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邮期末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320.50 KB
- 文档页数:19
IP网络技术期末复习题1.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x108m/s,(1)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请计算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2)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请计算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3)从以上计算结果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答案】(1)发送时延:100s;传播时延:5ms;(2)发送时延:1µs;传播时延:5ms;(3)若数据长度大而发送速率低,则在总的时延中,发送时延往往大于传播时延。
但若数据长度短而发送速率高,则传播时延就可能是总时延中的主要成分。
【补充】发送时延是发送数据所需要的时间,传播时延是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所需要的时间2.假定1km长的CSMA/CD网络的数据率为1Gb/s,设信号在网络上的传播速率为200000km/s,求能够使用此协议的最短帧长。
【答案】L=2*1Gb/s *(1km/200000km/s) =10000bit 合1250字节【注意点】1. 一个往返 2.在通信领域中 1G=109 1M=106而在计算机数据量中 1G=230 1M=220 3.(1)一个B类地址的子网掩码是255.255.240.0,试问在其中每一个子网上的主机数最多是多少?【答案】240用二进制表示:11110000 212-2=4094个(2)子网掩码255.255.255.0代表什么意思?【答案】C类地址对应的子网掩码默认值。
但也可以是A类或B类地址的掩码,即主机号由最后8位决定,而路由器寻找网络由前24为决定。
(3)一A类网络和一B类网络的子网号分别为16个1和8个1,问这两个网络的子网掩码有何不同?【答案】子网掩码相同,子网数目不同(4)C类地址使用子网掩码有无实际意义?为什么?【答案】有,对于小型网络这样做还可以进一步简化路由表4.试辨认以下IP地址的网络类别(1)128.36.199.3 (2)21.12.240.17 (3)183.194.76.253(4)192.12.69.248 (5)89.3.0.1 (6)200.3.6.2【答案】(1)(3)是B类,(2)(5)是A类,(4)(6)是A类【补充】A类网络范围:1.0.0.0~126.255.255.255B类网络范围:128.0.0.0~191.255.255.255 C类网络范围:192.0.0.0~223.255.255.255 5.已知某主机的IP地址为:10.10.81.112,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请推导出:(1)该主机所在的网络号(2)网络内允许的最大主机数(3)网络内主机IP地址的范围(4)广播地址【答案】 (1) 10.10.81.0 (2) 254 (3) 10.10.81.1~10.10.81.254 (4) 10.10.81.255 6.ARP包解析【答案】ff ff ff ff ff ff :以太网帧的目的地址 广播 00 11 5b 91 a4 a5:源地址 08 06:类型,ARP 以下开始ARP 报文00 01:硬件类型(Ethernet ) 08 00:协议类型06:硬件地址长度 04:协议长度 00 01:操作(表示ARP 请求) 00 11 5b 91 a4 a5:源地址 0a 0a 50 76:10.10.80.118源IP 00 00 00 00 00 00:目标MAC 0a 0a 51 da: 10.10.81.208目标IP 20 0。
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题一、简答题1、阐述古希腊四个自然哲学家关于万物本原的四种不同思想。
(教材P26)关于世界的本原问题,泰勒斯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水”,阿那克西米尼认为万物产生于“气”,赫拉克利持和希巴索则认为是“火”,恩培多克勒以土加于上述三者,主张“四元素”为万物之始,阿那克萨哥拉认为各种性质不同、数目无限多、体积无限小的“种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初元素,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论,认为万物的本原就是原子和虚空。
2、论述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征。
(讲义P12)a、先进性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16世纪以前的一千多年时间里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主要表现为以四大发明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发明的领先,以及农学、中医、天文、算术等学科的成熟。
