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缺陷与改革方案
- 格式:ppt
- 大小:1.15 MB
- 文档页数:13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建议摘要:国际金融危机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固有风险暴露无遗,对危机调节乏力、主要储备货币国家利用其国际货币优势而相继开动印钞机,将危机损失向其它国家转嫁等等不和谐现象再一次证明现代国际货币体系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金融全球化发展的要求。
推进主要储备货币稳定汇率机制、探索区域货币一体化和改革IMF使其更公平更加强力是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国际货币体系;特里芬难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下,凭借利益和责任不对等的国际货币地位,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美元、欧元相继都采取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其他国家和地区无法控制风险,尤其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着诸如外汇储备贬值、危机转嫁、货币错配、货币政策两难困境等风险,充分说明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引起了更多人对美元地位和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变局的思考。
一、国际货币体系概念及演变(一)国际货币体系的概念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各国政府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支付的需要,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原则、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组织形式的总称[1]。
国际货币体系具有三方面的内容和功能:一是规定用于国际间结算和支付手段的国际货币或储备资产及其来源、形式、数量和运用范围,以满足世界生产、国际贸易和资本转移的需要。
二是规定一国货币同其他货币之间汇率的确定与维持方式,以确保各国间货币的兑换方式与比价关系的合理性。
三是规定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以纠正国际收支的不平衡,确保世界经济稳定与平衡发展。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演进历程1.一战前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金本位制度。
黄金是最主要的国际储备,国际间支付原则、结算制度是统一的,各国货币都有各自的含金量,因此都必然是固定汇率制。
没有一个公共的国际组织的领导与监督,各国自行规定其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的办法。
2.一战后二战前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建立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国际货币机制不足及革新国际货币机制不足及革新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和投资日益频繁,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因此国际货币机制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
但是当前的国际货币机制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美元的霸权地位、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危机、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等,这些问题对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稳定造成了负面影响。
因此,国际货币机制需要进行改革和革新。
一、美元霸权地位的问题当前,美元仍然是全球货币体系的主导货币,其在国际贸易、外汇储备和支付结算等方面拥有重要地位。
但是美元霸权地位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首先,美国经济和财政政策的波动性会对全球经济造成影响,导致全球经济不稳定。
其次,美元的发行量不受国际组织的监管,容易被美国利用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利益。
因此,国际货币机制需要更多地借助国际组织的支持,才能更好地应对美元霸权的挑战。
二、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危机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其中的货币危机波动也不可避免。
这些国家的货币危机往往触发了全球经济体系的不稳定,因此需要更加完善的国际货币机制。
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需要和世界银行等机构协作,提供更多的财务支持来帮助新兴市场国家解决货币危机问题。
三、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是国际货币机制面临的又一个严峻问题。
当前全球金融市场的过度波动和不稳定性导致了经济的脆弱性,这些问题使得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国际货币机制中的重大告警已经响起。
国际货币机制必须审慎评估防止金融危机的措施,包括加强金融监管和控制流动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金融风险和危机。
结论国际货币机制的不足和缺陷给全球经济的稳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甚至可能导致金融危机。
因此,国际货币机制须要进行改革和革新。
在此过程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性机构将会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也应当联合起来,合作解决这些问题。
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4页) 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
当今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建议一、国际货币体系概念及演变(一)国际货币体系的概念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各国政府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支付的需要,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原则、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组织形式的总称。
国际货币体系具有三方面的内容和功能:一是规定用于国际间结算和支付手段的国际货币或储备资产及其来源、形式、数量和运用范围,以满足世界生产、国际贸易和资本转移的需要。
二是规定一国货币同其他货币之间汇率的确定与维持方式,以确保各国间货币的兑换方式与比价关系的合理性。
三是规定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以纠正国际收支的不平衡,确保世界经济稳定与平衡发展。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演进历程1.一战前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金本位制度。
黄金是最主要的国际储备,国际间支付原则、结算制度是统一的,各国货币都有各自的含金量,因此都必然是固定汇率制。
没有一个公共的国际组织的领导与监督,各国自行规定其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的办法。
2.一战后二战前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建立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这时的汇率制度仍然是固定汇率制,国际储备除黄金外,主要是英镑和美元的外汇占有一定比重。
黄金仍是最后的支付手段,具备金本位的基本特点。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内容: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确立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建立固定比价关系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
