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之海尔保理一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
- 格式:pdf
- 大小:99.20 KB
- 文档页数:2
国资产证券化业务模式详解之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模式我国的资产证券化更多的是按照监管部门的不同进行业务模式划分,目前包括四大类模式: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模式、信托计划模式、资产支持票据(ABN)模式以及项目资产支持计划模式。
他们的监管部门分别是证监会、银监会、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和保监会。
另外还存在一些民间模式,不受上述部门的监管,没有标准的业务规则,或许称之为类资产证券化业务更为合适,典型的例子是陆金所。
本文将对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模式进行详细的介绍,涉及的容包括该业务的发展历程、交易结构、基础资产、增信措施、发起动机、合格投资者、业务机会、有待探讨的问题以及法律法规等。
设想的潜在读者是具有一定的金融实务知识——至少能够理解相关概念——但未对资产证券化业务进行过深入研究的非资产证券化专业人士。
发展历程一、发展历程2004年10月21日,证监会发布《关于证券公司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标志着由证监会监管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开始试点,当时该业务被习惯性地称为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以区别在同一时期开始试点的由银监会及人民银行监管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ii])。
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最初是以券商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作为特殊目的载体(SPV),由证监会负责审批,在上海或者交易所上市交易。
2005年8月,中金公司作为计划管理人和主承销商发行了第一单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中国联通CDMA网络租赁费收益计划,标志着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正式开闸。
随后,莞深收益、网通01-10、远东01等资产支持证券相继发行。
截止2006年底,共发行九只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累计发行额度约为265亿元,基础资产涉及网络租赁收益权、应收账款、高速公路收费权、融资租赁收费权、水电收益权、BT债权、污水处理收费权、上网电费收费权等。
之后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并引发了一场全球性金融危机,资产支持证券MBS被认为是罪魁祸首。
为了防风险,我国监管部门叫停了资产证券化业务。
摘要目前我国的供应链金融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随着国内应收账款和供应链金融科技的快速进步和发展,供应链金融受益良多、发展迅速,同时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也在各领域广泛运用。
在供应链金融众多的融资方式之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应收账款的融资,现阶段市场上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融资规模不断快速增长是我国进一步加快发展供应链金融的基本前提,从而在我国形成了新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这种新模式是以供应商为核心而产生的应收账款作为基础资产,并将此资产进行证券化。
依托核心企业的信用进行反向延伸,以此为基础进行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在过程中供应链上的供应商可通过回收应收账款的方式进行核心企业应付账期和现金流的高效管理。
运用金融工具-资产证券化,使供应链上下游的总融资成本降低,进而企业报表得到优化,同时供应链条上各方利益得到有效均衡,促进已运转的闭环产业链健康发展。
本文以供应链金融保理的资产证券化及其风险防范基本理论为基础,对我国供应链金融保理的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通过“魏桥保理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对主要参与主体、交易结构、资产池状况、风险分布等进行分析并获得相应启示,总结出供应链金融保理资产证券化主要存在供应链主体风险、基础资产质量风险、核心企业信用风险、企业所处行业风险、信息传递风险以及交易结构风险。
针对这些风险,本文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最后对未来供应链金融保理资产证券化风险防范的新模式提出建议。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商业保理,资产证券化风险IAbstractAt present,the development of supply chain finance in China is still in the primary stage.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ccounts receivable and financial technology,supply chain finance benefits a lot and develops rapidly.At the same time, supply chain financial asset securitization is widely used in various fields.The most important way of financing in supply chain finance is receivables financing.At present,the premise of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upply chain finance in China is the continuous growth of receivables in the market,thus forming a new financial model.It is an innovative supply chain financing mode to take the accounts receivable generated by the supplier as the basic asset and carry out asset securitization based on it.The upstream suppliers of supply chain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managing the accounts payable period and cash flow of core enterprises by collecting accounts receivable.The use of financial instruments asset securitization can reduce the comprehensive financing cost of the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ends of the supply chain,thus greatly optimize the corporate statements,effectively balance the interests of all parties in the