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2000年汉诺威世界博览会
- 格式:doc
- 大小:66.00 KB
- 文档页数:7
“跨越百年”——世博会中国馆的历史变迁自1851年首次在英国伦敦举办以来,世界博览会已走过了150多年。
在世博走进中国的这一历史时刻,腾讯旅游将为您梳理中国人参加世博会的百年足迹,感受世博会与中国结下的不解之缘。
世博会的展示经历了从百科全书式的陈列体系到反映人类共同关心的主题呈现体系的演变。
中国早期参加世博会的有识之士发现了中西方展示方式的差距,从而引入了将展品进行现代化。
1876年清政府参加美国费城世博会中国馆进门牌楼上有“大清国”的字样19世纪五六十代是中国接触世博会的早期阶段,展品由中国商人以个人名义选送,不成体系。
19世纪70年代至1905年是晚清海关代表中国参展时期。
在晚清国人对海外事务不甚了解的情况下,由海关的外国人承办并代表中国参加博览会实属无奈,弊端不少,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带来了某些先进经验。
比如,为了参加1873年奥地利维也纳世博会,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向各口岸税务司提出了细致的征集要求,给征集样品进行编号分类,并注明详细的信息。
在中国展区,展品丰富,且都配有用途、价值和风俗文化的介绍,较好地展现了中国的悠久文化和习俗。
在1884—1885年美国新奥尔良国际工业和棉花百年纪念博览会上,税务司杜德维所筹划的中国展品的陈列具有立体式效果。
展品一部分是关于主题棉花类的,包括详细的目录、实物与模型;另一部分是配合和衬托主题展品的,如棉花出产地的其他产品,以及装饰会场的诸如书画、陶瓷等富有中国文化艺术特色的展品。
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是中国首次以官方形式率商人正式参加的世博会。
当时清政府对该届世博会给予了相当的重视,斥巨资修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村和中国展馆。
华式房屋,园林亭榭,佐以上等华式器具陈设,显得辉煌壮观。
而中国展品大部分置于人文艺术馆,以获得一个较为完整的展示空间来呈现中国匠艺成就与人民生活。
但是,部分展品的粗俗低劣以及陈列的不恰当为不少人所指责。
这届世博会设有人文艺术馆、教育和社会经济馆、机械馆、园艺馆等12个主题展馆,为各国提供分段分类的展品陈列。
举办时间举办国主办城市名称主题1851年英国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无1855年法国巴黎1855巴黎世博会无1862年英国伦敦伦敦世博会无1867年法国巴黎第2届巴黎世博会无1873年奥地利维也纳维也纳世博会无1876年美国费城费城美国独立百年博览会无1878年法国巴黎第3届巴黎世博会无1883年荷兰阿姆斯特丹阿姆斯特丹国际博览会无1889年法国巴黎法国第四届世博会(1889)无1893年美国芝加哥芝加哥哥伦布纪念博览会无1900年法国巴黎第5届巴黎世博会无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圣路易斯百周年纪念博览会无1908年英国伦敦伦敦世博会无1915年美国旧金山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无1925年法国巴黎巴黎国际装饰美术博览会无1926年美国费城费城建国150周年世博会无1933年美国芝加哥芝加哥世博会一个世纪的进步1935年比利时布鲁塞尔布鲁塞尔世博会通过竞争获取和平1937年法国巴黎巴黎艺术世博会现代世界的艺术和技术1939年美国纽约1939纽约世博会明日新世界1958年比利时布鲁塞尔布鲁塞尔世博会科学、文明和人性1962年美国西雅图西雅图廿一世纪博览太空时代的人类1964年美国纽约纽约世博会通过理解走向和平1967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加拿大蒙特利尔世博会人类与世界1970年日本大阪日本大阪世博会人类的进步与和谐1971年匈牙利布达佩斯世界狩猎博览会人类狩猎的演化和艺术1974年美国斯波坎世博会1974 无污染的进步1975年日本冲绳冲绳世界海洋博览会海洋:充满希望的未来1982年美国诺克斯维尔诺克斯维尔世界能源博览会能源:世界的原动力1984年美国新奥尔良路易西安纳世界博览河流的世界:水乃生命之源1985年日本筑波筑波世博会居住与环境:人类家居科技1986年加拿大温哥华温哥华世界运输博览会交流与运输1988年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布里斯班世博会科技时代的休闲生活1990年日本大阪国际花绿博览会人类与自然1992年意大利热那亚热那亚专业性世博会克里斯多夫·哥伦布:船舶与海洋1992年西班牙塞维利亚塞维利亚世博会发现的时代1993年韩国大田大田世博会新的起飞之路1998年葡萄牙里斯本里斯本博览会海洋:未来的财富2000年德国汉诺威汉诺威世博会人类·自然·技术2005年日本爱知爱知世博会超越发展:大自然智慧的再发现2008年西班牙萨拉戈萨萨拉戈萨专业世博会水与可持续发展2010年中国上海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2年韩国丽水丽水专业世博会然的海洋及海岸:资源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2015年意大利米兰米兰世博会给养地球:生命的能源。
世博会经典案例-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研究1.概况在德国汉诺威举办的2000年世博会的主题是“人- 自然- 技术:一个诞生中的世界”。
基于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会议提出的21 世纪议程,汉诺威世博会旨在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在经济、社会和生态方面已经和未来可能实施的应对方案提供全球性的展示和交流平台。
汉诺威世博会的正式参展方包括155个国家和17个国际组织,突破了世博会的历史记录,还有10个非正式参展方。
从2000年6~10月,世博会历时153天,参观游客总数约为1810万人次。
汉诺威世博会的展示内容和交流活动非常成功地表达了世博会的主题,使世博会从“展示”空间走向“论坛”场所。
