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
- 格式:pptx
- 大小:2.61 MB
- 文档页数:13
【江苏文化】江苏当地文化特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江苏当地文化江苏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1993年发现的南京汤山直立猿人化石表明,早在5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在此活动。
而在此之前,考古工作者于1954年在泗洪双沟镇东下草湾发现的人类化石,据测定年代介于北京猿人和现代人之间,距今约4~5万年,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古人类学界称之为下草湾人,又叫泗洪新人。
距今六七千年前后,大江南北进入新石器时代兴盛阶段,据初步调查,江苏及相邻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约有上千处.其中淮安青莲岗文化、高邮龙虬文化、海安青墩文化、苏州草鞋山文化、南京北阴阳营文化、常州圩墩文化等,五彩缤纷,星罗棋布。
草鞋山遗址发现的6000年前马家浜文化水稻田,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有灌溉系统的古稻田。
江苏文化主要由“吴文化"、“金陵文化”、“淮扬文化”、“徐淮文化”、“海洋文化”等组成。
江苏地域文化楚汉文化楚汉文化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徐州为中心的区域性文化,它以6000年前的青莲岗文化、大墩子文化乃至更早的下草湾新人文化为渊源。
它的显性特征是刚强雄浑。
吴文化吴文化的地域通常指靠近太湖的苏、锡、常地区,其具有清新气息、柔美风格、鲜活灵性,形成了聪颖灵慧、细腻柔和而又视野开阔、乐于创新等显性特征。
金陵文化金陵文化以古都南京为中心,其显性特征是南北交汇、兼容并蓄、开放包容,可谓独树一帜。
金陵文化主要包括六朝文化、明文化和民国文化,这三大块历史文化又可统属于“都城文化”.淮扬文化淮扬文化以扬州为中心,维扬地区河多水多,船多桥多,呈现出古、文、水、绿、秀的地域风貌,在南北文化交流中形成了清新优雅与豪迈超俊相结合的显性特征。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江苏已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0项,位列全国第一,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资源达2万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8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69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424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773项。
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1. 金陵刻经印刷技艺
金陵刻经印刷技艺是南京地区的传统印刷技艺,起源于唐代,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它以木板刻印经书为主,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工艺,是中国古代印刷术的代表之一。
2. 南京云锦织造技艺
南京云锦是中国传统丝织品之一,因其色彩艳丽、图案精美而得名。
云锦织造技艺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技艺精湛,是南京地区著名的传统手工艺品。
3. 秦淮灯会
秦淮灯会是南京地区的传统民俗活动,起源于南朝时期,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每年春节期间,南京市民和游客都会欣赏到各种造型精美、色彩斑斓的灯彩,感受浓郁的节日氛围。
4. 南京白局
南京白局是南京地区的传统曲艺形式,起源于明代,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它以地方方言为基础,以白话形式讲述故事、演唱曲目,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地方特色。
5. 南京剪纸
南京剪纸是南京地区的传统民间艺术,以剪纸为主要表现形式,具有造型精美、风格独特的特点。
剪纸内容广泛,题材多样,寓意吉祥如意、幸福美好。
6. 南京风筝制作技艺
南京风筝制作技艺是南京地区的传统手工艺,以竹子为主要材料,经过精细的加工和制作,成为各种造型各异、色彩鲜艳的风筝。
风筝不仅是一种玩具,也是一种艺术品和体育竞技项目。
7. 南京泥人
南京泥人是南京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品,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经过捏制、烧制等工序,制成各种人物、动物等形象。
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昆曲,苏绣,碧螺春绿茶制作技艺,宋锦织造技艺,苏州缂丝织造技艺,苏州端午习俗,苏州评弹,古琴艺术,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苏剧等。
