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志后时期内蒙古被子植物区系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556.53 KB
- 文档页数:11
第27卷第4期呼伦贝尔学院学报No.4Vol.27 2019年8月Journal of Huhinbeir University Published in August.2019内家古额尔古纳国家湿地公园菊科植物区系分析李杰黄学文何善伟李鹏辉(呼伦贝尔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内蒙古海拉尔021008)摘要:对内蒙古额尔古纳市国家湿地公园(以下简称:额尔古纳湿地公园)植物进行了野外调查,对其中的菊科植物属、种的分布区类型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结果显示:该区共有菊科植物35属70种。
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水分生态型方面中生植物占绝对优势。
属的分布类型有7个,其中世界广布5属,欧亚温带分布13属,北温带广布7属,东亚北美间断分布3属,温带亚洲分布5属,热带亚洲分布1属。
该区菊科植物种类丰富,优势属、种现象明显,本区地理成分复杂,特有现象不明显。
关键词:额尔古纳国家湿地公园;菊科植物;植物区系中图分类号:Q948.2文献标识码:A引言内蒙古额尔古纳国家湿地公园地处大兴安岭西麓,总面积12072hm2,其前身为额尔古纳市林业局下属上库力林场和上库乡林场。
湿地公园地貌类型为高平原,处于大兴安岭山地中的宽泛河谷地带,湿地类型丰富,河流、湖泊、沼泽遍布。
河流沿岸山地森林葱郁,河谷草群密茂;河网密布,孕育着众多的野生动植物。
湿地公园的建设不仅丰富了根河湿地,而且也是大兴安岭地区寒温带湿地景观缩影的重要组成部分⑷。
内蒙古额尔古纳国家湿地公园野生植物资源丰富,在植物资源多样性和维护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对额尔古纳湿地公园并未展开植物区系的调查,本文通过对额尔古纳湿地公园菊科植物区系的分析,可为公园的植物资源的保护、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深入研究大兴安岭地区的地质、地貌、植物群落演替、动植物资源,生态变迁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研究地自然概况文章编号:1009-4601(2019)04-0079-05内蒙古额尔古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东经120°14'40.306"~120°50'33.201",北纬50°19'10.182" ~50。
我国地方植物志出版情况简介(九)刘全儒; 汪远; 马金双【期刊名称】《《广西植物》》【年(卷),期】2019(039)011【总页数】5页(P1470-1474)【关键词】地方植物志; 出版信息; 苔藓植物; 维管植物; 中国【作者】刘全儒; 汪远; 马金双【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 100875; 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上海辰山植物园上海 2016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9; Q948自《广西植物》2006年第26卷第1期13页和17页刊登了我国地方植物志出版情况简介(八),至今已经12年。
期间,很多工作出版,同仁也经常询问。
作者们于最近对我国地方植物志出版信息资料系统地进行了整理,现将相关内容报道如下:遗漏或未能包括之处,还望广大读者补充或批评指正。
1. 《湖南植物志》,第3卷 (2010),1 008页,包含被子植物猕猴桃科至交让木科,共22科215属976种和种下单位,其中757种具有精致图版410幅及彩色照片101幅。
本植物志计划出版7卷,目前已出版第1卷、第2卷、第3卷,第4卷至第7卷正在编辑出版之中。
本植物志采用的系统:蕨类植物按秦仁昌(1978)系统;裸子植物按郑万钧(1978)系统;被子植物按恩格勒(1964)系统。
2. 《台湾植物志》 (Flora of Taiwan),英文版(第二版),第二版补遗(Supplement),414页,共收载了至2009年之前文献报道的物种294个,其中裸子植物2种(1属2种),被子植物292种(包括双子叶植物194种、单子叶植物98种)。
3. 《云南植物志》,第10卷 (2006),929页,收载了被子植物的堇菜科、蒺藜科、旱金莲科、古柯科、大戟科、小盘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和胡桃科共9科173属883种及种下分类单位。
第12卷(2006),884页,记载了被子植物的虎耳草科、番杏科、秋海棠科、仙人掌科、茶藨子科、蔷薇科、榆科、鼠李科、胡颓子科、牛栓藤科、马尾树科、八角枫科、花柱草科等13科85属888种203亚种和变种。
收稿日期:2010-01-06基金项目:贵州省创新能力建设项目[黔科合院所创能(2009)4013号],贵州省“十一·五”攻关项目[黔科合NY 字(2008)3047号],贵州省农业科技攻关项目[黔科合NY 字(2010)3044号]和贵州省科技技术基金项目[黔科合J 字(2009)2133号]资助作者简介:钟理(1983-),男,硕士,研究方向为种质资源。
*通讯作者钟理1,杨春燕2,左相兵1,李辰琼1*,张锦华1,向锦3(1.贵州省草业研究所,贵州独山558200;2.贵州省都匀市农业局,贵州都匀558000;3.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1731)中国植物区系研究进展摘要:随着植物区系学的发展,其概念、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演变。
本文对植物区系概念的演变、植物区系学发展的历史及其研究内容做了详细的论述,并初步分析植物区系学以后发展的重点方向,为植物区系学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植物区系;植物区系学;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S50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03(2010)09-0006-04植物多样性保护是目前全人类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为了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学者把植物受威胁程度划分为五个等级:灭绝种(Extinct speices )、濒危种(Endangered species )、渐危种(Vulnerable species )、稀有种(Rare species )、未定种(Indeterminate species )。
五个等级的划分是以植物分布区及分布数量为依据的,这正是植物区系学研究的重点内容。
因此,植物区系研究对当今提倡的植物多样性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1植物区系概念的演变植物区系(Flora )的研究随着植物学的发展而发展。
早在19世纪初Humboldt 和Candolle 等人就建立了植物地理学(Phytogeography )这门学科,它以植被的外貌及生活型等作为标志,在20世纪初Engler、Drude、Diels 等人进一步发展了植物地理学的概念,包括分布植物地理学、生态植物地理学、历史植物地理学、植物地理分区等。
《内蒙古草原植物群落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关系》篇一一、引言内蒙古作为我国北方典型的草原区,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和多样的生态环境。
植物群落的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关系是生态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以内蒙古草原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植物群落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关系,以期为草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1. 研究区域本研究选取内蒙古地区的典型草原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等地的草原区域。
