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对饲料消化
- 格式:ppt
- 大小:3.53 MB
- 文档页数:17
《畜禽对饲料的消化》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畜禽对饲料的消化过程及消化器官的功能。
2. 掌握畜禽对不同种类饲料的消化特点。
3. 理解合理饲料搭配对畜禽发展发育的重要性。
二、导学内容:1. 畜禽对饲料的消化过程。
2. 畜禽消化器官的功能。
3. 畜禽对不同种类饲料的消化特点。
4. 合理饲料搭配对畜禽发展发育的影响。
三、导学重点:1. 畜禽对饲料的消化过程。
2. 畜禽对不同种类饲料的消化特点。
四、导学难点:1. 合理饲料搭配对畜禽发展发育的影响。
五、导学过程:1. 导入:请同砚们回想一下家养的宠物或者养殖的畜禽在吃东西的时候会做出什么样的动作?吃完之后又会发生什么变化?这些变化是怎么发生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进修畜禽对饲料的消化过程。
2. 进修:畜禽对饲料的消化过程主要包括摄食、咀嚼、吞咽、胃肠消化和吸收五个步骤。
起首是摄食,畜禽会通过嗅觉和视觉选择适合自己的饲料;然后是咀嚼,通过咀嚼可以将食物细分为更小的颗粒以便后续消化;接着是吞咽,将咀嚼好的食物送入食道;然后是胃肠消化,食物在胃肠道中会受到胃液和肠液的作用,被分解吸收养分;最后是吸收,养分被吸收到血液中供给身体各部位。
畜禽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道、胃、肠道等,每个器官都有着不同的功能。
口腔主要进行摄食和咀嚼,食道将食物送入胃内,胃主要进行物理和化学消化,肠道则是吸收养分的主要处所。
不同种类的饲料对畜禽的消化有着不同的影响。
粗饲料如青草、秸秆等需要经过反刍才能被充分消化吸收;浓缩饲料如粮食、豆粕等则容易被畜禽消化吸收。
3. 拓展:合理饲料搭配对畜禽的发展发育至关重要。
不同阶段的畜禽需要不同比例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营养物质,只有合理搭配才能保证畜禽的健康发展。
4. 总结:通过今天的进修,我们了解了畜禽对饲料的消化过程及消化器官的功能,掌握了畜禽对不同种类饲料的消化特点,理解了合理饲料搭配对畜禽发展发育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 总结畜禽对饲料的消化过程,并画出相应的消化器官图。
第一章动物营养原理一、名词解释(每词3分)1、动物营养: 指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全过程,是一系列化学、物理和生理变化过程的总称。
2、营养物质: 动物为了生存、生长、繁衍后代,必须从外界摄取食物,动物的食物称为饲料。
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
3、总能:饲料中有机物质在完全燃烧时所释放出来的全部热能,它是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所含能量的总和。
4、消化能:动物摄入饲料的总能与粪能之差,即饲料可消化养分所含的能量。
5、净能:饲料消化能减去尿能及消化道气体能后剩余的能量。
净能是饲料的代谢能减去热增耗后的剩余能量,它是饲料中用于动物维持生命和生产产品的能量。
6、蛋白质: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高分子含氮有机物。
7、必需氨基酸: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的数量少、合成的速度慢,不能满足动物的营养需要,必须通过饲料提供的氨基酸。
8、非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是指可以在动物体内合成,无须靠饲料直接提供即可满足需要的氨基酸。
9、限制性氨基酸:某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低于动物的需要量,而且由于它们的不足限制了动物对其它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利用的氨基酸被称为限制性氨基酸,其中缺乏最严重的称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其余按相对缺乏的严重程度相应为第二、第三……限制性氨基酸。
10、理想蛋白质模式:可消化蛋白质中所含可利用氨基酸的比例与动物生长、生产所需要的氨基酸比例相一致的蛋白质,称为理想蛋白质。
它要求各种必需氨基酸以及供合成非必需氨基酸的氮源之间具有最佳比例。
11、必需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中,有几种不饱和脂肪酸,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饲料供给,或者通过体内特定的先体物质形成,对机体正常机能和健康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
12、常量矿物质元素:在动物体内含量在0.01% 以上的各种矿物质元素称为常量元素。
属于这类元素有钙、磷、钾、钠、镁、硫、氯7 种。
《畜禽对饲料的消化》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畜禽对饲料的消化过程及影响因素。
2.精通畜禽对不同饲料的消化能力。
3.探讨如何科学合理地配置饲料,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
二、导学内容1.畜禽对饲料的消化过程2.畜禽对不同饲料的消化能力3.饲料配置对畜禽生产性能的影响三、导学步骤1.畜禽对饲料的消化过程畜禽对饲料的消化过程主要包括口腔消化、胃肠消化和吸纳三个阶段。
口腔消化主要是通过咀嚼和唾液的作用将饲料破坏,唾液中的淀粉酶开始分解淀粉。
胃肠消化是指食物在胃和肠道中被胃酸、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消化酶分解成小分子物质,便于吸纳。
