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新技术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6
新技术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技术也不断涌现,而这些技术在汽车制造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从传统制造到现代化制造,新技术正逐渐改变着整个汽车行业的面貌。
那么,这些新技术都有哪些应用呢?一、3D打印技术在汽车设计中,3D打印技术可以制造出复杂形状、在传统生产方式中难以实现的部件,同时还可以缩短设计周期,提高制造效率。
通过3D打印技术,汽车制造商能够制造出越来越多的车体零件和引擎部件。
此外,这种技术还可用于制造移动通信装备中的零件和管理软件等。
二、机器视觉技术机器视觉技术不仅可以用来进行产品质量检测,还可以加快生产速度。
目前,机器视觉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汽车产品的质量检测和零部件检测中。
同时,它还可以用来扫描物体表面,评估其形状和大小,以确保所有零件之间的匹配性。
三、机器人技术在汽车工业中,机器人技术已经成为了最重要的制造手段之一。
在汽车生产线上,机器人可以完成各种车体零件的组装和焊接,在细节方面减少人工干预,提高了整个车辆制造过程的速度和效率。
四、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可以将车辆中的各种传感器和设备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智能化的车辆网络。
物联网技术可以使汽车行驶更加安全、环保和省电,同时还可以使车辆更加智能,方便用户的操作和使用。
五、智能制造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制造过程的效率和质量。
它可以比传统的生产方式更加灵活、高效,有效提高了作业效率和生产效率。
智能制造技术还可以减少人工干预,避免了人为错误,提高了零部件的质量和精度。
六、新能源汽车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中。
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它们不仅可以减缓环境污染,还可以大大降低油耗和碳排放,更加契合环保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以上这些新技术虽然在汽车制造中应用已经比较广泛,但是这些新技术只是一个开始,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这些新技术也会不断发展,给汽车产业发展带来更大的发展潜力。
电子诊断在现代汽车维修新技术中的运用探索作者:徐鹏辉来源:《消费电子》2021年第04期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稳定发展,与之相应的二手车行业、汽车维修行业都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增长空间。
在新时期背景下,以信息技术作为载体的智能化现代汽车维修新技术得到了广泛运用,使汽车耐用品的特性在不断升级的技术环境中保持稳定,延长了汽车使用寿命,对于促进现代汽车产业结构升级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现代汽车维修新技术中较为突出的便是电子诊断,其在保证汽车能够正常运行、无需解体的前提下,通过分析汽车运行中产生的各类参数,诊断汽车的故障部位和产生的原因。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当前在汽车维修中运用的电子诊断技术已经能够对汽车传感器、ECU.执行器等进行智能监控,为汽车使用者和汽车维修人员在发现并维修汽车故障的操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1.1电子诊断技术的定义现代汽车维修新技术中的电子诊断是在不肢解汽车整体结构,保证汽车正常运行的前提下,通过检测诊断汽车发动机、汽车底盘、安全系统、车身及其附件、排气系统及噪音等,迅速查明汽车故障点并找到造成故障的原因,使汽车维修人员能够尽快匹配维修方案,提升整个维修过程中的效率。
随着电子诊断技术的广泛应用,目前大多数车子都已经装载了故障自动诊断系统,可以通过监控传感器、ECU和执行器等部件的运行情况,针对运行参数中的异常,及时判断故障类型。
汽车维修人员只需通过读取故障代码就可以立刻设定有效的维修方案,极大的缩短了人工诊断的时间,从根本上提升了汽车维修的效率。
如当前在汽车生产中普及的防抱死制动装置、自动变速器、安全气囊等都与电子诊断技术建起了联系,使电子诊断在汽车维修中的便捷性得到更大程度上的发挥。
1.2电子诊断技术在现代汽车维修中的功能其一,电子诊断技术可以对整个电子控制系统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并形成有效串联,在检测到汽车运行参数异常时迅速闪烁警示灯提醒驾驶者。
其二,电子诊断技术在检测到汽车运行参数异常时,可以直接将其记录储存下来,并直到维修前都保持追踪状态,使汽车维修人员能够迅速根据记录内容做出维修方案。
2023汽车起重机吊装作业知识pptCATALOGUE目录•汽车起重机基本介绍•汽车起重机吊装作业基本流程•汽车起重机吊装作业安全规范•汽车起重机吊装作业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汽车起重机吊装作业发展趋势和展望01汽车起重机基本介绍1汽车起重机的定义23汽车起重机是一种具有垂直吊装和水平运输两种功能的流动式起重机械。
它是一种通过液压或机械传动来驱动起重臂进行物料吊装的起重机械。
汽车起重机具有机动性强、适应面广、维修保养简便等特点。
