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PBL教学模式应用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PBL教学模式在血液内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1. 引言1.1 背景介绍血液内科是内科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涉及到血液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学习血液内科知识对医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但现有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有限。
基于这种背景,PBL教学模式逐渐被引入到医学教育中。
PBL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为指导者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血液内科实习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教学质量,满足医学教育改革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PBL教学模式在血液内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评价其促进作用和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旨在为血液内科实习教学提供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1.2 研究意义血液内科是内科学科中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与血液相关的各种疾病。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血液内科实习教学在医学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实践性及团队合作的培养。
而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则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找出解决方案来促进学习效果。
在血液内科实习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PBL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PBL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分析能力。
PBL教学模式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为其未来的临床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
研究PBL教学模式在血液内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探讨PBL教学模式在血液内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其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促进作用。
PBL教学模式在心内科教学中的应用1. 引言1.1 背景介绍心内科教学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领域,涉及到心脏病、心肌病、心律失常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心内科领域的知识更新速度较快,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
针对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PBL教学模式逐渐被引入到心内科教学中。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通过让学生在团队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在心内科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心内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PBL教学模式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教师对PBL教学模式的理解和应用不足,学生对PBL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不同等问题。
本文将探讨PBL教学模式在心内科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其优势和挑战,并提出应对挑战的策略,旨在为心内科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问题提出现代医学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对医学生全面能力培养的需求。
尤其是在心内科教学领域,由于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率和复杂性,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难以涵盖所有知识点和技能要求。
医学生在面对实际的临床实践时,往往感到知识与实践之间存在着鸿沟,无法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临床工作中。
如何有效地提高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协作能力,成为当前医学教育的一大挑战。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PBL教学模式在心内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等方面的优势,并探讨如何有效应对PBL教学模式在心内科教学中可能面临的挑战。
通过对PBL教学模式在心内科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进行案例分析和研究,旨在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为推动心内科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改革的深化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PBL教学法在内科临床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初探PBL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内科临床实训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法可以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本文将对PBL教学法在内科临床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初步探讨。
PBL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医生常常面临各种疑难问题和病例,需要有能力快速分析和解决问题。
PBL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学生可以深入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具体的病例分析中,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通过多次PBL案例讨论和学生小组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PBL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内科临床实践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实践中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
而PBL教学法则要求学生主动寻找、整合和应用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和发现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在PBL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主动地查找相关文献和资料,并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深度。
PBL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常常需要与其他科室和医护人员进行合作,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PBL教学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和讨论,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在PBL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PBL教学法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内科临床实践需要医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临床操作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PBL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可以促进学生在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提升。
PBL教学模式在心内科教学中的应用随着医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更新与完善。
其中PBL教学模式就成为了现代医学教育中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
PBL教学模式通过以问题为导向、学生自主探讨、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及应用能力,促进实际操作技能的提高,并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心内科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并能够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
具体来说,PBL教育模式的应用可以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一、带来更高效的学习体验PBL教学模式将学习者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转化成了积极地学习、探究问题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可以更加专注于问题的解决过程,逐渐建立起解决医学问题的思维模式,有效地提升学习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PBL教学模式的核心就是通过问题为导向的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
这个过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的概念和知识。
三、促进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PBL教学模式中的小组学习环节,能够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协作、分享知识与信息,促进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互相讨论,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四、提高临床实践能力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具备解决实际医疗问题的能力。
在PBL教学模式中,问题是从实践中产生的,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实践能力,同时也有利于他们在临床实践中提高判断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总之,PBL教学模式在心内科教学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因此,心内科教学中可以大胆尝试,对于提高学生扎实医学知识和应用能力,促进医学教学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PBL教学模式在心内科教学中的应用随着医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
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PBL(问题导向学习)教学模式的引入改变了这一传统模式,成为医学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
本文将探讨PBL教学模式在心内科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其优势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PBL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模式,其核心理念是通过让学生面对真实临床问题,激发其自主学习和积极思考的能力。
