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市长》教学设计-02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9
《陈毅市长》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陈毅市长的生平和事迹,感受他为人民利益奋斗的精神风貌。
2. 通过学习《陈毅市长》这篇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3.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能够正确书写和运用。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陈毅市长的形象和特点。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能在实际阅读中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陈毅市长的伟大形象。
2.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陈毅市长》2. 相关资料:陈毅市长的生平和事迹3. 教学多媒体设备4. 生字词卡片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陈毅市长的生平和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体会陈毅市长的形象。
3. 讲解生字词:针对本课的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和发音。
4.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重点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5. 讨论与思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思考陈毅市长的精神品质,以及他为人民利益奋斗的精神风貌。
七、课堂练习1.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 让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的生字词,进行阅读练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写作练习:以“我心中的陈毅市长”为主题,让学生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陈毅市长的敬仰之情。
八、拓展延伸1. 让学生收集其他有关陈毅市长的故事或事迹,进行分享,加深对陈毅市长的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陈毅市长纪念馆或其他相关场所,加深对陈毅市长的认识。
3. 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谈谈学习《陈毅市长》课文的感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陈毅市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剧中个性鲜明的人物语言。
2、学习剧本尖锐集中的矛盾冲突,完整、清晰的情节结构。
3、理解陈毅市长的思想作风和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学习通过个性鲜明的人物语言来理解人物思想作风和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剧本中尖锐集中的矛盾冲突,完整、清晰的情节结构。
教时安排:一教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陈毅元帅受勋戎装照,简介陈毅元帅,导入本课学习。
二、剧本故事背景、剧情简介。
一、 1945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当时工厂大半关闭,商店纷纷关门,垃圾成山,城市面临断粮,断煤的威胁。
在党的领导下,身为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长的陈毅同志,依靠上海各阶层群众的支持,采取了恢复生产,发展生产的有力措施,只用一年多时间使上海局面有了根本改观。
帝国主义所做的关于共产党要“烂在上海”的预言完全破产了。
作者选取这一段时间作为历史背景,抓住了在上海这个特定环境中陈毅与各种人物的关系,创作出话剧《陈毅市长》,以此作为对上海解放30周年的纪念。
今天我们就来一同欣赏由当代著名剧作家沙叶新创作的这部话剧——《陈毅市长》(选场)课文节选全剧第五场。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生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后用一句话概括出剧本选场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3、同桌交流概括。
二、集体交流明确:讲述了陈毅夜访齐仰之,请他出面主持工作的事。
1、再读课文,理解矛盾冲突,理清结构。
2、生再读全文,读后说说陈毅拜访顺利吗,都遇到了那些困难,他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3、同桌交流讨论。
集体交流明确:进门难(一个要进门拜访,一个恕不接待);谈话难(一个要说服,一个谈话不得超过3分钟);出山难(一个请他出面主持工作,一个不问政治)。
4、陈毅坚定执着,巧用激将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取得了三个回合的胜利。
5、多媒体演示课文清晰结构,理清思路。
三、归纳小结:戏剧的基本特点:集中的场景、激烈的矛盾冲突。
1、品读课文,揣摩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教案名称:《陈毅市长》教案一、教案背景陈毅市长是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之一,对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通过学习陈毅市长的生平事迹和领导风格,可以激励学生热爱祖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担当精神,同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陈毅市长的生平事迹和领导风格;b. 掌握陈毅市长在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c. 理解陈毅市长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为民服务的宗旨。
