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民俗,走进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20.13 KB
- 文档页数:2
《传统文化进社区(村)》综合性学习试题附答案学校联手社区(村)开展“传统文化进社区(村)”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结合相关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在学校与社区(村)联办的“传统文化知多少”游艺活动中,一副难住了大家,请你帮忙填写完整。
(2分)上联:端午______祭屈原下联:中秋赏月_________(2)清明节期间,社区(村)里不少人采用传统的上山扫墓祭奠方式,在先人墓前燃香烛、放鞭炮。
可这容易引发山火,污染空气,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对此,你觉得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醒大家呢?(至少写出两条措施)(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近几年,广场舞成了小区大妈们的最爱,可是,住在附近的张大爷却因为广场舞声音太大影响了他孙女的学习,正与大妈们争吵,假如你在现场,你会怎么劝阻呢?(只要写出对其中一方的劝阻即可)(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答案:(1)赛舟(吃粽)念亲人评分标准: 2分。
每空1分。
所填内容与节日内涵相符,字数一致,意近即可。
(2)①制作宣传画、标语等,张贴在社区(村)公示栏等显眼位置,提醒大家小心烛火,保护森林,文明祭扫。
②利用网络、广播,推荐新式的文明祭扫方式,如网上祭奠、鲜花祭奠等。
评分标准:2分。
每项1分。
要求措施具体适用,表述清晰。
(3)劝大妈:大妈,你们好!跳广场舞娱乐又健身,本是好事。
但影响到别人的学习和生活也不好。
所以,请你们把音量调小点,好吗?劝张大爷:张大爷,您好!孙女的.学习受到了影响,让你情绪不好,可以理解。
我会劝大妈们把音量调小些的。
同在一个社区,大家互相谅解一下,好吗?评分标准:2分。
只要写出对其中一方的劝阻即可。
一、题目:走进民间故事,传承中华文化一、活动背景民间故事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道德观念。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民间故事,传承中华文化,我校决定开展“走进民间故事,传承中华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1. 了解民间故事的基本特点,掌握民间故事的阅读方法。
2. 通过阅读、讲述、表演等方式,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
3. 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活动内容1. 民间故事知识讲座邀请民俗专家为学生讲解民间故事的基本特点、分类、代表作品等,让学生对民间故事有初步的认识。
2. 民间故事阅读活动组织学生阅读《民间故事选集》、《中国民间故事》等书籍,了解不同地区的民间故事。
3. 民间故事演讲比赛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进行演讲比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 民间故事表演活动组织学生分组,根据所读的民间故事进行角色扮演、情景剧等形式的表现,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
5. 民间故事手抄报制作让学生根据所学到的民间故事,制作手抄报,展示自己的创作才能。
四、活动步骤1. 准备阶段(1)教师收集民间故事资料,整理成册,发放给学生。
(2)教师讲解民间故事知识,组织学生进行阅读。
2. 实施阶段(1)组织学生参加民间故事知识讲座。
(2)组织学生参加民间故事阅读活动。
(3)组织学生参加民间故事演讲比赛。
(4)组织学生参加民间故事表演活动。
(5)组织学生参加民间故事手抄报制作。
3. 总结阶段(1)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表扬优秀学生。
(2)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五、活动评价1. 学生对民间故事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阅读、演讲、表演等方面的表现。
3. 学生在手抄报制作中的创意和表现。
六、活动总结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了解了民间故事的基本特点,掌握了阅读方法,感受了民间故事的魅力。
同时,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表演能力和创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本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激发了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传统文化类1.[2019·扬州]汉字是世界上最具诗情画意的文字。
某学校开展“珍爱汉字,传承文化”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说文解字]请观察下面三个与“止”相关的金文字形的变化,参照解说,填写表格。
金文见形辨义止单个脚趾的造型,表示停留的意思走脚趾造型上有一个甩开臂膀、快速前进的人形,表示跑的意思奔(2)[看图赏字]在“翰墨飘香”活动中,主持人展示出三幅书法作品。
请选择你喜欢的一幅作品,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谈谈其书法特点。
(3)[文字应用]学校将于5月20日上午9点,在报告厅组织习字社全体成员参加“汉字听写大赛”。
下面是小强拟写的通知,在内容和格式上各有一处错误,请你修改。
①内容上:②格式上:2.[2019·扬州联考]中国的戏曲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是生活的浓缩。
