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草本植物资源及园林应用展望
- 格式:pdf
- 大小:1.49 MB
- 文档页数:6
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茉莉科植物资源利用前景芦建国;梁同江;李舒仪
【期刊名称】《福建林业科技》
【年(卷),期】2009(036)003
【摘要】通过对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茉莉科植物资源的调查及查阅相关资料,根据武夷山的自然条件和植被状况,从药用、材用、树脂资源、油脂资源、蜜源、园林应用等方面探讨了武夷山野茉莉科植物资源的利用方向和前景,以期对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总页数】5页(P182-185,250)
【作者】芦建国;梁同江;李舒仪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江苏南京210037;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江苏南京210037;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江苏南京21003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9.775.5
【相关文献】
1.野茉莉科植物地理分布研究进展 [J], 王哲宇;童丽丽;汤庚国
2.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柽柳科、十字花科药用植物源资源研究 [J], 赵多明;赵倩云;胡生新;高万林;王若艳;杨雅婷;张杰
3.贵州山茶科、野牡丹科等四个科药用植物资源的研究 [J], 魏升华;何顺志;汪毅
4.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木兰科植物资源初探 [J], 王良桂;徐晨
5.江西野茉莉科资源利用 [J], 端木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HORTICULTURAL PLANTS RESOURCES OF
WUYISHAN NATURE RESERVE 作者: 张永田
作者机构: 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武夷科学
页码: 8-15页
主题词: 野生园林植物;武夷山
摘要:武夷山自然地理环境复杂,植物种类繁多。
据林来官等(1981)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维管束植物名录》报道,共有种子植物152科 695属,1,546种,实际种类当然不止这些,估计在2,000种以上,其中许多是很有利用价值的园林植物种类。
为了充分利用武夷山丰富的野生园林植物资源,我们选择其中部分种类简单介绍于后,其余的以名录形式列出,供参考。
武夷山森林资源保护与景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课题名称论林业发展——武夷山森林资源保护与景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一序论武夷山保护区位于闽赣边界武夷山脉北端,属闽西北隆起带中的邵武—建宁拗陷带,具有地势高,起伏大,多垭口的地貌特征,保护区内平均海拔1 200m,最高处达2 158m,最低处仅300m高差极为悬殊。
河流侵蚀切割深度达500m〜1 000m,沟谷相间,山势雄伟。
武夷山属森林生态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海拔 1 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77座,其中 1 500米以上的有112座, 2000米以上的有7座,主峰黄岗山2158米,是武夷山脉最高峰,也是华东大陆最高峰,号称“华东屋脊”。
本区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气温低、降水量多、湿度大、雾日长、垂直变化显著等特点。
境内以黄岗山为主峰的海拔1800m以上的山峰有34 座,在西北部构成一道天然屏障; 冬季阻拦、削弱了北方冷空气的入侵, 夏季抬升、截留了东南海洋季风,形成了本区中亚热带温暖湿润的季风气候。
区内年平均气温8.5 〜18?,年平均降雨量为1486mm〜2 150mm年平均相对湿度78〜84% 年平均雾日达120d。
由于山势陡峭,群峰林立,既挡住了西北寒流的侵袭,又截留了海洋的温暖气流,使这个地区常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气候温湿,属于典型的中亚热带。
保护区植被类型多样,共分布有11 个植被型, 1 5个植被亚型,25个群系组,57个群系,170个群丛组,其中集中连片的一千多亩保存完好的南方铁杉举世无双,非常珍贵。
区内已定名的高等植物种类有267科1028属2466种、低等植物840种。