昆曲,原名“昆山腔”,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戏曲声腔、剧种。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的瑰宝,被誉为百花园中的“兰花”。
昆曲起源于14世纪的中国苏州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它是世界三大古典戏剧之一。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第一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也是苏州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结合。
它以优美的歌词、优美的风格和细腻的表演而闻名。
它用鼓和板来控制歌唱的节奏,以曲笛和三弦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
苏绣是苏州的地区刺绣产品,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与湘绣、粤绣、蜀绣齐名,其发祥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衍江苏各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苏绣在艺术上形成了图案优美,色彩和谐,线条明快、针法活泼、绣工精细,风格精美,被誉为“东方明珠”,中国苏绣的工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其刺绣作品在国内外获得了许多奖项。
2006年,苏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精美的苏绣(环绣山庄牌)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也是江苏省著名的传统手工艺。
“碧螺春”是中国的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此茶白毫显露,色泽银绿色,翠碧诱人,卷曲成螺旋状,产于春季,故名“碧螺春”,千年历史,因产自苏州太湖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又称“洞庭碧螺春”。
唐代时被列为贡品,洞庭(山)碧螺春茶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江苏著名特产。
碧螺春在众多名茶中独树一帜,具有细秀的特点。
“一斤碧螺春,四万春树茅”可以从嫩芽和嫩叶的嫩度看出。
汤色清亮,浓郁醇厚,清新爽口,回味悠长。
碧螺春绿茶的生产工艺采用传统的采制技艺,分为采摘、拣剔、摊放、高温杀青、揉捻整形、搓团显毫、文火干燥七个工序。
南通市作为江苏省的重要城市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在南通市的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涵盖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和传统工艺,展现了南通人民对于艺术和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本文将对南通市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介绍,以便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一、剪纸艺术剪纸是一种流行于我国各地的传统手工艺,南通市也有着悠久的剪纸传统。
南通的剪纸艺术以百花齐放、飞禽走兽为题材,形象逼真,色彩明快,受到了广大市民和游客的喜爱。
有些老艺人的作品还能体现出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
二、皮影戏南通市的皮影戏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皮影戏的制作技艺和表演形式在南通地区得到了保留和传承,成为了当地人民的一种重要娱乐方式。
南通的皮影戏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精湛的表演技艺,吸引了许多观众。
三、民间音乐南通市的民间音乐包括了丰富多样的曲艺形式,如评弹、评话、评书等。
这些传统曲艺形式不仅在南通市广为流传,还对周边地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南通的曲艺大师们凭借着精湛的艺术技巧和丰富的表演经验,为当地人民带来了无数的艺术享受。
四、年画南通市的年画源远流长,绘画技艺成熟,内容充实多彩。
南通的年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的收藏爱好者和游客前来观赏。
五、篆刻艺术南通市的篆刻艺术源远流长,是我国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通的篆刻艺术家们凭借着对于文字的理解和对于刻字技艺的掌握,创作出了许多精美的篆刻作品,成为了当地文化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在南通市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这些传统艺术形式不仅代表了南通市丰富的文化遗产,同时也展现了南通市人民对于艺术和文化传承的热爱和努力。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使之得以广泛传播和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些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继续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美好的艺术享受。
