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步移动搜索法案例
- 格式:ppt
- 大小:4.34 MB
- 文档页数:32
收稿日期:2023-07-14作者简介:张晓娜(1998-),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通讯作者:张继兰(1977-),女,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张晓娜,张懋琳,张继兰(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云南昆明650224)摘要: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居民日常休闲游憩的主要场所,分析城市公园绿地的空间可达性,可以有效衡量城市公园绿地供给与居民需求的关系,提高城市公园绿地公共服务水平。
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由于直观、运算简便,且考虑空间距离和公园绿地供给与居民需求关系,被广泛应用于可达性的研究中。
以石林县中心城区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应用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分别从综合、社区、专类、游园不同类型公园设置不同服务半径搜索阈值,分析了公园绿地空间可达性差异。
结果表明:①石林县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空间分布不均衡,其分布特征呈现出由中心向外围递减以及中心城区南部可达性总体比北部高的现象;②专类公园绿地的服务盲区比其他类型公园绿地多,且多聚集在中心城区南部。
研究结果可为未来城市绿地规划发展与优化提供建议和科学参考。
关键词:两步移动搜索法;公园绿地;可达性;石林县城中图分类号:T U 98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23)17-0041-07R e s e a r c ho nA c c e s s i b i l i t y o fU r b a nP a r kG r e e nS pa c eB a s e do nG a u s s i a n T w o -S t e p Mo b i l e S e a r c h M e t h o d —T a k i n g S h i l i nC o u n t y a s a nE x a m pl e Z h a n g X i a o n a ,Z h a n g M a o l i n ,Z h a n g Ji l a n (,,,650224,)A b s t r a c t :U r b a n p a r k g r e e n s p a c e i s t h em a i n p l a c e f o r u r b a n r e s i d e n t s 'd a i l yl e i s u r e a n d r e c r e a t i o n .A n a -l y z i n g t h e s p a t i a l a c c e s s i b i l i t y o f u r b a n p a r k g r e e n s p a c e c a n e f f e c t i v e l y m e a s u r e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e t w e e n u r b a n p a r k g r e e ns p a c e s u p p l y a n d r e s i d e n t s 'd e m a n d ,a n d i m p r o v e t h e p u b l i c s e r v i c e l e v e l of u r b a n p a r kg r e e n s p a c e .Th eG a u s si a n t w o -s t e p m o b i l e s e a r c hm e t h o d i sw i d e l y u s e d i n t h e s t u d y o f a c c e s s i b i l i t y be -c a u s e i t i s i n t u i t i v e ,e a s y t o c a l c u l a t e ,a n d c o n s i d e r s t h e s p a t i a l d i s t a n c e a n d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t h e s u p p l y of p a r kg r e e n s p a c e a n d th en e e d so f r e si d e n t s .T a k i n g t h e p a r k g r e e ns pa c e i n t h e c e n t r a l u rb a n a r e a o f S h i l i nC o u n t y a s t h er e s e a rc ho b j e c t ,t h i s p a p e ra p p l i e s t h eG a u s s i a nt w o-s t e p mo b i l es e a r c h m e t h o d ,s e t s d i f f e r e n t s e r v i c e r a d i u s s e a r c ht h r e s h o l d s f o rd i f f e r e n t t y p e so f p a r k s ,s u c ha s c o m pr e h e n -s i v e ,c o m m u n i t y ,s p e c i a l ,a n d r e c r e a t i o n a l p a r k s ,a n d a n a l y z e s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s i n t h e a c c e s s i b i l i t y of p a r kg r e e ns p a c e s .T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t h a t :①T h e s p a ti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p a r k g r e e n s p a c e i n t h e c e n t r a l u r b a n a r e a o fS h i l i nC o u n t y i su n e v e n ,a n di t sd i s t r i b u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s h o w a p h e n o m e n o no fd e c r e a s i n gf r o mt h e c e n t e r t o t h e p e r i p h e r y a n d t h e a c c e s s i b i l i t y of t h e s o u t h e r n p a r t o f t h e c e n t r a l u r b a n a r e a i sg e n -e r a l l yhi g h e r t h a n t h a t i n t h en o r t h e r n p a r t ;②T h e s e r v i c e b l i n d a r e a o f s p e c i a l p a r k g r e e n s p a c e i sm o r e t h a no t h e r t y p e s o f p a r k g r e e n s p a c e ,a n dm o s t o f t h e ma r e g a t h e r e d i n t h e s o u t ho f t h e c e n t r a l c i t y .T h e r e s e a r c h r e s u l t s c a n p r o v i d e s u g g e s t i o n s a n d s c i e n t i f i c r e f e r e n c e s f o r f u t u r e u r b a n g r e e n s p a c e p l a n n i n g de -14v e l o p m e n t a n do p t i m i z a t i o n.K e y w o r d s:t w o-s t e p m o b i l e s e a r c hm e t h o d;p a r k g r e e ns p a c e;a c c e s s i b i l i t y;S h i l i nC o u n t y1 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加快,城市空间迅速扩张和人口高速集聚,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增长需求与资源约束趋紧、供应不足与空间不匹配等问题日益凸显;与此同时,居民对健康、休闲的需求与日俱增,对城市生活品质和环境质量更为关注,对公园绿地的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1-2]。
