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技术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 格式:docx
- 大小:17.88 KB
- 文档页数:3
无菌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1. 引言无菌操作是在无菌环境下进行的一种技术操作,旨在避免微生物的污染和传播。
本文档旨在提供无菌操作的规程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操作的无菌性和安全性。
2. 规程以下是进行无菌操作时应遵循的规程:2.1 准备工作- 在无菌室内进行操作,确保环境清洁和无菌。
- 洗净双手并穿戴合适的无菌手套和个人防护装备。
2.2 准备试验器材- 所有试验器材应经过彻底清洁和消毒,包括培养皿、试管、移液器等。
- 使用已经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处理的器材。
2.3 消毒操作区域- 对操作区域进行消毒处理,使用合适的消毒剂。
- 确保操作台面无菌,并进行适当的消毒。
2.4 打开培养皿- 对培养皿的外表进行消毒处理。
- 打开培养皿时,尽量减少周围环境和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
2.5 液体传递- 使用无菌移液器和无菌吸管进行液体传递操作。
- 避免直接接触试管或培养皿的口部。
2.6 摇荡和混合- 使用无菌方式进行试管的摇荡和混合操作。
- 避免摇荡时造成液体溅出和微生物扩散。
3. 注意事项在进行无菌操作时,还需注意以下事项:- 避免与非无菌物体接触,如皮肤、衣物、工作台等。
- 避免喷嚏、咳嗽或大声说话,以防微生物扩散。
- 严格遵循操作顺序和规程,减少错误和污染的可能性。
- 定期检查设备和器材的清洁和状态,确保其无菌性。
- 注意药品和试剂的保存和有效期,避免使用过期或受损的物品。
4. 总结无菌操作是保证实验准确和结果可靠的重要环节,通过遵循规程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提高实验的高质量和可重复性。
任何操作都应着重于无菌性和安全性,以避免微生物的污染和传播。
以上为无菌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希望能对您的实验操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无菌技术六大操作原则无菌技术是一种在实验室和医疗领域中广泛应用的技术,用于防止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在无菌操作中,有六个重要的操作原则需要遵循,以确保操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六大操作原则,并探讨它们的意义和应用。
第一大操作原则是“准备良好的工作区域”。
在进行无菌操作之前,必须确保工作区域是干净的、整洁的,并且已经进行了必要的消毒。
所有可能带来污染的物品和材料都应该被清理或移开,以防止细菌的传播。
同时,工作区域的空气流动也应得到足够的考虑,以确保细菌不会通过空气传播到操作区域。
第二大操作原则是“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在进行无菌操作时,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和实验室服。
这些装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人员对操作区域引入细菌,并且还可以保护人员免受可能存在的致病微生物的威胁。
第三大操作原则是“正确使用消毒剂”。
消毒剂是无菌操作中至关重要的工具,可以杀灭或抑制细菌的生长。
在使用消毒剂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培训和了解其正确的使用方法。
不同的消毒剂适用于不同的材料和操作情境,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并按照正确的浓度和时间进行使用,以确保消毒效果的可靠性。
第四大操作原则是“正确进行容器和设备的处理”。
在无菌操作中,容器和设备是细菌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方法来处理它们,以确保其无菌状态。
这可能包括使用适当的清洁剂进行清洗和消毒,或使用一次性器械和消耗品来避免交叉污染。
此外,容器和设备的存储也需要特别注意,以防止细菌重新污染。
第五大操作原则是“正确进行物品的传递和移动”。
在无菌操作中,物品的传递和移动是相当常见的。
