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露天开采毕业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99.00 KB
- 文档页数:44
目录1.1确定露天开采境界的原则和因素 (2)1.1.1露天开采境界确定的原则 (2)1.1.2影响露天开采境界的主要因素 (3)1.2露天开采境界主要参数的确定 (3)1.2.3开采深度的确定 (3)1.2.2最小底宽 (3)1.2.3露天矿台阶要素与最终边坡角验算 (4)1.2.4绘制露天矿底部周界 (4)1.2.6绘制露天矿开采终了平面图 (4)2、露天开拓方法设计 (5)2.1矿床露天开拓的影响因素 (5)2.2矿床开拓方案的确定 (5)2.2.1选择开拓方案的原则 (5)2.2.2 矿床开拓方案的确定 (5)2.3.1出入沟的布置 (5)3、露天矿主要开采工艺设计 (6)3.1穿孔工作 (6)3.1.1穿孔设备选择 (6)3.1.2穿孔设备数量计算 (6)3.2爆破工作 (7)3.2.1爆破材料 (8)3.2.2爆破方法选择 (8)3.2.3钻孔形式和布孔方式 (8)3.2.4爆破参数的确定 (8)3.2.5装药、填塞、起爆方法 (10)3.2.6爆破网路设计 (11)3.2.7一次爆破量的确定 (12)3.3采装工作 (13)3.3.1 电铲及运输设备类型的选择 (13)3.3.2挖掘机数量确定 (13)3.4采装工作面参数及工作平盘的配线方式 (14)3.4.1台阶高度 (14)3.4.2采区长度 (14)3.4.3采掘带宽度bc (14)3.4.4最小工作平盘宽度及工作平盘宽度 (15)3.4.5平盘配线方式 (15)参考文献 (15)1、露天开采境界的确定1.1确定露天开采境界的原则和因素1.1.1露天开采境界确定的原则露天开采境界确定的原则有以下几点:(1).圈定的露天开采境界要保证露天采场内采出的矿石有盈利,即采用的境界剥采比不大于经济合理剥采比;(2).要充分利用资源,尽可能把较多的矿石圈定在露天开采境界内,发挥露天开采的优越性;(3).所圈定的露天采矿场的帮坡应等于露天边坡稳定所允许的角度,以保证露天采矿场的安全生产;(4).用经济合理剥采比圈定的露天开采范围很大,服务年限太长时,应按矿山一般服务年限确定初期露天开采的深度;(5).下列情况可适当扩大露天开采境界:按境界剥采比不大于经济合理剥采比圈定露天开采境界后,境界外余下的工业矿量不多,经济上不宜再用地下开采;矿石和围岩稳固性差,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水量大,矿石和围岩有自燃危险等,在安全上和技术上不适合于地下开采;(6).下列情况可适当缩小露天开采境界开采境界边缘附近有重要建筑物、构筑物、河流和铁路干线等需要保护或难于迁移至露天采场影响范围之外;(7).当矿体极不规则,沿倾向厚度变化大,矿体上部覆盖层较厚或地形复杂(如境界内有孤立山头等)时,用境界剥采比不大于经济合理剥采比初步确定境界后,再用平均剥采比进行校核;(8).如果基建剥离量大,初期生产剥采比大,则需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以确定用露天或地下开采;(9).对于特厚的剥采比很小的矿床,有时要根据勘探程度及服务年限确定露天开采境界,而不应该按境界剥采比确定开采境界。
露天矿毕业设计露天矿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大学生活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实践,同时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验。
而对于矿业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选择一个合适的毕业设计题目尤为关键。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露天矿毕业设计。
1. 研究背景露天矿作为一种常见的采矿方式,具有开采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
然而,它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比如,露天矿的环境影响、安全隐患等都需要得到有效的解决。
因此,开展一项与露天矿相关的毕业设计研究,对于提高矿业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 设计目标在进行露天矿毕业设计时,我们应该明确设计的目标和意义。
比如,可以选择研究如何提高露天矿的开采效率、降低环境污染、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等方面。
同时,还可以考虑将新技术应用于露天矿设计中,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以提高矿山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3. 研究方法在进行露天矿毕业设计时,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可以通过文献综述、实地调研、数据分析等方式来获取研究所需的数据和信息。
同时,也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数值模型等方法来进行实验和验证。
通过合理的研究方法,可以确保毕业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4. 实施步骤进行露天矿毕业设计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
首先,我们可以从相关文献中了解露天矿的基本知识和现状,为后续的研究打下基础。
其次,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研究方向,如露天矿的环境影响评价、开采技术改进等。
然后,可以进行实地调研和数据收集,并根据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最后,可以根据研究结果撰写毕业设计报告,并进行答辩。
5. 预期成果进行毕业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在进行露天矿毕业设计时,我们可以期望获得以下成果:一是对露天矿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理论支持;二是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为露天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三是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韩路朋露天矿山毕业设计内蒙古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说明书题目: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新新铁矿年产90万吨露天开采方案设计韩路朋矿物资源工程矿物05-2班王创业讲师201940609104内蒙古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摘要本次毕业设计的是新新铁矿露天开采,设计年产量为90万吨。
设计确定台阶坡面角为70度,台阶高度为12米;安全平台宽度为5米,清扫平台宽度为12米,最小底宽为22米,露天矿上下盘最终帮坡角分别为44度和45度。
露天矿的最大长度为663米,最大宽度408米,最终开采底部标高为1560米,境界内可采储量1440万吨,开采年限16年。
设计采用汽车运输开拓,装运设备为3台WK-2型电铲和18辆BJ-373自卸33汽车。
采用经验系数法确定剥采比为2.52m/m,穿孔设备为2台KQ-200型钻机,采用导爆管雷管“V”型起爆。
排土工艺为汽车运输----推土机排土,排土设备为2台D85A-18(角铲)型推土机。
关键词:露天开采;剥采比;开拓;爆破;I内蒙古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AbstractThis graduation project is the surface mining of Xinxin iron ore which designed annual production is 0.9 million tons. The operating pit geometry are determined as follows: the angle of beach slope is 70°, the bench height is12m; the width of the safety platform is 5m, the width of the cleaning platform is 12m, the bottom width of the open-pit mine is 22m, the final hanging and lower walls slopes angle of the pit are 44°and 45°. The maximum length of the mining operation site is 663m and the maximum width is 408m, the height above datum of the pit final bottom is 1560m. The recoverable reserve in Surface Mines is 14.40millon tons, the production life is 16 years.Truck transportation is adopted for the surface mine development. Loading and hauling equipments are eighteen Dump Trucks of BJ-373, two Excavators of WK-2. The equilibrium Stripping Ratio is 2.52m3/m3. Two Down-hole drilling rig of KQ-200 are used for the perforation and electric detonator is used for the “V” initiation. The dump process is Automobile Transportation dumping by overburden spreader; the equipments are two overburden spreaders of D85A-18.Key words: Surface Mining Stripping Ratio development blastingII内蒙古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目录摘要.......................................................................................................................... .. IAbstract ................................................................................................................ ......... II 目录.......................................................................................................................... . (I)第一章地质部分 (1)1.1 矿区地理交通位置及隶属关系 (1)1.2 矿区地质概况及气候条件 (1)1.3 矿区工作程度 (1)1.4 区域地质特征 (1)1.4.1 矿床地质 (1)1.4.2 地层 (2)1.4.3 地质构造 (2)1.5 矿体赋存要素 (2)1.5.1 矿石类型、结构构造 (2)1.5.2 矿石的矿物成分 (3)1.5.3 矿石的化学成分 (3)1.5.4 矿岩的物理力学性质 (3)1.6 矿床水文地质特征 (4)1.6.1 矿床水文地质条件 (4)1.6.2 矿区地下水补、迳、排 (4)1.6.3 矿坑涌水量预测 (4)第二章露天开采境界 (5)2.1 露天开采境界确定的原则和方法 (5)2.2 确定境界所需的技术经济指标 (5)2.2.1 经济合理剥采比的选定 (5)2.2.2 合理帮坡角确定 (5)2.3 最终开采深度的确定 (6)2.3.1 矿山开采深度的初步确定 (6)2.3.2 最小底宽的确定.................................................................................. 