根据吊装重量的不同,汽车起重机可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根据传动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液压式和机械式;根据底盘的不同,可分为全地面式、越野式和轮胎式。
汽车起重机的种类汽车起重机的应用场景用于吊装、搬运、堆垛、卸载等作业;在电力、石化、冶金等行业中,汽车起重机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工地、桥梁建设、设备安装等工程中;02汽车起重机吊装作业基本流程了解作业环境,确保起重机进入作业现场的安全。
勘察现场确保起重机设备完好,检查钢丝绳、吊钩、液压系统等关键部件。
检查设备根据作业需求,制定合理的吊装方案,包括起重机型号选择、载荷分析、吊点确定等。
制定吊装方案吊装作业前的准备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安全规程,确保作业安全。
吊装作业的安全要求遵守安全规程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防护服、安全鞋等防护装备。
佩戴安全装备确保作业现场有足够的空间,避免人员和设备碰撞,保持与危险区域的安全距离。
保证作业空间安全准备就位将起重机开到指定位置,确保稳定接地,确定吊装角度和方向。
根据作业要求,对吊物进行合理绑扎,确保吊装过程中不会滑动或倾倒。
启动起重机,将吊物提升到所需高度,然后将其运输到指定位置。
将吊物卸载到指定位置,确保稳定放置,然后解开绑扎。
清理作业现场,检查是否有遗留物品或安全隐患,确保作业完成后的安全。
吊装作业的基本步骤绑扎吊物卸载与就位收尾工作起吊与运输03汽车起重机吊装作业安全规范吊装作业安全防护措施确认吊装物品重量在吊装作业前,要确认所吊物品的重量,严禁超载。
第1篇一、前言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一年又即将过去。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作为汽车普工,经历了许多挑战和成长。
现将我的年度工作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和改进的方向。
二、工作概况1. 工作内容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汽车零部件的组装、汽车焊接、汽车涂装、汽车调试、汽车保养等。
在完成这些工作的过程中,我始终秉持着认真负责的态度,确保每一步操作都符合规范。
2. 工作时间在过去的一年中,我累计工作时长为2200小时,平均每月工作185小时。
三、工作成绩1. 技能提升在过去的一年里,我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熟练掌握了汽车零部件的组装、焊接、涂装、调试等技能。
在同事们的帮助下,我逐步成长为一名技术过硬的汽车普工。
2. 生产效率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我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的平均日产量比去年提高了20%,为车间生产做出了积极贡献。
3. 安全生产在安全生产方面,我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积极参加安全培训,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4. 团队协作在团队协作方面,我主动与同事沟通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在遇到困难时,我积极寻求帮助,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四、存在的问题1. 技能水平仍有待提高尽管我在过去的一年里取得了进步,但与优秀员工相比,我的技能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2. 工作态度有待加强在个别工作中,我存在一定程度的拖延现象。
今后,我将加强自律,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按时完成任务。
3. 安全意识有待提高虽然我在安全生产方面表现良好,但仍需加强安全意识,时刻关注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五、经验和教训1. 经验(1)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技能水平。
(2)注重团队协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
2. 教训(1)提高自身执行力,避免拖延现象。
(2)加强安全意识,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六、今后打算1. 深入学习汽车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一、前言(5')传统汽车的几大组成部分?现代汽车技术主要是以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为主体,而扩及到其它领域中的现代新型技术。
本书主要介绍汽车发动机、底盘、车身等部位中电子技术控制的各种现代新型装置和设备。
二、教学内容(75’)绪论一、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1.第一辆汽油四冲程汽车的诞生年代:1886.1.292.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50年代,汽车上首次采用电子装置:收音机60年代,晶体管应用在汽车上并逐步集成化,同时,也有其它电子装置不断出现,但主要是代替机械部件的作用。
