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温阳健脾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泄泻的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236.49 KB
- 文档页数:1
温阳健脾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温阳健脾汤是中医药中的一种经典方剂,具有温阳健脾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
该方剂由桂枝、干姜、炙甘草、大枣、生姜、大黄组成,具有温阳健脾、理气化滞的作用。
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温阳健脾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被患者和医生广泛认可。
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病,以胃部不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痛腹胀等症状为主要表现。
该病多由于脾胃功能失调、气血运化不畅引起,中医认为主要是由于脾胃阳气不足,运化失职所致。
温阳健脾汤是治疗这类疾病的一剂主要方剂,其温阳健脾的功效,能够恢复脾胃的功能,促进气血运行,改善病情。
一项针对温阳健脾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显示,该方剂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
研究对象包括了一组符合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标准的患者,其中部分患者接受了温阳健脾汤治疗,另一部分患者接受了常规治疗,包括胃黏膜保护剂、胃肠动力药等。
经过一定周期的治疗后,接受温阳健脾汤治疗的患者明显感觉消化功能改善,食欲增加,腹痛腹胀减轻,精神状态也有所改善。
而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在症状上并没有明显改善。
研究结果表明,温阳健脾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治疗方法。
温阳健脾汤对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温阳益气,改善脾胃功能:桂枝、干姜、大枣等温热之品能够温暖胃肠,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脾胃功能,提高消化吸收能力,从而减轻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
2. 理气化滞,舒经通络:炙甘草、大黄等具有理气化滞的功效,能够舒经通络,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胃肠道的痉挛和胀气症状,减轻腹痛腹胀等不适感。
3. 增强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生姜具有温中止呕、助阳固表的作用,能够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健脾化湿\温阳止泻法治疗慢性腹泻58例:目的:观察健脾化湿、温阳止泻法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58例中医辨证为脾虚寒湿内阻型慢性腹泻患者,运用健脾化湿、温阳止泻法进行治疗,观察疗效。
结果:本组共58例,临床痊愈26例,显效16例,有效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7.93%。
结论:健脾化湿、温阳止泻法治疗脾虚寒湿内阻型慢性腹泻疗效确切,通过补气健脾、燥湿止泻,调整胃肠道功能,以恢复大肠的正常传导。
标签::健脾化湿;温阳止泻;中药疗法;脾虚寒湿内阻型;慢性腹泻腹泻,中医亦称泄泻,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便稀薄,甚则如水样或含有未消化食物。
病情多迁延不愈,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
笔者自2006年1月——2007年12月采用健脾化湿、温阳止泻法治疗慢性腹泻58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系我科门诊慢性腹泻患者,其中男性31例,女性27例;年龄18—49岁,平均32.1岁;病程1—5年,平均2.01年;腹泻次数每日2、3次至7、8次不等,于生冷油腻饮食及受凉后加重,中医辨证为脾虚寒湿内阻型,证见:脘腹隐痛,食欲不振,畏寒肢冷,倦怠乏力,口淡不渴,舌质淡,苔白腻,脉细濡。
1.2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①中泄泻的诊断标准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②中慢性泄泻之病程分类标准。
同时经相关检查(B超、肠镜、肝肾功能及甲状腺功能检查)除外胃、肠、胰、甲状腺、肝、肾等脏器及全身器质性病变所致腹泻者。
1.3治疗方法治宜温中健脾、化湿止泻。
药用:党参20g、茯苓10g、炒白术30g、苡仁30g、山药30g、煨木香10g、吴茱萸8g、炮姜10g、厚朴10g、苍术10g、砂仁(后下)10g、陈皮10g。