在心内科教学中,PBL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心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提高其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PBL教学,学生不再仅仅被 passively taught,而是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和解决,从而培养其临床实践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
PBL教学模式在心内科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动力。
传统的医学教学往往枯燥乏味,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兴趣不高,而PBL教学则可以通过引入真实的临床案例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生通过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和解决,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培养对心内科学科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PBL教学模式在心内科教学中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
PBL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讨论和解决。
PBL教学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能够主动参与问题的思考和解决。
当前很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并不足够,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在引入PBL教学模式时,加强对学生的培训和指导。
针对PBL教学模式在心内科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采取一些相应的应对措施。
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专门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使其具备有效的问题导向教学能力。
学校可以开设一些以PBL为主题的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为PBL教学的应用打下基础。
PBL教学模式在心内科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医学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
问题
驱动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逐渐受到了医学教育界的青睐。
PBL 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已经在医学院的内
科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PBL教学模式在心内科教学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PBL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它首先提出一个真实的医学案例或者病例,然后学生通过讨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来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
在心内科教学中,
PBL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培养学生的临床
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加强团队合作精神。
PBL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相比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PBL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参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更加主动地学习相关
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PBL教学模式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和研究相关知识,从而更好地掌握心内科的知识和技能。
PBL教学模式还能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PBL教学中,学生通常是以小组形式
进行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这能够促使学生之间展开合作,相互交流和学习,从而加强学生
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心内科学习中,医生之间的团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而PBL教学模式
正是能够培养学生这种团队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
PBL教学模式在内科学危重症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内科学危重症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生命垂危的病情,需要紧急处理和干预的情况。
在临床实践中,对内科学危重症的诊断和治疗要求医生具备扎实的内科知识和临床技能。
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存在着诸多不足,如重视理论知识传授而忽视实践能力培养,导致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界开始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其中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模式逐渐受到关注。
PBL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内科学危重症临床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模式有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水平,促进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医学临床工作的需求。
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PBL教学模式在内科学危重症临床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深入分析和实践,旨在为提高内科医学教育质量和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PBL教学模式在内科学危重症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其对学生学习效果和临床应用能力的影响。
通过比较传统教学模式和PBL教学模式的差异,评估PBL教学模式在内科学危重症临床教学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和培养优秀医学人才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通过本研究的实施,旨在为内科学危重症临床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教学模式创新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为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贡献力量。
1.3 意义通过研究PBL教学模式在内科学危重症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为医学教育提供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丰富和完善危重症教学内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对于学生而言,通过PBL教学模式学习内科学危重症,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复杂情况。
PBL教学法在心内科几种常见病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本文探讨了PBL教学法在心内科教学中的应用。
引言部分介绍了PBL教学法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心内科常见病教学的挑战。
接着,详细阐述了PBL教学法在心内科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炎等常见病教学中的应用。
结论部分总结了PBL教学法在心内科教学中的实际效果,并展望了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通过PBL教学法,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培养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PBL教学法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为未来医学教育的创新提供新思路。
PBL教学法在心内科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和重要意义。
【关键词】PBL教学法, 心内科, 高血压病, 冠心病, 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心肌炎, 教学应用, 实际效果, 未来发展.1. 引言1.1 PBL教学法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2000字的内容输出如下:PBL教学法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主要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被passively 接收知识,缺乏主动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而PBL教学法则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PBL教学中,学生通过自主讨论、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记忆深度。
PBL教学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PBL小组中,学生需要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相互倾听和尊重他人意见,培养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这对于未来医生在诊疗过程中的团队合作至关重要,因为医疗工作需要多个专业人士共同合作,协调工作。
PBL教学法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体现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学习效果和记忆深度、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
采用PBL教学法在心内科常见病教学中的应用,无疑是一种积极的探索和尝试,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
PBL教学法在心内科几种常见病教学中的应用前言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一种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在医学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
这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来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
心内科作为内科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根据其特点和需求,采用PBL教学法,对学生的教学质量和医疗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PBL教学法在心内科几种常见病教学中的应用。
PBL教学法简介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它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主动寻找答案和解决问题。
PBL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它是一种针对问题的、引导性的学习方式。
PBL教学法可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并鼓励其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
PBL教学法在心内科教学中的应用冠心病冠心病是心内科常见的一种疾病,PBL教学法的应用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
针对冠心病,PBL教学法的问题设定涉及冠心病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和研究等方式来深入了解冠心病,并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
