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案例-建元2005-1
- 格式:pptx
- 大小:236.73 KB
- 文档页数:15
中集集团的贸易应收账款证券化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集集团)与荷兰银行于2000年3月在深圳签署了总金额为8000万美元的应收账款证券化项目协议。
此项协议的有效期限为3年,规定在3年内,凡是由中集集团发生的应收账款都可以出售给由荷兰银行管理的资产购买公司(TAPCO),由该公司在国际商业票据市场上多次公开发行商业票据,总发行金额不超过8000万美元。
在此期间,荷兰银行将发行票据所得资金支付给中集集团,中集集团的债务人将应付款项交给约定的信托人,由该信托人履行收款人职责。
而商业票据的投资者则可以获得高出伦敦同业拆借市场利息率1%的利息。
中集集团在国内企业中首创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方式,为中国企业直接进入国际高层次资本市场开辟了道路。
一、背景在这次证券化融资之前,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中集集团曾经于1996年、1997年、1998年分别发行了5000万、7000万和5700万美元的商业票据(Commercial Paper,CP)。
这种商业票据的融资方式容易受到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的影响而发生波动,这在1998年表现得十分突出。
1998年初,商业票据发行的承销银团再次组团时,原有银团中的部分银行由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收缩了在亚洲的业务,并退出了7000万美元的CP银团。
经过努力,中集集团虽成为金融危机后我国第一家成功续发CP的公司,但规模降为5700万美元。
为避免类似情况,保持公司资金结构的稳定性,并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中集集团最终选择应收账款证券化的融资方式。
二、中集集团资产证券化过程的交易结构1.发起。
中集集团与荷兰银行合作,对公司应收账款进行设计和安排,挑选优良的应收账款组成一个资金池,然后交由信用评级机构进行信用评级。
2.信用评级。
中集集团委托两家国际著名的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和穆迪对应收账款证券进行评级。
凭着优秀的级别,这笔资产得以注入TAPCO公司建立的大资金池。
浅议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现状摘要:上世纪70年代资产证券化诞生,它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工具在全世界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它增强了资产的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金融风险。
我国也在1992年开始了资产证券化的前期实践,这些年来信贷资产证券化取得了一定成就,但还处在初级阶段。
所以说在当前金融危机的阴影逐渐消散的背景下,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实施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关键词:信贷;资产证券化;现状一、信贷资产证券化含义最早的资产证券化交易是1970年时,美国政府国民抵押协会(gnma以抵押贷款组合为基础资产的抵押支持证券-房贷转付证券(mpt)。
资产证券化简单的来讲,是指发行人将资产组合转移给一个特殊目点的载体(special purpose vehicle,spv),并藉以发行证券融资的过程。
而从狭义上来讲,资产证券化就是指信贷资产证券化。
信贷资产证券化指的是将流动性较差但存在未来现金流的信贷资产(如银行的贷款、企业的应收帐款等)经过重组形成资产池,并以此为基础发行证券。
其包括住房抵押贷款信贷化(mbs)和资产支持证券化(abs)。
信贷资产证券化增强了信贷资产的流动性,在实现资产的优化配置和降低金融风险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现状我国的资产证券化道路源于1992年海南省三亚地产的投资证券。
当时是将三亚单洲小区的800土地作为发行标,由三亚市开发建设总公司公开发行。
该证券为2亿元的3年期的投资证券,这是我国资产证券化迈出的第一步。
《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在2005年4月颁布,接下来的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为我国的资产证券化构建了一个基础的法律框架。
在2005年12月15日,“2005年第一期开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这是我国国家开发银行发行的首只abs。
这比交易的基础抵押资产是国开行发放的工商业贷款。
当日,中国建设银行随着发行了国内首只rmbs产品——“建元2005-1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信托”。
