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偶老人的性需求怎么解决
- 格式:docx
- 大小:17.62 KB
- 文档页数:4
龙源期刊网 老年性欲亢奋是咋回事作者:姜辉来源:《家庭百事通·健康一点通》2015年第04期老年女性出现性亢奋的现象时有发生,并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恐慌。
北京李女士在咨询信中写道:“我今年68岁,身体一向不错,除了每日口服一粒维生素E,从来不吃其他补品。
我丈夫8年前已去世,丈夫去世后,我中断了性生活,也没有性欲望。
但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又有了性欲望,每隔7~10天要自慰一次,每次都有高潮(过去没有自慰史)。
听人家说,女人过了60岁就没有性欲望了。
那我这是病吗?我不想再婚,若继续自慰下去,会影响身体健康吗?我现在需要看医生吗?”随着年龄的增加,中老年人的性能力逐渐减退,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
性衰老从何时开始是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的,但是个别老年人的性功能不但不降低,有时反而更亢奋。
老年人的性功能亢奋是好还是坏呢?老年人的性功能亢奋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性功能增强的同时伴有性欲增强,表现为性交的频繁,可能是与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性能力维持较好等因素有关,也可能是体内性激素水平增加所致,多数属于功能性或良性改变,一般对身体没有明显的危害。
另一种则是因为疾病等因素造成的性器官频繁充血肿胀,基本不伴有性欲望和性能力的增强,多属于器质性因素,例如泌尿系统及生殖系统肿瘤或肿瘤转移等,某些药物也可能会引起,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尽早就医。
李女士的情况基本是属于前者,可以算是正常情况,而丧偶后又不计划再婚,偶尔进行自慰也是一种选择,这不仅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还有利于健康的维持,一般是不需要看医生的。
实际上,自慰也是标准的性行为方式之一,与性交具有同样的生理反应,可以弥补人们不能进行夫妻性生活的缺憾,例如未婚青年、夫妻分居、离异丧偶者、对方患病不能过性生活等,一些残疾人可以用此宣泄多余的性能力,且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如果一个人有较好的健康状况,性兴趣依然不减,那么可以肯定其性兴趣和性能力确实能够维持到更大的年龄。
“丧偶式”婚姻家庭存在的家庭问题及解决对策“丧偶式”婚姻家庭指的是其中一位配偶因遭遇意外事故或疾病而离世,留下一个单亲家庭。
这种家庭形态面临着许多问题,如经济困难、教育孩子的责任、家庭角色的转变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对策来帮助“丧偶式”婚姻家庭重建稳定的生活。
经济困难是“丧偶式”家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当一位配偶离世时,留下的家庭收入会大大减少,家庭经济状况会受到冲击。
这个家庭需要寻找额外的收入来源。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包括:寻求社会福利的支持,例如国家提供的各种社会保障和救助措施;学习或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以增加就业机会;寻找灵活的工作机会,如家庭助理、远程工作等,以便更好地平衡工作和家庭责任。
教育孩子的责任也是“丧偶式”家庭需要面对的挑战。
在父母只剩下一位的情况下,孩子们往往会产生焦虑感和不安全感。
这个家庭应该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增强亲子沟通,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可以考虑寻找亲朋好友的帮助,例如邀请亲戚朋友参与孩子的学习和活动,提供额外的陪伴和指导。
“丧偶式”家庭还面临着家庭角色的转变。
在有两个配偶的家庭中,通常有一个人负责照顾孩子和家务,另一个人则负责经济支持。
当一位配偶离世后,另一位配偶需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在应对这个问题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分担角色转变所带来的压力:亲朋好友的支持和帮助,如家务的分担,孩子的照顾等;寻找社区资源和组织,如亲子教育培训、家庭辅导等,以获取更多的支持和指导;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帮助他们逐渐承担家务和自我管理的责任。