70年代,电子技术开始普及,微机的出现,使电子技术成为解决汽车动力、油耗、排污之间矛盾的有效手段。
汽车电子控制最早从发动机(点火时刻)开始,从单一控制到多功能(排气再循环、空燃比、怠速等)控制,称发动机集中控制。
进展到汽车上全面应用,如制动防抱系统、自动变速系统、信息处理系统。
在发达国家,汽车已进入电子控制时代。
二、现今汽车上采用的新技术1.发动机部分最佳点火提前角(ESA):在不同转速、进气量下,实现最佳点火提前角,发出最大功率或转矩,油耗和排放降到最低。
有开环和闭环两种,闭环在开环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爆震传感器进行反馈控制,点火时刻精度比开环高,但排气净化稍差。
最佳空燃比:电控燃油喷射的主要内容,在各种工况及有关因素的影响下,空燃比达最佳值,提高功率、降低油耗、减小排污。
有开环和闭环两种,闭环在开环的基础上,在一定条件下,由微机根据氧传感器输出的信号,修正燃油量。
排气再循环(EGR):可由发动机工况,适时调节排气再循环的流量,减少排污。
怠速控制(ISC):由水温及其它参数,如空调开关、动力转向开关等,使怠速处于最佳。
其它:电动燃油泵、发电机输出、冷却风扇、发动机排量、节气门正时、二次空气喷射、发动机增压、油气蒸发、自我诊断。
2.底盘部分制动防抱系统(ABS):防止制动时和转弯时产生侧滑,提高制动效能,保证行车安全,国外作为标准装备采用。
海运汽车防锈蜡喷涂作业摘要:一、海运汽车防锈蜡喷涂作业的背景和意义1.海运汽车面临的问题2.防锈蜡喷涂的作用和价值二、海运汽车防锈蜡喷涂作业的流程1.前期准备a.人员培训b.材料准备c.工具准备2.喷涂作业a.喷涂前的处理b.喷涂操作步骤c.喷涂后的处理3.质量检查与评估三、海运汽车防锈蜡喷涂作业的注意事项1.环境要求2.操作规范3.安全防护四、海运汽车防锈蜡喷涂作业的发展趋势1.新技术应用2.环保要求3.行业标准与政策正文: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海运汽车的数量逐年增加,而海运过程中的潮湿环境容易导致汽车零部件锈蚀。
为了确保汽车的安全使用和延长使用寿命,海运汽车防锈蜡喷涂作业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海运汽车防锈蜡喷涂作业的背景和意义、流程、注意事项及发展趋势。
一、海运汽车防锈蜡喷涂作业的背景和意义在我国,海运汽车防锈蜡喷涂作业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是海运过程中的潮湿环境,容易导致汽车零部件锈蚀;二是由于汽车零部件材质、结构的复杂性,使得传统的涂装方法难以满足防锈要求。
因此,采用防锈蜡喷涂技术,可以有效保护汽车零部件,延长汽车使用寿命。
二、海运汽车防锈蜡喷涂作业的流程海运汽车防锈蜡喷涂作业主要包括前期准备、喷涂作业和质量检查与评估三个环节。
在前期准备阶段,需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掌握喷涂技巧;准备符合要求的防锈蜡、喷枪等材料和工具。
喷涂作业阶段,需对汽车零部件进行喷涂前的处理,如清洁、除油等;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喷涂;喷涂后对零部件进行处理,如固化、打磨等。
质量检查与评估阶段,需对喷涂效果进行检查,确保达到预期防锈效果。
三、海运汽车防锈蜡喷涂作业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海运汽车防锈蜡喷涂作业时,需注意环境要求、操作规范和安全防护。
环境要求包括温度、湿度等条件,适宜的环境有利于喷涂效果的发挥。
操作规范包括喷涂前的处理、喷涂操作步骤、喷涂后的处理等,遵循规范可确保喷涂质量。
安全防护主要针对喷涂材料和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人员安全。
一、维护与保养的重要性1. 新能源汽车的兴起与发展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以及人们对环保意识的提升,新能源汽车在汽车市场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作为一种环保和节能的交通工具,新能源汽车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得到更为细致的维护和保养,以确保其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
2. 维护与保养的重要性新能源汽车的维护与保养对于其安全性、经济性和环保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定期维护和保养可以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提高车辆的整体性能,减少污染物排放,从而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
定期的维护保养还可以减少故障率,确保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更加安全可靠。
二、维护与保养的作业内容1. 车辆外部清洁与保养车辆的外部清洁与保养是维护和保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定期对车辆进行清洁可以保持车身的光泽和整洁,同时也有利于发现车身表面的细微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特别是在雨雪天气或者路面环境复杂的情况下,车辆的清洁工作更显得重要。
2. 电池组维护电池组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源,其维护工作至关重要。
定期对电池组进行检查,保持电池组的清洁,注意电池温度的控制,及时发现并处理电池故障等问题,可以有效延长电池组的使用寿命。