寒邪较重加肉桂10g、附片10g;肠鸣者加羌活10g、防风10g;腹痛明显加川楝子10g,元胡索10g;久泻不止加五味子15g、破故脂10g。
温阳法治疗脾肾阳虚型老年急性腹泻临床观察蔡 飙 林 宏 叶瑞妍 王书浩摘要:目的:观察运用温阳法治疗老年急性腹泻的疗效。
方法:确诊病例6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
对照组采用一般西医基础治疗,包括补液、护胃以及纠正脱水症状、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止泻等对症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自拟方四神理中汤口服联合中药封包贴敷治疗。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78.79%,治疗组可明显缩短止泻时间,改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
结论:基于温阳法运用自拟方四神理中汤联合中药贴敷疗法治疗老年急性腹泻脾肾阳虚型患者疗效满意。
关键词:老年急性腹泻;脾肾阳虚;四神理中汤;中药贴敷;炎症因子;中西医结合疗法中图分类号:R256.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7156 (2020) 05-0026-02作者简介:蔡飙,男,硕士,主治中医师,广东省广州市中医医院 (广州 510130) ;林宏、叶瑞妍、王书浩,单位同第一作者。
急性腹泻是急诊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学多将其归于脾胃病范畴,称为泄泻、鹜溏、飧泄等。
由于老年人胃肠功能退化,且年老体弱,脏腑多衰,急性腹泻容易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等并发症。
2018年2月至2019年11月,笔者运用温阳法治疗脾肾阳虚型老年急性腹泻33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广东省广州市中医医院急诊科就诊的脾肾阳虚型老年急性腹泻患者66例,按照纳入标准筛选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具有可比性。
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组别n 性别年龄 (岁) 病程 (天) 男女治疗组33161771.2±7.34 6.21±3.15对照组33181570.6±6.786.32±3.081.2 纳入及排除标准1.2.1 纳入标准: (1) 老年急性腹泻,腹泻次数≥3次/日,大便稀软甚至水样便; (2) 病程2周以内,年龄≥60岁; (3) 符合中医泄泻病诊断标准,辨证属于脾肾阳虚型。
温肾健脾固肠方治疗脾肾阳虚型腹泻41例
于玲;程立方
【期刊名称】《山东中医杂志》
【年(卷),期】2013(0)10
【摘要】脾肾阳虚型泄泻是一种以腹部不适或有冷感甚则隐痛,以及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功能性肠病。
温肾健脾固肠方对脾肾阳虚型泄泻疗效确切.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717-718)
【关键词】温肾健脾固肠方;脾肾阳虚;泄泻
【作者】于玲;程立方
【作者单位】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2.1
【相关文献】
1.温肾健脾固涩方治疗脾肾阳虚型糖尿病顽固性腹泻29例 [J], 韩为民
2.联用自拟的温肾健脾方与温肠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分析 [J], 韩国勇;吕静;王光夷;许春华;韩振轩
3.温肾健脾方对脾肾阳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肠组织蛋白组学的影响[J], 张喆;李依洁;魏玮;刘瑜;符思;苏晓兰
4.温肾健脾方治疗脾肾阳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J], 都业馨
5.温肾健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 [J], 王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总拉肚子,脾阳不足,用这三味药,一治一个准拉肚子是一种常见疾病,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粘液,并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
据卫生部门统计,我国每年超过8亿人次患腹泻,春季是腹泻的高发季节。
多数腹泻和饮食不当导致的胃肠道感染有关,感染源以细菌、病毒及其产生的毒素为主。
腹泻看起来是小病,有时却会酿成大祸,可出现发热、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
什么是经常拉肚子?这就是即便在平日,也会隐隐感觉腹中不适,或腹胀,或腹痛,总要上厕所蹲一会才舒服,大便清稀,或者完谷不化(吃的是什么,拉出来的就是什么,根本没变样),大便次数和时间没什么规律,一天四五趟。
如果赶上吃东西不小心,则立发腹泻,排出水样便,好几天不好。
最主要的是,上述症状,经常出现。
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祖国传统医学有一个特别的概念来描述它。
这就是脾阳不足。