6 I内蒙古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2.4 露天开采境界的参数 (7)2.4.1 露天矿的底部周界 (7)2.4.2 露天采场的构成要素 (7)2.4.3 境界内的矿岩量及开采年限 (8)第三章矿床开拓运输 (10)3.1 开拓方式的选择 (10)3.1.1 开拓方法选择的原则........................................................................103.1.2 影响本矿开拓方法选择的主要因素................................................103.2 运输线路的技术条件 (12)3.3 运输线路布置方式 (12)3.4 设备选型及有关计算 (13)3.4.1 平均运距............................................................................................133.4.2 时间利用系数....................................................................................133.4.3 不均衡系数........................................................................................143.4.4 装车时间............................................................................................143.4.5 卸载时间............................................................................................143.4.6 调头及停留时间................................................................................143.4.7 自卸汽车出车率................................................................................143.4.8 汽车数量计算....................................................................................15第四章掘沟及新水平准备 (18)4.1 掘沟工程 (18)4.1.1 沟道的类型,断面形状及其规格....................................................184.1.2 掘沟方法选择....................................................................................204.1.3 计算掘沟工程量和掘沟速度............................................................204.2 新水平准备工作 (22)4.2.1 确定新水平准备工程量和各项工程所需时间................................224.2.2 各项工程所需的时间........................................................................23第五章露天矿生产能力及采掘进度计划 (24)5.1 矿山生产能力的验算................................................................................... 24 II内蒙古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5.1.1 按可能有的采矿工作面数目验算生产能力....................................245.1.2 按矿山工程延深速度验算生产能力................................................255.2 采掘进度计划的编制 (25)5.2.1 编制采掘进度计划的依据资料........................................................255.3 矿山工作计划 (25)5.4 矿山全年、昼夜及班岩产量计算 (26)第六章矿岩采剥工程 (27)6.1 概述 (27)6.1.1 工作线横向布置的采剥方法的特点................................................276.1.2 穿孔设备的选择................................................................................276.1.3 设备生产能力的确定........................................................................286.1.4 设备数量的计算................................................................................286.1.5 二次破碎方法和所需的设备数量....................................................286.2 爆破工作 (29)6.2.1 爆破方法的选择................................................................................296.2.2 爆破方法及爆破器材........................................................................306.2.3 爆破参数的确定................................................................................316.3 装车工作 (34)6.3.1 采装设备的选择................................................................................346.3.2 采装工作面参数及工作平盘的配线方式........................................346.3.3 挖掘机生产能力的确定....................................................................36第七章排土工作 (38)7.1 排土场位置的选择及排土容积的计算 (38)7.1.1 排土场位置的选择............................................................................387.1.2 排土场的容积....................................................................................387.2 排土方法的选择及堆置要素的确定 (38)7.2.1 选择排土方法....................................................................................387.2.2 排土工序............................................................................................387.2.3 确定排土场参数................................................................................39 III内蒙古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7.3 排土线生产能力 (40)第八章露天矿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2)参考文献 (43)附录.......................................................................................................................... .. 44致谢.......................................................................................................................... .. 56IV内蒙古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第一章地质部分1.1 矿区地理交通位置及隶属关系包头市达茂旗新新铁矿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新新铁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茂联合旗上秃亥乡境内,西南距包头市240km,东南距呼和浩特市85km,北距达茂旗政府所在地百灵庙镇85km,呼百公路在矿区通过,并与包固百公路相通,公路交通便利。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引言采矿工程是矿山开采和矿石处理的一门学科。
毕业设计是矿山工程专业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可以让学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项目中,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本文将介绍采矿工程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选题与背景选题是采矿工程毕业设计的第一步,合理选题对于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专业知识,在导师指导下选择一个具有一定实际意义和研究价值的矿山工程问题进行研究。
选题的背景部分应介绍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问题,说明为什么进行此项研究。