b、实用性:中国古代科学倾向于实际应用而不是古希腊科学的倾向于理性思辨。
主要表现在种种有形的技术发明,许多理论体系始终未能摆脱应用阶段。
c、稳缓性:中国古代科技一直在稳缓地前进而无大起大落。
d、大一统性:与农业有关的学科构成中国大一统科技中心的一部分,大型建筑技术、通讯技术、航海技术、炼丹技术等成为中国大一统科技的派生分支。
3、简述近代科学两个不同发展时期科学发展的不同特征。
(讲义P20)(1)16-18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特征科学的主要任务是收集材料,其途径是培根的经验归纳法;此时自然科学的研究是一种分门别类的研究,采用的是孤立、静止的形而上学方法,将自然界看作一个既成事物而不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机械力学的方法是此时期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整个自然科学都带上了机械论的色彩。
(2)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特征a、19世纪自然科学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有更高程度的发展时间上追溯了宇宙起源(星云假说);空间上确立了微小原子与庞大银河系的存在;深度上涉及到宇宙的未来与生命的本质、起源等。
b、19世纪自然科学已经采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研究自然界联系观点:电磁学揭示了电、光、磁之间的联系,化学元素周期律揭示了化学元素之间的联系;有机化学揭示了有机物与无机物之间、有机物之间的联系;能量守恒定律揭示了自然界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联系;发展的观点:康德的“星云假说”探讨了星体的演化;“地质进化论”探讨了地球的演化;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探讨了生物的演化。
一、在网络中,由交换节点控制的接续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呼叫接续的四种类型)1、本局接续:用户线-用户线2、出局接续:用户线-出中继线3、入局接续:入中继线-机用户线4、转接接续:入中继线-出中继线 二、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优缺点三、电信交换的基本技术1、互连技术;2、接口技术;3、信令技术;4、控制技术四、分组交换的两种服务方式1、虚电路与数据报方式五、面向连接与无连接的概念与应用。
1、面向连接:(1)呼叫过程具有连接建立、数据传输和连接释放这三个阶段 (2)应用于电路交换和虚电路交换。
2、面向无连接:(1)两个实体之间的通信不需要先建立好连接。
(2)是一种不可靠的服务。
这种服务常被描述为“尽最大努力交付”(best effortdelivery)或“尽力而为”。
六、异步时分与同步时分的概念与应用举例电路交换分组交换传送方式STD (同步时分)ATD (异步时分)服务种类面向连接物理连接虚电路连接无连接(数据报连接)带宽分配固定分配利用率低动态分配利用率高适合业务语音业务数据业务1、同步时分(STD):交换机为每个连接分配一个固定的时隙(通过时间位置来区别每一个逻辑信道),应用于时分电路交换方式。
2、异步时分(ATD):属于同一呼叫的连接的信元,可以疏密地在复用链路上出现,实现按需分配带宽。
(通过标记来区别每一个逻辑信道),应用于ATM交换。
七、肯定证实与否定证实的概念八、T单元和S单元的构成、控制方式、工作原理1、时间交换单元(T单元):实现一对复用线上的时隙交换(1)由话音存储器(SM)和控制存储器(CM)构成(2)控制方式(针对SM):输出控制与输入控制(3)输出控制:SM顺序写入、控制读出:CM控制写入、顺序读出(4)输入控制:SM控制写入、顺序读出:CM控制写入、顺序读出(5)工作原理:空分方式工作2、空间交换单元(S单元):实现对传送同步时分复用信号在不同复用线之间的空间交换,不改变其时隙位置(1)由交叉点矩阵和控制存储器构成(2)输出控制:每条入线设置入线控制存储器。
一操作系统:管理系统资源、控制程序执行、改善人机界面、提供各种效劳,并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和为用户方便而有效地使用计算机提供良好运行环境的最根本的系统软件。
操作系统的主要特性:并发、共享、异步、虚拟并发性: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活动或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共享性: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的资源可以被多个并发执行的程序共同使用,而不是被某个程序独占。
异步:又称随机性,在多道程序环境中,允许多个程序并发执行,并发活动会导致随机事件的发生。
多道程序设计是指允许多个作业同时进入计算机系统的主存并启动交替计算的方法。
中断〔实现多道程序切换〕、通道〔实现硬件之间的并行〕、磁盘的出现促成了多道程序设计技术,让IO与CPU并行工作提高CPU利用率,充分发挥计算机硬件部件的并发性。
并行活动一定是并发的,反之并发活动未必是并行的,并行性是并发性的特例,并发行是并行性的扩展。
