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市政工程移交接管办法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4
福建省市政排水设施工程移交与接管管理办法政策解读《福建省市政排水设施工程移交与接管管理办法(试行)》政策解读一、出台背景排水设施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城市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是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的一项具体举措。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切实保障城市安全,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地下管网改造工程,提高城市排涝系统建设标准。
”省委、省政府今年印发的《关于加快城乡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闽委发〔2017〕21号)中也明确要求:“推进雨污分流和老旧管网改造,加快完善污水管网,治理修复破损、混接、错接、淤积的污水管道”。
省政府《关于印发推进城市污水管网建设改造和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闽政〔2017〕34号)要求“2018年起全省每年新建改造建城区污水管网1000公里以上”。
据统计,目前全省建成排水管网1.9万公里,尽管排水管网设施建设得到长足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存在多头建设和管理现象。
排水管网长期以来缺乏统一的实施主体,有的作为道路配套工程,由道路工程业主负责建设;有的作为污水厂配套工程,由污水厂工程业主负责建设;有的作为片区开发的配套工程,由片区开发商负责建设,存在多头建设和管理亟需加强排水设施验收移交管理。
二是工程质量亟待提高。
由于排水管网是地下隐蔽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重视不够,未能严格按规范要求施工、未能严格执行隐蔽工程验收、闭水试验等关键环节,影响工程质量管理。
三是管网维护不到位。
长期以来排水管网缺乏统一的维护管理主体,再加上受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影响,重建设、轻维护,维护管理不到位,管道破损、淤积、渗漏严重,运行效率不高,导致污水收集不到位。
为加强排水管网维护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完善系统性,有必要建立排水管网设施移交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工程质量管理,落实维护管理责任,在近几年福州、泉州、漳州等城市已经开展排水管网设施移交接管经验做法的基础上,组织制定了《福建省市政排水设施工程移交与接管管理办法》。
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眉山城区市政公用设施移交
管理办法的通知
【法规类别】基本建设
【发文字号】眉府办发[2014]20号
【发布部门】眉山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4.05.27
【实施日期】2014.05.2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眉山城区市政公用设施移交管理办法的通知
(眉府办发[2014]20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级各单位、部门:
《眉山城区市政公用设施移交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第 86 次常务会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眉山城区市政公用设施移交管理暂行办法》(眉府办发〔2011〕25 号)同时废止。
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5月27日
眉山城区市政公用设施移交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确保眉山城区新建、扩建、改建公用市政设施建成后能够及时移交管理,促进移交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眉山城区范围内按照城市规划新建、扩建、改建的城市道路、公共停车场(库)、环卫设施、公园、广场、桥梁、公共照明、亮化工程、交通隔离栏、园林绿化、地下管网以及统建安置小区建设业主投资建设的步行街(含广场)等市政公用设施及其附属工程的移交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成立由市政府联系城管工作的副秘书长为组长,市城管执法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
汨罗市城区市政公用设施移交管理实施办法(2020)《汨罗市城区市政公用设施移交管理实施办法》已经市第12届人民政府第2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汨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0年3月11日汨罗市城区市政公用设施移交管理实施办法第一条为规范市政公用设施移交工作,明确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管理等各方权利与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办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2号)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城区(湖南汨罗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范围除外)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市政公用设施移交管理,适用本办法。
湖南汨罗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具体管辖范围和管理模式由市人民政府另行研究确定。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市政公用设施”是指按照城市规划建设,由市政公用设施管理部门维护管理的道路、桥涵设施,排水设施,道路照明设施,环境卫生设施,园林绿化设施,燃气设施等。
第四条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是市政公用设施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政公用设施移交接管工作,其所属市政公用设施维护管理单位(以下简称“维护管理单位”)具体接管相应的市政公用设施。
自然资源、住建、财政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市政公用设施移交工作。