然而,这也是可能引入细菌的风险所在。
因此,在传递和移动物品时,必须采取适当的操作步骤,如使用无菌物品传递工具、避免直接接触无菌区域等,以确保传递和移动过程中的无菌状态。
最后一大操作原则是“合理使用洁净区和无菌区”。
在无菌操作中,通常会划分洁净区和无菌区,用于区分已经进行了消毒和无菌处理的区域以及可能存在细菌的区域。
无菌操作原则及注意事项无菌操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实验室技术,它能够有效地防止实验中的细菌、病毒、真菌等污染因子的存在,从而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无菌操作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一、无菌操作的原则:1.空气无菌:在无菌操作的环境中,空气中的微生物应控制在最低限度。
实验室应采用特殊的手术间或实验室通风设备,以保证空气的无菌。
2.操作器材无菌:操作器材及实验用品应用无菌盖或经高温高压灭菌后使用,以保证操作器材的无菌。
二、无菌操作的注意事项:1.消毒准备:进入实验室进行无菌操作前,应对实验员和器材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
实验员需进行手部消毒,并穿戴实验服、手套和面具等防护设备。
2.操作台面无菌:操作台面应先用酒精或其他适当消毒剂进行彻底清洁,并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20-30分钟,保证操作台面的无菌性。
3.灭菌器材准备:无菌操作中的各种器材应事先经过高压蒸汽灭菌或紫外线照射消毒。
灭菌后的器材应放在无菌条件下保存,以免再次被污染。
4.医用手套的使用:在无菌操作中,医用手套是必不可少的防护装备。
在每次操作前,应先检查手套有无损坏,确保手套完好无破损。
同时,更换手套时应注意避免手套与无菌区域以外的物体接触,以防止交叉污染。
5.减少空气污染:在无菌操作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普通空气接触无菌物质的机会。
操作时应避免突然移动,以防止引起气流对无菌物体的污染。
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尽量减少口述和呼吸,以减少口腔和鼻腔中的微生物进入实验区。
6.混合液体无菌操作:在制备无菌培养基或混合液体时,应在无菌台下进行操作,操作手法应快速而准确。
同时,在混合液体时,要注意不要让混合液体溅出,以免污染周围环境。
7.管子和培养器皿的打开和关闭:在打开和关闭管子和培养器皿时,应尽量轻柔,不要产生气流和震动,以防止微生物扩散。
8.反应体系封闭:在无菌操作中,要尽可能将反应体系封闭,避免静置时的气泡运动带来的气流污染。
使用无菌操作时,尽量选择常规实验室使用的无菌试剂。
无菌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无菌操作是指在无菌环境下进行的操作,旨在防止微生物的侵入和交叉污染。
无菌操作广泛应用于医药、生物、食品等领域,对保证产品质量和人身安全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无菌操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无菌操作的方法:1. 准备无菌工作区:无菌操作需要在100级以上的洁净区域进行。
在操作前,确保工作区域已经进行了清洁和消毒。
使用紫外线灯进行空间消毒,同时确保无菌台能够提供合适的空气流速。
2. 清洗双手和穿戴无菌服:无菌操作前需要进行手部清洗,并保持双手干燥。
通过使用消毒剂彻底清洁双手,并戴上无菌手套。
无菌服应该是一次性的,穿戴前需注意避免污染。
3. 准备无菌器皿和物品:在无菌操作前,需要准备无菌器皿和物品。
无菌器皿可以通过高压蒸汽灭菌器或者无菌袋进行消毒。
无菌物品需要是一次性的,并且要采用合适的包装方式进行消毒保护。
4. 打开无菌台:将无菌台表面与器具、培养基等物品进行清洁,清除表面上的灰尘和杂质。
在无菌台内部,使用紫外线灯进行一段时间的照射以杀灭空气中的微生物。
5. 开始操作:在无菌台内部进行操作。
无菌操作时需要注意避免发生剧烈的动作和抖动,以防止落下的灰尘和微生物污染操作区域。
使用无菌器具进行操作,避免使用手直接接触。
6. 关闭无菌台:操作完成后需要关闭无菌台,同时进行台面的清洁和消毒。
将无菌器具进行消毒处理,清洗和包装。
无菌操作的注意事项:1. 保持严格的无菌操作规范:无菌操作需要严格遵守一系列规范和操作要求,包括手部清洗、无菌服穿戴、无菌器具消毒等。
操作人员必须了解并遵守这些规范,否则可能造成操作失误和污染。
2. 避免污染源:无菌操作时需要避免将污染源带入操作区域,包括衣物、身体和呼吸等。