建立社交网络是“丧偶式”家庭重建稳定生活的重要因素。
当家庭中只剩下一位配偶时,他们常常会感到孤独和孤立。
这个家庭可以通过参加社交活动、加入社区组织或与其他相似家庭建立联系,以建立新的社交网络。
这样可以得到来自他人的支持和理解,缓解心理的压力和孤独感。
面对“丧偶式”婚姻家庭存在的家庭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上解决对策来帮助这些家庭重建稳定的生活。
银发老人需性爱掌握方法能“性福”作者:来源:《家庭医学》2015年第08期在很多地方的性文化节上,花甲老大爷、白发夫妻认真观展已成为标志性的一景。
人老心不老,“性福”生活并非青年人的“特权”。
老年人对“性福”生活应求之有道,如果身体状况良好,掌握正确知识,也可以享受实质性爱。
年过六旬不谈性?口是心非!“老人还会有性需要?”对于这个话题,许多子女感到无法理解。
“母亲过世两年后,我曾问过当时快70岁的父亲是否需要找个老伴,父亲当时一口拒绝。
”纪女士说,那时也不是因为觉得父亲有“性福”需要,而是希望他的身边有个伴,让他的生活得到更好的照料,情感上也有依靠。
后来,家人为纪老伯找了保姆。
然而,有一天,小保姆生气地跟纪女士提意见:“你父亲太不正经了,我看到他一个人躲在房间里…打飞机‟!”这让纪女士十分惊讶:“他都75岁了,怎么还会自慰!”胡先生则说,年过六旬的老父亲在子女面前很严肃、正经,从不谈性。
但某一天胡先生看性文化节开幕的电视新闻报道时,惊奇地发现,出镜记者的背后赫然站着自己的父亲,正全神贯注地低头观看古代“春宫画”。
其实,许多老人在子女面前不谈性,并非真的不需要,而是不愿想,不愿提。
因为有四大原因阻碍了老人追求“性福”的脚步。
一是随着年龄增长,老年女性卵巢功能衰退,激素分泌减少,导致乳房等第二性征减退,性器官萎缩,性反应淡漠;老年男性由于睾丸萎缩,导致性唤起时间慢,性高潮减少、减弱。
二是体力下降,疾病缠身,加上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老年常见慢性病的治疗过程中,一些药物会降低性欲,男性的勃起功能则会受到影响。
三是丧偶造成感情上的创伤,退休后生活改变、生存压力较大等造成无心去想。
四则是世俗偏见。
传统观念认为,老人如果追求“性福”就属于“老不正经”“为老不尊”。
这种偏见,尤其是来自儿孙、亲友的压力,使得许多老人不敢去想“性福”问题。
其实,老年人并未丧失追求“性福”的能力。
女性步入老年,虽然对性的反应比较迟缓,但对性接触也有心理上的需求。
空巢老人的心理需求文章目录*一、空巢老人的心理需求*二、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三、空巢老人的性心理表现空巢老人的心理需求1、健康需求这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
人到老年,常有恐老、怕病、惧死的心理。
2、工作需求退休的老年人大多尚有工作能力,骤然间离开工作岗位肯定会产生许多想法,希望再次从事工作,体现自身价值。
3、依存需求人到老年,精力、体力、脑力都有所下降,有的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希望得到关心照顾。
子女的孝顺,将会使他们感到老有所依。
4、和睦需求老年人都希望自己有个和睦的家庭环境,不管家庭经济条件如何,只要全家和睦,邻居关系融洽,互敬互爱,互相帮助,老年人就会感到温暖和幸福。
5、安静需求老年人一般都喜欢安静,怕吵怕乱有些老年人就怕过星期天,这一天子女、儿孙都来了,乱嚷嚷地度过一天,对老年人来说,这样的星期天是“苦恼的星期天”。
6、支配需求老年人原来多为一家之主,掌握家中的支配权。
但由于年老后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老年人的家庭地位、支配权都可能受到影响。
这也可能造成老年人的苦恼。
7、尊敬需求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可能会情绪低落,如果得不到尊重,就会产生悲观情绪,甚至不愿出门,长期下去,则会引起抑郁和消沉,为疾病埋下祸根。
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1、空巢综合征老年人空巢综合征多发生于子女成年离开家庭之后独自生活的老人,该症状在精神疾病分类中属于“适应障碍”的一种,主要表现为精神空虚,无事可做。
缺乏亲人的关爱是导致老年人空巢综合征的根本原因。
“空巢老人”往往身体状况差、患病率高、行为不便,而由于缺乏子女关爱,更容易使得这些老人大多生活无趣,行为退缩,对自己的存在价值表示怀疑,常陷入无欲无望、无趣无助的状态,情况严重的还容易引发老年痴呆症。