城市公园绿地作为建成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等方面都有积极影响。
成都作为公园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在《成都市“十四五”公园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中提出加快构建多层次全域公园体系,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而可达性作为评价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合理性的有效手段[1],能够衡量居民获得公园绿地的服务机会是否公平,同时可以有效评价城市公园绿地配置是否合理。
可达性是由Hasen [2]在1959年提出的,是评估需求方获取供给方所有潜在资源的难易程度的指标。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可达性运用在公园绿地分布的研究中,常见的度量方法有最近邻距离法[3]、网络分析法[4]、引力模型 [5]、累计机会法[6],以及两步移动搜索法[7]等,其中最近邻距离法将采用欧氏距离或者网络距离来计算居民到公园绿地点的距离,忽视了绿地本身的质量以及对居民的吸引力;网络分析法主要通过路径与道路拟合来计算可达性,但还是存在一定局限性;引力模型虽然从供给和需求端进行考虑,但是在模型的参数定义上还是存在一定主观性;而两步移动搜索法不仅具有引力模型的优点,并且数据较易获取,方便计算,近年来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与应用,已经成为目前研究公园绿地可达性的主流方法。
从需求点数据来源来看,选择较小的研究单元,可以有效反映区域内公园绿地可达性的差异。
因此,目前许多的研究开始采用人为处理过的规则图形,例如渔网[8]和蜂窝网[9]来进行需求点的模拟。
从道路通行数据来看,摘要 随着健康生活的理念深入人心,人们对公园绿地的数量及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可达性可以有效评价公园绿地设施布局是否合理。
本研究以成都市青羊区为例,利用两步移动搜索法对青羊区公园绿地可达性进行分析,并结合可达性冷热点分析进一步探究了青羊区公园绿地分布的合理性。
结果显示:青羊区大部分区域可达性较低,空间差异化较大,整体呈现可达性水平由南部草堂街道向两边逐渐降低的格局,造成可达性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是人口需求与绿地供给水平的不匹配。
40 | 人工智能时代的技术进步与城乡发展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edical Facility Accessibility Based on Decision Tree Model: A Case Study of Suzhou City基于决策树模型的医疗设施可达性影响因素分析*——以苏州市为例吕 飞 陈明洁 魏晓芳 LYU Fei, CHEN Mingjie, WEI Xiaofang精准衡量城市医疗设施的空间配置情况、合理规划医疗公共空间,是实现城市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以江苏省苏州市为例,运用两步移动搜索法,以街道为最小单元测算医疗设施的空间可达性,并基于决策树模型探讨影响苏州市医疗设施可达性空间格局的主要因素。
分析结果表明:苏州市医疗设施可达性自中心城区向郊区逐渐递减;且人口密度对医疗设施可达性影响显著,住宅区密度、容积率对医疗设施可达性影响较显著,人均GDP、路网密度和老龄化程度对医疗设施可达性作用较弱。
据此提出改善苏州市医疗设施分布均衡性和公平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其他城市医疗设施建设提供借鉴。
Accurately measuring the spatial configuration of urban medical facilities and rationally planning medical public space areimportant guarantees for the realization of stable and healthy urban development. Taking Suzhou City as an example, the study uses the two-step mobile search method to measure the spatial accessibility of medical facilities with streets as the smallest unit, and discusses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spatial pattern of medical facilities accessibility in Suzhou City based on a decision tree model.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accessibility of medical facilities in Suzhou gradually decreases from the central urban area to the suburbs. The population density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accessibility of medical facilities, and the density of residential areas and plot ratio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accessibility of medical facilities. The network density and the degree of aging have a weak effect on the accessibility of medical facilities. Based on this, the study puts forwar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to improve the distribution balance and fairness of medical facilities in Suzhou, and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edical facilities in other cities.医疗设施可达性;两步移动搜索法;决策树模型;苏州medical facility accessibility; two-step mobile search method; decision tree model; Suzhou文章编号 1673-8985(2022)05-0040-05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11982/j.supr.20220507摘 要Abstract 关 键 词Key words 作者简介吕 飞苏州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CN 陈明洁苏州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硕士研究生魏晓芳苏州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0 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医疗设施作为公共服务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居民日常公共服务消费的主要类型[1]。
