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生态学第五章园林植物与土壤的生态关系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40 MB
- 文档页数:32
园林植物与园林土壤关系探究园林植物与园林土壤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植物生长的基础是土壤提供的水分、养分和空气等因素,而土壤的肥力、水分含量和结构等特性又会受到植物的影响。
因此,了解园林植物与园林土壤的关系对于园林设计和管理非常重要。
一、土壤对植物的影响1. 提供养分园林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养分,包括氮、磷、钾等元素。
这些养分大部分来自土壤。
如果土壤中养分不足,植物就会萎黄、枯死,甚至影响到植物的繁殖。
因此,保证土壤中养分的供应是保证植物健康生长的关键。
2. 维持水分供应土壤中的水分也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土壤吸附水分的能力与其颗粒间隙、质地等有关。
如果土壤水分过多或过少,会影响植物吸收养分和气体交换,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同时,土壤水分情况也会直接影响到植物的适宜生长环境,因此保证土壤水分的供应同样是很重要的。
3. 影响根系生长和发育土壤中对植物生长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根系的生长和发育。
根系能否顺畅生长,决定了植物能否吸收充足的水分和养分。
而土壤的物理特性,如颗粒大小、排水性等,会直接影响到根系的生长和发育。
因此,通过调整土壤的物理特性,可以促进植物健康生长。
除了土壤对植物有影响,植物也会对土壤产生影响。
1. 改善土壤质量植物的根系会渗透到土壤中,通过排放根系分泌物和死亡的根部物质,进而改变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增加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同时,根系的生长也会改变土壤颗粒结构,增加土壤通气性和排水性。
2. 控制土壤侵蚀植物的根系可以有效地控制土壤侵蚀。
植物的根系会扎根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这些养分也会被根系死亡后留在土壤中,形成有机质,进而改善土壤结构,防止土壤被冲刷或吹走。
3. 调节土壤温度植物覆盖可以有效地调节土壤温度。
植物覆盖可以减少阳光直射土壤表面,从而减少土壤表面的温度升高,保持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
同时,植物覆盖也可以减少土壤表面的土壤干燥,防止土壤水分的蒸发,保持土壤湿润度。
综上所述,园林植物与园林土壤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植物与土壤的关系1. 土壤的生态意义土壤是岩石圈表面的疏松表层,是陆生植物生活的基质。
它提供了植物生活必需的营养和水分,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
由于植物根系与土壤之间具有极大的接触面,在土壤和植物之间进行频繁的物质交换,彼此强烈影响,因而土壤是植物的一个重要生态因子,通过控制土壤因素就可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产量。
土壤及时满足植物对水、肥、气、热要求的能力,称为土壤肥力。
肥沃的土壤同时能满足植物对水、肥、气、热的要求,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础。
2. 土壤的物理性质及其对植物的影响(1)土壤质地和结构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组成的三相系统,其中固体颗粒是组成土壤的物质基础,约占土壤总重量的85%以上。
根据固体颗粒的大小,可以把土粒分为以下几级:粗砂(直径2.0~0.2mm)、细砂(0.2~0.02mm)、粉砂(0.02~0.002mm)和粘粒(0.002mm以下)。
这些大小不同的固体颗粒的组合百分比称为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可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大类。
砂土类土壤以粗砂和细砂为主、粉砂和粘粒比重小,土壤粘性小、孔隙多,通气透水性强,蓄水和保肥性能差,易干旱。
粘土类土壤以粉砂和粘粒为主,质地粘重,结构致密,保水保肥能力强,但孔隙小,通气透水性能差,湿时粘、干时硬。
壤土类土壤质地比较均匀,其中砂粒、粉砂和粘粒所占比重大致相等,既不松又不粘,通气透水性能好,并具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是比较理想的农作土壤。
土壤结构是指固体颗粒的排列方式、孔隙和团聚体的数量、大小及其稳定度。
它可分为微团粒结构(直径小于0.25mm)、团粒结构(0.25~10mm)和比团粒结构更大的各种结构。
团粒结构是土壤中的腐殖质把矿质土粒粘结成0.25~10mm直径的小团块,具有泡水不散的水稳性特点。
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是结构良好的土壤,它能协调土壤中水分、空气和营养物质之间的关系,统一保肥和供肥的矛盾,有利于根系活动及吸取水分和养分,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条件。