3. 电机系统检查与保养电机系统是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部件之一,其检查与保养工作对于车辆的性能和经济性都至关重要。
司机应定期对电机系统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并根据需要进行保养,以确保车辆动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刹车系统维护刹车系统作为车辆安全性的关键保障,其维护工作尤为重要。
包括定期更换刹车油、检查制动片磨损情况、调整刹车盘与制动片的间隙等工作,都是确保刹车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
5. 车载充电设施的维护对于电动汽车来说,车载充电设施的正常运行对于车辆的使用至关重要。
定期对车载充电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三、维护与保养的作业流程1. 定期维护计划的制定根据车辆的使用情况、车辆型号,制定相应的定期维护计划。
包括车辆外部清洁、电池组维护、电机系统检查、刹车系统维护、车载充电设施的维护等内容。
汽车修理工国家职业标准1.职业概况1.1职业名称汽车修理工.1.2职业定义使用工、夹、量具,仪器仪表及检修设备进行汽车的维护、修理和调试的人员。
1.3职业等级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室内、外,常温。
1.5职业能力特征1。
6基本文化程度高中毕业(含同等学历)。
1。
7培训要求1.7.1培训期限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
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60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50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320标准学时;技师不少于200标准学时;高级技师不少于120标准学时。
1.7.2培训教师理论培训教师应具有本职业(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实际操作教师:培训初、中级人员的教师应具有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培训高级人员的教师应具有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技师、高级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且在本岗位工作3年以上.1.7.3培训场地设备理论培训场地应具有可容纳20名以上学员的标准教室,并配备投影仪、电视机及播放设备。
实际操作培训场所应具有600m2以上能满足培训要求的场地,且有相应的设备、仪器仪表和必要的工具、夹具、量具,通风条件良好、光线充足、安全设施完善。
1.8鉴定要求1.8.1适用对象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申报条件——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2年以上。
(3)本职业学徒期满。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3)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7年以上。
探讨汽车行业的涂装新技术与节能效果分析涂装可以说是工程机械制造过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具有很强的特殊性。
良好的涂装不仅可以提升产品的质量,更可以美化产品的外观。
尤其是在现在这个市场经济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单单靠产品自身质量想要取胜已经远远不够,产品的外观越来越成为影响产品销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工程机械涂装是一项细密而繁杂的工作,对于技术条件要求比较苛刻。
关键词:汽车;涂装设备;节能汽车涂装设备未来发展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汽车、电器正快速走进世人的生活。
人们在购买这些产品时,不但考虑其性能质量,对其外观质量也越来越重视。
涂装是表面保护中所采用的最基本、最广泛、最有效的手段,涂装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开发。
喷漆室是提供涂装作业专用环境的设备,在喷漆室中制造出适宜的人工环境。
用以满足涂装作业对环境的温度、湿度、照明度、洁净度的要求,保护操作者的安全卫生和治理涂装作业的废物排放,保护环境免遭污染。
汽车涂装新技术新设备节能措施汽车行业作为规模化的支柱性产业,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为用户在当地生产全球相同标准的汽车产品、提供便捷的服务是各个汽车公司的追求。
技术的开发及成熟过程在本部完成,只有做到涂装工艺标准化、生产要素和管理统一化、生产技术平台化,实现工厂和管理的全球复制,这样才能达到质量、成本和效率的最优化。
在汽车涂装中,由于国内汽车厂的生产量小,多数厂尚未采用自动静电涂装,涂料利用率低,而且采用的涂料大多不是高固体分涂料,单位面积所消耗的涂料量和有机溶剂排放量均较大。
对轿车金属闪光漆,单位面积有机溶剂挥发量在185 g/m2以上,超过欧洲对老厂改造排放标准的2倍以上,相当于欧洲新建厂标准的4倍。
环保法规促使涂装材料向少公害、无公害方向发展,水性中涂、水性面漆和不含禁用物质涂装材料产品的成熟及其应用普及,标志着涂装的高三废排放时代即将过去。
