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
- 格式:docx
- 大小:17.16 KB
- 文档页数:2
一、实验背景心肺复苏(CPR)是一种紧急医疗措施,用于处理心脏骤停和呼吸骤停的患者。
在心脏骤停发生后,如果不立即进行有效的CPR,患者将在短时间内因严重缺氧而导致脑细胞损伤,甚至死亡。
因此,CPR是挽救生命的关键技能。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人体心肺复苏操作,提高学生对CPR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目的1. 熟悉CPR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掌握正确的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方法。
3. 了解CPR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4. 提高学生对急救知识的重视程度。
三、实验器材1. 高级全自动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2. 消毒湿巾3. 心肺复苏操作手册4. 计时器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 将模拟人放置在平坦的桌面上,确保其处于仰卧位。
- 清洁模拟人胸部,准备进行操作。
2. 判断意识- 轻拍模拟人肩膀,大声呼唤其名字,观察是否有反应。
3. 判断呼吸- 将耳朵贴近模拟人鼻孔,观察胸部是否有起伏,同时感受是否有气流声。
4. 判断脉搏- 用食指和中指轻轻触摸模拟人颈部气管正中,向抢救者一侧滑动2厘米,检查颈动脉搏动。
5. 胸外按压- 双手交叉重叠,掌根置于模拟人胸骨中下三分之一处。
- 用上半身力量垂直向下按压,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
- 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钟。
- 按压与放松时间相等。
6. 开放气道- 用一只手托住模拟人下颌,另一只手抬起头部,使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垂直于地面。
7. 人工呼吸- 用一只手捏住模拟人鼻孔,另一只手放在模拟人嘴唇上,进行口对口吹气。
- 吹气时间约为1-1.5秒,使胸廓明显起伏。
8. 循环操作- 交替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按压与呼吸比例为30:2。
9. 持续操作- 持续进行CPR操作,直到模拟人恢复自主呼吸或心脏跳动。
五、实验结果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CPR的基本操作步骤。
2. 学生能够正确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3. 学生对CPR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六、实验讨论1. CPR技术在急救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
一、实验目的1. 熟悉人工心肺复苏术(CPR)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掌握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的正确方法。
3. 培养在紧急情况下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进行有效急救的能力。
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验地点体育保健实验室四、实验人员实验指导教师:XXX同组学生姓名:XXX、XXX、XXX五、实验器材1. 高级全自动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2. 消毒湿巾3. 人工呼吸器4. 胸外按压板5. 记录表六、实验步骤1. 人工呼吸操作训练a. 将模拟人置于平稳的地面,解开上衣,露出胸部。
b. 清理模拟人口腔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c. 使用人工呼吸器,捏住模拟人的鼻孔,将面罩紧贴模拟人面部,开始进行人工呼吸。
d. 按照每5秒钟吹气一次的频率,进行2次人工呼吸。
2. 心脏挤压操作训练a. 将模拟人平躺在地面上,解开上衣,露出胸部。
b. 将一只手的掌根放在模拟人胸部正中双乳头之间的胸骨上,另一只手平行重叠压于手背上。
c. 保证手掌根部横轴与胸骨长轴方向一致,用力向下按压胸骨,按压深度一般为5cm以上。
d. 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
3. 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联合救护病人a. 在进行胸外按压的同时,继续进行人工呼吸。
b. 按压和通气的比例为30:2,即每按压30次,给予2次人工呼吸。
c. 持续进行5分钟,观察模拟人的反应。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本次实验,同学们掌握了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的正确方法,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进行有效急救。
2.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同学在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的频率、深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需要加强练习。
3. 通过本次实验,同学们对心肺复苏术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自身的急救意识和能力。