2、抑郁抑郁性情感障碍在老年人中表现尤为突出,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老年人年龄越大,对被照顾的要求就越高,而“空巢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最基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就更容易形成抑郁。
丧偶独居老人个案服务记录一、服务对象信息姓名:李阿姨性别:女年龄:78岁婚姻状况:丧偶居住地:XX市XX区XX街道XX小区联系电话:XXXXXXXXXXX二、服务需求李阿姨是一位丧偶独居的老人,最近感到孤独和无助,希望能够寻找到一些帮助和陪伴。
她希望有人能够定期陪她聊天、散步以及帮忙购物和做家务。
三、服务方案1. 定期陪伴- 每周三次,每次2小时,与李阿姨进行聊天、倾听她的心声,缓解她的孤独感。
2. 散步陪伴- 每周一次,每次1小时,与李阿姨一起散步,让她享受户外的阳光和新鲜空气,增加她的运动量。
3. 购物帮助- 每周一次,帮助李阿姨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和食物,减轻她的购物负担。
4. 家务协助- 每周两次,每次1小时,帮助李阿姨打扫卫生、洗衣服和做饭,减轻她的家务负担。
四、服务实施1. 定期陪伴- 在约定的时间,服务人员前往李阿姨的住所,陪伴她聊天、倾听她的心声,给予她情感上的支持和关怀。
2. 散步陪伴- 在约定的时间,服务人员陪伴李阿姨一起出门散步,选择适宜的路线和时间,确保她的安全和舒适。
3. 购物帮助- 每周一次,服务人员与李阿姨一起前往超市或者订购生活用品和食物,帮助她挑选商品并支付账款。
4. 家务协助- 每周两次,服务人员前往李阿姨的住所,帮助她打扫卫生、洗衣服和做饭,确保她的居住环境整洁和饮食健康。
五、服务效果评估1. 定期与李阿姨交流,了解她的心情变化和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服务方案,确保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定期与李阿姨家属沟通,了解他们对服务的评价和建议,及时改进服务质量。
3. 定期对李阿姨进行健康状况的评估,如有需要,及时向医疗机构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介,确保她的身体健康。
六、总结针对丧偶独居的老人,通过定期陪伴、散步陪伴、购物帮助和家务协助等服务,可以有效缓解他们的孤独感和无助感,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我们将不断改进服务内容和质量,为更多的丧偶独居老人提供关怀和支持。
试论农村丧偶老人精神慰藉问题摘要:随着我国人口不断老龄化,老年人的养老保障问题也逐渐引起了政府重视。
要解决我国当前的养老保障问题,要从两方面下手,一方面要满足供给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另一方面更要保障老年人精神需求。
精神需求作为在物质需求基础之上的高级需求,是老年群体尤其是丧偶老年群体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而农村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缓慢,年轻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导致农村难以解决丧偶老人精神慰藉问题。
因此对农村丧偶老人精神慰藉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对于促进农村社会与家庭的和谐稳定以及增强丧偶老年人的晚年幸福和满足感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农村;丧偶老人;精神慰藉;精神需求1 前言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深和男女老年人平均寿命差异化会导致老年人婚姻关系很快发生变化。
根据国家统计年鉴显示,在2010年底,我国丧偶老年人口数量超过0。
47亿人,占老年人口总量的26。
89%,据老龄委预测到2050年丧偶老年人将持续增长到1。
2 亿人,男性丧偶老人数量增长为0。
24亿人,比2010年增加2倍,女性丧偶老人总数量0。
94亿,比2010年增加1。
4倍。
可见,女性丧偶率快于男性,女性更易失去伴侣,遭受丧偶的打击。
同时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60-64岁城市老人丧偶率为16%,而在农村这一比例相对较高,为20%;在8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城乡丧偶率的差异更为明显,城市为63%,农村则高达76%。