武夷山的森林资源保护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是行政保护阶段(1979——1992年),这个阶段主要依靠政府行政命令的强制保护,建立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第二阶段是世遗保护阶段(1992——2001),这个阶段主要是配合世界遗产保护,对森林资源价值的重新评估和认识,1992年开始筹备申请世界遗产,1998 年全面禁止天然林采伐,1999年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申报成功;在这个阶段,武夷山普通民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有了重大提高,基本上环境保护的概念已经深入民心;第三阶段是(2002 年至今)这个阶段是森林环境保护概念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结合,保护森林资源就是保护景区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武夷山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和物质基础;保护环境不再只是单纯的一种生活理念,一种生活方式,它还成为了一种有代表性的区域经济发展方式二、本论(一)武夷山森林资源概况(二)武夷山森林资源保护(三)武夷山核心景区生态环境建设1徐凯隆针对武夷山特色的旅游经济的发展特色。
《山水旅游》期末作业——以武夷山为例谈对旅游资源的保护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一日,武夷山以她丰富独特的自然资源和稀有文化传承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二十三届大会批准纳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继泰山、黄山、峨眉山之后第四个世界级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
武夷山从此一跃成为世界级重点保护管理单位。
一、武夷山山体水体资源的保护自然山水是发展旅游业不可或缺的旅游资源。
武夷山得天独厚的天然资源,是世界级不可再生的人类瑰宝,每一山石、竹木、花草、水流、兽、鸟、虫、鱼都极具珍贵,应当严加保护,不能以任何理由为借口,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利益。
因此,要搞好山体、水体的保护,根据武夷山现状应采取以下措施防范破坏。
(一)严禁开山炸石,取土挖沙。
要根据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世界双遗产”的保护公约及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和建设规模、严格把住设计、审批等主要关卡,严格防止破坏性建设事件的发生。
(二)保护水体,重点是保护九曲溪水质的洁净,以及溪中渔类的正常繁衍。
武夷山市政府已采取措施,将九曲溪上游的四新、程墩两个伐木场划归管委会管理,停止林木的采伐,对生态资源进行有效保护。
二、武夷山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一)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野生动物是发展旅游业必不可少的资源,武夷山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野生动物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筑巢栖居、繁衍生息的场所。
武夷山野生动物数量多,大黑熊、铃羊、长尾雉鸡、金丝猴、穿山甲、五步蛇、角怪、大鲵(娃娃鱼)、白蝙蝠等这些天然的物种资源,都是极其珍贵,必须严加保护,严禁捕猎、残杀。
(二)野生植物的保护野生植物的保护品类繁多,但对于武夷山来说,最重要的应分为二类。
一是古树名木的保护,二是风景植被的保护。
武夷山的古树名木虽遗存不多,但都极具历史价值。
植被保护则是九曲溪水源涵养的基础,也是武夷山竹筏漂流旅游的生命线。
1、对于古树名木的保护,一是要建立古树名木档案,对分布在景区内各地的古树名木逐一编号、挂牌。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园林应用杨艳容(湖北襄樊职业技术学院,湖北襄樊441021)摘要通过野外调查,列出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部分野生观赏植物资源,依观赏习性将其园林用途分为6大类:乔木类、灌木类、藤本类、地被类、盆景类、切花及切叶类。
对其中观赏和利用价值高的植物进行了重点描述。
关键词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园林应用中图分类号Q949.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517-6611(2007)06-01754-02野生观赏植物是指仍在原产地处于天然自生状态的观赏植物,是构成多样化的生态环境和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研究和培育花卉新品种的重要种源和进行园林绿化的优秀材料。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丰富,但目前大量极具园林利用价值的野生观赏植物资源仍处于待开发状态,为此,笔者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探讨了其在园林中的应用。
1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自然条件及植物资源概况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北部武夷山脉的最高地段,地处东经117°27′~51′,北纬27°33′~54′,总面积56527hm2,是世界上同纬度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覆盖率为95.3%。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湿润,有近4000种植物。