34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18YJA760015)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971331)资助 收稿日期: 2022‒04‒13; 修回日期: 2022‒07‒13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59卷 第2期 2023年3月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Pekinensis, Vol. 59, No. 2 (Mar. 2023) doi: 10.13209/j.0479-8023.2022.125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度量方法研究综述高巍1 欧阳玉歆2 赵玫3,† 高勇4 孟浩瀚41.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北京 100044;2.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100034;3. 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北京 100081;4.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 100871; † 通信作者, E-mail:***************.cn摘要 对既有研究中采用的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度量方法进行梳理和总结, 从数理统计、拓扑网络和几何网络3个方面对比不同方法的基本原理、度量指标、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指出当前的方法学任务是在理论和经验方面合理的指标与简单指标之间寻找适度的平衡, 而新数据技术的涌现为可达性度量方法提供新的发展 方向。
关键词 公共服务设施; 可达性; 度量方法A Review on Accessibility Measurements of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GAO Wei 1, OUYANG Yuxin 2, ZHAO Mei 3,†, GAO Yong 4, MENG Haohan 41.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2. Beijing Urban Construction Design & Development Group co. Limited, Beijing 100034;3. School of Design and Art,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4. School of EarthandSpaceSciences,PekingUniversity,Beijing100871;†Correspondingauthor,E-mail:***************.cnAbstract Based on the three levels of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opological network and geometric network, the accessibility measurements on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in existing studies are teased, and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metrics, range of applicability, the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of these different measurements are reviewe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current methodological task is to find the right balance between a measure that is theoretically and empirically sound and one that is sufficiently plain, and emergence of new data technologies provides a new direction for accessibility measurements.Key words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accessibility; measurements可达性指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容易程度[1]。
北京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均衡性研究黎婕;冯长春【摘要】利用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工具研究2014年北京市教育、医疗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的均衡性.以市域各街道和乡镇为评价单元,构建供给指数、需求指数度量各单元内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和需求,据此分析和评判北京市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及服务质量的均衡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市域尺度上,由于城市发展历史的影响,北京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均衡性呈现核心-边缘的格局;在区县尺度上,受行政体系和城镇体系的等级性影响,均衡性程度高低与城镇等级高低相一致;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指数与需求指数相关性显著,可判定设施空间分布总体上比较均衡;通过空间叠加分析发现北京市存在设施供给和需求不匹配的区域,其中教育设施、城市公园设施和医疗设施空间布局的均衡程度高于文体设施.%By employing spatial analysis and statistic tools, this research focused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balance of urban public service, such as education, healthcare, cultural facilities of Beijing City in 2014.Supply index and demand index were built to evaluate the spatial balance magnitude of public service distribution and service quality while towns were defined as the basic spatial uni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n the whole city level,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urban public service in Beijing represented a core-periphery pattern, while on county scale,the equilibrium level is consistent with township systematic hierarchy;facilities are relatively balanced distributed at city scale becaus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appeared significant;but the area where demand for public service exceeds supply or supply can't cover demand still exist and the equilibriumlevel of education, city park and healthcare facilities is higher than cultural and athletic facility.