案例分析(一):中国杠杆收购第一案——并购好孩子集团始创于1989年的好孩子集团,截止到2005年,年生产各类童车300万辆,销售额25亿元,纯利润超过1亿元,占据中国中高档童车市场近70%份额,在美国的童车市场占有率也已达到了30%以上。
从相关报表分析,好孩子的长期负债少,流动资金充足稳定,企业的实际价值已经超过账面价值。
收购方:2005年10月,总部设在东京的海外私募基金Pacific Al-liance Group(太平洋同盟团体,PAG)开始同好孩子集团接触。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好孩子的第一股东——第一上海投资有限公司就宣布会同其他几家机构投资人将其在好孩子集团中持有的全部股权转让给由PAG控制的名为G-baby的持股公司。
2006年1月,双方就完成支付对价与股权交割的全部动作,PAG 以1.225亿美元收购好孩子67.5%的控股股权。
收购支付方案。
PAG事先对好孩子做了严密的估价。
按照市盈率计算,好孩子当时的市场价值在20亿元人民币以上,折算成PAG67.5%的持股比例,该部分股权的市场价值超过1.7亿美元,而双方协商的收购价格为1.225亿美元,说明此项收购具有投资价值。
为了实现既定的400%的高额投资回报率,PAG确定用自有资金支付的金额不超过1200万美元支付[(17000-12250)/1200]。
在确定收购意向后,PAG先通过好孩子管理层组成的集团筹集收购价10%的资金作为自有资金用于支付。
余款的筹集上PAG以好孩子的业务现金流和企业控制权价值为抵押,向金融机构筹集相当于整个收购价50%的资金,并向PAG的股东们推销约为收购价40%的债券。
PAG进入好孩子后,对其法人治理结构进行改造,实行了一系列整合措施,进一步提高了这家企业的发展速度,成就了好孩子的绝对市场霸主地位。
“好孩子”童车如今已占据了国内童车市场上70%以上的份额,美国市场的占有率也已达到40%以上,成为世界儿童用品领域具有广泛影响的中国品牌。
缺乏流动性的资产建行的30亿元个人住房贷款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自由买卖的证券债券。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自由买卖的证券的行为,使其具有流动性。
2005年12月15日,“建元”正式发行。
建行从上海、江苏、福建三家分行发放的个人住房贷款中挑选30亿元进入资产池,向投资者发放,证券获准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交易,优先级证券投资人先收到还款。
缺乏流动性的资产建行的30亿元个人住房贷款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自由买卖的证券债券。
中国案例: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从1999年起,中国建设银行已经向中央银行提交了六份房贷资产证券化的方案,前4套方案因方案没有体现MBS风险出售和破产隔离的原则以及有关法规没有完善被否决,第5套方案也因法律层面的问题最终被国务院否决。
直到2005年的12月1日《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监督管理办法》正式执行,建行的房贷款资产证券化才开始提速。
2005年12月15日,“建元”正式发行。
建行从上海、江苏、福建三家分行发放的个人住房贷款中挑选30亿元进入资产池,三档两级证券:其中A、B、C三个档次为优先级证券(A类约24亿元,信用为AAA级;B类约3亿元,信用为A级;C类约2.1亿元,信用为BBB级)和次级证券(约0.9亿元,不参与评级,由建行自留)。
按照设置,优先级证券投资人先收到还款。
A和B类证券获准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交易,C类按照央行的相应规定进行转让,次级不进行转让交易。
一、“建元”发行过程分析(一)“建元”的发行动力任何一项创新性业务的成功运作和实施,和相关各方的积极推进是分不开的。
但是,推进的动力是什么呢?无论是监管当局还是方案中的实际运作方,都期望能够获得“利益”。
以下从银行、政府、中介机构和投资者四方面作出具体分析。
1.银行。
一方面可以说建行做房贷证券化)的动力不足,具体可从三个方面来看:银监会发布的《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监督管理办法》使通过MBS提高资本充足率的银行不易办到,并且建行上市后,资本充足率接近14%;其次是资产证券化的标的问题,资产证券化在国外往往是因为银行迫于资金的流动性压力或处理不良贷款的需要,而我国进行资产证券化的银行目前并不缺乏资金,而且拿出来的资产也是相对较好的优良资产;从根本上讲,银行进行资产证券化最主要的一个目的是将长期的资产转移出,通过资产的出让来获取流动资金。
资产支持证券目录一、资产支持证券产生的背景 (2)1、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国际实践 (2)2、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2)二、资产支持证券的概述 (2)1、概念 (2)2、主要特点及模式 (2)三、交易结构基本框架 (4)1、交易结构基本框架 (4)2、商业银行直接操作模式 (5)3、证券化管道公司模式 (6)四、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进程 (6)五、重要意义及推广工作 (7)六、具体案例— (7)一、资产支持证券产生的背景1、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国际实践资产证券化是指一个实体将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识别的现金流收益集合起来,并转移给投资者,从而达到融资目的的融资方式。
