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于丹庄子心得
- 格式:docx
- 大小:23.82 KB
- 文档页数:11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优秀6篇于丹的庄子心得读后感篇一抽空阅读了《于丹庄子心得》,很享受这种边阅读边思考人生的过程,同时收获颇丰。
于丹的庄子心得,说的通俗些,其实也可以算作是《庄子》的读后感。
我是读读后感而感。
而于丹这篇读后感,与寻常的那些不同。
她用心地研究《庄子》,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和思想来将《庄子》现代化。
就像是一条再肥美的鲈鱼,如果就这么活生生地摆放在你的面前,你是不会有想吃它的欲望,但在经过厨师一道道工序细心烹饪之后,展现在你面前,它就会让你垂涎欲滴。
从其中一种程度上说,于丹就是那个出色的厨师。
其实于丹讲的这些道理,有一定阅读经历的我们是极易理解的。
而她举的一些例子,我们也未必没有听说过。
应该说她是根据《庄子》一书比较系统地、全面地将其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循序渐进,不失归整。
她给予了我一种立体的思维空间,从庄子到人生,从人生到我的现实生活。
我现取书中第二章,境界有大小的部分观点谈谈我的一些想法和感受。
其一,庄子在《逍遥游》里,讲到了这样一个“尧让天下于许由”的故事。
尧想把天下让位给许由,许由却拒绝了:你治理天下已经治理得这么好了,那么,我还要天下干什么?我代替你,难道就图个名吗?然后又说了一个很经典的比喻:“鹪鹩(jiāo liaacute;o)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他说,一个小小的鸟在森林里面,即使有广袤的森林让它栖息,它能筑巢的也只有一根树枝。
一只小小的偃鼠在河里饮水,即使有一条泱泱大河让它畅饮,它顶多喝满了它的小肚子而已。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但即使是比尔盖茨,睡觉也只需要一张床。
你的人生所需要的,其实就这么些。
这个道理,每个人都懂,可是真正能够将名利看穿的人,又有几个呢?反观我们的生活,常常被各种各样的急功近利冲得支离破碎。
忙忙碌碌一天之后,有否想过为什么而忙碌了一天,也许最终得到的结果早已偏离你的初衷,你却毫无察觉。
在工作、生活中,与周遭的人难免有些小疙瘩、小摩擦。
于丹《庄子心得》(精选5篇)于丹《庄子心得》(精选5篇)结合现代社会的现象,引导大家用庄子的思想来指导人生,是一种无的境界,关于于丹《庄子心得》大全该怎么写的呢?下面给大家带来于丹《庄子心得》大全,希望大家喜欢!于丹《庄子心得》【篇1】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称庄子为“神人”。
之前看过于丹的《论语心得》之后,我又在暑假中阅读了于丹《庄子》心得。
最初知道庄子,是从一首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虽不知道什么意思,只觉得诗句挺特别。
后来知道庄子写了逍遥游,逍遥游代表了庄子思想的最高境界,是对世俗社会的功名利禄及自己的舍弃。
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庄子就是道家的化身。
庄子留给我们的,是他那些充满了寓言和小故事的*。
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庄子能言善辩,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
庄子的*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了尖酸刻薄的讽刺和挖苦。
他的所作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
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而庄子思想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他的《逍遥游》。
庄子是一个有智慧的人。
虽是一个幽默而有涵养的人,但并不是一个衣食无忧的人,他贫穷到极点,处处求人,等米下锅德地步。
在于丹《庄子心得》里,我很喜欢“境界有大小”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对事物的判断,也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站在大境界上,就会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
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生碌碌无为。
世间的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世间的小,也同样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因为真正的大小不仅在眼界之中,还在人的心智之中。
比如一个太大的葫芦,惠子因为“其坚不能自举”皮太薄不能做容器认为它没用,庄子却说;你怎么就认定它非要剖开当瓢,而不用完整的它系在身上去遨游江海呢?有人将可以抗冻的家传秘方用于使家人在寒冷的冬天不被冻伤,而世代漂洗为生;有人却高价买了此秘方使吴国兵士不被冻伤在向越国发起的水战中大获全胜,而裂地封候身价倍增。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6篇下面是本店铺分享的《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6篇,欢迎参阅。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1偶然的机会,从朋友的介绍中,初识了这本《于丹庄子心得》。
细细甲嚼,慢慢品读,在静静的夜晚轻轻的与心灵对话,感受到了生命宁静中的颤动之姿,摇曳中的沉静风骨。
《庄子》与我并不陌生,或许应该说有些老庄思想以于不知不觉深入人心了。
《于丹庄子心得》大部分篇幅通过解读庄子中的寓言,从人对寓言的最直接的觉,结合现代社会的现象,引导我们用庄子的思想来指导人生,懂得用心生活,体会超越的悟。
我认为人生有许多觉的过程,就像有些屠夫解牛的过程一样,用刀乱砍筋骨而损坏刀,和超越外在的表现,寻找内心地慧眼游刃有余,所在之差就在于精神世界的悟!觉与悟的联系故事是这样展开阐述的:《庖丁解牛》,节选自《庄子内篇养生主》,描述了庖丁在解牛时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而他的刀十九年还像新的一样。
