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治疗选用阿德福韦还是其他药物
- 格式:docx
- 大小:13.11 KB
- 文档页数:1
进行抗乙肝病毒治疗首选哪些药物目前,已经在我国上市的抗乙肝病毒药物包括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两大类,它们分别是普通干扰素a、聚乙二醇化干扰素a、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
干扰素的优势在于可用于治疗儿童乙肝,用它治疗乙肝的疗程相对较短。
使用干扰素治疗乙肝的患者一旦获得应答,维持疗效的时问较长,病情复发的几率较小。
核苷类似物是近年来上市的新药,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3 种。
此类药物的优点是使用方便(均可口服),适用范围非常广。
除了可用于治疗慢性肝炎以外,核苷类似物还可以治疗重型肝炎和活动型肝硬化。
而这两类患者是不能使用干扰素进行治疗的。
那么,从抗乙肝病毒治疗的长期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等方面考虑,乙肝患者应如何选用抗病毒药物呢?一、应首选聚乙二醇化干扰素、阿德福韦酯或恩替卡韦进行治疗聚乙二醇化干扰素a、阿德福韦酯和恩卡韦的抗病毒效果均较好,而且适合长期使用。
乙肝患者在使用这些药物期间和用药疗程结束后发生病毒变异耐药的现象较少。
1、聚乙二醇化干扰素a 的疗效。
一般来说,聚乙二醇化干扰素a 的用药疗程比其他抗病毒药相对短一些,约为6 个月至1 年。
该药适合年龄较小(如儿童、青少年等)和准备结婚生育的乙肝患者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肝硬化患者和出现黄疽的乙肝患者不能使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a进行治疗。
乙肝患者在使用该药期间会出现一过性骨髓抑制及类感冒症状等不良反应。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 a 的价格较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药的推广使用。
2、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的疗效。
阿德福韦醋和恩替卡韦主要用于治疗成年人的乙肝,暂时不用于治疗儿童乙肝。
这两种药物使用起来相对安全,乙肝患者在使用它们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
这两种药物抑制病毒的速度也较快,尤其在促使乙肝病毒DNA 转阴方面疗效显著。
乙肝患者在使用这两种药物一年后,出现乙肝病毒DNA 转阴的几率可以达到60 %以上。
但是,该病患者在使用这两种药物后,出现乙肝病毒e 抗原与e 杭体的血清学转换较为困难,在一年后出现乙肝病毒 e 抗原与 e 杭体血清学转换的几率只有20 %左右。
乙肝抗病毒治疗用药 ,看看是怎么回事!乙肝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简称,其是一种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且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会引发多器官损害的世界性疾病之一。
目前,乙肝已经发展为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重大疾病。
乙肝作为我国目前流行最广且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类传染性疾病,其具有根治率低、易复发且合并症严重等特点。
乙肝的发生和发展,不仅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而且会对乙肝患者的家庭乃至社会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
现阶段,在对乙肝患者进行治疗时,主要以抗病毒疗法为主。
这是国内外肝病学者达成的共识。
目前,欧盟国家批准的用于治疗乙肝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有7种,主要包括干扰素、核苷类药物等。
其中,干扰素又分为普通干扰物和聚乙二醇干扰素。
干扰素自1976年在临床中首次用于治疗乙肝获得较好的疗效后,其逐渐获得广泛的应用。
干扰素主要是通过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免疫调节,进而发挥有效的抗病毒作用。
