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晶体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2
什么是人工晶体?-沈德忠院士在清华大学的讲演一、什么是人工晶体?顾名思义,人工晶体就是使用人工方法合成出的晶体。
我们生活周围的很多物质都是晶体,比如地上的石头、沙土。
沙土颗粒虽小,人用肉眼无法观察到它的晶面、晶形,但它却实实在在是由晶体构成的。
构成物质的原子、离子或分子在空间做长程有序的排列,形成一定的点阵结构,就是晶体;而内部没有长程有序排列(只有短程有序)的物质就是非晶态固体,如玻璃、石蜡、橡胶等。
晶体通常具有规则的外形,棱角分明。
人工晶体研究的对象有两种,一种是用人工的方法合成并生长出自然界已有的晶体,如水晶、云母、金刚石、食盐(NaCl)、红宝石(Al2O3:Cr)、人工合成的胰岛素等。
自然界已有的晶体中有些质量不好;有些晶体质量虽好,但自然界中所剩无几。
如水晶在建国初期被过度开采,到70年代时水晶供应已出现紧张,后来不得不进行水晶的人工合成研究。
目前我国人工合成水晶的产量非常大,达几千吨。
日本侵华时破坏性地大量开采我国的云母矿,也造成了我国后来天然云母的匮乏,被迫人工合成云母。
天然金刚石价格较为昂贵,我国产量也少。
目前人工合成金刚石已十分便利,人工合成金刚石虽比天然的小,但已能满足一般性的需求。
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人工合成金刚石广泛用于各种切割工具。
人工合成金刚石的产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标志,过去美国位居世界第一,日本其次,我国居第三位。
现在我国产量居世界第一,每年5亿克拉(但人均产量还是低的)。
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的工作物质就是红宝石。
天然红宝石色彩丰富,常用于制作各种首饰。
但因为含有包裹体,天然红宝石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不大,必须合成无包裹体的人工红宝石供研究使用。
从人体内提取胰岛素的量非常的少,人工合成可以生长出大量的胰岛素供医药等使用。
人工晶体研究的另一内容就是用人工的方法合成并生长出自然界没有的晶体,如单质的Si与Ge、化合物的Y3Al5O12、KTiOPO4等无机晶体,以及有机晶体青霉素,硝基苯胺等。
人工晶体知识点总结图人工晶体是一种人工制造的晶体材料,具有特定的晶体结构和物理特性。
人工晶体在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光学、电子、通讯、医疗和材料科学等领域。
本文将从人工晶体的基本概念、主要分类、制备工艺、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知识点总结。
一、人工晶体的基本概念1.晶体的定义晶体是指具有高度有序排列的原子、分子或离子结构的固体材料。
在晶体中,原子、分子或离子按照规则的空间排列,形成周期性的三维结构。
2.人工晶体的概念人工晶体是指在实验室或工业生产过程中通过人工方法制备的晶体材料。
人工晶体可以通过化学合成、晶体生长技术或其他加工工艺来制备,并具有特定的结构和性能特点。
3.人工晶体的特点(1)具有高度有序的结构,原子或分子呈现规则的周期性排列;(2)具有特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机械性能;(3)可以通过人工方法进行精确控制生长和制备。
二、人工晶体的主要分类1.按照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划分(1)单晶体:由同一成分的晶体组成,如硅单晶、锗单晶等;(2)复合晶体:由两种或以上成分的晶体组成,如掺杂晶体、合金晶体等。
2.按照晶体结构划分(1)立方晶体:晶体的晶胞结构属于立方晶系;(2)四方晶体:晶体的晶胞结构属于四方晶系;(3)六方晶体:晶体的晶胞结构属于六方晶系;(4)其他晶体:包括各种其他晶体结构类型,如正交晶体、单斜晶体等。
3.按照应用领域划分(1)光学晶体:用于光学器件、激光器件、光学信号处理等领域;(2)电子晶体:用于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电子元件等领域;(3)通讯晶体:用于通讯设备、雷达系统、微波器件等领域;(4)医疗晶体:用于医学成像、激光治疗、医疗设备等领域;(5)材料科学领域:用于催化剂、能源材料、传感器等领域。
三、人工晶体的制备工艺1.化学合成化学合成是制备人工晶体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溶液、气相或其他化学反应体系来合成并结晶出晶体材料。