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有:常绿阔叶林、针阔叶过渡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叶林、中山矮曲林、中山草甸、竹林等11个植被类型,共有57个群系,170个群丛组,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树种有银杏、水松、南方铁杉、钟萼木、鹅掌楸、香果树、银钟树等19种。
表1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乔木类序号种名观赏特点园林应用1南方红豆杉T axu s ch in en sis‘M a ire i’树形优美,果实鲜红行道树,园景树2青钱柳C y c lo cary a paliu r u s树体雄伟庭荫树3雷公鹅耳枥C arp inu s tu rc zan inow ii枝叶秀丽,树形优美行道树,园景树4甜楮C o st an op sis ey re i树体雄伟,枝叶茂密,叶色浓绿行道树,园景树5罗浮栲C.fab ri树体雄伟,枝叶茂密,叶色浓绿行道树,园景树6钩栲C.tib e tana树体雄伟,叶大枝茂园景树7青冈栎C y c lo balano p sis g lau ca树体雄伟,枝叶茂密,叶色浓绿行道树,园景树8乌冈栎Q u ercu s ph illy r aeo id es树体雄伟,枝叶茂密,叶色浓绿行道树,园景树9天仙果F icu s b eecheyana花果秀美园景树10鹅掌楸L irio dend ron ch in en sis叶形奇特,花形优美,树体高大雄伟行道树,园景树,庭荫树11黄山木兰M agno lia cy lind rical花形优美园景树12浙江桂C innam om umch ek iang en se枝叶秀美,四季常绿行道树,园景树13红果钓樟L itsea ery th ro carpa果实红艳园景树14大叶楠M ach ilu s lep top hy lla枝叶茂密,树形优美,果柄红艳行道树,园景树15红楠M.thunb e r g ii枝叶茂密,树形优美,果柄红艳行道树,园景树16钟萼木B re tchn eid era sin en sis枝叶茂密,树形优美行道树,园景树17细柄阿丁枫A lting ia g racilip es树体雄伟,枝叶茂密,叶形优美行道树,园景树,庭荫树18半枫荷S em iliqu idam dar cathay en sis树体雄伟,枝叶茂密,叶形优美行道树,园景树,庭荫树19尖嘴林檎M alu s m e lliana枝叶茂密,花叶兼美园景树20光叶石楠Pho tin ia g lab r a枝叶茂密,叶片光亮浓绿行道树,园景树21东方古柯E ry th ro xy lum kun th ianu m树体端正,叶形秀美行道树,园景树22山乌桕Sam p iu m d isco lo r树体端正,枝叶茂密,叶形秀美行道树,园景树,庭荫树23交让木D aphn ip hy llum m acro po dum树体端正,叶形秀美行道树,园景树24铁冬青Ilex ro tunda树形浑圆,叶色浓绿园景树25野鸭椿E u scaph is jap on ica树冠端正,枝叶秀美行道树,园景树,庭荫树26银鹊树T ap isc ia sin en sis树冠端正,枝叶秀美行道树,园景树,庭荫树27秀丽槭A ce r e legan tu lum树冠浑圆,叶形奇特行道树,园景树,庭荫树28薯豆E laeo carpu s jap on icu s树冠端正,枝叶秀美行道树,园景树29赤叶杨A ln ip h llumfo rt un e i树体雄伟,枝叶繁密行道树,园景树,庭荫树30银钟树H a le sia m acg reg o rii树体雄伟,花叶兼美行道树,园景树,庭荫树31香果树Em m enop tery s h en ry i树体雄伟,枝叶繁密,花果俱美行道树,园景树,庭荫树作者简介杨艳容(1974-),女,湖北襄樊人,在读硕士,讲师,从事园林方面的教研工作。
武夷山风景区的总体规划武夷山位于福建省南部,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武夷山风景区,制定了一份总体规划,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划。
一、开发规划1、打造多元化旅游产品。
提出要从自然、文化、历史等多个方面开发旅游产品,包括景点、乡村旅游、观光旅游、休闲旅游等,力求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2、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规划要求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餐饮、住宿、交通、导游等方面的服务,提升游客的体验感。
3、项目协调发展。
通过整合旅游资源,在不破坏环境和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合理分配旅游项目,达到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效果。
二、生态保护1、科学规划旅游区域。
考虑武夷山独特的地形、气候和植被等条件,合理安排旅游区域,同时要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
2、生态保护措施。