心房颤动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也是心内科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采用PBL教学法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心房颤动的诊断和治疗。
PBL教学法在问题设定上需要涉及到心房颤动的诱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研究和讨论,有助于学生加深了解和掌握心房颤动的相关知识。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PBL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PBL教学法在问题设定上需要涉及到心力衰竭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可以通过研究和讨论等方式来深入了解心力衰竭,并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
结论采用PBL教学法在心内科几种常见病的教学中是十分有效的。
PBL 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并且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PBL教学法在呼吸内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引言呼吸内科是临床医学中重要的学科之一,涉及到呼吸系统的各种疾病及其诊断、治疗等内容。
在医学教育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呼吸内科教学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着缺乏交互性、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
而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法则是一种新颖的、灵活的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教育中。
本文旨在探讨PBL教学法在呼吸内科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其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PBL教学法概述PBL是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的缩写,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学生主导的教学法。
PBL教学法的核心是学生围绕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展开学习,通过提出问题、收集信息、讨论和学习知识等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PBL教学法传统上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教育中,因其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临床推理能力而受到良好的评价。
二、PBL教学法在呼吸内科教学中的应用1. 将具体病例纳入教学内容PBL教学法在呼吸内科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将临床实际中的典型病例纳入教学内容,让学生围绕具体的病例展开学习和讨论。
对于肺部感染疾病,可以设计有关肺炎患者的案例,并要求学生在小组中对其病情进行分析、制定治疗方案等。
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呼吸内科疾病的病情特点、诊断法和治疗原则等内容,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临床案例分析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PBL教学法强调学生在小组中的讨论和合作,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在呼吸内科教学中,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共同讨论病例,分享各自的见解和经验,从而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学生还可以互相监督和督促,提高学习效果。
3.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PBL教学法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在呼吸内科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文献、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并基于问题展开讨论。
内科学PBL教学模式应用分析
【摘要】随着医学科学知识迅猛发展和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在成倍的增长。
我国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表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医学生教育中,目前被认为最先进的pbl教学模式正在全世间范围内不断的被应用、发展和完善。
本文分析了pbl教学模式在内科学教学中应用的可能性和基本对策。
【关键词】pbl教学法;内科学;临床教学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7-24-02
随着医学科学知识迅猛发展和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在成倍的增长。
我国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表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们发现学校在“教的过程和学的过程”之间存在差异,如果学的过程被重视,教可能会更有效,即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指导自己的学习”。
那么,医学院校的学生如何从“知识爆炸”中和繁重的专业学习中解脱出来,如何转变传统的医学教育观念,如何培养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医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建立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成了当时努力探索的热门课题。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先后在60多所医科学校中推广、修正。
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1988
年召开的西太平洋医学教育会议和世界医学教育会议(爱丁堡宣言)都提出了推广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
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医学生良好临床思维的同时,加强了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1,2]。
1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角
pbl在我国现阶段仍然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临床一线教师对其了解并不多,疑惑也不少。
理解程度的局限性及pbl的多变性,使得一些教师未能真正了解pbl教学的真谛,在观念上也不容易接受pbl教学。
有些教师看到学生面对纷繁的现实医学问题冥思苦索时,又不自觉地担负起主要角色,不停地讲解,这就使得pbl变成了小班讲课。
我们需要改变临床一线教师的观念,对她们进行培训,这是保证pbl顺利实施的关键。
同时,我们应该在pbl教学前,对学生进行培训,让他们了解这个过程,对这个新型教学模式充满信心。
总的目的是转变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和学习观念,使其明确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把教学工作从“以课程为中心”转移到“以问题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把教学主导“以学科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在pbl教学中,教师是导演,而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
2内科学教材做基础、网络资源进行补充,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际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在教学硬件资源方面,由于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在pbl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需要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空间、网络资源、
图书资源,因此需要加大教学经费的投入。
在教师方面,要求更多的师资力量来满足小组学习的需要,同时也需要指导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知识更新,不断提高教学艺术和对pbl深层次的理解和运用,因此pbl教学方法对教师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均明显提高,这对于临床医疗工作繁忙教师来说,在短时间内很难解决。
国内医学院校大都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教材系列,在教学中学生普遍认为教学难度大。
在国外实施pbl教学一般不限定教材,只要求教学参考书。
由于内科学pbl教学是基于临床病例基础上的讨论式教学,非常适合临床内科学临床内容的传授。
但同时需要教师及学生们多渠道广泛收集资料,以内科学教材做基础,网络资源进行补充,系统充实知识,解决病例中遇到的临床实际与基础理论问题,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培养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临床问题的能力、实际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医学生良好的临床思维,以应对今后复杂的临床工作[3]。
3pbl与lbl有机结合,探索多元化内科学pbl教学模式,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于pbl教学方法取消了基础理论课的教学,改为以问题为引导进行基础理论自学,使学生有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查找资料解决问题,寻找答案的一种主动学习方式,加上教师的智囊引导作用,使学生在掌握医学基本理论的同时,提高解决临床问题的实际能力。
将pbl教学与以授课为基础的单向教学方法(1ecture basedearning,lbl)进行有机结合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香港大学(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医学院是在大学3
年级进入临床阶段开始应用pbl教学法进行教学;台湾辅仁大学医学系采取在大学3年级依器官系统为基础的pbl教学法。
他们开展的pbl教学原则上都是在临床阶段进行。
大陆内地很多学校也不同程度的开展了pbl教学法的探索和研究。
四军大、南京医大、浙江大学医学院等在7年制和/或研究生的临床实习阶段开展的;北大医学院和白求恩医大是在基础阶段的部分桥梁课程进行的;西安交大医学院是在联合办学大专班的学生中实验探索的;湖南医科大学是在护理教学中应用,暨南大学是在口腔内科实验教学中实施。
但是,到目前,都没有坚持下来或未大规模实施。
原因是学生数量太多、有的学生素质太差、教学资源不够、师资不足或水平尚须提高、教学成本太高、教学时数不够等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人数太多、学校教学资源不足和成本消耗太大。
目前我国学者在内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采用lbl的教学方式后传统的临床见习的教学模式,小部分采用lbl的教学方式后小范围进行pbl的教学模式,极个别采用pbl的教学方式后总结性lbl的教学模式。
pbl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但关于“pbl教学模式”究竟是什么样子,目前国际上仍未有定论,各个国家、各个学校做法都不一样,定义还未确切。
听起来很“神秘”,其实,应该将pbl看成是“一个种群,其中包括很多亚群”。
这一看法加深了我们对pbl这一概念本质的认识,同时也给我们创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符合我们校情的多元化内科学pbl教学模式提供了可能和空间。
参考文献
[1]闫晓莹.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分析[j].健康大视野,2013,21(2):71.
[2]陈耿,王槐志,徐土炳,等.pbl与lbl教学法在肝胆外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对比研究.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3):317-319.
[3]侯振江,王娇,祁秀玲.pbl 教学模式在我国医学教育应用中的现状分析.医学信息,2010,23(1):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