2.晶体生长技术晶体生长技术是指通过控制晶体生长条件,使晶种在适当的环境中形成、生长并获得所需形态和尺寸的工艺方法。
人工晶体知识点梳理总结引言人工晶体是一种能够替代天然晶体的生物医学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白内障手术等眼科手术中。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晶体的种类和功能也在不断提升。
本文将对人工晶体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让读者对人工晶体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一、人工晶体的概念和历史1. 人工晶体的定义人工晶体是一种用于替代天然晶体的人工材料,通常用于白内障手术中,帮助患者恢复视力。
2. 人工晶体的历史人工晶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最初使用的人工晶体是由塑料材料制成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晶体材料得到了不断改进和完善,其功能和效果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二、人工晶体的分类根据材料、结构和功能不同,人工晶体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主要包括:1. 传统人工晶体传统人工晶体通常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硬度和稳定性,但对眼睛的创伤较大,且不具备调焦功能。
2. 可调焦人工晶体可调焦人工晶体是一种较新型的人工晶体,其可以根据眼睛的调节机能来调整焦距,使得患者在不同距离下都能获得清晰的视觉效果。
3. 多焦点人工晶体多焦点人工晶体可以同时聚焦远近物体,为患者提供更丰富的视觉体验,减少对眼镜的依赖。
三、人工晶体的材料与制备1. 人工晶体的材料人工晶体的材料非常多样,例如PMMA、丙烷、亚醏醚、二甲基苯乙烯(DMA)等,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和适用范围。
2. 人工晶体的制备人工晶体的制备过程复杂,一般通过高科技材料制备技术,如光刻、电镀、离子注入等工艺来实现。
四、人工晶体的临床应用人工晶体主要应用于白内障手术,以及一些眼部疾病的治疗。
通过人工晶体的植入,可以使患者恢复正常的视力,并提高生活质量。
五、人工晶体的相关技术和研究进展1. 人工晶体植入技术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人工晶体植入技术不断完善,手术风险和不适感大大降低。
2. 人工晶体材料研究科学家们不断致力于开发新型的人工晶体材料,以改进人工晶体的性能和效果。
人工晶体种类人工晶体(IOL):是一种植入眼内的人工透镜,取代天然晶状体的作用。
人工晶体的形态,通常是由一个圆形光学部和周边的支撑袢组成光学部的直径一般在5.5-6.0mm左右原因:在夜间或暗光下,人的瞳孔会放大,直径可以达到6mm左右,而过大的人工晶体在制造或者手术中都有一定困难。
支撑袢的作用是固定人工晶体,形态多样,基本的可以是两个C型的线装支撑袢人工晶体按照硬度区分可以分为硬质人工晶体(非折叠式人工晶体)软性人工晶体(折叠式人工晶体)分类对比折叠以缩小其面积后,可以通过更小的手术切口植入到眼内。
非折叠式:其晶体有序材料是硬性的,手术中不能将其折叠缩小故手术切口相对较大。
小切口优势:手术切口越小,恢复快越快,术后的反应也越轻,术后术源性散光越少。
特殊人工晶体简介:边缘和表面形态设计(方形边缘人工晶体):人工晶体的边缘和表面形态设计,近年来对后发障的研究肯定了方形边缘设计的人工晶体能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有周边囊膜向视轴中心生长,从而抑制后发障,故人工晶体的方形锐缘有屏障作用。
最近研究发现方形边缘设计、相对扁平的前表面、高折光指数是加重术后眩光等不良光学现象的主要原因。
为解决方形边缘在光学上的缺陷,各公司推出各种新型材料和设计的人工晶体,博士伦公司的Akreos采用低折光指数的新水性丙烯酸酯结合等凸的表面设计,希望使方形边缘带来的眩光现象减少。
AMO公司的Sanser型人工晶体,在后光学边缘直角边设计的基础上,将光学边缘设计为圆钝形,从而起到减少眩光的作用。
(具体效果待观察)非球面人工晶体:球面像差是植入球面人工晶体后,影响白内障术后患者功能性视觉的主要原因,各种非球面人工晶体设计目的均是为了消除人眼的球差,以提高光学质量,获得良好的视网膜图像。