应用硅烷或锆盐前处理材料,无铅、高泳透力和高平滑性阴极电泳漆,高性能自泳漆,粉末涂料,水性中涂,水性底色,高固体分清漆,水性修补漆等一系材料,可以在满足越来越高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彻底结束涂装排放大量重金属和有机挥发物的历史,实现革命性的跨越。
《汽车新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及分类;(2)掌握电动汽车的基本工作原理;(3)熟悉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4)了解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调查、搜集资料,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2)利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3)开展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新能源汽车的兴趣和好奇心;(2)增强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意识;(3)培养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及分类(1)新能源汽车的定义;(2)新能源汽车的分类: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
2. 电动汽车的基本工作原理(1)电池组的工作原理;(2)电动机的原理及类型;(3)电动汽车的充电方式及充电设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新能源汽车的分类;(2)电动汽车的基本工作原理;(3)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
2. 教学难点:(1)电动汽车充电技术;(2)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新能源汽车图片,引发学生兴趣;(2)简要介绍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及分类。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过教材、网络等资源,了解电动汽车的基本工作原理;(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
3. 课堂讲解:(1)讲解电动汽车的充电技术;(2)分析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
4. 实践操作:(1)组织学生参观新能源汽车展览馆或体验中心;(2)让学生动手操作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增强实践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结合教材,复习本节课的内容;2. 搜集更多关于新能源汽车的资料,了解其在我国的应用现状;3. 思考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自己的见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新能源汽车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的学习情况。
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工程建设领域,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也不断涌现。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节约劳动消耗和缩短工期、提高工程建设的综合经济效果的目的。
我们在施工过程中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1)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以及混凝土的泵送技术应用本工程的基础及主体结构全部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均采用固定泵或汽车泵输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缩短了工期。
在混凝土内添加粉煤灰和高效减水剂,节约了水泥和水用量,在基础抗渗混凝土中添加SY-G膨胀型防水抗裂纤维,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从而降低了施工成本,并保证了砼的质量稳定性,加快了施工进度。
(2)坚向钢筋连接技术应用竖向钢筋连接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技术,该工艺是利用低压的强电网流通过渣池产生的电阻热将钢筋端部熔化,然后施加压力使钢筋焊合连接而成。
其较高的施工工效、可靠的质量保证满足了工程的施工需求。
本工程为住宅楼因受楼层层高限制,若采用绑扎连接,在钢筋配料加工中,每根钢筋都会产生1米多废料,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技术后,减少了钢筋的浪费,节约了施工成本。
(3)新型模板应用技术本工程主体结构工期极短,无法考虑模板周转问题,且工程质量要求高,若使用组合钢模,浇捣时易漏浆,不易保证砼质量。
且截面尺寸和平整度难以控制。
经研究决定采用九夹板及定型大模板,根据构造尺寸进行配套设计。
编制专项的模板工程方案,为降低成本,采用普通钢管脚手架,从整体构造要求上设置垂直与水平的剪刀撑。
大木模板主要特点:强度、刚度和硬度等性能较高。
表面光滑、易脱模。