supply chain,and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closed-loop industrial chain that has been running.Based on the basic theory of asset securitization and risk prevention of supply chain financial factoring,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sset securitization of supply chain financial factoring in China.Through the case analysis of"Weiqiao factoring supply chain financial asset securitiza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articipants,transaction structure,asset pool status,risk distribution and obtains corresponding enlightenment.It concludes that the main risks of supply chain financial factoring asset securitization are supply chain main body risk,basic asset quality risk,core enterprise credit risk,enterprise industry risk an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Delivery risk and transaction structure risk.In view of these risks,this paper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risk prevention measures.Finally,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new risk prevention model of supply chain financial factoring asset securitization in the future.Key words:Supply chain,Commercial factoring,Asset securitization risk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绪论 (1)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1研究背景 (1)1.1.2研究意义 (2)1.2文献综述 (3)1.2.1供应链金融的研究 (3)1.2.2商业保理的研究 (3)1.2.3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的研究 (4)1.2.4资产证券化风险防范的研究 (5)1.2.5文献述评 (5)1.3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6)1.3.1研究思路 (6)1.3.2研究方法 (7)1.4可能的创新及不足 (8)1.4.1可能的创新 (8)1.4.2可能的不足 (8)第2章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9)2.1概念界定 (9)2.1.1供应链金融 (9)2.1.2商业保理 (9)2.1.3供应链金融保理资产证券化 (10)2.2相关理论 (10)2.2.1预期收入理论 (10)2.2.2信息不对称理论 (11)2.2.3委托代理理论 (11)2.2.4信用增级理论 (12)2.2.5风险隔离理论 (12)第3章供应链金融保理资产证券化发展的现状及风险概况 (13)3.1我国供应链金融保理资产证券化发展过程 (13)3.2我国供应链金融保理资产证券化发展趋势 (17)3.2.1供应链金融保理资产证券化渐流行 (17)3.2.2供应链金融保理资产证券化提供新的融资手段 (18)3.3.3供应链金融保理资产证券化市场供给量规模化 (19)3.3供应链金融保理资产证券化的风险 (22)3.2.1供应链主体风险 (22)3.2.2基础资产相关风险 (24)3.2.3原始权益人相关风险 (26)3.2.4产品发行相关风险 (27)3.2.5其他风险 (29)第4章魏桥保理-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 (30)4.1案例概况 (30)4.2主要参与主体 (31)4.2.1原始权益人-魏桥保理公司 (31)4.2.2共同债务人-中国宏桥和山东宏桥概况 (32)4.2.3发行载体管理人-云南信托 (37)4.2.4托管人-民生银行 (38)4.3交易结构介绍 (38)4.4资产池情况 (40)4.4.1基础资产 (40)4.4.2压力测试 (42)4.5主要风险分析 (43)4.5.1核心企业信用风险 (43)4.5.2关联交易风险 (43)4.5.3基础资产质量上存在风险 (44)4.5.4参与主体行业风险 (45)4.5.5交易结构上存在风险 (46)4.6风险防范措施的借鉴 (47)第5章供应链金融保理资产证券化风险防范建议 (50)5.1严格设置基础资产的筛选标准 (50)5.2明确尽职调查的方法与要求 (51)5.3设置完善的信用触发机制 (53)5.4明确供应链各主体的权利义务 (54)5.5建立快速的信息收集和反馈体系 (55)第6章结论及展望 (57)6.1结论 (57)6.2展望 (58)参考文献 (59)致谢 (63)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1.1.1研究背景20世纪90年代,企业发现单打独斗式的战略在当今市场中很难立足,于是慢慢地意识到企业集群在竞争中的优势,各企业互相协作,上游供应商、下游经销商与中间的核心企业通力合作并增强交流,供应链上游的供应商持续地为大型企业提供原材料,大型企业通过加工贩卖商品给下游的经销商,这样各主体之间贸易关系牢固且交易背景真实的完整供应链就形成了。
摘要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丰富的融资手段来跟上企业发展的速度,资产证券化就是当今金融市场上全新的融资方式,他破除了企业因为规模受限而融资困难的限制,为具有优良现金流的企业打开方便之门。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比较滞后,由于相关法规和制度的不健全,一直没有真正的推广应用,2013发布了《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后证券化的发展开始逐渐走向常规化,各领域开始积极寻找合适于证券化的资产进行尝试。
BT模式是我们目前建设单位主流采用的投资建设模式,由企业代建,政府回购,他的现金流特征非常符合资产证券化的要求。
“浦东建设BT项目资产支持受益计划”就是第一只成功发行的BT类资产证券化产品。
本文对浦东建设BT项目在资产证券化的应用进行分析。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选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点。
第二部分对BT项目资产证券化的相关概念做了界定,阐述了什么是BT项目的资产证券化,并阐明了资产证券化的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以浦东建设BT项目的资产证券化案例为例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分析了此案例的实施意义、产品结构、操作步骤等;并总结出了同类资产证券化项目中关键问题的操作方法,如如何选择合适的基础资产、如何通过现金流测算出适宜发行的额度、何建立完善的保障措施、如何衡量产品的信用等级等。
第四部分阐述了此案例相关问题带来的一些启示,比如需要更注重政府的信用问题,需要选择适合企业特点的会计处理方法、需要有更合理的税收政策等。
第五部分对前文进行了总结并对资产证券化未来应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通过对此案例的分析对BT项目资产证券化如何应用做出了总结,对此类项目应该关注和完善的问题做了讨论,为同类 BT项目资产证券化未来的应用和完善提供了一个参考。