2. 研究方法(1)植物群落调查:通过实地调查和样方采集,收集内蒙古草原的植物种类、数量、分布等数据。
(2)生态系统多功能性评估:运用生态学指标,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服务等方面进行评估。
(3)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植物群落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之间的关系。
三、植物群落多样性分析1. 植物种类与数量内蒙古草原拥有丰富的植物种类,包括草本植物、灌木、小乔木等。
通过实地调查和样方采集,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植物数据,发现植物种类和数量在不同区域和海拔梯度上存在差异。
2. 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等多样性指数对植物群落多样性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植物群落多样性在不同区域和海拔梯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表明植物群落多样性受到地域和海拔等因素的影响。
四、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分析1. 生态系统结构内蒙古草原的生态系统结构包括植被、土壤、地形等因素。
通过分析发现,不同区域的生态系统结构存在差异,这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服务。
2. 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生态系统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
生态系统服务包括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
通过分析发现,内蒙古草原的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受到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五、植物群落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关系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植物群落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即植物群落多样性越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服务能力越强。
龙城森林公园种子植物区系研究发表时间:2011-02-28T16:40:27.987Z 来源:《学园》2010年12月下期供稿作者:刘瑞霞[导读] 山西省龙城森林公园,总面积5435平方千米。
种子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
刘瑞霞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摘要】山西省龙城森林公园,总面积5435平方千米。
种子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
本文采用植物区系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对山西省龙城森林公园的种子植物区系的组成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龙城森林公园种子植物植物区系分布类型【中图分类号】Q9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0)12-0179-02 一概述1.自然概况龙城森林公园位于太行山中段系舟山支脉,太原市以东20千米,总面积5435万平方米。
海拔1200~1710米。
属季风影响下的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0.1oC,年均日照时数2475小时,无霜期173天,年均降水量462毫米,年蒸发量1877毫米,每年降水量集中在7、8、9三个月,土壤以褐土为主。
森林公园内林分面积1400万平方米,灌木林3093万平方米,疏林地327万平方米,森林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
2.植被类型概况龙城森林公园自然植被保存良好,植被覆盖率高达90%。
主要植被类型为油松林,是构成公园植物景观的主体,伴生树种有辽东栎、黑桦、蒙椴等。
灌木有多花栒子、灰栒子、毛榛子、胡枝子、沙棘、美蔷薇、毛樱桃、钝叶蔷薇、北京丁香等。
藤本有山葡萄、南蛇藤、粗齿铁线莲等。
草本植物有披针叶苔草、蓝花棘豆、三脉叶紫菀等。
其他植被类型包括:(1)山杨林,伴生树种很少,偶有山楂伴生。
灌木有胡枝子、榛子、土庄绣线菊、多花栒子等。
草本有披针叶苔草。
(2)北京丁香、忍冬灌丛:该植被类型中灌木种类较多,除北京丁香、金银忍冬、金花忍冬、葱皮忍冬外,还有六道木、陕西荚蒾、蒙古荚蒾、京山梅花、樱草蔷薇、多花栒子、灰栒子、西北栒子、三裂绣线菊、土庄绣线菊、多花胡枝子、虎榛子、榛子、沙棘、伞花胡颓子、河朔荛花、杠柳等;草本植物主要为禾本科杂草、蒿属植物及柴胡、黄芩、远志、华北蓝盆花、异叶败酱、沙参等。
孔雀草的研究进展霍雅楠;王文;祁智;毛惠平【摘要】孔雀草菊科万寿菊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由于其优良的观赏特性,在园林绿化中应用广泛。
孔雀草一般大量应用于花坛、花境和庭院。
文章总结了孔雀草在遗传育种、栽培、抗逆性、化感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孔雀草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期刊名称】《北方农业学报》【年(卷),期】2017(045)004【总页数】4页(P123-126)【关键词】孔雀草;遗传;育种;栽培;抗逆性;化感作用【作者】霍雅楠;王文;祁智;毛惠平【作者单位】[1]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2]呼和浩特市园林管理局,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1]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1]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81.9孔雀草(Tagetes patura L.)菊科万寿菊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别名法兰西菊、小万寿菊,原产于北美洲墨西哥,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株高20~100 cm,茎直立,近基部分枝,分枝斜展开。
叶对生或互生,羽状全裂,头状花序单生,径约4cm。
舌状花金黄色或橙色,基部带有红褐斑[1]。
花较万寿菊小而多,花期5—9月。
喜阳光,但在半荫处栽植也能开花。
对土壤要求不严,耐移植,生长迅速,栽培管理简单[2]。
孔雀草园林用途广泛,普遍应用于花坛花镜庭院。
此外,孔雀草还是良好的中药、驱虫药、杀虫剂和着色剂。
由于目前孔雀草广泛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因此,对孔雀草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遗传育种、栽培技术、抗逆性及化感作用等方面。
为了更好地开展对孔雀草的研究和开发利用,现将有关孔雀草的研究情况与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1 孔雀草的遗传特性为了了解孔雀草种质间的亲缘关系,付巧娟等[3]通过18个形态特征对40份孔雀草种质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结果表明,孔雀草具有丰富多样的表型,种质间表型性状变异程度高。
内蒙古被子植物新记录
陈龙;旭日;赵利清
【期刊名称】《西北植物学报》
【年(卷),期】2014(34)3
【摘要】报道了内蒙古被子植物3个分布新记录种:昆仑锦鸡儿(Caragana polourensis Franch.)、甘肃霸王(Zygophyllum kansuense Y.X.Liou)、口外糙苏(Phlomis jeholensis Nakai et Kitag.).相关凭证标本均存放于内蒙古大学植物标本馆(HIMC).