吸纳阶段则是指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被肠道吸纳到血液中,供给机体各部位的细胞利用。
2.畜禽对不同饲料的消化能力不同种类的畜禽对饲料的消化能力有所差别,主要受到种类、年龄、进步阶段、饲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家禽对饲料的消化能力较弱,需要较为细碎的饲料;而家畜如猪、牛等对粗饲料的消化能力较强。
此外,不同种类的畜禽对蛋白质、脂肪、纤维等营养物质的消化能力也有所差别。
3.饲料配置对畜禽生产性能的影响科学合理地配置饲料可以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
合理的饲料配方可以满足畜禽不同进步阶段的营养需求,增进畜禽的进步发育,提高生产效率。
另外,合理的饲料配方还可以降低饲料成本,提高饲料的利用率,缩减环境污染。
四、导学反思通过本次导学,我们了解了畜禽对饲料的消化过程及影响因素,精通了畜禽对不同饲料的消化能力,探讨了饲料配置对畜禽生产性能的影响。
在今后的饲料配置和生产实践中,我们应该依据畜禽的实际状况,科学合理地配置饲料,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实现可持续进步的目标。
1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1 、物理性消化2 、化学性消化3 、微生物消化2 影响动物饲料消化率的因素(如何提高动物饲料消化率):1. 饲料要有易于动物的消化. 2.增强动物的消化能力... 3. 增加动物的体能训练.3 什么是必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指的是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畜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
如,赖蛋色苏。
4 限制性氨基酸:指一定饲料或饲粮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量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
由于这些氨基酸的不足,限制了动物对其他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利用。
.5 理想蛋白质:.是指这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在组成和比例上与动物所需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一致,包括必需氨基酸之间以及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之间的组成和比例,动物对该种蛋白质的利用率应为100%6 碳水化合物:包括无氮浸出物和粗纤维二大类,无氮浸出物又称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包括多糖等;粗纤维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组成。
7 粗纤维在动物营养中的作用:(1 )营养作用:单胃动物盲肠内细菌分解纤维素用于代谢,反刍动物由瘤胃对粗纤维发酵分解;(2)填充作用:即可限制饲料水平,又可给动物饱的感觉;阻碍作用:饲料中粗纤维含量越高,消化酶对纤维素与其他的消化性越差,有机物质的消化率越低。
8 必须脂肪酸:不能被细胞或机体以相应需要量合成或从其膳食前体合成,而必需由膳食供给的多不饱和脂酸。
对哺乳动物而言,亚油酸与亚麻酸皆是营养必需的,幼畜饲料中必须的脂肪酸:亚油酸亚麻油酸花生油酸9 必须矿物质元素按体内含量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常量元素:动物体内分别超过总质量0.01%的钙、磷、镁、钠、钾和氯,硫等7 种元素;微量元素:铁、锌、铜、锰、铬、硒、钼、钴、氟10维生素: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类。
前者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等,后者有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11 消化能:指已消化养分所含的总能量12 净能:动物维持生命和生产产品的能量。
第二章畜禽营养与饲料1、什么叫饲料?一切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和利用,并对动物无毒、无害的可食物质,叫饲料。
2、什么叫营养物质?在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合成体组织,生产畜产品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
3、新生反刍幼畜,对饲料的消化与非反刍动物是否相似?(相似)。
4、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有几种?有三种。
(1)物理性消化(2)化学性消化(3)微生物消化。
5、什么叫消化性:在动物营养研究中,把消化吸收了的营养物质视为可消化的营养物质,饲料可以被动物消化的程度或性质,称为饲料的消化性。
6、通过哪些措施可以提高动物对饲料的消化率?(1)饲喂幼嫩青绿饲料;(2)饲喂农作物籽实部分;(3)饲喂饲料中含粗纤维的饲料;(4)饲喂饲料中粗蛋白质高的饲料;(5)在科学的饲养管理制度下,合理安排饲喂次数、次序、时间等,加强消化腺的分泌,来提高消化率;(6)对饲料经过适当的加工调制,如压扁、浸泡等;(7)改变饲料形状,有利于消化酶的作用,提高饲料的适口性,促进食欲,提高动物的消化率。
7、什么叫饲养标准:是根据畜禽的不同种类、性别、年龄、体重、生理状态、生产目的与生产水平等,通过生产实践积累的经验,结合物质平衡试验与饲养试验结果,科学地规定每头每日应给予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物质的最低数量。
8、什么叫能量饲料:是指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在18%以下,粗蛋白质含量在20%以下的饲料。