以上数据表明与城市老年人相比,农村老年人丧偶率更高,且表现为高龄伴随着高丧偶率。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人口加剧向城市流动,越来越多的青壮劳动力为了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向城市迁移,不愿再返回农村生活,导致农村老人在丧偶后子女不在身边,得不到子女的情感关怀,内心孤独、焦虑、寂寞,无法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感,影响老人的晚年生活。
因此农村丧偶老人的精神慰藉问题急需解决。
老伴的离世会给老人带来生活和心理上的巨大冲击,甚至会对他们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产生严重影响,有的老人可能会产生自杀的倾向。
独居老人的需求与问题独居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广大群体的关注,由于独身子女长大后大部分都在外工作,而独居老人就成了一种常态现象。
独居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独居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1、独居老人容易出现哪些心理问题1.1、较重的失落感从而干扰情绪,影响心理平衡。
有的人总认为自己老了,不中用了,单位和家庭不再需要自己了,心中更容易感到失落,沉默寡言,足不出户。
1.2、孤独感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以后,随着社交活动和人际交往的减少,容易产生孤独、压抑的心理,老年人独居空巢,极易产生孤独、被遗弃的心理。
1.3、怀旧心理他们往往沉湎于对往事的回忆,常常追忆过去美好的时光,继而产生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叹,日久便容易产生抑郁情绪。
1.4、变得孤僻缺乏交流沟通使得性格病态,处事认真的变成固执生硬、急躁、怪僻、文雅清高的变得不爱交际。
1.5、多疑和敏感多疑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不相信自己患的病;另一种则认为自己的病情比医生说的更严重。
此状态多在疾病发作缓解后出现,别人低声说话,会认为在议论自己或隐瞒自己的病情等。
这种情况约占30%。
1.6、心理行为偏离缺乏交流沟通使得性格病态:处事认真的变成固执生硬、急躁、乖僻;文雅清高的变得不爱交际;性格随和的发展成任性粗野等。
2、独居老人心理问题易引发哪些疾病2.1、引发慢性疾病独居中老年群体缺乏与人甚至是与子女的沟通,易与他人或者子女产生矛盾,进而导致生理机能丧失,更让老人觉得无助、无力,容易产生对自己和生活厌倦的情绪,不能及时调节排解,就容易导致抑郁,进入恶性循环。
2.2、行为退化或角色过度往往由于疾病发作、病情危重、生死难测,患者完全处于被动状态,缺乏主见和信心,要求更多的关心和同情,并且事事都依赖别人去做。
约占60%。
2.3、讳疾忌医老年人心理、身体健康问题被忽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老人拒绝承认自己有问题,也排斥看病。
我国老年人中70%患有慢性老年病,15%患严重疾病。
对老年人性问题的思考
蒋蕴芬;沈玉琴
【期刊名称】《中国性科学》
【年(卷),期】1995(0)4
【摘要】@@ 一、上海老年人概况rn上海是中国率先进入老龄化的城市,全市人口1290万(男性650万占50.41%;女性640万占49.54%).60岁以上老人206万占总人口10.75%;70岁以上老人83.7万人占60岁及以上老人的40.71%;80岁以上老人19.7万人占60岁以上老人9.62%.有偶同居的老人占60岁以上老年人总数的64.21%,丧偶的占32.39%.说明半数以上老人仍生活在有配偶的家庭环境中.【总页数】4页(P16-19)
【作者】蒋蕴芬;沈玉琴
【作者单位】上海市性教育协会;上海市性教育协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3
【相关文献】
1.老年人性问题解决机制的初探 [J], 张琛
2.从临床泛论老年人的性问题 [J], 黄全华
3.老年人的性问题 [J], 王肖
4.智慧养老服务供给性问题的破解与实现路径
——基于对福建省老年人的调查 [J], 颜冰冰
5.我国老年人养老机构适应性问题研究 [J], 陈爱如;卫文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年人再婚的性问题
徐斌
【期刊名称】《家庭医药》
【年(卷),期】2002(000)006
【摘要】@@ N教授年逾花甲,虽已退休,但仍精力充沛,音乐、舞蹈、运动等业余爱好广泛.2年前爱妻患癌症病故,他的情绪曾一度低沉,朋友们劝他多参加文娱活动.后来在活动中,他一举两得,不但解除了郁闷的纠缠,还结识了丧偶多年、年近六旬的退休技术员L,并最终促成黄昏恋.但婚后夫妻俩性生活并不和谐,不是N的性需求频繁,就是L房事后感到不适,甚至性交痛.