关键词: BT 资产证券化信用评级会计处理风险控制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和意义1.1.1研究背景资产证券化是金融市场发展最快的一种创新工具,在国外已经应用很广,虽然过度复杂的证券化衍生品是08年次贷危机的导火索而使证券化产品一度遭到诟病,但国外并没有因噎废食,而是经过制度的完善回到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资产证券化(ABS)在保理业务上的应用作者:暂无来源:《经营者》 2017年第7期一、保理行业概述(一)保理的概念保理,全称为“保付代理”,是指基于企业交易过程中订立的货物销售或服务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由商业银行或商业保理公司提供的贸易融资、销售分户账管理、应收账款催收、信用风险控制与坏账担保等综合性服务。
现代市场贸易中,赊销成为重要的贸易结算方式,这给供应商带来了买方信用风险和资金回流速度慢的问题。
保理服务恰好能够解决这两个问题。
(二)保理行业在我国的发展我国最早的保理业务产生于1987年。
1993年中国银行成为我国第一家开展保理业务的金融机构,自此我国保理行业开始兴起,但是全部为银行保理所垄断。
2005年,天津灜寰东润国际保理有限公司在天津滨海新区设立,成为我国第一家商业保理公司。
2009年,商务部、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关于推动信用销售健康发展的意见》与商务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商务领域信用建设的意见》两个文件的出台表露了监管层积极探索信用销售与发展信用服务业的决心,成为商业保理试点实践的前奏。
2012年,商务部发布《关于商业保理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商业保理首次获得了政策的肯定与支持,由此告别零星的草根发展阶段迈入规范发展的快车道。
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实质性开展试点的地区不断扩大,我国商业保理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由2013年的200家飙升至2016年的5593家。
二、资产证券化概述(一)资产证券化的概念资产证券化,是指以基础资产未来所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通过结构化设计进行信用增级,在此基础上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sset-backed Securities, ABS)的过程。
(二)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2005年我国第一笔资产证券化产品建元2005-1发行,自此资产证券化经历了初步推广、全面停滞、重启、迅速发展等几个阶段。
三、资产证券化在保理业务上的应用(一)保理资产的证券化保理资产证券化是指保理公司出于融资需求,将从各个卖方手中受让的缺乏即期流动性,但具有可预期的、稳定的未来现金收入流的应收账款集中起来,形成一个应收账款的资产池,然后对这些资产进行信用增级,将它们转变成可在证券市场上流通和出售的证券。
⾸款保理融资债权资产证券化案例详解⽂/孙彬彬孙倩倩周岳⾼志刚来源/招商固收研究⼀、保理资产证券化与贸易⾦融2015年5⽉,由恒泰证券作为计划管理⼈的“摩⼭保理⼀期资产⽀持专项计划”(以下简称“摩⼭保理⼀期”)成功发⾏,并于7⽉21⽇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转让。
摩⼭保理⼀期是⾸款以保理融资债权为基础资产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其推出丰富了贸易⾦融服务的⽅式,本⽂以摩⼭保理⼀期为例,对保理资产证券化进⾏解析。
1、保理业务及相关概念辨析保理(Factoring)⼜称托收保付,是指卖⽅将其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由保理商向其提供资⾦融通、买⽅资信评估、销售账户管理、信⽤风险担保、账款催收等⼀系列服务的综合⾦融服务⽅式。
它是商业贸易中以托收、赊账⽅式结算货款时,卖⽅为了强化应收账款管理、增强流动性⽽采⽤的⼀种委托第三者(保理商)管理应收账款的做法。
保理业务中所指的应收账款,是企业因提供商品、服务或者出租资产⽽形成的⾦钱债权及其产⽣的收益,但不包括因票据或其他有价证券⽽产⽣的付款请求权。
在实务中,保理业务存在着不同种类,与其他贸易融资⽅式也存在⼀定的相似性,因此我们有必要理清相关概念的含义。
(1)有追索权保理和⽆追索权保理保理可分为有追索权保理和⽆追索权保理。
有追索权保理是指在应收账款到期⽆法从债务⼈处收回时,保理商可以向债权⼈反转让应收账款、要求债权⼈回购应收账款或归还融资。
有追索权保理⼜称回购型保理。
⽆追索权保理是指应收账款在⽆商业纠纷等情况下⽆法得到清偿的,由保理商承担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
⽆追索权保理⼜称买断型保理。
(2)银⾏保理和商业保理银⾏保理的保理商为受银监会监管的商业银⾏,商业保理的保理商为受商务部监管的商业保理企业。
银⾏保理侧重于融资,银⾏在办理业务时仍然要严格考察卖家的资信情况,并需要有⾜够的抵押⽀持,还要占⽤其在银⾏的授信额度。
所以银⾏保理更适⽤于有⾜够抵押和风险承受能⼒的⼤型企业。
商业保理机构则更注重提供调查、管理、结算、融资、担保等⼀系列综合服务,更专注于某个⾏业或领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阿里金融突围:资产证券化的典型案例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阿里金融突围:资产证券化的典型案例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阿里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阿里巴巴的三个平台,阿里巴巴(B2B)、淘宝(C2C)、天猫(B2C),商户绝大多数都是小微企业甚至个人,这些客户基本上都得不到传统金融的贷款支持,发展受到资金约束,进而也约束了平台提供商阿里巴巴集团的发展。
也正因此,三年前,阿里巴巴掌门人马云就公开说:“如果银行不转变,阿里将转变银行。
”2010年和2011年,浙江阿里小贷和重庆阿里小贷公司分别成立。
这两家小贷公司为阿里平台上无法在传统金融渠道获得贷款的小微企业和网商个人创业者提供“金额小、期限短、随借随还”的纯信用小额贷款服务。
阿里小贷是当前中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一个成功标杆,但这种小贷模式的阿里金融存在一个致命的局限,即小贷公司不能像银行一样吸收存款,除资本金外,只能从银行融入资金。
两家阿里小贷的16亿元注册资本,只能从银行再融入16亿元,可供放贷的资金最多为32亿元。
相对目前阿里小贷累计约300亿元的贷款总额,贷款周转了10次。
阿里小贷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资金来源的限制。
如果没有新的办法,阿里金融显然难以担负马云所言的“支撑整个未来”的使命。
一个办法就是申请银行牌照,这也是外界一直猜测阿里巴巴会做银行的理由所在。
但银行牌照的申请不是短时间能够实现的,能否申请下来也存在极大不确定性。
另外,银行也未必适合阿里巴巴“金额小、期限短、随借随还”的小贷业务,而且还要受到诸多约束,比如要求与客户面对面、不能异地提供贷款服务等。
另外一个办法就是将贷款出售,回笼资金,再放贷,加快资金周转。
此前阿里巴巴通过信托计划进行了尝试。
2012年重庆阿里小贷通过山东信托发行了“阿里金融小额信贷资产收益权投资项目集合信托计划”,向社会募集资金2亿元,通过发行“阿里星2号集合信托计划”,向社会募集资金1亿元。
资产证券化业务简介与案例分析一、业务简介(一)定义ABS,Asset-backed Securities,即资产证券化业务,是指以基础资产未来所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通过结构化设计进行信用增级,在此基础上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过程。
1、基础资产从法律属性上讲,可分为债权、受益权、信托受益权。
