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母题题源专题15 物质结构与推断-2017年高考化学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241.51 KB
- 文档页数:7
绝密★启用前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综化学(新课标Ⅱ卷精编版)试卷副标题xxx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 B .维生素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 .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D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答案】C 【解析】A .糖类化合物符合通式C n (H 2O)m ,故称为碳水化合物,故A 正确;B .维生素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故B 正确;C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 、H 、O 、N 四中元素,故仅由碳、氢、氧元素不正确,故C 错误;D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故D 正确,故选C 。
2.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A N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L0.1mol·1L -NH 4Cl 溶液中,4NH +的数量为0.1A N B .2.4gMg 与H 2SO 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A N C .标准状况下,2.24LN 2和O 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A ND .0.1mol H 2和0.1mol I 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A N试卷第2页,总12页…………线……………………线…………【答案】D【解析】A、NH4+是弱碱阳离子,发生水解:NH4++H2O NH3·H2O+H+,因此NH4+数量小于0.1N A,故A错误;B、2.4gMg为0.1mol,与硫酸完全反应后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4×2/24mol=0.2mol,因此转移电子数为为0.2N A,故B错误;C、标准状况下,N2和O2都是气态分子,2.24L任何气体所含有的分子数都为0.1N A,故C错误;D、H2+I22HI,反应前后系数之和相等,即反应后分子总物质的量仍为0.2mol,分子数为0.2N A,故D正确。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试题江苏卷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 共计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7 年世界地球日我国的主题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
下列做法应提倡的是A.夏天设定空调温度尽可能的低B.推广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纸巾C.少开私家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D.对商品进行豪华包装促进销售【答案】C【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社会生活。
解题的关键要抓住节能、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环保等要素。
化学学习要从生活实际出民,关注化学在能源、材料、环境、健康等方面的作用,关心社会热点问题,形成化学服务于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质量数为31的磷原子: 3115PB.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C. CaCl2的电子式:D.明矾的化学式: Al2(SO4)3【答案】A【解析】A.P的质子数是15,A正确;B.F原子的电子数为9,B错误;C.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间隔排列,其电子式中离子分开写、不能合并,C错误;D.明矾是十二水合硫酸铝钾,D错误。
答案选A。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化学用语,主要考查原子结构、原子及离子的结构示意图、电子式、常见物质的化学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等,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是关键,如原子结构与离子结构的区别、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的区别、有机物的分子式、实验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的区别。
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Na2O2吸收CO2产生O2,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B.ClO2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C.SiO 2硬度大,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D.NH3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答案】A【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常见无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题的关键是要熟悉常见化学物质的重要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对应关系要理清。
在学习元素化合物内容时,以“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为主线构建知识网络,关注元素化合物性质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高考提醒一轮看功夫,二轮看水平,三轮看士气梳理考纲,进一步明确高考考什么!梳理高考题,进一步明确怎么考!梳理教材和笔记,进一步明确重难点!梳理错题本,进一步明确薄弱点!抓住中低档试题。
既可以突出重点又可以提高复习信心,效率和效益也会双丰收。