系统调用:操作系统提供应用户的应用程序同系统之间的接口,系统调用把应用程序的请求传给内核,调用相应的的内核函数完成所需的处理,将处理结果返回给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只有通过系统调用才能请求系统效劳并使用系统资源。
系统调用分类:进程管理、文件操作、设备管理、主存管理、进程通信、信息维护。
系统调用的作用:一是内核可以基于权限和规那么对资源访问进行裁决,保证系统的平安性;二是系统调用对系统资源进行抽象,提供一致性接口,防止用户在使用资源时发生错误,且使编程效率提高。
系统调用和过程〔函数〕调用的区别:调用形式和实现方式不同、被调用代码的位置不同、提供方式不同。
二特权指令:只能提供应操作系统的核心程序使用的指令。
如启动设备、设置时钟、控制中端屏蔽位、清空主存、建立存贮键、加载PSW等敏感性操作。
处理器状态可以划分为核心态〔管态〕和用户态〔目态〕:当处理器处于核心态时,CPU运行可信软件,硬件允许执行全部机器指令,可以访问所有主存单元和系统资源,并具有改变处理器状态的能力;当处理器处于用户态时,CPU运行非可信软件,程序无法执行特权指令,且访问仅限于当前CPU上进程的地址空间,这样就能防止内核收到应用程序的侵害。
Chapter 9 ATM Networks1.Which planes are included in BISDN Reference Model?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参考模型包含哪几个平面?用户平面、控制平面、管理平面。
用户平面关心用户数据的传送,包括流控制和差错恢复。
控制平面负责处理建立、管理和释放连接所需要的信令。
管理平面分为层管理平面和面管理平面,前者关心网络资源的管理,后者负责处理其他平面的协调。
2.Understanding A TM network interfaces. 理解三种ATM网络接口。
UNI用户网络接口,ATM终端和A TM网络之间, ATM私有网络和ATM公共网络之间NNI网络网络接口,同一个A TM网络之间的两个节点B-ICI宽带载波间接口,不同的公共ATM网络之间。
3.ATM cell consists of _5字节的头部_ and _48字节的净荷_?ATM信元包含啥?4.QoS Parameters includes_CLR、CTD、CDV_, what are defined in ATM standards and whatmay be negotiated between the user and the network.QOS参数包括六个,三个为用户与网络协商的:CLR信元丢失率,CTD信元传送延时,CDV信元延时变化。
三个为定义在ATM网络标准中的:CER信元错误率,CMR信元误插率,SECBR信元块严重差错率。
5.Five ATM Service Categories are________五种ATM业务类别是:CBR恒定比特率,rt-VBR实时的可变比特率,ntr-VBR非实时的可变比特率,ABR可用比特率,UBR未规定的比特率。
6.ATM Adaptation Layer -----AAL1, AAL2, AAL3/4, AAL5ATM适配层——适配层1至5.AAL1,支持要求按照固定速率传送信息的业务。
第一章概论1.计算机网络:把分布在不同地点且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在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运行环境下,以实现网络中的资源共享为目标的系统。
2.网络拓扑结构主要有5种:星状、树状、总线型、环状和网状根据网络覆盖范围分类:个人局域网(PAN),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因特网。
3.网络协议主要由语法、语义和同步三要素组成。
语法:指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确定通信时采用的数据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
即对所表达内容的数据结构形式的一中规定,也即“怎么讲”。
语义:协议的寓意是指对构成协议的协议元素含义的解释,也即“讲什么”。
同步:规定了时间执行顺序。
4.网络通信协议的特点:层次性,可靠新和有效性。
5.OSI/RM的七种模型从下而上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6.OSI/RM七种模型的功能物理层:利用传输介质为通信的网络节点之间建立、维护和释放物理连接,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送,进而为数据链路层提供数据传输服务。
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提供服务的基础上,在通信是体检建立数据链路连接,传输以帧为单位的数据包,并采取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编程无差错的物理线路。
网络层:未分组交换网络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为以分组为单位的数据包通过通信子网选择适当的路由并实现拥塞控制、网络互联等功能。
传输层:向用户提供短对端的数据传输服务,解决对上层屏蔽低层的数据传输问题。
会话层:负责维护通信中的两个节点之间的绘画连接的建立,维护和断开,以及数据的交换。