庖丁解牛,如果引申一点,也可以说是一个人怎么达到对人生的掌控,庖丁解牛也是不断进步的:先是目有全牛,三年后目无全牛,最后是神遇全牛而游刃有余。
人生的掌控,最高境界不也是从有到无到游刃有余的过程吗?先是规划人生,但未免有点像站在山底去规划登山的路径,显得路途遥远,容易迷失方向,所以要有一种无的精神,能够超越山的最高处,才能最终将有和无结合起来,达到神的境界,既能超脱一切而又能顺应一切,顺其自然地将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合到无限的最朴素而且最本初的生命大道中去。
我联想到了我们的职业岗位。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也是这样,觉的事件和过程是随处可见的:孩子们在学习中什么时候表现的最有兴趣,他们是怎样看待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当他们高举着小手是在渴望着什么。
而这时我们作为老师,作为引导者,囫囵吞枣,一笔带过的结果便是丢失了悟。
进而是丢失了一次超越的契机,升华的境界。
如果,你注意到学生喜欢在游戏中学,那么你就会去有意的创设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更好的调动情绪的环节;如果你理解老师的一句肯定会在他们的脸上浇开一朵花,那么你的课堂将是融洽的,富有吸引力的;如果,你从他们高举的双手中读懂了交流的渴望,那么你的课堂就是充满互动、灵动的。
于丹庄子心得观后感于丹庄子心得观后感(合集9篇)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
以下是作者收集整理的于丹庄子心得观后感(合集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一】于丹庄子心得观后感《庄子》曾经读过几次,不过都并未全部看完,只是大体看过,不过透过其中的故事可以看出来,庄子喜欢的是自由自在的生活,纵然穷困仍然不失做自己的决心!这一点,或许我们不需要去如他那样极端,但是不论是什么样的社会,人总需要找到自己,找到自己的心,做到外化而内不化!这本书也是匆忙的看了一遍,总体的感觉似乎并不如直接读庄子更好,里面很多故事都被删减了,想必也是为了作者的主题需要!对于这样一本书,确实能够给很多人带来一丝新意,在那忙碌的现实生活中,在那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带来一丝自然的气息!不过真正的要了解庄子,或许还需要自己亲自去读《庄子》,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的了解这个人!在我们这些层次上,或许我们根本不可能了解庄子,而唯有达到那个层次,我们才能够了解庄子,而我现在做的不过是我这个层次水平眼中的庄子而已。
透过庄子的文章,我们不能否认,庄子对于道是有很深了解的,而他也很显然是在依道而行的,而书中又很明显他并不去现实中掺和,这说明了什么呢?庄子时代的现实生活已经脱离了自然之道,正是如此,庄子才不会去违背自然之道,进入世间!这或许是另一种层次的修行,哪怕是一丝一毫都不违背自然之道,而我们所做的其实是什么呢?我们对于自然之道并不真正的了解,我们才会认为现实不能脱离,以庄子为镜子,我们的修行实在是差的很远,我们所能够体验的几乎都是头脑所给予我们的理性思考,而庄子做的恰恰是完全没有头脑的思考的心灵生活!“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到“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到“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再到“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这样一个修行过程中,我们只是出于一个起点而已,尚且不曾搞清楚山和水,又如何知晓未知的真相呢?知道是容易的,透过读《庄子》我们就可以知晓很多道理,但是做到是困难的,这恰恰就是庄子的难能可贵之处,这就是为何《庄子》可以流传几千年,而我们的东西只能转瞬即逝的原因!《庄子》写的是自己的心,写的是自己的体验,而我们写的是我们头脑逻辑,怎么可能拥有长久的生命力呢?通过读《庄子》,我的心荡漾了,我感觉到了心的存在,也希望更多人可以走向心灵之路,而不是思考庄子,而是做庄子!【篇二】于丹庄子心得观后感北海有一种鱼,叫做鲲。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精选5篇)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篇1】庄子的《秋水》乃是庄子外篇中的.巨制,洋洋三千余字。
在那个刀雕竹刻的时代可算是非常长篇的东西。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这句话引起了全文。
河伯的自大也是有道理的,毕竟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了嘛,他有他骄傲的本钱。
但是,很快,这个河伯就知道自己错了。
因为他看见了大海,看见了不见水端的北海,他被吓坏了。
于是,河伯这个孺子开始接受教育。
若便是他的老师。
其实,作为一个职业上接触教育的人,我深深被若的态度所折服。
现在的老师,往往是站在制高点上对学生灌输各种的结论和观点。
其实,你的那些东西,学生未必就买账。
要是学生不买账而被迫地接受。
这样的教育我看存在很大问题。
我看,假如可以像若那样,让自己的学生将自己的劣根性全部展示出来、暴露出来,这个时候适时地给学生看一点真理的外观,让他们被真理的宏大所折服。
让他们自己产生探索真理的冲动和欲望的时候,这个时候,老师才开始教育。
我想,这样的教育一定会效率更高。
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对于规模化的教育,这个成与不成,我不好说。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篇2】大家知道,我们的任督二脉,这是我们生命最关键的两个部位。
我们的五脏六腑都是挂在脊梁骨上的。
如果我们的脊梁骨不出问题,我们的五脏六腑都不会出大问题。
出问题都是因为我们脊梁骨出问题了,我们前后不通,中间的这条路不通,我们就会生病,就不得长寿。
火龙山庄的郭老师,很重要的一个治疗步骤就是打通你的脊椎经络,他的“经络条”就是放在你的脊椎部位,通过“火烧”把药液侵入你的脊椎,打通脊椎,让气血畅通。
下面一段就是发给你们的“庖丁宰牛”。
这一段很好玩,庄子就不像孟子,孟子是“君子远庖厨”,就是要远离这些杀鸡、杀鱼的厨房,我们很多朋友信佛,就是喊不要杀生,连个蚊子都不灭的,有蚊子,都是轰走,不打死的。
这里庄子偏要讲杀牛。
杀猪,宰牛,我们一听,心里都有点咯忌,一想,就是血淋淋的,很瘆人的。
但是庄子不是。