【总页数】1页(P38)
【作者】徐斌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67
【相关文献】
1.不容忽视再婚老人的性问题 [J], 镐隆
2.再婚夫妻的性问题 [J], 潘明信
3.老年人再婚的困境及其解决措施研究——基于常州地区老年人再婚状况的调查分析 [J], 臧公余;袁波
4.中国当代老年人再婚态度及影响因素 [J], 马艳杰; 冀云
5.中国老年人再婚对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J], 李安琪;吴瑞君;尹星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最新资料推荐------------------------------------------------------ “陪伴暖人心”失独老人个案案例“陪伴暖人心”失独老人个案案例原创:张茂霜、段祎阳邂逅社工一案例背景介绍服务对象李某(化名),女性,65 岁,初中文化水平,孩子和老伴去世,家里没有其他人。
性格外向,喜欢跳舞,健康状况良好。
社工通过外展发现个案,本着缓解孩子和老伴的离去给案主带来的悲伤情绪和让老人得到陪伴的目的而主动挖掘的服务对象。
由于孩子和老伴的去世,案主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心理上的创伤久久不能愈合。
案主独自居住,身边无人陪伴,缺少倾诉对象,缺乏安全感。
在人际关系方面,逢年过节案主会和兄弟姐妹一起团聚,平时晚上喜欢出去跳坝坝舞。
二案例分析(一)服务对象需求评估1、获得陪伴。
服务对象由于一个人居住,没有人陪伴,感到孤独,服务对象表示希望能可以获得多一点的陪伴。
2、找到倾诉对象。
据了解,服务对象心中的苦和累找不到对象倾诉,只能一个人默默承受,闷闷不乐。
长期的累积,使服务对象缺乏安全感,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3、尽量忘掉过去的痛苦。
孩子和老伴的去世对服务对象造成了极大地打击,心灵上的伤口1/ 8久久不能愈合,半夜时分经常想起这些沉重的打击,会不由地流泪失眠、胡思乱想。
服务对象表示想让自己的心不那么累,尽量让自己走出这种痛苦,面对新的生活。
(二)社会工作者的分析与诊断1、服务对象的优势优势:身体健康状况良好,能自理。
性格外向,喜欢唱歌跳舞,每天晚上会在小区广场和大家一起跳坝坝舞。
情绪相对稳定,很少出现情绪波动。
有兄弟姐妹,逢年过节有聚会。
社区和社工机构会定期看望慰问,政府对失独老人有补助政策。
---------------------------------------------------------------最新资料推荐------------------------------------------------------ 2、服务对象的劣势劣势:失独丧偶带来的心理伤害。
老年人性需求现状分析报告1. 引言老年人的性需求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话题,随着世界各国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关注老年人的性需求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报告将对老年人性需求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对策,以满足老年人对性的需求,增进他们的生活质量。
2. 老年人性需求的现状老年人的性需求在社会中往往被忽视,这主要是由于对老年人的性认知和态度的偏见。
很多人认为,老年人不应该有性需求,或者他们的性需求应该较少。
这种观念导致了老年人在性方面的忽视和孤独感。
然而,实际上,老年人的性需求是存在的。
根据一项调查,超过60%的老年人认为性对他们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有重要影响。
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如健康问题、伴侣缺失、家庭压力等),很多老年人无法满足自己的性需求,导致了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
3. 影响老年人性需求的因素3.1 健康问题老年人常常面临各种健康问题,如性功能障碍、慢性疾病等,这些问题会影响到他们的性生活。
许多老年人由于身体状况的限制而无法享受到性带来的快乐。
3.2 伴侣缺失丧偶是老年人面临的常见问题,失去伴侣会给他们带来心理上的巨大压力和孤独感。
没有伴侣的老年人无法满足性的需求,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来缓解他们的孤独感。
3.3 性教育与社会观念老年人在性教育方面往往得到的是有限的信息,这导致了他们对性的认知和态度存在一定的偏见。
加强老年人的性教育,消除偏见和误解,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性需求,并主动地寻求满足。
4. 满足老年人性需求的对策4.1 健康管理与康复通过健康管理和康复计划,老年人可以改善自身的健康状况,提高性功能。
医疗机构和社区可以提供更多的健康服务,包括针对老年人的性健康咨询和康复治疗。