“双挂钩”的具体内容是:(1)美元与黄金挂钩;(2)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保持固定比价。
通过黄金平价决定固定汇率;各国货币汇率的波动幅度不得超过金平价的上下1%,否则各国政府必须进行干预。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转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1)美国国际收支必须顺差,美元对外价值才能稳定;(2)美国的黄金储备充足;(3)黄金必须维持在官价水平。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缺陷及其改革构想(上摘要:本文在全面考察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在组织机构协调保证机制、本位货币的构成及发行机制、汇率的确定与调整机制、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等方面存在的各种缺陷,及其对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所造成的各种不利影响的基础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缺陷及其改革构想(上摘要:本文在全面考察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在组织机构协调保证机制、本位货币的构成及发行机制、汇率的确定与调整机制、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等方面存在的各种缺陷,及其对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所造成的各种不利影响的基础上,深入地研究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重建的必要性、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系统地提出了一个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现实可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案,严格地论证了该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重建,国际货币一、引言国际货币体系是世界经济体系的核心,它是由国际本位货币的确定及发行机制、汇率的确定及调整机制、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国际货币事务的组织机构协调保障机制等众多要素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它的平稳运行是世界经济贸易健康发展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然而,长期以来,该体系却一直处于一种动荡不安的状态,严重地影响了国际经济贸易的健康发展,明显地阻碍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
针对这种情况,世界上一些著名学者、国际组织、政府机构等就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重建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提出了许多设想和方案,例如,Mckinnon建议,应该围绕世界上三个主要贸易集团的关键货币美元、马克和日元来建立新的国际货币本位,美、日、德三国货币在长期内形成基于固定汇率的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Cooper认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目标是建立超国家的世界货币和世界中央银行,但改革的步骤应该是从货币目标区,到美、日、欧“金融稳定性三岛”,最后到统一的世界货币。
Allairs提出,应将WTO和IMF合并为一个组织,通过适当的指数化在国际上逐步实行共同的记账单位,放弃以美元为汇兑货币和储备货币,放弃浮动汇率制,代之以可以确保国际收支平衡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谈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及改革路径内容摘要:随着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日益显现,改革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分析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运用Hotelling模型对其改革路径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方向。
关键词:国际货币体系弊端Hotelling模型改革路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 国际货币体系进入牙买加体系时代。
牙买加体系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但稳定性一直不尽如人意。
1990 年以来, 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其固有的缺陷暴露无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特里芬难题”仍未解决。
在多元化的国际货币储备体系中, 一个国家的货币同时充当国际货币的矛盾依然存在。
在现行国际汇率制度下,一国盯住某种货币实际上也就意味着与其他国家的货币进行自由浮动。
因此, 该国的加权平均有效汇率决定于主要发达国家之间汇率的波动状况, 势必造成本国汇率对经济的非均衡干扰。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职能变异。
IMF作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载体,却被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操纵。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缺乏有效的协调与合作机制。
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到牙买加体系,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国际货币体系由发达国家控制和操纵。
随着发展中国家要求发展经济,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不断增强,双方在国际货币体系的汇率制度、资本流动、调节机制上的碰撞越发频繁和剧烈。
这些冲突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点, 其冲突的结果如何将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产生重大影响。
国际资本流动问题。
发展中国家认为对国际资本的无节制流动要进行严格监管,而发达国家刻意回避资本监管问题, 强调资本交易自由化的好处, 继续主张国际资本在全球的自由流动。
金融开放问题。
发展中国家认为金融开放应当是渐进式的, 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理当兼顾。
发达国家则宣扬金融开放和金融自由化的益处,迫使发展中国家开放金融。
汇率制度安排问题。
发展中国家的公司一般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都是借款者, 汇率的变动会直接冲击它们在国际市场上的借款能力。
谈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建议摘要:国际金融危机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固有风险暴露无遗,对危机调节乏力、主要储备货币国家利用其国际货币优势而相继开动印钞机,将危机损失向其它国家转嫁等等不和谐现象再一次证明现代国际货币体系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金融全球化发展的要求。
推进主要储备货币稳定汇率机制、探索区域货币一体化和改革IMF使其更公平更加强力是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国际货币体系;特里芬难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下,凭借利益和责任不对等的国际货币地位,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美元、欧元相继都采取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其他国家和地区无法控制风险,尤其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着诸如外汇储备贬值、危机转嫁、货币错配、货币政策两难困境等风险,充分说明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引起了更多人对美元地位和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变局的思考。