在南通市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还有许多其他令人称道的艺术形式和传统工艺,例如布艺、木偶戏、绣花等,每一种都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传承。
苏州古典园林(江苏,1997.12 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以其古、秀、精、雅,多而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
1997年,苏州园林中的四大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1年后沧浪亭等苏州园林也被陆续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苏州的造园家运用独特的造园手法,在有限的空间里,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并用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和各式摆件等来反映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汉族传统思想和文化内涵,展示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使人“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艺术境地。
明清皇家陵寝(5+2)2003年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南京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孝慈高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因皇后谥“孝慈”,故名孝陵。
修建工程从洪武十四年动工,于洪武十六年完成了陵墓的享殿等主体工程,先后调用军工10万,至永乐三年建成,历时25年。
其总体布局分两部分:一是导引建筑的神道,二是陵寝主体建筑。
作为中国明陵之首的明孝陵壮观宏伟,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了明清两代500多年帝王陵寝的形制,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誉。
中国大运河中国大运河2014年6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大运河江苏段流经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八座地级市,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遗产点为全线最多,历史久远,文化资源丰富。
沿线拥有瘦西湖、江南古镇、里运河等著名景点,洪泽湖大堤、清口枢纽等遗产在中国大运河历史上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昆曲昆曲在2001年被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昆曲唱腔华丽婉转、念白儒雅、表演细腻、舞蹈飘逸,舞台置景完美,场面伴奏乐曲齐全,以鼓、板控制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
江苏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江苏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江苏省文化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结合江苏省历史文化特点,以确定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称、内容、地域分布等。
江苏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下列15项组成:
一、传统手工艺技艺:
1. 南京老字号;
2. 昆山砚台刻砚;
3. 苏州刺绣;
4. 苏式木刻版印刷;
5. 宜兴窑烧瓷器;
6. 徐州火柴小花编织;
7. 义乌凤翎笔;
8. 江苏木刻雕漆;
9. 常熟官窑瓷器; 10. 浦口陶瓷; 11. 吴江织锦; 12. 常熟棉织物; 13. 张家港裱花; 14. 盐城碳绘; 15. 泰州剪纸。
江苏的特色工艺品
江苏的特色工艺品有很多,以下列举几种:
1. 苏绣:江苏的传统刺绣工艺品,以细腻、精致、富丽堂皇而著称,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
2. 扎金花:江苏常州地区的传统金属工艺品,采用金属丝扎织而成,形状繁多,色彩艳丽。
3. 苏州刺绣扇:江苏苏州地区的特色工艺品,结合了苏绣和扇制作工艺,精美绝伦。
4. 江南木雕:江苏扬州、南京等地的传统木雕工艺品,以精湛的雕刻技艺和精美的造型而闻名。
5. 苏州园林盆景:江苏苏州地区的传统盆景工艺品,以独特的造景风格和精细的植物造型而著名。
6. 南京剪纸:江苏南京地区的传统剪纸艺术品,以剪出精致而繁复的图案而著称。
7. 扬州扇子:江苏扬州地区的特色工艺品,是中国最古老、最优秀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制作讲究精细,画面精美。