相比于核苷类药物而言,干扰素在治疗应答持续方面更为持久。
聚乙二醇干扰素属于2005年上市的重组干扰素,其相比于普通干扰素的疗效而言,效果更佳且安全性更高。
核苷类药物主要包括L-核苷类药物(如拉米夫定、替比夫定)、脱氧鸟苷类似物(如恩替卡韦)以及无环磷酸核苷类似物(如阿德福韦、替诺福韦)3类5种。
而这些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HBV基因复制,进而发挥治疗效果的。
拉米夫定是于1998年上市的第二代药物,经治疗5年后,其HBeAg转换率可达35%。
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病毒变异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
为有效治疗由于乙肝病毒引发的变异,可将拉米夫定与中药灵芝联合,从而阻止乙肝病毒复制。
目前,由于耐药菌株的出现,及时停药会导致肝失代偿。
因此,该药物已不作为一线药物。
替比夫定是于2006年上市的药物,其具有较高的血清学转换率。
恩替卡韦是于2005年上市的药物,是目前临床中治疗乙肝的抗病毒活性较强的药物,其还具有较低的耐药率。
据相关数据显示,用药3年后,其耐药率仅为1%。
正确认识耐药问题阿德福韦抗病毒要首选现在口服抗病毒治疗已经是慢性乙肝治疗的主流治疗方法,对于治疗中出现的耐药问题,大家要做到先正确理解,再理智用药。
今天,我们给大家收集的是应用阿德福韦抗病毒,如何做到预防耐药发生的相关问题。
问题一:携带者2年,要开始抗病毒了,听说现在耐药问题很严重,哪位高人给介绍下耐药啊?答案一:耐药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因病毒变异或其他问题,导致治疗药物疗效减弱。
耐药主要存在与口服抗病毒药物中,但各个药物的耐药率相差很大,所以在治疗之前不仅要了解耐药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各个药物的耐药率。
目前四个药物中耐药率最低的是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所以应对耐药,首选的药物就是这两个药物。
答案二:并不是很严重,当年有病毒抑制作用的药物只有拉米夫定,因为用药的局限性,确实有部分人出现了耐药的问题,但后来阿德福韦上市后,耐药问题就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时至今日,阿德福韦依然是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的首选药物之一。
后来名正(阿德福韦酯胶囊)在国内正式上市后,高额的治疗费用问题也迎刃而解。
答案三:耐药发生主要是在2000年前后,主要问题就是拉米夫定的耐药率太高,2000年以后上市的药物耐药率好很多。
我用的是正大天晴的阿德福韦,我查了下,阿德福韦抗病毒治疗3年的累计基因耐药变异率为3.1%,而对小三阳患者治疗1、2、3、4、5年累计基因耐药率分别为0、3%、11%、18%、28%,这个数据是在所有抗病毒药物中是很低的了。
问题二:医生让抗病毒了,选哪个药物好一些呢?替比夫定还是阿德福韦?想早点结婚要孩子呢,大家给指点指点。
答案一:不建议干扰素,我有个朋友就是免疫系统被调节的很乱,而且干扰素期间不能要孩子,至少得停药半年以后。
虽然口服药物也不建议要孩子,但治疗相对平稳一些。
你说的这两个药物里,我推荐选择阿德福韦,替比夫定的耐药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都比较高,一旦耐药,治疗的疗程就更长了。
阿德福韦的耐药率相对低一些,安全性也要好很多。
目前乙肝抗病毒的药物主要有三代。
第一代是拉米夫定、第二代是阿德福韦酯、第三代是恩替卡韦。
从疗效上来看,目前最好的乙肝抗病毒药就是恩替卡韦了,他好在哪里,治疗上的注意事项我们中心的专家为大家讲述:
最好的乙肝抗病毒药恩替卡韦好在哪里?
恩替卡韦作为最新的乙肝抗病毒药物其抗病毒效果比第二代提高了3个百分点,长期服用病毒产生耐药性的几率降低了10个百分点,仅仅有1%的患者会出现耐药性。
阿德福韦酯是11%,不要小看提高这么一点,技术上的难度是十分巨大的!
最好的乙肝抗病毒药恩替卡韦弊端在哪里?
作为抗病毒西药还是需要联合服用才不会出现停药反弹,而且服药时间至少1年以上,这个跟第一、二代的思路是一致的。
另外一个弊端就是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承受恩替卡韦的经济负担。
目前国外进口的恩替卡韦价格在每月1200元以上,国产的要1000元左右,我们中心的补贴价格都要600元/月。
相比第一、二代每月300元左右的价格,经济负担增加了2-3倍,2年下来多花1万以上。
如何应用恩替卡韦来治疗?