一、国际货币体系概念及演变(一)国际货币体系的概念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各国政府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支付的需要,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原则、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组织形式的总称[1]。
国际货币体系具有三方面的内容和功能:一是规定用于国际间结算和支付手段的国际货币或储备资产及其来源、形式、数量和运用范围,以满足世界生产、国际贸易和资本转移的需要。
二是规定一国货币同其他货币之间汇率的确定与维持方式,以确保各国间货币的兑换方式与比价关系的合理性。
三是规定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以纠正国际收支的不平衡,确保世界经济稳定与平衡发展。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演进历程1.一战前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金本位制度。
黄金是最主要的国际储备,国际间支付原则、结算制度是统一的,各国货币都有各自的含金量,因此都必然是固定汇率制。
没有一个公共的国际组织的领导与监督,各国自行规定其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的办法。
2.一战后二战前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建立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缺陷及改革方案文献综述摘要:金融危机暴露了当前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对该体系的改革也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全面分析当前货币体系的缺陷和改革方向对于重建国际货币体系意义重大。
关键词:国际货币体系;国际储备货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引言国际货币体系是各国政府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支付的需要,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原则、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组织形式的总称。
国际货币体系具有三方面的内容和功能:一是规定用于国际间结算和支付手段的国际货币或储备资产及其来源、形式、数量和运用范围,以满足世界生产、国际贸易和资本转移的需要;二是规定一国货币同其他货币之间汇率的确定与维持方式,以保持各国际货币间的兑换方式与比价关系的合理性;三是规定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以纠正国际收支的不平衡,确保世界经济稳定与平衡发展。
100多年来,国际货币体系几经变革,其演变实质上是国际货币形态和汇率制度的变化过程,反映了经济霸权力量转移和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让世界进一步认清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及其带来的全球经济失衡是世界危机频繁爆发的根源,各国不得不重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对当前体系的改革呼声也日益高涨。
一、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历史和特点国际货币体系至今经历了国际金本位体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现行的牙买加体系。
金本位制开始于1870年,黄金是世界货币体系的基础,可以“自由兑换、自由铸造、自由输出”。
该制度管理着货币供应量,将汇率维持在很小的波动范围内,虽然较为稳定但随着世界经济贸易的不断发展它无力提供充足的流动性,所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就崩溃了。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它确立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建立固定比价关系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同时建立一个旨在促进国际货币合作的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然而清偿力与信心之间的两难选择(特里芬难题)构成了该体系难以克服的制度下硬伤。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缺陷及改革建议一世人瞩目的伦敦峰会终于结束,洋洋洒洒六千言的《首脑宣言》也已问世。
这份宣言,就恢复经济增长和就业、加强金融监管、巩固全球金融机构、反对保护主义和促进全球贸易及投资、确保所有经济体公平而持续地复苏等广泛问题达成了共识,表达了共克时艰的决心。
我们相信,峰会及其宣言将对全球经济的复苏发挥积极作用。
然而,我们也不无遗憾地看到,宣言或许对缓解时下危局有所贡献,但对根除造成危局之根源却缺乏远见,特别是,对于造成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之主要祸根之一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问题,宣言基本上没有涉及。
这种缺失很难用忽略加以解释,只能归因于会议的主导国家对此讳莫如深。
在题为《携手合作,同舟共济》的发言中,胡锦涛主席强烈表达了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诉求,并明确指出了改革的三项主要内容,即:“健全储备货币发行调控机制,保持主要储备货币汇率相对稳定,促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合理化。
”在谈到加强全球金融监管协调问题时,胡锦涛主席强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该加强和改善对各方特别是主要储备货币发行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的监督,尤其应该加强对货币发行政策的监督。
”这两段尖锐且富于建设性的表述被《首脑宣言》忽略,恰恰表明其切中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要害。
二纵观20世纪的国际货币体系,重大发展变化主要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始于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它确立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同美元挂钩(所谓“双挂钩”)以及实行固定汇率制的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第二阶段始于1976年通过《牙买加协议》,它确立了美元与黄金脱钩、黄金非货币化和实行浮动汇率制,从而形成了无确定形态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新体制”;第三阶段自1999年欧元启动始,它打破了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元的一统天下,开辟了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的发展方向。
如今,尽管全球金融危机日趋深重,尽管随着中国等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实力增长,人民币以及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可望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现有的国际分工格局和国际经济秩序还将长期延续,由于美国和欧洲的经济规模和政治实力依然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由于网络效应导致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极强的惯性,由于历史传统在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中发挥着特殊作用,等等,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以美元和欧元联合主导的基本格局,势难在短期内发生根本性改变。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缺陷分析及改革方案评述摘要:次贷危机暴露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该体系的改革问题也再次成为各方关注和争论的焦点。
全面分析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缺陷及其不利影响,深入探讨多种改革方案的利弊对于重构国际货币体系意义重大。