第五条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应当组织维护管理单位参与市政公用设施工程规划设计、设计变更、工程施工、竣工验收等建设环节,建设单位应予以配合。
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查市政公用设施工程设计方案时,应当征求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意见。
第六条建设单位应当在市政公用设施竣工验收备案后15个工作日内,向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提出移交申请。
交通运输、公路建养部门建设的道路需移交的,在工程交工验收合格后,向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提出移交申请。
需在竣(交)工验收后执行国家有关试运行规定的市政公用设施,应当在通过试运行后方可申请移交。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波市中心城区市政公用设施工程项目移交接管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波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9.16•【字号】甬政办发[2013]206号•【施行日期】2013.09.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波市中心城区市政公用设施工程项目移交接管暂行办法的通知(甬政办发〔2013〕20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及部省属驻甬各单位:《宁波市中心城区市政公用设施工程项目移交接管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3年9月16日宁波市中心城区市政公用设施工程项目移交接管暂行办法为理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规范市政公用设施移交接管行为,确保建设与管理顺利衔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暂行办法。
一、适用范围本暂行办法适用于宁波市中心城区(海曙区、江东区、江北区、镇海区、北仑区、鄞州区等六区以及宁波国家高新区、东钱湖旅游度假区)范围内使用市本级城建资金或通过市、区共建方式的新建、扩建、改建市政公用设施工程项目的移交接管工作。
由区财政出资的市政公用设施工程项目的移交接管可参照本暂行办法。
二、工作原则(一)管理提前介入。
接管单位应提前介入、积极参与规划、设计、验收等市政公用设施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并会同建设单位做好移交接管准备工作。
(二)先验收后移交。
市政公用设施工程项目经竣工验收,满足使用安全和功能要求后,建设单位即与接管单位按有关规定办理交接手续。
移交接管完成后,由接管单位负责设施的日常养护管理。
(三)先接收后整改。
市政公用设施工程项目移交接管后,建设单位应按照竣工验收意见和移交接管工作的相关要求,限期完成建设遗留问题的整改,并书面通知接管单位复查确认。
(四)属地管理与市级统筹相结合。
海曙区、江东区、江北区(城市规划区内)范围内的市政公用设施按照设施规模和整体性由市、区两级城市管理部门分级管理;江北区(城市规划区外)、镇海区、北仑区、鄞州区、宁波国家高新区、东钱湖旅游度假区范围内的市政公用设施由各区负责管理养护。
市政设施验收工程移交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切实加强我市市政设施验收和移交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城市规划区(主城区和许昌新区)由政府投资或经政府特许经营投资建设的市政设施。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市政设施指城市道路(含桥梁、隧道)、排水设施(含城市防洪、污水处理)、园林绿化设施、照明设施及其附属设施。
第四条验收分竣工验收、整体完工验收和部分完工验收。
移交分使用移交和养护移交。
竣工验收指工程满足设计质量要求和使用要求,建设单位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和有关法规组织的整体综合性验收。
整体完工验收指工程满足设计质量要求和使用要求,因某些法定手续暂不能办理完毕,不能进行工程竣工验收,建设单位为尽快将工程投入使用或提前将工程移交进行的验收。
部分完工验收指部分工程满足设计质量要求和使用要求,但工程其他部分暂无法完工,建设单位为将部分工程投入使用或提前将部分工程移交进行的验收。
第五条市政设施竣工验收条件:(一)完成工程设计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
(二)施工单位出具工程竣工报告。
(三)监理单位出具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四)勘察、设计单位出具工程质量检查报告。
(五)质量监督部门工程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审查合格,建设单位组织施工、监理、勘测、设计、质量监督部门进行了初步验收。
(六)工程竣工图纸、竣工图电子文档及相关的文字、音像和实物等资料完整。
(七)工程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进场试验报告以及有关质量检测和功能性试验资料完整。
(八)施工单位签署工程质量保修书。
(九)施工安全评价书。
(十)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检查工程规划实施情况,符合规划要求的,出具认可文件。
(十一)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等责令整改的问题整改完毕。
(十二)相关法规规定的文件或资料。
第六条竣工验收程序:(一)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竣工报告及相关竣工资料,申请工程竣工验收。
实行监理的工程,工程竣工报告须总监理工程师签署意见。
景德镇市市政公用设施移交管理办法正文:---------------------------------------------------------------------------------------------------------------------------------------------------- 景德镇市市政公用设施移交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提高行政效能,规范市政设施移交行为,提高市政设施服务质量,根据国务院《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城市绿化条例》《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及建设部令《城市桥梁检测和养护维修管理办法》《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管理规定》等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市政设施移交及其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市政设施,是指城市道路设施、城市排水设施、城市照明设施、桥梁设施、市容环卫设施、园林绿化设施以及其他市政设施。