为了引导学生了解戏曲,校文学社组织同学们参与以“走近戏曲”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走近直播]“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4月28日,青春版昆曲《牡丹亭·游园》在瘦西湖上演。
众多观众一起邂逅了这场青春情深的牡丹梦。
伴随着琵琶丝竹之声,盛装的“柳梦梅”和“杜丽娘”缓缓走向舞台,昆曲特有的吴侬软语将观众带入那个悠远的世界。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
随着蹁跹的水袖,大家的思绪流连在《牡丹亭》至真至情的世界里。
3小时的演出,浓缩了青春版《牡丹亭》的精华,演员们倾其真情的演绎,留给观众的是撼动人心的美,惊艳了最美的人间四月天。
(1)请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不超过20字,不含标点)[推介讲座](2)为了让同学们了解昆曲与扬州的渊源,校文学社拟邀请语文组王老师5月16日下午2:00在学校报告厅为七、八年级师生做昆曲知识讲座,小李同学拟写了通知,请指出其中的两处错误,并加以改正。
错误一:,修改意见:错误二:,修改意见:[分享体验](3)小李同学想分享走近戏曲的快乐,推荐爸爸妈妈去大剧院观看青春版昆曲《牡丹亭·游园》,但爸爸妈妈认为看戏没意思,不如看书。
民俗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参考答案
民俗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参考答案
班里准备举办一次“走进民俗,走进传统文化”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与。
1.请为这次班会设计一个能够让多数同学都参与的活动,并写出这个活动设计的基本思路。
活动内容:___________
基本思路:___________
2.布置会场时,同学们想选用一种富有传统文化意味的装饰物,你推荐选用哪一种?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会结束后,你将以校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在场的某位学者。
请拟写出你采访时要提出的两个与传统文化有关的问题。
(要求角度不同)
问题1___________
问题2: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民俗文化”知识竞赛。
组织者先设计竞赛题,班会上组织全体同学抢答,最后给优胜者颁奖。
②传统节日风俗短剧表演。
先按小组确定表演主题,然后作角色分工,组织排练,最后班会上依次展示。
3.①现在青少年对传统节日比较淡漠,流行过洋节,您对此如何看待?②国家新增清明、端午、中秋为法定节日,您能说说这样做的意义吗?③您如何看待传统文化正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这一现象?(以上主观题意对即可)。
“福瑞呈祥·民俗传承”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答案为深入了解中国吉祥文化,学校开展福瑞呈祥民俗传承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提信息】材料一:中国吉祥文化历史悠久。
《说文解字》中说吉,善也;祥,福也。
远古时代,我们祖先就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符号图画来表达避邪求吉的心理;春秋时期已经有南山之寿等吉祥语的记载吉祥符号、吉祥语等逐步发展成为延续几千年的中国吉祥文化。
(1)阅读材料,概括你得到的主要信息。
(2分)【活动二:品吉祥】龟寓意尊贵长寿,鲤鱼寓意:,牡丹寓意:。
(3)仿照示例,从图②(百事可乐公司标识)、图③(吉马集团企业标识)中任选一幅,说说其在运用吉祥文化上的设计创意。
(3分)示例:我选图①。
以凤凰命名,以神鸟凤凰构图,昭示凤凰卫视能给观众带来祥瑞。
这种设计符合人们祈盼吉祥如意、和平安康的心理。
我选():____________【活动三:巧劝说】(4)春节期间,小龙的奶奶要求他年夜饭一定要吃韭菜、大年初一要早起、不能说晦气的话他烦不胜烦,向好友抱怨起奶奶的迂腐。
如果你是小龙的好友,你会怎么劝说他?(3分)参考答案:(1)吉祥意识、吉祥符号逐步发展成为延续几千年的中国吉祥文化(中国吉祥文化历史悠久);吉祥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非常深远。
(2分)(2)年年有余花开富贵(2分)(3)示例一:(图②)以百事可乐命名,以咧嘴的笑脸构图,昭示百事可乐能给饮用者带来好运与快乐。
这种设计满足了中国人祈盼事事顺心、合家欢乐的心理。
(3分,大意对即可)示例二:(图③)以吉马命名,以抽象的马头构图,昭示吉马集团能给大家带来吉祥和事业的发展。
这种设计迎合中国人祈求万事如意、马到成功的心理。
(3分,大意对即可)(4)示例:小龙,奶奶这么要求是出自于祈求平安幸福的美好愿望。
大过年的,大家都想图个吉祥不是?我们应该理解和尊重她,让老人家开开心心的,也是咱晚辈的该做得啊!(3分,言之有理即可)【“福瑞呈祥·民俗传承”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答案】。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答案搜集资料是语文学习过程中常常用到的一项基本技能。
凯里市某校八年级学生在开展怎样搜集资料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语文老师明确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进行资料搜集。
以下是学生搜集到的三则材料,请你结合材料内容,根据要求参与完成活动任务。
(5分)【材料一】:中华国学经典指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专家疾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国家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国家实验课程。
不少地方中小学已开设国学教育科。
【材料二】: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400多所孔子学院。