园林植物与园林土壤关系探究园林植物与园林土壤的关系是园林景观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园林植物依赖土壤来提供营养物质和水分,而土壤的质地和养分含量也会直接影响园林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深入探究园林植物与园林土壤的关系对于园林景观的设计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土壤对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园林植物对土壤的改良作用以及如何合理配置土壤来提高园林植物的生长等方面展开探究。
一、土壤对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土壤是园林植物生长的重要基础。
土壤为园林植物提供了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元素是园林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它们是园林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ATP等生物分子的组成成分,缺乏这些元素将直接影响园林植物的正常生长。
除了基本的营养元素外,土壤中还含有微量元素和有机质等对园林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的物质。
土壤还为园林植物提供了所需的水分。
土壤孔隙中的水对园林植物的生长至关重要,它提供了植物生长所需的运输介质和参与生物化学反应的溶质。
园林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完成光合作用,从而实现生长发育。
土壤的pH值和质地也会直接影响园林植物的生长。
不同的园林植物对土壤的pH值和质地有不同的适应性,一些植物对酸性土壤耐受性较强,而一些植物对碱性土壤的适应性较好。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根据园林植物的特性来选择和调整土壤的性质,以提供最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
除了依赖土壤来获取营养和水分外,园林植物还对土壤有着显著的改良作用。
园林植物的根系可以渗透土壤,改善土壤的通气和排水性能。
植物的根系可以在土壤中形成通气孔隙,增强土壤的透气性和渗水性,避免土壤过于密实而影响氧气交换和根系生长。
树木的大根系可以稳固土壤,在防止水土流失和滑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园林植物的根系还可以分泌根系分泌物,改良土壤的结构和养分含量。
根系分泌物中的酸性物质可以降低土壤的pH值,促进土壤中铁、锌、铜等微量元素的溶解,增加这些元素的有效性。
园林植物与园林土壤关系探究园林植物与园林土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园林植物依赖土壤提供养分和水分来生长,而土壤则受园林植物的根系影响,同时也为园林植物提供生长环境和保护层。
园林植物对土壤的要求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园林植物需要土壤提供养分供其吸收,如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这些养分是园林植物进行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物质,它们在土壤中以有机形式或无机形式存在。
园林植物需要土壤提供适宜的水分条件。
土壤的保水性以及排水性直接影响着园林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适宜的水分条件使得园林植物能够吸收到足够的水分,同时避免了过度湿润或干旱的土壤环境。
园林植物也对土壤产生影响。
园林植物的根系能够改善土壤的结构和水分状况。
园林植物的根系可以渗透入土壤中,使土壤松软、疏松,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
园林植物的根系还可以防止土壤的侵蚀和水土流失。
园林植物的凋落物和根系分泌物也能够丰富土壤的有机质和养分,提高土壤的肥力。
园林土壤的质量和性质对园林植物的生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类型的土壤对植物的适应能力和生长速度是不同的。
酸性土壤适宜生长酸性喜好植物,碱性土壤则适宜生长碱性喜好植物。
土壤的质地和结构也直接影响着植物根系的伸展和吸收养分的能力。
松散、疏松的土壤有利于园林植物的根系生长,而坚硬的土壤则会抑制园林植物的生长。
园林植物与园林土壤之间是一种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
园林植物需要土壤提供养分和水分来生长,而土壤受园林植物的根系影响,同时也为园林植物提供生长环境和保护层。
这种关系对于园林植物的生长发展和园林建设的成效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园林设计和管理中,我们应该注重土壤的质量和性质,为园林植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植物与土壤的关系1. 土壤的生态意义土壤是岩石圈表面的疏松表层,是陆生植物生活的基质。