其中,债权类资产主要有银行贷款、应收账款、应收租赁款、小贷公司消费贷款等;收益权主要有景区门票、水电气热收费权等;信托受益权则包含资金信托受益权、财产权信托受益权。
能够用于进行证券化的基础资产必须是权属清晰,能够产生独立、可预测的现金流或者可特定化的财产或财产权利。
根据基金业协会发布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基础资产负面清单指引》,基础资产应当是满足《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的规定且不属于负面清单管理畴的资产。
2、信用增级资产证券化的还本付息是以基础资产现金流回收为支持的,通过一系列的增信措施来保证资产支持证券现金流回收的确定性,不仅可以提升产品信用,确保产品顺利发行,同时还能实现保护投资者利益,降低发行人筹资成本,增加资产支持证券市场流动性的目的。
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信用增级方式分为部增信和外部增信两种。
部增信方式主要包括优先/次级结构安排,利差支付、超额现金流覆盖、超额抵押设置、信用触发机制、保证金和现金储备账户等;外部增信则包括独立第三方担保、差额补足、资产池保险、流动性支持等。
3、主要关系人原始权益人/融资人:基础资产的原所有人,按照相关规定或约定向SPV/SPT转移其合法拥有的基础资产以获得资金的主体。
金融机构参与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还有提高资本充足率、腾挪信贷规模及补充流动性的需求,非金融机构参与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还有降低融资成本、优化财报的需求。
资产服务机构:一般为原始权益人。
计划管理人:为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之利益,对专项计划进行管理及履行其他法定及约定职责的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工具,逐渐成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的重要手段。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具有预期收益的资产,通过结构化设计,将其转变为可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
本文以某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资产证券化案例为切入点,分析资产证券化在实践中的法律问题及解决途径。
二、案例概述某城市为改善交通状况,决定建设一条高速公路。
该项目投资规模巨大,资金需求量大。
为解决资金问题,项目公司决定通过资产证券化方式进行融资。
项目公司将其拥有的高速公路收费权作为基础资产,通过资产证券化发行收益权凭证,向投资者募集资金。
三、法律问题分析1. 资产转让的法律效力问题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资产转让是核心环节。
本项目涉及的高速公路收费权转让,存在以下法律问题:(1)转让合同效力:项目公司与投资者签订的资产转让合同,是否符合《合同法》关于合同效力规定,是否存在无效情形。
(2)转让标的合法性:高速公路收费权作为转让标的,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是否存在法律禁止转让的情形。
2. 资产转让的审批手续问题根据《公司法》和《企业国有资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涉及国有资产的转让需履行相应的审批手续。
本项目涉及国有资产,需办理审批手续:(1)项目公司作为国有企业,转让国有资产是否履行了内部审批程序。
(2)转让国有资产是否经过有权机关的批准。
3. 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合规性问题资产证券化产品在发行过程中,需符合《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1)产品发行是否符合法定程序。
(2)产品发行信息披露是否真实、准确、完整。
(3)产品发行是否符合投资者保护要求。
4. 风险控制问题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存在以下风险:(1)基础资产风险:高速公路收费收入受宏观经济、政策等因素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2)信用风险:投资者对项目公司信用状况担忧,可能导致产品发行困难。
(3)流动性风险:资产证券化产品流动性较差,投资者可能面临难以变现的风险。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越来越受到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关注。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具有稳定现金流的资产打包成证券,通过发行证券的方式在金融市场上进行融资。
本文将以一起资产证券化法律关系案例为例,分析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法律问题。
二、案例简介某商业银行(以下简称“银行”)拥有一批优质信贷资产,但由于资金需求较大,银行希望通过资产证券化方式融资。
银行与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资产管理公司”)签订了一份资产证券化业务协议,约定将银行持有的信贷资产打包成资产支持证券(以下简称“ABS”)发行。
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银行作为原始权益人,资产管理公司作为特殊目的载体(以下简称“SPV”),投资者作为证券持有人,形成了复杂的法律关系。
三、案例争议焦点1. 资产证券化法律关系的主体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涉及的法律关系主体主要包括原始权益人、SPV、投资者和证券服务机构。
本案中,争议焦点在于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和投资者之间的法律关系。
2. 资产证券化法律关系的客体资产证券化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包括资产转让、证券发行、证券转让等。
本案中,争议焦点在于银行与资产管理公司之间的资产转让关系,以及投资者与SPV之间的证券发行和转让关系。
3. 资产证券化法律关系的法律适用本案中,争议焦点在于资产证券化法律关系的法律适用问题,包括合同法、证券法、破产法等。
四、案例分析1. 资产证券化法律关系的主体(1)原始权益人:银行作为原始权益人,享有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资产所有权、收益权等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义务。
在本案中,银行将持有的信贷资产转让给资产管理公司,以实现融资目的。
(2)SPV:资产管理公司作为SPV,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特殊目的载体。
其主要职责是设立资产池、发行证券、管理证券发行后的资产等。
在本案中,资产管理公司负责设立资产池,并将银行转让的信贷资产打包成ABS发行。
案例分析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以往,融资租赁公司主要以银行贷款这一间接融资方 式补充资金,而银行贷款的门槛又相对较高,且贷款 周期灵活度亦有限。
因此随着资产证券化备案制落 实、融资租赁资产被纳入 ABS 基础资产的落地以及融 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不断成熟,资产证券化正日 益成为融资租赁公司的主要直接融资方式。
融资租赁 ABS 发行金额翻番2016 年截至 12 月 29 日,共发行 129 支融资租赁 ABS 产 品,是 2015 年发行数量的 2 倍;发行总额达 1283.58 亿, 同比增长 123%。