有关部门选取《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孟子》等国学文化经典,编写出版了《中华传统文化视听读本》,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材料三】:匾额作为中国古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精品的体现。
某同学在探访名胜古迹时搜集到以下建筑物的匾额题字:①贡院唯才是举②孔庙万世师表③岳飞庙还我河山(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你从两则材料中获得了什么信息?(2分)答: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材料三所提供的内容,请你从文化或历史学科知识等角度任选一组建筑物与匾额题字来解说两者之间对应联系。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1)专家呼吁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和国家实验课程,当前国学经典正在走进中小学,走向世界。
(意思对即可,2分)参考示例:①贡院唯才是举:贡院是科举时代举行乡试或会试的场所,匾额题字唯才举,即高度概括了贡院选拔人才的方式和标准。
②孔庙万世师表:孔庙姓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匾额题字万世师表高度凝练地概括了孔子给后人的榜样和影响。
弘扬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答案【“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答案】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1、研究文化方面的感受。
在中国,各少数民族人民都有着自己民族的风俗节日。
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习俗,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具有各自浓厚的民族独特风采。
其中婚嫁风俗最能代表各名族的文化特色。
我们小组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分别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婚俗进行了研究探讨:中国古代婚俗传统的中国婚礼仪式包括6个必备步骤:说媒、定亲、聘礼、迎娶、拜堂(三鞠躬)、喝交杯酒。
各地婚俗中国有56个民族,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婚俗。
但无论是哪个民族,结婚仪式都很复杂。
结婚有哪些讲究婚礼是人一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大礼,历来人们都十分重视婚礼中的礼仪。
古今婚姻制度中国古代婚姻制度曾经历了原始群婚、血缘群婚、亚血缘群婚、对偶婚等形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基本实行了一夫一妻制或一夫多妻制。
我负责的部分是各地婚俗,包括我国各个地区的婚俗和各个民族的婚俗情况,各个地区的婚俗文化介绍有:山西北部地区(以大同为代表)、上海、福建、安徽、青岛;由不同民族分类,研究到的婚俗习惯有僳僳族婚俗、土家族婚俗、哈萨克族婚俗、朝鲜族婚俗、黎族婚俗布依族婚俗、佤族婚俗、白族婚俗、阿昌族婚俗、藏族婚俗、傣族婚俗、景颇族婚俗和侗族婚俗。
不研究不知道,一研究就吓一跳,原来结婚的礼数是非常讲究的,个人感觉各地的婚俗都显得十分有趣,譬如上海婚俗新娘换鞋离娘家一路红伞到夫家;北京婚俗新郎虚箭射新娘同房先要吃饺子;佤族婚俗——杀鸡看卦和背对侧卧谈恋爱;阿昌族婚俗----偷鸡头与抬锅盖;黎族婚俗——爱你有多深,咬你有多深。
侗族婚俗----踩脚后跟试情意和火把迎亲等等。
从各个地区,不同名族的婚俗习惯中,我看到了我国千百年来凝结起来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我感叹我国的文化的伟大,对于婚俗文化的研究虽然结束了,我对婚俗文化研究的热情不会停止,我将抱着对中国博大民俗的热爱把研究进行下去。
2、婚俗(三书六礼)——从中可以看出什么文化意义。
婚礼,是人一生中的“终身大事”,其在人生过渡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所以古今中外都非常重视这一人生仪礼。
【精品】七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训练试题及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1.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过中华节日,品味传统民俗:元宵观灯、端午吃粽……多姿多彩的传统节日习俗内涵丰富,具有浓郁的中华文化韵味。
过好中国节,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一种传承。
(1)(识节日)以下各个选项中,全是传统节日的是()A.元旦、春节、中秋、国庆、七夕B.圣诞、春节、中秋、七夕、重阳C.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D.春节、清明、建军、中秋、重阳(2)(品民俗)请任选一种中华传统节日(不重复例句),仿照例句的结构和内容,写一个句子。
例句:粽香端午,声声锣鼓赛龙舟。
仿句:________【答案】(1)C(2)示例1:月圆中秋,家家团聚吃月饼。
示例2:绿满清明,户户扫墓祭先人。
【解析】【分析】(1)C全是传统节日。
A“元旦”“国庆”不是传统节日。
B“圣诞”不是传统节日。
D“建军”不是传统节日。
(2)抓住前例句“粽香端午,声声锣鼓赛龙舟”的句式结构。
内容要选一种中华传统节日,且写出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要与前例句相谐。
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故答案为:⑴ C;⑵示例1:月圆中秋,家家团聚吃月饼。
示例2:绿满清明,户户扫墓祭先人。
【点评】⑴本题考查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腐朽的内容,所以我们要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并要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发展先进文化.据此作答;⑵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