规划要求建立健全的生态保护体系,包括治理山水林田湖、防火、防污染和环保教育等方面,实现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的良性循环。
3、古建筑保护。
武夷山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不少是古建筑。
规划要求通过加强文物保护、修缮和管理,保护这些古建筑,同时也要考虑向游客开放的问题。
三、交通规划1、交通配套设施。
规划要求完善旅游交通配套设施,包括公路、机场、港口等,提高游客到达的便利性。
2、交通出行方式。
通过合理规划公共交通和自驾游路线,减少车辆拥堵和环境污染。
3、大力发展旅游交通。
要求开发景区周边的交通资源,包括航线、客运和旅游专线等,为游客提供更多的交通选择。
四、产业发展1、挖掘旅游发展潜力。
通过发掘武夷山的独特文化、特色产品等,打造自己的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2、发展本地经济。
要求将旅游业与本地农业、手工业等有机结合,促进本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3、提高旅游产业质量。
规划要求加强管理和监督,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保证游客的安全和利益。
总之,武夷山风景区的总体规划的制定,旨在全面发扬武夷山的旅游资源,实现旅游和保护的有机结合,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证环境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武夷山森林资源保护与景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课题名称论林业发展——武夷山森林资源保护与景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一序论武夷山保护区位于闽赣边界武夷山脉北端,属闽西北隆起带中的邵武—建宁拗陷带,具有地势高,起伏大,多垭口的地貌特征,保护区内平均海拔1 200m,最高处达2 158m,最低处仅300m,高差极为悬殊。
河流侵蚀切割深度达500m ~1 000m,沟谷相间,山势雄伟。
武夷山属森林生态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77座,其中1500米以上的有112座,2000米以上的有7座,主峰黄岗山2158米,是武夷山脉最高峰,也是华东大陆最高峰,号称“华东屋脊”。
本区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气温低、降水量多、湿度大、雾日长、垂直变化显著等特点。
境内以黄岗山为主峰的海拔1800m以上的山峰有34座,在西北部构成一道天然屏障;冬季阻拦、削弱了北方冷空气的入侵,夏季抬升、截留了东南海洋季风,形成了本区中亚热带温暖湿润的季风气候。
区内年平均气温8.5~18?,年平均降雨量为1 486mm ~2 150mm,年平均相对湿度78~84%,年平均雾日达120d。
由于山势陡峭,群峰林立,既挡住了西北寒流的侵袭,又截留了海洋的温暖气流,使这个地区常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气候温湿,属于典型的中亚热带。
保护区植被类型多样,共分布有11个植被型,15个植被亚型,25个群系组,57个群系,170个群丛组,其中集中连片的一千多亩保存完好的南方铁杉举世无双,非常珍贵。
区内已定名的高等植物种类有267科1028属2466种、低等植物840种。
武夷山的森林资源保护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是行政保护阶段(1979——1992年),这个阶段主要依靠政府行政命令的强制保护,建立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第二阶段是世遗保护阶段(1992——2001),这个阶段主要是配合世界遗产保护,对森林资源价值的重新评估和认识,1992年开始筹备申请世界遗产,1998年全面禁止天然林采伐,1999年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申报成功;在这个阶段,武夷山普通民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有了重大提高,基本上环境保护的概念已经深入民心;第三阶段是(2002年至今)这个阶段是森林环境保护概念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结合,保护森林资源就是保护景区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武夷山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和物质基础;保护环境不再只是单纯的一种生活理念,一种生活方式,它还成为了一种有代表性的区域经济发展方式二、本论(一)武夷山森林资源概况(二)武夷山森林资源保护(三)武夷山核心景区生态环境建设1徐凯隆针对武夷山特色的旅游经济的发展特色。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园林应用
杨艳容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07(035)006
【摘要】通过野外调查,列出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部分野生观赏植物资源,依观赏习性将其园林用途分为6大类:乔木类、灌木类、藤本类、地被类、盆景类、切花及切叶类.对其中观赏和利用价值高的植物进行了重点描述.