资产证券化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借款人以自有资产或权力为支持在市场上发行证券来举债,这种方式使借款人不需要通过银行贷款而获得直接融资,因此也称为“一级证券化”;另一种则是将已存在的信贷资产集中起来并重新分割的证券化模式,也称为“二级证券化”。
对商业银行来说,资产证券化有利于转移和分散信贷风险以及提高资产流动性,作为商业银行的一种特殊融资手段已经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在欧美以及许多发达国家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资产证券化是美国资本市场上最重要的融资工具之一。
美国金融市场的严格监管和竞争激烈使资产证券化产品规避金融监管限制和分散风险的特殊功能日益引起各家金融机构的重视。
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第一个房地产证券化产品以后,通过基础资产和交易结构等各方面的金融创新,资产证券化在美国金融市场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信用卡借款、汽车贷款等各种金融资产都进入证券化的行列,在具有政府背景的专业组织的推动下,美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飞速发展。
2005年美国资产证券化产品余额和发行额分别达到3.15万亿美元和1.79万亿美元,分别占当年债券余额的41.2%和债券发行总量的39.4%,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产证券化市场。
由于英国、日本等欧亚发达国家的金融监管体制中不存在严格的银行经营地域限制,以及类似美国金融机构大量运用变动利率存款进行固定利率抵押融资的市场环境,其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状况与美国相比相对较慢。
中国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研究摘要:在当前股票市场低迷、债券类投资产品繁荣的背景下,本文总结概括了资产抵押证券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了其功能及风险,综上对住房贷款抵押支持证券在我国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现金流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简称“mbs”)是指以资金融通为目的,将缺乏流动性但具有未来稳定现金流入的住房抵押贷款进行组合和信用增级,将这种组合产生的现金流入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结构重组,最后依托二级市场将该现金流以债券的形式出售并流通。
一、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现状及特点我国的资产证券化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
1992年,海南推出“地产投资券”是我国资产证券化的首次尝试。
2005年12月15日,中国建设银行推出了我国第一支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债券—“建元2005-1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信托资产支持证券”(简称“建元2005”),在其后2007年又推出了第二支mbs。
从2006年1月份到2012年9月份,“建元2005”证券发行人中心信托共公布了81期,运行平稳,违约率低。
mbs是一种资产信用型的金融产品,mbs区别于传统融资方式,它并非依赖于项目的投资人或发起人的资信来安排融资,而主要依赖于作为标的的居民住宅的价格及其未来的现金流的稳定性。
二、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功能分析(一)金融功能首先,丰富金融市场投资品种。
住房抵押贷款作为收益风险相对平稳的一种投资方式,在我国当前老龄化的社会年龄结构下,具有显著的意义。
住房抵押贷款相对于国债利率较高而因其有房产作为抵押,风险较低。
退休人员追求稳定收益而又是风险厌恶投资人,mbs为他们提供了更为多元化的选择。
其次,为我国金融机构提供了规避利率风险的有力工具。
作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发行人的贷款银行,能够通过住房贷款抵押债权中资产负债重组的制度安排,把mbs发行所带来的利率风险转移给证券化专门机构,进而转化为证券在市场上交易,最后通过金融市场的风险调节功能加以规避。