操作人员应该尽量避免过于频繁的吐口水或饮水,在无菌操作期间,最好不要接触脸部和头发。
3. 防止交叉感染:无菌操作环境下,需要防止不同菌株或来源的样品和器械之间发生交叉污染。
为了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应该准备足够数量的无菌培养皿、管垂片等。
无菌操作的原则和注意事项如下:
原则:
1.环境要清洁。
进行无菌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
2.明确物品的无菌区和非无菌区。
3.执行无菌操作前,先戴帽子、口罩、洗手,并将手擦干。
4.夹取无菌物品,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
5.无菌物品必须保存在无菌包或灭菌容器内,不可暴露在空气中
过久。
注意事项:
1.无菌包应按消毒日期顺序放置在固定的柜橱内,并保持清洁干
燥,与非灭菌包分开放置,并经常检查无菌包或容器是否过期,其中用物是否适量。
2.无菌盐水及酒精、新洁尔灭棉球罐每周消毒一次,容器内敷料
如干棉球、纱布块等,不可装得过满,以免取用时碰在容器外面被污染。
无菌技术六大原则无菌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技术,广泛应用于医药、生物科技、食品、化工等领域。
无菌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防止微生物的污染,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无菌技术的六大原则:1.环境控制:无菌技术需要在无菌的环境中进行操作,例如无菌操作室或无菌柜。
环境控制包括控制温度、湿度、洁净度以及空气流通情况。
通风设备应该保持正常运转,操作人员需要穿戴无菌衣物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防止外界的微生物污染。
2.材料控制:材料的选择和处理对无菌技术至关重要。
在进行无菌实验时,应使用已经通过灭菌的培养皿、试管、移液器等实验器材。
实验样品、培养基和培养物等也需要经过无菌处理,以避免引入外部细菌或真菌。
3.操作控制: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的操作规程。
操作人员应熟悉实验步骤,手术台面以及操作工具等应经过严格的消毒和清洁处理。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尽量减少操作时间和频率,以避免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试验系统。
4.废物处理:废物处理是无菌技术中重要的一环,应采取恰当的废物处理措施,以避免废物中的微生物对实验的污染。
实验中产生的液体垃圾可以通过高温、压力或化学方式进行处理。
固体废物应被焚烧或经过无菌处理后再进行丢弃。
5.检测和验证:无菌技术的有效性需要通过检测和验证来确认。
进行无菌技术实验前,需要对无菌实验设备、培养基和其他试剂进行质量检测和检查。
无菌培养基和其他无菌试剂应在培养完全后通过观察无可见生长来进行验证。
6.消毒和灭菌:无菌技术要求实验器材、培养基和培养物等都必须经过消毒和灭菌处理。
消毒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如高温、紫外线照射等)或化学方法(如使用酒精、过氧化氢等消毒剂)进行。
灭菌则通过高温蒸汽或干热进行。
无菌技术的六大原则对于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严格遵守这些原则,可以有效地防止微生物的污染,保障实验的可靠性。
在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时,请务必严格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以确保实验的成功。
无菌技术操作注意事项
1.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2.取、放无菌持物钳时应闭合钳端,不可触及容器口边缘。
3.使用过程中:①始终保持钳端向下,不可触及非无菌区;②就地使用,到距离较远处取物时,应将持物钳和容器一起移至操作处。
4.不可用无菌持物钳夹取油纱布,防止油粘于钳端而影响消毒效果;不可用无菌持物钳换药或消毒皮肤,以防被污染。
5.无菌持物钳一旦污染或可疑污染应重新灭菌。
6.干燥法保存时应4小时更换1次。
7.无菌持物钳如为湿式保存,除注意上述1~5外,还需注意:①盛放无菌持物钳的有盖容器底部垫有纱布,容器深度与钳的长度比例适合,消毒液面需浸没持物钳轴节以上2~3cm或镊子长度的1/2;②无菌持物钳及其浸泡容器每周清洁、消毒2次,同时更换消毒液;③使用频率较高的部门应每天清洁、灭菌(如门诊换药室、注射室、手术室等);