因此,汉诺威世博会塑造了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世博会形象。
2.区位选址汉诺威是展会产业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每年举办许多大型的世界级展会,如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和汉诺威信息通讯及自动化博览会,位于汉诺威的德国展览股份公司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展会设施。
汉诺威世博会的相当部分利用了德国展览股份公司的展会设施(见图1) ,这是世博会历史上第一次利用既有设施,体现了与世博会主题相关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2000 年世博会不仅使汉诺威的展会设施得到扩充和完善,促进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包括新建连接世博会场址与机场和城市的城市轻轨铁路、联邦高速公路的扩建、以及世博会场址的周边环路建设,而且还显著地图一世博会场址原状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从而增强汉诺威作为展会城市的全球竞争力。
2000年世博会不仅使汉诺威的展会设施得到扩充和完善,促进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包括新建连接世博会场址与机场和城市的城市轻轨铁路、联邦高速公路的扩建、以及世博会场址的周边环路建设,而且还显著地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从而增强汉诺威作为展会城市的全球竞争力。
与世博会相关的配套设施还包括科隆山住宅区建设。
这是汉诺威世博会的一个“世界项目”,也是欧洲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示范建设项目之一,其中包含作为世博村的1603 套住宅单元,以满足参展工作人员的住宿需求。
汉诺威会展业汉诺威是德国下萨克森州首府,北德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
它濒临中德运河,位于北德平原和中德山地的相交处,又处于巴黎到莫斯科、北欧到意大利的十字路口,是个水陆交通枢纽,这为当地展业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自然条件,因而汉诺威市被誉为"世界会展之都〞。
它承办过两届世界博览会,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展览场馆———汉诺威博览中心,世界十大展览会中的5个在汉诺威举办。
而在另一个角度来看,汉诺威展览业的兴旺又和这里的一个展览公司———汉诺威展览公司的业务拓展有着必然的联系。
汉诺威会展业兴旺的原动力其实还来自于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在会展业极为兴旺的德国,许多城市的政府普遍将展览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扶持。
德国几个大的展览公司都是有政府背景的,政府对展览业的支持力度很大,比方,汉诺威展览公司的两大股东———下萨克森州政府和汉诺威市政府,就分别持有其49.8%的股权。
在政府的支持下,汉诺威公司逐步开展壮大,从而带动了整个城市会展业的蓬勃兴起。
汉诺威会展业的蓬勃开展也离不开汉诺威展览公司多年的成功经营。
从1947年举办第一届工业博览会至今,汉诺威展览公司已开展成为世界第一大展览公司。
目前它负责协调和筹备在汉诺威举办的所有展会,每年平均承办的国际展会二十多个,几乎月月都有一到两个大展览,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每年春季举办的工业博览会和信息、通讯及办公室自动化博览会。
前者前身为1947年的德国出口博览会,到今年已办了52届,它在全球工业领域中有无可比较的权威性;后者始于1986年,目前已成为这一领域里世界最大规模的展会。
两大展会的观展人次每年均在30万以上,同时,汉诺威展览公司还在新兴国家和经济增长较快的地区大力开拓海外市场,一方面是吸引了大量的德国及欧洲以外的厂商为汉诺威参展,另一方面就是海外建立新场馆,并将自己成熟的展览会延伸到海外。
比方,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汉诺威两大展会来自德国和欧洲以外的厂商均在40%以上。
一、判断题:1、世博会的全称是世界博览会,它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的国际性大型博览会,称得上是世界上最高级别的展览活动。
(√)2、 第一届世博会是1851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
( X )英国伦敦3、埃菲尔铁塔是1889年法国巴黎世博会留给世人的杰作。
(√)4、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属于认可类世博会。
( X )注册类5、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上海主办的。
( X )中国主办、上海承办6、中国中央政府成立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组委会(简称组委会),作为全国筹办上海世博会的领导机构;组委会下设执委会,作为组委会具体工作的执行机构。
执委会的日常办事机构是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
(√)7、 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为海宝(HAIBAO),寓意为“四海之宝”。
(√)8、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 (√)9、 上海世博会将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举办。
(√)10、 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场地位于南浦大桥和杨浦大桥之间黄浦江的滨水区域,并沿黄浦江两岸进行布局。