【期刊名称】《地域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17(036)003【总页数】7页(P71-77)【关键词】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水平;需求指数;社会公平;北京市【作者】黎婕;冯长春【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871;北京大学国土资源部国土规划与开发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1;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871;北京大学国土资源部国土规划与开发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2.6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基于空间大数据的教育设施服务能力现状评估研究——以北京市为例丁燕杰;关丽;陈思;冯学兵;陈品祥【摘要】本文首先对公共设施服务能力评估的应用方向和主要方法进行了阐述,并具体介绍了两步移动搜索法.然后以北京市为研究对象,结合教育设施的特点,以实际案例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研究重点考虑了针对不同研究区域的合理阈值计算模型,可以更好的反映不同区域的教育设施供给变化,对未来教育规划提供依据.【期刊名称】《北京测绘》【年(卷),期】2018(032)002【总页数】4页(P196-199)【关键词】教育设施服务能力;两步移动搜索法;服务阈值参数;北京【作者】丁燕杰;关丽;陈思;冯学兵;陈品祥【作者单位】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38;城市空间信息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8;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38;城市空间信息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8;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38;城市空间信息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8;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38;城市空间信息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8;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38;城市空间信息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080 引言一直以来,针对公共设施服务能力现状评估的研究在不同领域均得到关注,其应用方向主要涉及上学、就医、交通、公园游憩、灾害庇护、上班就业等。
传统上,服务能力分析用来评估物质网络空间的便捷程度,比如利用地铁、公共交通、汽车等在空间距离或时间花费上的数值来量化服务能力水平。
近年来,更多的研究不仅仅考虑空间或时间上的花费,还考虑服务设施点的供给能力,体现出一种公平性的概念。
分析表明,教育设施的研究方法包括基于几何网络的方法和基于拓扑网络的方法。
其中,基于几何网络的方法包括距离法[1]、累积机会法[2]、等值线法[3]、平衡系数法[4]、时空法[5]、效用法[6]、重力模型法[7]、引力法[8]、两步移动搜索法[9];基于拓扑网络的方法包括矩阵方法[10]和空间句法[11]。
GIS空间分析功能在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中运用研究摘要:在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社区人群的异质性增大和居民对设施服务需求升级等一系列背景下,城市规划相应的从重城市经济(生产)空间建设转向以居民空间为导向的规划,从只关注“物”转向重视“人”的规划。
在以人为本、重视人的需求的背景下,以居民日常生活作为对象、结合物质空间规划和社会规划的生活圈规划将是未来城市规划转型的落脚点,对于实现公共资源的均等、精准化配置,有效应对居民差异化需求,以及实现居民参与的自下而上式规划具有极大的意义。
本文聚焦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实践,对空间分析功能的应用价值、路径等进行展开论述。
关键词:空间分析功能;服务设施规划;量化评估前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是改善民生、保障社会公平与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根本保障。
国家层面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1 GIS技术空间分析功能概述空间分析是GIS技术体系中重要的功能类型,可以在多节点传感器、计算机设备等的支持下,客观描述地理对象形态特点,呈现对象位置信息,从而为城镇规划、土地利用等提供依据和支撑。
从原理上看,ESRI公司开发的GIS软件主要是通过信息获取、解码来实现空间分析目标的,其内部主要设置了地统计解析模块、空间解析模块等,可以结合实际需求进行表征模型的搭建,同时配备网络、3D解析模块等,共同完成数据的传输、可视化转换工作。
实践运行时,所有数据是以矢量、栅格形式被采集回存储设备之中的,采集、传输体积减小,难度下降,返回计算机后打包至各模块进行解析,并最终形成完整、系统的空间地理模型,这些数据之间往往具有一定的规律、关联度,可以通过自由组合,解决实际工作环节遇到的各种问题。
基于网络分析法的公园绿地可达性研究杜洪婧 张旺*(湖南工业大学,湖南 株洲 412000)摘要:文章以株洲市中心城区为例,运用了网络分析法探究路网等微观因子对可达性的影响程度,并对可达性进行优化,从而提高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可达性水平,促进公园绿地配置合理。
研究表明,城市公园绿地的可达性程度依赖路网的完善程度;研究区范围内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研究区中西部地区,东侧缺少公园布置;研究区内公园的可达性一般,步行最差,机动车最好,在30 min时才能全部覆盖。