2006 年,融资租赁 ABS 产品首发且仅发行 1 支,发行金额 4.77 亿元;2007-2012 年间,除 2011 年发行了 1 支金额为 12.79 亿元的融资租赁 ABS 产品外,无其他产 品发行;2013 年发行 1 支,发行金额 11.14 亿元;2014 年发行 5 支融资租赁 ABS 产 品,发行金额 57.26 亿元;2015 年发行数量是 2014 年的 12.4 倍,共发行 62 支, 发行金额累计 575.26 亿元,是 2014 年发行金额的近 10 倍。
交易结构: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是什么交易流程: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怎么做 1. 专项计划设立 资产管理人向投资者募集资金设立专项资产支持计划(以下简 称"专项计划")并发行资产支持证券。
2. 基础资产购买 管理人以认购资金向原始权益人购买基础资产,实现基础资产 由原始权益人向专项计划转让。
对于融资租赁债权类资产证 券化项目而言,基础资产即指融资租赁公司依据融资租赁合同 对承租人享有的租金请求权和其他权利及其附属担保权益。
3. 基础资产服务 管理人委托资产服务机构根据《服务协议》的约定,负责基础 资产对应应收租金的回收和催收,以及违约资产处置等基础资产管理工作。
资产服务机构在收入归集日将基础资产产生的 现金流划入监管账户。
国内资产证券化业务模式详解之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模式我国的资产证券化更多的是按照监管部门的不同进行业务模式划分,目前包括四大类模式: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模式、信托计划模式、资产支持票据ABN模式以及项目资产支持计划模式.他们的监管部门分别是证监会、银监会、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和保监会.另外还存在一些民间模式,不受上述部门的监管,没有标准的业务规则,或许称之为类资产证券化业务更为合适,典型的例子是陆金所.本文将对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模式进行详细的介绍,涉及的内容包括该业务的发展历程、交易结构、基础资产、增信措施、发起动机、合格投资者、业务机会、有待探讨的问题以及法律法规等.设想的潜在读者是具有一定的金融实务知识——至少能够理解相关概念——但未对资产证券化业务进行过深入研究的非资产证券化专业人士.发展历程一、发展历程2004年10月21日,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标志着由证监会监管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开始试点,当时该业务被习惯性地称为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以区别在同一时期开始试点的由银监会及人民银行监管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ii.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最初是以券商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作为特殊目的载体SPV,由证监会负责审批,在上海或者深圳交易所上市交易.2005年8月,中金公司作为计划管理人和主承销商发行了第一单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中国联通CDMA网络租赁费收益计划,标志着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正式开闸.随后,莞深收益、网通01-10、远东01等资产支持证券相继发行.截止2006年底,共发行九只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累计发行额度约为265亿元,基础资产涉及网络租赁收益权、应收账款、高速公路收费权、融资租赁收费权、水电收益权、BT债权、污水处理收费权、上网电费收费权等.之后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并引发了一场全球性金融危机,资产支持证券MBS被认为是罪魁祸首.为了防范风险,我国监管部门叫停了资产证券化业务.直到2011年,金融危机基本结束之后,资产证券化业务才得以重启.但是在此之前的2009年,证监会颁布了证券公司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指引试行,从专项计划、计划管理人、原始权益人、投资人、专项计划设立申请、信息披露等角度对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进行了规范. 2011年重启后发行的第一单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为11远东01-05,之后又发行了宁公控01-06、侨城01-06、13隧道01-03等27支产品,基础资产涉及融资租赁、污水处理收费、公园入园凭证、隧道专营收益权、小贷资产、铁路运营专线收费权、供热收费权等十多类资产.2014年2月15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国发20145号,取消了证监会的专项投资行政审批权,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因此无法继续获得批准,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也随之暂停.2014年11月19日,证监会发布了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及配套工作指引,将特殊目的载体由之前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变更为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下文简称“专项计划”;取消事前行政审批,改为事前由交易所核查,事后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基金业协会”备案;实行基础资产负面清单管理,负面清单由基金业协会制定并负责定期更新;授予了基金子公司计划管理人资格;另外,增加了机构间私募产品报价与服务系统作为合格的挂牌、转让场所.之后,基金业协会和沪深交易所亦相继出台了相关的业务规则.2014年12月4日,中信证券作为计划管理人发行了备案制时代的首单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中和农信2014年第一期公益小额贷款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次级资产支持证券.自此,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正式进入备案制时代.交易结构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涉及到的相关各方主要包括原始权益人发起人、计划管理人、主承销商、资产服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评级公司、交易所、基金业协会、资产托管机构、资金监管机构、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计划推广人、财务顾问不一定有等.在基本的交易结构中,各方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各方的主要职责如下:1.原始权益人:原始权益人也即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起人,是指基础资产在证券化之前的所有权人.2.计划管理人: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以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作为特殊目的载体,计划管理人为专项计划的发起人和管理人,目前只能由证券公司或者基金子公司来担任.3.主承销商:资产支持证券的牵头承销机构,一般由计划管理人来担任.4.资产服务机构:资产服务机构的职责是负责对基础资产的回款现金流进行催收和管理,并将扣除服务费后的现金按时划转到专项计划在托管银行的主账户.