它提供了植物生活必需的营养和水分,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互换的重要场所。
由于植物根系与土壤之间具有极大的接触面,在土壤和植物之间进行频繁的物质互换,彼此强烈阻碍,因此土壤是植物的一个重要生态因子,通过操纵土壤因素就可阻碍植物的生长和产量。
土壤及时知足植物对水、肥、气、热要求的能力,称为土壤肥力。
肥沃的土壤同时能知足植物对水、肥、气、热的要求,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础。
2. 土壤的物理性质及其对植物的阻碍(1)土壤质地和结构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组成的三相系统,其中固体颗粒是组成土壤的物质基础,约占土壤总重量的85%以上。
依照固体颗粒的大小,能够把土粒分为以下几级:粗砂(直径~)、细砂(~)、粉砂(~)和粘粒(以下)。
这些大小不同的固体颗粒的组合百分比称为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可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大类。
砂土类土壤以粗砂和细砂为主、粉砂和粘粒比重小,土壤粘性小、孔隙多,通气透水性强,蓄水和保肥性能差,易干旱。
粘土类土壤以粉砂和粘粒为主,质地粘重,结构致密,保水保肥能力强,但孔隙小,通气透水性能差,湿时粘、干时硬。
壤土类土壤质地比较均匀,其中砂粒、粉砂和粘粒所占比重大致相等,既不松又不粘,通气透水性能好,并具必然的保水保肥能力,是比较理想的农作土壤。
土壤结构是指固体颗粒的排列方式、孔隙和团聚体的数量、大小及其稳固度。
它可分为微团粒结构(直径小于)、团粒结构(~10mm)和比团粒结构更大的各类结构。
团粒结构是土壤中的腐殖质把矿质土粒粘结成~10mm直径的小团块,具有泡水不散的水稳性特点。
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是结构良好的土壤,它能和谐土壤中水分、空气和营养物质之间的关系,统一保肥和供肥的矛盾,有利于根系活动及吸取水分和养分,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条件。
无结构或结构不良的土壤,土体坚实,通气透水性差,土壤中微生物和动物的活动受抑制,土壤肥力差,无益于植物根系扎根和生长。
园林植物与园林土壤关系探究园林植物和园林土壤是密切相关的。
无论是在大型公园,还是在家庭庭院中,他们都相互依存和交织在一起。
植物依赖土壤来生长和吸收养分,而土壤则是植物根系的生长环境和有机物质来源。
因此,了解园林植物和土壤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
园林土壤类型园林土壤有不同的类型,包括沙土、粘土和淤泥土。
这些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特性,如:- 沙土是由于其颗粒较大,通气性和渗透性较好,但持水能力较差;- 粘土的颗粒很小,组成杂质比例比较高,吸水保水能力好,但渗透性很差,容易产生积水;- 淤泥土质地细腻、肥力很高,但是如果生长植物需设置排水设施。
各种园林土壤的特性决定了在不同种植选择上的应用问题。
比如,种植花卉适合具有良好保水能力的土壤;种植蔬菜则需要通气性好,富含有机质的土壤;种植某些灌木和树木则需要深厚肥沃的土壤。
园林植物和土壤的相互作用园林植物和土壤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重要,因为它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健康。
以下是一些关键作用:1. 构建根系园林土壤作为固体支撑物,为植物提供了生长的基础。
植物的根系在土壤中生长,吸取水分、养分,供应植物发展所必需的物质。
2. 生长和营养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和微生物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到很大的影响。
园林土壤中的肥力直接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以及植物上部的花、叶、果和枝条的质量。
3. 支持微生物群落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对园林植物的健康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微生物可以帮助植物吸收养分以及保持土壤肥力,增强植物的免疫力,有助于植物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
因此,了解园林植物和土壤之间的相互关系,保持土壤肥力和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改进土壤品质改正非土壤条件下的一些问题(例如建筑物周边和停车场时很普遍的情况)和在土壤中添加有机物是为土壤添加肥力的有效方法。
提供足够的水分并加强排水也是维护良好土壤的重要因素之一。
固定有机物和培肥必须在土壤内混合,并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充分混合。
结论在园林设计和维护中,理解园林植物和土壤之间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土壤与植物的关系土壤的生态意义:土壤是岩石圈表面的疏松表层,是陆生植物生活的基质。