2. 能力目标:a.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辨能力;b. 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热爱祖国;b. 培养学生的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担当精神;c. 培养学生的勇于探索、创新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 教学内容a. 陈毅市长的生平事迹;b. 陈毅市长的领导风格;c. 陈毅市长对新中国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2. 教学步骤a. 导入活动: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陈毅市长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b. 概述陈毅市长的生平事迹,包括早年经历、加入革命、在解放战争中的战斗经历等。
c. 分析陈毅市长的领导风格,强调他的务实和开拓精神。
可以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讲解,如陈毅市长在经济建设和外交事务上的重要作用。
d. 引导学生思考陈毅市长对新中国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贡献,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和评价。
e. 设计小组活动,提供相关资料,让学生自主研读、讨论和撰写有关陈毅市长的文章。
f. 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和交流,提供点评和改进意见。
g. 总结教学内容,回顾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对陈毅市长的学习和思考进行总结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方法1. 知识讲述法:讲解陈毅市长的生平事迹和领导风格。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陈毅市长对新中国建设和发展的贡献。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合作精神。
4. 展示交流法:通过学生展示交流,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18陈毅市长》
上海市第一任市长是谁?(陈毅)陈毅不仅是一个杰出的革命家、军事家,而且在社会主义〖明确〗矛盾冲突是陈毅与齐仰之之间的矛盾冲突,即陈毅说服齐仰之参加祖国医药事业的建设〖明确〗碰到了被拒门外、
.这场戏开始时,
“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在节选部分中出现几次?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二、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齐仰之的语言夹有文言和化学术语,不失学者的身份和教养。
开始他的话简单、生硬,有公事公办的味道,看得出有抵触情绪,不太信任共产党人;后来他的话变得热情、诚恳,以至滔滔不绝。
从齐仰之的语言中,可以看出他固执、急躁、清高、朴直的性格特征
请同学说说潜台词。
课外阅读全剧。
陈毅市长(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陈毅市长》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能够把握陈毅市长的形象特点,了解他的人格魅力和领导风范。
(3)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陈毅市长的人格魅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2)学习陈毅市长的优秀品质,如坚定的信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等。
(3)激发学生对家乡上海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陈毅市长》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把握陈毅市长的形象特点,了解他的人格魅力和领导风范。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意义。
(2)如何从不同角度分析陈毅市长的形象特点。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文,感受陈毅市长的魅力。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以陈毅市长为例,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陈毅市长的背景和生平事迹。
(2)引导学生关注陈毅市长的优秀品质和领导风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课文《陈毅市长》,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让学生分析陈毅市长的形象特点,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阐述。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陈毅市长的形象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让学生汇报讨论情况,相互交流观点。
4. 案例分析:(1)以陈毅市长为例,让学生分析象征手法和隐喻意义。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5. 情感升华:(1)让学生谈谈对陈毅市长的敬佩之情。
