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10
第五章测量误差基本知识一、名词解释1.中误差[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答:中误差是衡量观测精度的一种数字标准,又称“标准差”或“均方根差”,是指在相同观测条件下的一组真误差平方中数的平方根。
2.误差传播定律[东北大学2015年]答:误差传播定律是指反映观测值的中误差与观测值函数的中误差之间关系的定律,它根据函数的形式把函数的中误差以一定的数学式表达出来。
3.偶然误差答:偶然误差是指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量进行一系列的观测,误差出现的符号和数值大小都不相同,从表面上看没有任何规律性的误差。
4.系统误差答:系统误差是指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量进行一系列的观测,出现的符号和数值上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的误差。
二、填空题1.精度的3个标准是,,。
【答案】中误差;相对误差;极限误差2.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
【答案】2倍【解析】根据极限误差的定义,常把2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
3.已知X=L1+L2,Y=(L1+L2)/2,Z=X·Y。
L1、L2中误差均为m,则X、Y、Z的中误差分别为,,。
【答案】m2;22m;22m4.某平面三角形中,观测了α、β两个内角,其测角中误差均为±6″,则此三角形第三个内角γ的中误差为。
【答案】±8.5″5.现有DJ6的经纬仪,用测回法观测一个角,要使测角中误差达到±6”,求至少要观测测回。
【答案】32【解析】该题考点是第五章误差理论,要理解6的含义,6指一测回方向观测的中误差,根据协方差传播率可求得测回数。
三、判断题1.广义算术平均值的权,不等于观测值权之和。
()【答案】错误【解析】不等精度观测值的加权平均值计算公式可以写成线性函数的形式:,根据线性函数的误差传播公式,得:,按式,以(m为单位权中误差),得:。
按式,加权平均值的权即为观测值的权之和:。
2.当每公里水准测量的精度相同时,水准路线观测高差的权与路线长度成正比。
()【答案】错误【解析】“权”的原来意义为秤锤,用做“权衡轻重”之意。
第五章 测量误差及测量平差§5.1 测量误差概述一、测量误差的概念某量的各测量值相互之间或观测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往往存在着某些差异,说明观测中存在误差。
观测值与真值之差称为测量误差,也叫真误差。
X l i i -=∆ (i =1、2、……、n ) X 为真值。
二、研究测量误差的目的分析测量误差的产生原因、性质和积累规律;正确地处理测量成果,求出最可靠值;评定测量结果的精度;为选择合理的测量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三、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1.测量仪器因素2.观测者的因素3.外界条件的因素测量观测条件——测量仪器、观测人员和外界条件这三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称为测量观测条件。
等精度观测——测量观测条件相同的各次观测称为等精度观测。
非等精度观测——测量观测条件不相同的各次观测称为非等精度观测。
四、测量误差的分类1.系统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作一系列观测,如果误差的大小、符号表现出系统性,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或保持不变,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其特点:具有累积性,但可以采用适当的观测方法或加改正数来消除或减弱其影响。
2.偶然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作一系列观测,如果误差的大小和符号不定,表面上没有规律性,但实际上服从于一定的统计规律性,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偶然误差单个的出现上没有规律性,不能采用适当的观测方法或加改正数来消除或减弱其影响。
因此,观测结果中偶然误差占据了主要地位,是偶然误差影响了观测结果的精确性。
五、减少测量误差的措施对系统误差,通常采用适当的观测方法或加改正数来消除或减弱其影响。
对偶然误差,通常采用多余观测来减少误差,提高观测成果的质量。
§5.2 偶然误差的特性一、精度的含义1.准确度准确度是指在对某一个量的多次观测中,观测值对该量真值的偏离程度。
2.精密度精密度是指在对某一个量的多次观测中,各观测值之间的离散程度。
3.精度精度也就是精确度,是评价观测成果优劣的准确度与精密度的总称,表示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的综合影响的程度。
东北大学测量学习题与答案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选择题1. 在等精度观测的条件下,正方形一条边a 的观测中误差为m ,则正方形的周长(S=4a )中的误差为( )A.m ; B.2m ; C.4m1. 丈量某长方形的长为α=20±m 004.0,宽为b=15±m 003.0,它们的丈量精度()A相同; B.不同; C.不能进行比较2. 衡量一组观测值的精度的指标是( )A.中误差; B.允许误差; C.算术平均值中误差3. 在距离丈量中,衡量其丈量精度的标准是( ) A.相对误差; B.中误差; C .往返误差4. 下列误差中( )为偶然误差A.照准误差和估读误差; B.横轴误差和指标差; C.水准管轴不平行与视准轴的误差5. 若一个测站高差的中误差为站m ,单程为n个测站的支水准路线往返测高差平均值的中误差为( )A.nm 站; B.m n 站2/ C. m n 站6. 在相同的观条件下,对某一目标进行n个测站的支水准路线往返测高差平均值的中误差为( )A.[]n m /∆∆=; B.[])(1/-=n m υυ; C. [])(1/-=n n m υυ7. 对三角形进行5次等精度观测,其真误差(闭合差)为:+4″;-3″;+1″;-2″;+6″,则该组观测值的精度( )A.不相等; B.相等; C.最高为+1″8. 经纬仪对中误差属( )A.偶然误差; B.系统误差; C.中误差9. 尺长误差和温度误差属( )A.偶然误差; B.系统误差; C.中误差10.一条直线分两段丈量,它们的中误差分别为1m 和2m ,该直线丈量的中误差为( )A.2221m m +; B. 2221m m ⋅; C. ()2221m m +11.一条附和水准路线共设n站,若每站水准测量中误差为m,则该路线水准测量中误差为( )A.mn⨯; B.nm/; C.nm⨯12.某基线丈量若干次计算得到平均长为540m ,平均值之中误差为±0.05m ,则该基线的相对误差为( )A.0.0000925; B.1/11000; C.1/1000013.下面是三个小组丈量距离的结果,只有( )组测量的相对误差不低于1/5000的要求A.100m ±0.025m ; B.200m ±0.040m ; C.150m ±0.035m14.对某量进行n次观测,若观测值的中误差为m,则该量的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为( )A. mn⨯; B.m/n ; C.m/n15.某直线段AB的坐标方位角为230º,其两端间坐标增量的正负号为( )A. y x ∆+∆-, B. y x ∆-∆+, C. y x ∆-∆-,16.小三角锁近似平差主要考虑( )A.测角误差; B.基线误差; C.起始边方位角的误差17.在全圆测回法的观测中,同一盘位起始方向的两次读数之差叫( )A.归零差; B.测回差; C.C 2互差18.四等水准测量中,黑面高差减红面高差±0.1m 应不超过( ) A.2mm B.3mm; C.5mm19.用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来衡量导线测量精度的公式是( ) A.D M K = B.()D D K ∆=/1; C.()∑=D f D K /1 20.导线的坐标增量闭合差调整后,应使纵、横坐标增量改正数之和等于( )A.纵、横坐标增值量闭合差,其符号相同; B.导线全长闭合差,其符号相同;C.纵、横坐标增量闭合差,其符号相反 判断题在测量工作中,误差和错误都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