什么是脾阳?脾阳,就是人体脾的功能。
脾阳不足,作为中医病位辨证里面重要的一环,指的是脾的功能衰弱、运化失常。
首先,脾阳虚衰,运化失职,所以我们就会腹胀、食欲减退、大便稀薄、完谷不化、大便很没有规律。
其次,脾阳亏虚,不能温化寒邪,所以我们就容易腹中绵绵作痛、喜温喜按,四肢发凉。
还有,脾阳不足,不能温化水液,所以水液充溢肌肤,我们就会浮肿。
总而言之,脾阳虚弱、阴寒内盛,我们的身体就出现种种问题。
所以,对于总拉肚子的人来说,我们可以形象而毫不夸张地讲,这是“脾阳”快要用光的征兆。
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下面这个的验方可以帮到你。
它药少力专,十分经典。
组方如下——准备中药广木香50克,干姜350克,红糖120克。
研为细末调拌均匀,每次口服10克,白开水送下,2小时服用一次,每天用4次,连服12天。
如果受不了辛辣的味道,可以改为每次5克,一个半小时一次,每天服用8次。
上面这个小方子,是临床经常用到的温中健脾、理气止痛的验方。
浅谈健脾温肾法治疗慢性泄泻的临床体会张博候秋萍贺燕芳宋芳芳宋毅杰(洛阳市第一中医院肛肠科河南.洛阳 471000)泄泻在临床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多伴见腹痛、腹泻、腹胀、矢气多、粘液或血性便,甚至泄出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类病症。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慢性结肠炎或溃疡性结肠炎范畴,病变主要在直肠和结肠的粘膜下层,病情迁延难治且容易复发,目前西医尚无特效疗法。
笔者在临床中紧扣病因,运用中医健脾温肾法治慢性泄泻,取得较为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从祖国医学论脾肾关系,谨守慢性泄泻的病机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认为本病与湿盛及脾肾两脏有密切关系,祖国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
肾藏精,需脾运化水谷精气的滋养,相反,脾气的运化,又必须依靠肾阳(命门火)的温煦,才能发挥其运化的作用,如果命门火衰则不能暖阳助脾,而出现大便溏泄,此即所谓“火不生土”的肾虚泄泻。
另一方面,由于脾阳不足, 不能运化水谷精气,进一步可引起肾阳不足。
2.从脾肾两脏的生理病理,剖析慢性泄泻的症状本病的临床主要表现有:腹泻、腹痛、腹胀、矢气多,左上腹不适、恶心、呕吐、乏力、体重减轻、体力下降等一系列虚症。
根据中医脏腑生理与病理论述脾肾与上述症状关系如下:2.1脾2.1.1运化水谷精微。
即脾有消化吸收运输营养物质的功能。
如果脾不健运则消化吸收运输功能失职,就会出现食欲不振、食后脘腹胀满、便溏,日久则倦怠乏力,肌肉消瘦。
若脾“化”反常,则食后脘闷腹胀不舒。
若脾气不升反降,则见泄泻,大便滑脱不禁。
另外,脾阳虚者易出现寒化,故纳谷不香,中脘饱闷,腹痛,便溏,泄泻,身倦等寒湿困脾之症。
2.1.2运化水湿代谢。
即输布水湿,也就是说:脾有促进水液代谢的作用,如果脾运化水湿功能发生障碍, 水湿停于肠道,则见肠鸣腹泻。
若脾气虚弱,则脾失健运,清阳不布,营养缺乏,必致肌肉萎软,四肢倦怠乏力,日久则致慢性消化不良,患者可见口唇淡白或萎黄等虚弱症状。
2.2肾《黄帝内经》云:“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主命门火,命门能温煦全身,是各个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如命门火不足,可致全身之阳气衰弱。
温脾汤的功效与作用温脾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寒,脾胃阳气不足所引起的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
温脾汤的主要组成成分有干姜、白术、炙甘草和生姜。
下面将详细介绍温脾汤的功效与作用。
1. 温中止泻:温脾汤的主要功效是温中止泻。
中医理论认为,脾胃是人体消化吸收的重要脏器,脾胃阳气充足,消化功能才能正常发挥。
但是,当脾胃阳气不足时,会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引发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
温脾汤中的干姜和白术能够温中散寒,提高脾胃的消化功能,增加脾胃阳气,从而达到止泻的效果。
2. 补益脾气:温脾汤还有补益脾气的功效。
中医认为,脾是生化之源,脾气虚弱会导致消化功能减退、血液不足、肌肉无力等问题。
温脾汤中的生姜和白术能够补益脾气,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3. 缓解脘腹胀满:温脾汤还可以缓解脘腹胀满的症状。
脾胃虚寒时,会导致脘腹气机运行不畅,引起脘腹胀满的感觉。
温脾汤中的干姜能够温中散寒,促进气机运行,缓解脘腹胀满的症状。
4. 增强食欲:温脾汤具有增强食欲的作用。
脾胃阳气不足时,会导致食欲不振、消化功能减退。
温脾汤中的生姜和白术能够温暖脾胃,促进食欲,增加消化酶的分泌,提高机体对营养的吸收。
5. 促进新陈代谢:温脾汤具有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
脾胃功能减退会影响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导致体内代谢减慢,产生疲劳、乏力等症状。
温脾汤中的生姜和白术能够提高脾胃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能量产生,改善疲劳感。