该职务原则上应该由计划管理人来担任,但是在实务中一般由原始权益人来担任,原因在于计划管理人一般不具备相关的服务能力或者成本太高.5.会计师事务所:负责对专项计划募集资金进行验资,并出具验资报告.6.律师事务所:负责整个业务过程中的法律咨询服务,并出具法律意见书.7.评级公司:负责对各个级别的资产支持证券进行评级,出具评级报告,如有必要,还会对基础资产的债务人如果是权益性资产,则为付费人进行影子评级iii.8.交易所:资产支持证券的挂牌、转让场所和信息披露场所,并负责在专项计划成立之前对其进行核查.9.基金业协会:专项计划计划成立后进行备案的场所.10.资产托管机构:负责对专项计划项下的财产进行托管,并定期出具托管报告,一般由商业银行来担任.11.资金监管机构:负责对流出和流入专项计划在托管银行开立的主账户的资金进行监管,一般由托管银行兼任.12.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负责为证券的发行和交易活动办理证券登记、存管、结算业务.在上交所发行的证券一般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证登上海分公司办理登记结算;在深交所发行的证券一般在中证登深圳分公司办理登记结算.13.计划推广人:负责在发行前将资产支持证券向潜在投资者进行推介,一般由计划管理人或者其关联方来担任.14.财务顾问:提供交易结构设计等方面的咨询顾问服务.二、基础资产相比传统的企业类债券,资产支持证券弱化了发行主体的信用背书作用,而基础资产的质量成为影响证券能否成功发行的最重要的因素.原则上来说,一切能够产生稳定可预测现金流的资产都可以被证券化,据说华尔街流行一句名言——“只要有稳定的现金流,就把它证券化”,表达的就是这一层意思.但是在实务中,囿于可操作性、风险防范、法律限制、政策障碍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凡是能够产生稳定可预测现金流的资产都可以被证券化”的美好愿景是不可能实现的.1.实务中哪些基础资产可证券化证监会于2014年9月26日发布的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修订稿以下简称“规定”,从宏观上对适宜证券化的基础资产进行了规定,要求基础资产必须是“符合法律法规,权属明确,可以产生独立、可预测的现金流且可特定化的财产权利或者财产”,“可以是单项财产权利或者财产,也可以是多项财产权利或者财产构成的资产组合”,另外针对财产权利或者财产作为基础资产,还特别规定“交易基础应当真实,交易对价应当公允”.具体来说,“基础资产可以是企业应收款、信贷资产、信托受益权等财产权利,基础设施、商业物业等不动产财产或不动产收益权,以及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其他财产或财产权利”.而基金业协会则是以负面清单的形式对不宜证券化的基础资产进行了规定.2014年12月24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下称“基金业协会”在其官网上发布了资产证券化业务基础资产负面清单指引征求意见稿,对不适宜进行证券化的基础资产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具体内容将在下文的解读中列出.2.对规定的解读2.1“符合法律法规,权属明确,可以产生独立、可预测的现金流且可特定化的财产权利或者财产”“符合法律法规”一条自无需多言.“权属明确”也不难理解.如果基础资产权属不明晰,比如因债务原因导致基础资产权属存在法律纠纷,并且诉讼未决,则不能将其进行证券化,否则原始权利人姑且这么称之与专项计划之间的资产买卖协议存在因前述诉讼败诉而被法院判定无效的可能,这必然给投资人造成损失.然而,基础资产必须“可以产生独立、可预测的现金流且可特定化”这一条则不易理解,有必要深入地分析.首先,基础资产的未来现金流可预测是基础资产价值可判定的前提条件,如果现金流无法预测,基础资产价值无法判定,则无法确定可以通过该基础资产发行多大规模的资产支持证券,交易结构亦无法设计,进而项目无法进行.其次,基础资产可特定化是指能够将其与其他资产明确地区分开来,否则基础资产无法单独转让,项目也无法进行.这一点,中信证券承做的欢乐谷主题公园入凭证资产证券化项目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该项目以欢乐谷主题公园入园凭证作为基础资产发行证券.但并非欢乐谷主题公园发行的所有入园凭证全部作为基础资产,而只是将其中一部分作为基础资产发行资产支持证券.那么就必须将作为基础资产的入园凭证与其他部分区分开来.计划管理人采取的措施是在作为基础资产的入园凭证上印上特殊的字样.正是这一措施使得原先不可特定化的入园凭证可特定化了.最后,这一条还要求基础资产必须可独立地产生现金流.如果基础资产必须与其他资产一起才能产生现金流,那么现金流的归属就会存在争议,至少有一部分不应当归属于基础资产,而基础资产已经转让给专项计划,但其他资产则仍然归原始权益人所有,这种情况必然会存在潜在风险.另外,规定还将基础资产定义为一种“财产权利或者财产”.笔者的理解是,财产指的是物理性资产,即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指各类动产和不动产,比如机械设备、汽车、厂房、办公楼等等;而财产权利是法律意义上的资产,是指可以变现获取现金流或者可以转变为财产的各类权利或者权益,比如收费权、应收账款、信贷资产、信托受益权等.不过在实务中,另外一种属性划分方法更加重要,即将基础资产划分为债权性资产和权益性资产.前者的法律概念为债权,会计概念为应收,比较常见的有企业应收账款、信贷资产等.以债权资产作为基础资产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原则上存在实现破产隔离和资产出表的可能性.而后者又可分为两类——收益权和实物资产.实物资产一般不能独立地稳定的现金流,不是合适的证券化资产.而收益权是指由相关权力部门授予的从一些特定项目中获取收益的权利,比如高速公路收费权、供电供热收费权、污水处理收费权、租赁收费权等,这类资产一般能够独立产生现金流,是较为常见的证券化资产.但是由于,一方面收益权自身的性质导致其无法出售,而只能以质押的形式让与给专项计划,另一方面收益权的未来现金流与原始权益人的经营状况密切相关,无法实现破产隔离,以收益权作为基础资产发行资产支持证券无法实现资产出表.2.2“交易基础应当真实,交易对价应当公允”所谓“交易”是指,原始权益人将基础资产让与给专项计划,这是资产证券化的起点.交易必须“真实”是指,不管是出售型还是质押型,必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完成所有的必备流程,并且不可以通过“抽屉协议”之类操作使让与行为成为纯粹的走过场.要求“交易对价应当公允”,实际上也是为了保证交易的“真实性”.因为原则上,进行了证券化的资产应当是实现了“破产隔离”的,如果原始权益人破产,专项计划项下资产不应当被列入原始权益人的清算财产.但是如果交易对价不公允,则该交易很可能被法院认定为非真实有效的交易行为,而是一种转移资产规避偿债责任的一种手段.这样,专项计划项下资产有可能被强制执行用于偿还第三方债权人,那么专项计划投资人必然遭受损失.3.对负面清单的解读3.1“以地方政府为直接或间接债务人的基础资产.但地方政府按照事先公开的收益约定规则,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下应当支付或承担的财政补贴除外.”这里所说的以地方政府为直接债务人的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企事业单位举借债务并列入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情形.如以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的资产为标的通过售后回租的方式进行的融资租赁行为.这种债务是要列入地方政府性债务,因为融资租赁公司必定要求当地财政局出具还款承诺,并由当地人大出具同意具将该笔债务纳入财政预算的函.第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或者其子公司以财政收入为偿债来源的债务.比如,政府回购的BT项目目前确定是不可以的.但是,不考虑其他因素,以平台公司自身经营性现金流作为还款来源的债权资产是否就可以进行证券化存疑,毕竟这类资产目前较为敏感,建议提前与协会沟通.