《陈毅市长》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陈毅市长的生平事迹和贡献,感受他坚定的信仰和崇高的品德。
2. 通过学习《陈毅市长》,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3. 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节,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文本阅读:让学生阅读《陈毅市长》剧本,了解剧情发展和人物关系。
2. 人物分析:分析陈毅市长的形象特点,认识他的坚定信仰和崇高品德。
3. 情节解读:解读剧本中的关键情节,体会陈毅市长为人民谋福祉的无私奉献。
4. 语言品味:品味剧本中的优美语言,感受作者的艺术表现手法。
三、教学重点:1. 理解陈毅市长的生平事迹和贡献,感受他的信仰和品德。
2. 分析陈毅市长的形象特点,认识他的崇高品质。
3. 解读剧本中的关键情节,体会陈毅市长为人民谋福祉的无私奉献。
四、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节。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陈毅市长的生平事迹、形象特点和剧本情节。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陈毅市长的认识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剧本中的具体情节,让学生体会陈毅市长的精神品质。
4. 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完成相关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5. 情景扮演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陈毅市长的工作和生活。
六、教学准备:1. 教材:《陈毅市长》剧本文本。
2. 课件:陈毅市长生平事迹图片、相关背景资料。
3. 视频资料:陈毅市长的事迹短片、相关电影或纪录片。
4. 教学工具:投影仪、音响设备。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陈毅市长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文本阅读:让学生阅读剧本,了解剧情发展和人物关系。
3. 人物分析:分析陈毅市长的形象特点,认识他的坚定信仰和崇高品德。
4. 情节解读:解读剧本中的关键情节,体会陈毅市长为人民谋福祉的无私奉献。
九年级语文《陈毅市长》教案设计九年级语文《陈毅市长》教案设计1了解剧情梗概、戏剧的特点。
2.能正确、流畅地朗读全文。
陈毅,新中国的开国元帅之一,上海市的第一任市长。
关于他的事迹在许多电影、小说中都有介绍。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陈毅市长》(板书课题)也是展现陈毅崇高品格的作品,不过,课文是一种新的文学体裁,是我们第一次接触的文学样式--戏剧(板书)。
教师补充:(1)剧本必须适合舞台演出。
舞台演出必然要受时空限制,因而,剧本的篇幅不宜太长人物不能太多,场景变换不宜频繁,它必须高度集中、紧凑,全部剧情必须在有限的舞台和两、三个小时内演出完毕。
(2)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戏剧冲突是社会矛盾的反映,它有一定的开展、变化过程,这个过程表达在剧本的情节构造上,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开展、高潮和结局四个局部。
(3)台词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
人物的台词应该是高度个性化的,它必须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征,并且是人物个性在特定环境中的自然流露。
(1)正音释义。
(2)分组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分清节奏。
台词是在自然口语的根底上提炼出来的,直接诉之于人的听觉,因此,特别强调节奏清楚、和谐,入耳动听。
朗读时应表达这一特点。
节奏划分例如:①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②知道/干吗/还来打搅我!③先生之言/差矣④停电/伊/不怕,怕只怕/敌人破坏电厂,那就要/一片漆黑明确:1949年冬天的一个深夜。
著名化学家齐仰之家。
上海市市长陈毅专程登门拜访齐仰之,却遭到冷遇。
进门之后,陈毅借刘禹锡《陋室铭》赞扬主人,融洽了双方感情。
于是,陈毅乘机巧用“激将法”,大谈共产党的“化学”,使清高、正直、不乏爱国心的齐仰之发生了深刻的“化学变化”,欣然同意出山筹建全国第一个盘尼西林药厂。
1. 把握戏剧矛盾冲突的发生、开展、高潮和结局。
2. 理解矛盾冲突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1)请同学回忆戏剧的三大特点。
(2)锋利的矛盾冲突,在矛盾冲突中推动剧情开展,展示人物性格。
陈毅市长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陈毅市长的背景和成就。
2. 分析陈毅市长的领导风格和思想。
3. 探讨陈毅市长在城市发展中的贡献和影响。
教学重点:
1. 了解陈毅市长的背景和成就。
2. 分析陈毅市长的领导风格和思想。
教学难点:
1. 探讨陈毅市长在城市发展中的贡献和影响。
教学准备:
1. 陈毅市长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 计算机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展示一张陈毅市长的图片,然后提出问题:你知道这是谁吗?对于陈毅市长,你了解多少?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
2. 阐述:教师简要介绍陈毅市长的背景和成就,包括他的家庭背景、参加革命、担任中国共产党重要职务和政府职务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PPT或其他多媒体工具展示相关资料和图片,以便学生更好地了解。
3. 分析: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陈毅市长的领导风格和思想。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陈毅市长在领导中有什么特点?他
的领导风格是什么样的?他的思想对于城市的发展有何影响?