6. 改善气色:温脾汤还可以改善面色暗黄的问题。
脾胃功能减退会导致气血不足,面色暗黄。
温脾汤中的白术具有补益脾气、益气健脾的作用,能够改善气色,使面色红润。
在使用温脾汤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认清适应症:温脾汤适用于脾胃虚寒所引起的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在其他类型的腹泻或胃病中不宜使用。
2. 严格控制用量:温脾汤中的药物成分较辛辣,用量过大会引起腹部不适。
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控制药物用量,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调配和服用。
温肾健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2脾肾阳虚证)的疗效观察陈晓晖孟佳张志芳(山东省滨州市中医医院,山东滨州256613)中图分类号:R674.4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4-745X(2023)05-0883-03doi:10.3969/j.issn3004-745X.202305.037【摘要】目的观察温肾健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
对照组患者予以马来酸曲美汀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用温肾健脾方,两组均治疗4周。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 0.05)。
观察组治疗后14、28d腹痛欲泻泻后痛减、大便泄泻、腹胀腹痛、畏寒肢冷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0.05)。
观察组治疗后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菌群数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0.05)。
观察组治疗后14,23d IBS生活质量量表评分、I BS严重程度调查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0.05)。
结论对腹泻型IBS脾肾阳虚证患者采用温肾健脾方治疗,疗效良好,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肠道菌群,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肾阳虚证温肾健脾方临床疗效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排便习惯改变、粪便形状异常、反复腹痛为主要症状的功能性肠病,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3]o根据罗马5诊断标准,可将IBS分为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及不定型,其中腹泻型IBS最为常见⑵。
据不完全统计X9Y,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腹泻型IBS发病率逐年增长,且病程较长,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工作。
目前研究认为IBS的发病多与肠道感染、胃肠动力异常、炎症、脑肠轴异常等多因素有关叫西医治疗以解痉剂、止泻剂、神经递质调节等药物为主,但长期使用毒副作用大,停药后易复发,增加了患者医疗负担。
《温肾健脾方治疗脾肾阳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一、引言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等。
其中,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是IBS的常见类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理论认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多与脾肾阳虚有关,因此,温肾健脾成为治疗该病的重要方法。
本文旨在探讨温肾健脾方治疗脾肾阳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二、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100例脾肾阳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年龄在18-65岁之间,排除其他器质性肠道疾病。
2. 治疗方法给予患者温肾健脾方进行治疗,方剂组成包括淫羊藿、巴戟天、枸杞子等中药材,每日一剂,连续治疗4周。
3. 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腹泻症状、腹痛症状、排便习惯等变化,同时记录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等。
三、研究结果1. 症状改善情况经过4周的治疗,患者的腹泻症状、腹痛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排便习惯趋于正常。
