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京胡同现状的调查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862.71 KB
  • 文档页数:1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第一部分:课题陈述

一.前言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四.研究的手段、方法及途径

五.实施步骤

第二部分:课题研究过程及成果

一.实践过程

1.查阅资料

2.实地考察

二.胡同现状原因分析

三.改造意见

第三部分:感悟

第一部分:课题陈述

一.前言

“有名的胡同三百六,无名胡同似牛毛。北京曾有胡同6000多条,若把这些胡同连起来,长度不亚于万里长城。” 这是一位老北京人对胡同的描述,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胡同这种文化产物却在逐渐消失殆尽。胡同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必不可少的文化遗产,我们有必要去了解胡同,去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然而现实中我们所要面对的状况远比想象中要复杂的多。通过调查走访我发现不只是市区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急于利用旧城大片的土地来获取经济利益,让不少人想不到的一点是,其实居住在旧城区的市民因为日益感到老式房屋不堪使用,生活不便,所以早就盼着胡同的拆迁改造了。面对来自底层和上层的双重压力,我们的胡同将何去何从?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北京胡同现状及其历史文化内涵

2.胡同居民居住环境以及对胡同的看法

3.对胡同建设规划提出合理性建议

三.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了解北京胡同现状,深入北京文化,了解其历史,体验民俗文化。从而了解胡同对北京经济发展、城市规划、人文情怀的影响,对胡同

今后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四.研究的手段、方法及途径

1.上网查找资料

2.采访胡同居民

3.实地考察

4.阅读文献资料

五.实施步骤

1.查找关于胡同的资料

2.实地考察、采访

3.对胡同未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第二部分:课题研究过程及成果

一.实践过程

1.查阅资料:

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了解有关胡同的基本知识和一些历史背景,这有助于在实地考察中面对问题更加应对自如,同时也有助于深入地了解研究课题。

2.实地考察:

第一站:八大胡同

介绍:八大胡同曾是烟叶花柳巷的代名

词。“八大胡同”在西珠市口大街以北、

铁树斜街以南,由西往东依次为百顺胡同、

胭脂胡同、韩家潭、陕西巷、石头胡同、

王广福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

感想: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八大胡同

-曾经的风月场所。然而眼前的景象却无法与我心目中的风月场所想比。蜘蛛网般的裂缝爬满了围墙,稻草也不甘落后疯狂的爬上了屋顶,多家房门多张贴了重点防火场所,曾经的风月场所已然变成了一片破败!

逛完整个八大胡同,不得不慨叹昔日的胡同文化已经不复存在了,路人之间的冷漠写在了脸上,年轻的小情侣嘴尖飘过的是胡同什么时候拆迁啊,能得到多少钱啊,曾经的遛鸟人也没有了闲情逸致,仅在家门口摆着几个孤零零的鸟笼,各种名牌小车挤满了本就狭窄的街道,亮丽的车色与破败的围墙形成鲜明地对比。

民声:“这些房子早就该拆,每年都得修房顶,下雨院子积水,

在这住了二十多年,经常修房。”

“过去这不是什么正经地方,来的人也都不是什么好人,保护它们干嘛?赶紧拆了吧。”

“这段历史不是什么光荣的历史。”

第二站:西交民巷

介绍:西交民巷位于西城区南部。东起天安门广场,西至北新华街,中与羊毛胡同、前细瓦厂胡同、辇儿胡同、平安胡同、人民大会堂西路、兵部洼胡同相交。北京最长的胡同,它与长安街平行,东起崇文门内大街,西至北新华街,在明清的地图上称为“东西江米巷”。全长6.5公里,再稍短的是前门东、西打磨厂街和东、西绒线胡同了。西交民巷是晚清以来到二十世纪后期约一百年的金融街。

感想:借助路牌很轻松地找到了西交民巷,这里的情况与八大胡同完全不同,墙壁明显经过统一粉刷,有一定的绿化,胡同里有不少聊天的居民,邻里气氛融洽。公共厕所的质量之高让人惊叹,厕所里

铺的瓷砖一看就是经常擦洗,十分干净,还设有为残疾人方便而设的把手,并且没有任何异味儿,可见政府建设时十分之用心。这里的居民多为中老年人,大都已在胡同居住30年~40年,普遍反映喜欢居住,对胡同居住条件比较满意。

民声:在胡同中还偶遇了两位老人,她们向我反映了很多胡同普遍都存在的问题:路边有许多摆摊的人;胡同里房屋紧贴道路以至于没有人行道,容易发生事故;许多废物堆在路两旁导致道路变窄;政府的很多资金都用于外部修缮,对于胡同房屋内部情况并不关心……

第三站:南锣鼓巷

介绍: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也位列规划中的25片旧城保护区之中。南锣鼓巷南北走向,北起鼓楼东大街, 南止地安门东大街,全长786米,宽8米,与元大都(1267年)同期建成,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

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这里也烙上了

许多名人的印记,后圆恩寺13号是矛盾

的故居,可园是清末大学士文煜的住宅和

花园,圆恩寺胡同7号曾是蒋介石的行辕。

而酒吧街则是南锣鼓巷的一个重要特色,

这里也有许多的特色小店,像若水堂油纸

伞、文宇奶酪店等。

感想:在热心人的指引下,步行几百

米后终于到达了此次考察的最后一站站:南锣鼓巷。不巧,那时候的南锣鼓巷牌坊前正在施工建地铁,周围一片凌乱。不过还是可以看出施工方已经特地避开牌坊以示对胡同的保护。站在南锣鼓巷的入口处,宛如站在了传统与现代这两个维度的交界处。身后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眼前是古色古香的老北京胡同。深入观察后才发现,原来南锣鼓巷并不是只有一条胡同。南锣鼓巷呈南北走向,在东西方向上却延伸出几十条大大小小的胡同。一路上我仔细观察,发现胡同大体的建筑保护的比较到位,大部分胡同都保持完整的结构。然而,胡同里实际居住的人数却是少得可怜。很多四合院实际上已是人去院空。有些四合院被改成学校,车库,私人场地等等。我不禁感叹,胡同虽在,胡同文化何在呢?

二.胡同现状原因分析

1.基础设施落后,与现在生活格格不入,无法吸引住在其中的人。原来的胡同生活充满了吸引力,住在胡同里的居民都不愿意搬家,有一住几年甚至是几辈子的。即便是旧房檩、断砖墙的旧屋.即使是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的破房,他们也舍不得“挪窝儿”,因为就像汪曾祺在《胡同文化》中所说的那样----“破家值万贯”。但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这种情况却在悄然发生改变,很多人对胡同生活不再留恋。一方面,很多胡同由于年久失修日渐破败,而且胡同里的公共设施很不完善,尤其是胡同的民房中没有门家的上下水,导致蜷居在胡同和大杂院中的居民们不得不围着一个公用的水管淘米洗菜,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