研究目标与意义研究目标是指采矿工程毕业设计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研究意义是指该研究对于学术界和工程实践的贡献。
例如,研究目标可以是优化某一种采矿方法的参数,研究意义可以是提高矿山的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研究方法与步骤研究方法是指用于实现研究目标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在采矿工程毕业设计中,研究方法通常包括数据采集、实验设计、模拟计算、数据分析等。
学生需要根据自己选题的特点和研究目标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并逐步实施。
本部分应详细描述每个步骤的具体内容和技术路线。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如果毕业设计的选题需要进行实验研究,那么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学生要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选择适当的实验设备和方法,并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
数据分析部分应根据研究方法的选择,采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结果应支持毕业设计的研究目标和结论。
结果与讨论结果与讨论是采矿工程毕业设计的核心部分。
学生需要根据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的结果,得出结论并进行讨论。
对于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学生还应提出改进的建议。
结果与讨论的内容应详尽、准确,结论言之有据。
结论结论是对整个毕业设计工作的总结,应概括地回答研究目标是否实现,并对研究结果的重要性、意义进行阐述。
结论还可以包括对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展望。
毕业设计的结论应简洁明了,突出论文的创新点和学术价值。
前言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其生产量和消费量一直占能源的70%左右。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品种齐全。
到20世纪末,煤炭的探明储量有1万亿吨,其中已利用储量中尚有可采储量800多亿吨;我国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相对不足,其储量只可供开采几十年;水力资源虽然丰富,但集中在西南地区,而且开发利用需要的投资很大;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的开发利用则刚刚起步。
所以,在未来几十年内,煤炭仍是我国最可靠的能源,煤炭的基础能源地位不会改变[3]。
我国是煤炭的生产和消费大国,每年生产和消费煤炭都在十几亿吨以上。
大量生产和消费煤炭,无论对区域环境,还是对全球气候都造成很大影响。
为此,国家鼓励和提倡发展洁净煤技术。
选煤是洁净煤技术的基础,也是煤炭深加工(制水煤浆、焦化、气化、液化)和洁净、高效利用的前提。
选煤可以除去煤中的大部分矿物杂质,提高煤炭质量,并把它分成不同等级,为用户合理利用创造条件。
国家鼓励发展煤炭洗选加工,原煤入选量不断提高,从1949年的十几万吨发展到2003年的5亿多吨。
但是我国煤炭洗选加工相对落后,原煤入洗率尚不足30%,商品煤质量较差,因此煤炭利用率低,燃煤引起的污染严重。
为了合理利用煤炭资源,提高利用效率,降低铁路运输量,减少燃煤对大气的污染,有必要大力发展煤炭洗选加工[1]。
本设计任务是设计年处理量为4.0Mt的大型群矿型选煤厂。
工作制度为330d/a,每天三班制,每班工作8h,两班生产,一班检修。
要求完成对原煤煤质资料分析,煤可选性评定,工艺流程选择与计算,设备选型,厂房布置,经济概算,图纸绘制等初步设计任务。
1 厂区概况1.1 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1.1.1 交通位置娘娘庙矿井田位于铁法煤田的东南部,南北走向长约5.35km,东西宽约4.2km,总面积约为22.5 km2。
北以FW313断层为界,与小青井田相邻;南以煤层最低可采边界线为界;西以F3、F2、FW25、F35-1断层为界与大兴井田相邻;东至14#煤层最低可采边界线。
露天开采毕业设计第一章总论一、矿区概况矿区地理及行政管辖、道路、居民区、火车站、港口和码头。
该区经济、工农业,当地建筑材料,电源,劳动力供应情况。
该矿床开采对该地区和国家的意义,煤炭需用者及其分布。
矿区气候条件:平均气温及最高最低气温,降雨量。
二、矿山开采现状对于改建设计的要求交待矿山开采现状。
三、矿床分期开采规划及矿区远景对于大矿区,矿床埋藏宽广,矿体多,需要分期开采的复杂矿床,扼要说明分期开采的意义,前后期过渡期划分。
对有储量远景的矿床,要对开采范围扩展后依些设想和打算,设计中的一些工程应该为今后发展创造条件。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包括地质,采矿,总图运输等部分和总的一些技术经济指标在设计作完后汇总成表。
第二章地质一、矿床地质矿床在区域地质构造中的位置,区域构造对矿床形态和地貌的影响,矿床成因,类型。
矿体特征,开头及赋存要素,沿走向倾斜的品位变化特征,煤炭的物理机械特性,各种煤炭的矿物和化学组成。
围岩的特征:稳定性,含水性,夹脉石的分采分选可能性,矿体围岩接触特征,矿床内的破坏情况。
二、矿体规模大小范围,探明的地质储量及品位(最好整理成表)煤炭中有害成份含量,允许含量。
三、水文地质根据地质报告和当地气象站的资料,整理有关地形地貌,气象水文材料。
矿区内含水层,构造破碎带的分布。
地表汇水区域水系分布,地下水补给,迳流和排泄条件。
四、地质评价从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资料是否完备可靠的角度对地质报告进行评述(主要对与采矿有关的地质构造,煤炭质量,煤炭和围岩性质,各级储量,水文地质进行简短的评述)。
第三章露天采场境界的确定圈定采矿场开采境界时需要矿床地质地形图和纵横剖面图。
埋藏条件复杂时,要分层地质平面图,设计步骤可分六步完成:一、确定开采深度;二、在纵剖面图上确定底部标高;三、确定采矿场底部平面周界;四、边坡细部结构尺寸,五、绘制采矿场终了平面图,六、修改采矿场剖面图对设计开采境界扼要说明,并将设计采矿场各要素列成表。
目录前言.................................................................... 4.第1章总论............................................................. 4..1.1设计任务与内容..................................................... 4.1.2原始资料........................................................... 5.1.3设计要求.......................................................... 5..1.3.1设计后提交的文件................................................. 5.第2章矿床开拓运输方式................................................. 6.2.1矿床露天开拓的影响因素............................................ 6.2.2矿床开拓方案的确定................................................. 6.2.2.1选择开拓方案的原则............................................... 6.2.2.2矿床开拓方案的确定............................................... 7.2.3矿山运输设备及其数量.............................................. 7.2.3.1运输设备类型的选择.............................................. 7.2.3.2运输设备数量的确定.............................................. 7.2.4矿山运输线路参数设计.............................................. 8.2.4.1平曲线半径........................................................ & 2.4.2停车视距......................................................... 9.2.4.3会车视距 (10)2.4.4道路通过能力.................................................... 1.02.4.5道路宽度计算.................................................... 1.12.5 矿山运输能力1..1.第 3 章露天开采境界的确定....................................................................... 1.1.3.1 确定露天开采境界的原则1..13.2 影响露天开采境界的主要因素1..23.3 露天开采境界确定的主要程序及主要参数的确定...................... 1. 33.3.1 开采深度的确定1..3.3.3.2 最小底宽1..4.3.3.3 储量计算及服务年限的确定1..53.3.4 露天矿台阶要素与最终边坡角验算 ................................. 1.73.3.5 绘制露天矿底部周界1..83.3.6 绘制露天矿开采终了平面图1..83.3.7 计算平均剥采比1..9.第4章穿孔爆破..................................................... 1..9.4.1 穿孔工作1..9.4.1.2 穿孔设备数量计算1..94.2 爆破工作2..1.4.2.1 爆破方法选择2..1.4.2.2 爆破材料2..1.4.2.3 钻孔形式和布孔方式2..24.2.4 爆破参数的确定2..2.4.2.5 装药、填塞、起爆方法2..54.2.6 爆破网路设计 ................................................... 2..6.4.2.7 一次爆破量的确定 ............................................... 2..6第5 章开采工艺....................................................................... 2..7.5.1 工作线布置及矿山开采程序........................................ 2..7 5.2 挖掘机选择及其数量 .............................................. 2..7 5.2.1 挖掘设备类型确定 ............................................... 2..7 5.2.2 挖掘机数量确定 ................................................. 2..8.5.3 采区长度与采区宽度的确定........................................ 2..9 5.3.1采区长度LC .............................................................................................. 2..9.5.3.2采掘带宽度B C ................................................................................................................................ 2..9 .第 6 章课程设计总结....................................................................... 2..9.参考文献....................................................................... 3...0.、八、,前言采矿工程专业露天开采课程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知识掌握的一次全面检验。