它提供了植物生活必需的营养和水分,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
由于植物根系与土壤之间具有极大的接触面,在土壤和植物之间进行频繁的物质交换,彼此强烈影响,因而土壤是植物的一个重要生态因子,通过控制土壤因素就可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产量。
土壤及时满足植物对水、肥、气、热要求的能力,称为土壤肥力。
肥沃的土壤同时能满足植物对水、肥、气、热的要求,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础。
土壤的化学性质对植物的影响:(1)土壤酸碱度:土壤酸碱度是土壤最重要的化学性质,因为它是土壤各种化学性质的综合反映,它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有机质的合成和分解、各种营养元素的转化与释放及有效性、土壤保持养分的能力都有关系。
土壤酸碱度常用pH值表示。
我国土壤酸碱度可分为5级:pH<5.0为强酸性,pH5.0~6.5为酸性,pH6.5~7.5为中性,pH7.5~8 。
5为碱性,pH>8.5为强碱性。
土壤酸碱度对土壤养分有效性有重要影响,在pH6~7的微酸条件下,土壤养分有效性最高,最有利于植物生长。
在酸性土壤中易引起P、K、Ca、Mg等元素的短缺,在强碱性土壤中易引起Fe、B、Cu、Mn、Zn等的短缺。
土壤酸碱度还能过影响微生物的活动而影响养分的有效性和植物的生长。
酸性土壤一般不利于细菌的活动,真菌则较耐酸碱。
pH3.5~8.5是大多数维管束植物的生长范围,但其最适生长范围要比此范围窄得多。
pH>3或<9时,大多数维管束植物便不能生存。
(2)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腐殖质和非腐殖质两大类。
前者是土壤微生物在分解有机质时重新合成的多聚体化合物,约占土壤有机质的85~90%,对植物的营养有重要的作用。
土壤有机质能改善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养分的吸收。
(3)土壤中的无机元素:植物从土壤中摄取的无机元素中有13种对其正常生长发育都是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N、P、K、S、Ca、Mg、Fe、Mn、Mo、Cl、Cu、Zn、B。
园林植物与园林土壤关系探究园林植物与园林土壤是密切相关的,它们之间有着重要的相互作用关系。
园林植物需要土壤提供养分和水分等生长条件,而土壤则受到植物的影响,在调节土壤湿度、稳定土壤结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园林植物需要土壤提供养分和水分。
土壤是园林植物生长的基础,其中富含的养分是植物生长的源泉。
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元素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植物通过根系吸收这些养分来满足自身的生长需要。
土壤还能保持水分,在干旱时为植物提供水分供应,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园林植物对土壤有着一定的改进和调节作用。
植物的根系能够渗透土壤,增加土壤透水性和贮水量。
通过植物的根系,土壤的结构得到稳定,可以减少土壤的侵蚀和腐蚀,保护土壤的质量。
植物的根系还能分泌有机物质和酸性物质,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增加土壤的肥力。
植物的根系还能分解有机物质,改良土壤的结构和质地,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
园林土壤的适宜性对园林植物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园林植物对土壤的要求是不同的,有些植物对土壤的酸碱度、湿度、通气性等有着较高的要求,而有些植物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
在选择园林植物的也需要考虑土壤的适宜性。
合理的土壤管理和改良可以提高土壤的适宜性,为园林植物的生长提供更好的条件。
园林植物与园林土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土壤为园林植物提供了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而植物的存在和生长也对土壤有着显著的改善和调节作用。
在园林规划和管理中,应注重土壤的保护和改良,以确保园林植物能够有良好的生长环境。
园林植物与园林土壤关系探究【摘要】园林植物与园林土壤密切相关,土壤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基础。
本文通过探究园林植物对土壤的影响、园林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园林植物和土壤养分循环、不同植物种类对土壤的特定需求以及土壤改良对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等内容,揭示了二者之间密切的互动关系。
结论指出需要重视土壤与植物的协同发展,加强园林土壤的改良与管理,促进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