少做、不做难题,努力避免“心理饱和”现象的加剧。
保持平常心,顺其自然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试题海南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35.5 K39 Fe 56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蔗糖可作调味剂B.细铁粉可作食品抗氧剂C.双氧水可作消毒剂D.熟石灰可作食品干燥剂【答案】D【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用途,此题比较基础,平时夯实基础,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体现对化学知识的学以致用。
2.分别将足量下列气体通入稀Na2S溶液中,可以使溶液变浑浊的是A.CO B.SO2C.HCl D.CO2【答案】B【解析】A、CO不与Na2S发生反应,因此没有沉淀产生,故A错误;B、SO2具有弱氧化性,与Na2S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即SO2+2S2-+4H+=3S↓+2H2O,故B正确;C、利用酸性强的制取酸性弱的,即发生2H++S2-=H2S,没有沉淀产生,故C错误;D、不产生沉淀,故D错误。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此题比较基础,考查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以及酸性的强的制取酸性弱,本题体现了SO2的弱氧化性,平时注意基础的夯实。
2017 年高考新课标1 卷理综化学7.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A.尼龙绳B.宣纸C.羊绒衫D.棉衬衣【答案】A【解析】A.尼龙绳的主要成分是聚酯类合成纤维,A 正确;B.宣纸的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B 错误;C.羊绒衫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C 错误;D.棉衬衫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D 错误。
答案选A。
8.《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
”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A.蒸馏B.升华C.干馏D.萃取【答案】B【解析】“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属于固体直接转化为气体,类似于碘的升华,因此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升华,答案选B。
9.化合物(b)、(d)、(p)的分子式均为C6H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 的同分异构体只有d 和p 两种B.b、d、p 的二氯代物均只有三种C.b、d、p 均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D.b、d、p 中只有b 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答案】D10.实验室用H2还原WO3制备金属W 的装置如图所示(Zn 粒中往往含有硫等杂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③中依次盛装KMnO4溶液、浓H2SO4、焦性没食子酸溶液B.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在④处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C.结束反应时,先关闭活塞K,再停止加热D.装置Q(启普发生器)也可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答案】B11.支撑海港码头基础的钢管柱,常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进行防腐,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高硅铸铁为惰性辅助阳极。
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通入保护电流使钢管桩表面腐蚀电流接近于零B.通电后外电路电子被强制从高硅铸铁流向钢管桩C.高硅铸铁的作用是作为损耗阳极材料和传递电流D.通入的保护电流应该根据环境条件变化进行调整【答案】C【解析】本题使用的是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四川赏析:以框图合成考察有机化合物知识。
(CH 3)2C=CH 2与HBr 反应①是加成反应,生成A(CH 3)2CHCH 2Br,②水解反应,生成B(CH 3)2CHCH 2OH,③是氧化反应,生成(CH 3)2CHCHO ,根据反应信息和G 的结构特征,C 是CH 3CH 2OOCCHO ,D 是 在水解生成CH 3CH 2OH 和E再和H 2加成,E 中—CHO 变成F 中—CH 2OH ,F 的—COOH 、—CH 2OH 再酯化生成G 。
参考答案:(1)①C 6H 10O 3(2分) ②羟基、酯基(各1分,共2分) (2) (3)2-甲基-1-丙醇(2分)(4)②⑤(各1分,共2分)(5) (6)CH 3COOCH 2CH 2OOCCH 3 CH 3CH 2OOCCOOCH 2CH 3 CH 3OOCCH 2CH 2COOCH 3(各1分,共2分)北京(1)羟基(2)CH3COOHCH3COO -+H +(3)(4)(5)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
(6)CH 3CHCHO + OHCCOOC 2H 5 → CH 3C —CHCOOC 2H 5(3分)CH 3 CH 3 OHCHO CH 3C=CH 2 + HBr → CH 3CHCH 2Br (2分) CH 3 CH 3 CH 3CH 2OOCCHOH (CH 3)2C —CHO , HOOCCHOH (CH 3)2C —CHO ,—C — O 2 O CH—C — O2O CH3 O H(7)福建[答案](1)b、d(2)羟基还原反应(或加成反应)(3)(4)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5)(6)[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有机推断及有机物的性质。
[解题思路](1)A所含的官能团有醛基和碳碳双键,碳碳双键能够与Br2发生加成反应,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够氧化碳碳双键和醛基,b、d正确。
(2)M所含的官能团是羟基。
对比B、D的结构及从D→B的转化关系可知C的结构简式为:,则C→B为醛基与氢气的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
