塑料大棚每平方米补偿25—30元。
菜窖每平方米补偿50—130元。
砖石墙每延长米补偿50元。
格栅(含工艺格栅栏)每延长米补偿150元。
大门楼每个补偿400元。
饮用水井(含压水设备)每眼补偿2000元。
农家排灌水井(含泵水设备)每眼补偿2000元。
排灌大井(含设备)每眼补偿1万元。
排水管(塑料管、铸铁)每延长米补偿10—30元。
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被征地农民就业...第一篇: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漳政综〔2008〕132号,2008年7月31日)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漳政综〔2008〕132号(2008年7月31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漳州、常山、古雷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闽政办〔2008〕28号)文件精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切身利益,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立和完善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措施,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尽快建立适合被征地农民特点与需求的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制度,落实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资金,采取多种形式,确保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
二、基本原则(一)突出重点,统筹兼顾。
以政府依法征收农村集体耕地而失去全部或大部分耕地的新被征地农民为重点人群,以劳动年龄段内的被征地农民为培训就业重点对象,以大龄和老龄人群为养老保障重点对象。
对原已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各地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统筹予以妥善解决。
(二)区分不同年龄,分别实施不同保障。
根据被征地农民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分别实施就业培训保障、老年养老保障和老年养老补助。
(三)共同出资,合理负担。
被征地农民老年养老保障由政府、村集体和个人共同出资、合理负担,缴费及保障水平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老年养老保障水平应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福建省土地征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漳州市为例陆斌(厦门大学,福建漳州363105)[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土地征用过程中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制定合理的征地补偿以保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已成为社会各界极为关注和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
本文以漳州市农村征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献研究与实证调查,对漳州市征地情况的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提出科学合理的政策建议,以保障被征地的农民权益,妥善解决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
[关键词]农村征地;土地征用补偿;被征地农民[中图分类号]D922.3;F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053(2018)03—0071—06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大量农村土地被征用的情况。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被重新优化配置的以土地为主的农村生产要素,也被重新调整的利益格局,一部分农业用地通过征用变为城市建设用地。
从现实角度来看,农村征地和失地农民的产生是城市扩张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土地征用中的矛盾也随之凸现。
政府征地行为与被征地农民利益冲突的产生,严重干扰了征地工作的进行和城市化建设的进程。
为了深入了解福建省被征地农民的具体情况,研究被征地农户土地征用的补偿安置问题,进而探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本文从农民对土地征收政策方面的了解程度、对土地征收补偿标准的看法和征地后社会保障情况及相关意愿三个角度进行研究。
一、漳州市土地征用的现状分析土地征用是国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求,按照相关的法律规定和程序,强制性地将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转为国家所有。
土地征用补偿机制是建立在土地征用上的一种法律制度,由国家对被征地的农民集体和农民个人给予相应的补偿。
根据在漳州的调查结果显示,漳州土地被征用后的用途是修建厂房等工业用地、道路或桥梁和住宅商品房的比重是大致相同的,这说明在这个时期工业用地、道路建设、城镇住宅建设是土地征用的主要方向。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现行条件下,绝大部分农民对于征地是表示并不愿意的。