单纯使用恩替卡韦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停药反弹。
患者要注意的是做好免疫力的调节,有经济条件的患者可以服用复发蚂蚁养肝胶囊这些中药进行免疫力调节,这样中西结合的方式停药后基本不会反弹。
在停药的时候要遵医嘱逐步停药,不能骤停。
目前我们中心所有的乙肝抗病毒药物都有出售,支持货到付款,而且都有政策补贴,价格比市面上便宜许多,切实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详情可以拨打我们中心的免费咨询热线:400-611-1368.
中国肝病防治中心:/html/201212/5245.html。
抗病毒药物的知识汇总(执业医师)抗病毒药物的知识汇总(执业医师)在面对病毒感染时,抗病毒药物是一种重要的治疗选择。
本文将对常见的抗病毒药物进行知识汇总,以帮助执业医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药物。
类型1. 抗病毒药物分类- 核苷类似物(如齐多夫定、阿德福韦、利巴韦林等):模拟病毒DNA或RNA结构,抑制病毒复制。
核苷类似物(如齐多夫定、阿德福韦、利巴韦林等):模拟病毒DNA或RNA结构,抑制病毒复制。
- 蛋白酶抑制剂(如洛匹那韦、瑞德西韦):抑制病毒复制中的特定酶,阻碍病毒生命周期。
蛋白酶抑制剂(如洛匹那韦、瑞德西韦):抑制病毒复制中的特定酶,阻碍病毒生命周期。
- 嵌合抗体(如帕卢麦布):通过与病毒结构蛋白相互作用,阻断病毒进入宿主细胞。
嵌合抗体(如帕卢麦布):通过与病毒结构蛋白相互作用,阻断病毒进入宿主细胞。
- 免疫调节剂(如干扰素):调整宿主免疫系统,增强抗病毒能力。
免疫调节剂(如干扰素):调整宿主免疫系统,增强抗病毒能力。
常见药物1. 齐多夫定(Zidovudine)- 适应症:HIV感染及AIDS治疗。
适应症:HIV感染及AIDS 治疗。
- 作用机制:抑制逆转录酶活性,阻止病毒复制。
作用机制:抑制逆转录酶活性,阻止病毒复制。
- 副作用:贫血、恶心、呕吐等。
副作用:贫血、恶心、呕吐等。
2. 阿德福韦(Adefovir)- 适应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
适应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
- 作用机制:抑制病毒DNA聚合酶,抑制病毒复制。
作用机制:抑制病毒DNA聚合酶,抑制病毒复制。
- 副作用:肾功能损害、乳酸酸中毒等。
副作用:肾功能损害、乳酸酸中毒等。
3. 利巴韦林(Ribavirin)- 适应症: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
适应症: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
- 作用机制:直接抑制病毒复制,干扰病毒RNA和蛋白质合成。
作用机制:直接抑制病毒复制,干扰病毒RNA和蛋白质合成。
- 副作用:贫血、呼吸困难、胃肠不适等。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你选哪一种?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核苷类药物的历史,拉米夫定于1998年上市,阿德福韦酯于2002年上市,恩替卡韦于2005年上市,替比夫定于2006年上市,替诺福韦于2008年上市,当然,前面4种都己在中国广泛临床应用,替诺福韦目前在中国还没上市,但是通过外购的途径,也有相当一部分的病人己在应用中。
在这十几年的临床应用过程中,切切实实地让非常多的乙肝病人获益,大部分的临床肝病科医生也积累了非常多的经验,但是存在的问题仍然非常的多。
用核苷类药能得到什么效果?这类药物能直接抑制病毒复制,故预期你能得到:能很快控制病情发展:极大多数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只要几个月血清转氨酶就能正常,失代偿的肝硬化控制病情较慢,一般需要6个月以上,如果已用核苷类药6个月,极大多数病人可以逃过这一次的劫难了。
能较快降低血清HBV DNA水平,但不同药物有较大差异,也因病人治疗前的病毒水平而异。
然而,核苷类药不直接抑制病毒抗原的合成,1年治疗只有20%左右的病人“大三阳”消失。
用核苷类药治疗的病人,常常肝功能试验正常了,血清HBV DNA检不到了,但还是“大三阳”。
病情控制了,但如果不转换为“小三阳”,病情很不稳定,一停药多半早晚要复发。
能稳当的控制病情发展:因这类药物能直接抑制病毒复制,与病人的免疫状态关系较小,有免疫虚损的病人同样有效。
除了很少数不适应的病人,极大多数病人都能稳稳当当的控制病情发展:肝内炎症逐渐消散,肝纤维化停止发展,甚至已有一些结节的早期肝硬化也能逆转,据临床试验的数据,认为是最好的抗纤维化治疗。
用核苷类药要有什么思想准备?核苷类药对人体免疫几乎没有作用,最终能达到的一般也只是“小三阳”。
此时血清中检不出病毒,而肝内仍有少数病毒存在,因缺少免疫控制,停药后病毒又可能开始复制,病情会复发,甚至出现反弹而发生灾难性的后果。