4.2 社交支持和陪伴社区和社交组织可以组织各种活动,包括性教育讲座、社交聚会等,让老年人有机会交流和互动。
此外,加强社区志愿者的培训,提供陪伴服务,帮助老年人缓解孤独感,增加他们的社交圈子。
4.3 提供适当的性教育和咨询医疗机构和健康机构应加强老年人性教育和咨询服务,向他们传递正确的性知识,解答他们的疑问,并提供相关的支持和指导。
老年人性爱多注意想让生活更加“性福”的秘决在哪里?尤其是老人性生活,老人在过性生活要注意什么?下面我们听听专家的建议。
——1. 顺其自然不强求、不压抑、不故意中断性生活,即使几个月一次也行。
如果性生活中断了几年,开始恢复可能有一定困难,但不要着急也不要气馁。
先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做好性生活的心理和环境准备。
如果患有心血管等慢性疾病,千万不要勉强。
老年夫妻不宜长期分床,应保持经常性的身体接触,如亲吻、爱抚等,这也是性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性生活的体位因为老年人身体大都偏胖,有的老年人还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病,动作不便,性生活的体位可采取女上位、侧位或男性站立床边等。
3. 要保持心理健康。
正常的性生活要充满信心,防止老年“衰败心理”。
一项关于老年人性问题的调查显示,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40%的人性淡漠,甚至丧失了性能力,过早地关闭了“性福”的大门。
究其原因,并非身体老化、性激素减少或疾病所致,而是属于心理老化,所谓“心老性先衰”。
老年人要保持“我还行”的健康心理。
4.性生活前做好充分准备。
如前所述,老年人性生活有其自身特殊点,如性唤起兴奋很慢,因此准备时间应稍长一些,而且动作要轻缓。
尤其老年女性阴道分泌物少,非常干涩,如果没有充分润滑剂,动作过快、过大,会引起阴道痉挛、疼痛,甚至阴道擦伤,导致性生活失败,必要时可准备一些性爱用的润滑剂。
最后,关于性生活的时间和频率,总的原则是因人而异,要适度。
在时间上,许多老年人都愿意把性生活安排在精力最充沛的清晨。
其实无论何时都可以,主要是根据自己的习惯。
老年人要关注性爱健康很多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对性生活仍然有着一定的需求,这不奇怪,老人性生活也是生活中的一大调节剂,那么老人该如何提高性生活质量让性生活更加和谐呢?有不少老年夫妇年轻时性生活美满,但进入老年后,由于夫妻一方或双方屈从于当时、当地对老年人轻视性的社会习俗,而克制自己正常感情的流露,过早地终止了性活动。
中老年女性性心理分析中老年女性有哪些性心理:在生活中中老年性生活很少被提及,成为被忽视的一个群体。
然而随着性观念的变化,中老年的性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中老年的性生活也不能被忽视,他们的性心理到底是怎样的,一起来看看吧。
许多科学研究表明,健康的中老年人普遍存在性欲,并能进行性生活,有的还能繁衍后代。
因此,性生理机能在老年期也依然存在,它是中老年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几年来,随着性知识的传播,人们发现:女性在更年期之中甚至之后,出现性能力的再次增长,有些甚至达到新的顶峰。
那么中老年女性的性心理有哪些特征,她们又有什么样的心理变化,需要怎样调适自己的性心理呢?中老年期女性性心理特点1、性角色的变化人到老年,家庭生活往往会发生重要变化。
子女多数已成年,或者将要结婚,或要另外组织家庭独立生活,家庭从稳定期转入了离巢期。
这对父亲的影响相对小一些,而对母亲来说,心理打击较大。
由于长期习惯于担任母亲角色,并且把子女看得比自己还重,子女的独立和离家,会使她们产生强烈的失落感。
她们会感到孤独、仿徨。
一下很难适应母亲角色的丧失。
2、性生活心理变化步入老年后,由于生理机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性能力也随之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
许多老年人对性生活产生了迷惑和犹豫。
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担心自己生理上的衰老,都想知道自己随年龄增长会发生什么变化,有没有希望保持身体健康和正常的性生活。
中老年性心理变化的原因1、传统观念、封建意识和社会舆论的影响。
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观念和封建意识认为“无欲则长寿”,“老年人不应有性生活”,社会舆论把老年人的性活动也看成是,“不正经的”,“粗俗的”,甚至是下流的。
这些观念都给老年人带来极大的性压抑。
2、其他不良心理的影响。
老年人性生活的心理压抑还受许多不良心理的影响。
如衰败心理,羞耻心理,恐惧心理,禁欲心理等。
由于全身各脏器不同程度的衰老,增加了心理上的衰老,对性心理产生压抑,误认为性功能丧失性能力减退,使性生活兴趣降低,在女性方面反映较突出,拒绝过性生活。
丧偶老人的性需求怎么解决
文章目录*一、丧偶老人的性需求怎么解决*二、丧偶老人会有什么问题*三、如何让老人走出丧偶痛苦
丧偶老人的性需求怎么解决1、丧偶老人的性需求怎么解决自慰或者再婚。
2、老男人需要性生活吗?