八、实验总结1. 人工心肺复苏术是针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重要急救措施,对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2. 掌握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的正确方法是进行有效急救的关键。
3. 加强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全民急救意识和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一、实验背景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简称CPR)是一项重要的急救技能,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来说,是挽救生命的关键措施。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实验,提高学生对心肺复苏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增强急救意识。
二、实验目的1. 熟悉心肺复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掌握单人及双人心肺复苏的操作技巧。
3. 提高学生在紧急情况下对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能力。
三、实验时间与地点实验时间:2023年10月25日实验地点:校医院心肺复苏室四、实验材料1. 高级全自动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2. 消毒湿巾3. 心肺复苏评估表4. 实验记录表五、实验内容1. 心肺复苏原理讲解实验开始前,由指导教师对心肺复苏的原理进行讲解,包括心搏骤停的病因、症状、危害以及心肺复苏的重要性。
2. 单人心肺复苏操作训练(1)操作步骤1. 评估环境安全,确保患者处于安全状态。
2. 调整患者体位,使其仰卧于硬板床或地面上。
3. 进行胸外按压:双手叠放,掌根置于患者胸骨中下段,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钟。
4. 进行人工呼吸:保持患者头部后仰,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鼻孔,深吸气后用口对患者口部吹气,每次吹气时间不少于1秒。
5. 按压与呼吸交替进行,直至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或心跳。
(2)操作要点1. 按压部位准确,用力均匀,避免造成肋骨骨折。
2. 呼吸要充分,避免过度吹气导致胃膨胀。
3. 按压与呼吸交替进行,保持一定的节奏。
3. 双人心肺复苏操作训练(1)操作步骤1. 评估环境安全,确保患者处于安全状态。
2. 调整患者体位,使其仰卧于硬板床或地面上。
3. 第一位操作者进行胸外按压,第二位操作者进行人工呼吸。
4. 按压与呼吸交替进行,直至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或心跳。
(2)操作要点1. 两位操作者密切配合,保持按压与呼吸的同步。
2. 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调整操作。
4. 实验记录与评价实验过程中,每位学生需填写实验记录表,记录操作步骤、按压深度、呼吸频率等数据。
一、实验背景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一种紧急医疗救护措施,用于救治因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
在心跳呼吸骤停的情况下,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掌握人工复苏的操作步骤和技巧,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急救能力。
二、实验目的1. 掌握人工复苏的基本操作步骤;2. 熟悉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的技术;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
三、实验原理人工复苏主要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 评估患者意识:判断患者是否处于心跳呼吸骤停状态;2. 拨打急救电话:呼叫120或其他急救机构;3. 进行人工呼吸:保持患者气道通畅,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4. 进行胸外按压:通过按压胸部,恢复心脏跳动;5.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或专业人员到达现场。
四、实验器材1. 高级全自动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2. 消毒湿巾;3. 心肺复苏操作指导手册;4. 录音笔。
五、实验步骤1. 评估患者意识:触摸患者颈动脉搏动,观察鼻翼扇动,判断患者是否处于心跳呼吸骤停状态。
2. 拨打急救电话:大声呼叫周围人帮忙,并告知准确位置,同时拨打120或其他急救电话。
3. 进行人工呼吸:将患者头部后仰,清除口腔异物,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每次吹气持续1秒钟以上,确保患者胸部起伏。
4. 进行胸外按压:将患者平躺于硬木板上或平地上,双手叠放于患者胸部正中,掌根垂直按压,按压深度5-6厘米,按压频率100-120次/分钟。
5. 联合操作:每按压30次,进行2次人工呼吸,直至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或专业人员到达现场。
6. 实验记录:记录实验过程中各项指标,如按压频率、按压深度、人工呼吸次数等。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过程中,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人工复苏操作,基本掌握了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的技巧。