采矿课程设计ii(露天部分)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露天采矿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了解露天采矿的工程特点和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对采矿工程的认识和兴趣。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掌握露天采矿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了解露天采矿的工程特点和环境问题;3.熟悉露天采矿的技术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分析露天采矿工程的特点和问题;2.能够运用露天采矿的方法和技术进行设计和优化;3.能够评估露天采矿工程的环境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对采矿工程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对工程伦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3.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露天采矿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以及露天采矿的工程特点和环境问题。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如下:1.露天采矿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露天采矿的定义、分类和特点,露天采矿的方法和技术。
2.露天采矿的工程特点和环境问题:包括露天采矿的工程流程和特点,露天采矿对环境的影响和解决方案。
3.露天采矿的技术发展趋势:包括露天采矿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露天采矿技术的应用和前景。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具体来说: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授露天采矿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露天采矿的工程特点和环境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露天采矿案例,让学生掌握露天采矿的方法和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4.实验法:通过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习,让学生亲身体验露天采矿的工程特点和环境问题。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具体来说:1.教材:选择一本权威的露天采矿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用于向学生传授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
2.参考书:提供一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
3.多媒体资料:制作一些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视频,用于辅助讲解和演示,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
目录1.确定露天矿最小底宽 (1)2.选取露天矿最终边坡角 (1)2.1选取台阶坡面角 (1)2.2确定台阶高度 (1)3.确定露天矿开采深度 (2)3.1地质横剖面上的图上的开采深度 (2)3.2确定最终开采深度 (6)4. 绘制露天矿底部周界 (6)5. 绘制露天矿开采终了平面图 (7)6. 绘制露天矿开采分层平面图 (7)7. 绘制露天矿最终开采境界横剖面图 (13)8. 绘制露天矿最终开采境界纵剖面图 (13)9. 境界内矿岩量表 (13)10. 采场设计参数表 (15)11.参考文献 (15)露天开采境界设计1.确定露天矿最小底宽汽车运输,并采用回返式调车方式,则其底宽为:()e b R B c c ++=5.02min min (1-1) 式中 B min —露天矿最小底宽,m ;R cmin —汽车最小转弯半径,m ; b c —汽车宽度,m ;e —汽车距边坡的安全距离,m ,e 一般取1.0~1.5m 。
需要10t 的自卸汽车,由参考文献[2]查表,故选择型号QQ562汽车可得汽车参数如表1.1。
()m B 147.200.1547.25.08.72min =+⨯+⨯=故取最小底宽为22m ,本设计中爬坡能力选择10%。
2.选取露天矿最终边坡角2.1选取台阶坡面角由围岩性质上盘为闪长岩,ƒ=14~16;下盘为石英岩,ƒ=16~18,由参考文献[3]查表,选取上盘非工作台阶坡面角为75°,下盘工作台阶坡面角为75°。
2.2确定台阶高度需要150mm 潜孔钻机,由参考文献[2]查表,选择型号KQ150潜孔钻机,可得潜孔钻机参数如表2.1。
表2.1 150mm 潜孔钻机参数2.2。
对需穿爆松散的硬岩,阶段高度不超过挖掘机最大挖掘高度的1.25倍。
我国设计和生产的露天矿,小型矿山阶段高度一般为8~10m 。
大、中型矿山一般多为10~12m 。
在这里取台阶高度为10m 。
目录目录 (I)摘要........................................................................................................................... V II Abstract .. (VIII)第一章矿区概况 .......................................................................................................... - 1 -1.1 矿区的地理及其交通情况 ............................................................................. - 1 -1.2 气候条件 ......................................................................................................... - 1 -1.3 地质概况 ......................................................................................................... - 1 -1.4 水文条件 ......................................................................................................... - 1 -1.5位置地图 .......................................................................................................... - 2 - 第二章矿床地质特征 .......................................................................................... - 3 -2.1矿床地质 .......................................................................................................... - 3 -2.1.1地层 ....................................................................................................... - 3 -2.1.2地质构造 ............................................................................................... - 3 -2.1.3岩浆岩 ................................................................................................... - 3 -2.2矿山地质 .......................................................................................................... - 4 -2.2.1矿体规模产状 ....................................................................................... - 4 -2.2.2矿体构造 ............................................................................................... - 4 -2.2.3矿石质量 ............................................................................................... - 4 -2.2.3.1矿石的物质成分及其特征 ........................................................ - 4 -2.2.3.2矿石化学成分及其特征 ............................................................ - 5 -2.2.4矿石的结构构造 ................................................................................... - 6 -2.2.4.1矿石的结构 ................................................................................ - 6 -2.2.4.2矿石的构造 ................................................................................ - 6 -2.2.5矿石的类型及品级 ............................................................................... - 6 -2.2.5.1矿石自然类型 ............................................................................ - 6 -2.2.5.2矿石工业类型 ............................................................................ - 6 -2.2.5.3矿石的工业品级 ........................................................................ - 7 -2.3矿石及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 .......................................................................... - 7 - 第三章露天矿合理帮坡角确定 ................................................................................ - 8 -3.1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 ...................................................................................... - 8 -3.2边坡稳定计算及合理帮坡角确定 .................................................................. - 8 - 第四章露天开采境界 ................................................................................................ - 10 -4.1 露天开采境界确定的原则和方法 ............................................................... - 10 -4.2 确定境界所需的技术经济指标 ................................................................... - 10 -4.2.1 经济合理剥采比的选定 .................................................................... - 10 -4.2.2露天矿的最小底宽 ............................................................................. - 10 -4.2.3最终边坡角 ......................................................................................... - 11 -4.2.4台阶最终坡面角和台阶高度 ............................................................. - 11 -4.2.5安全平台和清扫平台及运输平台 ..................................................... - 12 -4.3最终开采深度的确定 .................................................................................... - 12 -4.3.1 开采深度的初步确定 ........................................................................ - 12 -4.3.2 露天矿底部标高的调整 .................................................................... - 14 -4.4露天开采境界的参数 .................................................................................... - 15 -4.4.1露天采场的构成要素 ........................................................................... - 15 -4.4.2境界内的矿岩量及服务年限的计算 ................................................. - 16 - 第五章矿床开拓运输 ...................................................................................... - 18 -5.1 开拓方式的选择 ........................................................................................... - 18 -5.1.1开拓方法选择的原则 ......................................................................... - 18 -5.1.2影响本矿开拓方法选择的主要因素 ................................................. - 18 -5.2 运输线路的技术条件 ................................................................................... - 20 -5.2.1运输线路布置方式 ............................................................................. - 20 -5.2.2设备选型及有关计算 ......................................................................... - 20 -5.2.3初定平均运距 ..................................................................................... - 21 -5.2.4时间利用系数 ..................................................................................... - 21 -5.2.5不均衡系数 ......................................................................................... - 21 -5.2.6装车时间 ............................................................................................. - 21 -5.2.7卸载时间 ............................................................................................. - 22 -5.2.8调头及停留时间 ................................................................................. - 22 -5.2.9自卸汽车出车率 ................................................................................. - 22 -5.2.10 汽车数量计算 .................................................................................. - 23 - 第六章开采参数与开采程序 .................................................................................... - 27 -6.1 掘沟工程 ....................................................................................................... - 27 -6.1.1沟道的类型,断面形状及其规格 ..................................................... - 27 -6.1.1.1 沟底宽度 ................................................................................. - 27 -6.1.1.2沟深度 ...................................................................................... - 28 -6.1.1.3沟帮坡面角 .............................................................................. - 28 -6.1.1.4沟的纵向坡度 .......................................................................... - 28 -6.1.1.5沟的长度 .................................................................................. - 28 -6.2掘沟方法选择 ................................................................................................ - 29 -6.2.1 计算掘沟工程量和掘沟速度 ............................................................ - 30 -6.2.1.1掘沟工程量 .............................................................................. - 30 -6.2.1.2电铲的选择 .............................................................................. - 32 -6.3新水平准备工作 ............................................................................................ - 35 -6.3.1确定新水平准备工程量和各项工程所需时间 ................................. - 35 -6.3.2各项工程所需的时间 ......................................................................... - 35 -6.3.3计算最大可能的矿山工程延深速度 ................................................. - 36 - 第七章露天矿生产能力及采掘进度计划 .............................................................. - 37 -7.1 矿山生产能力验算 ....................................................................................... - 37 -7.1.1 按可能有的采矿工作面数目验算生产能力 .................................... - 37 -7.1.2根据年服务年限论证生产能力的经济合理性 ................................. - 38 -7.2采掘进度计划的编制 .................................................................................... - 38 -7.2.1编制采掘进度计划的依据资料 ......................................................... - 38 -7.2.2采掘进度计划 ..................................................................................... - 39 -7.2.3矿山工作计划 ..................................................................................... - 39 -7.2.4矿山全年、昼夜及班岩产量计算 ..................................................... - 39 - 第八章穿孔爆破 .................................................................................................. - 41 -8.1概述 ................................................................................................................ - 41 -8.2穿孔工作 ........................................................................................................ - 41 -8.2.1穿孔设备的选择 ................................................................................. - 41 -8.2.2设备生产能力的确定 ......................................................................... - 42 -8.2.4二次破碎方法和所需的设备数量 ....................................................... - 44 -8.3爆破工作 ........................................................................................................ - 45 -8.3.1爆破方法的选择 ................................................................................... - 45 -8.3.2起爆方法及网路 ................................................................................... - 45 -8.3.3爆破参数的确定 ................................................................................... - 46 -8.3.3.1底盘抵抗线W1 ........................................................................... - 46 -8.3.3.2孔距a和排距b ........................................................................... - 48 -8.3.3.3孔径d和孔深h ........................................................................... - 48 -8.3.3.4填塞长度L2 ................................................................................. - 48 -8.3.3.5单孔装药量 .................................................................................. - 49 -8.4炸药混装设备 ................................................................................................ - 49 - 第九章采装工作 .............................................................................................. - 51 -9.1采装设备的选型 ............................................................................................ - 51 -9.2采装工作面参数 ............................................................................................ - 51 -9.2.1台阶高度 ............................................................................................. - 51 -9.2.2 采区长度 (51)9.2.3采掘带宽度bc .................................................................................... - 51 -9.3工作平盘的配线方式 .................................................................................. - 51 -9.3.1最小工作平盘宽度及工作平盘宽度 ................................................. - 51 - 第十章排土工作 ............................................................................................ - 53 -10.1排土场位置的选择及排土容积的计算 ................................................ - 53 -10.1.1排土场位置的选择 ....................................................................... - 53 -10.2排土方法的选择及堆置要素的确定 .......................................................... - 54 -10.2.1选择排土场方法 ............................................................................. - 54 -10.2.2排土工序 ......................................................................................... - 54 -10.2.3确定排土场参数 ............................................................................. - 56 -10.2.3.1排土段高 .............................................................................. - 56 -10.2.3.2岩堆安息角 .......................................................................... - 56 -10.2.3.3最小平台宽度 ...................................................................... - 56 -10.2.3.4排土线长度 .......................................................................... - 56 -10.3 排土线生产能力 ....................................................................................... - 57 - 第十一章露天矿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 59 -11.1 采境界的主要尺寸 ................................................................................. - 59 -11.2露天开采境界内矿岩量 ............................................................................ - 59 -11.3平均剥采比 ................................................................................................ - 59 -11.4生产剥采比 ................................................................................................ - 59 -11.5露天矿生产能力 ........................................................................................ - 59 -11.6露天矿的服务年限 .................................................................................... - 60 -11.7矿山基建工程量 ........................................................................................ - 60 -11.8露天矿基建期 ............................................................................................ - 60 -11.9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期限 ............................................................................ - 60 -11.10 主要设备 ................................................................................................. - 60 - 参考文献...................................................................................................................... - 61 - 致谢.............................................................................................................................. - 72 -摘要本次设计为鞍山许东沟露天铁矿年产量为110万吨开采设计。