第四条建立市政设施移交协调指导机制,在工程设计和改建、扩建、大修论证中相互征求意见,并监督建设、养护单位移交。
建设单位应当在规划、设计、验收等工程建设环节征求养护单位意见。
第五条建设单位应当在办理市政设施竣工规划核实和竣工验收备案后十五个工作日内,向养护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市政设施移交申请书。
申请书包括下列内容:(一)工程名称、立项编号;(二)工程概算;(三)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单位名称;(四)开工、完工日期;(五)申请移交设施的内容及数量。
市政设施分标段施工的,应当整体移交。
建设单位应当在最后标段工程竣工验收后,按照本条第一款规定申请移交。
由多种设施组成的雨水、引水管网、流域性泵站及地下通道等系统性综合性设施,试运行一年后运转正常、满足使用功能的,方可申请移交。
园林绿化设施养护一年后复验合格的,方可申请移交。
城市桥梁工程竣工并验收合格后超出一年未移交的,须委托具有资质的检测鉴定机构对拟移交的城市桥梁工程重新作出质量鉴定,并出具检测报告,鉴定结果达到该工程的原设计标准的,方可申请移交。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移交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8.15•【字号】成办发[2014]35号•【施行日期】2014.09.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移交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成办发〔2014〕35号)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成都市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移交管理暂行规定》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4年8月15日成都市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移交管理暂行规定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规范本市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移交管理行为,明确建设单位和接管单位责任,强化建设、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98号)、《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41号)、《四川省城市排水管理条例》、《成都市市政工程设施管理条例》、《成都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城市桥梁检测和养护维修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18号)、《成都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规定》(市政府令第129号)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名词解释)本规定中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以下简称市政工程)是指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不含由管理部门自行组织实施的维护工程),包括城市道路、桥梁(含人行天桥)、下穿隧道(含人行下穿通道)、城市防洪、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等主体工程,城市环卫、绿化、照明、给排水、燃气、电力通信排管、电力浅沟、电力隧道、公交(出租车)站点、交安设施等附属设施工程。
本规定中的市政基础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包括城市管理、水务、林业园林、经信(能源)、交通运输、公安交管等部门。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陵市政府投资项目移交接管办法的通知正文:----------------------------------------------------------------------------------------------------------------------------------------------------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陵市政府投资项目移交接管办法的通知铜政办〔2016〕91号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铜陵市政府投资项目移交接管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6年7月29日铜陵市政府投资项目移交接管办法第一条为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竣工移交行为,明确参建单位和接管单位等各方权利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安徽省市政设施管理条例》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改建、扩建的政府投资项目(特许经营项目除外)移交接管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政府投资项目指城市道路(含桥梁、隧道)、广场公园、环境整治(绿化带和绿道)、公益性房建、停车场、排水设施(含城市防洪设施、道路雨污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城市主要河渠设施)、园林绿化、照明、强电、交通安全及其附属设施等。
本办法所称的移交接管包括实体移交接管、养护移交接管和档案移交接管。
第四条政府投资项目竣工后,具备验收条件的,建设(代建)单位应在28日内组织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60日内,由建设(代建)单位通知各接管单位、市财政局(国资委)及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参加项目移交接管准备会,并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移交程序办理移交。
项目移交前,管护责任在建设(代建)单位。
第五条接管部门(单位)及其职责:(一)市住建委负责城市主次干道(含桥梁、隧道,不含枞阳县、义安区、铜陵经开区)、广场公园、园林绿化、环境治理(绿化带和绿道)、照明、道路排水(雨、污)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城区防洪排涝设施)、消防栓设施等及其附属工程验收、养护和日常管理工作。