( X )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11、 世博园区内的“一轴四馆”是指:世博轴大道、中国馆、主题馆、世博中心、演艺中心。
(√)12、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为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其设计理念可以概括为:“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
” (√)13、 上海世博会将组织邀请各省、区、市参展,在世博中心进行联合展示。
( X )在中国馆内设有中国地区馆14、 上海世博会的两大创新是城市最佳实践区和网上世博会。
(√)15、 世博园区内共有A,B,C,D,E,F六个功能片区。
( X ) A,B,C,D,E 五个功能片区16、 上海世博会预计将吸引5000万人次的参观者。
( X )7000万人次17、 上海世博会门票设个人票和团体票两大类共九种,其中个人平日普通票价格为160元人民币。
(√)18、 国际展览局,英文简称为BIE,政府性质的国际展览机构,协调管理世界博览会。
历届世博会举办地及主题自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展览会以来,世博会因其发展迅速而享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
按照国际展览局的规定,世界博览会按性质、规模、展期分为两种:一种是注册类(以前称综合性)世博会,展期通常为6个月,从2000年开始每5年举办一次;另一类是认可类(以前称专业性)世博会,展期通常为3个月,在两届注册类世博会之间举办一次。
注册类世界博览会不同于一般的贸易促销和经济招商的展览会,是全球最高级别的博览会。
距2010年上海世博会最近的一届综合类世博会于2005年在日本爱知举行。
下面就来看看历届世博会的举办地和主题吧。
1933年美国芝加哥万国博览会进步的世纪A century of progress1935年比利时布鲁塞尔万国博览会竞赛和平Transports Colonisation1937年法国巴黎现代生活艺术世界博览会现代世界的艺术与技术Arts and Technics in modern life1939年美国旧金山金门万国博览会明日世界Building the world of tomorrow1958年比利时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科学文明与人文主义Evaluation of the World for a more human world1962年美国西雅图21世纪博览会太空时代的人类Man in the space age1967年加拿大蒙特利尔世界博览会人类与世界Man and His World Land1968年美国圣安东尼奥博览会北美文明的汇流The confluence of civilisations in the Americas1970年日本大阪万国博览会人类的进步与和谐Progress and Harmony for Harmony for Mankind1974年美国斯波坎世界环境博览会明天会更好:无污染的环境Celebrating Tomorow's Fresh Environment1975年日本冲绳国际海洋博览会海洋科学与技术之远景The Sea we would like to see1982年美国诺克斯维尔世界能源博览会能源带动世界Energy turns the world1984年美国新奥尔良国际河川世界博览会世界河川:水是生命的泉源The worlds of Rivers - Fresh water as a source of life1985年日本筑波国际科技博览会居住与环境-人类住家科技Dwellings and surrendings - science and techniology for man at home1986年加拿大温哥华国际交通与通讯博览会转变中的世界:人类的发展和未来World in Motion - World in Touch1988年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科技休闲博览会科技时代的休闲生活Leisure in the age of technology1990年日本大阪万国花卉博览会花与绿-人类与自然Relationship of gardens and greenery to human life helping in the creation of a rich 21st century society1992年西班牙塞维利亚世界博览会发现的时代The Era of Discovery1992年意大利热那亚世界博览会哥伦布:船与海洋Ships and the Sea1993年韩国大田世界博览会发展新方向之挑战The challenge of a new road to development1998年葡萄牙里斯本世界博览会海洋-未来的财富Oceans - A Heritage for the Future1999年中国云南世界园艺博览会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Man and Nature - Marching Into 21st Century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界博览会人类、自然、科技-蓬勃发展的全新世界Humankind, Nature, Technology2005年日本爱知世界博览会自然的智慧Nature's Wisdom2008年西班牙萨拉戈萨世界博览会水及永续发展Water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2010年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
1933年芝加哥、1939-1940年纽约、1962年西雅图、1970年大阪、1992年塞维利亚、1993年大田、2000年汉诺威、2008年萨拉戈萨。
[5] 1974年斯波坎、1984年新奥尔良、1990年大阪、1999年云南、2000年汉诺威、2005年爱知县。
[6] 1937年巴黎、1958年布鲁塞尔、1985年筑波、1988年布里斯班、2000年汉诺威。
[7] 1975年冲绳、1984年新奥尔良、1992年热那亚、1998年里斯本、2008年萨拉戈萨。
[8] 1958年布鲁塞尔、1967年蒙特利尔、1990年大阪、1999年云南、2000年汉诺威。