表示层:用于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主要包括数据格式变换、数据的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等功能。
应用层:为应用程序提供网络服务,它包含了各种用户使用的协议。
7.OSI/RM和TCP/IP体系结构的对应关系 P16图第二章物理层1.要求计算:P28发送时延=数据块长度(b)/信道带宽(bps)传播时延=信道长度(m)/电磁波糟心到上的传播速度(m/s)2.奈奎斯特定理:任何一个信号如果通过带宽为W(Hz)的理想低通滤波器,当美妙传输2W马原,就可实现吗原件干扰传输。
Chapter one1,使用 TCP/IP的最早网络: ARPA 网2, CCITT 国际电话电报咨询委员会更名为 ITU-T 电信标准化部 3, 计算机网络:1.定义:把分布在不同地点且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 线路连接起来,在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运行环境下,以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为目标的系统。
2.组成:终端系统(资源子网)通信子网4, 网络拓扑的各种1).星状结构:存在一个中心节点,其他计算机与中心节点互连,系统的连通性与中心节点的可靠性有很大的关系2).树状结构:从根节点到叶子节点呈现层次性3).总线形结构:存在一条主干线,所有的计算机连接到主干线上4).环状结构:将所有计算机连接到一个环形的线路,每两个计算机之间有两条线路相连5).网状结构:是一种不规则的连接,一个节点到另一个节点之间可能存在多条连接。
(目前的因特网就是这种拓扑结构)5,根据网络范围划分网络:PAN ,LAN,MAN,WAN,Internet6, 协议与服务的含义。
2)是指通信双方必须遵循的、控制信息交换的、规则的集合,是一 套语义和语法的规则,用来规定有关功能部件在通信过程中的操作,它定义了数据发送和接 收工作中必须的过程。
b.组成: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怎么讲)``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做出何种响应 (讲什么) 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接口:网络分层结构中各相邻层之间的通信接口。
8, 给定一个应用层的分组,如何逐层分装。
9. ,画出一个正常通信的原语交互图。
P1510, TCP/IP 分层及每层简要功能。
应用层(为应用程序提供网络服务),传输层(向用户提供端对端数据传输服务),互联网络层(为分组交换网络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网络接入层。
11, 画出 TCP/IP分层常用协议等等。
P15 12, RFC Draft 文档记录互联网近期发展的工程与标准问题Request For CommentsChapter two1, DTE (数据终端设备)-DCE (数据通信设备)2, 噪声抽象在通信模型的哪里面?3,双绞线为什么要绞?和同轴电缆比那个性能好?抵消相邻线对之间的电磁干扰并减小近端串扰。
08年试卷名词解释1.PSTN和IP网络PSTN(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公共交换电信网络,是一种用于全球语音通信的电路交换网络。
IP网络:它是独立于数字网络的专用通信网,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进行通信的网络,是通过分组交换网络传送信号,采用的是分组交换技术。
IP网络是指采用分组交换技术完成的连接,这个分组就是IP分组,也称为IP包,它是相对于电路交换而言的【PPT上的】。
2.TDD、FDD各是什么意思?请加以解释,这两种模式各有何优缺点?试简要回答。
TDD:时分双工;优点:TDD模式能根据业务需要灵活调度使用各种频率资源,且上下行不需要成对的频率;TDD模式采用在周期性重复的帧里传输,上下链路的转折点可以因业务的不同而任意调整,可以实现3G要求的两类通信业务。
缺点:终端的移动速度较低;TDD模式覆盖范围小;FDD:频分双工;缺点:FDD模式上下行链路是相互独立的,资源不能相互利用,故对于(上下行)不对称业务,其频率利用率有所降低;缺点:但是对于对称的业务,其频带的利用率较高;3.简要解释什么是OFDM、FDMA、TDMA、CDMA、WDMA;OFDM正交频分复用:由并行的多分频子载波来传输信息,低数码率传输,各分频载波之间相互正交。
FDMA频分多址:FDMA是把使用的频带划分成若干较窄的、频域上互不重叠的频带,每个频带就是一个通信信道,供一个用户在接入时使用。
TDMA时分多址:TDMA是把时间分成周期性的帧,每一帧再分成若干时隙,各用户依照指定的时隙通话。
时分复用技术在固定电话网中也多使用。
CDMA码分多址:用户使用相同的频率,但是依靠不同的码片序列加以处理,形成不同的信息码,接收时再根据码片序列加以检出。
WDMA波分多址:光纤中的不同窗口传送不同波长的激光。
4.通信系统中的“一次群”、“二次群”。
通信信号每8bit为一时隙,32个时隙为一帧,每16帧组成一复帧,其速率为:1帧:64Kb/S×32=2048Kb/S=2.048Mb/S,称为2M,俗称一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