④取、放无菌持物钳时不可触及液面以上部分的容器内壁;
⑤放入无菌持物钳时需松开轴节以利于钳与消毒液充分接触。
1。
无菌技术原则无菌技术是指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实验或制药过程,以确保实验结果或制药产品的纯度和质量。
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实验或制药过程需要遵循一系列原则和技术,本文将详细介绍无菌技术的原则。
一、无菌技术的定义和意义1. 定义:无菌技术是指在没有任何微生物存在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或制药过程的技术。
2. 意义:无菌技术可以保证实验结果或制药产品的纯度和质量,避免微生物污染导致实验失败或制药产品失效。
二、无菌技术原则1. 现场准备现场准备是保证无菌条件下进行实验或制药过程的重要前提。
现场准备应包括以下步骤:(1)清洁:对工作台、仪器设备等进行清洁消毒处理,以去除表面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2)通风:确保现场通风良好,避免微生物通过空气传播。
(3)穿戴防护装备:穿戴防护服、手套等防护装备,避免人体带入微生物。
2. 消毒处理消毒处理是保证无菌条件下进行实验或制药过程的关键步骤。
消毒处理应包括以下内容:(1)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根据实验或制药过程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如酒精、紫外线、过氧化氢等。
(2)正确使用消毒剂:根据消毒剂的使用说明,正确使用消毒剂,确保其充分发挥杀菌作用。
(3)定期检测效果:定期对已经进行了消毒处理的设备和环境进行检测,确保其无菌状态。
3. 严格控制操作严格控制操作是避免微生物污染的重要手段。
严格控制操作应包括以下内容:(1)避免直接接触:避免直接接触实验样品或制药原料,以防止人体带入微生物。
(2)避免交叉污染:在不同实验样品或制药原料之间进行操作时,应注意避免交叉污染。
(3)定期更换工作台面:工作台面可能存在微生物残留,因此应定期更换工作台面。
4. 严格控制环境严格控制环境是保证无菌条件下进行实验或制药过程的重要手段。
严格控制环境应包括以下内容:(1)避免空气污染:在实验室或生产车间内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避免空气中存在微生物。
(2)避免水源污染:水源可能存在微生物,因此应使用经过消毒处理的水源。
新标准无菌技术操作及评分标准一、无菌技术操作前的准备(一)环境准备操作环境应清洁、宽敞、明亮,定期进行消毒和通风。
操作台面应整洁、干燥,无杂物。
(二)操作者准备操作者应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并戴口罩。
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洗手方法正确,时间不少于 15 秒。
(三)用物准备1、无菌持物钳或镊:应浸泡在消毒液中,液面应浸没轴节以上 2 3cm 或镊子的 1/2 处。
2、无菌容器:如无菌治疗碗、无菌盘等,应保持密闭,无破损。
3、无菌敷料:如无菌纱布、棉球等,应包装完好,无潮湿、无污染。
4、消毒剂:如碘伏、酒精等,应在有效期内,浓度符合要求。
二、无菌技术操作流程(一)无菌持物钳(镊)的使用1、取出无菌持物钳(镊)时,应将钳(镊)端闭合,不可触及容器口边缘及液面以上的容器内壁。
2、使用过程中,应始终保持钳(镊)端向下,不可倒转向上,以免污染。
3、用后应立即放回容器中,并将钳(镊)端打开,以便充分浸泡消毒。
(二)无菌容器的使用1、打开无菌容器时,应将盖内面向上置于稳妥处,或拿在手中。
2、用无菌持物钳从容器内取出无菌物品,取出的物品未使用完时,不得放回容器内。
3、无菌容器应定期消毒,一般每周一次。
(三)取用无菌溶液1、检查无菌溶液的名称、浓度、有效期、瓶盖有无松动、瓶体有无裂缝、溶液有无沉淀、浑浊、变色等。
2、揭开瓶盖,消毒瓶塞,将溶液瓶标签朝向掌心,先倒出少许溶液冲洗瓶口,再由原处倒出所需溶液至无菌容器中。
3、倒毕,立即塞好瓶塞,消毒瓶塞,注明开瓶日期及时间。
(四)无菌包的使用1、查看无菌包的名称、灭菌日期、有效期、包布有无潮湿、破损等。
2、将无菌包放在清洁、干燥的平面上,解开系带,依次打开包布的外角、左右两角和内角。
3、用无菌持物钳夹取所需物品,放在事先准备好的无菌区域内。
4、如包内物品未用完,按原折痕包好,注明开包日期及时间。
(五)铺无菌盘1、评估操作台面是否清洁、干燥。