9、什么叫蛋白质饲料:是指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在18%以下,粗蛋白质含量在20%以上的饲料。
主要为动物补充蛋白质和氨基酸。
10、动物体内水的来源包括(饮水)、(饲料水)、(代谢水)三个方面。
11、饲料的化学成分以粗蛋白质和粗纤维对消化率影响最大,饲料中(粗蛋白质)越多,消化率越高;(粗纤维)越多,则消化率越低。
12、哪些因素影响动物对水的需求量?(1)总可溶性固形物(TDS),即各种溶解在水中的总无机盐类,如氯化钠、碳酸氢盐、硫酸盐、钙、镁和硅,当水中含量超过6000毫克/升时,即可影响对水的需求量。
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技术一、引言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技术是畜牧养殖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它涉及到动物的饲料摄入、消化吸收、营养代谢等多个方面。
通过这些实验技术的应用,可以为畜牧业提供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
本文将从动物营养和饲料实验技术两个方面,介绍相关的实验方法和研究进展。
二、动物营养实验技术1. 饲料成分分析饲料成分分析是动物营养研究的基础,通过分析饲料中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等成分的含量,可以确定饲料的营养价值。
常用的方法有干物质测定、粗蛋白测定、粗脂肪测定和粗纤维测定等。
2. 饲料消化率测定饲料消化率是评价饲料对动物的营养利用率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实验方法包括粪便收集法和氨氮测定法。
粪便收集法通过收集动物排泄物中的粪便,测定其中的干物质和养分含量,从而计算出饲料的消化率。
氨氮测定法则是基于动物在消化过程中产生的氨氮与饲料中的氨氮的关系,通过测定粪便中的氨氮含量,计算出饲料的消化率。
3. 营养需求测定动物的营养需求是指为维持正常生长、繁殖和健康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的量。
通过实验测定动物在不同生理阶段和环境条件下的营养需求,可以为合理配制饲料提供依据。
常用的实验方法有营养限制试验、营养补充试验和营养平衡试验等。
三、饲料实验技术1. 饲料配方设计饲料配方设计是根据动物的营养需求和饲料原料的特点,合理选择和配比饲料原料,制定出满足动物需求的饲料配方。
通过实验确定适宜的饲料配方,可以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
常用的方法有线性规划法、试验法和模型预测法等。
2. 饲料添加剂的研究饲料添加剂是指在饲料中添加的能改善动物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的物质。
通过实验研究添加剂的种类、用量和作用机制,可以为合理使用饲料添加剂提供科学依据。
常用的实验方法有生长试验、生理指标测定和代谢试验等。
3. 饲料加工技术饲料加工技术是将饲料原料进行物理、化学或生物处理,以提高其营养价值和利用率的技术。
通过实验研究不同加工方法对饲料品质的影响,可以为饲料加工工艺的优化提供依据。
动物营养学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1、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包括、、。
2、动物体获取水的来源有、、三种途径。
3、动物按需要量将氨基酸分为和。
4、反刍动物瘤胃分解脂肪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主要有、和三种形式。
5、皮肤不全角化症、青草痉挛症、夜盲症和脂肪肝分别是缺乏、、和的表现。
7、必须有脂肪才能吸收的维生素有、、和。
8、通常将乳脂含量为的乳称为标准乳。
9.养分的吸收方式有、、。
10.水的排泄方式、、。
11.VD3的活性形式。
12.V A又称为,缺乏会导致。
13.粗纤维主要包括、、、四种成分。
14.白肌病、佝偻病、坏血症及脂肪肝分别为维生素____、_____、____和_____缺乏症。
15.多数禾本科籽实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是。
16.饲料和饮水中的氟含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的健康。
17.蛋白质中N的平均含量为______ __。
18.是生物及其与环境相互联系的纽带。
19.水的排泄方式有、、。
20.粗纤维主要包括、、和四种成分。
21.V A又称为,缺乏会导致。
22.日粮缺乏会导致生长鸡发生滑腱症。
23.白肌病、佝偻病、坏血症及脂肪肝分别为维生素_ ___、__ _、_ 和_ 缺乏症。
24.多数禾本科籽实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是。
25.必须有脂肪存在才能吸收的维生素有_ _、、__ __和_ _四种。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动物和植物性食物的区别()。
A:植物中有粗纤维,动物中有果胶B:碳水化合物是植物的能量贮备,而动物贮备形式是蛋白质C:植物中碳水化合物含量高,动物中很低D:彼此间化合物或元素差别不大2、动物在氧化供能时,三大能源物质的利用顺序为()。
A、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B、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C、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D、三大物质同时被利用3、下列属于矿物质营养作用的是()。
A:为动物体供能B:维持机体酸碱平衡C:碘具有解毒的作用D:蛋白酶可以进行简单消化4、下列缺乏可造成鸡的滑腱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