【总页数】2页(P634-635)
【作者】陈龙;旭日;赵利清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呼和浩特010021;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呼和浩特010021;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呼和浩特01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9.7
【相关文献】
1.内蒙古被子植物新记录 [J], 刘铁志
2.福建省被子植物1新记录属及5新记录种 [J], 陈永滨; 陈新艳; 马良; 陈世品; 李恒; 杨成梓; 范世明; 梁晖
3.甘肃被子植物2个分布新记录种 [J], 郭延秀;蒲训;郑贵森;崔治家;王振恒;马毅;晋玲
4.福建被子植物分布新记录Ⅹ [J], 安昌;朱艺耀;上官振华;上官容卿;杨成梓
5.内蒙古被子植物分布新记录 [J], 舒定玺;穆立蔷;莫训强;董上;高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阿拉善地区典型荒漠植被班级:09生科蒙班学号:20092102633姓名:赵忠丽阿拉善地区典型荒漠植被09生物科学蒙班赵忠丽 20092102633 摘要: 阿拉善高原是亚洲中部荒漠亚区的一个植物地理区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严酷的气候条件形成了该地区独特的植被组成。
该地区现有植物隶属于16个科和46个属,组成特征上以灌木和半灌木植物生活型为优势(占52.9%),一年生植物次之(占7.1%);此外,种丰富度最高的4个科是豆科、蓼科、禾本科和菊科,分别占到总种数的20%、15.7%、14.3%和14.3%。
高位芽和地面芽是主要的生活型,表征了荒漠植物生活型谱的重要特征。
关键词:阿拉善、荒漠灌木、一年生植物、适应多样性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属我国典型的荒漠区,其生态地理环境具有独特的代表性。
植物组成主要以旱生、超旱生灌木、半灌木为主, 多年生禾本科和豆科植物较少, 主要建群灌木以藜科、蔷薇科、豆科、菊科居多, 其次为柽柳科, 禾本科草类仅在水分条件较好的局部地区占优势, 从而形成荒漠特有的植被景观。
本区植被大多植株矮小、根系发达、能够防止强光灼伤、耐盐耐旱。
本区还有许多中国特有的科属, 具有宝贵的植物资源。
1 阿拉善荒漠地区的自然概况阿拉善荒漠区是指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的阿拉善盟所辖范围,包括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及额济纳旗。
其地理坐标为东经97°10' ~ 106° 12',北纬37°24' ~ 42°25'。
东北与巴彦淖尔盟相接,东南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相连,西南与甘肃接壤,北与蒙古国毗邻,总面积269.879 ㎞2。
本区地形为东南倾斜,南高北低。
东、南、西部分别被贺兰山、龙首山、马鬃山环抱,北部被蒙古高原阻隔,形成闭塞的高原内陆区。
最低海拔820m,最高为贺兰山主峰3 556m。
地形复杂,主要为戈壁、沙漠、湖盆、低山丘陵等。
著名的乌兰布和、巴丹吉林和腾格里3 大沙漠横贯全境,面积占总面积的30.7%。
马先蒿属植物研究进展王彩虹;李卫华;王新欣【摘要】马先蒿属植物作为被子植物中最大的属之一,在我国广泛分布,其中有些种已濒危灭绝,而有些种却在某些地区泛滥成灾。
本文对我国近年来有关马先蒿属植物的研究进行综述,从马先蒿属植物的药用价值、生物学特性、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物种多样性方面和其半寄生特性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简要概述。
%As one of the largest genera in angiosperms, Pedicularis L. plants widely distribute in China.While some of its specieses become extinct, some other specieses of it are growing excessively. This paper review the recent researches in Pedicularis L. plants by summarizing their medicinal valu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their impacts on grassland ecosystem, species diversity and its hemiparasitic features.【期刊名称】《草食家畜》【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3页(P58-60)【关键词】马先蒿属;生物学;半寄生性【作者】王彩虹;李卫华;王新欣【作者单位】新疆瑞祥农牧工程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新疆瑞祥农牧工程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新疆瑞祥农牧工程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9.778.3马先蒿属(Pedicularis)植物之前被归于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之后随着系统学的发展最终将其归为列当科[1],多为一年生或多年生(少两年生)的根部半寄生植物。
科学家最新揭秘中国被子植物区系的进化史Scientists Have Successfully Discovered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the Angiosperm Flora of China1月31日,《Nature》期刊最新发表一篇题为“Evolutionary history of the angiosperm flora of China”的文章,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陈之端研究组与南京林业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和澳大利亚国家标本馆的科学家们合作完成。
他们揭示了中国被子植物区系进化历史及多样性形成的时空格局。
研究团队通过比较4个叶绿体基因和1个线粒体基因的序列差异,重建了中国被子植物的系统发育树。
研究人员发现,从时间上看,中国约66%的被子植物属是在2300万年前的中新世以后出现的;在过去的3000万年中,草本植物比木本植物经历了更加快速的分化。
从空间上看,中国东西部植物分化格局存在显著差异。
分析显示,3000万年以来,中国西部草本植物属分化的比例远远高于木本植物属,是许多草本植物的起源地;而东部地区草本植物属和木本植物属在整个地质历史中的分化速率基本一致。
相比于西部地区,中国东部的草本植物属都比较古老,但木本植物属则既有起源古老的,又有近期分化的。
陈之端说,中国东部对草本植物起到了“博物馆”的保存效应,对木本植物则兼具“博物馆”和“摇篮”的作用。
研究人员明确了中国植物应该重点保护的热点地区——属水平的热点地区主要为广东、广西、贵州和海南4省区,种水平的热点地区为云南省。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the angiosperm flora of China中国被子植物区系的进化史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陈之端2018年1月31日doi:10.1038/nature25485High species diversity may result from recent rapid speciation in a ‘cradle’ and/or the gradual accumula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species over time in a ‘museum’. China harbours nearly 10% of angiosperm species worldwide and has long been considered as both a museum, owing to the presence of many species with hypothesized ancient origins, and a cradle, as many lineages have originated as recent topographic changes and climatic