2017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元素周期律专题汇编Ⅰ—原子结构1.(2017•北京-8)2016年IUPAC命名117号元素为T S,T S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 S是第七周期第ⅦA族元素B.T S的同位素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C.T S在同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弱D.中子数为176的T S核素符号是117176Ts【答案】D【解析】A.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该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据此判断该元素位于第七周期、第VIIA族,故A正确。
B.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而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则T S的同位素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故B正确;C.同一主族元素中,随着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T S在同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弱,故C正确;D.该元素的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176+117=293,该原子正确的表示方法为:117293Ts,故D错误;【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原子构成及表示方法,试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
2.(2017•新课标Ⅱ-9)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与a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d>c>b>aB.4种元素中b的金属性最强C.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D.d单质的氧化性比a单质的氧化性强【答案】B【解析】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O元素、b可能为Na或Mg、c为Al、d为S元素.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应为b>c>d,a为O,原子半径最小,故A错误;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降低,则金属性b>c,a、d为非金属,金属性较弱,则4种元素中b的金属性最强,故B正确;C.c为Al,对应的氧化物的水化物为氢氧化铝,为弱碱,故C错误;D.一般来说,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应为a的单质的氧化性强,故D错误。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6分)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A.尼龙绳B.宣纸C.羊绒衫D.棉衬衣2.(6分)《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
”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A.蒸馏B.升华C.干馏D.萃取3.(6分)已知(b)、(d)、(p)的分子式均为C6H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的同分异构体只有d和p两种B.它们的二氯代物均只有三种C.它们均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D.只有b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4.(6分)实验室用H2还原WO3制备金属W的装置如图所示(Zn粒中往往含有硫等杂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③中依次盛装KMnO4溶液、浓H2SO4、焦性没食子酸溶液B.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在④处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浓度C.结束反应时,先关闭活塞K,再停止加热D.装置Q(启普发生器)也可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5.(6分)支撑海港码头基础的防腐技术,常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进行防腐,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高硅铸铁为惰性辅助阳极。
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通入保护电流使钢管桩表面腐蚀电流接近于零B.通电后外电路电子被强制从高硅铸铁流向钢管桩C.高硅铸铁的作用是作为损耗阳极材料和传递电流D.通入的保护电流应该根据环境条件变化进行调整6.(6分)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简单氢化物可用作制冷剂,Y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
由X、Y和Z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盐溶于水后,加入稀盐酸,有黄色沉淀析出,同时有刺激性气体产生。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强B.Y与X的简单离子的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C.Y与Z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D.Z与X属于同一主族,与Y属于同一周期7.(6分)常温下将NaOH溶液添加到己二酸(H2X)溶液中,混合溶液的pH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S32Cl35.5K39Ti48Fe56I127 7.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A.尼龙绳B.宣纸C.羊绒衫D.棉衬衣【答案】A【名师点睛】掌握常见物质的组成以及合成纤维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羊绒衫和棉衬衣的区别。