于丹论语心得庄子心得感悟(精选3篇)于丹论语心得庄子心得感悟篇1《庄子》中一个个寓言故事经于丹的讲解,使我豁然顿悟。
尤其是于丹把庄子的寓言故事,与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结合起来。
把她对寓言的感悟,对现实生活的剖析,更或者是她对人生真谛透彻的领悟,一一向我们道来。
启迪着我们的心智,与我们内心深处的一些东西发生着共鸣。
为我们解疑释怀、使我们暂且忘却了烦恼,对人生多了几许快感。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的认知天地万物、增长经验,但惟独难以认清我们自己。
因为我们成长过程中人生的变化有太多的阶段。
年幼无知、青春憧憬、安度晚年,其中各个阶段为什么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又有什么不一样呢?原因很简单我们仅仅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推断所有的事物。
“只有自己的心清楚了才能够去善待他人。
”一个连自己都不能真正认清的人又怎么能去真正认清其他的人呢吗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常常是好心办了坏事,因为我们自己总是在用自己认为对的方式强加于人,然而只有你真正明白什么是你所不欲的之后才能避免施之于人。
所以我认为了解别人的首要条件就是了解自己。
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希望能充分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然而有太多的外界因素干扰着我们、左右着我们的思想、蒙蔽了我们看清自己的双眼,然而正是这种近似于阻碍的保护使我们无法真正的了解自己,我们习惯了这种逆来顺受之后就忘记了自己思考,丧失了自己摸索的勇气和信心。
只有走出堆砌的堡垒,用自己的眼睛看到真实的世界才能更加了解我们自己。
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挫折,内心深处仅存的那些自信,那些所谓的自尊,都被击得粉碎。
一时间,自卑、渺小、无奈、疲惫、迷茫一一袭上心头,困扰着我们,束缚着我们。
让我们看不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优点,找不到人生奋斗的目标。
思想陷入困顿的境地,感到处处不如人,感到人生索然无味。
不知希望在哪里,不知自己的用处何在。
这种困惑在于丹的《庄子》心得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于丹的《庄子》心得之二告诉我们:境界有大小。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精选12篇)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精选12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精选12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篇12007年春节的时候,央视十套《百家讲坛》节目曾请了一位北京师范大学的女教授叫于丹来讲庄子,当时没有在意,换台了。
今年我们幼儿园在老师生日时每位教师都收了这样一份生日礼物一本于丹的《庄子》心得,一开始我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翻了几页,看着看着觉得这本书写得挺好的,挺实在的。
于是思想上就逐渐地改变了态度,觉得好好地看完这本书,每天晚上认真地品尝这本书、仔细地看了一页又一页,一章又一章。
全书的内容分为十章。
每一章都是与我们的生活、工作、身心健康等息息相关。
认识了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人物,他的故事气势磅礴,纵横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阔,笼盖古今;他的寓言想象奇独,寓意深远;他的风格嘻笑怒骂,了无拘围;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他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无边无际的奇思异想。
于丹这位教育家对于庄子的人物的确评价是综合性的,也是很适合让我们理解的。
于丹说:“我们有什么样的眼睛,就有什么样的生活。
人们可以从不经意的地方,从最小的细微处看出精妙的大道理。
关键在于你是不是用心,是不是能够从这些细节里面真正去获得你自己需要的知识和感悟。
人生应该怎么活?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成功的?这些问题时刻都会萦绕在我们耳边,或是深入到内心。
生活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我们看到的世界是繁华的,忙碌的,这一切外在的东西恰恰左右了我们内心那一份最纯真的向往。
过多地追求物质世界,使我们失去了最宝贵的年华,失去了欢乐的时光和自由。
终其一生,人们只为了两个字:名利。
我们的眼睛看世界太多,看内心太少啊!正如书中所说,你可以了解世界,你可以了解他人,只有看见自己的心,才算是觉悟。
第一篇:于丹庄子心得一个人不怕经济上的贫困,只怕精神上的潦倒心为形所役不值得人心为什么有自由,自由就是因为他不在乎察其始,本无生` 豁达是人解脱的前提人要顺应自然不怕死,也不找死,乐生未知生焉知死活在当下依估而行,放能顺畅担当是我们的社会责任,超越是我们的生命境界感悟逍遥游,要有一个淡泊的心态庄子的心态就是淡泊为大:宁静致远名为实之宾静才能发现至极的道理用心才能在不经意之间发现人生至级的感悟冠军永远在掌声之后留一份寂寞给生命,让生命可以开阔寂寞是一种境界: 经历和悟性决定了一个人的眼界人的态度即价值观可以改变人生清明的理性是拯救生命的力量,感性能触目生春,充满欢乐逍遥就是要善于打破常规:稳当的东西都在动态之中动态中保持平衡,不平衡是世界在变而你不便逍遥要我们顺应生命与自然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养心,随心畅游不必去计较,不必去骄情让各种生命自然蓬勃,就可以构成天地和谐不要执着于追问,就让它顺其自然生命诚可贵,小惑易其方,大惑易其性:利令智昏贪欲折损了自己的本性人永远不要和自己已有的东西叫劲忘了过去,枉前走,一切都跟着:无心得水静尤明心如镜,坦坦然然,看见了世界也就看见了自己心为形役,不值! 