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1.97 MB
- 文档页数:48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的哲学基础:现代中医有三个哲学观(相似分形观):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有关世界本原和发展变化的宇宙观和方法论,是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最有影响的古代哲学思想,也是中医学的重要思维方法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中医学理论体系约形成于战国至秦汉时期。
在“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时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得到长足的发展,代表文化进步和科学发展的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不仅盛行于天文、地理、政治、兵法、农业、历法等多个领域,而且也渗透到医学领域,对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产生深刻的影响。
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引入中医学,与中医学自身固有的理论和经验相融合,用以阐释人体的形态结构、生命过程及疾病的原因、机理、诊断、防治等,成为中医学方法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哲学思想和方法渗透到中医学中,帮助中医学构筑了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而中医学对人体的形态和生命现象的观察和认识,又是古代哲学思想与方法萌发的土壤。
古代哲学的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主要是在中医学对人体生命现象的观察、体悟之积累的基础上,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推理而获得的认识相结合,再进一步抽象、纯化而形成。
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引入中医学,构建了中医学的思维方法体系,反映了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是中医学对人体的生命、健康、疾病等医学重大问题的理性认识过程和方法的总和。
一般可分为两个层次:古代的哲学思想如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是其较高层次;观物取象、外揣、类比、演绎等较具体的方法,是其较低层次。
较低层次的思维方法一般都由较高层次者所涵括,因而本章将重点介绍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并从中概括出中医学思维方法的主要特点,而将一些具体的思维方法融入其中来阐述。
精气学说,是研究精气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原及其发展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是对中医学影响较大的古代哲学思想之一。
中医学哲学基础一、阴阳五行阴阳五行是中医学中的基本哲学概念,是描述自然界和人体内部变化规律的一种抽象符号系统。
阴阳代表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事物或现象,五行则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或能量状态。
中医学认为,人体内部的各种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都可以用阴阳五行的原理来解释。
例如,人体的阳气和阴气必须保持平衡,一旦失衡就会引发疾病。
阴阳五行理论为中医学提供了一种系统的方法论,使人们对人体和疾病的本质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二、气一元论气一元论是中医学中的基本哲学观点,认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是气。
气是无形无象、无色无味的物质,但它可以通过不同的形态和状态表现出来。
人体的生命活动就是气的运动变化,气是人体生理和病理的核心。
中医学通过气的运动变化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并提出了各种治疗方法和养生保健原则。
气一元论为中医学提供了一种整体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人们对人体和疾病的本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三、藏象学说藏象学说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理论体系,主要探讨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藏象学说认为,人体内部的各种脏腑器官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特性,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当某个脏腑器官出现异常时,就会导致其他脏腑器官的功能失调,从而引发疾病。
藏象学说通过对人体内部各个脏腑器官的深入探讨,为中医学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四、整体观念整体观念是中医学中的基本思想之一,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中医学强调从整体上把握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注重分析人体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整体观念使得中医学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时能够全面考虑病因、病理、脏腑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加准确地判断病情和治疗疾病。
整体观念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全面的健康保健知识,帮助人们更好地维护自身健康。
五、辩证论治辩证论治是中医学中的基本治疗原则,指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分析和治疗。
潘毅《中医哲学基础之阴阳学说(一)》学习笔记中医的哲学基础什么是哲学?哲学是讨论自然社会最一般规律的学问。
它的关键词是“规律”。
中国人讲规律只有一个字“道”, 哲学是外来词汇, 对于中国人而言, 哲学基本上属于“道”的范畴。
哲学事实上是论道之学。
道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世界的本源, 二是天地自然的规律。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精气学说。
一、阴阳学说阴阳学说解决规律问题。
一阴一阳之谓道, 意思是天地自然之道最容易体现出来的就是阴阳的变化。
“道”听起来觉得玄乎, 有点像凌空倒叙, 不能落到实处的感觉。
其实不是, 中医讲的道是要落到实处, 不落到实处毫无意义。
古人有以天道推人事的欲望, 医学是人事, 假如天道自然规律把握好了, 医学的人事就能推出来。
规定道, 就要先寻找规律。
怎么寻找?科学史的发展, 基本上是以天文学为先驱, 以数学为基础。
特别中国是农业大国, 她对天文地理的依赖限度更高。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很发达, 古人通过对太阳系的观测, 发现对地球影响最大就是太阳和月亮, 相对而言, 太阳对地球影响比月亮更大, 而月亮对地球的影响还是受太阳的影响的结果, 所以, 宇宙对地球的影响重要归结于日地运动, 日地运动的规律也就是天地自然之道。
日地运动产生什么后果呢?春夏秋冬周而复始, 这就是规律。
一天之中, 昼夜晨昏还是周而复始, 还是规律。
天地呈现出规律, 人就要遵循规律。
这就是古人的原始思维: 找到天地的自然规律, 人就要服从规律, 这就叫顺应自然, 或者叫道法自然。
中国版图之大, 当然也会带来南北的差异, 这种差异呈现出一个空间。
但是, 刚才讲的昼夜晨昏、春夏秋冬、一年24节律周而复始, 感觉是时间的规律性强于空间的规律性。
尚有空间是有形的, 时间是无形的, 空间可以截断, 时间则是截不断的。
如此看来, 时间与道的本质更加接近。
道看不见摸不着, 时间看不见摸不着;道是连续的, 时间是连续的;道有规律, 时间有规律。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一气一元论1 气[基本概念]气是构成自然界万物最基本、最原始的物质,是自然界万物发生发展变化的动力。
[注意] 气作为宇宙的本原,称之为“元气”,也称“原气”。
由于气是极其精微的无形的精粹物质,故又可称为“精气”。
2 气一元论[基本内容]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气具有运动变化的特性;气是天地万物感应的中介。
|| 气是构成万物的本原:气本为一,分为阴阳,其气之轻清为阳者,生而化散为无形的太虚天宇;气质重浊为阴者,降而凝聚为有形的大地。
|| 气具有运动、变化的特性| 气机①含义:气的运动,称为气机。
②基本形式:升、降、出、入③注意: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永不停息的,在正常情况下升与降、出与入虽是对立的,但同时又保持着相对的平衡。
| 气化①含义:通过气的运动产生宇宙中的各种变化,称为气化。
②形气的转化:有形之质可散而为无形之气;无形之气可聚而成有形之质;气与气之间可互生互化;不同形质之物的互相转化,或有形实体自身的可不断更新变化。
|| 气是天地万物感应的中介| 感应指事物间的相互感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
[对中医学的影响]| 说明人体生命的物质性:天地自然的物质性,决定着人体生命过程的物质性;人是天地精气交感的产物,天地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 说明人体的生理现象:人体的生理功能是通过气的运动变化来实现的。
气对于全身具有推动、温煦、固摄、防御作用,而气血互化、精气互化、津血互化、精血互化等物质代谢则是气化作用在人体的实现。
| 说明人体的病理关系:人体的不少病理变化实质上是气机失调与气化失常的结果。
| 指导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指导养生与康复:人由气生,气由神往,养气全神,可得真道,凡在万形之中,所保者莫先于元气。
精气神为人体三宝,三者的关系是精可化气、气可化精、精气互化,精气生神、神能统驭精与气。
其目的是聚精以养气,养气以存神。
二阴阳学说1 阴阳[概念] 对自然界中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及其属性对立双方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