[9] 1933年芝加哥、1935年布鲁塞尔、1958年布鲁塞尔、1962年西雅图、1964年纽约、1982年诺克斯维尔、1988年布里斯班、1992年热那亚。
[10] 1975年冲绳、1998年里斯本、2008年萨拉戈萨。
[11] 1935年布鲁塞尔、1967年蒙特利尔、2010年上海。
1933年美国芝加哥的世博会确立"一个世纪的进步"的主题。
此后历届世博会均有主题。
年份国家举办地主题1935 比利时布鲁塞尔通过竞争获取和平1937 法国巴黎现代世界的艺术和技术1939 美国旧金山明日新世界1958 比利时布鲁塞尔科学、文明和人性1962 美国西雅图太空时代的人类1964 美国纽约通过理解走向和平1967 加拿大蒙特利尔人类与世界1968 美国圣安东尼奥美洲大陆的文化交流1970 日本大阪人类的进步与和谐1974 美国斯波坎无污染的进步1975 日本冲绳海洋-充满希望的未来1982 美国诺克斯维尔能源-世界的原动力1984 美国新奥尔良河流的世界-水乃生命之源1985 日本筑波居住与环境--人类家居科技1986 加拿大温哥华交通与运输1988 澳大利布里斯班科技时代的休闲生活1990 日本大阪人类与自然1992 西班牙塞维利亚发现的时代1992 意大利热那亚哥伦布-船与海1993 韩国大田新的起飞之路1998 葡萄牙里斯本海洋--未来的财富1999 中国云南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2000 德国汉诺威人类-自然-科技-发展2005 日本爱知县超越发展:大自然智慧的再发现1900年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主题:“新世纪发展”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界博览会,主题:“纪念1803年路易斯安娜购地100周年”1908年英国伦敦世界博览会,主题:“展现英法帝国成就”1915年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世界博览会,主题:“庆祝巴拿马运河通航”1925年法国巴黎国际装饰美术博览会,主题:“装饰艺术与现代工业”192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主题:“纪念美国建国150周年”1933年美国芝加哥哥世界博览会,主题:“一个世纪的进步”1935年比利时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主题:“通过竞争获取和平”1937年法国巴黎艺术世界博览会,主题:“现代世界的艺术和技术”1939年美国纽约世界博览会,主题:“明天的世界和建设”1958年比利时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主题:“科学、文明和人性”1962年美国西雅图二十一世纪博览会,主题:“太空时代的人类”1964~1965年美国纽约世界博览会,主题:“通过理解走向和平”1967年加拿大蒙特利尔世界博览会,主题:“人类与世界”1970年日本大阪万国博览会,主题:“人类的进步与和谐”1971年匈牙利布达佩斯世界狩猎博览会,主题:“人类狩猎的演化和艺术”1974年美国斯波坎世界环境博览会,主题:“无污染的进步”1975年日本冲绳国际海洋博览会,主题:“海洋,未来的希望”1982年美国诺克斯维尔世界博览会,主题:“能源:世界的原动力”1984年美国新奥尔良世界博览会,主题:“河流的世界——水乃生命之源”1985年日本筑波世界博览会,主题:“人类、居住、环境与科学技术”1986年加拿大温哥华世界运输博览会,主题:“交通与运输”1988年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世界博览会,主题:“科技时代的休闲生活”1992年西班牙塞维利亚世界博览会,主题:“发现的时代”1992年意大利热那亚世界博览会,主题:“克里斯多夫·哥伦布:船舶与海洋”1993年韩国大田世界博览会, 主题:“新的起飞之路”1998年葡萄牙里斯本博览会,主题:“海洋——未来的财富”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界博览会,主题:“人类·自然·科技”2005年日本爱知地球博览会,主题:“自然的睿智”2008年西班牙萨拉戈萨世界博览会,主题:“水与可持续发展”2010年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Expo 2000 Hanover GermanyExpo 2000 was a World's Fair held in Hanover, Germany from June 1 to October 31, 2000. It was located on the Hanover fairground , which is famous for hosting CeBIT. The fair was not a financial success.The fair's masterplan was designed in a joint venture with Studio d'Arnaboldi / Cavadini, Locarno and AS&P (Albert Speer und Partner GmbH).BackgroundOn June 14, 1990 the international world's fair organization B.I.E. awarded Expo 2000 to Hanover, beating out Toronto by a 21 to 20 vote. In 1992 the architects Studio Arnaboldi/Cavadini of Locarno won an international design competition for the masterplan of the exhibition grounds. On June 12 of that same year a survey conducted by the city council was made public showing only 51.5% of area residents supported hosting the expo.ConstructionOn May 5, 1994 a new company was created by the government in Bonn. Headed by chairman Helmut Werner, the company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fair.In 