2、取一块无菌治疗巾,双手捏住治疗巾两角的外面,轻轻抖开,双折铺于操作台上,上层向远端呈扇形折叠,开口边向外。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精选)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精选)无菌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医疗、生物科学研究、食品加工等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其目的是防止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的污染和交叉感染。
合理的无菌技术操作原则能够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生产过程的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无菌技术操作的原则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无菌操作环境的准备无菌操作必须在经过特殊处理的无菌环境中进行,以确保操作的无菌性。
在进行无菌操作前,应按照以下步骤准备无菌环境。
1. 无菌室或无菌工作台的清洁:无菌室或无菌工作台必须经过彻底的清洁和消毒,以去除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
清洁方法包括使用消毒液擦拭台面和器具,并用高温高压蒸汽灭菌。
2. 个人卫生:进行无菌操作前,操作人员应先进行充分的洗手,并穿戴无菌手套、无菌外科口罩等防护用品。
3. 准备无菌工具和耗材:包括无菌培养皿、各种无菌培养液、移液器、无菌吸管等。
这些器具和耗材在购买前应确保其包装完好,并检查过期日期。
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1. 液体无菌操作:在进行液体的无菌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无菌培养液的开启:在打开无菌培养液瓶盖之前,先用消毒液擦拭瓶盖上方,避免外界微生物污染。
打开瓶盖后尽量迅速使用,并在操作结束后立即封闭瓶盖,防止微生物的侵入。
(2) 移液操作:使用移液器时,应避免接触容器壁,以防止微生物的传播。
在吸取和释放液体时要小心,避免产生气泡和溅射。
(3) 培养皿的倾斜:在操作培养皿时,应将培养皿轻轻倾斜,使培养基沿边缘流动,避免细菌滴落。
2. 固体无菌操作:在进行固体的无菌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灭菌器的使用:对需要进行灭菌处理的工具和器皿,应使用高温高压蒸汽灭菌器进行处理。
灭菌器的使用前应先进行验证,以确保其达到灭菌温度和压力的要求。
(2) 使用烧杯或试管:使用烧杯或试管时,要注意在操作前用消毒液擦拭容器外表面,并使用无菌夹子取出,避免手部污染。
(3) 油浴的使用:在进行固体培养基的无菌操作时,可以用油浴法进行灭菌。
无菌技术的概念及操作原则
一、概念
1.无菌技术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防止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操作技术。
2.无菌物品是指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物品。
3.无菌区域是指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区域。
二、操作原则
1.着装整洁在进行无菌操作前,操作者要修剪指甲并洗手,戴好帽子、口罩,必要时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
2.环境清洁无菌操作的环境要清洁、宽敞。
操作前30min停止清扫及更换床单等工作,减少走动,避免尘埃飞扬。
3.妥善保管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应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志;无菌物品必须存放于无菌容器或无菌包内,不可暴露在空气中;无菌容器或无菌包外应注明物品的名称、灭菌日期、粘贴化学指示胶带,放置在清洁、干燥、固定的地方,并按灭菌日期先后顺序存放;无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有效期为7天,过期或包布受潮应重新灭菌。
4.正确取用夹取无菌物品时,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镊);无菌物品一旦从无菌容器或包内取出,即使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回。