割锯方便、拼装严密,能较好地控制混凝土的外形尺寸,保证砼质量,加快工程进度。
耐水、耐磨、耐腐蚀、保温性能强,在混凝土养护时不会变形。
梁、柱节点处能保证模板的拼装质量。
主要是加工方便、施工进度快、效率高的特点,为本工程的进度、质量保证奠定基础。
(4)新型建筑防水和塑料给排水管应用地下室PET-D聚酯高分子防水卷材,为新型的建筑防水材料,认真按操作规程作业,仔细处理施工缝和基层砼,取得满意的效果,没有发现渗漏现象。
汽车涂装车间空调送排风系统设计及新技术应用摘要: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不断涌现,空调及送排风系统是涂料生产的主要能源,其设计和选型也要与时俱进。
关键词:循环风空调;制冷量;废气处理1.汽车涂装车间空调送排风系统概述在生产设备的不断革新和发展下,我国的汽车涂装生产线、油漆房和手工操作工位室均采用了现代化的送、排风系统,汽车涂装车间的空调送、排风系统是为车间及有温湿度要求的室体进行通风换气、提供符合生产环境的温湿度、控制风速和气流等功能。
涂装车间空调送风系统的主要组成包括:吸风管路(包括防蚊虫过滤网)、组合式空调器、送风管路(包括风速等调节阀门等)、散流分布器、排风管道、排风系统、排风系统、排风风机等。
涂料厂空调送、排风系统的核心部件为组合式空调器,按实际需求,通常由混合功能区、过滤混合功能区、表冷混合功能区、加热混合功能区、加湿混合功能区和送风混合功能区组成。
目前,我国汽车涂装车间的主要空调系统主要包括:新风功能区、初级过滤功能区、燃烧加热功能区、表冷功能区、喷雾加湿功能区、风机功能区、风量均衡功能区、消声功能区、中级过滤功能区、送风功能区及电气控制组成部分。
2.空调送排风系统的主要功能介绍通风:为确保喷涂车间内的油漆和工人的正常工作,空调送排风系统从车间外面吸收新鲜空气,并对其进行处理,以达到工作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并采用上送下排的方式,使车间内部保持恒定的环境条件,在换气的同时也排出了因油漆挥发而引起的可燃溶剂,从而杜绝了危险。
提供适宜的温、湿环境:由于油漆车间内的油漆工作场所对环境的温度、湿度有一定的要求,因此,采用组合式空调机组对室内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调整,达到一定的条件后,经喷房的静、动压室将经过处理的空气均匀送入喷淋现场,以确保涂膜的品质。
气流和风速:油漆车间里除了油漆室,还有许多手工操作室,比如打磨工位、检查工位等等,虽然这些工位的温度和湿度都没有喷漆室那么高,但为了保证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还是要控制好的。
职业技术学院Lu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教案课程名称:汽车新技术模块讲授班级:2010汽车1、2、3班主讲教师:曾契职称:助教部门:机械工程系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制2012年8月汽车新技术模块课程教案讲稿01新课引入通过对石油危机对汽车的讨论引入新课。
第一章混合动力汽车发展综述1 引言全球能源及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一方面石油资源作为不可再生能源日益紧缺;另一方面传统的燃油发动机车辆废气排放对空气造成严重污染。
为此替代燃油发动机汽车的方案也越来越多,例如氢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但目前最有实用性价值并已有商业化运转模式的只有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Electrical Vehicle)是指同时装备热动力源(由传统的汽油机或者柴油机产生)与电动力源(电池与电动机)的汽车,如图1所示。
纯电动力源汽车虽然可以真正做到零排放,但其最大的问题是电池寿命短及每次充电后行驶里程少,每次停车充电时间长,需增加路边充电站,基础设备投资很大,电池的损耗费用占很大比例。
基于这些原因,纯电动车仅适用于一些特殊场合,目前市场份额较小,而混合动力汽车实质上是一个折中方案,它的出现是为了解决纯电动车存在的技术性问题,在目前燃料电池技术尚未成熟之际,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案。
在混合动力汽车上使用电机,使得动力系统可以按照整车的实际运行工况要求灵活调控,而发动机保持在综合性能最佳的区域工作,从而降低油耗与排放。
2 混合动力汽车传动系统分类混合动力总成按动力传输路线分类,可分为串联式、并联式和混联式三种。
串联式有本田的CIVICHYBRID ,并联式车型有丰田Coaster Hybrid EV 、君越Eco-Hybrid ,混联式有丰田PRIUS 、LEXUS GS450h 等。
2.1 串联式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流向如图1所示:图1 串联式简图 图2 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传动系统由图1可以看出,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由发动机、发电机和电动机三部分动力总成组成,它们之间用串联的方式组成的动力单元系统,发动机驱动发电机发电,电能通过控制器输送到电池或电动机,由电动机通过变速机构驱动汽车。
汽车被动(碰撞)安全技术综述专业:交通工程班级:101学号:101203004 姓名:徐欣一、汽车被动安全技术概述汽车被动安全技术是指一旦事故发生时,保护车辆内部乘员及外部人员使直接损失降到最小的技术。
下面是关于被动安全技术的设施:1.吸能车身它的作用是在吸收汽车动能的同时减缓车内乘员的移动程度,保证乘员有足够的生存空间。
例如,驾驶员部位最容易受到伤害,因此将转向柱设计为可缩进式,碰撞时能折叠一定的距离;前、后保险杠能有吸收动能的要求;车门要有一定的刚度,受撞击后要易于打开;车顶要有一定的刚度,保证翻车后不能被压扁等。
