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健康宣教
- 格式:docx
- 大小:8.24 KB
- 文档页数:3
性心肌炎健康教育性心肌炎健康教育正文:第一章:性心肌炎基本知识1.1 什么是性心肌炎1.2 性心肌炎的病因1.3 性心肌炎的症状1.4 性心肌炎的诊断与检测方法第二章:性心肌炎的危险因素2.1 初次感染的风险2.2 免疫系统异常的风险2.3 过度活动的风险2.4 影响心脏健康的其他因素第三章:预防性心肌炎的措施3.1 加强个人卫生习惯3.2 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3.3 注重免疫系统的健康3.4 保持适度的运动3.5 了解性心肌炎的流行情况第四章:性心肌炎的治疗方法4.1 药物治疗4.2 心脏康复4.3 心脏移植第五章:生活方式与性心肌炎5.1 心理健康与心脏疾病的关系 5.2 饮食与心脏健康5.3 锻炼与心脏健康5.4 戒烟与限制饮酒第六章:性心肌炎的并发症与预后 6.1 心力衰竭6.2 心律失常6.3 猝死风险6.4 预后与生活质量第七章:与性心肌炎相关的心脏疾病7.1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7.2 高血压性心脏病7.3 心肌梗死第八章:常见问题解答8.1 性心肌炎是否会传染8.2 性心肌炎的复发风险8.3 性心肌炎的遗传性第九章:附件附件一:性心肌炎相关的药物列表附件二:性心肌炎的常见检测方法附注:1.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第五十三条,性心肌炎属于法定传染病。
2.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性心肌炎的检测方法应当依法使用经营许可的医疗器械。
3.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二条,个人应当主动配合卫生部门的传染病监测和调查工作。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健康教育
(一)疾病简介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侵犯心肌,引起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和间质性病变。
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预后大多良好,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约半数患者在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如发热、全身乏力、即所谓"感冒"样症状,或恶心、呕叶等消化道症状。
发病年龄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
(二)健康指导
1.疾病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胸闷、气促、心悸等不适时应立即休息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2.摄取营养丰富、高热、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尤其应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以促进心肌代谢与修复。
3.患者在急性期需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2~3周,心脏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出院后仍需限制活动量,一般半年左右。
4.静脉输液治疗时,不可随意调节输液速度,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5.出院带药要严格按医嘱执行,不可随意加量或停药。
6.病毒性心肌炎的常见原因是病毒感染,主要是呼吸道和肠道病毒,日常生活中要尽量避免感染。
如果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7.保持病室安静,减少探视,保证患者得到良好的休息。
8.定期复查,不适随诊。
病毒性心肌炎病人的健康教育1、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注意不同病期的休息与活动,急性期如症状明显、心脏已扩大者,应严格卧床休息一段较长时间,以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心肌耗氧,使心功能得到恢复。
出院后继续休息2~3个月,半年~1年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对转为慢性者,出现心功能减退、持久心律失常时仍应限制活动并充分休息。
2、饮食调整:恢复期仍应注意营养以促进心肌修复与代谢,提高机体抵抗力,心力衰竭病人应限制钠盐、不宜过饱,禁烟酒、咖啡等刺激性食物。
3畅避免诱发因素:过劳、缺氧、营养不良、呼吸道感染等因素使机体抵抗力下降,病毒易于侵入,并可诱发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应特别注意避免。
4、坚持药物治疗:定期随访,病情变化时及时就医。
注射泵和输液泵的临床应用一、注射泵的临床应用当临床所用的药物必须由静脉途径注入,而且在给药量必须非常准确、总量很小、给药速度需缓慢或长时间恒定的情况下,则应当使用注射泵来实现这一目的。
常用注射泵注入的药物见表6-4.(—)结构与原理注射泵又称微量泵。
其主要结构是一根制作极为精细的螺杆,螺杆上配有一个随着螺杆旋转向前移动的推动装置。
通过设定螺杆的旋转速度,就可调整其对注射器针栓的推进速度,从而调整所给的药物剂量(给药速度为0.1~99.9ml/h)。
(二)设置及换算方法由于任何一种注射泵所设置的计量单位为每小时毫升数,而临床所要求的用量及速度往往是μg·kg-l/min或mg/min 等,这一转换过程需要医护人员进行换算。
具体换算方法如下。
首先根据病情决定所需的药物及其用量。
如要求给予多巴酚丁胺5μg ·kg-1/min,病人体重为60㎏,那么注射泵的设置应当为:式中M为应设定的每小时毫升数,V为临床要求的药物剂量(单位为μg·kg-1/min),W为病人的体重(单位为kg),A为剂量单位的换算常数,K为液体药物浓度(单位为mg/ml。
如500mg的药物置于50ml注射器内,则药物浓度为10mg/ml)。
病毒性心肌炎健康宣教【定义及病因】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变,属于感染性心肌疾病。
病因多种病毒可引起心肌炎,其中以引起肠道和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感染最多见。
柯萨奇病毒A组、柯萨奇病毒B组、艾可〔ECHO〕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为常见致心肌炎病毒,其中柯萨奇病毒B组病毒是最主要的病毒。
其他如腺病毒、流感、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乙型脑炎病毒、肝炎病毒、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和艾滋病病毒等。
【治疗】1.休息和饮食。
2.抗病毒治疗。
3.营养心肌。
4.糖皮质激素。
5.对症治疗。
【健康教育】一、入院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由专业护士热情接待,介绍病区环境,住院须知,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各项规章制度等,使患者尽快熟悉医院环境,消除因陌生带来的紧张不安心理,促进护患关系配合。