4. 探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以下问题:陈毅市长在城市发展中的贡献和影响是什么?他是如何推动城市现代化的?他的政策措施对于城市的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
5. 总结:教师总结陈毅市长的教案,强调他在城市发展中的贡献和影响,并激发学生对于陈毅市长和其他优秀领导者的学习兴趣。
教学延伸:
1. 学生可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陈毅市长的其他方面成就和贡献。
2.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深入了解中国历史上其他优秀的市长和政府领导者,比较他们的不同特点和影响。
陈毅市长(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2)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描写、对话等技巧。
(3)引导学生了解陈毅市长的生平事迹和贡献。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
(3)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评价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领袖的情感。
(2)引导学生学习陈毅市长的优秀品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3)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翻译:让学生朗读课文,跟读并模仿语音语调。
翻译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
2.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中的情节、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
引导学生理解陈毅市长的形象特点和品质。
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场景。
要求学生注意语气、表情和动作的配合。
4. 课堂讨论: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陈毅市长的生平事迹和贡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与翻译:让学生朗读课文,跟读并模仿语音语调。
翻译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
3.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中的情节、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
引导学生理解陈毅市长的形象特点和品质。
4.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场景。
要求学生注意语气、表情和动作的配合。
5. 课堂讨论: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角色扮演: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包括语音语调、语气、表情和动作的配合。
3. 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观点表述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陈毅市长》剧本。
《陈毅市长》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 认识《〈陈毅市长〉选场》的矛盾冲突。
2 学习剧作通过工作、活动、日常生活和与各式各样人物的关系的描写,逐渐显示主人公的性格及其高尚的思想品格的特点和“冰糖葫芦”式的结构方式。
3 学习剧作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
教学设想1 《陈毅市长》这部剧作,主要塑造了陈毅这一人物。
作者通过对上海解放初期两年里陈毅市长的工作、活动、日常生活的描写,通过对他与各式各样人物的关系的描写,通过各种矛盾冲突,逐渐显示陈毅的性格以及他高尚的思想品格,从平凡中塑造了陈毅这个从元帅(野战军司令员)到市长的可亲、可敬、可爱的形象。
剧作的结构方式和表现手法,新颖独特。
教学前,应布置学生做好预习准备,尽量要求学生能阅读《陈毅市长》全剧,了解全剧的剧情和特点。
2 《陈毅市长》全剧用十个片断、十个故事,写成十场话剧。
课文节选的是其中的第五场。
该剧没有统一的中心事件,各场之间在情节上不相连贯,都是独立成章,而以陈毅这一主要人物来穿引各场。
老师在教学时,应把全剧的剧情内容向学生作简要的介绍,让他们有个总体印象;同时,作者写作的意图、剧作反映的历史背景,也应向学生作些介绍,以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把握课文。
3 课文可安排二课时完成教学(如学校条件好,预习准备做得充分,也可用一课时来完成。
)第一课时,让学生了解作者和他创作的意图,剧作反映的历史背景和全剧的内容、情节及其特点,并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