8.《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
”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A.蒸馏B.升华C.干馏D.萃取【答案】B【解析】“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属于固体直接转化为气体,类似于碘的升华,因此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升学#科.网华,答案选B。
【名师点睛】掌握常见物质分离与提纯的方法是解答的关键,易错选项是A,注意升华与蒸馏的区别,蒸馏是依据混合物中各组分沸点不同而分离的一种法,适用于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杂质,固体不经过液体直接变为气体的叫升华,例如碘的升华等。
9.已知(b)、(d)、(p)的分子式均为C6H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的同分异构体只有d和p两种B.b、d、p的二氯代物均只有三种C.b、d、p均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D.b、d、p中只有b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答案】D【解析】A.b是苯,其同分异构体有多种,不止d和p两种,A错误;B.d分子中氢原子分为2类,根据定一移一可知d的二氯代物是6种,B错误;C.b、p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双键,不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反应,C错误;D.苯是平面形结构,所有原子共平面,d、p中均含有饱和碳原子,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D正确。
答案选D。
【名师点睛】明确有机物的结构特点是解答的关键,难点是二氯取代物和共平面判断。
二取代或多取代产物数目的判断一般采用定一移一或定二移一法,即可固定一个取代基的位置,再移动另一取代基的位置以确定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注意不要重复。
2017 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Ⅱ)一、选择题:本题共13 个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7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6 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B.维生素 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2.( 6 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L0.1mol?L ﹣14+的数量为 0.1N A4NH Cl 溶液中, NHB .2.4gMg2 4 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 A与 H SOC.标准状况下, 2.24LN2和 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N AD.0.1mol H2和 0.1mol 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N A 3.(6 分)a、b、c、d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 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 b 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 c 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 d 与 a 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 d> c> b> aB.4 种元素中 b 的金属性最强C.c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D.d 单质的氧化性比 a 单质的氧化性强4.( 6 分)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实验结论A.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最终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变为无色透明溶于四氯化碳B.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体氢具有相同的活性C.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1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A.A B.B C.C D.D 5.( 6 分)用电解氧化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一般为 H2 4﹣H22O 4 混合溶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SO CA.待加工铝质工件为阳极B.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C.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 3++3e﹣═AlD.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6.( 6 分)改变 0.1mol?L﹣1二元弱酸 H2 A溶液的 pH,溶液中的 H2A 、HA ﹣、A 2﹣的物质的量分数δ( x )随 pH的变化如图所示 [ 已知δ( x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pH=1.2 时, c(H2A ) =c(HA ﹣)B.lg[ K 2( H2A )] =﹣4.2C.PH=2.7 时, c(HA ﹣)> c(H2A) =c(A 2﹣)D.pH=4.2 时, c(HA ﹣)=c( A2﹣)=c( H+)7.( 6 分)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实验现象结论A.向 2mL0.1mol/LFeCl 3的溶液黄色逐渐消失,加2+ KSCN还原性: Fe>Fe中加足量铁粉,振荡,加 1溶液颜色不变滴 KSCN溶液2B.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 CO2具有氧化性速伸入集满 CO2的集气瓶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C.加热盛有少量43 固体石蕊试纸变蓝NH43 显碱性NH HCO HCO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D.向 2 支盛有 2 mL 相同浓度银一只试管中产生黄色沉K sp(AgI)<K sp( AgCl)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淀,另一支中无明显2 滴相同浓度的 NaCl和 NaI现象溶液A.A B.B C.C D.D二、解答题(共 3 小题,满分 43 分)8.( 14 分)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母题来源】2017年高考海南卷【母题题文】X、Y、L、M为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的前20号主族元素。