其中,温肾健脾方在改善腹泻症状方面的效果尤为显著。
2. 中医证候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后,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明显降低,表明患者的脾肾阳虚症状得到改善。
同时,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也得到提高,说明温肾健脾方在治疗过程中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3. 安全性评价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温肾健脾方有明显的不良反应,说明该方剂在治疗过程中安全性较高。
四、讨论温肾健脾方以淫羊藿、巴戟天等中药材为主要成分,具有温肾健脾、调和气血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该方剂能够明显改善脾肾阳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腹泻症状、腹痛症状,使排便习惯趋于正常。
同时,该方剂还能降低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此外,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说明该方剂在治疗过程中安全性较高。
五、结论温肾健脾方治疗脾肾阳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腹泻症状、腹痛症状,使排便习惯趋于正常。
同时,该方剂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温阳健脾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温阳健脾汤是一种传统中医药方,具有温阳健脾、理气和胃的作用。
在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温阳健脾汤有着显著的临床效果。
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胃炎类型,主要症状为腹胀、腹痛、消化不良和食欲不振等。
现代医学认为,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是由于脾胃功能失调、湿气内生导致的宿便阻滞,从而导致胃黏膜萎缩,胃部肌肉松弛,消化功能减弱。
而温阳健脾汤具有温中益气、健脾和胃的作用,可以改善脾胃功能,促进湿气排泄,从而缓解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症状。
下面就温阳健脾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进行详细介绍。
一、温阳健脾汤的药方组成温阳健脾汤由肉桂、干姜、炙甘草、陈皮、大枣等药物组成。
其中肉桂、干姜具有温阳祛寒、温中健脾的作用,炙甘草、陈皮具有健脾理气、调和胃气的功效,大枣则可以补脾益气、缓解湿困。
这些中药的组合可以调和脾胃,温中健脾,排除湿气,从而改善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症状。
二、温阳健脾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1. 温和调理脾胃,改善消化功能温阳健脾汤中的肉桂、干姜等药物具有温中健脾的作用,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分泌,改善脾胃功能。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温阳健脾汤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食欲,减轻腹胀、腹痛等症状,改善消化不良。
2. 缓解炎症, 保护胃黏膜温阳健脾汤中的炙甘草、陈皮等药物具有抗炎、护胃的作用,可以减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炎症反应,保护胃黏膜。
临床研究显示,温阳健脾汤治疗后,胃部不适感明显减轻,胃部绞痛和胃灼热症状得到缓解。
3. 改善脾胃虚弱症状温阳健脾汤中的大枣具有补脾益气、健胃和胃的作用,可以缓解脾胃虚弱的症状。
多项临床观察显示,温阳健脾汤治疗后,患者体力疲乏、食欲不振、面色苍白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整体情况有所改善。
4.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温阳健脾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确立,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脾肾阳虚,交粮慢,腹泻?中医经方,温补脾肾,改变现状
今天的这篇我们来讲讲的关于脾肾阳虚。
很多人可能有这样的一个习惯,总是在天还没
有亮的时候,肚子就会出现一阵猛疼,必须去
厕所,然后大便也不成形,上完之后痛感减轻,
有的人也会出现交粮难交粮慢的问题等,那可
能就是脾肾阳虚了,其实关于脾肾阳虚,有一
个灵魂就在于“泻”,这个可包含大便也会包
含另一方面。
脾肾阳虚,简单的来讲就是有三个方面:
1、很多的人出现虚损,在于阳不足,身体也就得不到温煦
2、关系到的脏腑就是脾肾,和其他的三个脏腑关系微乎其微
3、很多患者的表现得中有“泻”
那如果一不小心造成了脾肾阳虚,该如何调理?