所以一般都需要长期服用,在较长时期中维持治疗才能维持效果,但也并不是说需要终生治疗,可能五六年、也可能十年八年后才能停药,你能接受吗?老年纪的人不少慢性病都需要长期用药,年轻人长期用药怕会影响生育,即使已经有孩子了,长期不断药有的病友在思想上也不大好接受。
乙肝大三阳抗病毒恩替吃了6个月一、乙肝大三阳的治疗方法目前,乙肝大三阳的治疗主要是以病毒抑制为主。
恩替卡韦是乙肝病毒抑制剂之一,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
除恩替卡韦外,还有其他抗病毒治疗药物,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等。
治疗方案要根据患者肝功能、病毒载量、病毒分型等因素综合考虑。
对于肝功能不良,伴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肝移植等手段进行治疗。
二、恩替卡韦的注意事项1.用药前应进行肝功能检查,如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等指标。
如ALT水平较高,可辅助诊断乙肝病活动性程度。
2.用药过程中应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监测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3.患者应按时服用药物,不要随意更改用药方案,更不要自行停药。
如需停药,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量停药。
4.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乏力、恶心、呕吐、头痛、皮疹等,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5.避免过量饮酒、吸烟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6.遵医嘱进行乙肝疫苗接种,预防病毒传播。
7.遵医嘱进行肝癌筛查,以便早期诊断,提高治愈率。
三、乙肝大三阳的预防1.接种乙肝疫苗,提高个体免疫力。
2.避免高风险性行为,如不要随意与未知感染状态的人发生性行为,避免通过血液、精液等方式感染乙肝病毒。
3.接受安全的医疗服务,如在医疗机构进行手术、治疗时,保证医疗服务设施、器材符合卫生规范。
4.避免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共用一些生活用品,如牙刷、刮胡刀、剃头刀等。
5.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饮食健康、适当运动、避免过度疲劳等。
乙肝大三阳能小量喝酒吗乙肝大三阳能小量喝酒吗?答案是不可以。
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炎,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及母婴传播。
大三阳是指乙肝患者HBsAg、HBcAb、HBeAg均呈阳性。
这种情况下,肝细胞的损害更加明显,对肝细胞的恢复和治疗也更加困难。
乙肝大三阳患者的肝脏已经受到损害,喝酒会对肝脏的再次损伤,影响疾病的治愈。
大三阳的治疗方法大三阳是指患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人体内同时存在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和乙肝e抗体(HBeAb)三种物质的情况。
这种情况通常意味着病毒在患者体内的活跃性很高,需要及时治疗。
以下是针对大三阳的一些常见治疗方法。
1.抗病毒药物治疗:目前,对于大三阳患者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抗病毒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和活动,减少肝脏损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等。
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包括病毒载量、肝功能、肝纤维化等指标。
2.免疫调节治疗:大三阳患者的免疫系统常常失调,免疫调节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免疫功能,减轻肝脏的炎症反应。
免疫调节治疗的方法包括干扰素和干扰素联合抗病毒药物。
干扰素可以增强患者的免疫系统,抑制病毒的复制;与抗病毒药物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治愈率,并减少治疗时间。
3.肝保护治疗:大三阳患者常常伴随有肝脏功能损伤和肝纤维化的现象,因此肝保护治疗也非常重要。
常见的肝保护治疗包括中药治疗和草药治疗。