1995 the supervisory board agreed on the concept for the thematic of the fair. Construction finally began on April 22, 1996.Unlike previous expos, which focused on present advanc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XPO 2000 focused more on developing and presenting solutions for the future.The FairThe fair opened to the public on June 1 2000 and ran five months, ending on October 31.The Expo site was situated on the original 1,000,000 square meters of the Hanover fairground; an additional 600,000 m² was also made available as a newly opened section to the grounds. As a visitor walked in and tickets were taken, looking above to the approximately 4-story-high ceiling, a visitor would have noticed the huge circular pods that held large TVs showing animated people greeting the visitors and providing tourist information in different languages. Some ten large McDonalds restaurants were also built, along with restaurants representing several of the exhibitor countries. Small retail locations were also setup to supply Expo merchandise. The United States reversed its decision to take part at a relatively late stage, and the area set aside for the American pavilion was left undeveloped.40,000,000 visitors were expected at Expo 2000, but only 25,210,000 people came to see the event. This led to a financial deficit of about $600,000,000. With pre-ordered tickets priced at 69 DM, the fair seemed expensive compared to other days out. Commentator Georg Giersberg wrote in the Frankfurter Allgemeine that entrance fees for Germany's 53 main theme parks cost on average lessthan half the price of the Expo (about 30 DM). Other financial shortfalls came from a lack of corporate sponsorship since it cost US$4.8 million to be an official product supplier or US$14.5 million to become a world partner.Part of the failure of the Expo was a lack of clear perception of what to expect at Expo 2000, not helped by a "cerebral" advertising campaign that had failed to explain what the Expo was for. In a 2000 Time magazine article a Berlin-based marketing firm, Scholz & Friends, stated that "the organizers have failed to convey to the public a clear image of what Expo 2000 is going to be: an entertainment park, a blown-up museum, or a nature reserve." In the same article Ralf Strobach, secretary of Hanover's Citizens' Initiative for Environment Protection, said that "For a long time, companies were unsure if they would be putting money in an eco-show or a showcase for their latest inventions." Only after the fair was open and clearly not meeting expectations was a new advertising campaign created, aimed at the domestic market with British actor Peter Ustinov and German television star Verona Feldbusch and stressing the fun side of the Expo, under the slogan "Das gibt's nur einmal, es kommt nie wieder" ("This only happens once, it's never coming back").The German band Kraftwerk created a vocoded speech signature theme Expo 2000, which was also developed into a single of the same name. Later a remix single "Expo Remix" was released. The band was also paid US$190,000 for a five-second jingle, leading Chancellor GerhardSchröder to state that he "wouldn't have spent so much money".德国2000年汉诺威世界博览会2000年在德国汉诺威举办的世界博览会历时五个月(从6月1号到10月31号)。