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关于印发天津市城市道路设施移交接管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交通委员会•【公布日期】2017.08.02•【字号】津交规〔2017〕3号•【施行日期】2017.08.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其他规定正文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关于印发天津市城市道路设施移交接管管理办法的通知津交规〔2017〕3号各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天津市城市道路设施移交接管管理办法》,已经第37次委主任办公会审议通过。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7年8月2日天津市城市道路设施移交接管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规范城市道路设施移交接管工作,明确设施移交接管的程序及职责,保证城市道路建成后正常投入使用并得到规范的养护管理,依据《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天津市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天津市城市基础设施移交接管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按照城市道路规划由政府投融资(含PPP)新建、改建、扩建的城市道路、桥梁建设项目,建成后由建设单位移交养护管理单位管理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城市道路的移交接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天津市交通运输委是本市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的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级养护管理主管部门),主管本市城市道路的接管工作。
天津市道路桥梁管理处、区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主管部门分别负责市属、区属城市道路的移交接管的相关工作。
中心城区(外环线以内)城市道路设施及全市性、跨区域、系统性的城市道路设施,由市级养护管理主管部门确定养护管理单位;其它城市道路设施由所在区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主管部门确定养护管理单位。
第四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城市道路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审查时,应当通知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主管部门参加。
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主管部门应提出完整的书面意见,对于符合国家和本市相关规范、标准的意见和建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纳。
第五条建设单位在城市道路建设工程开工前,应按规定向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主管部门办理养护管理备案,按要求填报《城市道路建设工程养护管理备案申请表》及提供相关材料。
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漯河市市政公用设施移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漯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08.16•【字号】•【施行日期】2018.08.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管理正文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漯河市市政公用设施移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城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直属及驻漯各单位:《漯河市市政公用设施移交管理办法(试行)》已经市政府第31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8年8月16日漯河市市政公用设施移交管理办法(试行)第一条为规范市政公用设施移交行为,改进市政公用设施服务质量,提高城市管理运营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河南省市政设施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市政公用设施移交及其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市政公用设施,是指政府投资和其他单位投资新建、改建、扩建的城市道路设施、城市桥涵设施、地下通道设施、城市排水设施、城市照明设施、市容环卫设施、园林绿化设施、公共交通设施、城市防洪设施、防空设施以及其他市政公用设施。
本办法所称市政公用设施管理部门,是指城市管理、公安、水利、城投、城发投、人防、交通运输等行政主管部门及所属的设施维护管理责任单位。
第四条市政府负责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项目移交的组织工作。
财政部门做好市政公用设施监督管理相关工作,并建立相应的资金投入和保障机制。
市政公用设施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市政公用设施移交的监管工作,并对接管责任单位的后续管理维护工作进行监管。
城市管理部门负责城市道路、城市桥涵、地下通道、城市排水、城市照明、市容环卫、公共停车场、园林绿化、街道路牌等设施的移交工作。
公安部门负责城市道路隔离护栏、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等交通安全管理设施的移交工作。