中国许多人的观念中,“性”是避而不谈的事情。
因为,他们大都认为,人老了,性功能就衰退了,没有性生活很正常。
一旦老年人对性表现出兴趣,就很容易被当作“不正常”甚至“变态”。
其实,老年人有性的要求和性行为都是正常生理、心理现象。
根据一项针对男性老年人的调查表明,60岁至70岁的男性老人,60%仍对性生活感兴趣。
而且大部分男性老年人性生活可以持续到70岁以上。
年纪大了,性功能下降是必然的趋势,但是只要夫妻互相配合,互相加强刺激,再采取一些药物或辅助工具,夫妻性生活仍旧可以过得很好。
老年人的性生活,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满足,比如相互拥抱、爱抚等。
性生活和谐的话,老人自然就不会到外面找“安慰”,患病的概率就小多了。
3、老年人再婚的好处
有利于减轻子女的精神负担。
多数独身老人的子女已建立了小家庭,他们忙于自己的工作,忙于抚男育女,忙于家庭生活,担
心对老年人照顾不到,如老年人再婚的要求和愿望得到满足,就可以减轻一部分子女挂念老人的精神负担。
有利于抚育下一代。
家庭是子女成长的摇篮,目前我国的家庭多系双职工,夫妻早出晚归,对子女的抚育出现了不少问题,不利于下一代的成长。
如果老年人再婚,不仅老夫老妻可以互相体贴照顾,而且他们精神愉快,身心健康,还可以分担抚育后辈的任务。
有利于减轻国家对孤老者的负担。
我国目前还不能把老年人特别是孤老的生活问题全部包下来。
如果有条件的丧偶老人求偶结合,这样可以使一些孤老者有新的归宿,可以减轻养老院和民政部门的负担。
丧偶老人会有什么问题过度悲伤型
失去亲人悲伤是正常的心理反应。
但过度悲伤、长期悲伤,将悲伤作为一种稳定的心态持续一两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不能自拔者,就成为一种不健康的病态心理了。
老年人的机体功能本来就处于退行之中,老年人丧偶,过度悲伤可使老年人肺气郁闷,上焦不通。
不但会降低老人适应生活的能力,还会使人体的代谢功能减低,免疫功能削弱,促使迅速衰老、疾病丛生,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怀念恋旧型
老年人丧偶会使未亡人强烈地感到死亡在不可抗拒地逼近。
一些缺乏健康生死观的老年人感到无助、焦虑,缺乏生存的美好希望。
这时,留恋追忆过去就会成为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
后悔自责型
“都怨我,当时如果我能及时注意,他(她)就不会走得这么快了。
”把亲人的死归结为自己的责任。
如果真的过敏地把那种自责与亲人的去世等同起来,使悲伤之情长期萦绕心头就成为问题了。
如何让老人走出丧偶痛苦1、要想使自己尽快地从悲哀的氛围中解脱出来,无妨通过各种方式尽情地宣泄一番,如在亲人挚
友面前嚎啕大哭一场,也可将自己的留恋怀念之情,用诗文、书信或日记等形式写出来,以抒发胸怀并作为永久的纪念。
2、尽管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尽管宣泄对于维护身心健康有益,可是,无休止的悲痛必然造成人为的精神消耗。
所以,过一段时间之后,要设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可以到亲朋处小住一段时间,更重要的一点是走出斗室,多接触外面的世界,多参加有益的文体
活动,只需生活的视野开阔了,精神上的痛苦也就会随之淡化和
消失。
3、“老两口到另一个世界再团聚”企盼,只是一种良好的愿望罢了,是不可能实现的,对老伴最好的寄托和思念,应该是悟透
人生的哲理,勇敢地挑起社会和家庭的重担,迎着火红的夕阳,坚强、乐观地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