shifts—such as the formation of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nsoon—provided new habitats that promoted remarkable radiation. However, no detailed phylogenetic study has addressed when and how the major components of the Chinese angiosperm flora assembled to form the present-day vegetation. Here we investigate the spatio-temporal divergence patterns of the Chinese flora using a dated phylogeny of 92% of the angiosperm genera for the region, a nearly complete species-level tree comprising 26,978 species and detailed spatial distribution data. We found that 66% of the angiosperm genera in China did not originate until early in the Miocene epoch (23 million years ago (Mya)). The flora of eastern China bears a signature of older divergence (mean divergence times of 22.04–25.39 Mya), phylogenetic overdispersion (spatial co-occurrence of distant relatives) and higher phylogenetic diversity. In western China, the flora shows more recent divergence (mean divergence times of 15.29–18.86 Mya), pronounced phylogenetic clustering (co-occurrence of close relatives) and lower phylogenetic diversity. Analyses of species-level phylogenetic diversity using simulated branch lengths yielded results similar to genus-level patterns. Our analyses indicate that eastern China represents a floristic museum, and western China an evolutionary cradle, for herbaceous genera; eastern China has served as both a museum and a cradle for woody genera. These results identify areas of high species richness and phylogenetic diversity, and provide a foundation on which to build conservation efforts in China.。
㊀Guihaia㊀Nov.2018,38(11):1463-1470http://www.guihaia-journal.comDOI:10.11931/guihaia.gxzw201801024引文格式:阿拉坦主拉,曹新萍,赵越,等.内蒙古被子植物新资料[J].广西植物,2018,38(11):1463-1470Alatanzhula,CAOXP,ZHAOY,etal.NewinformationofangiospermplantsinInnerMongolia[J].Guihaia,2018,38(11):1463-1470内蒙古被子植物新资料阿拉坦主拉1,2,曹新萍1,2,赵㊀越1,2,秦㊀帅1,2,赵利清1,2∗(1.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呼和浩特010021;2.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草地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呼和浩特010021)摘㊀要:该文报道了内蒙古被子植物菊科(Compositae)和禾本科(Gramineae)的2个新分布记录属,即石胡荽属(CentipedaLoureiro)和扇穗茅属(LittledaleaHemsley);十字花科(Cruciferae)㊁蔷薇科(Rosaceae)㊁豆科(Leguminosae)㊁堇菜科(Violaceae)㊁伞形科(Umbelliferae)㊁紫草科(Boraginaceae)㊁菊科(Compositae)㊁禾本科(Gramineae)㊁莎草科(Cyperaceae)9个科的11个新分布记录种,即裂叶独行菜(LepidiumlacerumC.A.Meyer)㊁腺粒委陵菜(PotentillagranulosaT.T.Yu&C.L.Li)㊁祁连山棘豆(OxytropisqilianshanicaC.W.Chang&C.L.ZhangexX.Y.&H.Ohashi)㊁石生堇菜(ViolarupestrisF.W.Schmidt)㊁河西阿魏(Ferulahexien⁃sisK.M.Shen)㊁青海齿缘草(EritrichiummedicarpumY.S.Lian&J.Q.Wang)㊁斑种草(BothriospermumchinenseBunge)㊁青藏蒿(Artemisiaduthreuil⁃de⁃rhinsiKrascheninnikov)㊁石胡荽[Centipedaminima(Linnaeus)A.Braun&Ascherson]㊁寡穗茅(LittledaleaprzevalskyiTzvelev)㊁旋鳞莎草[Cyperusmichelianus(Linnaeus)Link]㊂相关凭证标本存放于内蒙古大学植物标本馆(HIMC)中㊂关键词:内蒙古,被子植物,新资料,植物物种多样性,区系地理成分中图分类号:Q949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0⁃3142(2018)11⁃1463⁃08NewinformationofangiospermplantsinInnerMongoliaAlatanzhula1,2,CAOXinping1,2,ZHAOYue1,2,QINShuai1,2,ZHAOLiqing1,2∗(1.SchoolofEcologyandEnvironment,InnerMongoliaUniversity,Hohhot010021,China;2.InnerMongoliaKeyLaboratoryofGrasslandEcology,InnerMongoliaUniversity,Hohhot010021,China)Abstract:TwogenerabelongingtoCompositae(CentipedaLoureiro),Gramineae(LittledaleaHemsley)andelevenspeciesbelongingtoninefamilies(Cruciferae,Rosaceae,Leguminosae,Violaceae,Umbelliferae,Boraginaceae,Com⁃positae,GramineaeandCyperaceae)ofangiospermsarereportedforthefirsttimeinInnerMongolia.TheyareLepidiumlacerumC.A.Meyer,PotentillagranulosaT.T.Yu&C.L.Li,OxytropisqilianshanicaC.W.Chang&C.L.ZhangexX.Y.Zhu&H.Ohashi,ViolarupestrisF.W.Schmidt,FerulahexiensisK.M.Shen,EritrichiummedicarpumY.S.Lian收稿日期:2018-05-1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70532);内蒙古重大基础研究开放课题(201503001)[Supportedbythe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31670532);MajorBasicResearchandOpeningProgramofInnerMongoliaAutonomousRegion(201503001)]㊂作者简介:阿拉坦主拉(1994-),女(蒙古族),内蒙古通辽市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植物分类及区系生态学研究,(E⁃mail)al⁃tanzhul@163.com㊂∗通信作者:赵利清,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植物区系地理和植被生态学研究,(E⁃mail)zhaotieniu@126.com㊂&J.Q.Wang,BothriospermumchinenseBunge,Artemisiaduthreuil⁃de⁃rhinsiKrascheninnikov,Centipedaminima(Lin⁃naeus)A.Braun&Ascherson,LittledaleaprzevalskyiTzvelevandCyperusmichelianus(Linnaeus)Link.ThevoucherspecimensareholdinHIMC.Keywords:InnerMongolia,angiospermplant,newinformation,plantspeciesdiversity,floristicgeographicelement㊀㊀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北部边陲,总面积达118.3万km2,占我国疆域总面积的近八分之一,东西两端直线距离约2000km,呈一弧形狭长地区㊂在地形上大体以高平原地形为主,地质构造上主要受新华夏构造带和纬向构造带所控制,西部受到阿拉善弧形构造的制约㊂因而西起北山(合黎山㊁龙首山)㊁贺兰山,向东与阴山山脉及大兴安岭相连接,构成内蒙古高原的外围山地(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宁夏综合考察队,1985)㊂由于内蒙古高原主要处于亚洲大陆的温带半干旱㊁干旱地区,四周高山环绕,受海陆位置的影响,从北㊁东㊁南向中㊁西部降雨呈递减规律,植被分布也呈此规律,依次为森林㊁草原㊁荒漠㊂据目前内蒙古已有野生维管植物144科735属2609种11亚种182变种3变型(赵一之和赵利清,2014;杨柳等,2018;秦帅等,2016)㊂作者通过对2014 2017年采集的植物标本进行整理,查阅FloraofChina㊁‘中国植物志“以及地方植物志有关卷册,发现了内蒙古2个新分布记录属和11个新分布记录种㊂在此予以报道,为今后深入研究省级植物物种多样性以及区系地理提供基础资料㊂文中所列举的凭证标本均存放于内蒙古大学植物标本馆(HIMC)中㊂1㊀新记录属1.1石胡荽属CentipedaLoureiro,inFl.Cochinch.492.1790Benth.&Hook.f.,Gen.Pl.2:430.1873. MyriogyneLess.inLinnea6:219.1831. Cotutasect.CentipedaBaill.Hist.Pl.8:284.1882.p.p. Sphaeromorphaea.DC.,Prodr.6:140.1837.p.p.本属6种,除模式种石胡荽[Centipedaminima(Linnaeus)A.Braun&Ascherson]为东亚,北达蒙古㊁俄远东经印度-马来西亚至大洋洲广布,西北达阿富汗,我国仅一种分布㊂其余则散生于除非洲外的旧热带,最西达马达加斯加㊁马斯克林群岛,东南达新西兰㊁新加里多尼亚,隔太平洋远和智利相对,因此其分布实为热带亚洲㊁大洋洲(至新西兰)和中至南美洲(或墨西哥)间断分布型(热带亚洲-热带美洲起源),属古老分布型(吴征镒等,2010)㊂该属为内蒙古新分布记录属㊂1.2扇穗茅属LittledaleaHemsleyinHook.Icon.ser.4,5:tab.2472.1896;中国植物志9(2):377;FloraofChina22:370.2006㊂本属含4个种,为中生植物或旱生植物,是我国高寒草甸上有价值的牧草㊂该属为青藏高原外围分布的准特有属,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可成为高寒草甸和草原区的优势种或建群种㊂而扇穗茅属(LittledaleaHemsley)植物出现在蒙古高原西南部龙首山北部山地,也说明青藏高原与蒙古高原在植物区系上的联系(吴征镒等,2010)㊂该属为内蒙古新分布记录属㊂2㊀新记录种2.1裂叶独行菜㊀图版Ⅰ:M,NLepidiumlacerumC.A.MayerinLedebour,Fl.Altaic.3:191.1831;FloraofChina8:29-31.2001.采自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在中国分布于新疆,蒙古㊁哈萨克斯坦也有分布(Wuetal,2001),区系地理成分为亚洲中部分布种㊂该种是中国内蒙古分布新记录种㊂裂叶独行菜与内蒙古已知分布种钝叶独行菜(LepidiumobtusumBasiner)相近,区别在于裂叶独行菜在开花后不久萼片脱落,而钝叶独行菜开花后萼片不脱落㊂凭证标本:赵利清㊁秦帅㊁陈龙,NL15⁃296,2015-09-25,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朝克苏木桃花4641广㊀西㊀植㊀物38卷注:A,B.旋鳞莎草;C,D.石胡荽;E,F.祁连山棘豆;G,H.斑种草㊂Note:A,B.Cyperusmichelianus(Linnaeus)Link;C,D.Centipedaminima(Linnaeus)A.Braun&Ascherson;E,F.OxytropisqilianshanicaC.W.Chang&C.L.ZhangexX.Y.Zhu&H.Ohashi;G,H.BothriospermumchinenseBunge.图版Ⅰ㊀内蒙古11个被子植物新记录种的植株形态PlateⅠ㊀MorphologyofelevennewlyrecordedspeciesofangiospermplantsinInnerMongolia564111期阿拉坦主拉等:内蒙古被子植物新资料注:I,J.河西阿魏;K,L.寡穗茅;M,N.裂叶独行菜;O,P.青藏蒿;Q.腺粒委陵菜;R.石生堇菜;S.青海齿缘草㊂Note:I,J.FerulahexiensisK.M.Shen;K,L.LittledaleaprzevalskyiTzvelev;M,N.LepidiumlacerumC.A.Mayer;O,P.Artemisiaduthreuil⁃de⁃rhinsiKrascheninnikov;Q.PotentillagranulosaT.T.Yu&C.L.Li;R.ViolarupestrisF.W.Schmidt;S.EritrichiummedicarpumY.S.Lian&J.Q.Wang.图版Ⅱ㊀内蒙古11个被子植物新记录种的植株形态PlateⅡ㊀MorphologyofelevennewlyrecordedspeciesofangiospermplantsinInnerMongolia6641广㊀西㊀植㊀物38卷山(100ʎ57ᶄ34.34ᵡE,39ʎ06ᶄ7.17ᵡN,H:2465m)㊂2.2腺粒委陵菜㊀图版Ⅰ:QPotentillagranulosaT.T.Yu&C.L.Li,植物分类学报18(1):11.图版4.图1.1980;中国植物志37:309.图版48:1-2.1985;FloraofChina9:320.2003㊂采自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分布于西藏㊁青海㊁四川,区系地理成分为唐古特分布种㊂生于河漫滩草甸㊁田边荒地㊁高寒草地㊁高寒草甸砾地㊁河谷阶地草甸㊁沙砾质河漫滩㊁山麓沙砾地草甸山前洪积扇(吴征镒,1985;俞德浚等,1985;刘尚武等,1999)㊂该种是内蒙古分布新记录种㊂该种形态特征比较特殊,植株密被短柔毛及颗粒状腺体,基生叶上面2 3对小叶基部下延与叶轴汇合,小叶边缘深裂几达中脉,裂片呈带形,顶端钝,副萼片与萼片近等长,很易识别㊂该种还可入藏药,四川德格地区藏胞使用全草治血管硬化症(俞德浚等,1985)㊂凭证标本:赵利清㊁秦帅㊁陈龙,N14-8013,2014-09-01,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桃花山(100ʎ59ᶄ49.61ᵡE,39ʎ06ᶄ32.81ᵡN,H:2773m)㊂2.3祁连山棘豆㊀图版Ⅰ:E,FOxytropisqilianshanicaC.W.Chang&C.L.ZhangexX.Y.Zhu&H.Ohashi,inCathaya11-12:154.2000; OxytropisqilianshanicaC.W.Chang&C.L.ZhanginAct.Bot.Bor.-Occ.Sin.13(3):246.f.1.1993;FloraofChina10:494.2010;中国植物志42(2):76.