历届世博会中国馆的变迁1851年首次在英国伦敦举办1876年清政府参加美国费城世博会中国馆1878年巴黎世博会中国馆内景。
1889年巴黎世博会中国馆外景。
1889年巴黎世博会中国馆。
1900年法国巴黎世博会中国馆。
1915年美国旧金山世博会中国馆全景。
1915年美国旧金山世博会中国馆。
1926年美国费城世博会中国馆。
1982年美国诺克斯维尔世界博览会中国馆。
1984年,主题为“世界河流、淡水——生命的源泉”的世博会在美国新奥尔良举行。
以人类、居住、环境与科学技术为主题的筑波国际科技博览会,于1985年3月16日在日本科技城筑波开幕。
中国馆以“为了美好的生活”为主题参加展览。
1986年加拿大温哥华的世博会把目光投向了交通和通讯。
这一年我国延续了国内古典建筑的风格,采用了牌坊设计,又一次强调了中国特色。
1986年加拿大温哥华世博会中国馆宣传画。
1992年在西班牙塞维利亚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以古典园林为特色的中国馆,建筑面积达2800平方米,以“华夏文明”为主题,展出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以及现代航空、航天技术。
1992年塞维利亚世界博览会中国馆。
韩国大田世界博览会中国馆馆日活动于1993年9月28日在博览会会场隆重举行。
博览会中国馆以其浓郁的民族风格为主线,巧妙地将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为一体,设计独树一帜,展品丰富多彩。
1993年大田世博会中国馆。
1998里斯本世界博览会5月22日至9月30日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举行1998年里斯本世博会中国馆内的工艺品。
2000年9月23日,德国汉诺威世界博览会举办中国馆日活动2005年3月18日,人们在日本爱知世界博览会中国馆外参观。
中国馆是2005年日本爱知世界博览会的最大展馆之一。
2008年西班牙萨拉戈萨世博会中国馆2010上海世博会世博园区2015中国世博会馆。
世博知识问答1、被誉为“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指的是()答案:世界博览会2、哪一届世博会首次确立主题?答案:1933年美国在芝加哥举办了主题为"一个世纪的进步"的世博会。
这是第一次有主题的世博会,要求参展者围绕一个共同的题目设计和创作自己的展品。
3、哪届世博会主题是--我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答案:2006沈阳世博会4、哪届世博会上爱迪生发明的电报机首次展出。
答案:1876年费城世博会5、中国第一次参加世界博览会是()答案:1873年的维也纳世界博览会,6、“原子球”建筑是哪一届世博会的建筑标志()答案: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7、我国自建国以来第一次主办的高规格世界园艺博览会是()答案:1999昆明世博会8、2006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哪里举办()答案:中国沈阳9、2010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答案:“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Better Life10、第一届真正意义上的世博会是在哪里举办的()答案:1851年在英国伦敦11、负责协调管理世界博览会的国际组织是()答案:国际展览局,12、中国至今已参加了多少次世博会()答案:14次13、2010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是()答案:吉祥物:海宝14、举办世博会的申办程序是()答案:申请、考察、投票、注册15、被尊称为功能主义建筑的典范的世博会建筑场馆是谁的杰作()答案:英国园艺师约瑟芬·帕克斯腾16、举办21世纪第一个国际博览会是()答案:2000年在德国汉诺威17、哪届博览会的主题为:“海洋——未来的财富”()答案:1998年在葡萄牙里斯本世界博览会。
18、我国的中国馆以十二生肖、九龙壁等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景观进行装饰,其主题是“自然、城市、和谐——生活的艺术”是在哪届博览会()答案:2005年日本爱知国际博览会(简称为“爱知世博会”)19、世界博览会章程是()答案:《国际展览公约》20、我国什么时候成为国际展览局的成员国()答案:1993年5月,国际展览局正式接纳中国为第46个成员国。
世界博览会又称国际博览会及世界博览会,简称世博会、世博、世博,是一个具国际规模的集会。
参展者向世界各国展示当代的文化、科技和产业上正面影响各种生活范畴的成果。
世界博览会(即世博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
其特点是举办时间长、展出规模大、参展国家多、影响深远。
自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展览会以来,世博会因其发展迅速而享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并已先后举办过40届。
按照国际展览局的最新规定,世界博览会按性质、规模、展期分为两种:一种是注册类(以前称综合性)世博会,展期通常为6个月,每5年举办一次;另一类是认可类(以前称专业性)世博会,展期通常为3个月,在两届注册类世博会之间举办一次。
注册类世界博览会不同于一般的贸易促销和经济招商的展览会,是全球最高级别的博览会。