染人心自然"尊重"每一个生命真正的聪明是静下来听见生命最本初的愿望游心于淡,和气与漠我们的新淡然处之,很多事才能持久防下更多的计较,防下急功近利,看到长远,才能有恒久的心世界上总有路可走代偿功能一个人的成功在于知道自己的努力和自己的位置君子不是没过,而是有错而改之敢与亮出自己的弱相,仍然能获得别人的尊敬心胸狭隘就像井底之蛙,将会有心理的困顿用辽阔的境界让自己跟天地之间有更多的默契,获得更广的力量自己看到自己真正的缺失不要较劲现在,过去的不足都接受下来想办法改良它内心的力量就是和缓的凝合力垃圾和废物是放错了地方的财富人应该有一种平常心生死是生命形式的一种转化在生命之中,每个人都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活下去思想的传承远胜于生命的传承未知生,焉知死?对生命的解读在于自己坦然的人的标准:与四时相通不怕死,决不找死乐生、顺应坦然达生:心态决定人的状态旷达:不要用此生无价值的东西,不要用此生有限的时光去追求达不到的东西当我们患得患失时,所有的知识不能很好地发挥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不要过分相信技巧呆若木鸡最后的争斗不在于技巧而在于德性用心去斋戒:齐以静心1.忘利2 忘名3.忘己以天合天:不要和规律较劲人只有打破世俗心,才能体会世界的真意儒道相济境界:大道合乎自然即不丧失和不迷惑自己真正洞明自己的内心就会把握住独一无二的人生崇拜偶像不如认清自己“一切会过去”活在当下善养生者:为自己雪中送炭而不要过分锦上添花给别人看抓住人内心朴善的本真智力比速度更重要,判断力比技巧更高明陷入绝境时要靠我们自己的判断和冷静生命在你手中,在于天地心天之道才是大道不要怕,不要悔第二篇:于丹--庄子心得于丹《庄子心得》完整版于丹《庄子》心得之《庄子何其人》第一集内容简介: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却把庄子却称为“神人”。
百家讲坛于丹庄子心得以下是关于百家讲坛于丹庄子心得,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百家讲坛于丹庄子心得(一)一直喜欢《百家讲坛》这个栏目,于丹老师在《百家讲坛》上对《论语》对《庄子心得》侃侃而谈时,深深地吸引着我。
她说中国的儒家思想,在社会这个尺度上,要求人坦荡,道家的思想是在生命层面上要求人飞越。
坦荡是我们的一份社会责任,超越是我们的生命境界。
对《论语》对《庄子》知之甚少的我由此产生兴趣。
再一次认真聆听了于丹老师对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思想的深刻解读,在她潇潇洒洒、滔滔不绝的精辟阐述下,引领我走进庄子那无边辽阔的精神世界遨游了一番,犹如给心灵洗了一个澡,顿觉神清气爽。
以前读庄子的文字,无知的我觉得深奥难懂,没有读出庄子超凡的思想,在于丹老师旁征博引、妙趣横生的语言中,我才领悟到庄子蕴藏人生哲理的精神境界。
于丹独到的讲解给了我新的启迪与感悟,结合我的经历,对于人生我有了重新的认识与思考。
于丹老师说:“庄子的人生哲学是淡薄为大,因为只有超越了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才能感悟到人生的最高境界,那就是庄子的逍遥游”。
庄子所指的逍遥游我个人认为是从道·家创史人老子提倡的“上善若水”基础上演变而来,他有意无意有形无形中把水的丰厚内涵融会贯通于生活中。
庄子有水一样的品行、水一样博大精深的知识滋养着后人的灵魂,他有水一样溶纳万物默默奉献而不争名利的气节与胸怀;有水一样旷达顽强随遇而安的不倔精神,有水一样的灵活让处于艰苦环境中的他安贫乐道;有水一样的清澈如明镜照出善恶美丑,他有水的无欲无求而襟怀坦白、有水的宁静达观内敛;他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自然之理。
我愿做大千世界中的一滴水,柔而不弱,吸收天地之营养精华。
庄子提倡的“逍遥游”又如何让我的生活受益,并由此快乐的呢?有时与女儿外出,经常听到不认识的人说“看不见好可怜”之类的话,世人认为失去光明后的我行动十分不便,猜想我一定在哀声叹气中怨天尤人。
他们不知,我是“赛翁失马、焉知非福”,我一直认为没有绝对的幸与不幸,什么样的心态决定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庄子心得于丹读后感优秀9篇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篇一青海敦煌西北一线的旅游途中,发信息给丈夫问要不要我带什么礼物,以为在家的丈夫和女儿会给我提出带点特产或其他什么的要求,不想丈夫回信息陶冶出一份平川万里的心态就是给我和女儿的最好礼物。
回家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想这个问题,何谓平川万里的心态?而丈夫又为何有如此一说?读于丹的《〈庄子〉心得》,读到了肩吾和连叔的故事,肩吾对连叔说了一个住在姑射山上的神人故事,说那个人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可是却可以驾着飞龙,乘着云气,游乎四海之外,遨游于天地之间。
读到这里,我也象肩吾一样,笑着在心里说,其实哪里真的有这样的神人呢?庄子当然知道不可能有这样的神人,于丹知道,你我也都知道。
于丹和庄子说这个神话,其实也只不过是要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用心游万仞的心态调整自己的生活,永远保持心态的平衡,对生活少一点成见,少一点抱怨,给自己的心多一点智慧,让自己的心能够欣赏花开、聆听水流,能够看见飞鸟掠过天际、朝阳跃上云端,让自己的心干干净净。
也许这样的心态便就是平川万里吧。
做为女人,一生需要担当的角色真的很多,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与人友与人同事等等。
不同角色的转换以及生活给予的各种有形或无形的压力,是否也让我不经意的会有一点点疲惫,所以丈夫才有平川万里的心态一说?我没有问他,但是我知道,单位、家庭两点一线日复一日的重复单调生活,的确让我常常有点浮躁,亦知道自己的心智有时会因此而有障碍,看不见春的百花秋的月,感受不到夏的凉风冬的雪。
余秋语先生写了一本书叫《行者无疆》,我做不到是无疆的行者,但是也许我也可以试试乘物以游心,给我自己的心灵安上一双翅膀,遨游无疆看看平川万里的吧。
如何让自己的心也平川万里?我又想起了旅游途中发生的一个小故事。
游完敦煌,我们乘大巴前往兰州,车子沿着祈连山脉长长久久在一望无际灰朦朦的戈壁滩中行使。
导游介绍说如果天气晴朗阳光很好的话,我们可以在中午时分看见美丽的海市蜃楼。