就在今年的3月份,魏先生来找我,说是自己有三四个月的时间了,总是交粮比较慢并且每日腹泻4到5次,并且在发作之前,肠鸣肚子痛,一吃凉的就会拉肚子,且上述情况还会加重,夜尿频繁,每天总是往厕所跑,手脚冰凉,身体怕冷,进来的时候整个人看上去无精打采的,没有精神
我看他的舌苔薄白,舌淡红,脉象细,综合分析是因为脾肾阳虚导致的。
我们都知道脾主运化的,运化失常,湿邪下注于大肠,所以导致腹泻;并且脾肾阳虚之后,无法推动气血的濡养,宗筋缺少濡养,出现了交粮慢,肾阳不足,固摄不住,大便泄泻,就容易让脾阳温煦受损就会加重腹泻症状。
所以,调理需要温补脾肾,用到中药有党参、淡附子、干姜、炙甘草、茯苓、生薏苡仁、厚朴、炒白术、扁豆花等进行水煎服,一段时间以后上述情况改善。
想要减少这样的情况,就要平时应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加强身体锻炼,才能减少这样疾病的发生。
《温肾健脾方治疗脾肾阳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一、引言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等。
其中,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是IBS的常见类型,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理论认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多与脾肾阳虚有关,因此,温肾健脾成为治疗该病的重要方法。
本文旨在探讨温肾健脾方治疗脾肾阳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二、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10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均符合脾肾阳虚证的诊断标准。
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
2.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温肾健脾方治疗,主要包括淫羊藿、山药、茯苓、泽泻等中药成分。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
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等指标。
三、研究结果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治疗组患者的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生活质量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不良反应及复发率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然而,治疗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温肾健脾方作用机制探讨温肾健脾方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黏膜免疫功能、促进肠道蠕动等作用,从而达到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目的。
同时,该方还能改善患者的脾肾阳虚症状,提高机体抵抗力。
四、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温肾健脾方治疗脾肾阳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与常规西药相比,温肾健脾方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等方面具有优势。
这可能与温肾健脾方多靶点、多途径的治疗作用有关,如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黏膜免疫功能、促进肠道蠕动等。
此外,温肾健脾方还能改善患者的脾肾阳虚症状,提高机体抵抗力,从而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展。
温肾健脾汤治疗脾肾阳虚泄泻100例
张泽仁
【期刊名称】《吉林中医药》
【年(卷),期】2006(026)004
【摘要】1998-2004年笔者运用自拟温肾健脾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泄泻10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1页(P23-23)
【作者】张泽仁
【作者单位】隆昌县中医院,四川,隆昌,6421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34
【相关文献】
1.自拟温肾健脾汤治疗脾肾阳虚型亚健康疲劳状态的疗效观察 [J], 马彦波; 吴颂; 欧秀华
2.ICU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脾肾阳虚证患者行自拟温肾健脾汤治疗的效果观察 [J], 杜月婷
3.温肾健脾汤治疗脾肾阳虚型老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56例 [J], 倪林;胡家;张莎莎;叶蕾
4.温肾健脾理肠汤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J], 王俊敏
5.温肾健脾汤联合左甲状腺素钠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脾肾阳虚型临床观察 [J], 邹文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自拟温阳健脾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泄泻的体会
发表时间:2015-08-11T17:21:16.660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16期供稿作者:潘建荣
[导读] 慢性泄泻属中医“久泄”“久痢”“休息痢”范畴。
潘建荣
(泰州市中医院脾胃病科江苏泰州 225300)
【摘要】介绍自拟温阳健脾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泄泻的体会。
其病机为脾肾阳虚。
自拟温阳健脾汤,用于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泄泻有明显疗效。
临床治疗160例,治愈36例,显效11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5%.