【总页数】2页(P1754-1755)
【作者】杨艳容
【作者单位】湖北襄樊职业技术学院,湖北襄樊,441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9.9
【相关文献】
1.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草本植物资源及园林应用展望 [J], 张佳平;丁彦芬
2.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其园林应用 [J], 唐凌凌;教忠意;徐自坤;熊钢;李卫国
3.中国伞形科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其园林应用 [J], 周伟;宋春凤;吴宝成;刘启新
4.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园林应用研究进展 [J], 刘芳
5.广西龙脊地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园林应用 [J], 苏凤秀;周晓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武夷⼭论⽂资环学院06地理科学李少鸣060904022摘要: 武夷⼭⾃然保护区的植被情况是在地带性因素和⾮地带性因素的共同作⽤下形成的。
凭借着优越的⾃然条件,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植物种群,且垂直分布明显,但同时也受到⼈类活动的强烈⼲扰,造成武夷⼭⾃然保护区的植被⼤部分与其所处的环境不相适应。
为了维护保护区植被的多样性,应采取相关措施对保护区实⾏妥善管理和保护。
关键词:武夷⼭国家级⾃然保护区;植被;分析⼀.⾃然保护区的⾃然概况:武夷⼭国家级⾃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武夷⼭、建阳、光泽、邵武4 县(市) 交界处,北部与江西省毗连地处北纬27°33′~27°54′,东经117°27′~117°51′。
本区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候,区内年平均⽓温在8.5~18 ℃之间,极端最低温- 15 ℃,年降⽔量⼀般为1 486~2 150 mm ,局部⾼达3 000 mm 以上,⼜因⼭⾼林密,年蒸发量仅1 000 mm 左右,相对湿度78 %~84 % ,⽆霜期253~272 d。
其主峰黄岗⼭年均⽓温8.5 ℃,年降⽔量3 103.9 mm ,雾⽇长达120 d ,是福建省温度最低、湿度最⼤、⾬量最多、雾⽇最长的地⽅。
本区⼟壤类型主要有红壤、黄红壤、黄壤和⼭地草甸⼟。
⾃然保护区保存着较为完整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它是我国中亚热带季风⽓候区的地带性植被。
⼭体存在明显的垂直变化梯度,从低处向⾼海拔地带依次分布着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和⼭顶草甸等植被类型,对研究本地区动植物区系组成与演化,⼟壤、⽓候及植被等⾃然地理因素的特点与分布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区内常绿阔叶林植物种类丰富,有明显的优势种,建群种优势度差异较为显著,构成主林层的树种以壳⽃科(Fagaceae) 的常绿种属为建群种类,其次为⼭茶科(Theaceae) 、樟科(Lauraceae) 和⾦缕梅科(Hamamelidaceae) 等;针叶林建群植物有马尾松( Pinusmassoniana) 、黄⼭松(Pinus taiwanensis) 、杉⽊(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南⽅红⾖杉( Taxus chinensis var. mairei) 等暖性或温性树种,且⼤多是与阔叶树种组成针阔叶混交林。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植被生态环境与旅游开发
陈咏梅
【期刊名称】《亚热带水土保持》
【年(卷),期】2005(17)4
【摘要】本文通过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植被生态环境的分析,预测武夷山发展旅游对植被生态环境可能的影响,提出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发展旅游业,应本着保护的原则,在注重生态伦理的基础上,有规划地进行,以达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总页数】4页(P25-27,63)
【作者】陈咏梅
【作者单位】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厦门,361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59.93
【相关文献】
1.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斑块空间自相关性的多尺度效应 [J], 张春英;张春玲;林晓侠;林从华
2.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研究——以福建省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为例 [J], 谢吉红
3.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及保护规划探讨——以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为例 [J], 李延风
4.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分布浅析 [J], 刘美勤
5.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格局研究 [J], 任婕;陈传明;侯雨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武夷山自然保区的植被分布规律和成因的初探摘要:本文主要是对自然保护区的概况、地位、综合自然地理要素介绍及对其植被分布规律和成因初步探究。
关键词:概况、地位、综合自然地理、分布规律和成因●自然保护区概况自然保护区位于我省北部武夷山脉的最高地段,也就是处于我省武夷山市、建阳县和光泽县三市县的境内,地处东经117度27分至51分、北纬27度33分至54分,总面积56527平方米。
保护区全境南北长52公里,东西相距最宽处为22公里,总面积5.65万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为3.5万公顷,是世界同纬度带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覆盖率 95.3%。
区内植被良好,为各种动植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优越的生态环境。