第二课时,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认识剧中的矛盾冲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品格以及作品的艺术特点等。
4 课文节选这一场戏中,写陈毅夜访老化学家齐仰之时,谈话中引用了刘禹锡《陋室铭》中的语句。
教师在教学中可向学生简要介绍一下刘属锡及其名篇《陋室铭》,这对学生理解课文、分析人物性格特征都会有好处。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了解剧作《陈毅市长》反映的历史背景、作者创作的意图以及全剧的剧情和特点。
教学过程1 由上一课讲授的歌剧《〈白毛女〉选场》导入本课《〈陈毅市长〉选场》。
板书课题:《〈陈毅市长〉选场》。
2 简介作者和作品反映的历史背景、创作意图。
话剧《陈毅市长》,是当代剧作家沙叶新于1980年创作的一部优秀话剧。
描写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军高级将领、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在上海解放初期当上海市长期间的工作、生活和思想风貌。
沙叶新,一九三九年生于南京,回族。
当代剧作家。
1956年开始发表短篇小说《妙计》。
次年考入华东师大中文系,1961年大学毕业后进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创作研究班学习,1963年秋分配到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任编剧。
主要剧作有:《一分钱》(1966年)、《焦裕禄》(与人合作)、《约会》(1978年)、《假如我是真的》(与人合作,1979年)、《陈毅市长》(1980年《剧本》第五期)、《马克思“秘史”》等。
《陈毅市长》获全国优秀话剧创作奖和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
1978年起,开始搜集有关陈毅同志的生活素材,1979年写成十场话剧《陈毅市长》,1980年剧作上演、发表。
《陈毅市长》的开头第一场,是描写上海解放前夕,陈毅领导的第三野战军在江苏丹阳司令部所在地,召开干部会为解放进驻上海作准备。
“冒险家的乐园”——上海,是1949年5月27日解放的。
上海解放,我们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取得了完全的胜利,但是所接管的却是国民党反动派留下的一个烂摊子。
当时的上海,工厂大半倒闭,商店纷纷关门,失业人口剧增,又面临断粮、断煤的威胁;帝国主义对我进行海上封锁,敌机不时来偷袭轰炸,暗藏的国民党特务反动派进行破坏捣乱,社会秩序混乱、垃圾成山、社会垃圾(流氓阿飞、小偷、妓女)也多得怕人。
帝国主义曾狂妄预言共产党要“烂在上海”。
在党的领导下,身为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长的陈毅,依靠上海各阶层群众的支持,采取了恢复生产和发展生产的方针,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使上海的局面有了根本的改观。
帝国主义的预言破产了。
作者选取这一段时间作为历史背景,抓住了在上海这个特定环境中陈毅的工作、生活及与各种人物的关系,创作了《陈毅市长》这部话剧。
以此作为对上海解放三十周年的纪念。
1980年5月,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演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
作者在谈到这部话剧的创作时说:“陈毅同志解放初期在上海担任了八、九年的市长,任期很长,事迹甚多,几乎他的每一年甚至他的每一件事都可写一出有声有色的大戏,……尽管我写的是上海解放初期的一段历史,但我尽量要将这段历史写成鉴诫今天生活的镜子;尽管我写的是二三十年以前的往事,但我非常希望今天的观众能从中得到现实的启示。
”(沙叶新《〈陈毅市长〉随想》)。
3 全剧的故事情节和特点。
《陈毅市长》,十场话剧。
剧中安排了一系列情节,主要表现“陈毅同志对经济建设的巨大热情,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心,对各界人士的真诚团结,对干部作风的严格要求,以及自己对党风党纪的身体力行等等。
”(沙叶新《〈陈毅市长〉创作随想》)。
第一场,时间:1949年5月10日。
地点:江苏丹阳第三野战军司令部所在地,一间简陋的会场,陈毅在作报告。
他说:中央叫我们在丹阳整训一个月,学习、研究接管政策,搞好入城纪律,为解放上海作好准备。
他说:“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的残余势力会勾结一起,轰炸、封锁、破坏,把上海变成一座死城。
……他们还扬言,说上海是个大染缸,要叫我们红的进去,黑的出来。
我这个人倒不怕什么染缸,我倒要叫他们看一看,到了上海之后,究竟是上海把我陈毅染黑了,还是我陈毅把上海染成个红通通的!”第二场,时间:1949年5月28日下午。
地点: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大楼。
陈毅代表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接管上海市政府。
同时,接受国民党上海市留守人员的投诚。
第三场,时间:1949年6月中旬的某日傍晚。
地点:上海国华纱厂总经理傅一乐的别墅。
陈毅与市工业局长到资本家家去赴宴做工作。
第四场,时间:1949年秋的一天上午。
地点:上海解放后建立的第一家国营百货商店。
陈毅到刚刚开业的国营百货商店视察,看到由于帝国主义的封锁,国营商店买不到盘尼西林,不法药商又趁机连续涨价,普通劳动人民无力购买,因而引起了陈毅的深思,由此引出了下一场夜访化学家齐仰之的戏。