国际展览局是专门从事监督和保障《国际展览公约》的实施、协调和管理举办世博会并保证世博会水平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截至2002年11月,有89个成员国。
1993年5月,国际展览局正式接纳中国为第46个成员国。
根据选举规则,国际展览局成员国无论大小,各拥有一票的选举权。
在第一轮投票中,如果某候选国城市获得三分之二以上的选票,该城市将成为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城市。
如果第一轮投票中没有任何一个候选国城市获得所需的选票,则将进行第二轮投票,但在首轮投票中得票最少者将不再参加角逐。
在第二轮投票中,获得三分之二以上选票的候选国城市当选。
如若仍没有城市获得三分之二以上的选票,则继续按照上述方式进行第三轮投票,直至选举出2个得票最多的城市。
最后的角逐将由这2个城市进行,其中得票较多的获举办权。
1970年大阪世博会世界博览会(Universal Expo,Expo是Exposition的缩写; 也称World Fair 或World's Fair)它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讲坛,它鼓励人类发挥创造性和主动参与性,它更鼓励人类把科学性和情感结合起来,将种种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念、新技术展现在世人面前。
德国2000年汉诺威世界博览会目录[隐藏]德国2000年汉诺威世界博览会简介德国2000年汉诺威世界博览会介绍德国2000年汉诺威世界博览会规划德国2000年汉诺威世界博览会设计德国2000年汉诺威世界博览会展馆德国2000年汉诺威世界博览会影响[编辑本段]德国2000年汉诺威世界博览会简介德国2000年汉诺威世界博览会会徽2000年德国汉诺威:人类·自然·科技地点:德国汉诺威(Place:Hanover Germany )会期:2000/6/1-2000/10/31 (Duration:2000/6/1-2000/10/31 )名称:汉诺威世界博览会(Title:Universal Exhibition Hanover 2000 )主题:人类·自然·科技(Theme:Humankind, Nature, Technology )类别:综合类(Category:Universal Exhibition )总面积:160公顷(Total area:160 ha )参加国:155 (Participating Countries:155 )参观者:18000000 (Visitors:18000000 )投资成本:10.2百万德国马克(Costs:10.2Milliards DM )2000年在德国汉诺威举行的世界博览会是继1851年在伦敦举行的第一届世界博览会以来首次在德国举办的世博会也是21世纪的第一届世博会。
此届世博会历时5个月(从6月1日到10月31日),它是人类科技文明的展示,是对人类先进理念、高超技术和完美创造力的检阅。
[编辑本段]德国2000年汉诺威世界博览会介绍德国2000年汉诺威世界博览会吉祥物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以“人·自然·技术:展示一个全新的世界”为主题,强调以人类的巨大潜能、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规律来创造未来,从而带来人类思想的飞跃,实现人、自然和技术的和谐统一。
可持续发展和资源保护的思想贯穿世博会始终,无论是场址的选择与布局、景观环境的规划,还是展览建筑的设计,无不深刻地体现了这一宗旨。
展览区内既有自然的水体、植被、人造小溪和沙漠、大型主题公园和中心广场等,又有反映各国现代科技水平和民族文化特色的风格多样的展览场馆。
这些自然风光与人造景观有机结合,体现了展会的主题。
[编辑本段]德国2000年汉诺威世界博览会规划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EXPO 2000 Hannover)的场地规划是在中标者阿纳博尔迪/卡瓦迪尼(Amaboldi/Cavadini,瑞士洛迦诺)、阿尔伯特·施拜尔及其合伙人事务所(Albert Speer & Partner,德国法兰克福)和基纳斯特·沃格特及其合伙人事务所(Kienast Vogt Parter,瑞士苏黎世)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1]。
他们本着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根据“不建任何在世博会后无用的东西” 的指导方针,进行世博会场地总体规划,体现了此届世博会的主题思想。
经济实用的场地规划世博会场址占地约160hm2,由东西两部分展区组成。
西部展区利用原90hm2的汉诺威贸易展览会场地,经过适当的改造,成为世博会的主要场址,避免了不必要的征地。
在这一区域中有18hm2的场地用于建造部分国家展馆,这些国家展馆在世博会闭幕后即被拆除、搬迁或回收,以节约汉诺威贸易展览会园区有限的备用土地[2]。
东部展区为新辟的克龙斯堡(Kronsberg)地段,占地70hm2。
这一区域建造的展馆,分临时性和永久性两类。
因此,在规划中,东部展区在世博会结束后将发展成以居住为主的新市镇,而永久性展馆则发展成新市镇的商业及休闲娱乐中心,如法国馆用于销售体育用品,中国馆改为中国中心。
这样就避免了1998年葡萄牙里斯本世博会后出现的“废墟公园”的景象[3],解决了世博园周边地区的后续开发问题,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完美结合的新旧展区由于原来的贸易展览会场址和许多其他设施之间缺乏一个整体的联系,因此,为了实现对世博会场址的可持续利用,规划小组将新旧场馆统一考虑,采用正交系统的城市规划理念进行规划。
将原有90hm2的贸易展览会场地组织成为城市空间上的有机整体,同时通过“联合林荫大道”(United Tree Avenue)和中央灯柱步行天桥(E xponale)将其与新开发的克龙斯堡地段连接在一起。
联合林荫大道始于世博会西入口,经中央灯柱步行天桥通往世博广场,形成了东西方向的轴线,成为整个体系的中枢。
而其向北、向南拓展的绿色分支道路与之形成了正交系统,使整个场地充满了结构感,使世博会建筑组成几个群体——综合展厅群、主题展馆群和独立展馆群,这些展馆群也同样布置成正交系统,从而形成了一个明了、易懂的框架结构,造成一种城市型的、围合的空间气氛。
与此相对应,在展馆群之间填充了一些大型的、线性的绿色空间,调和了各建筑群体之间的关系。