5.操作中保持无菌进行无菌操作时,操作者应与无菌区域保持一定距离,并面向无菌区,不可面对无菌区讲话、咳嗽、打喷嚏;
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操作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无菌物品被污染或疑有污染,不可再用,应予更换或重新灭菌。
6.防止交叉感染一份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位病人使用一次,以防止交叉感染。
无菌操纵原则:1、情形要洁净,进行无菌操纵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等义务.避免不需要的人群流淌,避免尘埃飞扬.治疗室应天天用紫外线消毒一次.2、在实行无菌操纵时,必须明确物品的无菌区和非无菌区.3、实行无菌操纵前,先戴帽子、口罩、洗手,并将手擦干,留心空气和情形洁净.4、夹取无菌物品,必须应用无菌持物钳.无菌操纵间四、进行无菌操纵时,凡未经消毒的手、臂、均不成直接接触无菌物品或超出无菌区取物.5、无菌物品必须保管在无菌包或灭菌容器内,不成流露在空气中过久.无菌物与非无菌物应辨别放置.无菌包一经打开即不克不及视为绝对无菌,应尽早应用.凡已掏出的无菌物品虽未应用也不成再放回无菌容器内.6、无菌包应按消毒日期次序放置在固定的柜橱内,并保持洁净死板,与非灭菌包分隔放置,并经常检查无菌包或容器是否过时,个顶用物是否适量.7、无菌盐水及酒精、新洁尔灭棉球罐每周消毒一次,容器内敷料如干棉球、纱布块等,不成装得过满,以免取用时碰在容器外面被污染.无菌操纵技能及留心事项1、玻璃器皿的消毒和洁净⑴新购玻璃器皿的处理新购玻璃器皿应用热番笕水洗刷,流水冲洗,再用1%~2%盐酸溶液浸泡,以除去游离碱,再用水冲洗.对容量较大的器皿如试剂瓶、烧瓶或量具等,经清水洗净后应注入浓盐酸少许,慢慢迁徙改变,使盐酸布满容器内壁数分钟后倾出盐酸,再用水冲洗.⑵污染玻璃器皿的处理①一般试管或容器可用3%煤酚皂溶液或5%石炭酸浸泡,再煮沸30分钟,或在3%~5%漂白粉澄清液内4小时,有的亦可用番笕或合成洗涤剂洗刷使尽量产生泡沫,然后用清水冲洗至无番笕为止.最后用少量蒸馏水冲洗.②细菌培养用的试管和培养皿可先行分离,用1kg/cm2高压灭菌15~30分钟,再用热水洗涤后,用番笕洗刷,流水冲洗.③吸管应用后应分离于3%煤酚皂溶液中浸泡24小时,逐支用流水一再冲洗,再用蒸馏水冲洗.④油蜡沾污的器皿,应单独灭菌洗涤,先将沾有油污的物质弃去,倒置于吸水纸上,100℃烘干半小时,再用碱水煮沸,番笕洗涤,流水冲洗.需要时可用二甲苯或汽油去油污.⑤染料沾污的器皿,可先用水冲洗,后用洁净或稀盐酸洗脱染料,再用清水冲洗.一般染色剂呈碱性,所以不宜用番笕的碱水洗涤.⑥玻片可置于3%煤酚皂溶液中浸泡,掏出后流水冲洗,再用番笕或弱碱性煮沸,自然冷却后,流水冲洗.被结核杆菌污染或不随意马虎洗净的玻片,可置于洁净液内浸泡后再冲洗.2、无菌器材和液体的准备将玻璃器具中的培养皿、培养瓶、试管、吸管等按上述方法洗净烘干后,用一洁净纸包好瓶口并把吸管尾端塞上棉花,装入洁净的铝盒或铁盒中,于120℃的死板箱中死板灭菌2小时,掏出备用.对于手术器械、瓶塞、义务服以及新配制的PBS洗液,则采取高压蒸气灭菌法,即在15磅的前提下,加热20分钟.而对于MEM培养液、小牛血清和消化液等需用G5或G6滤器负压抽滤后应用.3、无菌操纵过程在无菌操纵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保持义务区的无菌、洁净.是以,在操纵前20~30分钟要先启动超净台和紫外灯,并负责洗手和消毒.在操纵时,严禁鼓噪,严禁用手直接拿无菌物品,如瓶塞等,而必须用消毒的止血钳、镊子等.培养瓶应在超净台内操纵,并且在开启和加盖瓶塞时需一再用酒精灯烧.对于吸管应先用手拿后1/3处,戴上胶皮乳头,并用酒精灯烧烤之后再吸液体.4、经常应用洁净液的配制法⑴重铬酸钾洁净液:可按照不合需要,选用下列的任何一种浓度.先将重铬酸钾溶于水中,再慢慢参加浓硫酸.留心,此时可产生。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技术和管理方法。
1.无菌技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技术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
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技术和管理方法。
2.无菌物品:经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未被污染的物品
3.无菌区域:经过灭菌处理而未被污染的区域
4.非无菌物品或区域未经灭菌或经灭菌后被污染的物品或区域,称非无菌物品或区域。
2操作原则