庄子心得于丹读后感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活动总结、工作计划、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activity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normative docu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庄子心得于丹读后感7篇大家都应该从生活和工作中提取有价值的经验,形成心得体会,为了更好地与他人分享心得体会,我们需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庄子心得于丹读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于丹《庄子》心得于丹《庄子》心得于丹《庄子》心得作者:于丹于丹《庄子》心得于丹《庄子》心得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却把庄子却称为"神人"。
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庄子就是道家的化身。
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他的所作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
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他写在书里面的东西,都是一些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涯之词。
看起来漫无边际,但其实其中蕴含有大智慧。
在这部书里,真正流传下来的思想,应该是一种天地自在逍遥游,而这样一番逍遥游里,庄子他看破的东西太多太多。
庄子思想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他的《逍遥游》。
但是,庄子所追求的逍遥游的理想境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状态呢?敬请关注《百家讲坛》春节期间隆重推出的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庄子》心得,播出时间:CCTV-10,2月18日至27日(年初一至初十)每天中午12:45分播出!2月18日:庄子何其人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庄子能言善辩,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
庄子的文章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了尖酸刻薄的讽刺和挖苦。
他的所作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
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
2月19日:境界有大小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以世俗的眼光,来判断一个事物的有无和无用,庄子却告诉我们,境界的大小决定了对事物的判断,站在大境界上,就会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生碌碌无为。
境界的大小可以完全不同地判断一个东西的有用和无用,也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2月20日:感悟与超越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到,世上熙熙皆为利来,世上攘攘皆为利往。
可见名利二字是世人难以舍弃的追求。
但是庄子的人生哲学是淡薄为大,因为只有超越了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才能感悟到人生的最高境界,那就是庄子所说的"逍遥游"。
于丹《庄子》心得6篇在撰写心得时,真实的想法是关键,它能让读者感受到我们对事物的独特理解,写心得体会让我更加懂得感恩,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于丹《庄子》心得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于丹《庄子》心得篇1一、境界有大小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对事物的判断,也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站在大境界上,就会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
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生碌碌无为。
世间的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时间的小,也同样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因为真正的大小不仅在眼界之中,还在人的心智之中。
比如一个太大的葫芦,惠子因为其坚不能自举皮太薄不能做容器认为它没用,庄子却说;你怎么就认定它非要剖开当瓢,而不用完整的它系在身上去遨游江海呢?所以每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
人们常常以世俗的眼光,墨守成规地去判断事物地价值,而只有大境界地人,才能看到事物地真正价值。
庄子教给我们的是境界和眼光。
他的逍遥游里的境界心向往之充分体现出:一个人,永远不要去羡慕他人。
需要的是质询自己的心,问一句:面对这纷繁芜杂的环境和世界,面对自己的顺与逆,我们首先应该想如何发展自己,有了更广阔的眼界,才能有大的境界,才能更好的认识自己,从而进一步发展和提高自己。
正如那句:庄子的逍遥游给了我们每一个凡俗的生命一双非凡的翅膀。
二、感悟与超越每一个人只有真正清醒地认知了自己,才可能获得成功的人生。
现如今,我们常被现实错过了太多太多。
我们这一生一直用于外在的发现,而从来看不见自己的心到底有什么愿望。
往往在他人过多的言论中盲从,迷失自己的心。
觉是一个瞬间,悟是一个过程。
把所有觉的瞬间,与长长一生的悟结合起来,你所到达的就是主语看见我的心。
这是人生的大觉悟。
觉悟是一个佛家语。
用现在的话就是看见我的心。
我曾经觉得觉很重要,但是看过书之后反而觉得悟更为重要。
悟才是人生中的经历。
当我80岁时,回想这一生的点点滴滴,时光流逝,脑子里的每段篇章,可能那还是一个过程。
于丹庄子心得观后感于丹的庄子心得读后感篇一最初知道庄子,是从父亲嘴里那个《庄周梦蝶》的故事开始的。
从此,那只舞动着绚丽的羽翅、翩翩起舞的蝴蝶便在我的小脑袋里不停地飞呀飞,让儿时的梦中有了一次次醉心的微笑。
如今的我,最喜欢在深夜,燃一盏孤灯,品一杯香茗,握一卷《庄子》,反复揣摩“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庄子不是一部书,而是一个世界。