X2是最轻的气体,Y、L与M三种元素的质子数均为5的倍数。
回答下列问题:(1)X与L组成的最简单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
(2)X与M组成的物质为_____________(填“共价”或“离子”)化合物,该物质可作为野外工作的应急燃料,其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Y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其含氧酸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4)L与M形成的化合物中L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
【答案】(1)(2)离子;CaH2+2H2O=Ca(OH)2+H2↑(3)第二周期ⅢA族;H3BO3;(4)-3【命题意图】本题以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为基础,对元素进行推断侧重于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化学用语等。
【命题方向】本题将元素推断和物质结构知识结合起来考查。
从历年考题来看,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是中学化学的重点,也是学习化学的基本点,在高考中元素化合物是考查的重点。
元素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单独考查某一族元素的结构、性质、制备以及用途等;二是将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结合,与化学计算相结合,与无机推断相结合,与化学实验相结合等,它们是以元素化合物为载体结合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计算、化学实验等进行考查。
主要考查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共价键的极性、电子式、结构式的书写、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杂化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电离能、电负性、晶体结构等知识。
在复习中一定要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复习,不仅要注意各主族元素中典型元素化合物的复习,还要在各族间架起桥梁从而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1.【山西省实验中学2017届下学期模拟热身】五种短周期元素A、B、C、D、E的性质及结构信息如下:①原子半径A>B>C>D>E;②五种元素之间形成的常见的四种分子如下:甲乙丙丁比例模型组成元素D、E B、E A、D、E C、E电子总数10 18 26 10 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A元素的单质与物质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其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___。
(2)戊与乙互为同系物,有五种同分异构体,戊的分子式为_____,己与乙具有相同的电子数,与甲含有的元素种类相同,己分子的结构式为_______。
(3)C与E元素组成的CE3与液氮可组成燃料电池,产物均为无污染的物质,可用于驱动潜艇,燃料电池装置如下图所示。
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_____。
电池工作时OH-向_____移动(填“正极”或“负极”)。
(4)B与D组成的一种物质在自然界中可循环,循环时其与CaCO3反应。
已知Ksp(CaCO3)=2.8×10-9,现将CaCl2溶液与Na2CO3溶液等体积混合,若Na2CO3溶液的浓度为2×10-4mol/L,则生成沉淀的最小浓度为__________(忽略混合前后溶液的体积变化)。
【答案】Cl2+H2O=Cl-+H++HClO C6H14H-O-O-H 2NH3-6e-+6OH-=N2+6H2O 负极 5.6×10-5mol/L(2)有五种同分异构体的烷烃的分子式为C6H14,己与乙烷具有相同的电子数,与水含有的元素种类相同,则己为过氧化氢,结构式为H-O-O-H;(3)NH3与液氮可组成燃料电池,产物均为无污染的物质,水和氮气,氨气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NH3-6e-+6OH-=N2+6H2O,根据电极反应式,电池工作时OH-向负极移动;(4) Na2CO3溶液的浓度为2×10-4mol/L,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c(CO32-)=1×10-4mol/L,根据Ksp=c(CO32-)•c(Ca2+)=2.8×10-9可知,c(Ca2+)=942.810110--⨯⨯mol/L=2.8×10-5mol/L,原溶液CaCl2溶液的最小浓度为混合溶液中c(Ca2+)的2倍,故原溶液CaCl2溶液的最小浓度为2×2.8×10-5mol/L=5.6×10-5mol/L。
点睛:本题主要依据元素的推断,考查了溶度积常数的有关计算、原电池原理等,综合性较强,有一定难度。
本题的易错点是(4)中溶度积常数的计算,注意溶液在等体积混合后浓度的变化。
2.【天津市和平区2017届第三次质量调查(三模)】A、B、C、D、E、F是分属三个短周期的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A、D同主族,B的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C、E同主族,形成的化合物EC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
请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1)F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
(2)常温下,液态的B2A4与气态的BC2两者发生反应生成无毒物质,16g B2A4发生反应放热a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D2E溶液在空气中长期放置发生反应,生成物之一为H。