●自然保护区的地位由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从黄岗山顶开始随海拔下降,依次分布着中山草甸、中山苔藓矮曲林、温性针叶林、针叶阔叶过渡林、常绿阔叶林五个植被带,几乎囊括了中国中亚热带所有的植被类型。
并且武夷山还是珍稀、特有野生动物的基因库,已知的动物种类有5100多种,因此被中外生物学专家称为"世界生物之窗"、"鸟的天堂"、"蛇的王国"、"昆虫的世界"和"研究两栖、爬行动物的钥匙”。
所以,1987年,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与生物圈"世界自然保护网成员;1992年,福建武夷山与四川峨眉山一起被联合国列为我国仅有的2个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区;1999年12月,本区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一起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自然保护区综合自然地理自然保护区因境内以黄岗山为主峰的海拔1800米以上的山峰有34座,形成天然屏障,冬季可阻挡、削弱北方冷空气的入侵,夏季可抬升、截留东南海洋季风,形成中亚热带温暖湿润的季风气候区。
自然保护区区内年平均气温8.5-18度,年平均降雨量为1486-215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8-84%,早霜10月份,终霜3月份,无霜期253-273天,平均雾日达120天。
武夷山发展可行性分析武夷山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位于福建省南平市。
自古以来,武夷山就以其秀丽的山水、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茶文化而闻名于世。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武夷山作为一处生态旅游胜地,发展潜力巨大。
本文将从自然资源、文化底蕴、交通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对武夷山的发展可行性进行分析。
首先,武夷山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它地处闽西山地,山峰连绵起伏,著名的“大红袍”、“武夷奇峰”等景点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
同时,武夷山还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其中包括了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武夷山核桃等。
这些自然资源为武夷山的旅游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武夷山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茶文化底蕴。
武夷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众多文化古迹和遗址,如玉女峰、双峰寺等,这些景点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吸引了众多文化爱好者。
此外,武夷山还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武夷岩茶以其独特的口感和香气闻名于世。
茶文化能够为武夷山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潜力。
再次,武夷山的交通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
武夷山机场已建成投入使用,使得外地游客能够更加便利地前往武夷山。
此外,武夷山内部的交通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大规模的公路建设使得游客能够更加方便地游览各个景点。
交通的便利化将进一步提升武夷山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
然而,武夷山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武夷山作为一处生态旅游胜地,需要保护好自身的生态环境。
其次,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也会不断提高,如酒店、餐饮等服务设施需要不断完善。
综上所述,武夷山作为一处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历史文化和茶文化底蕴的旅游目的地,其发展潜力巨大。
通过合理规划和保护,充分发挥武夷山的优势,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武夷山有望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级的旅游胜地。
同时,政府和商家还需加强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保持武夷山独特的生态环境,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体验。
福建武夷山保护区蓼属植物种质资源调查及园林应用分析章志琴;徐卫红;夏瑾华;杜佳朋;简佳
【期刊名称】《广东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1(038)005
【摘要】通过对福建武夷山蓼属植物种质资源的初步调查,结果发现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蓼属植物包括23种,其中园林应用价值较高的有7种,分别是长鬃蓼、从枝蓼、尼泊尔蓼、细叶蓼、愉悦蓼、柳叶蓼、红蓼.结合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对这7种蓼属植物在园林绿地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总页数】4页(P74-77)
【作者】章志琴;徐卫红;夏瑾华;杜佳朋;简佳
【作者单位】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江西,上饶,334001;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江西,上饶,334001;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江西,上饶,334001;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江西,上饶,334001;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江西,上
饶,334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8
【相关文献】
1.贵州百里杜鹃保护区杜鹃属植物及其园林应用 [J], 李娟;陈训