目录摘要 (1)Abstract (2)第一章地质部分 (1)1.1 矿区地理位置和气候 (1)1.1.1矿区地理交通位置 (1)1.1.2矿区气候条件 (1)1.2 矿体地质 (1)1.2.1 矿体的特征 (1)1.2.2矿体与围岩的性质 (2)第二章露天开采境界 (5)2.1 影响露天开采境界的主要因素 (5)2.2 确定露天开采境界的原则和方法依据 (5)2.2.1露天开采境界设计的考虑原则 (5)2.2.2确定露天矿境界的主要原则如下 (6)2.2.3露天矿境界确定的方法与原则 (6)2.3 确定境界所需的技术经济指标 (7)2.3.1经济合理剥采比的选定 (7)2.3.2露天矿的最小底宽 (7)2.3.3采场最终边坡角 (8)2.3.4台阶最终坡面角和台阶高度 (8)2.3.5安全平台和清扫平台及运输平台 (8)2.4 最终开采深度的确定 (9)2.4.1 境界剥采比的计算 (9)2.4.2最终深度标高的确定 (10)2.5 圈定露天矿开采境界的结果 (10)2.5.1露天矿底部周界 (10)2.5.2露天开采境界的参数 (10)第三章矿岩采剥工程 (12)3.1 概述 (12)3.2 穿孔工作 (13)3.2.1 穿孔设备的选择 (13)3.2.2 设备生产能力的确定 (14)3.2.3 设备数量的计算 (14)3.2.4 二次破碎方法和所需的设备数量 (14)3.3 爆破工程 (16)3.3.1 爆破方法的选择 (16)3.3.2 爆破方法及爆破器材 (16)3.3.3 爆破参数的确定 (18)3.4 装车工作 (19)3.4.1 采装设备的选择 (19)3.4.2 采装工作面参数及工作平盘的配线方式 (19)3.4.3 挖掘机生产能力的确定 (21)第四章排土工作 (22)4.1 排土场位置的选择及排土容积的计算 (22)4.1.1 选择排土场位置的选择 (22)4.1.2 排土场的容积 (22)4.2 排土方法的选择及堆置要素的确定 (22)4.2.1 选择排土的方法 (22)4.2.2 排土工序 (23)4.2.3 确定排土场参数 (23)4.3 排土线生产能力 (24)第五章露天矿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5)参考文献 (26)摘要本次课程设计的是达茂旗石宝铁矿中区露天开采,设计年产为130万吨。
露天煤矿年产60万吨初步设计毕业论文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一章矿区概况 (1)1.1矿区概况 (1)1.1.1矿区地理及行政位置 (1)1.1.2 交通条件 (1)1.1.3矿床开采对国民经济的意义 (2)1.2矿区地文、水文及气候 (2)第二章矿床地质特征 (3)2.1区域地质特征 (3)2.1.1地层层序 (3)2.1.2地质构造 (4)2.2矿体赋存情况 (4)2.3矿区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 (5)2.3.1矿区水文地质 (5)2.3.2矿床勘探程度 (5)第三章露天矿合理帮坡角确定 (7)3.1矿区工程地质 (7)3.1.1 松散层地质 (7)3.1.2 基岩岩石物理力学性质 (7)3.2影响边坡稳定性因素 (7)3.3露天矿合理帮坡角的确定 (8)第四章露天开采境界 (9)4.1开采境界的确定 (9)4.1.1影响开采境界的因素 (9)4.1.2确定露天开采境界的原则 (9)4.1.3圈定的露天开采境界 (10)4.2露天采场剥离量与煤工业储量的计算 (12)4.2.1剥离量的计算 (12)4.2.2 露天开采境界煤量计算 (13)4.3计算平均剥采比 (14)4.3.1平均剥采比 (14)4.3.2服务年限 (14)第五章矿田开拓 (16)5.1露天矿生产工艺的选择 (16)5.2开拓系统方案比较与确定 (16)5.2.1开拓方法选择的主要原则及其影响因素 (16)5.2.2确定技术上可行的开拓方案 (16)5.3设备选型 (18)5.4掘沟工程 (26)5.4.1掘沟位置的确定 (26)5.4.2确定出入沟及开段沟的规格 (29)5.4.3计算掘沟速度 (33)第六章开采参数与开采程序 (35)6.1主要开采参数的确定 (35)6.1.1台阶划分及台阶高度 (36)6.1.2采掘带宽度的确定 (36)6.1.3工作平盘要素及宽度 (37)6.1.4 采区长度 (38)6.2矿山工程发展程序 (38)第七章露天矿生产能力 (40)7.1露天矿工作制度 (40)7.1.1露天矿人员工作制度 (40)7.1.2主要机械设备的工作制度 (40)7.2均衡生产剥采比 (40)7.2.1均衡的必要性 (40)7.2.2均衡的可能性 (41)7.2.3均衡生产剥采比 (41)7.3验证露天矿生产能力 (43)7.3.1验证露天矿生产能力 (43)7.3.2露天矿各生产期有用矿物、剥离物的年、日、班生产能力 (44)第八章穿孔爆破 (45)8.1选择穿孔爆破方法 (45)8.2穿孔设备 (45)8.2.1 确定钻机的生产能力 (45)8.2.2 所需设备台数 (46)8.3确定爆破参数 (46)8.3.1底盘抵抗线 (46)8.3.2孔径与孔深 (47)8.3.3 超钻 (47)8.3.4 孔距及排距的计算 (47)8.3.5 单孔装药量计算 (48)8.3.6 装药长度与填塞长度 (48)8.4爆破器材及爆破方法 (50)8.4.1 爆破器材与起爆方法 (50)8.4.2 爆破材料消耗量 (51)8.4.3 特殊情况的处理 (51)第九章采装工作 (52)9.1采装设备选型及其主要参数 (52)9.1.1 采装设备选型 (52)9.1.2 采掘方式及工作面参数 (52)9.1.3 工作平盘配线方式 (52)9.2挖掘机生产能力及数量的计算 (52)9.2.1 挖掘机生产能力计算 (52)9.2.2 挖掘机数量计算 (53)第十章露天矿运输 (54)10.1运输设备及运输系统 (54)10.1.1 运输方法的选择及其设备选型 (54)10.1.2 汽车运输的限制坡度 (54)10.1.3 设备运输能力及数量计算 (54)第十一章排土 (57)11.1选则排土场的原则及位置 (57)11.1.1 选则排土场的原则 (57)11.1.2 排土场位置的确定 (57)11.2排土量计算 (57)11.2.1 排土场主要参数 (57)11.2.2 排土容量的计算 (59)11.3排弃方式及设备选择 (59)11.3.1 排弃方式 (59)11.3.2 排土设备数量计算 (59)第十二章露天矿采掘进度计划 (61)12.1露天矿采掘进度计划编制方法及依据 (61)12.1.1 编制原则 (61)12.1.2 编制依据及方法 (61)12.2编制矿山工程进度计划图表 (61)第十三章总平面布置 (62)13.1总平面布置的原则 (62)13.2总平面布置 (62)13.2.1 工业场地 (62)第十四章露天矿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3)第十五章土地复垦 (66)参考文献 (67)附录 (68)致谢 (87)第一章矿区概况1.1 矿区概况1.1.1矿区地理及行政位置美厚煤矿位于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煤田地质资料汇编》区的北部边缘,行政区划隶属于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高头窑镇。
露天矿毕业设计1.1设计题⽬与内容设计题⽬:⼤古坑矿区⾼岭⼟矿V3号矿体露天矿开采设计。
设计内容有:(1)露天开采境界设计,熟练掌握具体露天矿⼭开采境界确定的⽅法和原则,确定开采深度,台阶⾼度,露天矿合理开采深度设计与调整,经济剥采⽐的确定;(2)露天矿⽣产能⼒的设计及采剥进度计划;(3)初步圈定露天开采终了平⾯图,开拓坑道定线,绘制露天开采终了平⾯图露天采矿⼯艺设计。
1.2原始资料⼤古坑⾼岭⼟矿区位于茶陵县城南东约25公⾥,属桃坑乡管辖。
地理坐标:东经113°43 ′18″—113°44′30″,北纬26°42′04″—26°42′43″,⾯积0.80平⽅公⾥。
区内交通⽬前⽐较困难,仅有公路⾄桃坑乡政府驻地,乡村⾄矿区的简易公路⽬前正在修建之中,该公路修好后,交通将⼤为改观。
但该区⽔利资源丰富,⾼压线路、通信线路已进⼊了矿区,为矿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交通位置图见图1-1所⽰。
图1-1 矿区交通位置图该矿区地处湘赣变弱的罗霄⼭脉西侧,地貌特征是:西北、东南⼭地崛起,西北有武功⼭绵亘,东南有万烊⼭蜿蜒,中部和西部丘岗起代,地势朝中部,西南部倾斜。
并呈阶梯状逐级下降,形成⼀个三⾯环⼭,朝四南开⼝的关环形盆地。
矿区属中低⼭区,主要⼭脉呈NE⾄NNE向展布,地势东⾼西低,海拔标⾼多在200—400⽶之间,最⾼460⽶,相对⾼差约260⽶。
茶陵县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候区,近⼆⼗年的⽓象资料统计表明,极端最低⽓温为-4.2 0C(1991年,持续时间短暂)。
光能资源:平均年⽇照1744.7⼩时,年⽇照率为39%,属全省⽇照最多的地区。
降⽔量:平均年降⽔量1400毫⽶,较邻近公路偏少,但仍属⾬⽔灵丽的湿润⽓候区。
该区经济以林、农、副业为主,盛产杉、松和楠⽵,劳动⼒充⾜。
矿⼭依法于株洲市国⼟资源局和茶陵县国⼟部门拟定的矿⼭范围和拐点坐标及开采深度如表1-1 矿⼭范围和拐点坐标矿区位于酃(县)桂(东)南北向隆起带北端,与湘东新华夏系茶(陵)永(兴)断陷盆地东交合部位。
重庆大学采矿工程毕业设计矿井开采设计范例重庆大学采矿工程毕业设计矿井开采设计范例篇一: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字号本科生毕业设计题目:大采高;综采技术姓名:王文斌学号:班级: 20XX级采矿本科班(新疆)指导教师:于景林编号:()摘要煤炭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煤炭工业的发展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矿产资源丰富的新疆自治区,各个大型煤炭企业陆续进入,进行资源开发。
山西潞安就是其中大型资源企业的其中之一。
潞新煤矿是新疆自治区重点煤矿,位于新疆哈密三道岭,矿产资源丰富,平均每年生产煤炭1000万吨左右。
1958年建矿,主要矿有潞新一矿、潞新二矿、潞新砂墩子矿、吉木萨尔矿等。
主要生产煤炭用于发电、化工、民用等。
本文主要观点有:在煤炭企业生产中地质条件和煤炭赋存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优先考虑使用大采高采煤方法。