博士伦非球面人工晶体本身采用双面非球面零像差设计,有均一的屈光力,因此成像质量受人工晶体位置影响小,同时角膜的形状及瞳孔的大小对该种人工晶体眼的像差影响也较小。
人工晶状晶体的制备与应用人工晶体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制备出来的具有天然晶体结构的人造晶体。
人工晶体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和光学性质,同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
因此,人工晶体在光电子学、通信、生物医学、光学仪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人工晶体的制备方法1、溶液法溶液法制备晶体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将晶体的原料溶解在一个合适的溶剂中,并加入一些助剂、催化剂等;然后根据晶体的物理、化学特性来选择一种或多种结晶方式,使其从溶液中析出;最后在特定的生长条件下,控制晶体的形态、尺寸、晶面等特征。
2、气相法气相法是一种基于物质的气态反应来制备晶体的方法,通常会使用不同的气相反应技术,如气相淀积、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等等。
气相法制备出来的晶体结构致密,成品具有高度的纯度和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
3、熔体法熔体法是指将具有一定成分的固体原料熔融后,通过降温的过程来促使晶体的形成。
该方法可以得到高温下难以得到的结构,如大分子化合物或是混合物的晶体等等。
该方法制备出来的晶体结构致密,成品具有良好的光学透明性和化学稳定性。
二、人工晶体的应用1、光通信人工晶体的制备技术和光子晶体波导技术的发展使得光通信设备的制造成为可能。
在光通信设备中,人工晶体可以用来制造光纤陀螺、光学开关、调制器和滤波器等等。
同时,人工晶体含有一些特定的结构,如光子晶体等,在光通信设备中也可以用来制造排光器、梳状光子晶体滤波器、光学微环等器件。
2、生物医学人工晶体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主要表现为制造生物传感器、生物分析装置、荧光探针等等。
人工晶体的特定结构可以在生物医学中发挥出其优异的光学和电学性能,从而实现对生物体的诊断和治疗。
3、能源技术人工晶体在能源技术方面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其中最为重要的应用之一是制备太阳能电池和LED。
人工晶体材料可以用来制造支持太阳能电池的光伏材料。
同时,人工晶体还可以用来制造LED,LED的制造需要使用具制定的颜色和谐的荧光材料,而人工晶体恰好可以满足这一需求。
人工晶体材料人工晶体材料是一种具有晶体结构的材料,是人工合成的材料,通常用于光学、电子、光电子等领域。
人工晶体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和电子性能,因此在现代科技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人工晶体材料在光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
人工晶体材料可以用于制造光学器件,如光学透镜、光学棱镜、光学滤波器等。
这些光学器件可以用于激光器、光纤通信、光学仪器等设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工晶体材料具有优异的折射率、色散性能和透明度,能够满足不同光学器件的设计要求,因此在光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次,人工晶体材料在电子领域也具有重要的应用。
人工晶体材料可以用于制造电子器件,如晶体管、集成电路、光电器件等。
这些电子器件可以用于信息处理、通信、控制系统等领域,对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工晶体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介电常数和能带结构,能够满足不同电子器件的设计要求,因此在电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此外,人工晶体材料在光电子领域也具有重要的应用。
人工晶体材料可以用于制造光电子器件,如光电探测器、光电发射器、光电调制器等。