2.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其园林应用 [J], 唐凌凌;教忠意;徐自坤;熊钢;李卫国
3.紫珠属植物园林应用分析 [J], 邓丽;戴耀良;冯世秀
4.荚蒾属植物资源在山东的园林应用分析 [J], 窦霄;陈俊强;张方刚
5.荚蒾属植物资源在山东的园林应用分析 [J], 窦霄;陈俊强;张方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武夷山植被研究及保护利用地理科学学院地理科学类杜彦玲109092014041指导教师:刘强武夷山植被研究及保护利用杜彦玲(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109092014041)【摘要】通过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实地考察,介绍武夷山的基本状况,并且总结武夷山的生境分析武夷山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并且进一步探究了旗状树,非地带性植被毛竹林和中山草甸等特殊型的分析。
在遵循武夷山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提出武夷山植物资源合理性利用的建议,保持武夷山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武夷山特征垂直分布植物特殊性可持续发展【正文】通过对武夷山实地考察,发现武夷山在不同海拔高度上植被垂直变化分布明显,根据武夷山的自然条件等,剖析他的植物垂直地带谱,并且对某些特殊性现象的产生进行分析。
而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我们该如何保护和利用武夷山植被资源呢?一、武夷山概况武夷山位于闽、赣两省之间,平均海拔1 000m左右。
整个武夷山脉成北北东—南南西走向,为闽江水系、汀江水系与鄱阳湖水系的分水岭。
主峰黄岗山海拔 2 158m,是我国大陆东南部的最高峰。
并且,武夷山脉北段的海拔最高又是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和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网点所在地。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北纬27°33′~ 27°54′、东经117°27′~ 117°51′。
武夷山脉受邵武—河源深大断裂控制,地壳运动的主要型式就是断块的升降活动。
武夷山脉的西侧(即江西部分)以断块下陷为主;东侧(即福建部分)以断块上升为主,属于后加里东运动隆起带,地层属于前震旦系和震旦系,是福建迄今发现的最古老地层。
武夷山保护区所在地,是第三纪末、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强烈上升的地区,其全部为花岗岩和火山岩所组成。
在气候带划分上,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并且具有“四最”之称,即全省气温最低、雨量最多、湿度最大,雾日最多。
年平均气温13~ 19℃ ,年平均降水量1 600~ 2 000mm,年平均相对湿度在70%~ 85%以上;并且,保护区地势高低悬殊,气候有着明显的垂直变化,如年平均气温海拔高度的增加量呈上升趋势;年平均降水量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尊敬的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今天,我代表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大家介绍我们的工作与发展情况。
一、保护发展的背景1. 我国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的建设意义重大。
2. 此次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的建设,旨在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二、保护发展的成果1. 我国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在生态保护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包括植被覆盖率逐年提高,野生动植物种裙数量稳定增长等。
2. 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保护发展带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观光,推动了当地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保护发展的挑战及应对措施1. 面临着环境恶化和生态破坏的压力,我们将加强生态修复工作,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确保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2. 面临着资源开发过度和环境压力加大的问题,我们将规范资源开发利用,推进绿色发展理念,实施生态补偿政策,确保资源可持续利用。
四、保护发展的展望1. 未来,我们将持续加强保护发展带建设,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公园,为人类文明遗产的保护作出更大的贡献。
2. 我们将不断提升公园保护发展带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好的游览体验,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可持续平衡。
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各位来宾的光临和支持!我们愿意借助大家的力量,共同致力于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的建设与发展,不断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谢谢!尊敬的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接下来,我将继续为大家介绍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的最新情况和未来规划。
五、保护发展的最新情况1. 生态保护成果持续显著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在生态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过去几年中,我们通过持续的生态修复和植被恢复措施,成功提高了植被覆盖率和森林覆盖率。
野生动植物的种裙数量也得到了有效保护和稳定增长。
我们加强了对濒危物种的保护工作,通过科学监测和保护行动,成功挽救了一些濒危物种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