8. 盐城红糖画:江苏盐城地区的传统工艺品,以红糖为绘画材料,创作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以上只是部分江苏的特色工艺品,还有很多其他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工艺品。
馆。
同时,还将会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实现与群众的更多互动与联系。
参考文献:[1]李迪.论移动互联网趋势下我国美术鉴赏教育的特点及其意义[J].艺苑,2014(3):110-111.[2]李卓,程骋.以建设智慧博物馆为背景的手机移动导览系统的实践———以陕西历史博物馆手机导览APP为例[J].科技风,2014(11): 166.[3]李莹.多媒体技术在博物馆教育中的应用———浅析古建馆关于多媒体技术教育的探索[A].北京博物馆学会第四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10:478-484.[4]骆婷.绍兴地区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管理研究[D].上海财经大学, 2010.如皋如歌,常来长寿,如皋坐落于长江以北,属于苏北一带。
其文化渊源,孕育的名人雅士数不胜数,如安定先生胡老先生,名满九州的词赋大家王观,家喻户晓的戏剧大师李渔,一代名将吕岱,清节自励的封疆大使戴连奎。
途经此地的墨客文人也留下了不少佳话。
在这以长寿闻名中外的城市,各类文化相互交融,相互生长,其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种类繁多,且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风格最独异的就属如皋“莲湘”了。
“莲湘”是如皋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舞,起源于清朝。
据说是起源于古时一个名叫“莲湘”的女子。
虽只是个传说,无从考证,但其内容却令人不禁唏嘘。
美貌的农家女莲湘因为贫穷被卖给了富人家为奴为婢。
富人见色起意,强纳莲湘为妾。
莲湘受尽了委屈终还是为富人生下一子,但终究还是逃脱不了其悲惨的命运,被赶出府门。
若干年后,莲湘的孩子科举及第,却不知其生母流落街头。
隆冬季节,莲湘衣衫褴褛,手持一根嵌着铜钱的竹竿,边敲边唱,其声如泣如诉,呼失子之痛,号饥寒之苦,闻者无不泪沾衣襟。
后人同情莲湘,便创下这独树一帜的莲湘舞。
莲湘舞属于花鼓舞,其发展前期打为辅,唱为主,可以有戏子“旦”“末”角进行演绎,表演形式多样,也可以在花鼓中演绎,后期发展方向多元,吸收了腰鼓,秧歌,京剧等技巧动作,形成自己的风格,成为了一个风格独特的民族舞,且适应于群体,流传甚广。
溧阳戴埠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平锣鼓”传承的思考一、太平锣鼓的由来溧阳戴埠太平锣鼓早在1958年,就由戴埠镇一些文艺爱好者,把太平天国遗留下来的太平军锣鼓曲谱加以整理,成立了第一支“戴埠太平军锣鼓队”。
并于1959年参加了全省文艺汇演,引起了国内音乐界及文史界的重视。
当时,江苏省音协和上海民乐团曾对此进行过采录和整理。
1976年7月,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再次作了调查,并在江苏《文博通讯》,1976年第十期以《溧阳戴埠发现太平天国时期锣鼓曲谱》为题作了报道。
据考证,戴埠太平军锣鼓很可能是目前所知太平军锣鼓乐中唯一现存的实例,随着演出的不断深入,加上戴埠小学学生太平军锣鼓队的加盟,在社会上知名度越来越高,戴埠太平锣鼓于2010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二、太平锣鼓传承存在的问题1、社会层面由于太平锣鼓是戴埠地方文艺,戴埠镇党委、政府非常关心,通过镇文化站,为戴埠镇老艺人组成了太平锣鼓队。
由于人员的变动,现有的老艺人组成的太平锣鼓队呈现衰退迹象,甚至他们为了一些报酬,去为民间丧事吹奏,成为了“丧事锣鼓”,因此戴埠百姓颇有微词。
2、学校层面戴埠小学自1996年组建“小太平锣鼓”以来,十多年的风雨兼程奋力拼搏,不断积累宝贵的经验,不断茁壮成长,如今已见成效。
取得令人欣喜的好成绩。
戴埠小学太平锣鼓在市内已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一种浓浓的艺术氛围正在校园内悄然形成,艺术之花竞相开放。
但现有的训练方式存在很大问题,如训练不系统,梯队跟不上,一名学生升入初中,就断线;训练时间不能保证,影响学生成绩;只有少部分学生受益(每批只有50多人)等。
三、我们的思考作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之一,“太平锣鼓”传承责无旁贷落在了戴埠小学的头上。
为此,新校区建成后,我们开始了深入的思考,在镇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指导下,我们打算把“太平锣鼓”的传承提高到与中国“鼓文化”结合起来,开发具有戴埠小学,乃至于戴埠镇特有的“锣鼓文化”。
江苏省文化厅关于公布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
单的通知
正文:
----------------------------------------------------------------------------------------------------------------------------------------------------
关于公布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