2. 通过实验,学生提高了应对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心脏复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熟悉心脏复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处理方法。
3. 提高自救互救能力,为在紧急情况下挽救生命奠定基础。
二、实验原理心脏复苏是指针对心跳、呼吸停止的病人采取的一系列抢救措施,目的是恢复心跳和呼吸,挽救病人的生命。
实验中主要模拟单人操作心脏复苏,通过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的方式,使心脏重新跳动。
三、实验材料1. 高级全自动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一台;2. 消毒湿巾若干;3. 实验记录表一份。
四、实验步骤1. 确认现场安全,判断病人意识(10秒内);2. 启动急救系统,准备进行心肺复苏;3. 检查病人大动脉搏动(5-10秒),确认病人无脉搏;4. 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心肺复苏操作:a. 摆正体位:将病人仰卧于硬板床或地面上,解开衣领、腰带等束缚物;b. 开放气道:用手指清除病人口腔内的异物,头后仰,使气道畅通;c. 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捏住病人鼻孔,深吸一口气后,对准病人嘴唇吹气,观察胸廓起伏;d. 胸外按压:将一只手放在病人胸骨下半部,另一只手叠放在其上,手掌根部紧贴病人胸骨,垂直向下按压;e. 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交替进行:每按压30次,吹气2次,保持每分钟约100-120次;5. 观察病人呼吸、心跳恢复情况,持续心肺复苏至病人呼吸、心跳恢复或抢救人员被替换。
五、实验记录1. 实验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2. 实验人员:____;3. 实验模拟人:____;4. 心肺复苏成功标志:病人呼吸、心跳恢复,面色、嘴唇转红润;5. 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显示,通过单人操作心脏复苏,病人呼吸、心跳得到有效恢复;2.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以下问题:a. 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吹气量过大可能导致病人胃部膨胀;b. 胸外按压时,按压深度不够或过深可能导致病人胸骨骨折;c. 心肺复苏过程中,病人出现自主呼吸或心跳恢复时,应立即停止按压,观察病人状况;3. 针对以上问题,采取以下处理方法:a. 口对口人工呼吸时,适当调整吹气量;b. 胸外按压时,掌握好按压深度;c. 心肺复苏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状况,及时调整抢救措施。
一、实验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面对突发的心脏骤停事件时,及时进行心肺复苏(CPR)是挽救生命的关键。
为了提高学生的急救意识和技能,我校组织开展了心肺复苏训练实验,旨在让学生掌握CPR的基本操作流程,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二、实验目的1. 使学生了解心肺复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2. 培养学生的急救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3. 提高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进行心肺复苏的能力。
三、实验器材1. 高级全自动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2. 消毒湿巾;3. 记录表;4. 教学视频。
四、实验内容1. 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吹气呼吸法)训练;2. 胸外按压技术训练;3. 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联合救护病人(单人或双人);4. 实验记录与数据整理。
五、实验步骤1. 观看教学视频,了解心肺复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2. 由实验指导教师进行现场演示,讲解操作要点;3. 学生分组进行模拟练习,熟悉操作流程;4. 指导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5. 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急救能力;6. 实验结束后,整理实验器材,填写实验报告。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学生对心肺复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有了深入的了解;2. 学生的急救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得到提高;3. 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进行心肺复苏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七、实验总结1. 心肺复苏训练实验对提高学生的急救意识和技能具有重要意义;2. 通过实验,学生掌握了心肺复苏的基本操作流程,为应对突发状况打下了基础;3. 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八、实验建议1. 加强对心肺复苏知识的普及,提高全民急救意识;2. 定期组织心肺复苏培训,提高急救人员的专业水平;3. 加强急救设备的配备,确保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本次心肺复苏训练实验圆满完成,达到了预期目标。
