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与中国文化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63.5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家思想与中国文化教案

第一周:第一课概述

1、何谓道家——道家产生之断代讨论

2、道家与道教之讨论——信仰与追求

道家是中国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传说中,轩辕黄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一般来说,公认第一个确立道家学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老子》(《道德经》)中作了详细的阐述。道家思想其他的代表人物还有战国时期的庄周、列御寇、惠施等人。道家倡导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尊黄帝、老子为创始人,并称黄老。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

道教是在中国形成并传播的一种多神宗教,在中国古代影响仅次于佛教。道教被认为是和儒教和佛教一起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道教以道作为其追求目标,道教因此而得名。道教是在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理论的基础上吸收神仙方术、民间鬼神崇拜观念和巫术活动而形成。它主张清静无为,长生不老,得道成仙。

3、道家的入世与出世(无为地入世,逍遥地游世)

入世就是参与俗世的活动,道家讲出世是一种修行,要超然世外,无拘无束,逍遥济世,羽化成仙。庄子反对出世与入世,却爱游世。游,若即若离不即不离也,介乎“避”与“入”之间。

4、道家之前时代——上古思想与工艺水平讨论

5、道家与当代文化资源讨论

第二周:第二课道家与上古文化

1、新石器时代——无文字时代之神巫崇拜(神为主体时代)

神话自然观是对自然的神话式的认识,核心是万物有灵和神灵崇拜

2、夏、商、周之神观念(神人交接,人渐为主体,王者为神时代)

天、地、人神系——殷商甲骨文的龟卜

《诗经》、《尚书》中的天——天神

《易经》中的宇宙秩序

3、春秋战国时代的方士与神仙修炼(鬼神观念的转化——道家人格追求神仙的

转化)

4、转化中的基础理论——养生学与中医学(黄帝内经)

道家养生学从广义上说包括道教生命观,神仙理论以及成仙的方术,从狭义上说道家养生学是指通过禁忌,服食,气功,武术等种种具体手段,使人的身心达到一种内外协调的状态,从而延长人的寿命,使人在身心平和的状态下尽享天年。通常所说的道家养生学指狭义上的养生学。理论基础:道家养生学是以道教的宇宙观为理论基础,认为包括人在内的宇宙万物都是道所化生的产物,因此只有符合道的规律,与天地万物合一,处於自然的生存状态,才是最佳生存状态。-饮食调养-2---适应环境3-男女双修功法

5、黄帝修仙故事与华夏族祖宗神观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相传他在位一百多年,深受百姓的爱戴。后来,由于年事渐高,精力日衰,黄帝就将帝位禅让少昊。黄帝是一个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他不愿意坐着等死,便决心去追求一种长生不老的境界,于是拜仙翁容成子、浮丘公为师,跟随他俩学道炼丹,求长生不老之术。浮丘公对他说:“修道炼丹,一定要选择灵山秀水,丹药才能炼成。”于是黄帝就跟随浮丘公、容成子外出寻找炼丹胜地。他们跋山涉水,遍历五岳三山,最后来到江南黟山。只见这里的山峰很多很高,高出云头;这里的山谷很陡很深,深到海底。白云像绸子一样,整天绕着山峰飘来荡去,真是人间仙境。黄帝认为这里是炼丹修仙最理想的地方。从此以后,他就和浮丘公、容成子同住此山炼丹。

6、道家老子集大成者

第三周:第三课老子思想与古代理想社会

1、春秋战国(前770—221)约共549年争霸战

2、老子在总结前人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道”概念,“德”概念

3、道概念出世入世均可学可用

用之于人养生修炼、用之于国可使天下宾服(54章)

故老子思想是身国同构的思想

4、老子的活动主要在春秋战乱时期,故老子反战(31章)

5、老子有爱民思想,主张“无为”(57章)

6、老子主张小政府大社会(80章)

7、见教材《道学通论》关于老子思想诸条

1、第四周:第四课

2、《关尹子》

3、贵清、贵本、贵神明、贵虚

4、《黄帝四书》

庄子思想与古代理想社会

5、庄子其人与战国时代

6、庄子思想是老子思想之补充——修道

“修真”源于道家理论,道教中学道修行,求得真我,去伪存真为“修真”,后又延伸出多种修真门派及修真相关理论。

7、庄子与文人

8、庄子内、外、杂篇

9、庄子的浑沌一体观

庄子崇尚自然,寓言“浑沌开窍”一文深刻的阐述了自然而然,刻意为之必有灾殃的理论。浑沌是不开放的状态,好比一个黑匣子,想了解就不能用暴力的方式,而应该通过变化、矛盾、阴阳去了解。这是东方哲学观,从儒释道,到中医都是这样。在辨证的过程中,达到统一的目的。

10、庄子逍遥与齐物

逍遥游》该篇是庄子思想和艺术的代表作,它主要说明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全面阐述了他无所待的思想:万物如果以有所待作为运行的条件,就不能真正达到逍遥游的境界;只有消灭了物我界限,无所待而游于无穷,达到无己,

无功,无名的境界,才是绝对的自由,这就是“逍遥游”。“逍遥”,得道后无所依赖,进入自由王国的一种境界。

《齐物论》“齐物论”即“齐同物论”,阐述万物平等观。庄子认为,万物在作为个体的存在意义上,主要表现为差异性,也就是对立性;而在“道”面前则是统一的,均齐的,“道通为一”。他主张应该抛弃万物相对性的差异,而去把握道永恒性,绝对性的统一,“忘年忘义,振于无竟”。这些都是庄子对立统一观念的体现。

第五周:第五节稷下宫学术

稷下学宫的学术博大精深,包含了当时各家各派的思想稷下学宫创建于齐威王初年,是齐威王变法改革的产物。

1、宋銒

2、尹文(百子2531)

不累于俗,不饰于物,不苟于人,不忮于众,愿天下之安宁以活民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以此白心。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宋銒、尹文闻其风而悦之。语心之容,命之曰“心之行”。

3、田骈

4、慎到(百子2542)

而不党,易而无私,决然无主,趣物而不两,不顾于虑,不谋于知,于物无择,与之俱往。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彭蒙、田骈、慎到闻其风而悦之。

杂家

第六周:第六课管子

管仲注重经济,反对空谈主义,主张改革以富国强兵,他说:“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1、《管子》书序(百子1253)

2、《管子》24卷

道满天下,大取大得福

3、四维——(1259)

4、无为之道——因也

5、法——依道制法

法者,民之父母也(1301)

5、兵法——(1304)

6、心术上、下(1352)

7、水地(1358)

第七周:第七课吕不韦

吕不韦的思想,从他主持编纂的《吕氏春秋》一书看,是选取儒、法、道家的部分学说,加以综合。名为"杂家",实是以儒、道为主。

1、《史记》吕不韦传

2、《吕氏春秋》

3、春、贵公、贵生、论人(1、20、36、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