各市文广新局,昆山市、泰兴市、沭阳县文广新局,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与管理,根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文化部令第39号)和《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省文化厅在各项目申报地区推荐、组织专家论证、征求各市文化部门意见的基础上,逐项确定了245个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现予公布。
各项目保护单位要依法承担该项目的保护、保存与传承、传播工作,全面收集、记录、整理该项目的实物、资料,并做好登记、建档工作;积极采取措施,有效保护该项目相关文化场所和实物、资料;广泛开展展示、表演等宣传活动,为项目的传承及相关活动提供必要条件。
各级文化部门要加强对保护单位开展项目保护工作的指导、管理和监督,进一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附件: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江苏省文化厅
2016年3月18日
——结束——。
第一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23项)一、民间文学(共计7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 JS?-1 白蛇传传说镇江市 2 JS?-2 梁祝传说宜兴市 3 JS?-3 董永传说东台市,镇江市丹徒区、丹阳市,金坛市 4 JS?-4 《华山畿》和华山畿传说镇江市新区 5 JS?-5 韩信传说淮安市淮阴区 6 JS?-6 吴歌苏州市,无锡市锡山区、惠山区7 JS?-7 靖江讲经宝卷靖江市二、民间音乐(共计16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8 JS?-1 常州吟诵常州市9 JS?-2 南乡田歌镇江市丹徒区 10 JS?-3 海门山歌海门市 11 JS?-4 高邮民歌高邮市 12 JS?-5 金湖秧歌金湖县 13 JS?-6 邵伯秧号子江都市 14 JS?-7 吕四渔民号子启东市 15 JS?-8 古琴艺术,虞山琴派、广陵琴派、金常熟市,扬州市,南京市秦淮陵琴派、梅庵琴派, 区,南通市崇川区,镇江市 16 JS?-9 江南丝竹太仓市17 JS?-10 海州五大宫调连云港市 18 JS?-11 苏州玄妙观道教音乐苏州市 19 JS?-12 无锡道教音乐无锡市 20 JS?-13 天宁寺梵呗唱诵常州市 21 JS?-14 楚州十番锣鼓淮安市楚州区 22 JS?-15 留左吹打乐南京市六合区 23 JS?-16 邵伯锣鼓小牌子江都市三、民间舞蹈(共计14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24 JS?-1睢宁落子舞睢宁县 25 JS?-2 男欢女喜宜兴市 26 JS?-3 钟馗戏蝠如东县 27 JS?-4 傩舞,跳幡神、跳娘娘、跳马伕, 溧阳市,扬州市邗江区,如东县 28 JS?-5麻雀蹦南京市江宁区 29 JS?-6 东坝大马灯高淳县 30 JS?-7 邳州跑竹马邳州市 31 JS?-8 骆山大龙溧水县 32 JS?-9 二龙戏珠句容市 33 JS?-10 凤羽龙无锡市惠山区 34 JS?-11 江浦手狮南京市浦口区35 JS?-12 滚灯太仓市36 JS?-13 谈庄秧歌灯金坛市37 JS?-14 花鼓,海安花鼓、浒澪花鼓, 海安县,如东县四、传统戏剧(共计1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38 JS?-1 昆曲江苏省文化厅 39 JS?-2 苏剧苏州市40 JS?-3 扬剧扬州市,镇江市,江苏省演艺集团41 JS?-4 锡剧无锡市,常州市,江苏省演艺集团42 JS?-5 淮剧盐城市43 JS?-6 江苏柳琴戏徐州市,宿迁市宿豫区、泗洪县44 JS?-7 徐州梆子戏徐州市45 JS?-8 淮海戏淮安市,连云港市,沭阳县 46 JS?-9 童子戏通州市,连云港市新浦区 47 JS?-10 阳腔目连戏高淳县48 JS?-11 杖头木偶戏扬州市,泰兴市,如皋市五、曲艺(共计8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49 JS?-1 苏州评弹(苏州评话、苏州弹词) 苏州市50 JS?-2 扬州评话扬州市51 JS?-3 扬州弹词扬州市52 JS?-4 扬州清曲扬州市53 JS?-5 南京白局南京市秦淮区 54 JS?-6 徐州琴书徐州市55 JS?-7 工鼓锣涟水县,沭阳县,灌云县 56 JS?-8 苏北大鼓宿迁市宿城区六、民间美术(共计24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57 JS?-1 桃花坞木版年画苏州市58 JS?-2 玻璃雕绘画镇江市59 JS?-3 邳州年画邳州市60 JS?-4 江都漆画江都市61 JS?-5 剪纸,扬州剪纸、南京剪纸、金坛刻扬州市,南京市,金坛市,宜纸、宜兴刻纸、徐州剪纸, 兴市,徐州市 62 JS?-6 无锡纸马无锡市63 JS?-7 苏绣苏州市64 JS?-8 平绣,无锡刺绣、扬州刺绣、南通仿无锡市,扬州市,南通市崇川真绣, 区65 JS?-9 乱针绣常州市钟楼区,丹阳市 66 JS?-10 上党挑花镇江市丹徒区67 JS?-11 徐州香包工艺徐州市68 JS?-12 盐城老虎鞋盐城市盐都区 69 JS?-13 南京十竹斋饾彩拱花技艺南京市70 JS?-14 扬州玉雕扬州市71 JS?-15 苏州玉雕苏州市72 JS?-16 苏州石雕,金山石雕、藏书澄泥石刻, 苏州市吴中区 73 JS?-17 光福核雕苏州市吴中区 74 JS?-18 竹刻,无锡竹刻、常州竹刻, 无锡市,常州市天宁区 75 JS?-19 常州梳篦常州市76 JS?-20 泥塑,惠山泥人、苏州泥塑、沛县泥无锡市,苏州市,沛县模,77 JS?