掩卷而沉思,庄子的思想,仿佛是注入一股清泉,对心灵进行着一次次洗礼。
不是吗?庄周化为蝴蝶,从喧嚣的人生走向逍遥之境,是庄周的大幸;而蝴蝶梦为庄周,从逍遥之境步入喧嚣的人生,恐怕就是蝴蝶的悲哀了。
但是庄周梦蝴蝶是他渴望的境界,渴望的选择,并不是每个人都向往逍遥之境。
蝴蝶梦庄周,这是蝴蝶的选择,蝴蝶的向往,不能一概而论。
庄子一直在讥讽颠倒的世界,嘲笑那些为功名利禄,蝇营狗苟之徒,讽刺那些为眼前蝇头小利,毁坏天人和谐的小人。
庄子一生贫而不穷,家住陋巷,以织草鞋为生,有时甚至无米下锅,要向人借粮。
但是他却能随心所欲,自得其乐。
就是这样一个一贫如洗的人,断然拒绝了楚王送上门的相国之位,自称宁愿做一只在淤泥中拖着尾巴、自由自在的乌龟,也不愿意当供奉在庙堂上,受人尊敬的龟甲。
庄子的飘逸和洒脱,正是他卓尔不群、高傲不羁的性格魅力托起的自由天空。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万物。
”庄子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已经跳出三界,站在云端,鸟瞰人间沧桑。
然而,看过之后也有几分惆怅,也许我很向往这种生活,也许我能淡泊名利,但放弃一切名和利,我做不到。
更何况,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身上的担子很重。
每天勤奋地工作,可怜的一点薪水要孝顺父母、养孩子,一不小心成了房奴,又得养房子,还务必要养好身子,病了,昂贵的医药费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然而,过多的奢求和索取,会让我们的心像无底的深渊,以至于都忘了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快乐,心灵的快乐,心灵的闲适放松。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精选5篇)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篇1庄子心得读后感于丹教授在《庄子心得》一书中,用她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丰富的人生体验,为我们解读了《庄子》中的诸多问题。
她将深奥的哲学道理,用平易近人的语言,生动地呈现出来,让我受益良多。
在解读《庄子》的过程中,于丹教授强调了个体在面对社会、自然和人生时的态度。
她认为,我们应该保持内心的自由,不受外界的束缚,追求真实的自我。
这一点,在《庄子》中的“逍遥游”一文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于丹教授的解读,让我对《庄子》有了更深的理解。
她用生动的语言,将原本深奥的哲学道理,转化为了我可以理解和接受的知识。
这让我感到非常惊喜。
总的来说,《庄子心得》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
于丹教授的解读,让我对《庄子》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明白了更多的人生道理。
她所教授的道理,不仅适用于《庄子》,也同样适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
我会将这本书推荐给我的朋友们。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篇2庄子,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庄子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后人,尤其是于丹女士。
于丹在她的《庄子心得》一书中,以独特的视角和方法,将庄子思想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读方式。
于丹在书中首先介绍了庄子的背景和思想,包括其生活背景、道家思想的主要观点以及庄子思想中的“无为而治”等。
然后,她通过生动的例子和深入的剖析,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庄子思想,例如“庄子的妻子死了,他敲着盆子唱歌”,这表现出庄子对于生命的达观和超脱。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于丹对庄子思想的独特理解和解读。
她将庄子思想中的“道”与现代社会的种种问题相结合,例如现代社会的焦虑和压力,她用庄子思想来引导我们如何面对这些问题。
同时,她对庄子思想的解读也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庄子这个人,以及他为何能够写出如此独特且深刻的思想。
在书中,于丹对于庄子思想的解读,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庄子的思想中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洞察,他让我们认识到,生活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生活本就是简单的,快乐的,只要我们能够放下心中的负担,就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于丹庄子读后感(精选10篇)于丹庄子读后感精选篇1《秋水》中,秋水时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己”。
顺流东行,遇北海若,河伯望洋兴叹“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自身的渺小也暴露无遗。
满招损,谦受益。
勿以己之长而比人之短,勿以己之短而妒人之能。
须知五岳之外,别有他山之尊,我们应该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学习态度,只有这样,人生之旅才能受益无穷。
满招损,骄傲的人是永远不能成功的。
河伯在有限的环境里,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
主观片面的认识,使河伯过于自负,这是一种见识的浅陋。
如果河伯没有改掉自己骄傲的心态,那么他将永远看不到大海,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渺小,那将是多么悲哀啊。
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不能为自己取得的一点点小成绩而骄傲自满。