这些光电子器件可以用于光通信、光存储、光传感等领域,对现代光电子技术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工晶体材料具有优异的光电转换效率、频率响应特性和稳定性,能够满足不同光电子器件的设计要求,因此在光电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综上所述,人工晶体材料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在光学、电子、光电子等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晶体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推动,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晶体材料将会在更多的领域展现出其巨大的潜力和价值。
人工晶体知识点总结高中人工晶体是指由人造材料制成的晶体结构,具有特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人工晶体广泛应用于光学、电子、材料科学等领域。
本文将从人工晶体的定义、分类、性质、制备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的介绍和总结。
一、人工晶体的定义和分类1. 人工晶体的定义人工晶体是指由化学合成或加工制备而成的具有晶体结构的材料。
它们通常具有良好的光学、电学、热学等性质,可以用于制备各种光学器件、电子器件等。
2. 人工晶体的分类根据人工晶体的组成和结构,可以将其分为无机晶体和有机晶体两大类。
无机晶体是由金属、非金属元素或其化合物组成的,如氧化物晶体、硅晶体等;有机晶体是由有机分子组成的,如聚合物晶体、有机小分子晶体等。
二、人工晶体的性质1. 光学性质人工晶体具有优良的光学性质,包括折射率、色散性、双折射等特点。
人工晶体的光学性质直接影响着其在光学器件中的应用。
2. 电学性质人工晶体在外电场作用下表现出不同的电学性质,如介电常数、电容率、电导率等。
这些性质使得人工晶体可以用于制备电子器件、传感器等。
3. 热学性质人工晶体的热学性质对其在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一些特殊的热学性质,如热导率、膨胀系数等,也是人工晶体研究的重点之一。
三、人工晶体的制备1. 化学合成法化学合成法是制备无机晶体的主要方法之一。
它包括溶液法、熔融法、气相法等多种制备技术,可以制备出各种不同组成和形态的晶体材料。
2. 晶体生长法晶体生长法是制备有机晶体的主要方法之一。
它包括溶液结晶法、气相生长法、熔融结晶法等多种制备技术,可以制备出具有高纯度和大尺寸的有机晶体。
3. 板层结构法板层结构法是一种新型的制备人工晶体的方法,它可以制备出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能的人工晶体材料。
四、人工晶体的应用1. 光学器件人工晶体在光学器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激光器、光波导器件、光学滤波器、光学镜片等。
2. 电子器件人工晶体在电子器件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包括场效应晶体管、电容器、传感器等。
什么是人工晶体人工晶体该名词存在歧义,材料科学上泛指人工合成的各种用途的晶体,如:半导体材料、光电子材料、压电晶体材料、纳米材料、薄膜材料、超硬材料和高技术陶瓷。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人们观察到某些受伤的飞行员眼中有玻璃弹片,却没有引起明显的、持续的炎症反应,于是想到玻璃或者一些高分子有机材料可以在眼内保持稳定,由此发明了人工晶体。
人工晶体是一种高科技产物,是取代混浊晶体并植入眼内勿需更换的一种光学晶体。
人工晶体的形态,通常是由一个圆形光学部和周边的支撑袢组成,光学部的直径一般在5.5-6mm左右,这是因为,在夜间或暗光下,人的瞳孔会放大,直径可以达到6mm 左右,而过大的人工晶体在制造或者手术中都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主要生产厂商都使用5.5-6mm的光学部直径。
支撑袢的作用是固定人工晶体,形态就很多了,基本的可以是两个C型的线装支撑袢。
1、分类⑴按照硬度按照硬度,可以分为硬质人工晶体和软性人工晶体。
软晶体又可以分为丙烯酸类晶体和硅凝胶类晶体。
顾名思义,软晶体就是可折叠晶体。
首先出现的是硬质人工晶体,这种晶体不能折叠,手术时需要一个与晶体光学部大小相同的切口(6mm左右),才能将晶体植入眼内。