而以地方政府作为间接债务人是指不以地方财政收入作为还款来源,但是由地方政府提供担保的情形.PPP项目例外,笔者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央政府目前正大力推行该类融资模式,协会要与其保持政策上的一致性;二是,PPP模式中,地方政府并不是主要的偿债责任人,因此不会显着加大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但是,PPP模式目前尚不成熟,许多法律问题有待探讨,在这种情况,相信PPP项目短时间内还难以成为可操作的证券化资产.3.2“以地方融资平台公司为债务人的基础资产.本条所指的地方融资平台公司是指根据国务院相关文件规定,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承担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功能,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虽然给出了融资平台的定义,但是由于各种类平台公司数量繁多,而作用大同小异,我们无法仅通过该定义就将地方融资平台全部明确地区分出来,目前只能是根据43号文,并参考银监会版的融资平台名单进行大致地区分.而具体到业务,则建议直接跟协会沟通.3.3“矿产资源开采收益权、土地出让收益权等产生现金流的能力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的资产.”上文已经提及,基础资产必须是“权属明确,可以产生独立、可预测的现金流且可特定化”的资产.虽然,矿产资源开采收益权和土地出让收益权的取得只要合法合规并且程序完备,原则上是可以实现权属明晰的.但是难以满足“产生独立、可预测的现金流”的要求.对于矿产资源来说,首先矿产存量往往难以精确探明,其次矿产价格变化波动较大,所能产生的现金流必定不稳定并且不可预测;土地出让收益权同样如此,未来的出让收益是无法预测的,并且为一次性收入,显然不适合作为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本条中还有一个“等”字,说明矿产开采权和土地出让收益权仅仅是两个例子,类似的现金流难以预测的收益权都是不可以作为基础资产进行证券化的.3.4“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与不动产相关的基础资产:1、因空置等原因不能产生稳定现金流的不动产租金债权;2、待开发或在建占比超过10%的基础设施、商业物业、居民住宅等不动产或相关不动产收益权.当地政府证明已列入国家保障房计划并已开工建设的项目除外.”不管什么原因也不管什么资产,只要不能产生稳定现金流即现金流不可预测,就不适合作为证券化的基础资产,不动产租金债权自然不能例外.“待开发或在建占比超过10%的基础设施、商业物业、居民住宅等不动产或相关不动产收益权”不能作为基础资产还是因为现金流的问题.因为如果完工比例不高,该资产可能需要等待较长时间之后才能产生现金流,风险就比较高,现金流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就会大幅下降.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虽然10%是一个精确的比例,但不动产建设进度是无法精确量化的.如果定义为资金投入比例,虽然投入量是可确定的,但是项目总投入只能预测,而不能确定,因为它受原材料价格波动、人力成本变化、工期以及其他诸多难以预测的因素的影响;而如果简单地定义为完工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也是不合适的,因为随着工程的进行建设难度可能会不断增加,而且不是线性地增加,很可能是指数级的增加——想象一下上海中心大厦,其第110层的施工难度与第10层的施工难度差距会有多大——因此这也不是一个好的测度完工程度的指标.所以,10%的比例只能是从主观上进行把握.3.5“不能直接产生现金流、仅依托处置资产才能产生现金流的基础资产.如提单、仓单、产权证书等具有物权属性的权利凭证.”这类资产的现金流虽然是可预测的,但是只能产生一次性现金流,显然不是合适的基础资产.3.6“法律界定及业务形态属于不同类型且缺乏相关性的资产组合,如基础资产中包含企业应收账款、高速公路收费权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资产.”这一点要求主要是处于项目操作和管理上的考虑.其实这一条不能算是负面资产,因为只要分开做就可以了.3.7“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政策规定的资产.”所有基础资产都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3.8“最终投资标的为上述资产的信托计划受益权等基础资产.”信托受益权可以作为证券化基础资产,但是不得通过嫁接信托的方式将负面清单所禁止的资产进行证券化.即对基础资产采取“穿透原则”进行追本溯源,源头资产亦必须符合负面清单的规定.其实,目前一般的信托资产都是不可以通过专项计划进行证券化的,这一条只是为了给银行信贷资产通过专项计划进行证券化预留空间.由于分业监管及部门竞争等方面的原因,银监会要求银行信贷资产只能通过信托计划作为SPV进行证券化,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双SPV结构,信托计划作为第一层SPV,再以专项计划作为第二层SPV,将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在交易所市场发行资产支持证券.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平安银行1号小额消费贷款证券化信托资产支持证券,该资产支持证券由平安银行发起,以其小额消费信贷资产作为基础资产,由华能贵诚信托设立信托计划作为SPV,由国泰君安证券主承,在上交所发行.这是首单在交易所发行的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其发行过程可谓一波三折,因为在目前的监管环境下银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只能在银行间市场发行,这只产品突破了这层限制,相信这是由证监会和交易所推动的银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在交易所发行的试点行为.如果顺利的话可能下一步就会直接以专项资产作为SPV,对接银行信贷资产发行资产支持证券.但事实是很不顺利,因此才为信托资产作为专项计划的基础资产预留了空间.三、发起动机资产支持证券发起人的动机主要有两种:融资和出表.融资动机,即通过发行资产支持证券来满足融资需求,这与发行普通债券产品相同,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动机,任何类型的发起人都有可能因为融资需求而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第二种动机是为了实现资产出表.具有这种动机的发起人主要是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公司、金融租赁等金融类企业,这类机构受净资本管理办法或者资本充足率之类的业务指标约束.比如对于商业银行,巴塞尔协议要求资本充足不得低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4%;融资租赁和小额贷款公司杠杆一般不得超过10倍;而对于金融租赁公司,监管部门则是设置了资本充足率和信贷规模的双重指标.这类机构,待表内资产达到一定规模后,由于净资本或者净资产规模难以提高,业务就无法继续开展.而将表内资产移出表外,是金融机构常用的规避上述约束指标的措施之一.而通过将表内资产让与专项计划,以此为基础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原则上存在实现资产出表的可能,这使得出表成为部分机构通过专项计划发起资产支持证券的一个重要目的.四、增信措施在发行债务融资工具时,为了提高信用水平以吸引投资者,发行人往往会设置各种增信措施.总体来说,增信措施分为两大类:内部增信措施和外部增信措施.资产支持证券也不例外. 1.内部增信措施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常用的内部增信措施主要包括结构分层、超额抵押、超额利差、现金担保、资产追索权等.结构分层是指,将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分为优先级和劣后级也称次级或者权益级.