关键词:大采高;综采技术目录研究目的和意义 (5)1.研究目的 (5)2.研究意义 (5)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6)1、井田概况 (6)2.矿区开发简史 (8)3.矿区地层及构造 (10)4.井田地层及构造 (11)5.煤层煤质 (14)6.煤的化学性质 (16)7、瓦斯、煤尘和煤的自燃性 (16)第二章、矿井资源/储量、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2)1.井田境界及资源/储量 (24)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5)第三章、煤炭工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挑战 (26)1、煤炭工业发展现状 (28)2、煤炭工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30)第四章、大采高技术发展现状 (32)1、我国大采高技术的应用 (32)第五章、综采工作面大采高采煤方法的应用 (35)1、矿井概况 (36)2、开采顺序 (38)六.研究结论及建议 (53)绪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研究目的为了研究大采高综采技术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详细地分析潞新二矿的煤层赋存和现有生产技术状况,并对中国主要煤矿企业先进矿井进行了研究,收集了使用大采高综采设备开采的有关技术资料,经过分析对比认为,目前大采高综采工作面采用大功率,高可靠性设备,具有较强地适应能力,在潞新二矿矿使用是可行的,必将进一步加快潞新二矿以减队减面,增产增效为主要内容的集约化发展步伐,推动潞新二矿乃至潞新的采煤技术发展,促进安全高效矿井的建设。
目录摘要 (1)Abstract (2)第一章地质部分 (1)1.1 矿区地理位置和气候 (1)1.1.1矿区地理交通位置 (1)1.1.2矿区气候条件 (1)1.2 矿体地质 (1)1.2.1 矿体的特征 (1)1.2.2矿体与围岩的性质 (2)第二章露天开采境界 (5)2.1 影响露天开采境界的主要因素 (5)2.2 确定露天开采境界的原则和方法依据 (5)2.2.1露天开采境界设计的考虑原则 (5)2.2.2确定露天矿境界的主要原则如下 (6)2.2.3露天矿境界确定的方法与原则 (6)2.3 确定境界所需的技术经济指标 (7)2.3.1经济合理剥采比的选定 (7)2.3.2露天矿的最小底宽 (7)2.3.3采场最终边坡角 (8)2.3.4台阶最终坡面角和台阶高度 (8)2.3.5安全平台和清扫平台及运输平台 (8)2.4 最终开采深度的确定 (9)2.4.1 境界剥采比的计算 (9)2.4.2最终深度标高的确定 (10)2.5 圈定露天矿开采境界的结果 (10)2.5.1露天矿底部周界 (10)2.5.2露天开采境界的参数 (10)第三章矿岩采剥工程 (12)3.1 概述 (12)3.2 穿孔工作 (13)3.2.1 穿孔设备的选择 (13)3.2.2 设备生产能力的确定 (14)3.2.3 设备数量的计算 (14)3.2.4 二次破碎方法和所需的设备数量 (14)3.3 爆破工程 (16)3.3.1 爆破方法的选择 (16)3.3.2 爆破方法及爆破器材 (17)3.3.3 爆破参数的确定 (18)3.4 装车工作 (19)3.4.1 采装设备的选择 (19)3.4.2 采装工作面参数及工作平盘的配线方式 (20)3.4.3 挖掘机生产能力的确定 (21)第四章排土工作 (22)4.1 排土场位置的选择及排土容积的计算 (22)4.1.1 选择排土场位置的选择 (22)4.1.2 排土场的容积 (22)4.2 排土方法的选择及堆置要素的确定 (23)4.2.1 选择排土的方法 (23)4.2.2 排土工序 (23)4.2.3 确定排土场参数 (23)4.3 排土线生产能力 (24)第五章露天矿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5)参考文献 (26)摘要本次课程设计的是达茂旗石宝铁矿中区露天开采,设计年产为130万吨。
设计台阶坡面角为70°。
台阶高度为10m;安全平台宽度为5m;清扫平台宽度为12m,露天矿最小底宽为21m,由此确定露天矿上盘最终坡面角40下盘最终坡面角为43°,采场最大长度811m,最大宽度为455m,最终开采底部标高为1456m。
露天矿境界内可采储量2797.64万吨,可采年限23年。
运输设备为BJ-371型自卸汽车和三台WK-4型电铲。
均衡剥采比为3.2t/t。
设计采用3台KQ—150型潜孔转机进行穿孔,斜线起爆。
采用汽车运输——排土机排土。
关键词:露天开采剥采比爆破AbstractThe curriculum design is the Shi Bao iron ore in open pit mining district, designed with an annual output of 1300000 tons. Design of bench slope angle is 70 degrees. Step height is 10m; safety platform width of 5m; cleaning platform width of 12M, open-pit minimum bottom width of 21m, the determination of open-pit slope angle on the final 40 lower final slope angle is 43 degrees, stope maximum length of 811m, the maximum width of 455m, final mining bottom elevation of 1456m. Open pit mine ground within the recoverable reserves 27976400 tons, recoverable period of 23 years.Transport equipment for type BJ-371 dump truck and three WK-4 type electric shovel. Balanced stripping ratio of 3.2T / T. Design using 3 KQ - 150 Type DTH turn for perforation, oblique detonation. The motor transport -- dumping machine dump.Key words: surface mining stripping ratio blasting第一章地质部分1.1 矿区地理位置和气候1.1.1矿区地理交通位置包头市达茂旗石宝铁矿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石宝铁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茂联合旗石宝乡境内,西南距包头市198km,东南距呼和浩特市97 km,北距达茂旗政府所在地百灵庙镇65km,呼百公路在矿区通过,并与包固百公路相通,公路交通便利。
1.1.2矿区气候条件矿区属丘陵地区,四周地势比较平坦,海拔高度平均为1650~1655m.该地区属华北干燥大陆气候,降雨集中在7~8月份,冬季较长。
矿区周围为半农半牧区。
1.2 矿体地质1.2.1 矿体的特征1.2.1.1矿床地质三合明铁矿中部露头区,自线XII以东F17断层,长约1600m,矿体地表出露最长达1250m,露头最大宽度106米。
矿体厚度变化变化较大。
矿体沿倾斜方向最大延伸为450m,一般延伸为300m左右。
随深度增加逐渐变薄,并迅速尖灭,而品位亦有变低的趋势。
矿体形态基本为层状或似层状,因后期构造运动影响,产生一系列的倾伏褶皱构造,矿体的形态和产状各处不一。
1.2.1.2地层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下元古界三合明群(Pt15),其次为新生界老第三系(E)和第四系(Q),该铁矿赋存于三合明群之中。
三合明群含矿层自下而上分为六个岩段,但在中部露头区仅出现四个岩段,由老到新分述如下:a.下角闪岩段:下部为中细粒角闪岩夹石英岩、透闪岩扁豆体;上部为磁铁透闪片岩、石榴黑云片岩夹斜长黑云片岩,条带状磁铁石英岩、石英岩及石英透闪岩扁豆体。
本层构成中部露头区矿体的底板。
b.下磁铁石英岩段:分布在矿区中部,为条带状磁铁贫矿夹磁铁透闪片岩、石英岩扁豆体。
矿石以条带状构造为主,沿矿层走向变化大,为本区中部露头区的主矿体。
c.片岩段:该层为中部露头区矿体的顶板围岩,矿体为磁铁透闪片岩,其次为石榴黑云片岩、石榴透闪片岩,上部为厚层石英岩夹透闪片岩,其次夹薄层磁铁透镜状。
d.中角闪岩段:角闪岩—斜长角闪岩夹石英岩,透闪岩,赤铁石英岩及透闪片岩透镜体。
1.2.1.3 岩浆岩矿区内岩浆岩不甚发育,规模一般不大,均呈脉状产出。
已发现的有:闪长岩脉、闪斜煌斑岩脉、碳酸盐岩脉、辉石闪长岩脉,其中辉石闪长岩脉在深部对矿体有较大的破坏作用。
1.2.1.4构造a.褶皱构造:矿区含矿地层产状变化复杂,出现多个倒转褶皱,因所在部位不同而异,中部露头区ⅩⅧ勘探线以西,地层走向东北东,向南东倾斜,ⅩⅧ勘探线以东,地层走向转为北西,向南西倾斜。
b.断裂构造:矿区内断裂构造较为发育,已发现大、小断层20多处,对矿体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断裂构造大体分为5组:东西向反冲逆断层组、北东向正断层组、北东东向逆断层组、北西向正断层组及北北东向正、逆断层组。
1.2.2矿体与围岩的性质1.2.2.1矿石类型、结构构造矿石的自然类型可分为石英型磁铁矿、石英闪石型磁铁矿和闪石型磁铁矿。
中区西段与中段(ⅩⅩ线以西),以石英闪石型磁铁矿矿石为主,其次为闪石型磁铁矿矿石,石英型磁铁矿矿石呈透镜状零星分布在石英闪石型磁铁矿矿石之中。
矿石结构主要为:自形一半自形粒状变晶结构,纤维状、束状、放射状变晶结构,包含变晶结构,交代溶蚀结构。
矿石构造主要为条带状、皱纹状和细脉侵染状构造。
1.2.2.2矿石的矿物成分有用矿物主要有磁铁矿,次为赤铁矿和褐铁矿。
脉石矿物以铁闪石、镁铁闪石和石英为主。
此外尚有黑云母、方解石和黄铁矿等。
1.2.2.3矿石的化学成分矿石中的化学成分比较简单,主要有益组份是铁,未发现可供利用的其他有益组份。
本次矿石是以SFe圈定。
TFe最高含量为51.37%,平均含量为34.51%,SFe最高含量为44.59%,平均含量为27.52%。
而SFe的含量主要集中于25-32%之间。
露天采场的矿石平均品位TFe34.34%,SFe26.86%。
矿石中有害组分主要是S和P,含量均较低,见表1-1.1-2。
.表1-1 有害杂质含量组分最高含量(%)最低含量(%)平均含量(%)S 1.272 0.003 0.219P 0.219 0.034 0.105表1-2 矿石中造渣元素含量组分SiO2 Al2o3 MgO Cao K2O Na2O56.96 10.58 4.84 11.20 0.68 1.60最高含量(%)28.50 0.35 0.27 0.56最低含量(%)41.45 1.247 2.391 2.653 0.21 0.12平均含量(%)1.2.2.4矿岩的物理力学性质根据各种岩矿石的物理机械性质试验结果表明:磁铁矿及角闪岩抗压抗剪强度较大,岩矿石的稳定性较好,而片岩及砂岩的抗压抗剪强度较小,岩石的稳定性差。
风化带、断层破碎带及褶皱构造带的轴部,风化及构造裂隙发育,岩石的稳定性不好,特别是片岩沙岩及断层破碎带等因抗压抗剪强度低,稳定性差,为露天采场边破的不稳定地段,开采是必须注意安全。
表1-3 矿、岩的物理力学性质矿石的硬度系数f=8-16 岩石的硬度系数f=6-10矿石体重 3.30t/ m3 岩石体重 2.80t/ m3含矿石体重 3.09t/m3 虚方体重 2.10t/ m3矿石松散系数 1.60 岩石松散系数 1.451.2.2.5矿石储量一、工业指标表1-4 地质报告储量计算采用的工业指标矿体的边界品位SFe≧20% 块段最低工业品位SFe≧25%最小可采厚度≧2m 夹石剔除厚度≧2mSFe平均品位大于边界品位而小于块段最低平均品位的矿石为表外矿。
SFe平均品位大于或等于15%而小于20%,单独进行圈定和计算。
二、地质储量地质队采用水平断面法计算的矿石储量为8492.88万t(包括表外矿石储量44.78万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