2.安全带安全带的历史悠久,它的作用是当汽车发生急转弯或正面碰撞、后面碰撞、有角度碰撞以及翻车事故时,约束乘员尽可能保持原有的位置不动,避免与车内坚硬部件发生碰撞并防止乘员从座位上甩出而造成伤害。
汽车上使用的安全带,按固定方式分为两点式、斜挂式、三点式、四点式四种,由织带、安装固定件、卷收器和调节件等部件组成。
安全带在交通事故中,对驾驶员和乘员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特别是在高速公路上行车时,其作用更加明显。
研究表明:安全带的使用能够减少乘员在碰撞事故中50%的死亡率。
3.安全气囊安全气囊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开始得到迅速发展。
安全气囊的装用,大大降低了碰撞中乘员受伤的风险。
安全气囊主要由传感器、气体发生器、气囊系统等三部分组成,传感器的功能是检测、判断车体所经受的撞击信号,决定是否启动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的功能是在传感器的控制下根据信号指示产生点火动作,点燃固态燃料并产生气体向气囊充气,使气囊迅速膨胀展开保护乘员;气囊一般装在方向盘毂内紧靠缓冲垫处,其容量约50~90升,做气囊的布料具有很高的抗拉强度,同时气囊设有安全阀,当充气过量或囊内压力超过一定值时会自动泄放部分气体,避免将乘客挤压受伤。
安全气囊所用的气体多是氮气或一氧化碳。
传统安全气囊的设计是在发生正面撞车事故时避免车内乘员的头部、颈部和胸部强烈撞击在仪表盘、方向盘或挡风玻璃上。
在后面碰撞、翻车或大多数侧面碰撞的情况下,它不会被引发。
随着技术的发展,安全气囊的保护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从现在的前排乘员前方保护扩展到前排乘员的侧面、膝部和后排乘员的前方与侧面以及车外行人。
开发出了侧面安全气囊、发动机罩宽幅气囊、车外气囊等。
同时,安全气囊已出现智能化,能识别乘员席有无乘员、有无逆向儿童座椅、乘员身材大小、重量,坐姿、是否佩带安全带等,并根据上述信息调整动作,以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失误和保护乘员。
4.安全头枕随着高速公路的迅速增加,车辆高速运行的几率不断上升,高速公路上发生最多的是追尾撞车。
发生追尾事故时,即使车速较低,也会对背部和颈部造成伤损,而头部所受的这种伤痛通常会折磨人的一生。
安全头枕的主要作用是在汽车发生碰撞事故(尤其是受追尾碰撞)时,可抑制乘员头部后倾,以防止或减轻对颈部的损伤。
5.安全玻璃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风窗玻璃的性能如何,对高速行驶的汽车安全性影响较大。
汽车安全玻璃一般具有足够大的变形余量和柔性,一方面可保证正常状况下良好的视觉效果;另一方面既能防止碰撞时乘员从窗中飞出,又不致对其头、颈部位造成较严重伤害。
安全玻璃可分为强化玻璃和夹层玻璃。
6.儿童安全装置儿童安全装置主要指儿童安全带和儿童座椅。
由于儿童的身材比例与成人不同,并不是成人身材的简单缩小,所以儿童用安全带和儿童安全座椅必须另外进行特殊设计,才能保证儿童的安全。
据试验得出的结果显示,一个20kg的儿童,在发生撞击时,其体重可达2t,是根本抱不住的。
因此在我国随处可见的儿童不加限制地坐在成人座位上的现象在发生碰撞时是很危险的。
而据研究显示,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带和儿童座椅可使0~1岁的幼儿死亡率减少69%,1~4岁的儿童死亡率减少47%,5岁以上儿童死亡率减少45%,减少中到重伤50%。
二、汽车被动安全相关技术(一)、碰撞安全技术1、ABS本身控制技术的提高。
现代防抱死制动系统大多数是电子计算机控制,这也反映了现代汽车制动系统向电子化方向发展。
基于滑移率的控制算法容易实现连续控制,且有十分明确的理论指导,但目前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问题是生产成本问题,尤其是双参数控制算法的ABS,由于增加了一个测速雷达,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
随着体积更小、价格更便宜、可靠性更高的车速传感器的出现,ABS系统中增加车速传感器成为可能,确定车轮滑移率将变得准确而快速。
全电制动控制系统BBW(Brake—By—Wire)是未来制动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之一。
2、防滑控制系统。
防滑控制系统ASR(Aecelerati—On Slip Regulation)或称为牵引力控制系统TCS(TractionControl System)是驱动时防止车轮打滑,使车轮获得最大限度的驱动力,并具有行驶稳定性和方向可控性,减少轮胎磨损和发动机的功耗,增加有效的驱动牵引力。
防滑控制系统包括两部分:制动防滑与发动机牵引力控制。
3、ABS/ASR与自动巡航控制装置ACC集成。
汽车ACC(Adaptive Cruise Con~o1)装置是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又一项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它能够让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保持一定的安全车距,能够主动避免碰撞,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公路交通运输能力。
同时,ABS/ASR和ACC都要用到相同的轮速采集系统、制动力调节装置以及发动机调节装置,因此ABS/ASR与ACC的集成,不仅可以提高汽车的整体安全行驶性能,而且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4、车辆动力学控制系统。