投资银行产品案例(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一、基本情况 我行于 2005 年 12 月 15 日完成了国内首单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 券化业务产品,即“建元 2005-1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该产品 , 基本情况如下: 建行以自身持有的经过筛选的总余额为 30.17 亿元的 15162 笔优 质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作为基础资产组成资产池, 并将该资产池内资产 相关的主债权、抵押权及其附属担保权益信托与受托机构,依法设立 信托, 由受托机构以上述资产所产生之现金流为偿付基础向资本市场 发售代表信托受益权的资产支持证券。
“建元 2005-1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发行概况:资产支持证券 评级 发行量 (亿元) A级 AAA 26.7 预计加权平 均回收期(年) 3.15 (七天回购加权利率+1.10%)与(资产 池加权平均贷款利率-1.19%)之低值 B级 A 2.04 9.24 (七天回购加权利率+1.70%)与(资产 池加权平均贷款利率-0.6%)之低值 C级 BBB 0.53 9.30 (七天回购加权利率+2.80%)与(资产 池加权平均贷款利率-0.3%)之低值 利率1次级 初始起算日 交割日 法定最终到期日无0.91无 2005 年 11 月 10 日 2005 年 12 月 19 日 2037 年 11 月 26 日无注: 七天回购加权利率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每天公布的 7 天回购加权利率在前一个支付日前 20 个交易日的 算术平均值;资产池加权平均贷款利率为资产池中每笔贷款在收款期间期初时点的贷款利率以贷款本金余 额为权重的加权平均值。
二、产品的方案设计 1、产品简介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就是指商业银行将面向自然人发放的住房抵押贷款的主债权、 抵押权及其附属担保权益信托给特定的受托 人,通过创立一种以该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为支持的信托受益凭 证,并在资本市场上出售变现该权利凭证的一种结构性融资手段。
正面的资产证券化案例——建元2005-1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2005年12月15日,中国首个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MBS, Mortgage-backed Security)产品“建元2005-1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资产支持证券”正式发行,进入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流通。
一.发行背景中国建设银行于1954年10月1日正式挂牌成立,从成立至今的五十多年间,它逐步从刚开始只是附属于财政部负责监督建设投资的一家专业银行,发展到现在自主企业化经营的一家功能完善的国家专业银行,并于2005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于2007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截至2009年12月31日,中国建设银行集团的总资产达到96233.55亿元,总负债为90643.35亿元,资本充足率11.7%,贷款总额48197.73亿元,其中个人住房抵押贷款8525.31亿元。
在2005年2月,中国建设银行的资产证券化方案获得批准,它也成为国内首家获准进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银行。
二.发行过程一般说来,一个资产证券化的交易包括以下程序:确立基础资产并组建资产池、构建特殊目的的载体(SPV, Special Purpose Vehicle)、SPV以资产为支撑发行证券、资产支撑证券的偿付。
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MBS, Mortgage-backed Security)是以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作为基础资产的,中国建设银行此次发起的“建元2005-1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信托优先级资产支持证券”(以下简称“建元2005-1”)也不例外,并且为了确保成功,建设银行特地挑选了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发达、贷款管理较为规范的上海、江苏、福建三家分行作为试点行。
因此,最终进入资产池的住房抵押贷款由上海市、无锡市、福州市和泉州市的居民住房作为抵押担保(其中上海市的贷款余额占比大约为56%)。
通常在构造好资产池后,发起人通常要确定特殊目的的载体SPV 的形态,SPV通常有三种形态:信托形式(SPT)、公司形式(SPC)、有限合伙人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