关键词: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分析;网络分析法中图分类号:TU98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1936(2024)01-0001-04 DOI:10.19301/ki.zncs.2024.01.001A study on the accessibility of urban parks based on network analysis methodDU Hong-jing ZHANG WangAbstract:Taking Zhuzhou city center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fluence degree of road network and other micro factors on accessibility by using network analysis method, and optimizes accessibility to enhance the accessibility level of urban parks in the central area, promoting a more reasonable allocation of green spaces. The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the accessibility of urban parks is highly dependent on the completeness of the road network. In the study area, the distribution of parks is uneven,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central-western region, with a lack of parks on the eastern side. Generally, the accessibility of parks in the study area is moderate, with walking being the least convenient mode of transportation and motor vehicles being the most convenient, covering all areas only after 30 minutes.Key words:urban park; accessibility analysis; network analysis method公园绿地不仅承载自然景观以及历史人文,且影响人们公共服务水平和生活质量[1]。
基于两步移动搜索法的医疗资源可达性研究—以郑州市中心五区为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公共服务设施需求的数量与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
医疗资源作为公共服务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供需矛盾日趋凸显。
空间可达性强调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空间分异,因此对医疗设施空间差异水平进行有效测度是亟待研究的问题。
本文以可达性相关理论为研究基础,通过两步移动搜索法对现有医疗设施的可达性进行测度,分别从供给端和需求端计算了医疗设施与人口的供需比,以此来反映医疗设施可达性的空间分异。
关键词:医疗设施;可达性;两步移动搜索法1绪论1.1 背景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后半阶段,但伴随着快速的城市化其所带来的城市问题也日渐凸显。
其中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公平性问题显的尤为重要。
医疗卫生资源是公共服务设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空间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将影响城市的建设水平。
在进行资源配置和布局时也要结合居民点的空间分布,同时还要考虑到医疗资源的服务范围,以方便居民及时就医。
总之要处理好人口分布与医疗资源配置的关系。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本文以郑州市中心城区的公共医疗服务设施的空间可达性为研究基础,从时空视角出发,研究居民的就医空间可达性。
另一方面依据空间距离进行可达性分析。
为不合理的现状进行空间优化配置提供科学的依据。
为提高城市医疗服务设施的可达性的水平提供依据。
1.3 研究内容、方法本文基于郑州市的中心城区医疗资源分布现状进行实证分析,收集行政区划图、交通路网矢量数据、接到人口数据、医疗设施POI数据和综合医院的病床数,建立郑州市的中心城区医疗服务设施数据库,利用两步移动搜索法对居民就医的空间可达性和进行测度,评价郑州市中心城区医疗服务设施的布局现状。
2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2.1 研究区概况郑州是河南省省会,地处中华腹地,史谓“天地之中”,古称商都,今为绿城。
本文的研究对象中原区、惠济区、管城回族区、二七区和金水区位于郑州市的中心位置。
2097-3012(2024)01-0085-09 Journal of Spatio-temporal Information 时空信息学报收稿日期: 2023-11-10;修订日期: 2024-01-30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371418);河北地信集团科技创新项目(HBDXKJ2023-03) 作者简介: 章震,研究方向为城市交通可达性、地理信息系统建模。
E-mail:****************通信作者: 刘刚,研究方向为GIS 建模、交通GIS 理论与方法、空间网络等。
E-mail:*******************改进潜能模型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可达性测度方法——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为例章震,刘刚,何敬成都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成都 610059摘 要: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主要为城市居民提供高效出行服务,故其可达性情况将直接影响城市的稳定运行。
针对传统的潜能模型对居民的交通站点选择影响因素考虑较少的问题,本研究使用改进潜能模型对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可达性进行度量研究。
首先,利用复杂网络理论,考虑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的度中心性、介数中心性和接近中心性构建出一种综合中心性度量指标;其次,引入潜能模型并考虑人口空间分布,建立顾及人口空间异质性的改进潜能模型,进而结合综合中心性度量指标提出一种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可达性测度方法;最后,为评价方法的有效性,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为例,对融合地面公交网络和地铁网络的公共交通网络进行实验分析。
结果表明:武侯区和锦江区的公共交通可达性较优,成华区和金牛区的可达性较差;可达性的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城市几何中心处和武侯区与锦江区的交界处。
研究结果较好地反映了成都市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系统的可达性情况,可为进一步评价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可达性提供方法支撑。
关键词:复杂网络;可达性;潜能模型;城市公共交通引用格式:章震, 刘刚, 何敬. 2024. 改进潜能模型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可达性测度方法——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为例. 时空信息学报,31(1): 85-93Zhang Z, Liu G , He J. 2024. A method for accessibility measurement of urban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 based on improved potential model: A case study of Chengdu city center. Journal of Spatio-temporal Information, 31(1): 85-93, doi: 10.20117/j.jsti.2024010111 引 言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确保公共交通高可达性对于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