图版23:1-9.2006㊂采自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分布于甘肃祁连山㊁青海(张振万等,1998),区系地理成分为唐古特分布种㊂生于山坡和山顶草地㊂该种是内蒙古分布新记录种㊂祁连山棘豆与内蒙古已知的米尔克棘豆(OxytropismerkensisBunge)均属蓝花棘豆组㊂祁连山棘豆的总状花序密,而米尔克棘豆的疏散,以此可明显区别㊂凭证标本:赵利清㊁秦帅㊁陈龙,N14-8019a,2014-09-01,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桃花山(101ʎ02ᶄ12.32ᵡE,39ʎ07ᶄ22.65ᵡN,H:2478m)㊂2.4石生堇菜㊀图版Ⅰ:RViolarupestrisF.W.Schmidt.inNeuereAbh.Königl.Böhm.Ges.Wiss.1:60.1791;FloraofChina13:81.2007;中国植物志51卷:33.1991㊂采自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分布于中国的新疆㊁甘肃,欧洲㊁俄罗斯㊁蒙古㊁哈萨克斯坦,中亚也有分布(Chinbat&Tseden,2014;王庆瑞,1991),区系地理成分为横断山脉分布种㊂生于林缘㊁林下㊁草原砾石质山坡㊁河边草地及河滩㊂该种是中国内蒙古分布新记录种㊂凭证标本:赵利清㊁秦帅㊁陈龙,N14-8118,2014-09-01,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桃花山(101ʎ01ᶄ56.55ᵡE,39ʎ06ᶄ36.02ᵡN,H:2437m)㊂2.5河西阿魏㊀图版Ⅰ:I,JFerulahexiensisK.M.Shen,inAct.Phytotax.Sin.24(4):314.1986;中国植物志55(3):99;FloraofChina14:177.2005㊂采自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分布于甘肃(肃南)(单人骅等,1992),区系地理成分为亚洲中部分布种㊂生长于山坡低湿处㊂该种是内蒙古分布新记录种㊂河西阿魏与新疆产的荒地阿魏(Ferulasyre⁃itschikowiiKoso⁃Poljansky)相近似,但该种总苞片和小总苞片锥形,无白色长柔毛;果实侧翅较宽,合生面油管数2 4,可以明显区别㊂且内蒙古只有一种硬阿魏(F.bungeanaKitagawa)㊂该种与硬阿魏明显的区别是,硬阿魏植株被密集的蓝绿色短柔毛,而河西阿魏全株粗糙被稀疏的短硬毛(单人骅等,1992;马毓泉等,1989)㊂凭证标本:赵利清㊁秦帅㊁陈龙,N14-9160,2014-09-01,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桃花山(100ʎ55ᶄ48.94ᵡE,39ʎ07ᶄ56.49ᵡN,H:2212m)㊂2.6青海齿缘草㊀图版Ⅰ:SEritrichiummedicarpumY.S.Lian&J.Q.Wang,植物研究室汇刊9:41,图版2.图2.1980;FloraofChina16:383.1995㊂采自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分布于青海(王文采等,1989),区系地理成分为唐古特分布种㊂生于山坡草地㊁河谷灌丛㊁半固定沙丘㊁阳坡764111期阿拉坦主拉等:内蒙古被子植物新资料砾沙地㊂该种是内蒙古分布新记录种㊂青海齿缘草与内蒙古已知分布种北齿缘草(EritrichiumborealisinenseKitagawa)相近,北齿缘草的花梗在果期弯垂或多少弓曲,而青海齿缘草的花梗在果期直立或斜升,绝不弓曲,以此可区分㊂凭证标本:赵利清㊁秦帅㊁陈龙,N14-8051,2014-09-01,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桃花山(100ʎ02ᶄ31.37ᵡE,39ʎ07ᶄ17.00ᵡN,H:2433m)㊂2.7斑种草㊀图版Ⅰ:G,HBothriospermumchinenseBunge.inMem.Acad.Sci.St.Petersb.2:121(Enum.Pl.Chin.Bor.47.1833)1835;中国植物志64(2):215.1989;FloraofChina16:419.1995㊂采自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分布于甘肃㊁陕西㊁河南㊁山东㊁山西㊁河北及辽宁(王文采等,1989),区系地理成分为华北分布种㊂生于荒野路边㊁山坡草丛及竹林下㊂该种是内蒙古分布新记录种㊂斑种草与内蒙古已知分布的狭苞斑种草(Bo⁃thriospermumkusnezowiiBunge)和柔弱斑种草[B.zeylanicum(J.Jacquin)Druce]的区别在于,斑种草的小坚果腹面具横的环状凹陷,而狭苞斑种草和柔弱斑种草的小坚果腹面具纵的环状凹陷㊂凭证标本:赵利清,NW17-6001,2017-06-05,呼和浩特市市区(111ʎ40ᶄ58.98ᵡE,40ʎ48ᶄ34.39ᵡN,H:1053m)㊂2.8青藏蒿㊀图版Ⅰ:O,PArtemisiaduthreuil⁃de⁃rhinsiKrascheninnikov.inNot.Syst.Herb.Hort.Petrup.3:22.1922;FloraofChina20-21:733.2011.中国植物志76(2):234㊂采自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在中国分布于青海㊁西藏㊁四川(林有润,1991),区系地理成分为青藏高原分布种㊂生于砾石山坡㊁河谷阶地㊁固定沙丘㊁干山坡草地㊁山前冲积扇㊁河谷灌丛㊂该种是内蒙古分布新记录种㊂凭证标本:赵利清㊁秦帅㊁陈龙,N14-9054,2014-09-01,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桃花山(100ʎ55ᶄ18.82ᵡE,39ʎ08ᶄ0.14ᵡN,H:2281m)㊂2.9石胡荽㊀图版Ⅰ:C,DCentipedaminima(Linnaeus)A.Braun&As⁃cherson,inIndexSem.Hort.Berol.App.6.1867;中国植物志76(1):132.1983;FloraofChina20-21:893.2011㊂采自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分布于我国东北㊁华北㊁华中㊁华东㊁华南㊁西南,朝鲜㊁日本㊁印度㊁马来西亚㊁大洋洲也有分布(石铸和傅国勋,1983),区系地理成分为旧热带分布种㊂生于路旁㊁荒野阴湿地㊂该种是中国内蒙古分布新记录种㊂该种可入中药,称 鹅不食草 ,能通窍散寒㊁祛风利湿㊁散瘀消肿,主治鼻炎㊁跌打损伤等症(石铸和傅国勋,1983)㊂凭证标本:赵利清㊁阿拉坦主拉,DB-353,2017-09-08,兴安盟扎赉特旗努文木仁乡(123ʎ33ᶄ28.12ᵡE,46ʎ45ᶄ27.99ᵡN,H:133.2m)㊂2.10寡穗茅㊀图版Ⅰ:K,LLittledaleaprzevalskyiTzvel.inAkad.NaukURSS.inBot.Inst.Kom.Rast.Tsentr.AziiFasc.Pl.AsiaeCentr.4:173.1968;西藏植物志5:138,图69.1987;中国植物志9(2):378,图版45:1.2002;中国主要植物图说㊃禾本科254,图208,1959;FloraofChina22:370.2006㊂采自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分布于西藏㊁青海㊁甘肃(刘亮等,2002),区系地理成分为青藏高原分布种㊂生于高山草坡或灌丛㊂该种是内蒙古分布新记录种㊂凭证标本:赵利清㊁秦帅㊁陈龙,N14-8044,2014-09-01,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桃花山(100ʎ56ᶄ49.17ᵡE,39ʎ28ᶄ22.83ᵡN,H:2284m)㊂2.11旋鳞莎草㊀图版Ⅰ:A,BCyperusmichelianus(Linnaeus)Link,inHort.Bot.Terol.I:303:1827;中国植物志11:157.1961;FloraofChina23:228.2010,东北植物志11:9.1976㊂采自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分布于黑龙江㊁河北㊁河南㊁江苏㊁浙江㊁安徽㊁广东各省,日本㊁苏联西伯利亚地区㊁欧洲中部以及非洲北部也有分布(钱崇澍和陈焕镛,1961),区系地理成分为古北极分布种㊂多生长于水边潮湿空旷的地方,路旁亦可见到㊂该种是中国内蒙古分布新记录种㊂凭证标本:赵利清㊁阿拉坦主拉,DB-239,8641广㊀西㊀植㊀物38卷2017-09-08,兴安盟扎赉特旗努文木仁乡(123ʎ33ᶄ28.12ᵡE,46ʎ45ᶄ27.99ᵡN,H:133.2m)㊂以上新分布物种的发现为内蒙古植物区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㊂寡穗茅㊁石生堇菜㊁腺粒委陵菜㊁祁连山棘豆㊁青海齿缘草㊁青藏蒿㊁裂叶独行菜和河西阿魏等8个物种采自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桃花山㊂而桃花山属龙首山的北部山地,与龙首山主峰仅相隔一个山谷,也是阿拉善高原南部边缘山地的一部分㊂桃花山处于古地中海植物区西南蒙古亚地区,该亚地区区系起源古老,同时地理位置上又联系着欧亚草原和青藏高原两大亚区,区系成分较为丰富(吴征镒等,2010)㊂而这些物种在该山地发现进一步说明该地区的复杂性和特殊性㊂斑种草分布于中国的辽宁㊁河北㊁北京㊁山西㊁山东㊁河南㊁陕西㊁甘肃等省市,该种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发现可以进一步说明内蒙古阴山以南的植物区系与华北植物区系间的紧密联系㊂有记录的最早在内蒙古地区开展植物采集活动的是德国人梅塞斯密特(D.