1.环境清洁
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减少人员走动,以降低室内空气中的尘埃。
防止尘埃飞扬。
治疗室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一次,时间20~30分钟即可,也可适当延长消毒时间。
2.无菌操作
衣帽穿戴要整洁。
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
必要时穿好无菌衣,带好无菌手套。
3.物品管理
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再经无菌处理后方可使用,从无菌容器中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4.无菌物品
无菌物品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包应注明无菌名称,消毒灭菌日期,有效期一周为宜,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放,以便取用,放在固定的地方。
无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7天,过期应重新灭菌。
无菌物品一经使用或过期,潮湿应重新进行灭菌处理。
5.取无菌物
操作者身距无菌区20cm,取无菌物品时须用无菌持物钳(镊),不可触及无菌物品或跨越无菌区域,手臂应保持在腰部以上。
无菌物品取出后,不可过久暴露,若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
疑有污染,不得使用。
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可触及无菌物或跨越无菌区。
6.无菌操作
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更换或重新灭菌。
一物一人,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员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内容
1.检查无菌治疗巾的有效日期,解开系带并缠好,按顺序逐层打开。
2.用无菌持物钳夹取无菌治疗巾一块放入治疗盘内。
3.使用无菌持物钳时保持钳端向下,不可倒举向上,用后立即放回。
4.取放无菌持物钳时,钳端应闭合,不可触及容器液面以上部分。
5.未用完的无菌治疗巾,应按原折折好系带,注明开包日期与时间。
(口述:24小时)
6.找到治疗巾最外侧边缘,打开铺成半铺半盖。
7.上层半幅反折三折到对面,开口处向外,露出无菌区。
8.打开无菌储槽,用持物钳夹取一个弯盘,再夹取一块纱布放进弯盘内,放回持物钳。
9.将上层无菌巾盖好,边缘对齐,并将开口处向上反折两次,两侧边缘向下反折一次,注明铺盘日期与时间。
(口述:有效期为4小时)
10.用纱布擦去无菌液体上的尘土,仔细检查核对溶液后,撬去铝盖,两手拇指将瓶盖边缘向上翻起松动。
11.用无菌持物钳在无菌储槽内夹取无菌治疗碗,应托其底部,手不能触及其内侧及边缘放下。
食指和中指套住皮塞拉出,手不能触及瓶口及盖的内面。
12.手握瓶签,先倒出少许溶液冲洗瓶口(倒入弯盘内)再由原处将溶液倒入治疗碗
13.如有剩余液体,常规消毒瓶塞后翻下。
注明开瓶日期与时间。
(口述:24小时)
14.检查无菌手套外面的号码及有效日期,解开系带并打开无菌手套包。
15.检查手套放置的位置无误后,取滑石粉涂擦在两手掌和手背之间,剩余的不再放回手套包内。
16.一手掀起口袋开口处,另一手捏住手套翻折部分(手套内面),取出手套对准五指
17未戴手套的手掀起另一开口处,用已戴好手套的手,插入另一手套的翻边内面(手套外面)对准五指戴好。
18操作完毕,(口述:用清水洗净手套上的污物和血渍),脱去手套,第一只脱去外侧面,第二只脱去内侧面。
注意事项
1.使用无菌持物钳时保持钳端向下,不可倒举向上,用后立即放回。
取放无菌持物钳时,钳端应闭合,不可触及容器液面以上部分。
如用无菌持物钳取远物时,应连同镊子筒移至无菌物品旁使用。
2.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可再放回。
3.打开无菌包内,手不能触及无菌巾的内侧面,不可跨越无菌区。
4..倒溶液时,勿使瓶口接触容器口边缘。
5..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
6..无菌物品必须存放那个在无菌容器或无菌包内,无菌包外要注明物品的名称、灭菌日期,物品按日期先后顺序放置。
7..定期检查无菌物品保存情况,无菌包在为污染的情况下,保存期一般以7天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