第五场,课文节选部分。
时间:1949年冬的一天深夜。
地点:化学家齐仰之的家。
陈毅去拜访,先是打电话遭拒绝,又去打门吃了闭门羹,最后终于进屋。
经交谈、说服,使这位多年不问政治、不问世事的老化学家思想认识起了变化,接受政府聘请主持筹划在上海建立全国第一个盘尼西林药厂。
第六场,时间:1950年2月6日傍晚。
地方:陈毅家中。
陈毅让工作人员把关于建造盘尼西林药厂的计划,关于上海市建设的设想和一份关于恢复生产的情况报告打印出来送交市委讨论。
发电厂遭敌机轰炸,陈正要赶往发电厂。
说服老丈人回老家去,打消了留在上海让陈安排工作的念头;也说服小妹凭自己本事去报考学校,不给她写介绍信。
第七场,时间:1950年2月8日凌晨。
地点: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大楼。
发电厂恢复供电。
陈严厉批评负责上海警备和空防的军长童大威的严重失职,又保他免受军法处罚。
向对新闻发布中发生泄密错误的一党外副处长承认昨天自己批评时发火的错误。
第八场,时间:1950年2月18日上午。
地点:国华纱厂工人徐根荣家。
陈带着工厂经理资本家傅一乐去工人家拜年,说服资本家不要抽资外跳,要恢复生产,搞好劳资关系。
第九场,时间:1950年初夏的一天上午。
地点:陈毅的家中。
教育部下、干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要居功自傲。
第十场,时间:1950年秋的一天晚上。
地点:市属机关的某礼堂。
举行文艺演出。
陈看了歌颂他个人的节目,心中不悦。
齐仰之拿来上海药厂试制成功的盘尼西林。
中央打来电话,调陈毅去南京主持华东军区的工作,同时兼管上海市一部分工作。
全剧完。
4.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黑体的字词和一些难懂的语句。
(1)解释下列词语中黑体的字。
简陋(不好看,[住的地方]狭小)茅庐(草屋)闭门羹(通常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状食物。
拒绝客人进门叫做让客人吃闭门羹)凌乱不堪(能忍受)深居简出(少)充耳不闻(塞住)才疏学浅(空虚)痛心疾首(痛)秉烛夜谈(拿着)百废待举(没有用的、该办未办的)(2)刘禹锡的《陋室铭》。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
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
曾与柳宗元等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主张。
改革失败后被贬职。
铭,文件的一种,可韵可散,形式不拘。
《陋室铭》是一篇过去长期传诵的作品,它是作者借咏自己的陋室来抒发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流露出自命清高、孤芳自赏的思想。
文章短小精炼、寄寓极深,清新别致,很有特点。
剧中所引的语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是《陋室铭》开头的几句。
译为现代汉语的意思是:山不在乎高,有神仙就著名。
水不在乎深,有龙就灵验。
这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只因为我的德行好而有好名声。
青苔长到台阶上一片绿,草色映入帘内满眼青。
布置作业1.诵读课文,思考人物语言。
2.简述课文的故事情节。
3.写出课文中这场戏的矛盾冲突线索。
第二课时教学重点剧中的矛盾冲突。
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人物的个性化语言。
教学过程1.由上节课的教学内容,导入新课。
提问:复述课文里这场戏的故事情节。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这一场戏,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
它描写陈毅市长深夜拜访化学家齐仰之,说服并聘请他主持筹划建立全国第一家盘尼西林药厂的故事。
这表现了陈毅重视科学文化、尊重知识分子的思想作风。
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
①把握剧中的矛盾冲突。
提问:说明第五幕这场戏的矛盾冲突线索(即矛盾发生、发展、激化和解决的过程)。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市长陈毅深夜去拜访老化学家齐仰之,齐仰之从开始拒绝接待到请陈毅进屋愿意交谈,再到秉烛夜谈、接受聘请,两人之间矛盾冲突的产生、发展、激化和解决、层次线索清楚,充满戏剧性。
这场戏的矛盾冲突线索(矛盾发生、发展、激化和解决的过程)是:打电话、按电铃,夜访被拒(发生)——进门后限制谈话时间,大谈“化学”(发展)——破例延时长谈,化学家起了“化学变化”(高潮)——委以重任,秉烛夜谈(结局)。
②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全剧主要塑造陈毅这一人物形象,通过对陈毅的工作、活动、日常生活片断的描写,通过他与各种各样的人物关系以及发生的矛盾冲突,多侧面的展示了陈毅鲜明的性格特征和高尚的思想品格,塑造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的艺术形象,歌颂了共产党人的高贵品质和优良的思想作风。
课文这场戏,写陈毅市长为了恢复、发展生产,解决国产西药的问题,抵制帝国主义的封锁,深夜访问化学家齐仰之,说服齐改变看法,接受人民政府的聘请,出来工作。
齐仰之是一位爱国的老化学家,政治观念淡薄、性格固执、清高,专心研究化学,深居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