我们要跳出自身主观的狭隘圈子,开阔视野,只有不断地学好专业课程,多看一些有意义的好书,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河伯至于北海,感叹自己的渺小。
人,有自知之明,才能清醒地学习和工作。
人生,要经常反省自己,不能囿于自己有限的见识而自满自足。
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们应当时刻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态度。
追求真知,追求一种更积极向上的人生,让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
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
“舟车之所通,谷食之所生,人处一焉。
”相对于宇宙万物,人是很微小的。
世界之大,个人所作所为,都是渺小的。
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一个人不管知识多么渊博,也不过是沧海一粟。
我们只有保持谦虚的学习态度,保持“三人行,必有吾师”的求学人生,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于丹庄子读后感精选篇2《秋水》是《庄子》中篇幅较长的一篇,全文从河伯与海神若之间的对话开始,以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上的故事结尾,中间又杂以孔子和公孙龙的故事,貌似没有支点的和主题,延续了庄子一贯的风格。
但是,看完全文后却不会产生错乱的感觉,因为庄子在其中埋藏了一条隐秘而连绵的线索——那就是庄子希望告诉我们的处世态度。
近来,学业开始繁忙起来,难免由心底升起些许急躁,其实静下心来,回头看看却只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免有些沮丧,于此就倍添了对于庄周的羡慕。
百家讲坛于丹庄子心得一:自然看百家讲坛之:于丹庄子心得庄周是道家。
庄周不是一般人,要学习的。
先看看于丹百家讲坛《庄子心得》,看视频是效率比较高的学习方式。
而且庄子本身就是个讲故事的高手,寓教于乐,让人听的不瞌睡。
于丹百家讲坛《庄子心得》第一集:庄子何其人思想纲要:1,真正能挡住人心的是他最看重的标准。
一个仁人义士不怕物质贫困,而怕精神的潦倒。
2,被名利在前面吸引会陷入无事忙的人生境界。
3,豁达是人解脱的前提。
4,看破名利,不惧生死,是大境界!5,担当是我们的社会责任,超越是我们的生命境界。
儒教讲究社会但当,道教讲究生命的飞越。
于丹百家讲坛《庄子心得》第二集:境界有大小1,真正的逍遥使无羁无绊的。
2,如果我们有这样的大眼光,就会抓住眼前的每一个机遇。
3,一个人永远不要去羡慕他人。
这里有个栎树的故事,说一个栎树长的很大,被人说的很无用。
栎树晚上托梦给说他无用的人说,我因为无用所以活了下来,所以做了社神。
看看那些让人喜欢的果木吧,每年都被人们折断它们的筋骨和抢走它们的儿女。
无论你长到什么规格,总会有一种低廉的有用价值观来评价你,把你雕琢成不同的器皿。
例如从木桩到房梁到棺椁。
要是你长大特别大的时候,人们不会把你当做木头使用了,把你当做神看。
真正做到了天生我材必有用。
4,真正的英雄是能够为自己的心做主的人。
杜甫的《赠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好一个为谁雄,不就是为自己的心称雄吗?5,把恩恩怨怨看小去,把自主的灵魂放到无限大。
觉悟是一种大境界。
觉悟就是看见自己的心灵。
于丹百家讲坛《庄子心得》第三集:感悟与超越1,人能够看清楚目的和方向是不容易的。
往往走着走着就忘记了。
正如黎巴嫩作家纪伯伦说的,“我们已经走的太远,以至于忘记了我们为何而出发”。
2,只有用心才能从细节里获得知识和感悟。
3,留一份寂寞给生命,让生命可以开阔。
谚语:冠军总是跑在掌声之前。
4,经历和感悟决定了你的眼界。
5,人格、理想的支点是依于仁,游于艺。
6,感到心理失衡,是因为世界在动,而你不动。
7,同样的道理、感悟在不同人会有高低上下之分。
本集其他的观点:A:对名和利的理解。
名为实之宾。
对于利“鼠以饮河,果腹而已”。
B:满上的鲜草,只不过是饲料而已。
意思是有些人看不见什么是春天,什么是美丽。
C:人只有低下头才能看得穿名和利。
于丹百家讲坛《庄子心得》第四集:认识你自己1,只有自己的心清楚了,才能去善待他有人。
要顺应自然,勿以人养养鸟。
2,不要因为世俗的标准,而远离自己的赤子之心。
3,在我们成长中一定有某种潜能,从没被开发出来。
4,你必须亲自去丈量,脚下的每一步路。
渔王教育孩子的失败就是因为他的孩子从来没有任何教训,所以没有属于自己的东西。
5,对自己的评估,只有内心能做出准确的回答。
扁鹊给自己排第三名。
于丹百家讲坛《庄子心得》第五集:本性和物性1,让各种生命自然蓬勃,就可以构成天地和谐。
2,小惑易其方,大惑易其性。
3,我们的心应该像面镜子,看见了世界,也就是看见了自己。
4,真正的聪明是静下来,听见生命最本初的愿望。
5,我们的心淡然处之,很多事情就可以持久。
本集其他的观点和故事:A:养心的秘诀是合心于淡,合心于漠。
B:最贵重的小金人是,左耳朵进,掉到肚子里的小金人。
C:庄子批伯乐,没有尊重马的天性。
如果按照这样伯乐在发现千里马之后,会改变其天性,那么我们又何必的苦苦追寻伯乐呢?于丹百家讲坛《庄子心得》第六集:总有路可走1,一个人的成功在于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和自己的位置。
2,敢于亮出自己的弱项,仍然能获得人的尊重。
3,用辽阔的境界,让自己跟天地之间有更多的默契,获得更广的力量。
4,自己要能看见自己真正的缺失。
5,内心的力量就是一种和缓的对人的凝聚。
6,所谓的废物,就是放错地方的财富。
于丹百家讲坛《庄子心得》第七集:坚持与顺应1,生命要有所坚持,而生存可以随遇而安。
即内化而外不化。
2,只有内心安静勇敢,在外在上才能处变不惊。
3,仅凭内心的秉持,而无生存上的迁就,就无法安身立命。
4,就不欲入,和不欲出。
指迁就不能陷进去,宽和不能太明显,讲节制和分寸的把握。
5,使内心安定的七步:1)身外;2)外物;3)外生;4)彻悟;5)见独;6)无古今;7)无生不死。
于丹百家讲坛《庄子心得》第八集:谈笑论生死1,生和死只是个形态的变化,道家高士不悦生,不惧死。
2,在生命中每个人可以以不同的形态活下去。
3,对生命的解读只有问自己,我要做什么样的决断。
4,在生死的态度上,儒道殊途同归那就是生命获得价值。
5,还有比死亡,名节更重要的事情。
6,社会也是个一个塔,每个人走进来就意味着要做塔的基座。
7,死,也包括心死,即哀莫大于心死。
于丹百家讲坛《庄子心得》第九集:心态与状态1,不去和有限的时光计较一种达不到的目的。
2,有大见识的人,学一件技巧就容易的多。
3,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不要过分相信技巧。