株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株洲市市政公用设施移交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株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09.01•【字号】株政办发〔2018〕18号•【施行日期】2018.09.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其他规定正文株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株洲市市政公用设施移交管理办法》的通知株政办发〔2018〕18号各区人民政府、株洲经开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局委办、各直属事业单位:《株洲市市政公用设施移交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株洲市市政公用设施移交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市政公用设施项目移交管理行为,切实提高我市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城市绿化条例》《湖南省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管理办法》《株洲市城市综合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株洲市城市规划区(以下简称城区)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市政公用设施移交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中的市政公用设施主要包括:按照城市规划新建、扩建、改建的城市道路及其附属设施、广场、城市桥涵、城市排水等市政工程、环卫设施、城市照明设施、园林绿化设施、交通设施、防洪设施、公交设施等。
第四条市市政公用设施各行政主管部门指导、考核全市市政公用设施移交接收及维护管理工作。
市、区市政公用设施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市政公用设施移交接收的相关组织工作。
第五条市政公用设施管理维护责任区域范围划分(一)天元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范围内各类城市道路(包括各类桥涵、道路附属设施、雨水管道及雨污合流管道)和广场、园林绿化、环卫等市政公用设施的管理养护工作。
(二)株洲经开区管委会负责本行政区域范围内各类城市道路(包括各类桥涵、道路附属设施、雨水管道及雨污合流管道)和广场、园林绿化、环卫、城市照明等市政公用设施的管理养护工作。
XX市市政设施验收与移交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市政道路、桥梁、照明等新建工程移交接受管养,使新建工程与管养有机衔接,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行业标准、规范要求,并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市政道桥(含隧道、涵洞)、排水、综合沟及照明工程的验收与移交的相关程序及要求。
第二章工作程序第三条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备案且保修期满15日后,由建设单位组织施工单位和市政设施管理养护部门进行现场验收与资料移交。
第四条现场验收移交要求1、道路路面应密实平整、接缝平顺、无裂缝、沉陷、脱皮、麻面等现象,结构层厚度、纵横坡度符合设计要求。
2、人行道砖及侧、平石应完整、牢固稳定,砌块间缝宽及相邻砌块高差应符合要求,侧石外边线应顺直,树穴位置正确,人行道路洁净无堆放物。
3、雨污水相关设施安装符合设计要求,管道畅通,不得有泥土、砂浆、垃圾等杂物。
检查井及进水口砌筑砂浆饱满,灰缝、抹面平整,不得有空鼓、裂缝等现象;井内流槽平顺,踏步安装位置准确,未有建筑性垃圾等杂物;井框、井盖完整无损,安装平稳、位置正确。
4、综合管道相关设施符合设计要求,墙面应平整垂直,不得有通缝,砂浆饱满,抹面压光,不得有空鼓、裂缝等现象;砖墙和拱圈的伸缩缝应对正,缝宽应符合设计要求;隧道内不得有建筑垃圾等杂物。
混凝土基础不得有石子外露、脱皮、裂缝等现象,伸缩缝位置正确、垂直、贯通。
检查井砌筑灰浆饱满、灰缝平整、抹面平整,未有空鼓、裂缝等现像;进盖安装平稳、位置正确、完整无损,安装有防水胶圈;井内未有建筑垃圾等杂物。
5、挡土墙及护坡完好,边坡平整、坚实、稳定,泄水孔通畅,排水明沟、截水沟等排水设施通畅,沟内清洁。
6、照明相关设施及其安装符合设计要求,灯杆、灯臂、灯具安装正确,固定牢靠,金属灯杆、灯座有接地保护;电缆排列整齐,无损伤,接头良好;间距、弯曲半径、绝缘符合规定,配电柜的固定接地应可靠,柜内所装电器元件和接线齐全完好,位置正确,连接可靠,标志齐全。
温州市市政设施建设项目移交实施办法温州市市政设施建设项目移交实施办法(第二次送审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市政设施建设项目移交管理行为,明确建设单位和接收单位的权利与义务,确保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有序衔接,根据国务院《城市道路管理条例》、《浙江省城市道路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温州市市区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市政设施建设项目的移交管理。
各县(市)可参照本办法实施。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市政设施包括以下内容:1、城市道路;2、城市桥涵(立交桥、高架桥、人行天桥及地下通道);3、城市隧道;4、城市排水收集、输送和处理系统;5、路灯设施;6、其他设施;7、上述设施附属管理用房。
其它附属设施可参照本办法实施。
第四条市政设施移交工作应当坚持相互衔接、协调统一、长效管理和归口管理的原则。
第五条市政设施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并备案后,建设单位及时向养护管理单位(即接收单位)办理移交。
第六条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划设计要求、工程建设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市政设施的建设,并在市政设施竣工验收合格并备案后及时向接收单位办理移交。
在未办理移交手续前,建设单位负责对市政设施进行养护管理。
建设单位也可以委托专业管养单位进行接管,签订接管协议书,养护经费由建设单位负责。
接收单位应当按要求及时接收市政设施,并在接收后按照有关规定和技术规范要求对市政设施实施养护管理。
第七条为便于今后项目移交接收工作,规划部门或发改部门组织市政设施建设项目进行规划方案或初步设计联审时,应邀请相关养护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接收单位参加。
对养护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养护管理意见和建议,应当留有完整的文字记录;对符合国家和本市相关规范和标准的意见和建议,应当予以采纳。