G.Messerschmidt),1724年,他受俄国彼得大帝派遣进行西伯利亚考察时,就曾到过内蒙古呼伦贝尔呼伦湖一带,进行了植物标本采集,至今内蒙古植物区系的研究已有近300年的历史,但系统㊁全面的内蒙古植物区系调查研究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60余年间,以内蒙古植物学工作者为主体,已经编辑出版了两版‘内蒙古植物志“,为内蒙古植物区系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当时受交通等因素的限制,仍然有一些地区没有作详细调查,如国界线周边以及荒漠区的山地等区域㊂所以今天仍需深入㊁系统的开展内蒙古植物区系调查工作㊂参考文献:CHEOTY,LULL,FUKJ,etal,2001.BrassicaceathroughSaxifragaceae[M]//WUZY,PETERHR,HONGDY,FloraofChina.Beijing:SciencePress&St.Louis:MissouriBotanicalGardenPress,8:31.CHINBATS,TSEDENJ,2014.ConspectusofthevascularplantsofMongolia[M].Ulaanbaatar:120.InnerMongoliaNingxiaComprehensiveInvestigationTeamofChineseAcademyofSciences,1985.InnerMongoliavegeta⁃tion[M].Beijing:SciencePress:1.[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宁夏综合考察队,1985.内蒙古植被[M].北京:科学出版社:1.]LINYR,1991.FloraReipublicaePopularisSinicae:Tomus76(2)[M].Beijing:SciencePress:234.[林有润,1991.中国植物志:第76卷第2分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34.]LIUSW,PANJT,ZHANGZH,etal,1999.FloraofQinghai:Tomus2[M].Xining:QinghaiPeople sPress:129.[刘尚武,潘锦堂,张志和,等,1999.青海植物志:第2卷[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29.]LIUL,ZHUTP,CHENWL,etal,2002.FloraReipublicaePopularisSinicae:Tomus9(2)[M].Beijing:SciencePress:378.[刘亮,朱太平,陈文俐,等,2002.中国植物志:第9卷第2分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378.]MAYQ,FUXQ,CHENS,etal,1989.FloraofInnerMogolia:Tomus3[M].Hohhot:People sPressofInnerMongolia:655.[马毓泉,富象乾,陈山,等,1989.内蒙古植物志:第3卷[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655.]QIANCS,CHENHY,1961.FloraReipublicaePopularisSini⁃cae:Tomus11[M].Beijing:SciencePress:157.[钱崇澍,陈焕镛,1961.中国植物志:第11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57.]QINS,CHENL,ZANGCX,etal,2016.Newrecordsofvas⁃cularplantsintheHelanMountain,NingxiaandInnerMon⁃golia[J].AridZoneRes,33(4):789-791.[秦帅,陈龙,臧春鑫,等,2016.贺兰山及内蒙古㊁宁夏维管植物新记录[J].干旱区研究,33(4):789-791.]SHIZ,FUGX,1991.FloraReipublicaePopularisSinicae:To⁃mus76(1)[M].Beijing:SciencePress:132.[石铸,傅国勋,1983.中国植物志:76卷第1分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32.]SHANRH,SHEML,YUANCQ,etal,1992.FloraReipublicaePopularisSinicae:Tomus55(3)[M].Beijing:SciencePress:99.[单人骅,佘孟兰,袁昌齐,等,1992.中国植物志:第55卷第3分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99.]WANGWT,LIUYL,ZHUGL,1989.FloraReipublicaePopu⁃larisSinicae:Tomus64(2)[M].Beijing:SciencePress:129.[王文采,刘玉兰,朱格麟,1989.中国植物志:第64卷第2分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29.]WANGWT,LIUYL,ZHUGL,1989.FloraReipublicaePopu⁃larisSinicae:Tomus64(2)[M].Beijing:SciencePress:215.[王文采,刘玉兰,朱格麟,1989.中国植物志:第64卷第2分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15.]WANGQR,1991.FloraReipublicaePopularisSinicae:Tomus51[M].Beijing:SciencePress:33.[王庆瑞,1991.中国植物志:第51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33.]964111期阿拉坦主拉等:内蒙古被子植物新资料WUZY,SUNH,ZHOUZK,etal,2010.FloristicsofseedplantsfromChina[M].Beijing:SciencePress:67.[吴征镒,孙航,周浙昆,等,2010.中国种子植物区系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67.]WUZY,SUNH,ZHOUZK,etal,2010.FloristicsofseedplantsfromChina[M].Beijing:SciencePress:254.[吴征镒,孙航,周浙昆,等,2010.中国种子植物区系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54.]WUZY,SUNH,ZHOUZK,etal,2010.FloristicsofseedplantsfromChina[M].Beijing:SciencePress:905.[吴征镒,孙航,周浙昆,等,2010.中国种子植物区系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905.]WUZY,1985.FloraofTibet:Tomus2[M].Beijing:SciencePress:622.[吴征镒,1985.西藏植物志:第2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622.]YANGL,CAOXP,SHANGC,etal,2018.NewrecordsofangiospermdistributionfromsomeprovinceinChina[J].Guihaia,38(8):1096-1101.[杨柳,曹新萍,尚晨,等,2018.中国被子植物省级分布新记录[J].广西植物,38(8):1096-1101.]YUDJ,LULD,GUCZ,etal,1985.FloraReipublicaePopu⁃larisSinicae:Tomus37[M].Beijing:SciencePress:309.[俞德浚,陆玲娣,谷粹芝,等,1985.中国植物志:第37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309.]ZHANGZW,XULR,WEIZ,etal,1998.FloraReipublicaePopularisSinicae:Tomus42(2)[M].Beijing:SciencePress:76.[张振万,徐郎然,韦直,等,1998.中国植物志:第42卷第2分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76.]ZHAOYZ,ZHAOLQ,2014.KeytothevascularplantsofInnerMongolia[M].Beijing:SciencePress.[赵一之,赵利清,2014.内蒙古维管植物检索表[M].北京:科学出版社.]0741广㊀西㊀植㊀物38卷。