未来应该加强对园林植物与土壤关系的研究,探索更多种类植物对土壤的影响机制,为园林绿化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更科学的理论依据。
通过深入研究园林植物与园林土壤的关系,可促进园林绿化工作的持续发展与优化。
【关键词】园林植物、园林土壤、关系、影响、生长、养分循环、植物种类、土壤改良、密切关系、协同发展、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园林植物与园林土壤之间的关系是园林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园林植物通过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实现生长和发育,同时也通过根系的活动改良土壤结构,促进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微生物的活动。
而园林土壤则为园林植物提供了生长的物质基础,包括水分、养分、氧气等。
园林植物和园林土壤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园林绿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园林植物不仅可以美化环境、提升城市品质,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调节气候、减少噪音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而园林土壤不仅为园林植物生长提供了必需的养分和水分,还在净化水质、防止水土流失、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深入探究园林植物与园林土壤之间的关系,对于优化园林绿化管理、提高园林植物生长质量、推动园林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园林植物和园林土壤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园林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园林植物与园林土壤是园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
本文旨在探讨园林植物和园林土壤之间的关系,以揭示它们对彼此生长和发展的重要性。
植物与土壤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植物与土壤生态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
植物通过其生长和代谢过程影响着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从而对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
同样,土壤环境中的各种要素也对植物的生长、生理进程和物种分布产生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植物与土壤生态系统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关系。
一、植物对土壤的影响1. 植物根系对土壤结构的调控植物的根系能渗透和穿过土壤颗粒结构,形成根系系统,增加土壤的稳定性和韧性。
植物的根系还能分泌黏土矿物质,增加土壤的粘性,改善土壤颗粒的结合力,促进土壤结构的良好发育。
2. 植物的根系分泌物对土壤物理化学特性的影响植物通过根系分泌物的作用能够改变土壤的酸碱度、氧化还原状态以及矿物的溶解性和结晶状态。
植物的根系分泌的有机物质也能够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持水性。
3. 植物的根系促进土壤生物活性植物通过根系分泌物和根际环境的调节,能够促进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
这些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物质,释放营养元素,增加土壤的肥力。
同时,植物的根系也提供了土壤生物的生活场所,共同维持了土壤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
二、土壤对植物的影响1. 土壤中的养分供应土壤是植物的养分来源之一。
土壤中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过程起着重要作用。
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也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能量和养分。
2. 土壤水分对植物的影响土壤是植物吸收水分的媒介,同时也是储存和调节水分的系统。
土壤中含水量的变化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生理状态。
适宜的土壤水分含量能够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3. 土壤结构与植物根系生长的关系土壤的物理结构对植物根系的穿透和延伸具有重要影响。
松散和通透的土壤结构有利于植物的根系生长和扩张,而致密的土壤结构则对根系的发育形成一定的限制。