第二章市政设施建设项目的移交第八条建设单位应当在领取施工许可证后15个工作日内向市政设施养护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市政设施养护管理界定手续,确定接收单位,填写《温州市市政设施建设项目移交界定登记表》(附件一),并提供以下备案材料:(一)建设单位的名称、法定代表人等基本情况;(二)工程项目的名称、位置、结构、规模、附属设施等基本情况;(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广州市市政基础设施移交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条为规范市政基础设施移交接管工作,明确建设主管部门、管理养护主管部门、建设单位(项目业主)和管理养护单位的权利、义务,进一步提高市政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维修养护水平,充分发挥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效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纳入广州市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后由建设单位(项目业主)移交管理养护的,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市政基础设施包括城市道路(含桥梁和隧道)及其附属设施,供水、排水(含城市防洪和污水处理)设施,园林绿化设施,道路照明、景观照明设施及其附属设施,公共交通设施。
第三条市政基础设施移交工作相关部门(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以下具体工作:建设主管部门为市、区负责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职能部门。
管理养护主管部门为市、区负责市政基础设施管理养护的职能部门。
市、区(县)财政部门负责市政基础设施固定资产统筹管理、养护经费的核定与拨付等。
建设单位(项目业主)是建设主管部门明确的,负责组织项目建设的代建单位、建设管理单位,或项目的实施业主。
管理养护单位是管理养护主管部门明确的,负责相关设施管理和养护的单位。
第四条市政基础设施移交接管工作应本着相互衔接、协调统一、长效管理的原则进行,避免出现管养真空。
第五条建设单位(项目业主)应当按照规划设计要求、工程建设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在项目通过竣工验收后,负责组织市政基础设施的移交接管工作,及时向相关的设施管理养护单位移交。
大中修、现有路段改造等没有新增设施养护量的项目,在通过竣工验收后,无需办理移交手续,由原管理养护单位负责管养。
第六条管理养护单位应当及时接管市政基础设施,并在接管后按照有关规定和技术规范要求对市政基础设施实施管理养护。
第七条建设单位(项目业主)需在项目开工后15个工作日内,向相应的管理养护主管部门提交设施移交管养方案,内容包括:(一)建设单位的名称、法定代表人等基本情况;(二)工程项目的名称、位置、结构、规模、合同工期、附属设施等基本情况;(三)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相关资质情况。
**市市政工程移交接管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市市政设施养护管理,规范市政工程移交接管程序,明确各部门职责,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市市区范围内需要办理移交接管手续的新建、改建、扩建和50万元以上的大中修市政工程项目。
具体是指市区范围内的城市道路(含桥梁、隧道)、公共广场、公共停车场、排水(含城市防洪、污水处理)、河道整治、城市照明、园林绿化以及附属设施工程。
第三条市政工程移交接管实行分级负责。
市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管市政工程移交接管工作,区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区管市政工程移交接管工作。
第四条市政工程移交接管除应执行本办法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第二章工程移交第五条市政工程竣工后,由建设单位按市政工程管理权限向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市政设施管养机构移交。
市政工程移交前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一)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竣工文件齐全,符合相关规范要求;(二)市政工程道路、排水和桥梁等设施完整,无破损,无侵占、无违法建(构)筑物、无重大结构性、功能性缺陷等;(三)市政设施产权清楚,不存在权属争议,不影响工程正常使用;第六条市政工程移交由建设单位向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申请,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其下属的市政设施管养机构对工程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建设单位与市政设施管养机构签署工程移交证书,由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鉴证。
市政工程移交证书一式三份,分别由建设单位、市政设施管养机构和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保存。
第七条市政设施管养机构收到检查指令后,应安排相关人员对工程实物和竣工文件进行检查,对工程实物和文件中存在的问题应在检查报告中逐一列明,经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确认后,由建设单位安排施工单位进行整改,整改合格后再办理工程移交。
第八条市政工程移交文件档案包含:(一)、工程竣工图2套(二)、工程竣工验收证明书1份(三)、工程施工设计图和设计变更1套(含AutoCAD 电子文件)(四)、工程地质勘探文件1份(五)、功能性试验报告1份(六)、其它相关文件第九条建设单位负责市政工程移交前市政工程日常养护管理,维持市政设施完好,在此期间发生的市政设施损坏、侵占、违建等由建设单位负责处理。
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马鞍山市市政基础设施移交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正文:---------------------------------------------------------------------------------------------------------------------------------------------------- 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马鞍山市市政基础设施移交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有关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马鞍山市市政基础设施移交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落实。
2013年12月16日马鞍山市市政基础设施移交管理暂行办法为加强市政基础设施管理,规范市政基础设施移交管理工作,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适用范围我市花山区、雨山区行政区域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市政基础设施,建成后由建设单位移交接收单位管理的,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市政基础设施包括市政道路(含桥梁和隧道)及其附属设施,排水设施(含泵站、水闸等附属设施),水系,道路照明设施,园林绿地(含公园、园林广场及其附属设施),道路清扫保洁及环卫设施,交通管理设施等。