车辆动力学控制系统VDC(Vehicle Dynamics Contro1)是在ABS的基础上通过测量横摆角速度、方向盘转角和侧向加速度对车辆的运动状态进行控制。
VDC系统根据油f-j、转向角、制动压力,通过观测器决定车辆应具有的名义运动状态。
5、控制系统总线技术。
现代汽车技术迅速发展,汽车的布线系统越来越复杂。
因此,需要采用总线结构将各个系统连接起来,实现数据和资源信息实时共享,并可以减少传感器数量。
可见系统集成化方向是必然趋势,同时还可以降低整车成本。
目前在汽车领域,多使用CAN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ler Area Network)用于汽车内部测量与执行部件之间的数据通信协议。
6、在ABS中嵌入电子制动力分配装置EBD(Electronic Brake Force Distribution),构成了ABS+EBD系统。
EBD的功能就是在汽车ABS调节制动压力之前,快速地计算出各个轮胎与路面间的附着力大小,继而调节制动器制动力,达到制动力与附着力相匹配,从而更好地提高车辆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7、ESP(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汽车电子稳定性控制程序,是近年来刚刚发展起来的一种电子装置,是对人们熟悉的ABS,TCS功能的继承与进一步扩展,尤其是通过对汽车横摆力矩的控制改进了ABS/TCS在横向稳定性控制方面的不足,ESP能通过对车上传感器的监测和ECU的计算分析识别出驾驶员的驾驶意图,辅助完成驾驶员的行驶意图,并对可能造成的危险的行驶状态进行干预控制使从而维持车辆的稳定性,避免事故的发生。
(二)、碰撞后伤害减轻与防护技术1、紧急门锁释放机构当车辆发生碰撞后,为使乘员容易从被撞车辆中出来,车门应容易打开。
紧急门锁释放机构的特点是,当碰撞传感器确认已发生碰撞,系统会立即自动地释放没锁2、事故自动报警系统事故自动报警系统是今后汽车必备的安全系统,它是在汽车后视镜内安装了一个与移动电话和装车传感器项链的微型摄像机,与智能汽车交通系统和全球卫星自动定位系统相配合,一旦汽车发生事故,将自动向有关安全管理部门和医疗急救部门报警,提供汽车所在位置,事故严重程度、车载人员数、系安全带人数和人员受伤的大致程度等信息,并保持联络,使事故车中的人员得到及时的救护。
3、汽车黑匣子汽车黑匣子是利用GPS先进技术,依据地理信息管理系统(GIS)及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形成一套现代化的监控体系。
该产品实质上是机动车综合记录仪,它不但具有像飞机黑匣子一样记录事故发生前后的详细数据,帮助有关部门迅速准确地分析事故发生原因的功能,而且还能帮助车辆管理人员和驾驶员,适时监控和分析车辆运行情况,从而加强对车辆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
三、汽车被动安全技术国内外现状目前,国际上在汽车被动安全性研究方面,具有几个商品化软件有美国Calspan Corporation 开发的CAL3D软件,荷兰TNO开发的MADYMO软件,美国Livermore软件技术公司LSTC开发的LS、、DYNA3D软件,以及法国的ESI公司的PAM-CRASH软件。
根据建模方法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将这些软件分为两类:一类是CVS(Crash Victim Simulation)碰撞伤害模拟软件,这一类软件从70年代发展起来,采用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建模,主要用来模拟碰撞事故中乘员与环境的相互作用,CAL3D和MADYMO就属于这一类;另一类是采用显示有限原理论建模,主要用来描述车身结构的抗撞性,这一类软件是从8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以上LS-DYNA3D和PAM-CRASH为代表。
我国已建成了几个台车碰撞和实车碰撞实验系统,初步具备了汽车被动安全性的实验研究条件。
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在汽车被动安全性领域,应尽快计算机仿真研究。
我们不能像美日欧的大汽车制造商那样、采用实车碰撞实验来提高产品的被动安全性能,我们的轿车工业刚刚起步、还不具备那样的实力、即使是美日欧的大汽车制造商,为了减少新产品的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也采取了实验模拟与计算机仿真相结合的方法,而且计算机仿真所占的比重逐年上升。
在汽车乘员的计算机仿真研究方面,清华大学于旭光等应用多刚体系统动力学中的Kane方法,建立了二维人体模型,并对碰撞事故中安全带对人体的保护作用进行了研究;吉林大学林逸等人,应用R-W方法建立二维和三维人体模型,并将其应用于碰撞事故中乘员运动学和动力学响应的研究中。
在汽车车身结构抗碰撞性的计算机仿真研究方面,湖南大学钟志华等,在汽车碰撞中的摩擦力的计算和碰撞接触问题的处理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果。
四、汽车被动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1、被动安全的发展趋势将来主被动的安全系统的集成是一股势不可挡的趋势。
复杂的整合技术将近距离雷达、远程雷达、影像传感、转向及翻滚角度传感、稳定控制电子传感等诸多技术结合在一起,对驾驶环境实施全面监控,集中比较、分析多方面的数据,在必要时启动最适当的下一级系统,自动地或辅助驾驶者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
集成的主、被动系统能实现更强的安全性能,最大程度地保护车辆、乘员乃至行人的安全,其价值远远超过了各自独立、互不相干的防护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