4,在生活中,技巧并不重要,我们内心的判断才是最重要的。
5,最后的争斗不是在于勇猛,不在于技巧,而在于德行。
正如斗鸡中的呆若木鸡。
6,人做事要穿越三个境界:忘名,忘利,忘我。
7,只有打破一切世俗心,才能体会到世界的真意。
于丹百家讲坛《庄子心得》第十集:大道与自然1,总结《庄子》的奥秘就是大道合乎自然。
2,真正洞明自己的内心,就会把握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
3,物质是一种利益,可以迷失我们的判断;世俗是一种言论,可以扰乱我们的价值观。
4,一切都会过去的,是个真理。
5,儒家交给我们自我的实现,道家交给我们人格的超越。
6,智力比速度更重要,判断力比技巧更高明。
7,前半生不要怕,后半生不要悔!二:于丹庄子心得读书笔记一直喜欢《百家讲坛》这个栏目,于丹老师在《百家讲坛》上对《论语》对《庄子心得》侃侃而谈时,深深地吸引着我。
她说中国的儒家思想,在社会这个尺度上,要求人坦荡,道家的思想是在生命层面上要求人飞越。
坦荡是我们的一份社会责任,超越是我们的生命境界。
对《论语》对《庄子》知之甚少的我由此产生兴趣。
再一次认真聆听了于丹老师对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思想的深刻解读,在她潇潇洒洒、滔滔不绝的精辟阐述下,引领我走进庄子那无边辽阔的精神世界遨游了一番,犹如给心灵洗了一个澡,顿觉神清气爽。
以前读庄子的文字,无知的我觉得深奥难懂,没有读出庄子超凡的思想,在于丹老师旁征博引、妙趣横生的语言中,我才领悟到庄子蕴藏人生哲理的精神境界。
于丹独到的讲解给了我新的启迪与感悟,结合我的经历,对于人生我有了重新的认识与思考。
于丹老师说:“庄子的人生哲学是淡薄为大,因为只有超越了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才能感悟到人生的最高境界,那就是庄子的逍遥游”。
庄子所指的逍遥游我个人认为是从道家创史人老子提倡的“上善若水”基础上演变而来,他有意无意有形无形中把水的丰厚内涵融会贯通于生活中。
庄子有水一样的品行、水一样博大精深的知识滋养着后人的灵魂,他有水一样溶纳万物默默奉献而不争名利的气节与胸怀;有水一样旷达顽强随遇而安的不倔精神,有水一样的灵活让处于艰苦环境中的他安贫乐道;有水一样的清澈如明镜照出善恶美丑,他有水的无欲无求而襟怀坦白、有水的宁静达观内敛;他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自然之理。
,我愿做大千世界中的一滴水,柔而不弱,吸收天地之营养精华。
庄子提倡的“逍遥游”又如何让我的生活受益,并由此快乐的呢?有时与女儿外出,经常听到不认识的人说“看不见好可怜”之类的话,世人认为失去光明后的我行动十分不便,猜想我一定在哀声叹气中怨天尤人。
他们不知,我是“赛翁失马、焉知非福”,我一直认为没有绝对的幸与不幸,什么样的心态决定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站在常人的角度上看,在我失去工作的同时也看不到多彩的大千世界,但从庄子的逆向思维来看,我有更多的时间与自由,可以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做自己喜欢的事,他们不知我以书为友、以歌为伴、以琴为乐;他们不知我可以在书的海洋中尽情遨游、可以用不娴熟的歌声来寄托情怀、可以在不纯熟的琴声中放飞思绪、可以用稚嫩的文字记录生活中的真善美,以此抒发我的真情实感,因此我活得真实而轻松;我有更多精力和时间陪孩子老人,享受天伦之乐。
我不必为工资为奖金的高低而愤愤不平、不必为追逐名利而忙忙碌碌;不必为职务的升降而忧心冲冲;我眼里无外表美丑之分、无地位贵贱之分。
我喜欢这淡泊平静、与世无争的生活。
有舍就有得,我虽身在蜗居,但我的灵魂可以象庄子那样在天地之间自由逍遥,我得到了人格的升华与超越,岂不快哉!如今我用心灵代替眼睛来感知纷杂的世界,适应并感谢上天赐我的这种生命方式,让我有机会内视反省自己,懂得内敛于心而不张扬。
书籍涵养孕育了我,让我浮躁的心变得平和,它磨去了我的棱角,让我用一颗感恩的心来看待我身边的人和事。
“游”是一个没有终点的历程,在这个心灵历程中我体会到庄子逍遥游的快乐与宁静。
如果我没失明,物质的利益会迷惑我的双眸,有可能会在外界的诱惑下迷失心志、被恩怨情仇所牵绊、被无穷无尽的欲望所捆绑;或者会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斤斤计较、甚至参与赌博而远离书籍。
是异样的人生让我获得一份清明的理性,让我更善待父母、善待朋友、善待子女。
所以我过得很自在、很充实。
正如于丹老师所言:我们需要一种欢欣的感性,这种感性之心使得我们触目生春,我们所及之处充满了欢乐。
我的心与亲人紧紧相连,想到他们我就感到无比温暖。
绵绵不绝的爱丰富了我的内心世界,让我有了精神寄托,它是我永不枯竭的快乐源泉。
庄子提倡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的个人主义,于丹老师讲自由要有一把尺子,要有公正,做人要有底线,这才能够做到这个世界上行为的守则。
是的,自由的原则就是以不妨碍别人的自由为前提,但本人还要具备光明磊落、堂堂正正的品质,拥有一颗高尚纯洁的灵魂,那些贪赃枉法、作奸犯科等卑劣之人内心有愧又怎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幸福不是目的而是体验的过程,它不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而是内心的一种感受,我把这种感受强化并不断加以回味。
失明恰恰成就了我的人生,不过我的逍遥是建立在衣食无忧、清闲悠哉的条件上,如没有稳定的经济与和睦的家庭做我有力的精神后盾,就没有这份闲情逸致谈逍遥了,因为我毕竟是俗人一个。
而庄子有时吃了上顿没下顿,但他在贫困交加之时,依然淡定从容、超然豁达。
楚国大臣请他做丞相,他宁愿做一介农夫也不追逐名利。
但现在多少人处心积虑甚至不择手段想升官发财,与之相比,庄子是何等胸襟何等气度!一个人即使没有粮食没有金钱,但不能没有思想没有灵魂。
我满足于目前的生活状况,对于物质我没有过多的欲望,在我看来,简单就是幸福、知足就是幸福、相夫教女就是幸福。
哲学家周国平老师说:“成熟了,却不世故,依然一颗童心;成功了,却不虚荣,依然一颗平常心。
兼此二心者,我称之为慧心。
”我希望女儿长大后拥有一颗慧心,做到宠辱不惊,追求精神上的富足,过着飘逸恬淡的生活。
感谢于丹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重新认识了庄子,感谢庄子,他教会我们如何在逆境中依然保持平常心,无论人生有何种境遇,都能乐观坦然地面对,平庸的~我远远达不到逍遥游的境界,我还没看破世间的是是非非、名利生死,那么就以庄子的逍遥游作为我的精神目标,超越自己,乐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