研究表明:(1)一种主权货币同时作为国际储备货币,这是导致国际货币体系缺陷的根源;(2)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应分阶段进行,短期内应力主稳定美元,中长期来看,通过多元货币本位逐步过渡到超主权货币本位则是可行的;(3)中国应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积极参与国际货币新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国际货币体系国际储备货币汇率国际收支引言国际货币体系是为了保障国际收支顺利进行、促进经济稳定和发展而就国际间货币关系、国际收支调整等问题达成的一系列准则、协议,所建立的国际机构,以及所进行的各种活动,主要涉及国际储备资产的性质、构成及作用,汇率制度以及国际收支调整机制等问题。
这一体系的作用是:确保外汇市场的有序与稳定、促成国际收支问题的解决、为遭遇破坏性冲击的国家提供获得国际信用的便利。
广义上,国际货币体系主要涉及三方面的管理:国际货币或储备资产的供应、汇率的规定和变动以及国际收支的调节。
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国际金本位体系(1873-1944)、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1973)和“牙买加体系”(1973-至今),每一次变革与发展均伴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迁。
新世纪以来,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蔓延至全球,欧洲深陷主权债务危机,全球经济失衡加剧,一系列的刺激计划之后经济复苏仍显乏力。
各国只能寄希望于本币贬值来抢占国际市场,随即出现了国际性的汇率争端,各国货币竞相贬值。
在经济刺激政策无效并逐渐退出后,各国学者已将注意力集中到对危机爆发深层次原因的分析上,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合理性遭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质疑,对其进行改革的相关事宜被重新提上日程。
一、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分析现行的“牙买加体系”下,多样化的货币调节机制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既提高了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自主性,也增加了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的有效性。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缺陷及其改革构想(上摘要:本文在全面考察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在组织机构协调保证机制、本位货币的构成及发行机制、汇率的确定与调整机制、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等方面存在的各种缺陷,及其对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所造成的各种不利影响的基础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缺陷及其改革构想(上摘要:本文在全面考察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在组织机构协调保证机制、本位货币的构成及发行机制、汇率的确定与调整机制、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等方面存在的各种缺陷,及其对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所造成的各种不利影响的基础上,深入地研究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重建的必要性、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系统地提出了一个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现实可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案,严格地论证了该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重建,国际货币一、引言国际货币体系是世界经济体系的核心,它是由国际本位货币的确定及发行机制、汇率的确定及调整机制、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国际货币事务的组织机构协调保障机制等众多要素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它的平稳运行是世界经济贸易健康发展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然而,长期以来,该体系却一直处于一种动荡不安的状态,严重地影响了国际经济贸易的健康发展,明显地阻碍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
针对这种情况,世界上一些著名学者、国际组织、政府机构等就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重建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提出了许多设想和方案,例如,Mckinnon建议,应该围绕世界上三个主要贸易集团的关键货币美元、马克和日元来建立新的国际货币本位,美、日、德三国货币在长期内形成基于固定汇率的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Cooper认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目标是建立超国家的世界货币和世界中央银行,但改革的步骤应该是从货币目标区,到美、日、欧“金融稳定性三岛”,最后到统一的世界货币。
Allairs提出,应将WTO和IMF合并为一个组织,通过适当的指数化在国际上逐步实行共同的记账单位,放弃以美元为汇兑货币和储备货币,放弃浮动汇率制,代之以可以确保国际收支平衡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与改革方向关键词:金融危机国际货币体系牙买加体系内容摘要:本文在回顾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发展进程基础上,深入剖析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以探索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之路。
金融危机的爆发表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已经不能适应世界的变化与各国经济发展的要求,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制度缺陷。
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发展进程回顾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变迁,大致经历四个阶段:古典金本位制。
从1870-1914年,英国处于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中的支配地位,率先通过法令规定英镑的黄金含金,正式采用金本位制度。
英镑成为国际清算中的硬通货,与黄金一起发挥着世界货币的功能。
金本位制在各国经济、政治力量对比的基础上逐步国际化,自发形成了金本位制的国际货币体系。
缺陷在于黄金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商品流通需要,削弱了金铸币流通的基础;其运行缺乏国际监督和保障机制;体系内各国货币在地位上存在很大差异,是一种不对称的货币关系。
金汇兑本位制。
一战之后重建了金汇兑本位制,虽然仍属于金本位制的范畴,但金汇兑本位制和古典金本位制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其运行的稳定性和有效性远不及古典金本位制,表现为黄金可兑换性受到威胁,短期资本流动不稳定并伴随着全球性通货膨胀等。
布雷顿森林体系。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黄金储备占世界3/5,GDP占世界1/2,美国凭借综合政治经济实力取得国际金融领域的主导权。
1944年7月,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主要内容除货币储备机制、汇率安排机制和国际收支调解机制外,最为重要的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双挂钩”机制,实行固定汇率制,美元成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
而以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资产具有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固有的“特里芬两难”——美元作为唯一的国际货币的信心与清偿力之间的冲突无法解决,从某种意义上,正是这一根本矛盾导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分崩离析。
随着美国国际收支的恶化,出现了全球性的美元过剩,各国纷纷抛出美元兑换黄金,美国黄金大量外流,最终美元与黄金脱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