这种将展览建筑群和开敞空间进行有序安排的规划,不但使汉诺威展览会的原有地段得到了重新组织,而且也使它们与新辟的克龙斯堡展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人性化的空间设计和功能组织汉诺威世博会场地的环境设计非常具有亲和力,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展区的正交系统规划,沿袭了汉诺威市明晰、现代、不刻意标新立异的城市设计风格,处处体现出对人的关怀。
阿尔伯特·施拜尔领导的规划组创造了一种简单便捷的道路结构和功能分区,从而使展览会的各个地段都能够为观众所识别,便于游客的参观。
另外,在各展馆之间穿插了不同主题风格的广场及带状绿地,如世博广场、波浪公园、地球花园、发展花园等等,为人们创造了休憩娱乐的空间,同时也使展馆群之间有一个和谐的过渡。
现代化的设施,如四座灯柱步行天桥,为游客进入展区游览提供了方便。
另外,展区内还设置了12处游戏平台,专职的儿童看护在此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带领小客人认识世界。
这些处处体现人文关怀的景观设计,既保证了参观者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又为户外表演、户外活动提供了场所。
[编辑本段]德国2000年汉诺威世界博览会设计绿色开放空间是世博会的基本组成部分,风景园林设计师迪尔特·基纳斯特(Diet er Kienast)和卡梅尔·罗阿菲(Kamel Louafi)很好地运用了各地的园林景观语汇及植物特性,展现了一个个清新自然的环境景观,体现出他们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世博会主题的深刻理解。
前者,在西部展区设计了联台林荫大道、波浪公园、地球花园等绿地,后者,则在克龙斯堡营造了发展花园、世博公园等绿色开放空间,这些绿地都被保留了下来,现己成为市区公园的一部分。
联合林荫大道是世博会场地的中枢和主要绿色通道,种植了273种、460株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树种[1]。
这些树木种植于1998年,间距或疏或密,以便不同大小、不同形体的树木均能够得到充足的适应时间和生长空间;植物配置手法多样,或针叶树与阔叶树、常绿树与落叶树相间,或外来树种与本土树种相邻,以此来象征全世界不同民族和文化的融合,寓意深远,同时,也表现了人类运用自然知识来营造绿色空间的高超技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地球花园(Earth Garden)位于西部展区,占地约2hm2,由3个部分组成。
北部主要是7座锥形草山,象征着全球七大洲人民济济一堂,共同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就是其取名为“地球花园”的原因所在。
这一区域还有一个非常小的场馆——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一个高高的绿草鸟人扶着场馆的墙体,墙上是技术家斯蒂芬·斯克曾斯尼(Stefan Szcze sny)设计的有地球各大洲图形的,名为“生活的世界地图”的壁画,表现了绿色地球上的生命主题,反映了人类保护自然的决心,是花园的点睛之笔。
花园中部和南部主要是由树篱围合而成的休憩空间,既有规则式的网状空间,亦有各种密小空间,满足了人们的不同需求,使人们在绿色环抱中体悟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意义。
发展花园(The Evolving Gardens)位于克龙斯堡地段,卡梅尔·罗阿菲引用了神话中的一句格言“一切都在流淌”,即生命如河流,在变化中经历由生到死的轮回,勾画了一个令人着迷的景观序列,贯穿整个东部展区。
游人从北向南漫步其中,可以看到花园在结构上,由紧凑至松散的渐变,色彩由深向浅的过渡,植物由规则到自然的演替,同时,设计师还通过地形的高低起伏和声响效果等来烘托“发展”这一主题,借花园的不断变化来表达发展的可持续性。
这些开放性的园林景观主题鲜明、寓意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除此之外,此届世博会园林景观的设计还融入了资源保护、回归自然的理念。
在世博公园(Expo P ark)中,设计师营造了一个雨水收集池,使水资源按照自然规律进行循环。
波浪公园(Park wave)设计师们利用原有小丘、低谷错落的不规则地形,设计出一个波浪形的绿带,其寓意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其道路是艰难曲折的,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在世博会整个展览场地中,除开放的园林绿地外,还有一些大尺度的室外开敞空间,如世博湖和世博广场等,它们一方面为举办大型的艺术表演提供了场地,另一方面也为游客提供了会面、交流、对话、休息和放松的良好环境,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世博湖(EXPO Lake)世博湖是整个世博园中最著名的活动地点,也是游客最集中的地方,其湖面是此届世博会场地中晟开阔之处。
在东侧的湖中,若干个正方形小岛浮水而出,厚厚的混凝土板桥将它们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各路贯通的展览场地和游客休息区。
小岛上方是此届世博会的又一个创举——慕尼黑建筑师托马斯·赫尔佐格(Thomas Herzog)设计的世博屋顶(Expo Roof),共有10组三维起翘的木网格屋顶,每个单元的中央垂直立柱既有支撑作用,又是收集雨水的落水管,屋顶覆盖物是一层半透明的再生塑料薄膜。
在世博屋顶下,有许多室内外的用餐空间和娱乐空间。
激光水幕表演是每晚必备节目,为此,在世博屋顶下修建了可容纳10000名观众的看台,宽大的水泥台阶和湖边的散步休闲场地也可提供额外的观看席。
这种将空间营造与资源保护相结合的做法,是未来空间设计的发展方向。
世博广场(EXPO Plaza)在世博园中,由汉堡著名的GMP建筑事务所和WES景观设计事务所合作设计的世博广场,以其宏大的尺度和开放的空间,成为重大活动和大型招待会的重要场地。
它占地110000m2,风格类似典型的南欧城市广场。
广场周围楼宇耸立,东、西两边的悬铃木街道,形成了广场的绿色边界,产生了明显的空间分界感。
椭圆形膜项舞台表演区(Stage Canopy)构成了广场的主景,亦是重要的集会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