到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技术迅速发展,手术医生已经可以仅仅使用3.2mm甚至更小的切口就已经可以清除白内障,但在安放人工晶体的时候却还需要扩大切口,才能植入。
为了适应手术的进步,人工晶体的材料逐步改进,出现了可折叠的人工晶体,一个光学部直径6mm的人工晶体,可以对折,甚至卷曲起来,通过植入镊或植入器将其植入,待进入眼内后,折叠的人工晶体会自动展开,支撑在指定的位置。
植入眼内的人工透镜⑵按照安放的位置按照安放的位置,可以分为前房固定型人工晶体,虹膜固定型人工晶体,后房固定型人工晶体。
通常人工晶体最佳的安放位置是在天然晶状体的囊袋内,也就是后房固定型人工晶体的位置,在这里可以比较好的保证人工晶体的位置居中,与周围组织没有摩擦,炎症反应较轻。
人类光学人工晶体材质(原创版)目录1.引言2.人工晶体的定义和分类3.光学人工晶体的特点和应用4.人工晶体的制备方法5.我国在人工晶体领域的发展6.结论正文【引言】人工晶体作为现代科技领域的一种新型材料,已经在各个行业取得了广泛的应用。
其中,光学人工晶体凭借着其独特的光学性能,成为了光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对光学人工晶体材质进行探讨,分析其定义、分类、特点、应用以及制备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并展望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前景。
【人工晶体的定义和分类】人工晶体是指通过人工方法制备的具有晶体结构的材料,其结构与自然晶体相似,但通常具有更优异的性能。
根据晶体结构的不同,人工晶体可分为单晶体、多晶体和非晶体三大类。
光学人工晶体主要指具有光学性能的人工晶体,如激光晶体、光纤晶体等。
【光学人工晶体的特点和应用】光学人工晶体具有高透明度、低吸收系数、大光程差等优点,使其在光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如激光晶体可用于制造激光器、光纤晶体可用于光纤通信等。
此外,光学人工晶体还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高热稳定性等性能,使其在光学元件、光学仪器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人工晶体的制备方法】人工晶体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溶液法、熔融法和气相法等。
溶液法主要适用于制备单晶体,通过溶液中晶体生长来实现人工晶体的制备;熔融法适用于制备多晶体,通过高温熔融和冷却过程来实现晶体生长;气相法则适用于制备非晶体,通过气相反应和凝聚过程来实现晶体生长。
【我国在人工晶体领域的发展】我国在人工晶体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尤其是在激光晶体和光纤晶体方面。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光纤生产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光纤制造技术。
此外,我国在激光晶体领域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如成功研制出国际领先水平的激光晶体材料等。
【结论】光学人工晶体材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我国在人工晶体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然而,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
人工晶体材料人工晶体材料是指通过人工方法制备的具有规则排列结构的固体材料。
它们通常具有高度有序的晶体结构,可以对光波进行非常精确的控制,因此在光学、电子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人工晶体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溶液法,在适当的条件下,使溶液中的溶质逐渐沉淀结晶形成晶体,另一种是通过熔融法,将材料加热至熔点后冷却结晶。
不同的制备方法会影响晶体材料的性质和应用。
人工晶体材料在光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
由于其具有高度规则的晶格结构,可以制备出具有特定光学性质的晶体,如光学透镜、光纤、光谱仪等。
其中,人工晶体透镜具有优异的成像能力和色散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光学仪器和光学通信系统中。