-21 丰县糖人贡丰县78 JS?-22 灯彩,苏州灯彩、扬州灯彩、秦淮灯苏州市,扬州市,南京市秦淮彩, 区,句容市 79 JS?-23 邳州纸塑狮子头邳州市80 JS?-24 扬中竹编扬中市七、传统手工技艺(共计31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81JS?-1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宜兴市 82 JS?-2 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南京市 83 JS?-3 宋锦织造技艺苏州市 84 JS?-4 苏州缂丝织造技艺苏州市 85 JS?-5 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南通市 86 JS?-6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苏州市87 JS?-7 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艺苏州市 88 JS?-8 南京金箔锻制技艺南京市 89 JS?-9 明式家具制作技艺苏州市 90 JS?-10 扬州漆器髹饰技艺扬州市 91 JS?-11 雕版印刷技艺扬州市 92 JS?-12 金陵刻经印刷技艺南京市 93 JS?-13 制扇技艺苏州市 94 JS?-14 剧装戏具制作技艺苏州市 95 JS?-15 风筝制作技艺(南通板鹞风筝) 南通市 96 JS?-16 精细木作工艺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 97 JS?-17 传统金银饰品工艺南京市,江都市 98 JS?-18 苏州民族乐器制作技艺苏州市99 JS?-19 苏州碑刻技艺苏州市 100 JS?-20 绒花制作技艺南京市,扬州市 101 JS?-21 天鹅绒织造技艺南京市,丹阳市 102 JS?-22 常熟花边制作技艺常熟市103 JS?-23 兴化木船制造工艺兴化市 104 JS?-24 扬州通草花制作技艺扬州市105 JS?-25 扬派盆景技艺扬州市,泰州市 106 JS?-26 扬州富春茶点制作技艺扬州市107 JS?-27 镇江恒顺香醋酿制技艺镇江市 108 JS?-28 封缸酒酿造技艺丹阳市,金坛市 109 JS?-29 汤沟酒酿造技艺灌南县 110 JS?-30 南京板鸭、盐水鸭制作技艺南京市江宁区 111 JS?-31 三凤桥酱排骨烹制技艺无锡市八、传统医药(共计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12 JS?-1 苏州雷允上六神丸制药技艺苏州市 113 JS?-2 唐老—正斋膏药制作技艺镇江市九、杂技与竞技(共计3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14 JS?-1 金坛抬阁金坛市 115 JS?-2 沛县武术沛县 116 JS?-3 建湖“十八团”杂技建湖县十、民俗(共计7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17 JS?-1 端午节(苏州端午习俗) 苏州市 118 JS?-2 秦淮灯会南京市 119 JS?-3 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苏州市 120 JS?-4 妈祖庙会南京市下关区 121 JS?-5 金山寺水陆法会镇江市 122 JS?-6 溱潼会船姜堰市 123 JS?-7 扬州“三把刀” 扬州市。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江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传统服饰、传统技艺、传统礼仪、传统美食、传统乐器、传统礼仪、传统节日等等。
江苏省文化部特别发布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下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详细内容。
一、传统服饰传统服饰是江苏文化的精神象征,是江苏人民传统文化的忠实写照。
江苏省有着众多的传统服饰,它们代表了不同的文化意义,有的是由日常生活经验得出的,有的则是由古代文化和艺术传承而来的,每种服饰都有其独特的美感。
传统服饰包括:苏州花式绣、江宁花式绣、扬州格子绣、海葫芦绣、盐城果绣、九里花式绣、张家港绣、沙溪绣、昆山花式绣、宜兴刺绣、无锡花式绣,以及江苏省各市的传统服饰。
二、传统技艺传统技艺是江苏文化的持久传承,它代表着长期以来江苏人民对精湛技艺的追求、造诣和精神价值,以及对文化走向多样化的探索。
江苏省有众多传统技艺,主要有苏州剪纸、江宁绣花、吴江刀削、无锡砂锅、江阴铁打、扬州花鸟纹、泰兴蓝印、张家港烟斗、宁波竹编、盐城桃木雕、阜宁书法、江阴牡丹画、苏州竹编、昆山木雕、南通纸结晶、宜兴石雕、常熟红木家具、开发区窑活等。
三、传统美食江苏省拥有众多传统美食,这些美食以其独特的口味、美味、营养、滋味和创新的菜系,深受中国和国际游客的欢迎。
江苏传统美食主要有:南通金煌肴,扬州色香酥,铜牌烤肉,淮安豆腐,泰州铁板鱼,宜兴新式煎饼,吴江甜点,苏州虾子酿,金坤鸭,昆山汤头粥,无锡芝士,江都醋溜鱼,常熟齐藤鹅,响水虾,以及江苏多种美食。
四、传统乐器江苏省有众多传统乐器,它们是江苏文化的组成部分,表达了江苏人民的历史、文化与精神的思想。
江苏的传统乐器有铜钱、唢呐、箜篌、琵琶、葫芦丝、古筝、二胡等。
铜钱是江苏传统乐器中最古老的乐器,它以其独特的响声,表达了江苏人民生动的情感。
唢呐也是江苏传统乐器,它由哨、笛等组成,发出的声音富有激情、呜咽之感。
箜篌也是江苏传统乐器,它的形态极美,演奏时发出的声音极具格调,主要用来演奏古典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