希望通过此次实验,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挽救生命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实验背景心肺复苏术(CPR)是一种重要的急救技能,主要用于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
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实施心肺复苏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操作,使学生掌握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二、实验目的1. 熟悉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流程。
2. 掌握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的正确方法。
3. 提高学生在紧急情况下实施心肺复苏的应变能力。
三、实验内容1. 实验器材- 高级全自动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 消毒湿巾- 实验记录表2. 实验步骤(1)人工呼吸操作1. 将模拟人仰卧于硬板床上,解开衣领,松开腰带。
2. 清除口腔异物,如假牙、痰液等。
3. 检查模拟人呼吸、脉搏,确认无呼吸、脉搏。
4. 将模拟人头部后仰,使呼吸道畅通。
5. 用一只手捏住模拟人的鼻孔,另一只手放在模拟人的前额,用口对口吹气2次,每次吹气时间为1秒,确保模拟人胸部有明显的起伏。
6. 放开模拟人的鼻孔,松开前额的手,让模拟人自然呼气。
7.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模拟人呼吸、脉搏恢复或急救人员到来。
(2)胸外按压操作1. 将模拟人仰卧于硬板床上,解开衣领,松开腰带。
2. 将一只手放在模拟人的胸骨中下段,另一只手叠放在这只手上。
3. 用身体重量垂直向下按压,使胸骨下陷至少5厘米。
4. 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
5. 松开按压,使胸骨恢复原位。
6.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模拟人呼吸、脉搏恢复或急救人员到来。
(3)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联合救护病人1. 在进行人工呼吸的同时,进行胸外按压。
2. 按压与吹气的比例为30:2,即每按压30次,吹气2次。
3. 交替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直到模拟人呼吸、脉搏恢复或急救人员到来。
3. 实验记录(1)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吹气次数)(2)胸外按压技术训练(压胸次数)(3)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联合救护病人(单人或双人)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们掌握了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技巧。
在模拟操作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认真观察,反复练习,逐渐提高了操作熟练度。
HAL®心肺复苏+除颤模拟人1018867模拟人护理和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一般情况 (1)运行条件 (1)存放条件 (1)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清洁 (1)心电图和除颤操作注意事项 (1)使用指南概述 (3)气道 (3)外观 (3)呼吸 (3)循环系统 (3)模拟人 (3)产品清单 (3)设置设备电源 (3)CPR+D™控制器设置 (3)USB设置 (4)给系统充气加压 (4)使用HAL®气道 (5)鼻腔气管插管和口腔气管插管 (5)呼吸 (6)激活模拟人的呼吸 (6)通气 (6)胸外按压 (6)心脏 (7)心电监护 (7)使用说明 (7)除颤 (7)按扣连接 (7)使用按扣连接头 (8)循环系统 (9)可触及的脉搏 (9)激活颈动脉搏动 (9)CPR + D™控制器使用CPR + D™控制器 (10)控制器按钮 (10)启动屏幕 (10)主屏幕 (10)进行心肺复苏和除颤 (11)导航菜单 (11)模式菜单 (12)设置菜单 (12)指标报告菜单 (12)CPR+D™ Link (14)CPR+D Link的最低系统要求 (14)软件安装 (14)设置设备 (14)启动程序 (15)CPR+D Link屏幕 (15)模拟人护理和注意事项在使用模拟人前请先阅读使用指南,避免在使用过程中造成人为损坏。
一般情况此模拟人采用柔软的仿真皮肤。
因此,在清洁模型时,请保证动作轻柔。
•请勿使用圆珠笔、墨水和记号笔做标记,笔迹会永久地留在模拟人的皮肤上。
• 请不要用新闻报纸包裹本产品。
•圆珠笔、墨水或记号笔留下的永久性笔迹是无法清洁的。
•请不要在本模拟人身上使用酒精、丙酮、Betadine®(必达净,聚维酮碘)或任何其他含有碘的杀菌剂。
这些产品可能会损坏或弄脏模拟人的皮肤。
•不要在胸部位添加液体。
添加液体会损坏模拟人,并且无法获得保修。
•若您需要更换零配件,请联系经销商。
全自动高级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三种操作方式:可进行CPR训练、模式考核和实战考核• 方式一:CPR训练,可进行按压和吹气训练。
• 方式二:模式考核,在设定的时间内,正确按压和吹气数30:2的比例,完成5个循环操作。
• 方式三:实战考核,老师可自行设定操作时间范围、操作标准、循环次数、操作频率、按压和吹气的比例。
附带(自定义:考核计总数功能)产品特点:■ 采用8英寸彩屏显示:模拟心脏搏动显示、模拟心电图显示、钜形图表数据统计、CPR操作动画显示,使用说明中文文字显示。
■ 模拟人解剖特征明显,手感真实,肤色统一,形态逼真,外形美观。
■ 模拟生命体征:• 初始状态时,模拟人瞳孔散大,颈动脉无搏动。
• 按压过程中,模拟人颈动脉被动搏动,搏动频率与按压频率一致。
• 抢救成功后,模拟人瞳孔恢复正常,颈动脉自主搏动。
• 瞳孔缩放和颈动脉搏动由开关可开启和关闭。