优先级在还本付息方面具有优先权,只有在优先级本息得以全额支付后,劣后级才可以获得分配,即证券的风险首先由劣后级来承担,劣后级持有人为优先级持有人提供信用保护.优先级只能获得固定收益在损失未侵蚀优先级的情况下,可以看作是债权人;而劣后级的收益是不固定的,基础资产产生的所有现金流,扣除相关的费用以及优先级的本息分配后全部归其所有,可以看作是权益人.超额抵押是指,发起人让与给SPV的基础资产的价值大于SPV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的额度.超额部分原则上归属于资产支持证券的权益级持有人往往是发起人自己,但是需要在债权人优先级投资人本息获得全额分配之后才能得以分配.可见,超额抵押虽然是一种非常强力的增信水平,在发起人持有权益级的情况下,成本也却不是很高.但是,交易结构设计者不可过分追求超额抵押,原因将在下文中说明,在此不赘述.超额利差是指,基础资产产生的收益减去资产支持证券应支付的利息、必要的服务费和违约等因素造成的坏账损失后的部分.设置超额利差,即在设计交易结构时,选取的基础资产可以产生的预期收益大于优先级持有人的预期收益.超额利差是承担基础资产损失的第一道防线.与超额抵押相同,超额利差在优先级持有人获得本息全额分配后归属于权益级持有人.现金担保是指,在资产支持证券发行前,发起人以自有资金或者私募发行的方式募集一定量的资金存入一个现金担保账户,现金担保账户中的资金平时可以投资于低风险的资产,在基础资产发生损失并且超额利差不足以承担时,计划管理人可以将现金担保账户中的资产变现用于对优先级持有人进行本息支付.。
C18015S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之海尔保理一期资产支持专项计
划
单选题
1、在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时,我们可以通过多种信用增级方式提升产品的信用等级,以下选项中属于外部增级方式的为(C)A增加现金流的覆盖倍数
B优先劣后的结构设计
C第三方担保
多选题
1、在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时,我们可以通过多种信用增级方式提升产品的信用等级,以下选项中属于内部增级方式的为(AB)A增加现金流的覆盖倍数
B优先劣后的结构设计
C第三方担保
2、发行ABS产品时,基础资产必须选择负面清单之外的资产,这些资产可大致归类为(ACD)。
A债券类基础资产
B负债
C收益类基础资产
D不动产财产
3、海尔保理一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中的风控措施-增信措施包括(ABCDE)。
A超额抵押
B利差支持
C结构化分层机制
D担保人履约承诺担保
E原始权益人差额支付
判断题
1、ABS业务的承做人只有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等监管允许的持牌机构。
(对)
2、在开展ABS业务时,应通过法律合同对交易各方的权利义务进行约定,保证基础资产独立于发行人和管理人。
(对)
3、真实出售即原始权益人要将资产的风险和收益真实转移给投资者。
(对)
4、海尔保理一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中约定专项计划的现金流回款不足时,由原始权益人海尔保理进行差额补足。
(对)
5、ABS业务时一类投融资活动,可视为证券发行活动,ABS产品是利用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作为偿付机制的固定收益类产品。
(对)。
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出表」问题探讨(⼲货)导读: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很多企业在⾯临业绩、融资压⼒时,通常会为了盘活资产⽤以融资和优化财务报表⽬的进⾏⾦融⼯具的创新,企业开展资产证券化“出表”既可以满⾜盘活资产⽤以融资需求,⼜可以满⾜优化财务报表的⽬的。
作为公众上市公司,当其应收账款账龄较短,那进⾏资产证券化优化财务报表的动机更为强烈。
那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能否“出表”?如何“出表”呢?资产证券化业务中,基础资产主要包含两⼤类,债权类基础资产和收益权类基础资产,收益权类基础资产(例如⽔、电、⽓、暖等公共事业收费权,电影票收⼊、景区门票收⼊等各类票款收费、车辆通⾏收费权等),尽管代表了⼀项获取未来经济利益流⼊的权利,但只能说是⼀项实现于未来期间的营业收⼊,并不符合会计意义上的“资产”定义,这些“未来收益权”本就没有体现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那就不存在“出表”的问题。
下⽂探讨的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出表”问题仅针对债权类基础资产。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融资产转移》的规定,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出表”问题,主要探讨的是基础资产向特殊⽬的实体的转移是否应当终⽌确认,以及在多⼤程度上终⽌确认的问题,⼤致可以归纳为三类:情形基本处理⽅法已转移⾦融资产所有权上⼏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终⽌确认该⾦融资产(确认新资产/负债)既没有转移也没有保留⾦融资产所有权上⼏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放弃了对⾦融资产的控制未放弃对⾦融资产的控制按照继续涉⼊所转移⾦融资产的程度确认有关资产和负债及任何保留权益保留了⾦融资产所有权上⼏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继续确认该⾦融资产.并将收益确认为负债那如何判断基础资产向特殊⽬的实体的转移是否应当终⽌确认?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融资产转移》的规定,下图1给出了判断⾦融资产终⽌确认的⼀般流程:有两种情形满⾜终⽌确认要求,第⼀种是收取现⾦流量权利的转移,第⼆种则是企业承担了将收取的现⾦流⽀付给最终收款⽅的义务,且风险报酬转移,实际操作过程中主要是第⼆种,那基础资产转移与否需进⾏“过⼿测试”及风险报酬转移测试。
相关案例交易结构与担保方式介绍一、中国水务中国水务集团(China Water Affairs Group Limited,以下简称中国水务或集团)是一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股票编号:00855)。
中国水务在中国大陆投资,兴建及经营水务项目,并迅速成为包括原水、自来水供应、水力发电,污水处理及相关增值服务的最大的综合水务营运商之一。
1、计划名称:中国水务供水合同债权资产管理计划(2014年5月)(中国民族证券)该专项计划原始权益人为惠中中水(原水供应合同)、惠州溢源(自来水供应合同)、周口银龙(自来水供应合同)。
该资产支持计划分为优先级资产支持证券和次级资产支持证券(由惠中中水全部认购)。
其中优先级资产支持证券包含5个品种,分别为中国水务01、中国水务02、中国水务03、中国水务04、中国水务05。
其中优先级资产支持证券的评级为AAA,次级资产支持证券不进行评级。
其中优先级资产支持证券收益率如下:次级资产支持证券不设预期收益率。
该专项资产支持计划募集规模为7.85亿元,优先级募集规模为7.65亿元,次级募集规模为2000万元。
具体如下图:2、交易结构3、增信方式(1)差额补足差额补足义务人:重庆侨力水务有限公司注:重庆侨立是中国水务全资子公司(2)担保开证银行为差额补足义务人履行差额补足义务提供有限额的连带责任担保。
其中,开证银行为招商银行深圳分行。
二、华侨城A深圳华侨城股份有限公司于 1997 年 9 月 2 日成立,由国务院国资委直属的华侨城集团公司独家发起募集设立。
公司总资产约310亿,净资产约110亿,总股本达31亿。
作为控股型集团公司,公司主要从事旅游及相关文化产业经营、房地产及酒店开发经营、纸包装和印刷等产业的投资经营。
1、计划名称:华侨城欢乐谷主题公园入园凭证专项资产管理计划(2013年5月)(中信证券)该专项计划原始权益人为深圳华侨城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世纪华侨城实业有限公司、上海华侨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