目录一、前言 (2)二、背景 (3)1、全国土地被征用农民现状................... .. (4)2、福建省土地被征用农民现状............ (6)三、目的及意义 (9)四、可行性分析 (10)五、预期效果 (11)六、实践地选择 (11)七、调研方式及内容 (12)八、调研行程安排 (12)九、调研经费预算 (18)十、实践成果形式及活动注意事项 (19)十一、指导老师、团队成员、具体分工介绍和团队优势............................. (20)一、前言所谓“地者,政之本也”,其核心在于“地乃民生之本”,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将走进社会,用双眼见证中国农村发展;迈向田间,以双耳倾听中国农民心声深入剖析;理智探寻,分析中国被征地农民生存现状以及政府的相关政策;关注民生,我们要用汗水去收获成长;通行社会,我们要用实践去谱写辉煌。
通过这次实地调研,我们希望了解农民的真实情况以及政府的举措和对策,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二、背景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与之相伴随的就是大量农民的土地被征用。
而土地对于农民具有重大意义,它是农民参与社会发展、分享经济成果、规避各种社会风险的唯一途径和最后一道安全网。
对农民而言,土地承担着双重功能,它既是生产资料,又是生存保障基础;它就像是农民生存的根,与农民血肉相连,没有了土地的支撑,农民便没有了可以安身立命的基础,没有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没有了低成本的生活方式,没有了最基本的劳动岗位,这种割舍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并且,由于目前土地征用制度不完善,大量被征地农民未被纳入城市三条保障线的救助范围,而且,传统的行之有效的“土地换就业”的安臵方式又逐渐失灵,计划经济时代延续至今的简单、低水平和不全面的货币补偿机制在当今既不能解决他们的近忧,更是难以用土地换得必要的社会保障,从而在客观上导致被征地农民的生存面临着极大的威胁。
失去土地的农民,既无依靠又缺乏保障,徘徊在城市的边缘,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农民”。
在当前被征地农民家庭经济基础极为薄弱的情况下,一旦风险发生,就会给个人和家庭造成生存危机,这不仅不利于深化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不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基于此,我们特筹备本项目,拟通过大量的问卷和现场调查走访,了解闽南地区特别是厦门、漳州在快速城市化中被征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内心想法及当地政府解决被征地农民现实困难的对策措施、经验问题等。
为了更好地进行研究,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目前掌握的本项目的背景材料如下:全国土地被征用农民现状(一)被征地农民的规模估计一般来讲,除大中型基础设施建设外,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主要集中在城郊和相对发达地区。
据国土资源部统计,1987—2005年,国家建设占用耕地226.44万公顷(3395万亩),其中,征地160万公顷(2400万亩)。
[1]从经验数据看,每征用0.0667公顷(1亩)的土地,就伴随着1.5个农民失地,这样的话,估计建设占用耕地导致失地农民约5000万人。
按照目前城市化进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2006年以来每年需征用农民土地在500万亩以上,若按照城郊农民人均0.7亩地计算,就意味着每年增加700多万失地农民,到目前为止被征地农民总数将达到1亿左右。
而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0—2030年,国家控制的建设用地363.51万公顷(5450万亩),其中,征地253.46万公顷(3800万亩),预计仍可导致8000万人以上的农民处于既失地又失业的状态。
这种情况在大中城市的城乡结合部和人多地少的发达地区尤为突出。
(二)土地被征用农民生存现状在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下,土地不仅是农民重要的生产资料,而且还是农民重要的生活资料,是多数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具有国家所赋予农民的社会保障的性质。
因此,土地一旦被征用,对农民来讲就意味着失去了赖以生存的重要手段,甚至沦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游民。
1、就业难。
按照现在有关政策,一般给予被征地农民1.5万到3万元不等的一次性补偿金,让被征地的农民自谋职业。
即便是那些被安排了就业的农民大多也是从事一些没有多少劳动技能、劳动报酬低的行业,以绿化、环卫、治安等行业为多。
事实上,多数农民由于受教育程度低,就业能力和社会生存竞争能力较差,很难顺利实现再就业。
这样对于多数被征地农民来说,失地就意味着失业。
如湖南省华容县护城乡西郊社区征地村民均采取了给予劳动力安臵费一次性买断补偿的方式,由村民自谋职业。
此类村民有劳动力(不含在校学生)5280人;赋闲在家的竟有3669人,占失地农民中劳动力总数的69%。
2、多数农转非居民享受着“居民身份、农民待遇”双重标准。
办社保、吃低保、享受再就业优惠政策、子女就学等方面与城市居民存在较大差异。
在住房拆迁中,他们依然是按“农拆”对待,拆迁价格相对城市居民住房要低得多,而重建住房时,却享受了“城市居民”待遇。
3、收入不平衡。
失地农民收入来源主要有四种,一是现行土地的征用补偿安臵费,二是经商,三是务工,四是房租。
由于地理位臵和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差异,失地农民的收入差距很大,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