二、移交原则(一)协调统一、顺畅有序、长效管理的原则。
(二)重心下移、权责一致、分级管理的原则。
三、移交条件市政基础设施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后方可移交:(一)竣工验收合格并备案;(二)工程档案资料符合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三)主体及配套附属设施齐全,满足使用标准;(四)落实质量保修制度,具备安全运行和维护条件;(五)建设单位对竣工验收过程中的质量瑕疵及遗留问题整改到位。
四、移交程序(一)竣工验收。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及时组织竣工验收。
竣工验收应邀请接收单位参加。
(二)移交申请。
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2个工作日内,由建设单位向接收单位主管部门发出移交申请文件,并抄送接收单位。
南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昌市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移交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 南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昌市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移交管理办法的通知(洪府厅发〔2013〕12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南昌市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移交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2013年第1次常务会审议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2013年2月27日南昌市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移交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规范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移交管理,避免出现管理真空,使建设与管理无缝对接,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城市规划区内由政府投资新建、改建、扩建的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移交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市(区)城市管理主管部门负责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移交管理的协调、监督、指导工作。
其他有关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移交管理工作。
第四条市(区)政府批准市政工程建设项目投资时,应当同时确定管护单位。
第五条建设单位应邀请管护单位代表参与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审查、施工图设计审查、设计变更、工程变更等工程全过程。
管护单位代表应在工程竣工后有利于日常管护的基础上,及时向建设单位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六条建设单位应积极采纳管护单位代表提出的有利于工程竣工后日常管护的意见和建议。
第七条施工过程中,管护单位代表发现工程质量问题时,应及时向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或质检机构反映,必要时向建设主管部门和城市管理主管部门反映。
**市市政工程移交接管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我市市政设施养护管理,规范市政工程移交接管程序,明确各部门职责,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市市区范围内需要办理移交接管手续的新建、改建、扩建和50万元以上的大中修市政工程项目。
具体是指市区范围内的城市道路(含桥梁、隧道)、公共广场、公共停车场、排水(含城市防洪、污水处理)、河道整治、城市照明、园林绿化以及附属设施工程。
第三条市政工程移交接管实行分级负责。
市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管市政工程移交接管工作,区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区管市政工程移交接管工作。
第四条市政工程移交接管除应执行本办法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第二章工程移交
第五条市政工程竣工后,由建设单位按市政工程管理权限向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市政设施管养机构移交。
市政工程移交前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竣工文件齐全,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二)市政工程道路、排水和桥梁等设施完整,无破损,
无侵占、无违法建(构)筑物、无重大结构性、功能性缺陷等;
(三)市政设施产权清楚,不存在权属争议,不影响工程正常使用;
第六条市政工程移交由建设单位向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申请,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其下属的市政设施管养机构对工程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建设单位与市政设施管养机构签署工程移交证书,由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鉴证。
市政工程移交证书一式三份,分别由建设单位、市政设施管养机构和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保存。
第七条市政设施管养机构收到检查指令后,应安排相关人员对工程实物和竣工文件进行检查,对工程实物和文件中存在的问题应在检查报告中逐一列明,经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确认后,由建设单位安排施工单位进行整改,整改合格后再办理工程移交。
第八条市政工程移交文件档案包含:
(一)、工程竣工图2套
(二)、工程竣工验收证明书1份
(三)、工程施工设计图和设计变更1套(含AutoCAD 电子文件)
(四)、工程地质勘探文件1份
(五)、功能性试验报告1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