二、住院期间健康教育1、饮食指导:高蛋白、高维生素、富于营养、易消化饮食;有心衰者,限制钠盐摄人;忌烟、酒和刺激性食物;宜少量多餐,防止过饱。
2、作息指导:强调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心肌耗氧量,促进心肌功能恢复,在急性期至少应休息到热退后3~4周。
有心功能不全及心脏扩大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一般总休息时间3~6个月。
直至心脏大小回复正常和心功能恢复后,根据具体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
3、心理指导:多陪伴病人,关心病人,协助生活护理,减轻病人心理压力,主动配合治疗、护理。
4、用药指导:遵医嘱及时准确的给药,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副作用。
(1)有胸闷、气促、心律失常者应给予供氧。
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应了解所用药物的性能、特点和副作用。
(2)烦躁不安者应给予必要的解释及抚慰,保持病室环境安静,必要时适当使用镇静剂。
(3)需要静脉输液治疗时,应注意控制输液速度,防止发生心力衰竭(4)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治疗心力衰竭时,应注意由于心肌炎导致对洋地黄制剂较敏感,容易中毒,在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心率、心律。
假设心率过缓或其他副作用出现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妥善处理。
医院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健康教育
【讲解病因】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各种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A和B组病毒及埃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和流感病毒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症。
【临床表现】
(1)主要临床表现是心脏增大,心功能不全和心律失
立
∏7o
(2)轻者症状轻微,发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治疗措施】
1心肌病有哪些护理和治疗措施?
(1)随时注意观察生命体征(T、P、R、BP)O
(2)呼吸空难给病人取半外位、吸氧。
(3)心律失常严重者,应给做特护、监护、观察病情变化。
(4)观察药物疗效,补充足够的能量合剂。
(5)给低盐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
(6)给病人做心理护理。
2.病人出院怎样预防?
(1)根据病情适当休息,营养合理。
锻炼身体,增强
体质。
(2)注意室内空气流通,注意皮肤及口腔护理。
(3)预防感染,做好健康教育指导,注意饮食卫生。
(4)出游后定期复查。
病毒性心肌炎健康宣教
【定义及病因】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变,属于感染性心肌疾病。
病因多种病毒可引起心肌炎,其中以引起肠道和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感染最多见。
柯萨奇病毒A组、柯萨奇病毒B组、艾可(ECHO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为常见致心肌炎病毒,其中柯萨奇病毒B组病毒是最主要的病毒。
其他如腺病毒、流感、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乙型脑炎病毒、肝炎病毒、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和艾滋病病毒等。
【治疗】
1.休息和饮食。
2.抗病毒治疗。
3.营养心肌。
4.糖皮质激素。
5.对症治疗。
【健康教育】
一、入院健康教育
患者入院后由专业护士热情接待,介绍病区环境,住院须知,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各项规章制度等,使患者尽快熟悉医院环境,消除因陌生带来的紧张不安心理,促进护患关系配合。
二、住院期间健康教育
者,限制钠盐摄人;忌烟、酒和刺激性食物;宜少量多餐,避免过饱。
2、作息指导:强调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心肌耗氧量,促进
心肌功能恢复,在急性期至少应休息到热退后3〜4周。
有心功
能不全及心脏扩大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一般总休息时间3〜6个月。
直至心脏大小回复正常和心功能恢复后,根据具体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
3、心理指导:多陪伴病人,关心病人,协助生活护理,减轻病人心理压力,主动配合治疗、护理。
4、用药指导:遵医嘱及时准确的给药,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副作用。
(1) 有胸闷、气促、心律失常者应给予供氧。
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应了解所用药物的性能、特点和副作用。
(2) 烦躁不安者应给予必要的解释及安慰,保持病室环境安静,必要时适当使用镇静剂。
(3) 需要静脉输液治疗时,应注意控制输液速度,防止发生心力衰竭(4) 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治疗心力衰竭时,应注意由于心肌炎导致对洋地黄制剂较敏感,容易中毒,在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心率、心律。
若心率过缓或其他副作用出现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妥善处理。
(5) 对心源性休克应积极做好输液准备,及时有效的扩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
5、行为指导:平素增强体质,积极预防呼吸道或肠道病毒感染。
6、病情观察指导: 1. 有无病毒感染史及引起或加重不适的因素,如劳累、紧张等 2. 目前的活动耐力。
3. 密切观察并记录心率、脉搏的强
弱和节律,注意血压、体温、呼吸及精神状态的变化,以便对
病情的发展作出正确的估计。
对严重心律失常者应持续进行心电监护。
发现多源性早搏、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或扑动、颤动,需立即通知医师并采取紧急措施。
4. 有无组织灌注不良的症状。
三、出院健康宣教
l. 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可进行适量体育锻炼,提高和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对于转为慢性者,出现心功能减退,持久性心律失常时应限制活动并充分休息。
2. 限制钠盐,不宜过饱,禁烟酒、咖啡等刺激性食物。
3.避免诱发因素,加强饮食卫生、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和肠道感染。
4.坚持药物治疗,定期复查,病情变化时应及时就医。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