中药治疗包括对肝脏进行修复的中草药,如大黄、茵陈、黄柏等。
草药治疗常常使用中草药制剂,可以改善肝脏功能,减少肝脏损伤,并增强患者的免疫力。
4.生活方式调整:除了药物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对于大三阳患者来说,良好的生活方式也非常重要。
首先,患者需要保持合理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其次,合理饮食对于患者的康复也非常重要,应当避免高脂肪、高热量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此外,适量的运动也能提高患者的身体免疫力。
总之,大三阳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病毒药物治疗、免疫调节治疗、肝保护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
患者应当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
及早治疗和积极调整生活方式,可以提高治愈率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龙源期刊网 乙肝抗病毒首选哪些药作者:刘士敬来源:《家庭医学》2009年第10期目前我国及世界公认有效的乙肝抗病毒药物,包括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两大类,它们分别是普通干扰素α、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等。
核苷类似物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其优点是口服用药方便,适用范围广,除用于慢性乙肝外,还可以用于重型肝炎和活动性肝硬化病人,而这两类患者是不能用干扰素的。
干扰素的优势在于可以用于儿童乙肝患者,疗程相对较短,治疗一旦获得应答,维持时间较长,复发率较小。
从抗病毒治疗的长期性、有效性和安伞性综合考虑,一般推荐首选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主要原因是这几种抗病毒药物疗效较好,可以长期使用,用药期间和用药之后发生病毒变异耐药的现象较少。
次选普通干扰素α、拉米夫定、替比夫定,主要原因是普通干扰素α疗效不如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而且普通干扰素α治疗亚裔人种乙肝患者疗效较差。
如果选用普通干扰素α治疗亚裔乙肝患者,有效应答率只有20%左右;而使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有效应答率可以提高到50%左右。
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具有较高的病毒变异率。
服用拉米夫定第一年的病毒变异率为14%,第四年则为66%;替比夫定的病毒变异率小于拉米夫定,但仍然高于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有无差别呢?一般来说,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疗程相对短一些,一般为6~12个月,适应于年龄较小的患者,如儿童、少年、青年;尤其是对于想要结婚生育者,比较容易接受。
但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不适应于肝硬化患者,也不能用于出现黄疸的患者;而且价格偏贵,用药期间会出现一过性骨髓抑制及类感冒等不良反应。
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主要用于成年人乙肝患者,使用起来相对安全,治疗过程中没有明显不适,抑制病毒速度较快,治疗一年后乙肝病毒DNA阴转可以达到60%以上,但出现乙肝病毒e抗原与e抗体血清学转换的概率只有20%左右。
阿德福韦抗病毒很少发生不良反应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疗,疗程相对较长,在治疗过程中,要高度警惕不良反应发生。
阿德福韦在现有五种治疗药物中,不良反应比较轻微,下面我们就以名正(阿德福韦酯胶囊)为例,和大家来一起了解抗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方式。
阿德福韦以良好的安全性领衔核苷类阿德福韦3年时的hbv dna转阴率(<1000 拷贝/ml) 分别为28%、45%和56%,hbeag 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12%、29% 和43%;其耐药发生率分别为0%、1.6%和3.1%;治疗hbeag 阴性者1、2、3年的耐药发生率分别为0%、3.0%和5.9%~11%。
在抗病毒治疗中可谓疗效甚佳。