光纤是一种能够将光信号传输的材料,其核心通常采用人工晶体材料制成,具有低损耗、大带宽等优势。
此外,在电子学领域,人工晶体材料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制备出具有特殊电子结构的材料,如半导体材料和超导体材料。
半导体材料的特点是在室温下电导较小,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导体;而超导体材料具有极低的电阻和完全抗磁性,被广泛应用于磁共振成像、磁悬浮列车等领域。
此外,人工晶体材料还具有许多其他应用。
例如,在能源领域,人工晶体材料可以制备出具有高效电池储能能力的材料,用于太阳能电池和锂离子电池中。
在医疗领域,人工晶体材料可以用来制备仿生材料,如人工关节和人工血管等。
此外,人工晶体材料还用于催化剂、光催化剂、化妆品等方面。
需要注意的是,人工晶体材料的制备和应用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制备高质量晶体的过程比较复杂,需要严格控制温度、浓度等参数;另一方面,一些优质材料的制备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
因此,未来需要加强对人工晶体材料制备和应用的研究,提高制备技术和降低制造成本,以实现更广泛的应用。
人工晶体是一种人工制造的晶状固体材料,具有较好的光学性能和物理特性,广泛应用于光学、电子、通信、医疗等领域。
本文将从人工晶体的定义、制备方法、应用领域、特性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总结。
一、人工晶体的定义人工晶体是指通过人工合成或人工加工的晶体材料,通常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和物理特性。
人工晶体可以是单晶、多晶或非晶态的,常见的有硅晶体、锗晶体、氧化锌晶体等。
二、人工晶体的制备方法1. 溶剂法:将晶体材料溶解在溶剂中,通过溶液的结晶来制备人工晶体。
2. 熔融法:将晶体材料熔化后再冷却结晶成固体,得到人工晶体。
3. 气相沉积法:通过将气态的晶体材料引入反应釜中,通过化学反应沉积出晶体薄膜或块状晶体材料。
4. 气相扩散法:将晶体材料的气体前驱物蒸发并扩散在基底表面上形成晶体。
5. 生长法:通过晶体生长技术,如单晶生长法、多晶生长法等,得到人工晶体。
三、人工晶体的应用领域1. 光学领域:人工晶体可用于制造光学元件,如透镜、棱镜、滤光片等。
2. 电子领域:人工晶体可用于制造半导体器件、晶体管、集成电路等。
3. 通信领域:人工晶体可用于制造光纤、激光器、光通信器件等。
4. 医疗领域:人工晶体可用于制造人工晶体眼镜、医用激光设备等。
5. 材料科学领域:人工晶体可用于制备功能材料、纳米材料、光催化剂等。
四、人工晶体的特性1. 光学性能:人工晶体具有优异的透明度和光学折射率,可用于光学器件的制造。
2. 热学性能:人工晶体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能和热稳定性,可用于高温环境下的应用。
3. 电学性能:人工晶体具有较好的电介质性能和电导率,可用于电子器件的制造。
4. 化学稳定性:人工晶体具有抗腐蚀和化学稳定性,可用于化工领域的应用。
5. 机械性能:人工晶体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强度,可用于制造机械零件和结构材料。
1. 多功能化:人工晶体将会朝着多功能化方向发展,具备光学、电学、热学等多种功能。
2. 纳米化:人工晶体将会朝着纳米级微结构发展,具有更好的性能和特性。
人工晶体
人工晶体,(IOL)。
是一种植入眼内的人工透镜,取代天然
晶状体的作用。
第一枚人工晶体是由John Pike,John Holt和
Hardold Ridley共同设计的,于1949年11月29日,Ridley
医生在伦敦St.Thomas医院为病人植入了首枚人工晶体。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人们观察到某些受伤的飞行员眼中
有玻璃弹片,却没有引起明显的、持续的炎症反应,于是想到
玻璃或者一些高分子有机材料可以在眼内保持稳定,由此发明
了人工晶体。
人工晶体的形态,通常是由一个圆形光学部和周边的支撑
袢组成,光学部的直径一般在5.5-6mm左右,这是因为,在夜间或暗光下,人的瞳孔会放大,直径可以达到6mm左右,而过大的人工晶体在制造或者手术中都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主要生产厂商都使用5.5-6mm的光学部直径。