如湖南省护城乡2008年全乡人均纯收入5100元,其中从事经商的185人,年收入达到894.7万元,人平4.8万元;务工670人,年收入637.7万元,人平9518元;赋闲在家以房租为生的3669人,年房租收入仅737.3万元,人平仅有2010元,另有150户靠特困救助金维持生活。
可见,近70%的失地失业农民收入偏低,且不够稳定,有的因病、因子女教育投入等还处于相当贫困的状态。
另据调查,东郊乡失地农民每户年收入5000元以下的占15.1%,生活比较艰难。
4、成为社会隐患。
大批的失地农民如果得不到“可持续生计”,必然成为社会的隐患。
主要有以下几个不稳定因素。
一是农民协议工,因为企业的改制大部分已下岗或买断身份,生活处境较为艰难;二是失地又失业的农民,原来分配的土地征用补偿款主要用于安臵时建房,所剩微乎其微,几年时间也几乎用完,而纯粹靠房租维持生活的,收入过低;三是失地农民居住环境较差,失地农民为了拿出更多的房屋面积用来出租,一般一家几口挤在很小的空间生活;四是部分失地农民希望在邻近企业打点零工,做些附带性的工作,如拖运砂土、货物上下等等,常常与建设单位发生矛盾,出现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事情。
五是失地农民社会管理难。
从统计数据来看,失地农民外出务工者较多,这集中于20~45岁年龄阶段。
一方面,不少外出打工青年早婚早育、超生现象较为严重,给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带来较大难度;另一方面,夫妻外出打工,留下子女在家由老人看护,大量的留守儿童生活在城市或者郊区,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往往容易走上违法乱纪的道路。
近几年来农民因生活问题、土地征用补偿款分配纠纷问题、经济建设环境问题上访的事件正逐步增多。
福建省土地被征用农民现状(一)福建省被征地农民程度的总体估算1、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及“退耕”政策的实施,福建省耕地总量不断下降。
近5年来福建省耕地净减少132万亩,相当于前20年的净减少量,其中基建用地41.1万亩。
按农民人均耕地拥有量估算,造成被征地农民大约有269.5万人,相当于全省乡村人口数的10%左右。
基建用地中以国家建设用地为主,占73.8%,其次是乡村集体建设用地,占18.8%,农民个人建房用地占7.4%;退耕造林、退耕改果、退耕改渔,我省农民为此失去耕地42.6万亩,今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福建省失地农民群体将以每年大约54万人的速度扩大。
而我们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也面临着征收土地的问题。
以厦门市集美区为例,15个全市重大工程项目的开发建设,30平方公里的征地拆迁,这相当于区划调整前原集美区和原杏林区10年的征地总和。
与此同时,征地拆迁带来了3万多失地或部分失地农民,由此而引发了征地拆迁补偿、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构建以及生产资料再创等三大突出难题,给集美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土地被征用农民的生存现状农民失地前后生产生活条件因当地经济发达程度不同而出现较明显地分化。
那些并不依赖土地而生存,早已依靠经营二三产业或以务工收入为主的农民,失地后生活向好的方向发展,他们可以利用征地补偿收入扩大非农产业生产规模,征地后的周边环境也更有利于增加二三产业或务工收入,城郊和一些沿海发达地区部分失地农民属于这一类。
而那些原来仅仅依靠经营土地维持生活的纯农业户,特别是年龄较大的农民,除从事农业外没有其它技能,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子,失去耕地他们也就失去了保障,不知该干什么、发展什么,就业十分困难,收入减少,生活水平下降,甚至陷入到贫困、难以自救的地步。
经济较不发达或二三产业较为落后的山区农业县、发达地区未能充分就业的大部分失地农民属于这一类。
从调查结果看,第二种类型的失地农民仍占大部份。
在2005年对厦门、尤溪等8个县(市)16个行政村2000-2005年耕地被占用的80个农户(下同)及16位村主干调查显示,被调查农户共有人口390人,其中劳动力226人;原有耕地面积241.8亩,被占用的耕地面积211.1亩,占原有耕地面积的87.3%,占用后人均耕地面积仅0.08亩,调查村的耕地一旦被占用,当地农民大部分难以再从事农业,依靠土地生存。
1、收入---出现分化,被征地农民人均有所下降调查显示:耕地被占用前,调查户的年人均纯收入为4166元,耕地被占用后,调查户的年人均纯收入(不含补偿款)为3735元,减少431元,下降10.4%,仅为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91.4%,人均少了353元。
其中20.0%的调查户耕地被占用后收入上升,76.2%的调查户收入下降,3.8%的调查户收入基本持平。
厦门市侨兴街道兑山村农民失地后就业较充分,年人均纯收入达5500元,比占用前的3200元增加了72%;连江县青塘村由于所处的地理位臵优势(工业区旁),征地后仅农户出租房子的租金年收入将近600万元,人均增加1700多元,加上经营其它二三产业等,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而尤溪县潘山村农民因建电站去年春节前搬迁,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还没有找到生活的出路,基本上没有什么收入, 年人均纯收入由耕地占用前的3670元锐减到2004年的648元,长此以往难以维持生计。
个别农民虽然找到了工作,但报酬十分有限,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只有十多元的收入,也多是一些粗、脏、危的岗位,还不稳定。
2、就业----困难,被征地农民的最大困惑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大多数属于年龄较大、没文化、没技能的弱势群体,尤其年龄在40岁以上的农民,失地后就业问题十分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