在药物安全性方面,名正(阿德福韦酯胶囊)已获中国SFDA批准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其适应证为肝功能代偿的成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国外临床研究中常见不良反应为虚弱、头痛、腹痛、恶心、(胃肠)胀气、腹泻和消化不良。
国内临床研究中不良反应为乏力、白细胞减少(轻度)、腹泻(轻度)、脱发(中度)、尿蛋白、肌酐升高及可逆性肝脏转氨酶升高。
因此,对应用阿德福韦治疗者,应定期监测血清肌酐和血磷。
阿德福韦酯等口服药物的安全性比较研究发现,当慢性乙肝患者停止名正(阿德福韦酯胶囊)等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时,部分患者会发生肝炎的急性加重。
因此,名正(阿德福韦酯胶囊)抗病毒患者的停药后应当严密监测肝功能,若必要,应重新进行抗病毒治疗。
对于有潜在肾功能风险的病人,使用阿德福韦抗病毒治疗必须密切监测肾功能并适当调整剂量。
总体来讲,目前中国上市的四种口服乙肝抗病毒药物都经过了5年以上的临床验证,临床使用都很安全。
但由于病人个体差异,有些人身上会出现一些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
在替比夫定使用过程中,曾有部分患者发生肌酸激酶水平进行性升高。
如未及时发现,又参加了重体力劳动,甚至一些过量的运动,有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肾衰竭等。
如何应对不良反应?禁止抗病毒药物滥用抗病毒治疗一定要严格遵守适用范围,避免药物滥用。
抗病毒治疗选用阿德福韦还是其他药物
由于抗病毒药物众多,各有特点,所以很多朋友在面临治疗时迷茫失措,不知如何选择。
今天我们将为大家逐个介绍国内现有的治疗药物,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替比夫定、恩替卡韦、干扰素。
相信看完今天的文章,相比大家对各个药物会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便于大家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治疗。
拉米夫定只是近黄昏
拉米夫定是口服药物中,最早用于抗病毒治疗的经典代表作,但由于自身耐药性极高,引发了抗病毒药物的耐药问题,致使拉米夫定在抗病毒治疗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小。
目前《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仅推荐其用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和肝移植术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并不推荐初始抗病毒使用。
随着耐药问题的研究进一步深入,阿德福韦酯胶囊(名正)以其极低的耐药性,和“零”交叉耐药作用,替代拉米夫定成为抗病毒治疗的“清道夫”,阿德福韦酯的副作用也很小,作为一线药物,在抗病毒治疗中应用广泛。
替比夫定抗病毒“喜忧参半”
替比夫定在口服核苷来药物中的表现可用“喜忧参半”来形容,其病毒抑制能力与阿德福韦相比略强。
在e抗原转换率方面,阿德福韦酯和替比夫定相当,同样可以实现“大三阳”转“小三阳”。
但阿德福韦的药物安全性较好,且阿德福韦酯胶囊(名正)的治疗费用明显低于替比夫定。
在药物耐药性方面,阿德福韦酯治疗2年的累计基因耐药变异率仅为3%,而替比夫定治疗一年的耐药率约25%,持续抗病毒治疗,耐药率会逐年升高。
综合分析,名正(阿德福韦酯胶囊)优势更为突出,替比夫定作为后起之秀也只能甘拜下风。
与恩替卡韦比较旗鼓相当
单从病毒抑制强度方面比较,恩替卡韦优于阿德福韦,但名正(阿德福韦酯胶囊)具有与其他口服抗病毒药物无交叉耐药的特点,也就是说包括恩替卡韦在内的其他口服药物出现耐药时,可以用名正(阿德福韦酯胶囊)进行替代治疗或联合治疗;同理,当名正(阿德福韦酯胶囊)发生耐药时,也不影响其他药物的疗效。
干扰素功过分明
干扰素是最早用于乙肝抗病毒治疗的一类药物,但干扰素的功过分明。
“功”是指干扰素可以通过免疫调节作用与人体免疫系统一同进行抗病毒治疗,但干扰素的“过”也让人头疼,干扰素仅对半数左右的患者有效,且干扰素和阿德福韦酯胶囊(名正)相比,副作用很多,治疗费用很高,抗病毒作用较弱。
名正(阿德福韦酯胶囊)日治疗费与其他药物相比也具有明显的优势,在现有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中,是性价比最高的治疗药物之一,其在花费同等治疗费用时,能够保障抗病毒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结合名正(阿德福韦酯胶囊)和其他抗病毒药物的以上特点,建议大家在治疗中坚持规范治疗和定期随访,监测不良反应发生,争取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