2.综合性学习。
为深入挖掘巴渝优秀历史文化资源和精神内涵,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旅融合,从2019年3月25日起,重庆全市区县“晒文化·晒风景”大型文旅推介活动正式启动。
110中学学生发展中心将开展“晒文化·晒风景·晒南岸”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我来邀请)我校将于2019年5月6日下午2点在校阶梯教室开展“晒文化·晒风景·晒南岸”的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将邀请南岸区委书记郑向东来我校做关于《书记晒文旅》的报告。
7.综合性学习。
( 8 分)
某班展开“走近风俗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帮助达成
以下任务。
( 1)中国的传统佳节好多,此中有些风俗流传到现在。
此中
有“插柳”风俗的节日是,有“插艾”风俗的节日是。
(2 分)
(2)请你写出一句相关中国传统佳节的古诗句。
(2分)
(3)方雅同学收集了一副对联,有人说贴错了,请你依据
图片指出此中的错误并说明原因。
右侧:进宅安全照福星左边:出门大吉行隆运横批:合家欢喜( 4 分)
7.(1)清明端午
(2)清明:清明节气雨纷繁,路上行人欲断
魂。
七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
星。
重阳: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上下联贴反了。
①传统贴法是右侧贴上联,左侧贴下联。
②横批是自右向左写的,也应是右侧是上联,左侧是
下联。
③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此中“星”是平声,所在联应是下联;“运”是仄声,所在联应是上联。
专项训练5综合性学习1.学校开展“走进中国传统文化”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1)【辨事物,明含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很多事物都有特定的含义,请你根据示例,补全其他项所指代的内容。
示例:婵娟——月亮①白丁——平民②桑梓——家乡③烽火——战事(2)【读古诗,识情思】文人都有一双慧眼,他们从平常事物中发现美丽,赋予情感,吟咏歌颂。
请参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处补写两个句子。
(要求:化用诗词,句式相近,语意连贯)世间万物,皆有其美,无一不牵动着文人的情思。
它可以是李煜在寂寞无言时望见的月钩;它还可以是李白开怀畅饮后抬头望见的明月;它可以是苏轼深夜徘徊时惊起的孤鸿;它还可以是李清照在疏风骤雨后牵挂的海棠。
(3)【写数字,长知识】现在,“13”只不过是一个很普通的数字。
但在中国古代,“13”是一个表示吉祥的数字。
在文学艺术、著书立说中也多使用“13”,如《孙子兵法》13篇,李贺的《南园13首》等。
请你写出“13”的汉字大写:拾叁。
(4)【获经验,谈感悟】学习活动即将结束,小安写了以下感悟。
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
中国传统文化搏大精深、源远流长,值得世界人民学习。
通过这次学习活动,我学到许多知识。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我最喜欢古典名著,它是中华民族超过5000多年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和艺术瑰宝。
①语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搏大精深”,正确写法是“博大精深”。
②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删去“超过”或者“多”。
2.(山东东营中考改编)在我国,“和”文化意蕴丰厚,深入人心。
学校开展“‘和’美中国”文化传承活动,请你参与。
(1)“和”金文写作。
是的省略,即吹奏用芦管编成的“排笛”,乐音美妙谐调;“”即说话、言论。
“”“”以后者比喻前者。
“(郑)纲等从而和.之,议始定”即用其本义:言论相互响应、谐调(或:声音相应);“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则用其引申义:和睦。
(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和”包括哪些思想内涵。
“走进民俗,走进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答
案
本文是关于“走进民俗,走进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答案,感谢您的阅读!
班里准备举办一次“走进民俗,走进传统文化”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与。
1.请为这次班会设计一个能够让多数同学都参与的活动,并写出这个活动设计的基本思路。
活动内容:___________
基本思路:___________
2.布置会场时,同学们想选用一种富有传统文化意味的装饰物,你推荐选用哪一种?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会结束后,你将以校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在场的某位学者。
请拟写出你采访时要提出的两个与传统文化有关的问题。
(要求角度不同)
问题1___________
问题2: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民俗文化”知识竞赛。
组织者先设计竞赛题,班会上组织全体同学抢答,最后给优胜者颁奖。
②传统节日风俗短剧表演。
先按小组确定表演主题,然后作角色分工,组织排练,最后班会上依次展
示。
3.①现在青少年对传统节日比较淡漠,流行过洋节,您对此如何看待?②国家新增清明、端午、中秋为法定节日,您能说说这样做的意义吗?③您如何看待传统文化正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这一现象?(以上主观题意对即可)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