实验四植物繁殖器官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观察一、目的1、观察植物繁殖器官的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2、了解植物繁殖器官在植物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中的作用;3、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原理:植物体通过一定的方式从它本身产生新的个体来延续生命称为繁殖。
1、花:是种子植物特有的适于生殖的变态短缩枝。
①无性花:指种子植物中有时雌蕊和雄蕊完全退化消失,或由于发育不完全不能结出种子的花。
②单性花:被子植物的一类,与两性花相对。
指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的花。
③两性花:指被子植物的一朵花中,同时具有雌蕊和雄蕊。
a.完全花:一朵花中如果同时具有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
b.不完全花:一朵花中缺少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其中一部分的花。
被子植物的两性花由花柄、花托、花被(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5个部分组成。
①花柄:营养枝的末端,也是花与果的营养输送通道与支持者。
(营养枝:又叫直立枝,为一株植物伸长的枝条。
)②花托:花柄的顶端,花被和雌蕊、雄蕊着生其上。
③花被:花的包被,包括花萼和花冠两部分。
a.花萼位于花的最外层,大多革职,具保护作用。
有些花萼细胞含有叶绿体,呈绿色,能进行光合作用。
b.花冠位于花萼内侧,由若干纤嫩的花瓣构成。
④雌蕊:位于花的中央,是花的核心部分。
多数花只有一个雌蕊,少数较原始的被子植物可有多个雌蕊。
⑤雄蕊:是被子植物花冠内侧能产生花粉的变态叶,是花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一朵花中常有多枚雄蕊,形成雄蕊群。
构成雌蕊的心皮实际上是一种变态的叶。
它在特化过程中形成了柱头、花柱和子房三个部分:a.柱头的表面能分泌出水分、各种糖类、脂类、激素、蛋白质和酶等物质。
因此,柱头不仅能承接花粉,而且可保证同种花粉的识别和花粉管的萌发。
b.花柱位于柱头和子房之间,其长短因种而异。
花柱不仅是花粉管进入子房的通道,还能为花粉管伸长提供所需营养。
c.子房是雌蕊基本膨大的部分,外周为子房壁,壁内有一至多个子房室。
每一株由胚珠和胎座构成,胚珠着生于胎座之上。
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植物区系及区系地理成分研究谢振光【摘要】运用植物地理学方法,结合野外调查及历年文献资料,对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植物区系组成和地理成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 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共有维管束植物92科373属1 062种(含变种、变型),其中被子植物的科属种分别占维管束植物科属种的84.78%,93.57%,95.76%,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在科的水平上,单种科和中小型科优势明显,占总科的82.50%;在属种的水平上,含20种以上的较大型科所含的属种数分别占总数的62.61%,68.69%,这些大科在本区植物区系组成中具有明显主导地位.2) 种科比(种/科)指标能较好地反映植物区系的分化强度,本区种科比为12.78.3) 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多样性,以明显的温带性质为主,其属数占总属数的89.12%,热带分布属占总属数的5.78%,说明本区曾与热带区系有过联系.世界分布属占总属数的16.71%,显示了本区植物的普遍性,特有性程度较低.4) 本区共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6种,大兴安岭特有植物3种.%With plant geography methods,combined with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historical documents,original forest area in north Greater Hinggan mountains in lnner Mongolia,floristic composition and geographical composition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1) the Greater Hinggan mountains in lnner Mongolia have the original vascular plants of 92 families,373 genera and 1062 species(including varieties and forms),angiosperms accounted for 84.78%,93.57%,95.76%,of vascudle bundle plants in plots,the absolute advantage in number;in the division level,single section and small and medium-sized obvious advantages,accounting for 82.5% of the total families;on the relation between levels,including more than 20 kinds oflarger families,the genera and species respectively accounted for 62.61% of the total 68.69%,these large families in floristic composition in this area has obvious dominance.2)The species/families indexes can well reflect the floristic intensity of differentiation,the kind of family was 12.78.3)Floristic geographical composition diversity with obvious temperate nature is given priority.The number of genera accounts for 89.12% of the total number of genera,genera number of tropical distribution accounts for 5.78% of the total number of genera of tropical distribution,which shows some linkage with tropical flora in this area,genera of the world distribution accounted for 16.71% of the total number of genera.This shows the universality of plants in this area.4) There are a total of 6 kinds of national key protectected wild plants in this area.In the Grester Hinggan Mountains there are three endemic species.【期刊名称】《林业资源管理》【年(卷),期】2017(000)002【总页数】5页(P88-92)【关键词】植物区系;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地理成分【作者】谢振光【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调查规划院,内蒙古牙克石 0221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是中国保存最完好、唯一集中连片、面积最大未开发的原始森林;是大兴安岭山脊的最北端,地处寒温型明亮针叶林带;是欧亚针叶林区的东西伯利亚泰加林区向南延伸到我国境内的一部分;是松嫩平原、呼伦贝尔草原、东北粮食主产区的天然生态屏障;是大兴安岭的起点,黑龙江的源头,蒙古、鄂伦春、鄂温克等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发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