支撑袢的作用是固定人工晶体,形态就很多了,基本的可以是两个C型的线装支撑袢。
人工晶体的分类
△按照硬度,可以分为硬质人工晶体和软性人工晶体。
软晶体又可以分为丙烯酸类晶体和硅凝胶类晶体。
顾名思意,软晶体就是可折叠晶体。
首先出现的是硬质人工晶体,这种晶体不能折叠,手术时需要一个与晶体光学部大小相同的切口(6mm左右),才能将晶体植入眼内。
到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技术迅速发展,手术医生已经可以仅仅使用3. 2mm甚至更小的切口就已经可以清除白内障,但在安放人工晶体的时候却还需要扩大切口,才能植入。
为了适应手术的进步,人工晶体的材料逐步改进,出现了可折叠的人工晶体,一个光学部直径6mm的人工晶体,可以对折,甚至卷曲起来,通过植入镊或植入器将其植入,待进入眼内后,折叠的人工晶体会自动展开,支撑在指定的位置。
△按照安放的位置,可以分为前房固定型人工晶体,虹膜固定型人工晶体,后房固定型人工晶体。
通常人工晶体最佳的安放位置是在天然晶状体的囊袋内,也就是后房固定型人工晶体的位置,在这里可以比较好的保证人工晶体的位置居中,与周围组织没有摩擦,炎症反应较轻。
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眼科医师也可能把人工晶体安放在其他的位置,例如,对于校正屈光不正的患者,可以保留其天然晶状体,进行有晶体眼的人工晶体(PIOL)植入;或者是对于手术中出现晶体囊袋破裂等并发症的患者,可以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或者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
人工晶体的材料
人工晶体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材料主要是由线性的多聚物和交连剂组成。
通过改变多聚物的化学组成,可以改变人工晶体的折射率、硬度等等。
最经典的人工晶体材料是PMMA,是表面肝素处理晶体,也就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这种材料是疏水性丙烯酸酯,只能生产硬性人工晶体。
但是此种晶体却是在当时的医疗水平下唯一可以用于糖尿病病人的人工晶体。
但是现在多种材料的产生、医疗技术水平及方式的改变和提高,使糖尿病病人不再局限于PMMA人工晶体。
人工晶体度数的计算
目前,人工晶体屈光度计算一般都用SRKⅡ公式。
SRKⅡ公式(回归公式)
P=A-2.5AL-0.9K
P为植入的人工晶体度数
A为常数(厂家根据晶体的类型、材料、操作技术设定)
AL为眼轴长(眼科A超测定,一般为23.5mm左右)
K为角膜屈率(角膜屈率仪测定,实际为[K ,一般是44左右)。
现在,眼科A超已设置该计算公式,只要把数据代入,即可得出结果。
若用手工计算,则要用回归的方法,即:
A=A+3,当AL<20
A=A+2, 当20≤AL<21
A=A+1,当21≤AL<22
A=A, 当22≤AL<24.5
A=A-0.5, 当AL≥24.5
折叠式人工晶体与非折叠式人工晶体的对比
折叠式人工晶体:其晶体由于材料是软性的,故手术中用显微器械将其折叠以缩小其面积后,可以通过更小的手术切口植入到眼内,通常仅仅是折叠前所需要的手术切口的一半。
手术切口越小,恢复越快,术后的反应也越轻,术后术源性散光越少。
非折叠式人工晶体:其晶体由于材料是硬性的,手术中不能将其折叠缩小,故手术切口相对较大,其切口的大小是折叠式晶体的两倍。
目前发达国家普遍使用超小切口白内障术式+超声乳化+高品质折叠人工晶体植入。
手术切口更小、伤口愈合更好、手术时间更短、术后反应更轻、视力恢复更快、术后视力更清晰。
现在使用比较多的
(1。
ARTISAN-阿特森屈光性人工晶体荷兰生产,材料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不可折叠,手术切口约5.5~6.5mm,虹膜夹持型,他会夹在虹膜上,时间过久有可能使虹膜上的血管等组织出现坏死等情况,晶体会固定在前房,别人可以看到。
(2。
Verisyse PMMA有晶体眼人工晶体美国生产,使用情况基本同第一个。
(3。
Visian ICL有晶体眼人工晶体瑞士生产,材料是Collamer(貌似是个复合名词),可折叠,手术切口约3.0~3.5mm,睫状沟固定型,他同前两个不同的是他是装在后房,不会影响到美观,也对虹膜没有影响。
有普通的硬质人工晶体,也有新兴的非球面蓝光滤过型人工晶体等.
这有我们这边石家庄眼科医院的一个价位表,你可以参考一下:
硬质人工晶体+手术费:1900元
三体式晶体+手术费:3800
蓝光晶体+手术费:5500
非球晶体+手术费:6200
多焦晶体+手术费:9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