总结起来,植物与土壤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而密切的关系。
植物通过根系的生长和代谢过程对土壤的结构、化学特性和生物活性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园林植物与园林土壤关系探究园林植物与园林土壤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园林土壤是园林植物生长的根基,而园林植物又通过自身的生长和代谢活动作用于园林土壤。
因此,了解园林植物与园林土壤之间的关系对于园林设计和管理至关重要。
一、园林植物对土壤的影响园林植物通过其生长和代谢活动对土壤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1、改良土壤结构和通透性园林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分泌物质可使土壤松散、蓬松,同时使土壤孔隙率增加,氧气和水分更容易渗透到土壤深层,增强土壤通透性。
此外,一些园林植物在其生长过程中,会释放出有机物质,这些有机物质可以增进土壤团聚作用,提高土壤的稳定性和保水力。
2、改善土壤质量园林植物的根系活动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及其功能的发挥,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和质量。
同时,一些植物的叶片也能够向土壤中释放出有机物质和氮、磷等元素,增加土壤的肥力。
3、控制土壤侵蚀和保护水源园林植物的根系可以固土保水,防止地面水流冲刷和土壤侵蚀,保护水源,减缓洪水发生。
4、净化空气和水质园林植物通过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等过程,能够有效净化空气。
同时,植物根系可以吸收土壤中的污染物质,减少水质污染。
土壤是园林植物根系生长和发展的载体,土壤性质的不同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展。
土壤质地和结构对植物的生长影响巨大。
土壤含沙量高,松散度差,会影响固定营养元素,使土壤灌溉困难,导致植物死亡。
土壤粘性强,排水差,植物根系无法通气,也会影响植物生长。
2、水分和营养物质土壤中水分和营养物质是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缺水和缺乏营养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展。
土壤水分过多是植物根系缺氧、烂根的主要原因之一。
3、土壤pH值土壤pH值的不同会直接影响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对植物生长和发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对于肥料营养的吸收,花卉果树一般以酸性土为好,而对于家庭草坪的生长,中性土壤更利于生长。
园林土壤管理是园林植物生长的重要保障。
1、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促进植物生长的重要手段。
园林植物与园林土壤关系探究作者:杨兴宇王子铭马扬宏来源:《南方农业·中旬》2019年第08期摘要随着园林产业的快速发展,居民区和校园内都种植着各种美化环境的园林植物。
但园林植物的长势往往一开始很好,一段时间后就开始变缓变差,甚至枯死,出现这一情况可能是因为园林土壤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基于此,以贵州大学为例,对校园内园林植物的生长情况和园林土壤性质进行调查,探讨园林植物与园林土壤的关系。
关键词园林土壤;园林植物;关系;物质循环;有机质中图分类号:S688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ki.1673-890x.2019.23.0171 园林土壤的形成过程园林土壤与自然土壤的区别在于园林土壤是自然土壤的迁移或改造,其物理组成和化学性质相较于当地的自然土壤有所不同。
在园林应用上,当园林植物不适应园林土壤时,通常有改树适地和改地适树两种做法[1]。
所谓改树适地,就是培育新品种园林植物以适应土壤环境;而改地适树则是将自然土壤改造,使土壤从物质组成到化学性质都发生质的变化,成为适合园林植物生长的园林土壤。
改地适树往往只是改造表层土壤,因此只有表层土壤适合园林植物生长。
园林土壤的改造基于原始的自然土壤,常见的园林土壤改造方法有物理改良和化学改良两种。
物理改良后的园林土壤,从土壤组成到化学性质都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主要是对土层結构进行改造,解决土壤黏重、透水保水性差等问题。
而化学改良则需要添加新的组分,从土壤组成成分到化学性质都会有所改变。
生活中的碱性土壤改良和酸性土壤改良都属于化学改良。
2 园林土壤的土层同化园林土壤是为了适宜园林植物生长而经过人为改良的土壤,是一层表层土壤。
经过化学改良的园林土壤,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相较深层土壤会有所不同,如质地、pH值、有机质含量和各项离子浓度等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改良后的园林土壤和原始自然土壤由于性质和组分存在差异,可能会在两层土壤间出现隔断层,阻碍部分土壤营养物质的交换,影响土壤的物质循环[2]。