【关键词】慢性泄泻;脾肾阳虚;温阳健脾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6-0310-01
脾肾阳虚型慢性泄泻,多是因脾胃虚弱,运化水湿无权,饮食不化,下趋肠腑发为泄泻,临床上多数脾肾阳虚的病人,由于素体阳虚,加之过食生冷油腻,致使脾胃更伤。
日久不愈,后天气血生化无源,使先天肾阳失养,久之导致肾阳虚衰,脾阳得不到温煦故而腹中冷痛,形寒肢冷,手足不温等。
本人自拟温阳健脾汤,临床治疗160例,确有良好疗效,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60例,男性64例,女性96例。
年龄最小21岁,最大82岁,29岁以下12例,30至39岁24例,40至49岁32例,50至59岁48例,60岁以上44例。
以主诉为依据,病程最短的3个月,最长的40年。
其中1年以内32例,2至3年48例,4至5年20例,5至lO年48例,10年以上12例。
1.1诊断依据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慢性久泻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时轻时重,饮食不当、受寒凉可诱发。
大便溏薄,夹有不消化食物,稍进油腻则便次增多,伴有神疲乏力,或晨起泄泻,大便夹有不消化食物,脐腹冷痛,喜暖,形寒肢冷,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2.治疗方法
治则:自拟温阳健脾汤药物组成:附子15 g-60 g (先煎l-3h,口尝无麻感为度,并根据病人脾肾阳虚的程度相应调节用量),干姜20g,党参15g,补骨脂15g,肉桂5g(后下),吴茱萸5 g(后下),五味子10g,白术10g,砂仁5g(后下),茯苓10 g,炙黄芪30g,炙甘草4g。
加减:腹痛甚者加炒白芍15g,延胡索10g,川楝子10g;腹胀者加枳壳10g,厚朴10g;气虚下陷的患者另加升麻lOg,葛根15g;完谷不化的患者另加炒神曲12g,炒山楂12g炒麦芽12g。
每天1剂,水煎饭前半小时分3次温服,1个疗程10天,治疗1-3个疗程,生冷油腻忌食。
3.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大便成形,全身症状消失。
好转:大便次数及水分减少,全身症状改善。
未愈:大便次数及水分未改善,或症状加重。
3.2治疗结果
160例中临床治愈36例,好转116例,未愈8例,总有效率95%.
4.病案举例
刘某某,男,82岁。
2013年3月18日初诊。
自述病史十余年,曾经西医诊断为“慢性结肠炎”,反复发作,未治愈。
发作加重3月,日行大便3~5次,泻下稀溏便,受寒凉后加重,脐腹冷痛,喜暖,形寒肢冷,身困乏力,食欲不振,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细。
辨证:脾肾阳虚。
治以温阳健脾。
处方:附子30g(先煎2h,口尝无麻感为度),干姜20g,党参15g,补骨脂15g,肉桂5g(后下),吴茱萸5 g(后下),五味子10g,白术10g,砂仁5g(后下), 炙黄芪30g,茯苓10 g,炙甘草4g。
药进7剂,1剂服1日。
3月25日二诊:诉大便日行1—2次,间或成形,诸症减轻,脉舌同前。
药已中病,前方附子加量至50g(先煎3h,口尝无麻感为度)再进7剂。
4月01日三诊:诸症明显改善,纳谷有味,大便日行1次,已成形,自觉精神好转。
效不更方,再进7剂。
4月07日复诊:诸症改善,纳谷有味,大便日行1次,已成形,自觉精神佳。
停服汤剂,改口服附子理中丸以善后。
此后一年中,常因饮食不节而有小发2~3次,但采用本方加味1~2剂,均能控制,嘱其注意忌口,忌进食生冷油腻,并常服附子理中丸。
随访1年,基本痊愈。
5.体会
慢性泄泻属中医“久泄”“久痢”“休息痢”范畴。
脾主四肢,主运化,肾藏元阴元阳。
脾胃输布运化水谷,有赖肾阳鼓舞升提,如肾阳不足,衰微无力,则阳气衰败,肾阳无力温运脾土。
脾肾阳虚泄泻.多是因脾胃虚弱,运化水湿无权,饮食不化,下趋肠腑发为泄泻。
方中重用附子、肉桂、补骨脂,吴茱萸,补命门之火,助肾阳,意在“补火暖土”,干姜温中散寒,砂仁温脾暖胃,涩肠止泻,五味子温敛收涩,固肾益气,有收涩止泻之功;白术、党参、茯苓、炙黄芪健脾补气,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综合全方,具有温暖脾肾,补气健脾,培补后天之本,使脾气健旺而阳气自复,脾气健旺肾得以充养,肾气旺盛,脾阳更得肾阳温煦,水湿得以运化,泄泻得以康复。
【参考文献】
[1] 何泮,郑粤文,游敏玲.和中方递减法配合心理疏导治疗老年难治性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6,,26(4):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