H与过氧化钠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相似,其溶液显黄色。
H的电子式为_______,写出在空气中长期放置生成H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
H的溶液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
(4)化学家发现一种化学式为A4B4的离子化合物,一定条件下1mol A4B4熔融电离生成两种离子各1mol,则该物质熔融时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5)向30mL某浓度由A、B、C、D中三种元素形成一元强碱溶液通入CO2气体后得溶液M,因CO2通入量的不同,溶液M的组成也不同。
若向M中逐滴加入0.1mol/L盐酸,产生的气体V(CO2)与加入盐酸的体积V的关系有下列图示两种情况(不计CO2的溶解)。
则曲线Y表明M中的溶质为________;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由曲线X、Y可知,两次实验通入的CO2的体积比为_________。
【答案】第三周期第ⅦA族 2N2H4(l)+2NO2(g)=3N2(g)+4H2O(l) △H=-4akJ/mol 4Na2S+O2+2H2O=4NaOH+2Na2S2溶液由黄色变为无色,产生浅黄色沉淀和气体产生NH4N3NH4++N3- NaHCO3和Na2CO3 0.25mol/L 3:10化钠电子式为,Na2S2的电子式为:;根据信息,生成Na2S2的反应方程式为4Na2S+O2+2H2O=4NaOH+2Na2S2,Na2S2的化学性质与Na2O2相似,与硫酸反应,可以认为发生Na2S2+2H2O=2NaOH+H2S2,H2S2分解成H2S和S,硫酸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因此现象是:溶液由黄色变为无色,产生浅黄色沉淀和气体产生;(4)A4B4的化学式为H4N4,属于离子化合物,应是铵盐,即NH4N3,其熔融状态下的电离方程式为:NH4N3NH4++N3-;(5)三种元素构成的一元强碱,此碱为NaOH,NaOH与CO2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可能为NaOH、Na2CO3,Na2CO3,Na2CO3和NaHCO3,NaHCO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为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CO2↑+H2O,因此Y表示的M中含有的溶质为Na2CO3和NaHCO3,当加入75mL的盐酸时,气体体积达到最大,其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根据元素守恒,n(NaOH)=n(NaCl)=n(HCl)=75×10-3×0.1mol=7.5×10-3mol,,c(NaOH)=7.5×10-3/30×10-3mol·L-1=0.25mol·L-1;X对应物质为NaOH、Na2CO3,X对应吸收CO2的物质的量为(75-60)×10-3×0.1=1.5×10-3mol,Y对应CO2的物质的量(75-25)×10-3×0.1mol=5×10-3mol,因此两者CO2的体积比值为 1.5×10-3:5×10-3=3:10。
3.【贵阳市第一中学2017届下学期第六次适应性考试】U、V、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
已知:①WU4++XU-==WU3+U2X,各种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电子总数都与Y+相等;②Z的单质在X2中燃烧的产物可使品红溶液褪色;③V的单质在X2中燃烧可生成VX和VX2两种气体;④Y的单质是一种金属,该金属与X2反应可生成Y2X和Y2X2两种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Y2X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V、W、X形成的10电子氢化物中,沸点最高的是__________(写化学式)。
(3)U2X2与FeSO4按物质的量之比1:2溶于稀硫酸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4)常温下,向pH=11的Y2VX3溶液中加入过量石灰乳,过滤后所得溶液pH=13,则反应前的溶液中与反应后的滤液中水电离出的c(OH-)的比值是_________。
(5)已知由U、W两种元素组成的共价化合物联氨的球棍模型如图所示,则联氨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
联氨为二元弱碱,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与氨相似,联氨第一步电离反应的平衡常数值为_______(已知:N2H4+H+==N2H5+的K=8.7×107;K W=1.0×10-14)。
联氨与过量硫酸形成的酸式盐的化学式为_______。
【答案】 2Na2O2+2H2O=4NaOH+O2↑ H2O H2O2+2Fe2++2H+=2Fe3++2H2O 1×10108.7×10-7 N2H6(HSO4)2【解析】本题考查元素的推断,①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推出此反应式NH4++OH-=NH3+H2O,都含有10个电子,即Y为Na;②Z的单质在O2中燃烧的产物可使品红溶液褪色,即产物是SO2,即Z为S;③V的单质在氧气燃烧可生成VX和VX2,即V为C,(1)Y2X2为Na2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H2O=4NaOH+O2↑;(2)氢化物分别是CH4、NH3、H2O,H2O、NH3存在分子间氢键,CH4中没有,因此CH4的沸点最低,NH3和H2O中H2O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大,即H2O的沸点大于NH3,H2O 的沸点最高;(3)是H2O2与FeSO4的反应,利用H2O2的氧化性把Fe2+氧化成Fe3+,即离子反应式为H2O2+2Fe2++2H+=2H2O+2Fe3+;(4)Y2VX3的化学式为Na2CO3,pH=11的Na2CO3溶液中,由水电离c(OH-)=Kw/c(H+)=10-14/10-11mol·L-1=10-3mol·L-1,加入石灰乳后得到溶液为NaOH,此时溶液中水电离点睛:本题难点在(4)的计算,Na2CO3属于强碱弱酸盐,CO32-水解,水电离出的H+一部分与CO32-结合,因此水电离出的OH-:c(OH-)=Kw/c(H+)=10-14/10-11mol·L-1=10-3mol·L-1,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钠,对水的电离产生抑制,水电离出的c(H+)等于水电离的c(OH-),即为10-13mol·L-1,从而求出反应前后水电离出的c(OH-)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