产品功能:产品功能进行全面升级,突出CPR训练操作的铺助功能,以及可自行设定各项数值,更加符合临床和教学练习CPR操作要求。
执行标准:美国心脏学会(AHA)2010国际心肺复苏(CPR)&心血管急救(ECC)指南标准控制器显示屏功能:■ 电子监测:电子指示灯显示监测气道开放和按压部位。
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的正确次数计数和错误次数计数。
■ 语音提示:训练和考核中全程中文语音提示,可开启和关闭语音,调节音量。
■ 条形码显示吹气量:正确的吹气量为500~600ml-1000ml:• 吹气量过少时,条形码为黄色。
• 吹气量合适时,条形码为绿色。
• 吹气量过大时,条形码为红色。
• 吹入的潮气量过快或超大,造成气体进入胃部指示灯显示;数码计数显示;错误语言提示;■ 条形码显示按压深度,正确的按压深度5-6cm:• 按压深度过少时,条形码为黄色。
• 按压深度合适时,条形码为绿色。
• 按压深度过大时,条形码为红色。
■ 可自行设定操作时间,以秒为单位。
■ 操作频率:2010标准为至少100次/分,也可自行设定数值。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心肺复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进行心肺复苏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心脏骤停的认识,增强急救意识。
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验地点学校实验室四、实验器材1. 高级全自动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2. 消毒湿巾3. 实验记录表五、实验内容1. 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吹气呼吸法)训练2. 胸外按压技术训练3. 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联合救护病人(单人或双人)六、实验步骤1. 口对口人工呼吸法训练(1)将模拟人仰卧于硬板床上,解开衣物,确保气道畅通。
(2)将消毒湿巾覆盖于模拟人鼻孔处。
(3)救护者跪于模拟人一侧,将一只手放在模拟人前额,另一只手放在下颌,使头部后仰。
(4)深吸一口气,用嘴对准模拟人口部,轻轻吹气两次,每次吹气超过1秒。
(5)观察模拟人胸部起伏,确保吹气有效。
2. 胸外按压技术训练(1)将模拟人仰卧于硬板床上,解开衣物,确保气道畅通。
(2)救护者跪于模拟人一侧,将一只手放在模拟人前额,另一只手放在下颌,使头部后仰。
(3)将一只手掌根放在模拟人胸骨中下段,另一只手重叠于第一只手,掌根紧贴胸壁。
(4)垂直向下按压胸骨,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但不超过6厘米。
(5)按压频率为100次/分~120次/分。
(6)按压与放松时间相等,确保胸外按压有效。
3. 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联合救护病人(单人或双人)(1)将模拟人仰卧于硬板床上,解开衣物,确保气道畅通。
(2)救护者跪于模拟人一侧,将一只手放在模拟人前额,另一只手放在下颌,使头部后仰。
(3)按照上述步骤进行胸外按压。
(4)每按压30次,进行2次人工呼吸。
(5)观察模拟人胸部起伏,确保吹气有效。
(6)如果有多位救护者,可以采用双人救护,其中一人负责胸外按压,另一人负责人工呼吸。
七、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 记录每位学生完成口对口人工呼吸法、胸外按压技术训练的时间。
2. 记录每位学生完成单人或双人救护病人心肺复苏的时间。
KAS/CPR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心肺复苏(CPR)的操作流程练习和考核,遵循美国心脏协会2010指南,其系统核心模块由应用软件、全身人体模型组成,为社会心肺复苏培训机构的师资培训及学员普及培训与医学院校、医疗卫生系统培训使用的新一代产品。
方便管理层对学院信息的管理,提供了实用、有效、数据详实的教学培训工具。
★★择执行标准:美国心脏学会(AHA)2010国际心肺复苏(CPR)&心血管急救(ECC)指南标准
主要功能:
KAS/CPR模拟人在培训时间内可利用现用的资源办公电脑进行软件安装即可培训。
培训结束后,退出软件光盘即可用于其它日常办公用途。
1、生命特征模拟:瞳孔及颈动脉的变化。
2、气道开放
3、 CPR心肺复苏:根据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标准设计,可进行人工呼吸和心外按压,全程中文语音提示。
标准的气道开放,实时操作曲线显示,对正确和错误的操作语言提示,统计数据打印成绩,可选择训练和考核方式。
4、学院管理:操作统计报告记录及回放,练习及考核。
标准套配置:
高级复苏全身人体模型一具
豪华手拉式人体硬塑箱一只
计算机(用户自配或选配)
CPR安装软件一套
复苏操作垫一条
屏障面膜(50张/盒)一盒
可换肺囊装置四套
可换面皮一只
2010国际最新操作指南光盘1盘
现场急救常用技术使用手册1本
使用说明书一本
保修卡、合格证
性能特点:
高级自动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计算机控制),是根据《美国心脏学会(AHA)2010国际心肺(CPR)&心血管急救(ECFC)指南标准》的要求而开发用于提高受训者在发生灾害、意外事故时应急能力的最新急救培训模型。
一、功能特点为:
⏹模拟标准气道开放:
⏹按压与人工呼吸比:30:2(单人或双人)
⏹操作周期:先有效胸外按压30次,再有效2次人工吹气,30:2五个循环周期CPR
操作。
⏹操作频率:最新国际标准:指示100次/分。
⏹操作方式:训练操作;普及考核;专业考核。
⏹操作时间:以秒为单位计时。
⏹检查瞳孔反应:考核操作前和考核程序操作完成后模拟瞳孔由散大、缩小的自动
动态变化过程的真实体现。
⏹检查颈动脉反应:用手触摸检查,模拟按压操作过程中的颈动脉自动搏动反应;
以及考核程序操作完成后颈动脉自动搏动反应的真实体现。
二、材料特点:
头发、面部皮肤、颈皮肤、胸皮肤采用进口热塑弹性体混合胶材料,由不锈钢模具、经注塑机高温注压而成,头发、面部皮肤、颈皮肤、胸皮肤可自由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